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读后感(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6:0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亚当斯密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亚当斯密读后感》。

第一篇:亚当斯密读后感

亚当斯密读后感

(一)《亚当斯密》篇章众多,亚当斯密谈到了阶级论、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这从一开始的他对分工的讨论中就有此思想。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亚当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亚当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但是我们知道,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但另一方面却会是资本家过于盲目地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这并不是设想,现实中最着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胡佛时期的美国了。也正因为那次的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靠看得见的手。二战时期苏联的下场,就是因为单单依靠宏观调控导致的下场。所以说,不管是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

亚当斯密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上的巨人,不是没有道理。他,让我意识到了,原来经济理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或许我的赞美不能为他的荣誉锦上添花,但是我还是要打心底说,他真的很伟大,而《国富论》,也应该是经济学着作中一部不朽的丰碑!》篇章众多,亚当斯密谈到了阶级论、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这从一开始的他对分工的讨论中就有此思想。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亚当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亚当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但是我们知道,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但另一方面却会是资本家过于盲目地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这并不是设想,现实中最着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胡佛时期的美国了。也正因为那次的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靠看得见的手。二战时期苏联的下场,就是因为单单依靠宏观调控导致的下场。所以说,不管是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

亚当斯密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上的巨人,不是没有道理。他,让我意识到了,原来经济理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或许我的赞美不能为他的荣誉锦上添花,但是我还是要打心底说,他真的很伟大,而《国富论》,也应该是经济学着作中一部不朽的丰碑!

亚当斯密读后感

(二)在我还在大学时候就拜读过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后来知道这位经济学大师还有这样一部关于“人”的着作,就带着一种好奇的态度读了这本书,看看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分析人性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震撼。

英国十八世纪着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伦理学着作《道德情操论》,共修订过六次。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此书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在当前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社会地位变化不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企业改革改制成败、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强权、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公平、正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但是,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30多年前的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观察、思考写成了《道德情操论》。可以说这是他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道德情操论》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努力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有句名言,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却深刻地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亚当斯密这一席话,对于处在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来说,的确有十分重要的思考与借鉴意义。()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做了简明扼要的理论阐述: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其次,他在第二卷中,曾经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即: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他在第三卷中,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在第四卷中,阐释了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重点论述了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是阐释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他说: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七卷是关于论道德哲学体系。读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们医保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温家宝总理曾提倡大家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并且还说可以从书中获取精神营养。这就告诉我们,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有值得大家学习、思考、借鉴的作用,有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某种明朗的启迪,有能让我们在当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亚当斯密读后感

(三)1776年,英伦伦敦。一个少言寡语,神情专注的中年学者正在最后一遍校勘他那早已完稿却整整润色三年的心血着作。

1776年,北美大陆。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

从此,这个年轻国家在这位智慧学者的指引下,开创了人类经济活动史上的最大奇迹。

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被巴菲特视为最重要的4本枕边书之一(其余是格老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虽然巴菲特坦言其对宏观经济不甚关心,但是巴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美国经济社会未来会更好。作为投资(爱好)者,片面地理解巴老所说的“不甚关心宏观经济”从而放弃对宏观经济的学习和理解是有失允当的。而《国富论》正好给了投资者一个了解宏观经济的入口。

坦白的说,以本人的水平,《国富论》不是易读的。咬咬牙,前后断断续续看了4、5个月才将它啃完。虽然本人看的书还不是很多,但是关于金融投资商业之类的专着也读了不下50本了,《国富论》的确配得上“枕边书”的称号。我看过的书里面,个人认为只有巴老的股东信、《穷查理宝典》能够配得上这一称号。下面说说自己的体会:

