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备急千金要方》有感
读《备急千金要方》有感
内容概要:《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详细记载了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内容包括妇人,小儿,七窍,诸风,伤寒,脏腑,痔瘘,痈疽,消渴,针灸,养性,摄生,平脉等内容;
评价:千金一书记载了孙思邈雄厚的中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价值甚高,受到后世历代医家高度重视,是中医史上的鸿篇巨著。
个人最喜爱:针灸部分。
孙思邈者,诚李唐医家之巨擘,千古杏林之真人也。其人“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医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少小多病,与医药有缘,天资聪颖,“日诵千余言”,时人皆以为神童,这些有利条件为孙思邈毕生至高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及叔和性度沉静、皇甫士安恬淡寡欲,孙氏之为良医,其天意乎!更喜孙思邈资禀超脱,“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耻于“朝野士庶鄙夷医术,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终生不仕,著书立说,行医论病,可谓为生民立命之柱石,其必复见天地之心也哉!
《千金方》一书多引仲景之言,孙思邈将之裁辅以行己文,可见其对仲景之高才大德,必深有体会,仰慕有加。二人超凡脱俗,集腋成裘,深被众庶,为万世开太平,其圣真之德行,真鼎足汉唐,流光华夏之至人也!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至隋唐,佛学颇盛。故孙思邈受佛学影响很深,不仅在《大医精诚》篇中详加阐释其“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价值观,并在怎样用虫兽药方面示人范例。此外,孙氏受佛教学说影响之痕迹亦散见于诸篇,兹不赘言。
孙氏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十多岁崇尚医学典籍,博涉经史文献,二十岁左右就能谈论老庄、佛典及百家之说,拥有丰富的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故其在《大医习业》篇中明言“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灼鬼五兆及《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经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事,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典,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认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此文为历代医家传诵千载而不衰。既彰显了孙氏学识之广博无涯,又呼应了《内经》中天文、历法、地理、气候、节气、五行、六经、七曜之庞博。“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之明训,肇事于此。
孙思邈的著作内容所述庞杂,包罗万象,无所不逮。历妇人,小儿,七窍,诸风,伤寒,脏腑,痔瘘,痈疽,消渴,针灸,养性,摄生,平脉等为一统,其欲为“博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便求检”之志跃然纸上。更喜孙氏性合往圣,首重人伦,置“妇人,小儿”于卷首,其为万民万世计之苍生宏愿,殆非臻古圣先哲之意邪!为便于凡医之检索,孙思邈多以脏腑、疾名为目,与《中藏经》颇为相似,又与仲圣六经为纲之意相契合,其便民之意不难发觉。即便是在针灸中,也继承了《甲乙经》之分部论穴的分类方法。
孙氏之于针灸颇有发明。其“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之句,彰显了其深厚的理论根基。此外,他还将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的扁鹊灸法、明堂图也收录其中。其“三阴三阳流注”与“针灸禁忌”、“五脏六腑变化旁通”皆源于《内经》。其“呼吸补泻”、“旋转补泻”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孙思邈之首倡“阿是穴”也是中医史上值得称道的事。此外,《千金方》、《千金翼方》于“行年、人神”多有发明,为后世针家所尚,体现了孙氏广博的学识。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孙氏以六阴经的络穴为之原穴,与一般习用的“腧穴为原”不同,此盖亦一法也。孙思邈又于“脚气和诸风灸法”单独列出,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总之,孙思邈是中医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著名医家,其高尚医德和宝贵的医学知识永远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供稿: 迪娜拉?居马别克
第二篇:读《教育方法学》有感
读《教育方法学》有感
《教育方法学》是我拜读的佐藤学教授的第一本书。作为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撰写了数部教育论著。在本书中,佐藤学教授综合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本书聚焦教学、学习、课堂、课程、教师、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整理分析了最新的教育学知识与问题,揭示了新的教育实践的方向。通读本书后,收获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提到,各个时期的教育发展与教育家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紧密联系的,当时周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会给他们的思考带来很大影响。比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教学技术就是以当时出现的印刷术为原型的。《大教学论》将“教授学”与“印刷术”结合,组成了“教刷术”这一新造词。在这个以印刷术为原型的“教刷术”中,教科书是“原版的读物”,教师的声音是“墨水”,儿童是等待印刷的“白纸”。这让我联想到,现今社会,随机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正又一次经历着巨大变革。