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从个体角度论贫困的根源
从个体角度论贫困的根源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
原创: wuming
对于贫困的根源,研究者们往往从上层角度出发考虑,我们听到的往往是“他们的离婚率在增加,结婚率在降低,幸福感在下降,原因在于社会给他们的经济机会下降了,只要他们能得到更好的工作,他们生活其他方面就能够相应好转。”
他听起来很有道理,没有工作经济压力会很大,会导致贫困,但那些极端贫困的年轻群体,类似最近网上流传的“三和大神”(深圳三和人力市场,找工作的年轻人没有固定工作,靠着日结工资过一天算一天的人),他们的贫困原因往往并不在此,这类年轻的贫困群体客观上有体力去做一份长期的工作,然而由于缺乏毅力,他们往往无力承担长期的工作。
《乡下人的悲歌》是一个从贫困家庭出生最终考上耶鲁大学逆袭跻身于中产阶层的作者的自述,下面是他举的一个典型的贫困原因的例子:
我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地砖分销公司打工,主要工作是搬砖,为运走做准备,这份工作虽不轻松,但一小时能赚13美元,所以我就接受了这份工作,并尽量多轮班加班。虽然公司能够提供稳定的工作,但管理者发现我所在仓库的这一职位很难找到长期员工,比如有一名员工叫鲍勃,他在我之前几个月刚刚到这个仓库工作。他当时19岁,有一个怀孕的女友。经理非常体贴地给了他女友一份接听电话的行政工作。他和他女友的工作表现都非常糟糕。他女友差不多每隔两天就要逃一天班,而且从不预先通知,而他则是长期迟到。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上3-4次厕所,一去就是半小时以上。最终,鲍勃被解雇了,他对经理怒斥道:“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不知道我有一个怀孕的女友吗?”而且像他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
中国的三和大神也类似,他们从知识智力上既做不了白领的工作,从也没法适应蓝领的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从流水线的长期工作—月结工作—日结工作一步一步滑落着自己的社会阶层。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有着各种需要工作的理由,如要供养自己的妻子以及未出世的孩子,但他却丢掉了一份不错的长期工作,更为令人不安的是,他把这一切原因归因于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选择抱怨外界。他们的身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这些人没有工作,而且以此为荣,他们嘲笑勤奋的人。他们对现状感到害臊,他们在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生活时犹豫不决,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受到别人的批判。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这些人很早就学会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残酷的真相,或者是假装现实比真相要好。这种处理方式虽然能够带来心理上的复原力,但同时也加大了他们正视自己现状的难度,以及改变现状的意愿和努力。他们会告诉自己,有钱人是坏人,政客都是贪官骗子,他们遇事喜欢逃避,容易暴怒,唯独不能平淡地解决问题。他们认为,成功要么靠运气,要么靠天赋,辛勤的努力是远远比不上天赋和运气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懒惰,尽管自己每周工作的时间还不如别人工作一天的时间。
当然,仅仅分析现状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这些在心理学家的研究中早有成果,叫做“童年不幸经历”.主要有:
被父母责骂、侮辱或者羞辱
被推搡、抓,或扔掉东西
感到家人之间不支持彼此
父母分局或 离异
和酗酒或吸毒的人生活在一起
和抑郁或企图自杀的人生活在一起
目睹所爱之人被虐待
对于成年人或者接近成年时,外部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太大,因为这时大脑主要通过理性思考接受信息,而在儿童时代,我们通过感性来接受信息,这时对外界的感觉很容易影响到小孩。
比如我想起我成年后某次发现起火了,我可以很理性的跑过去泼水,不觉得有什么惊吓或心跳的,要是发生在童年时期,我估计要做很久噩梦吧。
我养了一只狗,狗的智商就像小孩,也是靠感性来接收信息的。某次它感冒打针过敏,皮肤痒的在家里狂暴得不行,但只要我们抱住它,它就立马能够神奇地稳定下来,仿佛皮肤不痒了。()后来突然它又动不了了,好久都站不起来了,我们以为它不行了,结果碰巧给它玩它最喜欢的玩具—卫生纸,它咬着咬着一开心就活蹦乱跳了。所以成年人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观念来对待儿童,你觉得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他们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上面列的这些是一些严重的童年心理创伤,童年的压力在某种刺激下,肾上腺素等其他激素充斥全身,这类激素引起的经典反应叫战斗或者逃跑反应。他们日后形成的上述的性格,绝大部分的原因也在于此。这些创伤除了对心理有影响外,还对生理产生影响,本书的作者在父母(严格说是第X任继父和母亲)吵架的那段时期,首先是注意力下降,逃课时间增加,进而成绩下降,然后体重快速增加。“三和大神”大部分源自留守儿童家庭,也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然而不幸的童年是否就没法被弥补呢?当然,首先我们承认我们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难题,这些问题总会存在,但是也许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帮助边缘人群。本书的作者也出生于单亲家庭,母亲找过N个继父,一个个离开,母亲吸毒,甚至要杀死自己,但他最终仍旧跨越了自己的阶层,首先是经济上实现了跨越,然后从精神上也慢慢开始尝试着去改变,他尝试去控制住自己逃避以及暴怒的性格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对于作者最具有转折性的事情是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并前往伊拉克打仗。