第一篇:浅析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机械类专业 电工电子课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知识与技能。电子电工技术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念多、难理解、抽象、难记是电工电子学的主要特点。本文针对中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难度很大。
从师资方面说,电类专业教师大多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机械类专业没有自己的电工电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计划,一般采用合班上课的办法,最多的时候一个教室要坐上百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课堂纪律差,教学效果不好。
(二)学生人数增加,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人数与日俱增,对目前中职教育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各地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学生入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三)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在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工电子课程是比较独立的。首先,专业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基本是没有联系的;其次,报考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兴趣爱好也在机械方面,对电工电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电类专业的教师既要带本专业的课程,又要带机械类的电工电子,而在授课方式上仍用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模式,没有摸索出一套灵活的授课教学方法。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课时比较少,考核方式落后。
电工电子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体系里面所占的课时比例比较少,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里面的,这使得电工电子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就更少,有些课题甚至没有实验课。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以批阅实验报告作为主要成绩的标准,而不是直接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考核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验设备缺乏,实验内容落后。
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成的,其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难以满足职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加上连年扩招,在校生人数剧增,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实验课程的需求。
(三)实验教师的缺乏,实验经费不足。
相比本科学校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职实验教师很少,很多实验由理论教师完成,因为这些做实验的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他们就没有充分的时间根据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开发出新的实验项目。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地方办学,决定了实验方面经费投入很少,很多耗材的购买不足。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理论教学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对于繁琐深奥的理论都非常厌倦。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既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又不能追求知识体系的完美性,强调必要的基础知识,剔除理论的推导。中职学生好动、好奇,我们应该根据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如借助生活实例的理论教学方法应用,从而使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求知欲望。2.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电工电子里面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解决这一些困难。例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作用的时候,教学的难点是电流的分配及放大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总是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如果学生看到的模拟电流在三极管输入回路是以微小的电流量流动,在输出回路中形成的是很大的电流量,电流的量的比例和电流的流动方向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再来讲解分配和放大的问题就容易多了,变“抽象”为“形象”,其规律学生就能很快归纳和总结出来。
(二)实践教学方面。
1.实验内容应增强实用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获得过硬技术应用的能力,因此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实验课内容大多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认识性而设置的。应突出电工电子在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如增加机床电气控制实验,减少电工基础的实验。
2.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的实验授课大多是教师先演示,然后由学生依照电路的连接,按照实验的步骤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体现电工电子的实用性,我们可设计一些题目,由学生自行完成,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报警电路、流水彩灯、门铃电路等。学生在排除故障和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能得到乐趣,而且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建立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如电子钟表设计、收音机维修等,这样就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施展空间,从而让他们调动周围同学的积极性。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从而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当然,我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目前离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如设备不足、师资短缺等,但建立全面开放的实验室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总之,机电不分家,机电一体化产品必将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电工电子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依赖于数学知识,又以物理为基础。但教学任务重、时间短都加大了这门课的学习难度。电工电子教学的改革无止境,还需要认真研究,深入讨论。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用于实践,切实做好电工电子的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2]孙守霞,孙海英.浅谈多媒体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3]张宏,曹伟.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08,(10).
第二篇:对中职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的探索
对中职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的探索
【摘 要】:本文从目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提高电工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些教学理念、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内容多,课时紧。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兴趣,缺乏动力。如何让学生学好本课程,特别是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呢?