1)关于译者和译本

对于大师的思想记录,我比较推崇阅读英文原着。但是《国富论》的英文原着已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只能选择中译本。我选择的译本是上海三联书店的郭大力与王亚南合译版,该译本有几个特点:

a)译文初版于1931年,因此该版译文带有民国早期那种特有的行文方式,语言结构与我们现在习惯的白话文有一定差异,这也是我阅读较慢的一个原因;

b)书中有一定的错别字,会影响流畅阅读;

c)语义和意境的翻译还是很到位的,毕竟两位译者都是着名经济学家,不像现在的很多中文翻译书籍,译者的专业水平和作者的专业水平相差甚远。

总体来说,我认为应该存在一个更好的译本,一个以现行白话文来行文的译本,如果有哪位朋友能推荐一个较好的白话译本,不胜感激——

2)亚当·斯密的思维方式

初读《国富论》,一个感触就是这种充满洞见,了然人性,透析本质,抽丝剥茧,返璞归真的思维方式似曾相似。我一直很佩服巴菲特的很多透析本质、返璞归真的洞见(在他的股东信里),在《国富论》里,我找到了这种类似的思维方式。我猜想巴老是受亚当·斯密影响的(尤其受他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而阅读《国富论》的一大价值,就是能够领略这种思维方式,培养出一定的“斯密”式眼光。

3)关于内容

规模宏大论点广博的《国富论》,远非仅仅只有人们广知的“自由竞争理论”和“看不见的手”的比喻。斯密在书中还洋洋洒洒地论述了生产力改良的原因、货币的起源、金银的地位与作用、价格的构成、资本的性质与作用、地租的特点、国富的本质、城市商业与农村进步的关系、银行的功能、当时阻碍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国防支出、国民教育、国家收入与税收制度、国家债务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虽然很多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但仍有很多内容和论述,能够指引我们前行。学习了解这些论述和论点,是正确理解国家宏观经济现象和宏观政策的一条捷径,即使那些过时的论点,也仍蕴含着永不过时的内在规律和道理。

例举一个细节吧,斯密曾论述民间借贷的合理性,认为若禁止民间借贷,那么只能诱发高利贷。他认为,人们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向别人借钱的,所以禁止的不是需求,而是供给,而供给方若能获得与高风险相匹配的高收益(违规违法放贷是有很大风险的),那么总有人愿意放贷,于是形成高利贷。

4)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斯

马克斯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较深,尤其受黑格尔精神辩证法的影响。个人认为(胡扯胡扯)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社会经济学来说还是形而上了,因为德国古典哲学过于理性,过于辩证,过于理想化。相反,斯密的体系中,“人”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永远不是纯理性的,而是有贪婪恐惧懒惰自大偏见希望欲望等等人性的。对于一个体系体制或者说社会游戏规则能否增进国富促进社会发展,斯密考虑的出发点是人性在这套游戏规则下会有怎样的表现,这套规则能不能诱发社会成员去合理地创造财富。

现实的社会,到底谁更接近真实?

5)体制与制度的重要性

斯密在大篇幅解析当时各项社会经济制度的同时,很少对君主展开论述。个人认为,贯穿全书的主题之一是:只有设计出优良的社会经济制度,才能引导国民正确地创造出国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基业长青》中的表述:CEO的最大职责是造钟,而不是报时。反观1776年的清乾隆四十一年,中华民族依然在企盼圣君,差距啊——

6)1776年的中国

斯密对当时的中国,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其土地最沃,其耕作最优,其人民最繁多,且最勤殷。

同时也有这样一段描述:然而,许久以前,它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劳动及人口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客居该国之马可波罗所记比较,殆无何等区别。若进一步推测,恐怕在马可波罗客居时代好久以前,中国财富,就已发展到该国法律经济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则按照该国土壤气候位置人口说,离此极限的距离,其实很大。一个忽略或者鄙视外国贸易,除了二三港口,即不许外国船舶通航的国家,如能改变法制,所可经营的事业,还有很多。一个只有富翁大资本家享受安全,贫民小资本家不独不能安全,且时长在法律名分下,被下级官吏横征暴敛的国家,国内经营的各种事业,都不能按照各事业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量的资本。在各种事业上,贫民所受压迫,都会确立富翁的垄断与独占。富翁垄断一切事业而获有最大利润。