在海军陆战队里,他深刻领会到了努力的意义,减肥成功了,以前1英里都跑不了,现在3英里跑下来不到20分钟,以前两只手爬绳子都爬不上,现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他养成了极度自律的生活,这一改变延续到他的人生。后来他读耶鲁大学时,为了赚生活费还同时打着2-3份工。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品性,人生路径的改变就有了希望,经济、家庭生活的改善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努力让他实现经济上的跨越,而仅仅有经济上的改变是不够的,中产阶级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这也是有些人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很少的主要原因。让他下决定要改变自己观念的是当他在伊拉克战争中服役时,他被派到去给儿童发礼物。当时他将一块小小的橡皮送给一个小孩时,小孩高兴至极,欢乐的活蹦乱跳的,他被这瞬间所感动了,在那一刻,他下定了决心要成为那种当别人送他一块橡皮时都会笑的人。这预示着他将从曾经怀疑、抱怨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转向带着感恩来看待这个世界,有了这个方面的转变,在其他方面也会开始转向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作者的生活在一步一步变好,然而他也意识到更多数生而贫穷的人的状况在不断变坏,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机遇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由于家庭原因导致小孩成长过程中受到心理创伤长大后失去改变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更多数年轻人的贫困原因源自家庭,源自观念,家庭的不和谐不稳定导致童年的心理创伤,落后的观念让人不相信努力的价值。找到了原因,就该对症下药了。
第二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论老年人住宅环境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论老年人住宅环境
摘要:通过本学期所做得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调查,发现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考虑不多,住宅设计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建筑心理学 老年人 住宅环境 休闲环境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就对自然环境进行着选择、适应、调节和改造。当人们处于室内环境的包围之中时,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要素也同时处在室内环境的影响中。这里所说的室内环境就是指包围在我们周围的所有环境元素,其构成有: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围合元素,比如天花、地板、墙壁等;设备家居元素,比如家具、灯具、五金、装饰物等;空间气氛元素,比如灯光、色彩、温度等。这些给人以各种综合形象和生理刺激,同时这些刺激又在大脑中由感觉转化为感情,从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作用。所以设计老人住房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角度出发,室内空间简单,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宅空间环境以舒适方便、温馨恬静为前提,材料选择以质地平和、简洁、淡雅的自然材料为主。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
从空间来说在出人口及室内的交通路线上宜避免任何障碍物或阶差、装置上来说要在在老年人常走动的路线上加装安全扶手,必要的地方如卫生间的合适高度和地方设置扶手、并进行地面防滑处理、要有与外界的紧急联络设备和安全的电热源设备多一分安全设备,少一分意外损伤。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家具宜采用木制的给老人亲切感,尽量不要用钢材与玻璃制品(容易使了老人感到孤独冷清),尽量少用现代建筑生硬的直线与与角,多用曲线,同时室内装修材料肌理及色彩宜单纯、素雅,不要求太多的肌理变化,使老人能静心地休息。灯光照明上室内房间、楼梯、出人口照明需充足,避免灯光强烈刺眼的光线、反光、阴影。为避免老人在黑暗中行动不便,走道及房间照明需一致,卧室、走道、厕所宜装夜灯,对老人夜间上厕所帮助大。使用发亮的开关板,便于黑暗中找寻开关位置。
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棋牌中心等;也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在规划设计上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环境心理学角度探索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
坐息空间。涉及到环境心理学中的领域性问题,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比如当人们处于其个人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时,个人的空间距离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中,当人们感到其个人领域空间受到严重的侵犯时,人们往往通过向窗外看以避免目光的接触来维持心理上的个人领域空间。
调查中老年人大都有很强的领域性。老年人休闲活动大多数时候是休息、晒太阳、观赏。因此,休闲环境中应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坐息空间。并且合理安排这些空间之间的距离和地方,这些坐息空间可以设在大树下、公共建筑的廊檐下等,或邻近儿童活动场地,以便老人们照看孙辈玩耍,同时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坐息空间内的座椅也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一边老人自己把握与他人的距离。坐息空间中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些比较私密的空间,避开主要人流聚集的地方,并有树木、花草等遮掩视线,以方便不喜热闹的老人静坐。