一、加强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提倡采用“课堂演示——现象观察——学生研讨——归纳结论”的课程教学方式,教材的编写重视通过实验引导来使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的结论,如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偏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的影响、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晶闸管的导电特性等知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和推论,得出规律性知识。加强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历史性变革。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辅助、实验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使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物实验,能节省时间,节约财力、物力,避免不安全因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借助电子仿真软件EWB开展教学,直观的形象显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教师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改革只重视学科体系,理论偏多,而涉及工程应用少和对实际工作针对性差的旧教学模式。
如一般的教材在介绍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中学生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
三、理论教学坚持以应用为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中我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并、增、改”,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这需要花很大精力对教材加工,否则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四、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关键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反映来看,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他们多数只凭乐趣而学习。很多毕业的学生回忆说,当时的理论我学
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动手知识却很深,所以,教材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且《电子技术基础》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教改的重点。我的主要做法是:(1)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模式,加强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装接和调试电路。(2)由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的实验转向电子产品的故障检测、判断和维修为主。(3)精简分立元件实验,加强集成电路应用实验,特别要加强数字逻辑应用集成电路的实验。(4)本课程的实践技能训练应注意体现新的工程应用方法和思路,要改变过去先进行工程参数的计算,然后再搭接电路进行元件参数调整的老方法。而应提倡利用计算机对电路参数作最佳选择并设计印板图,以此为依据去装配实际的电路。
五、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串联稳压电源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作为电子专业老师,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第三篇: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王小东 焦陂职高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应站在专业建设的前沿,本文从职业学校专业课、基础课及实训教学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职、电子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快经济的建设,适应社会的需要,技能型人才大大的缺乏,所以培养人才是的首要的就是职业教育,打好基础更在于中职教育。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要实施课程改革,首先改革的思路要对,不然毫无改革的意义,其次找准改革方向、并且要理顺改革主线。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现状决定了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设置课程是一个重点问题,当然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 完善。
一、当今的中职电子类的课程有些弊端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基础都是比较薄弱的,很难适应较高的课程设置,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按照高中课程基本要求加上专业技能课而构成的教学体系。从学习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专业体系和通用要求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传授,较大的时间比重倾斜于基本文化课,不适应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技能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也 脱不了上述的通病,还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学科体系的安排较为严重。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
密性,严格地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安排对于高校生也许没有问题,但这绝不适合中职教育,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这样的安排往往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试验、实训环节不完善。
2.动手操作的能力课程设置缺乏。中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什么区别,可以说是高职的教材的简化版本。从有些地方该详的不详,该简的不 简,学生学习难度大,造成厌学情绪。教学内容没有做好基础课程与 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也未能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 应的调整。课程单调,缺少实践性题目,课程内容大部分比较陈旧,多年的***题不变,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掌握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 对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往往被轻视。从而让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去实践,那么由于实践能力很难提高导致了无法适应企业的方式及环境,就会有一定的恶性循环出现。
3.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 才智,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 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在企业,我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往往 是被要求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并能按照工艺文件进行装配,我们的毕业生还被要求能够编写工艺文件,设计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问题,有教学条件的问题,有教师的能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课程安排者主观上重功能、轻工艺。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用得上”为度,专业知识强 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 笔试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 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上,养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 默写笔记,考后扔笔记”的坏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 握,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 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 试的积极作用。因此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也是教改的重要课题。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 改造,具体的必学内容可以兼顾线程模块和框架模块教学的 方法,工学结合,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技能掌握目标作为任务引领学习,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技能实训任务时,应充分调研学生的基础技能掌握程度,注意从技能训练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实训任务应是为整体技能目标而设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 到教学目的。在理论教学上坚持以应用为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教学 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应以应用为目的,以 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 “删、并、增、改”,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 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不过,这需 要专业教师花很大精力对教材加工,否则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危 险。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工学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 养。优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电子技术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开辟了趣味 教学的新天地,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 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中所