如果当时我们也有一个亚当·斯密……

读到此段,感慨万千。期待改革开放的未来,我们能行。

7)《国富论》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

看完《国富论》,对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我个人的体会是:长期而言,中国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虽然是套用巴老的话,但我觉得真是这个体会),因为我们的体制和这种体制的改革会继续释放中国人民的无穷潜能(当然前提是没有大的军事、政治或体制动荡);至于中短期的宏观经济走势判断,无能为力啊……

就到这儿吧。斯密十年磨一剑,我辈岂能半年内消化通透?既然是枕边书,就准备常读常新,下回再有感悟,当记录于此,以飨各位看官。

第二篇: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翻开西方经济史的长卷,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便是“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当之无愧的鼻祖。

18世纪中叶起,产业革命使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分工加深,市场进一步扩大,为追求经济增长提供了客观条件。生产和占有更多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开始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生产。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谓工场手工业已在国内各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一直到1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度,这使得生产增加和国民财富积累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从而必然成为这个时期的经济学者,也就是古典学派的核心研究对象。在批判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继承配第等经济增长思想传统的基础上,古典学者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科学而且系统的经济增长思想。休谟先于亚当斯密认识到生产力提高主要来源于比较利益的开发,生产力由产业规模决定,而产业规模又是由对外与对内的贸易规模决定的,因此贸易是双边互利的,决定一个国家繁荣与否的是真实要素而不是通过贸易顺差和金块。休谟也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生产力和增长的关系,思考了增长的极限问题,并讨论了富国和穷国的关系和赶超问题,认为后进赶上先进是由于低工资和技术进步的潜力,而不是以先进国的损失为代价等等。休谟的这些思想对亚当斯密和以后学者的经济增长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而在休谟等人的思想影响下,亚当斯密思想最终凝结成为了一本《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一书是亚当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这本书于1776年出版后,英国和美国都出现了许多要求自由贸易的声浪。这些声浪还认为当时经济的艰难和贫穷是因为美国独立战争所造成的。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被说服相信了自由贸易的优点:英国政府和议会依然继续维持重商主义多年。18世纪结束以前,《国富论》就已出了九个英文版本。人们以“一鸣惊人”来形容《国富论》的出版,并一致公认亚当·斯密是一门新学科--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因此而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据说当时英国政府的许多要人都以当“斯密的弟子”为荣。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国富论》发表之后,被译为多国文字,传到国外,一些国家制定政策时都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这本书不仅流传于学术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为不少国家社交场合的热门话题。

《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一书也否定了重农主义学派对于土地的重视,相反的,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才是最重要的,而劳动分工将能大量的提升生产效率。《国

富论》一书非常成功,事实上还导致许多早期学派的理论被抛弃,而后来的经济学家如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则专注于将亚当斯密的理论整合为现在所称的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由此衍生)。马尔萨斯将亚当斯密的理论进一步延伸至人口过剩上,而李嘉图则提出了工资铁律(Iron law of wages)—认为人口过剩将导致工资连勉强糊口的层次都无法达成。亚当斯密假设工资的增长会伴随着生产的增长,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则较为准确。

《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无形之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不过,亚当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

直至今日,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依旧对我们的经济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无数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前进。

————10人力资源管理贺佳学号1011022011

第三篇: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读书心得

道德氛围

“财富和地位经常得到应该只是智慧和美德才能引起的那种尊敬和钦佩;而那种只宜对罪恶和愚蠢表示的轻视,却经常极不适当地落到贫困和软弱的头上”,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这句话,能够轻易引起我们的思考,财富和地位,较之贫困与软弱,孰强孰弱,可想而知。

何为财富与地位,就如今的价值观、利益观而言,财富与地位不仅让那些人处于社会的上层阶级,更是不劳便轻易能够获的大多数人的尊敬和爱戴。或许那些大多数人就包括了你和我,这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种思想,可以说是社会形势的潜移默化,同样,是过去社会的深远持久。财富、地位,可以说,有了财富便能够让人轻而易举的得到地位,同样,有了地位,你手中所谓的财富也便是囊中之物。我们仰望的是他吗?再具体一些,或者说再直接一些,我们敬仰的是财富亦或是地位。