虽然调查中只有极少数的老人经常进行健身运动,但是健身场所和设备还是有必要设置的。健身活动场地和设备种类的考虑不仅要为体弱的老人们提供方便和安全,还应使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如条件许可,可开避适宜老年人身体条件和爱好的门球场地(草坪),亦可作为晨练时提供打太极拳、老年人体操或舞剑等活动使用的开阔场地。考虑到老年人易疲劳的生理状况,在活动场地中为老人提供休憩、交谈、观看的场所和设施。
调查发现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生活中常伴有孤独感始,因而渴望与人交流并且得到理解,这也是老年人进行休闲活动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他们希望通过与朋友或有相似经历的老人见面或交谈获得一种参与感,能使自己感到并没有被社会遗弃。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坐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也是一种参与的方式。因而,在休闲环境中提供适当的交往性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可以设置两种交往空间:小规模交往空间,即只有两三个少数老年人交流的空间,这种空间大多只要求提供桌椅或者一个可以遮阴遮雨的亭子,供老年人闲聊、下棋等活动;还有就是群体交往空间,老年人有在聚集一起进行跳舞、打拳、跳健身操、吹拉弹唱等群体娱乐健身活动的要求。在设计时应提供必须的交往空间,可以是小型广场或是凉亭等空间
调查中老人普遍对现在的绿化都比较满意,但是有些绿化设置不合理也让老人们反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生机勃勃的花卉和植物可以消除老年人消极的情绪,使老人体会到生命的乐趣。在老年人休闲环境的绿化设计时,应尽可能平坦,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造成老年人行走的障碍。宜选用一些易管、易长、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优良树种。在植物季节景观的配置上,选用花色鲜艳,季节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让老年人在视觉上、心理上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在植物的配置上处理好乔、灌、草、花与场内建筑的相互衬托关系,创造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给老年人创造一种神清气爽、修心养性的良好绿化环境。
结束语
面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严峻现实,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住宅政策,要让住宅环境去适应老人,而不是让老人去适应住宅。
建筑学一班 冯舜 20110201103 2
第三篇:论从生存的角度谈发展
论从生存的角度谈发展
【论文摘要】:发展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又会在一定阶段上与生存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根本出路就是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本文的三个部分是:
一、发展的临界点:发展与生存已起冲突;
二、破解冲突的根本出路:科学发展;
三、科学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
党的17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围绕这一战略思想,从生存的角度深化对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极其重要。
一、发展的临界点:发展与生存已起冲突
(一)发展是生存的本质要求, 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是否发展似乎成了判断一切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大家想的较多的是怎样发展,怎样大搞快搞发展,而对于为什么发展,发展意味着什么却想的不多。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解决一切问题都依赖于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出路。只有发展,才有出路,这是硬道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发展?什么样的出路?谁有出路?是永续发展还是断子孙路的发展?是国家的出路还是小团体的出路?是大多数人的出路还是个别人的出路?有些领导爱说思路决定出路,有为才能有位。这本没有错。但是认为发展就是要有速度,就是GDP;有速度、有GDP才能有位、有出路。这种思路就值得怀疑了。最要害的一点,是发展的出发点错了。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一切发展围绕速度、GDP而展开。一些大手笔,大蓝图,大思路出台了,一些大开发,大工程,大战略上马了。或为升迁,或为留名,或为人生抱负,或为生命豪情,真的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这样的大发展态势下,我们确实沐浴着发展的阳光带来的光明和温暖,但同时却不得不接受一个又一个灾难的降临。我们的美好家园被污水、废气、毒素所包围。发展的结果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发展对我们的生存已构成了威胁。
生存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生存就没有一切。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我们不仅要生存,还要生存的更好,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却往往被某些人所忽略。