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事情、现象用、过程再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 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教师与学生处于互动的学习状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 了较大力度的课程改革。在充分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在工作 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课程设置
1.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 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化精研 学习和兴趣发展。
2.改变考核方法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理论的学习在于应用,所以每门专业课 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并且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用这种考评方 式来检查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中,每讲完一部分内容,都要求 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和操作技能,整门课程讲完后,则必须掌握全部 操作技能。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 段。中职教育是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都应以职业岗位的能 力要求为依据,特别是电子技术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应避免“一份 试卷定成败”的做法,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方法。我 们可以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
3.专业主干课程以基础理论、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 开。在保证理论设计方面够用于技能实施的条件下,加强了 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 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
4.国家现在已经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说明国 家已经认识到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这为各个学 校提供新思想、新方法提供了平台。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得到了培训,充实了现代教学理论,掌握了现代教学手段。为学校的电子技术教育 有了样板。开启
了生产工艺、理论教学的衔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 技术,要将这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作 为电子专业技术的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掌握现代的教学手 段。
5.考工与教学融合。把学生的等级工考核和考前培训安 排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毕业时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等级工证书。把等级工考前培训纳入实训计划,第四学期考中级维修电工和中级仪表工,以及中级电器和通讯维修工。
6.专业课程总体规划上不涉及具体产品。无论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还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 产品装配技术或电子产品维修技术都以基本技能学习为目 标,具体电子产品的学习也是以类别区分。在这些课程的框 架内让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地选择,比如家电里面就选 择了彩色电视机的原理与维修,并定期组织学生走上社会义务维修,使学生具体的体会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向和兴趣。
7.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虽然新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还是按照课进行设置,但是在安排课 程时已考虑到在所有专业课上要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所以 已经对课程进行了有利于实施项目课程的统整,这使得专业 课都可以进行项目教学,并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程和任务目标,采用分段式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每一阶段的技能学习都得到落实有效。教师上课时按照一个个项目编排教学内容,实施工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课程设置 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的第一目标,我们在 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一点经验,也有一定的反思;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 技术,要将这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作 为电子专业技术的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麻城中职
[2] 浅谈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第四篇: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概念较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怎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当控制教学内容难度,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电工基础》 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电气类与机械类等专业的一年级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公式多、计算量大、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只有初中水平物理知识的中职生来说,要学好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如果用普通中学教育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总结出下面一些经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一、坚持够用就好原则,降低授课难度
中职学生理论水平较差,电工学教学应以“够用就好”为原则,在内容上,让学生只需掌握所学知识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必要进行理论推导和论证,防止给学生造成痛苦,产生厌学情绪。另外,还应该注重技能方面的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介绍电路基本概念时,对于电压、电阻、电流,让学生用实验知道这几个电工学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可,不必过于展开;对于电容、电感,只让学生知道简单的结构原理,不需要知道有关它们的公式及计算。对于交流电部分,学生只要理解交流电是一种方向和大小都在不断变化的电流,能知道哪种图像是交流电就可以了,而增加向量的知识只能给学生带来痛苦。应增加电路串并联的知识,并让学生实际连接电路,为以后连接电动机控制电路打下基础。
二、激发兴趣为先导,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厌学,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由教师单方面传授变为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有的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是复杂概念形象化;有的课程可以采取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参与,使课程顺利进行;有的课程可以进行项目教学法,把学习内容变为任务,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组织、分配、协商、讨论,然后,分配给每一个成员各自的任务,通过实践(实验),主动思考和研究自己学习的内容,同时与他人建立协作关系,在团队合作中完成课程。这样,学生容易克服厌学、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三、借助物理知识概念,由简到难完成教学