而后,又何为贫困与软弱,在我们眼中,所谓贫困便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贫困是一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无论是原本经济贫乏的西部,以及相对小康的东部,贫困在当今社会仍是常事。贫困的群众可想而知便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在辛勤劳动出卖自己的体力,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他们能够得到的,不过是少许的经济收入,还有让人不禁为之落泪轻视与蔑视。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道德情操,不同的人必定有不同的见解,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可以想象为何亚当斯密会提出这样的思考,当时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

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而我们呢,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没有在过去的经济变革中吸取教训,却是在进一步的进步中逐渐拉大了贫富差距,财富与地位、贫困与软弱在今天更是有了天壤之别,它们在社会进步的同时腐蚀着社会的人性,在所谓的财富与地位中,攀比在一步步的升华,阿谀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皇,现在的阿谀,现在的奉承正是献给了那些有地位有财富的人,这怎能不说是一种道德沦丧。

让我们去体味下贫困与软弱的生活,他们或许是天生的贫困亦或是天生的软弱,也或者不排除从天堂坠入地狱的那些人,贫困与软弱让他们没有能力和财富与地位竞争,更是没有筹码去与他们赌人生。他们只有少许的让人因他们的贫困与软弱而不禁忽视的尊严,这是可悲的,仅存的仅有的财富—尊严也在社会的蔑视下泯灭了,社会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他们的肉体,更是刺伤了他们的心。

从古至今,这种社会现象同样是伴随社会发展而紧随其后,我想有贫富差距的社会,有金钱利益存在的社会,是不可能少的了这种社会状况,有金钱有权利就表明了这个社会必定会出现贫富差距,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又何尝不是社会道德的鸿沟。

但我所说的并不是专门针对所有拥有地位和财富的人,他们的地位与财富,若是建立在智慧和美德之上,显而易见他们所得到的尊敬与爱戴是他们应得的,不得不对他们表示真正的敬仰,因智慧和美德而拥有地位与财富,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誉,无论是在乱世还是在现如今相对和平的时代,都是崇高的代表,我表示敬仰。

同样要说说贫困与软弱,若是已经处于贫困与软弱的人们,他们仍不思进取,在贫困、软弱、罪恶、愚蠢中徘徊,这是不可避免将得到社会的排挤,与其说是社会的不公,不如说这是他们罪有应得,贫困与软弱不应是借口,它更应该是奋进、努力的动力,社会底层的人,我只能说傲气不是贫富所能决定的,傲骨更是每个人应与生俱来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和提高。目前为止,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国的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却下降了。为什么经济水平上去了,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关系及非市场关系的扩张,导致了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经济领域里的传统伦理道德底线不断被打破,人性扭曲,腐败嚣张,权钱勾结,道德下滑。

全球化、苏东剧变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使得很多人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肆意滋生,传统的道德是非观念遭到重大冲击,人们陷入了对道德危机的焦虑之中,感到“精神的流浪,心灵的漂泊”,道德信仰受到了巨大冲击,相应的也导致了公民某种程度上的道德人格滑坡甚至引发道德危机。同时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对如此的道德状况.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市场经济对如此的道德状况,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市场经济下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道德教育体系。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强调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可以从斯密这里得到理论支持。这一具有明显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把每个人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大家庭的一个特定部分”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地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全民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和人性,对我们建立起好的、有社会责任的市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繁荣提供了一些范式。这样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全民讲道德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l.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杨利君《道德情操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第四篇:亚当斯密赋税思想对我国税收改革工作的启示(最终版)

亚当斯密赋税思想对我国税收改革工作的启示

姓名:沈国旭

学号:11041067

专业年级:经济学(1)班

亚当斯密赋税思想对我国税收改革工作的启示

摘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专门论述了赋税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著名的赋税四原则,公平,确定,便利,经济。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原有的税收体制以无法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在这个改革的攻坚时期,重温亚当斯密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税收改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亚当斯密 税收原则 税收工作