(二)在临界点附近,发展与生存已起冲突
我们要生存,所以要发展。但是发展为什么又威胁到生存呢?根本原因在于发展是有度的,有临界点。越出度,接近或超过临界点,就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这个度,既包括规模也包括速度。其根本是发展方式问题。
几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走的都是粗放型发展道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加上以煤炭为主题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陷入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中。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发展,本来局限于城市的污染迅速向农村蔓延,形成了举国环境恶化的态势。发展极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同时盲目发展所带来的恶果也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发展不仅仅是对生存锦上添花,在一定的限度内,发展是对生存的完善和促进,但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发展就反过来对生存构成了威胁。曾有人设想,按照进化的原则,我们人类可以适应被我们自己大量污染了的环境。也许若干年后,今天被视为污染了的空气和水到那时就是洁净的了,而今天所谓洁净的空气和水却成了毒素,就像地球生命系统进化早期,氧气这种的养命之气对当时的生物厌氧菌来说就是毒气一样。这个设想抽象地来看是可能的,但是只要考虑一下进化的时间性和历史性,他就是荒谬的。地球大气由还原大气变成氧化大气花了几十亿年,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适应今天的大气和水体环境也花了数千万年。工业文明改变大气和水体环境却只花了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让人类及其它生物适者生存下去是完全不可能的。发展太快,人类还来不及适应,就可能被进化给淘汰了。生存还是发展?这是个问题。当然答案是明了的。我们不仅要生存,还要生存的更好。破解二者的冲突,使我们生存的更好,根本出路只有一条:科学发展。
二、破解冲突的根本出路:科学发展
(一)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历史上的发展方式是多样的。有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有暴力掠夺式的发展,有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有蒙鸠筑巢式的发展等等。实践已经并且继续证明这些违背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发展方式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致命的灾难和威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高度,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17 大报告以辩证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全面深刻分析了现阶段8方面的基本特征。在这一基础上,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各种新机遇新挑战,提出了科学发展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社会经济永续发展。深刻理解这一要求的实质并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当前实践中对理解贯彻科学发展观存在着三种错误认识和做法:一是把变化当作发展。追求形式,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速度,不重效益。只求当前面貌的新,不求长远实质的好。二是豁出生存搞发展。不顾后果,不惜代价,唯发展高于一切。机械理解发展,盲目大搞快上。
三是把科学当作发展的点缀。时时处处讲科学发展,但是科学只是用来装点门面。把科学当作发展的装潢摆设。只讲科学而不用科学。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在发展问题上,要充分认识到不发展就要落后挨打危及生存,盲目而不计后果的发展则是饮鸩止渴,自取灭忙。我们不仅要牢记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还要牢记硬发展没道理这句话。针对实践中对发展问题的各种错误认识和做法,建立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刻不容缓。
(二)建立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
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应包括决策、监督评价、执行等主要环节。按照17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应体现四个方面的要求:
1.做到“五个统筹”;
2.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3.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4.遵循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只有建立起一系列科学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科学发展保障体系,才能使发展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生存的更好,而实现这一目的又依赖于人类自己。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这一切离开了人都无从谈起。17大报告所阐述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在科学发展中怎样理解并贯彻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呢?