物理是电工课程的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电气制造、维修、安装行业的人员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渗透有助于电工课程学习。如基尔霍夫定律教学中,从分析物理知识中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入手,一方面通过设疑,引出复杂电路,而后向学生提出用串、并联电路特点解答复杂电路是否可行的问题,把学生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弗达”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出基尔霍夫定律。
四、强化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电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对理论基础较差的技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和应用的内容恰恰可以通过实验课验证和巩固。一方面,实验课从视觉上比理论授课更生动具体。例如,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好理解的三相交流电,在实验课上可以用灯泡串联电阻代替三相电路,学生能直观看到灯泡亮灭的变化,并通过电压、电流的测量理解和掌握电路某一相的短路与断路时的后果,从而加深对三相电路的认识。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识别电路符号、分析电路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设计简单实验电路的机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操作,测出实验数据,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能力。
五、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体现教学实用性
中职教育的任务是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要求教学实用,贴近企业。当前,一体化、学名化教学能适应这一需求,尤其适用于电工学等专业课教学。一是电工学模块教学要求打破现有教材章节顺序,把类似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集中讲解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电气控制线路模块,将三相异步电动机倒顺开关、接触器联锁等正反转控制放到一个模块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转控制方法,拓展学生设计电路的思路。另一方面,一体化教学能很好地适应人们的认知规律,每个课题模块的专业理论内容和操作技能的讲授、指导均由同一教师承担。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知识了解阶段,教师把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技能训练理解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基本操作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学生操作时,教师结合重点理论知识讲解,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讲解电动机控制,教师先向学生讲授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等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紧接着让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包括电动机、接触器的简单拆装,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接线等,完成一般技能训练,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总之,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应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采用符合中职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习动力和探究积极性,帮助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第五篇:电工电子论文
电工电子技术现状与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该学科主要承担电网络、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它既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和电工技术的发展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
一、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
电工技术基础理论:
一、直流电路
1、①、电路的定义: 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
②、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 ③、内电路: 负载、导线、开关 ④、外电路: 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
2、负载: 所有电器
3、电源: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4、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动势,电阻
5、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所加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称为部分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U = IR ②、全电路欧姆定律: 在闭合电路中(包括电源),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称全电路欧姆定律.6、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
7、电功
①、电流所作的功叫做电功,用符号 “A”表示.电功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A = UIT =I2RT电功及电能量的单位名称是焦耳,用符号 “J”表示;也称千瓦/时,用符号 “KWH”表示.1KWH=3.6MJ电功率
②、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 “P”表示.电功 单位名称为 “瓦”或 “千瓦”,用符号 “W”或 “KW”表示;也可称 “马力.1马力=736W 1KW = 1.36马力
8、电流的热效应、短路
①、电流的热效应
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碰撞,电能不断的转变热能.这种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生热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②、短路
定义: 电源通向负载的两根导线,不以过负载而相互直接接通.该现象称之为短路.短路分析: 电阻(R)变小,电流(I)加大,用公式表示为 短路的危害: 温度升高,烧毁设备,发生火灾;产生很大的动力,烧毁电源,电网破裂.保护措施: 安装自动开关;安装熔断器.二、交流电路
1、单相交流电路
①、定义: 所谓交流电即指其电动势、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变化,又叫正磁交流电.②、单相交流电的产生: 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旋转,旋转方向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③、单相交流发电机: 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旋转,电路里只能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叫单相交流发电机.由单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简称为单相交流电.2、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比较: 输送方便、使用安全,价格便宜。
3、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瞬时值与最大值,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相位、初相位、相位差
纯电阻电路:负载的电路,其电感和电容略去不计称为纯电阻电路. 纯电感电路:由电感组成的电路称为纯电感电路. 纯电容电路:将电容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组成的电路并略去电路中的一切电阻和电感.这种电路称为纯电容电路.
4、三相交流电路
①、三相交流电的定义:在磁场里有三个互成角度的线圈同时转动,电路里就产生三个交变电动势.这样的发电机叫三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叫三相交流电.每一单相称为一相. ②、三相交流电的特点
转速相同,电动势相同;线圈形状、匝数均相同,电动势的最大值(有效值)相等;三个电动势之间互存相位差;eA、eB、eC为三相对称电动势.计算公式为:
eA = EmSinnt eB = EmSin(wt-1200)eC = EmSin(wt-2400)③、电源的连接(在实际连接中)星形连接 "Y"
相电压:每个线圈两端的电压.相电压为220V
线电压:两条相线之间的电压.线电压为380V 相电流:流过每一相线圈的电流.用I相表示
三角形连接 "Δ" ④、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单相有功功率:P = IU(纯电阻电路)功率因数:衡量电器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用Cosø表示..对于纯电阻电路,Cosø = 1.对于非纯电阻电路,Cosø < 1. 单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将公式一般化)P = IUCosø
三相有功功率:不论 “Y”或"Δ"接法,总的功率等于各相功率之和
三相总功率计算公式为 P = IAUACosø + IBUBCosø + ICUCCos = 3
三、常用电工仪表和测试的认识及应用
1、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
磁电式仪表用符号 ‘∩’表示.其工作原理为:可动线圈通电时,线圈和永久磁铁的磁场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电磁力,从而形成转动力矩,使指针偏转.