作为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对于税收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对于现代财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亚当斯密赢得了“财政学之父”的荣誉。在其出版于1776 年的具有开创性的巨著《国富论》一书的第5编第2章,亚当·斯密用了一节的篇幅专门探讨了税收问题。斯密主要讨论了四种税收,即对地租的税收,对资本的税收,对工资的税收以及无区别的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收。其中对资本征税的部分已经接近于现代的营业税,虽然斯密关于具体税种的论述还不够完善,许多东西已经与时代脱节,但温故知新,重读经典著作,借鉴其合理的部分,用来指导当前的税收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在税收原则方面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运用税收收入和调节经济的时,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是制定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安排了专门的章节对赋税进行叙述论证,并提出了著名的赋税四原则,即公平,便利,确定和经济原则。

在论赋税的这章中,斯密首先论述了公平原则。这一原则最初起源于威廉配第,经过斯密的进一步论述,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工作的第一准则。在书中,斯密写到“一国国民, 都须在可能的范围内, 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 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伟例, 交纳国赋, 维持政府”。斯密还指出, “所谓赋税的平等或不平等, 就看对于这种原则是尊重还是忽视”。实际上是在强调税收公平中的纵向公平,即不同收入的人应就不同的比列缴纳税收。对于税收的来源,不同于配第的税收的最终源泉是土地的观点,斯密认为工资,利润,地租三者都是税收的源泉。所以“任何赋税,如果结果仅由地租,工资,利润三者之一负担,其余两者不受负担,必然是不公平的”。在后面的篇幅中,斯密花大力气详尽的叙述了由于赋税的不平等引起的个人收入不平等的情况,批判了国家不当的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干扰,最终导致纳税人之间税负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其次斯密接着阐述了赋税的第二个原则--确定。“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 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 完纳的方法, 完纳的数额, 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的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这一点也是紧接着第一条原则来的,“赋税虽在不平等,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大。”可见,斯密对国家随意改动赋税规则是多么的深恶痛绝。

第三个就是便利的原则,“ 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 需予以纳税者以最大便利”。给予纳税人方便,也方便国家更好的组织财政收入的日常运营工作,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最后,斯密在三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的原则。经济原则要求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呈中性,对经济的干预最小化。斯密所处的时代,正是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斯密十分重视这一原则。“一切赋税的征收, 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 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倘若人民付出的,多于国家所收入的,就应该考虑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官员的勒索,不适当的税负使得生产者无法继续经营,对充公财产的不当使用以及税收执法者不必要的稽查都可能造成这一情形。斯密在随后的篇章中通过具体税种的论述详细了说明了这几种情况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来呼吁国家改革现行的税收制度。

在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第一条是税收的负担公平原则,其余三条是属于税务行政方面的原则。斯密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他的课税原则,是针对当时封建主义苛重复杂的税收制度,税负不公以及征收机构的腐败苛扰情况,在总结吸取前人的课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斯密吸收发展了配第的思想,并成为了萨伊的税收观的来源之一,通过完整的叙述了税收的基本原则,最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税法制定工作。

二、在税收制度建设方面

斯密在论述税收制度时,首先谈到了税收的外部性问题。税收工作具有“漏桶”效益。,即一部分税收由于征税过程本身带来的成本而被消耗掉了。“征税可能要求有许多人员,他们的薪水可能吞掉大部分的税收,他们的额外索取可能对人民是一种额外增加的赋税。”因此,君主首要考虑的是将税收工作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效率。以土地税为例,固定的土地税下,会刺激地主改良耕地,从而获利更多,但是由此国家的税收会进一步减少。若实行变动的土地税,则会打击地主改良土地的积极性,最终造成地主利益受损。斯密虽没有明确提出制度成本这一概念,但是其字里行间已暗含了这一层意思。国家在准备对某种经济行为进行征税时,应该首先考虑到税收给经济运行所带来的的额外成本,两相比较,权衡轻重后在下决定,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开征新的税种。正如配第所说的那样,纳税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其次,斯密提出导致税收不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税收可能抑制人民的经济行为,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斯密担心“赋税可能妨碍人民的勤劳,抑制他们去从事某一业务部门。”斯密的这一思想被后人概括为税收中性原则,即主张税制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斯密通过两个方面分析了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方面,税收降低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个人由于预期利润的存在才会进入某一行业发展,从而推动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必须给私人提供一个足够高的预期回报率,但是过高的税收将这一部分收入划归国有,直接打击了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税收减少了各阶层的收入,也就减少了他们的储蓄投资能力。鉴于以上两点考虑,国家不应将税率设置的过高,能低则低,最理想的状态是市场的“无形的手”自行调节,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从而加快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发展。这在当时的英国收到了广泛的赞同,影响了立法者和执法者。虽然随着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实践早已证明完全税收中性是不存在的,税收次优理论也早已取代税收中性理论,但是,不干扰经济发展,降低对正常经济活动的干预流传了下来。