以数学课堂为例,它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正在广泛地进入日常教学,比如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的出现,让教师能够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各种函数与圆锥曲线的动态变化过程,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互联网+”的理念也正在逐步渗透到高中教学中。因为互联网,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课堂,它甚至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老师将知识点的讲解录成小视屏放到网络,学生在家就可以自行观看学习,大大延长了学习的长度与“学校”的宽度。微课、MOOC、翻转课堂,这些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型实物必将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因为语言以及传播途径的限制,最早的知识是掌握在少数使用拉丁语的特权阶级手中的,普通民众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知识与学问。尽管目前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推行了30年,基本扫除了目不识丁的文盲,但是更高层次的高中教育与大学教学覆盖率仍然有限。几百年前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大量知识被快速印刷到数量繁多的书籍上而受到广泛流传,也许现今的互联网可以像那时的印刷术一样,利用一台计算机与一根网线,为那些没有机会走进大学课堂的人们架起他们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佐藤学教授在本书的第九章“计算机与教育”中也专门提到了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给教育造成的深远影响,认为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教育史上继文字和印刷术发明后的第三次文化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与认知革命。在承认计算机给教育带来各种利好的同时,他也理性指出了计算机教育的危险性,如可能会使学习陷入形式化,会加剧个人主义学习,使教室与学校的公共性解体等。因此,我们需要探求的不是会使用计算机的教育,而是不被计算机所“使用(牵制)”的教育,计算机教育需要一边批判性地探讨这种未来社会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一边探索前行。
第二,关于教学模式的转变问题。“教”与“学”是每天都会发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佐藤学教授在本书的第五章“教与学:意义与关系的重建”中重点介绍了教学的概念、学习的定义域理论以及教学的模式。芝加哥大学教授杰克逊最早提出了两种教学概念:“模仿模式”与“变化模式”。“模仿模式”指的是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习得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在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教育中占支配性地位;而“变化模式”是将促进学习者思考态度及探究方法的形成作为基本理念的教学概念,它将“教学”定位为文化的再创造(改造)而非文化的传递。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既是知识与技能,而“渔”是指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能力。与追求同步地、高效地传递大量知识、技能,通过个人间的竞争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中国、韩国、日本的“模仿模式”相比,欧美的教学中则以每个人都进行多样的、个人的探究、表现、互相分享,并承认差异的“变化模式”为主。前者追求“学会”,后者追求“理解”。在日常课堂中可以看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被我们中国的教师所摒弃,教师们也会尽量在课堂上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在日本,也有许多教师希望从“模仿模式”变革为“变化模式”。但是在努力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这样两种模式。比如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提到的,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作为“消除贫困”一环而普及的以黑人子弟为对象的“补偿教育”中,许多学校推进了基于学习的个性化与个别化的“变化模式”的教学改革,但这种尝试中的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原因是白人中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文化完全不同于尊重伙伴与合作的黑人共同体文化。可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受教育者,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每一个都不能被轻易否定。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个人觉得应该充分考虑学情,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鱼”和“渔”双管齐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最大层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即是假期对本书通读后的所思所得。对于书中部分章节提到的一些教育理论与教育概念目前还不甚了解,需要日后再细细品读,相信能够常读常新,也必将对我的日常教学带来巨大的帮助。
第三篇:读《方仲永》有感
读《方仲永》有感
转眼间,《伤仲永》一课就学完了,学完这课,我的感受颇深。
在文中,年仅五岁的方仲永就已经会题诗了,而
且所题的诗还颇有蕴意。我不得不羡慕他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样有钱可赚、有利可图。带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熟不知,他这是灾害他的儿子啊!由于他有那样一位父亲,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最后才华能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也不能
全怪他的父亲,他也有一定的责任。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为此认真学习。然而,他并没有学,使他成为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这么好天才就这样成为普通人,着实令人心痛呀!