电磁式仪表用符号 ‘ ‘表示,分为吸引型和排斥型两种.吸引型电磁式仪表工作原理:线圈通电后,铁片被磁化,无论在那种情况下都能使时钟顺时方向转动.排斥型电磁式仪表工作原理:线圈通电后,动定铁片被磁化, 动定铁片的同极相对,互相排斥,使动铁片转动.电动式仪表用符号 ‘ ‘表示.其工作原理为:固定线圈产生磁场,可动线圈有电流通过时受到安培力作用,使指针顺时针转动.2、常用的测量仪表
电工测量项目: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频率、功率因素等.五、互感器的选用:
1)选用穿互感器的匝数必须满足母线电流,小于允许电流;2)购买配套仪表:例如选用1匝150/5,则选用150/5仪表
三、电子设备现状与发展: 十二五”期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市场迅速增长、新兴增长点不断涌现、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为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政策支持。但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国产设备仪器的推广应用难度加大,也使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量大面广的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将为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产业也面临着制造企业对于采购本地设备仪器的积极性不高,在采购本土设备时需要面对工艺与设备的融合,新工艺开发缺乏技术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为本地开发的专用设备仪器提供良好的市场销售环境和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国产设备仪器的使用成本,提升本土产品的配套率,提升本土产品的竞争优势,提振用户对国产设备仪器信心,是“十二五”期间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四、电工新技术: 工新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一些重要技术从其出现到成熟,形成产业,常常需要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持续努力,需要有稳定的支持和重大国家项目的带动。发展电工新技术,要把主力放在将已形成的重要分支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努力推进,与此同时,要密切注视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及时抓住苗头,不断开辟新的方向与领域。已有30多年历史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多年来以发展电工电能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其新技术为主要方向,组织了磁流体发电、超导电工、聚变电工、微电子专用设备、特种和微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新能源、高电压脉冲放电技术、电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在电工领域的应用,以及高速交通的电工新技术等多方面的电工高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形成了良好的队伍和较好的基础,做出了一些重要贡献。
1、受控核聚变。受控核聚变的实现将为人类提供实际上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环境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
2、磁流体发电。磁流体发电是将高温导电燃气与磁场相互作用而将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新型发电方式。由于其初温可高达3000K,与已有的燃气及蒸汽发电组成联合循环,可望将燃煤电站的热电转换效率提高到50%以上,具有高效率、低污染、少用水的重大优越性。
3、太阳能与风力发电。太阳能与风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它们是广泛存在,机会均等,自由索取,最终可依赖的初级能源。
4、磁浮列车。一部人类社会交通运输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以提高运输速度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开发史。
5、磁流体船舶推进。磁流体船舶推进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利用强磁场与海水中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的罗伦兹力,使海水向后喷射,依靠其反作用力推进舰船向前行驶。
6、超导电工。实用超导线与超导磁体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以及初步产业化的实现无疑是20世纪下半叶电工新技术的重大成就。
五、电子新技术: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并在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专家预言,以下一些面向未来的电子新技术将影响着人们的未来世界和生活。
1、万亿字节存储技术
现在的硬盘磁头读写数据的方式是水平的,下一代硬盘磁头读写数据方式是垂直的(PMR)。这么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形象的比喻是水平读写数据犹如割倒的玉米杆躺在地里,而垂直读写数据如同没有收割的玉米挺立在地里。由于每比特数据占用磁盘空间较少,垂直读写数据方式能够在相同的磁盘空间存储更多的数据,而且由于数据排列紧密,磁头读写时移动距离要比水平读写方式小很多,所以耗能也少,在移动计算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2、无线漫游的技术
无线通信领域是一个标准混乱的世界。手机通信、无线局域网、军用无线通信及公共安全无线网络各自在特定的频段工作,这一工作频率是相关硬件在工厂生产时就已经设定的。所以美国的CDMA手机在欧洲不能用,而欧洲的许多GSM手机在***也没法用。这在平时只是麻烦而已。但是在某些紧急情况如911,消防队同警察居然无法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联系,因为频率不同,设备不兼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兴企业Sa bridge技术公司以及Vanu等正在用软件替代相关硬件,从而能够与不同标准、不同工作频段的无线通信网络兼容。这种技术称为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崛起走的是从军用到民用的老路。无线通信中CDMA(码分多址)本来是军用卫星通信技术,后来用到民用移动通信,并因此出现了高通这样的企业。所以就是在今天,军用领域的需求仍然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
六、总结:
一门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孜孜不倦的探索,尤其是像电工电子技术,已经在人类史上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期间,电工电子技术为人类的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工技术的进步,今天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须臾离不开他。因此对于电类的工科生来说,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是有必要的,也是社会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