在论述税收对市场的不当影响时,斯密还特别提及对于逃税行为的处罚。他指出税制不合理是逃税行为的巨大诱因。在斯密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对逃税行为的重罚不仅是不公平的,还会让人民付出额外的代价,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为此,斯密的建议是国家不应征收容易诱发逃税或避税行为的不合理税收。这种税收不仅征税成本高,对市场机制的扭曲也最大。

三、税收支出方面

斯密对税收是这样定义的:“人民必须拿出自己一部分私的收入,给君主或国家,作为一笔公共收入。”在这个定义之中就暗含了税收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交易,即公民用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来作为自己财产权利不受损的保障,而这个保障人就是君主或国家。这种税收“有偿性”,被公共财政学派发扬光大,成为宪政人士的思想武器。在我国传统的税收思想中,税收具有无偿性是从“大政府”本位出发,认为税收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工具而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传统思想已经与现实脱钩,现代新型的税收法则具有双重含义,从政府角度看,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从纳税人角度看,税收是购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必须支配的费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无偿性”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强调税收的“有偿性”,实际上是在要求政府改变观念,进一步建设服务性政府,追求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和正义,保障纳税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纳税人也要改变以往“皇粮国税”的观念,明确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不是以往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地位。积极督促政府预算公开,实现政府与纳税人的良性互动。

四、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具体建议

1、充分贯彻税收法定原则,完善税法体系。一是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确立税收的法定地位,同时完善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体系,对现行税收立法程序予以调整,将现行行政法规进一步规范并上升为法律;二是制定《纳税人权益保护法》、强化税收预算透明,形成听证会制度,监督政府的财政行为,赋予纳税人发言权,切实保障纳税人的权益。

2、加快增值税转型的步伐。当前增值税作为间接税的主要税种,长期占据着税收收入的大头,这种间接税为主题的税收体制扭曲了税收的公平性,而且现在营改增还没有全面推开,增值税预营业税并存,影响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同时也加大了税收的征管难度。为此,应当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改革税制:一是降低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征税税率,降低其综合负税率;二是扩大“营改增”的优惠范围,增加可抵扣项目。三是重新划分国税和地税项目,打击当前的“土地财政”不良风气。

3、清理收费,简并税种。对于宏观税负水平,按统计口径大小计算有几种统计方,我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一般是统计政府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但是这种统计方法忽视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税收之外,还有一个几乎可以与之并驾齐驱的收入群:预算外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只有把这些全部加起来与GDP进行比较,才是真正的“宏观税负”。为此有必要将部分罚款项目由表外引入表内,约束摊牌征税,以罚代收的乱象,从而规范政府收入,确保税收的确定性。