现实生活中,也有“方仲永”这样的人,他只想
着自己这么聪明,就不用学习了,可是,就算是伟人,不努力学习也不行啊!伟人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成为伟人的呀!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童第周上学时候的事:童第周初中时,是班里有名的差学生,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班里的同学都嘲笑他,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童第周决定然同学们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同学们在玩耍时,他更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班里的学生都对童第周刮目相看,由于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童第周想我们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补拙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努力学习吧!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就是一位成功者!
第四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放暑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要相信孩子》一书,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献给我们所有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如今,我认识到了:教师,甚至学校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对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不是原谅他们的一切缺点和错误,也不是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毫无休止的说教------在“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这节中,作者认为孩子们往往是先在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领域里渉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方面的弱点。因此,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最好的东西,就成了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确不应该总是盯住学生的缺点,总希望用尽一切办法去让他们改正,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断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
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可能自己一句恰当的语言,或者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觉得,书中提到的关于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处理的观点非常有道理,作者认为:“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老师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因为,不恰当的,没有分寸的关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是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且非常的脆弱,而儿童的自尊心更是脆弱,如果在教育中我们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一味的批评,往往会对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如果孩子犯错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思所想,去引领他们认识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对的,去激起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五篇:—读《人生并不是要》有感
人生并不是要创造辉煌,更多的是要活得有精彩有意义去欣赏大自然的魅力。他们无愧是我们党的好儿女,好干部,好战士。勇气让我慢慢的推开了门,这是一间很旧的房子屋里飘出阵阵湿霉气味可在我看来它是多么熟悉的味道。人们常常可以忍受亲人离去的哀伤,却无法承受理想泯灭的重创。我又等了一会儿,看你还不来,于是就向院门走去。这个扫地的人就很骄傲的说:“我是孔子的弟子。至今痛心项羽乌江自刎,功败垂成。等到Gameover的那一刻,是毁灭还是解脱,也只能独自承受。无不赏心悦目,如临仙界。很多人在它面前趴下了,也有很多人趴下了又站起来了,他们没想到站起来后的风景比趴下前更美丽。1994年秋,我从S学院毕业,留校学报编辑部。我相信,到我白发苍苍的时候,回想起这段生活,仍不失为最甜美的回忆。我会重振雄风,练就不坏之身步入恶魔之城——社会。虽穿一身洋装,却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唉,这一年过得稀里糊涂,也在这糊涂中给自己又铺了块向前的地砖。坎坷时给你鼓励,挫折时给你勇气。”“叔叔,我„„”我哽咽着。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那样的条件下写成《史记》,汗青溢光,是因为他执着于梦想,在命运面前摆出了一副不畏困难的大无畏的姿势,顽强抗争,向梦进发,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司马迁由大无畏的姿势改为畏惧的姿势,那么世上还会有《史记》吗?司马迁的名字还会千古流传吗?我想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这便是第二道坎。我数着红豆,日子就从手心上跳过去了,豆子一半是红色,一半是黑色。这一次,换我来,打跑欺负你的坏蛋,守护你这个拥有坚强外衣的女孩。可以感觉到那网是软绵绵的,湿漉漉的,那网里漫着的气味是甜蜜蜜的,凉丝丝的,从鼻子一直钻进心里。而我这位探访者说好了是笑着探访,却在阳光下红润了眼眶,也不知是不是那风迷了眼。“哼,可怜的畜生。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教过我的老师都说我没有好胜心。变得成熟,我们理解了老师们的谆谆教悔,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从此,也懂得了努力,懂得了上进。从此以后,妈妈的眼睛就成了我的“导航仪,”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孝顺妈妈,不能顶撞她。给校园增添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然后再将触动与心绪酿成精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