三、科学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
(一)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的总要求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核心的基本原则
在科学发展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我认为最根本是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把依靠人当作发展的力量基石。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发挥聪明才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二是把尊重人当作发展的价值标尺。获得尊重是人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人生命价值的体现。一切不以尊重人为前提的发展都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
三是把为了人当作发展的唯一目的。要全面理解为了人这一目的。不仅为了个人,还要为了集体;不仅为了团体、局部,还要为了国家、全局;不仅为了当代人,还要为了子孙后代。要算好三本账:公平帐、全局帐、子孙帐。
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不停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家园的唯一正确选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世纪、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展飘扬,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家园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第四篇:君主论读书心得(从伦理学的角度)
《君主论》读书心得
——从伦理学的角度
社科系2010级3班 赵妤轩 2010020318
马基雅维利是15世纪至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他主张政治与道德分离,是第一个将政治学和伦理学分开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写于1513年,是作者献给洛伦佐二世的。正如卢梭对《君主论》的评价:“马基雅维利自称是在给君主讲课,其实他是在给人民讲大课。”我认为这大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
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时代到欧洲中世纪,许多思想家都坚持性恶论。特别是在基督教诞生后,“原罪说”更是与“性恶论”紧密相连。尽管马基雅维利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式的说理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论述问题,但是在人性方面,他继承了“原罪”的逻辑,认为人性本恶。正如被我们后来所熟知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即是以目的说明手段的政治无道德沦。基雅维利是把性恶论引进政治学的始作俑者,他认为,“一般来说,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追求、伪装良善,见危险就闪、见利益就上。当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对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们时,他们却离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邪恶的”
“性恶论”是《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他是在人性恶的基础上阐述他的政治思想的,这与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如出一辙,但不同于荀子劝解人们要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是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解决方法,他说道:“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他运用才智或诉诸武力促成的,而强大了的人们都会对这两者心怀猜忌”,而为了凌驾与民众之上而来统治民众,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在《君主论》中,从很多方面探讨了君主该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如何治理国家,这么多方面中,我对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很感兴趣,所以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慷慨与吝啬。要我以前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太简单了,当然是慷慨的,仅就词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但看了马基雅维利的分析,我又 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君主要避免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的德行会导致这两种结果,要么使你成为可鄙之人,要么使你成为可恨之人。对于既不属于你 也不属于你臣民的东西,你尽可以出手阔绰。”
一个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实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会种田赚钱,用的都是人民上缴的东西,他凭什么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当的话就变成了奢侈,而到最后君主为了保持住自己慷慨的名声势必不得不横征暴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就会使人民怨恨这个君主,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稳了。隋炀帝“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因为他太慷慨了,人民实在受不了了,纷纷造反,慷慨的君主没逃过惨死的命运。马基雅维利说:“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如果说慷慨不能使我坐稳江山的话,那么吝啬之名又何妨? 在这里,马基雅维利举了教皇朱利奥二世的例子。他依靠慷慨的名声登上了教皇的宝座,可是后来当他向法国开战的时候,他就不考虑如何保持慷慨的名声。他发动了多次战争却没有向他的臣民征收任何多余的赋税,正是因为他一向善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所以能够应付额外的军需开支。这就证明了马基雅维利所认为的“节约才是真正的慷慨”。
二、关于残暴与仁慈。