4、改个人所得税由分类税制为综合类税制。所谓分类税制,就是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按其不同的来源,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所得,如工资,薪金所得,稿酬等。这种税制下,政府征管方便,能有效避免偷税漏税,但是对于应税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来说,这种税制简直是一场噩梦。比如,两人同样是5000的收入,一个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薪金所得,另外一个则来源于各种收入,按照现行税制,第一个人交的税将会明显高于第二个人。但是在综合类税制下,顾名思义,纳税人的所有收入无区别的同一纳税,会更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税收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亚当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 王亚南译 商务印书馆 2004 ﹝2﹞、李炜光.税收“三性”再认识———对《也谈税收》一文的回应[J ].书屋,2007.5 ﹝3﹞、武汉市江岸区地方税务局课题组.当代西方税收理论对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启示[J] 财会月刊 2005.12 ﹝4﹞、宋新柳.论亚当_斯密的税收思想[J].经济科学.1986.06 ﹝5﹞、赵迎春.中国税收超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6﹞、包振宇.亚当_斯密有关房地产税论述的当代意义[J].税收经济研究.2011.2 ﹝7﹞、应燕 欧阳明.对税收三性的认识.[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8.12 ﹝8﹞、李炜光.“两税”合并之后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J].新理财.2007.2 ﹝9﹞、王鸿貌.税收公平原则新论[J].经济科学.浙江学刊.2005.01 ﹝10﹞、余显才.亚当斯密税收原则的重新解读[J].税务与经济.2006.06 ﹝11﹞、李炜光.呼唤轻税政策[J].新理财.2006.4 ﹝12﹞、李炜光.将税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J].新京报.2010.10.23 ﹝13﹞、李炜光.《税收的逻辑》[M].第129页

﹝14﹞、唐小飞.我国个税改革对社会公平影响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3 ﹝15﹞、孟祥仲.对斯密_赋税_原则的再认识_并议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意义[J].山东经济。1997.03

第五篇:《幻狐密境》读后感

在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中,我读了一些名篇佳作。最令我感动并且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是来自一个十岁儿童作品,“咪子随笔”------长篇小说《幻狐密境》。

《幻狐密境》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千年后的未来,地球上的资源因为人类的破坏已临近枯竭。在世界上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森林------袅岚森林的边缘,住着文卉和文炳姊弟。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一个身份神秘的少女狐玲茹月被他们所救。从此平静的生活不再安宁,一场危险、神奇而又关系到生命的冒险就此拉开序幕……。

在故事中,一直有个可恶的人出现,那就是凯赫尔。他一直想要得到幻狐的灵石,而只有幻狐死去,才会有灵石出现。所以,他千方百计的想让幻狐死去,而且为了打听到幻狐的下落,他不惜威胁幻狐公主------狐玲茹月,让她逼死幻狐……,当我看到最后,幻狐为了茹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茹月也为了袅岚森林放弃自己的生命时。我的心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静。为了孩子,为了地球他们都贡献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伟大。这本书我反复看了几遍,每看一遍我都会被感动一次,我被里面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如同把我带进了袅岚森林,把我带到了一千年后的今天……

我永远忘不了篇尾的一句话:我不是密境的主人,更不是所谓的公主;我只是一只深爱着密境的云雀,愿意用生命去保护我们翱翔的天空与身下的大地

!是的,我们也应该像狐玲公主一样,从现在开始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下载亚当斯密读后感(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亚当斯密读后感(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797年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就职演说

    有识之士当年第一次认识到,美利坚在对某一外国立法机关完全俯首称臣和彻底独立之间,并无任何中间道路可走;那时他们并不怎么惧怕必须下决心加以抗击的令人生畏的强大舰船和军队......

    1797年约翰·亚当斯总统就职演说

    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讲辞 Inaugural Address of John Adams INAUGURAL ADDRESS IN THE CITY OF PHILADELPHIA SATURDAY, MARCH 4, 1797 When it was first perceived, in ear......

    密尔的《论自由》读后感

    关于密尔的《论自由》 《论自由》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自由这一主题,它们分别是: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个性自由以及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作者针对的核心是对个人和社会之间权力界......

    情色韩剧密爱读后感1

    情色韩剧----密爱《密爱》里的情色场面不算多,但男猪角很有型。韩国的片子比起国产片来讲,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人家的情色片看完后不只是情色,而且还有其思想性与现实性。《密爱》......

    约翰密尔《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进大学以来,新闻评论这一科的课堂大概是最“人满为患”的吧,我想并不仅仅是因为杨震老师“铁一般的纪律”,更多的还是因为能够被他所讲的东西以及他那种凌厉的......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大品般若经》的核心,虽然全文只有短短二百六十个字,却言简意赅,寓意深......

    童年的密秘读后感(五篇范文)

    江晓蕾《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

    《上枢密韩太尉书》读后感

    晨读苏子由《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颇有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