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马基雅维利心中,残暴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认为有罪的人恰是无罪的,那么作为一个残酷的君主肯定就会滥杀无辜,人民也会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怎么可能会稳定呢?所以说残酷的君主未必如马基雅维利认为的那样能给人们带去更大程度上的稳定。
因此我认为,这里应该说成是:明智的残暴即是仁慈。
三、关于为人所爱与为人所惧。
如果说两者只能择其一的话,我和马基雅维利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认为为人敬畏好。为什么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威胁让我去打我的老师,不去的话就会对我拳打脚踢,那我肯定会按他的威胁做,因为冒犯一个我爱戴的人比忤逆一个我敬畏的人简单多了。那么依次类推,人民反抗一个他们爱戴的君主比反抗一个他们敬畏的君主要简单多了,可是如果人民爱戴一个君主的话,人们为什么还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个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统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证的话,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们爱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稳了;人们虽敬畏秦二世,可最终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万世就可怜的终结于次此了。
四、关于君主应当如何守信。
这是《君主论》第十八章中作者的主要论点。在这章中,作者首先提出“诡计强过守信”。他说:“人人都知道,拥有忠诚守信,立身行事,以身作则,光明磊落,正直诚实这些品德的君主多么值得称赞。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却告诉我们 :那些成就了大业的君主们极少忠诚守信。他们知道如何让用诡计来欺骗对方,懂得如何玩弄手腕把对手弄得晕头转向。他们 会用各种手段,战胜那些信守承诺的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他的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但是基于对他所处的时代的了解,我对于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完全能够理解。他之所以提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就是希望能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把意大利人民从分裂的境况中解救出来。
而后,作者又提出“如果有必要,君主不要为道德所束”。他说:“君主为了保有国家,他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与友谊、人道和宗教背道而驰。” 这是他手段可以超越正常的道德规范约束的观点,使他在16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遭到排斥,名声极为不佳,人们称之为“政治恶魔”、“罪恶的导师”、“邪恶的教唆犯”、“极其玩世不恭的人”、“吹捧暴君的无耻之徒”。
尽管《君主论》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它应有的积极意义是不能被抹杀的。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深厚的爱国之情,这本身就与作者提出的人性本恶观点的冲突。伏尔泰一语道破:“因为他泄露了天机”“他从不对自己的思想加以掩饰,而把自己看透的权力政治中的权术和盘托出,他聪明绝顶,但还没有聪明到善于隐藏自己的聪明并消除别人疑惧的地步”(《君主论》导读)。
第五篇:从心理学角度论提高酒店顾客满意度
从心理学角度论提高酒店顾客满意度
摘要:顾客满意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经营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满意度为指针。从顾客心理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客户的利益。努力让顾客满意已成为企业立足的市场法宝,追求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已成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目标。阐述如何通过了解顾客心理来提高顾客满意度,并从产品、服务、企业的顾客文化等三方面分析了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从而更好的提高顾客满意度。关键词:顾客;顾客心理学;顾客满意度
毕业实践报告目录 一. 案例分析
1.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的概况 2.酒店服务中的顾客投诉
3.从心理学角度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二.顾客满意的概念及内涵 2.1 顾客满意的概念
2.2感知角度下顾客满意的内涵顾客满意与心理学有很密切的联系 三.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
四.从顾客心理学角度论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策略方法 五.致谢 六.参考文献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真正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顾客满意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企业在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其目的在于使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得到顾客的认可。这就要求企业要了解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对产品和服务有什么样的要求—再精美的产品,顾客不需要,也不会得到顾客的认可。企业只有掌握了这个出发点,才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落脚点应在于使顾客满意,只有掌握了“顾客满意”这个原动力,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需要了解更多顾客心理学,从顾客心理学的角度更深入的了解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概况。
一. 案例分析
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豪华酒店,亦是日航国际酒店的成员之一。地处北京中西部商业文化区北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毗邻,交通便利。酒店拥有712间(套)豪华舒适的客房,风格典雅的餐厅、富丽堂皇的宴会厅、设施完善的健身娱乐中心、以及免费客房宽带上网,更拥有待客如亲的悉心服务。饭店有4个风格各异,优雅舒适的餐厅和酒吧。位于三层的“金诚园中餐厅”尽享粤、川、湘、杭、北京等地方风味的经典菜肴和名师主理的鲍鱼、鱼翅等高档佳肴。“世纪咖啡厅”内的欧陆美食使人回味无穷。在“尼摩餐吧”可尽情狂欢畅饮,放松身心。典雅的“大堂酒廊”更是您会客、小憩的首选。论在哪个餐厅,与亲朋共膳或安排宴会,都可令您称心满意。
1.1酒店服务中的顾客投诉
案例一:一碗牛肉汤面和一根头发引出的话题
一天,有几位客人来到西餐厅就餐,在进餐即将进入尾声时,客人点了主食,每人一碗牛肉汤面。服务员将牛肉汤面送到每位客人面前后,客人们并未立即食用,而是继续交谈着。大约10分钟后,有的客人开始吃面,其中一位客人刚吃了一口,便放下筷子,面带不悦地对服务员说:“这牛肉汤面怎么这么难吃,还都粘到一起。”我们连忙解释说:“先生,我们都是现点现做,一般的面条在做出几分钟后就会粘到一起,面条的粘性大。如果做出来不马上吃的话,必然会影响到面条的口味和口感。我们通知厨房再给每位客人做一碗面好吗?”客人说:“不用了!” 此时恰逢餐厅经理走了过来,我们当即向她汇报了情况。餐厅经理让领班为客人送上水果并对客人说:“对不起,先生。由于我们未能及时向您及您的客人介绍面的特性,没有让您很圆满地结束用餐。您如果对今天的服务感到不满意的话,我将代表酒店向您及您的客人赔礼道歉。”客人说:“服务态度没问题,不过我希望服务员在上菜时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还有一次,我们酒店一位顾客吃排骨时吃出一根头发,桌上一位女顾客就捂住嘴巴想呕吐。见她这样,我马上把这位女顾客请到办公室,给她泡茶、上水果,说了许多道歉的话,那个菜也免单了。但是最后,顾客仍旧不满意。
1.2从心理学角度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案例二:顾客至上,一切以顾客为中心
在宴会厅办公室有两本资料,一本是顾客满意度调查本,一本是顾客联系本。经理每日都会根据每日的顾客反映在顾客满意度调查本上如实填上顾客的真实意见并且附带上顾客的联系方式。然后再总结找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针策略,让顾客更好的在酒店享受服务并且还带动了顾客的身边的同时朋友,加大了顾客群体,提高了酒店的形象,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在大型的宴会场合,酒店从上层管理阶层下到酒店服务人员都充分做好准备,以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结合顾客需求的心理充分为顾客服务,让在酒店参加会议或是宴会的客人们享受了顾客至上的感觉,了解到酒店的服务宗旨,更加信任酒店,因此也拓展了酒店的顾客率。通过分析案例一案例二,我们得知为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有必要建立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真正树立“顾客至上,顾客永远是对的,一切为了顾客”等营销观念,充分认识顾客满意的重要性。要建立这种文化,一是要加强宣传,使员工明白这种做法对公司、对个人的意义;二是要训练员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技能,提高他们为顾客服务的能力;三是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奖励先进,保证为顾客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一切从顾客的角度去考虑,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因此,企业首先要知道顾客需要的是什么,根据顾客需要,重视顾客意见,让用户参与决策,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在案例中,免单也好,送果盘也好,在顾客看来,都是我们临时的补救行为,远远不够正式。后来,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与顾客签《理赔公约》。顾客在酒店遇到类似事情后,酒店工作人员首先真诚地承认错误在于我们,然后根据《公约》中规定的不同赔付情况与顾客签定《理赔公约》,双方签字,进行正式赔偿,如果顾客在饭菜里吃出头发、苍蝇、虫子等异物,无偿为顾客换菜或退菜,赠送果盘,并一次性向顾客赔付精神损失费及真诚的道歉。这样的处理方式看起来更正式、让顾客感觉更被尊重。后来的事实证明,顾客普遍接受这种方式。
二.顾客满意的概念及内涵
2.1 顾客满意的概念
顾客满意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营销思想,它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种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他或她的期望值相比较之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取得高程度的顾客满意是营销的最终目标,因为那些一般满意的顾客一旦发现有更好的产品,依然会更换供应商,而那些十分满意的顾客一般不打算更换供应商。高度满意和愉快创造了一种对产品情绪上的共鸣,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偏好,正是这种共鸣创造了顾客的高度忠诚。可见,保持顾客的长期满意有助于顾客关系的建立并最终提高公司的长期的盈利能力,营销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独的交易和进行销售,它的目的是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了,额外的销售就会出现。
2.2 感知角度下顾客满意的内涵顾客满意与心理学有很密切的联系
(1)顾客满意以顾客总体满意为出发点,当个体满意与总体满意相互发生冲突时,个体满意有一种服从于总体满意的趋势。顾客满意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心理感受,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顾客满意的状态是顾客在不断进行比较和自由选择以后而达到的肯定、积极的心理体验。(2)顾客满意程度与顾客自身的许多条件相关,如教育背景、收人水平、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等。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不同人的满意程度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时,顾客满意度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满意本身又具有多个层次,具体而言,有五种情况可以用满意来形容:满足,指产品可以接受或者可以容忍;愉快,指产品可以给人积极、快乐的体验;解脱,指产品解脱了人们的消极状态;新奇,产品给人以新鲜和兴奋的感觉;惊喜,指产品令人出乎意料的高兴。
(3)顾客满意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顾客满意,顾客在不断的获得相对满意后,就会有一种绝对满意的趋势。提升顾客满意程度的关键在于传递高的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能够判断哪些供应品将提供最高价值。他们会了解供应品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价值,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满意程度。
三.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
3.1产品因素
产品是顾客真正所购买的基本服务或利益,特别是核心产品,是公司提供给顾客最基本的东西。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公司全部的经营活动都要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出发点,做不到这一点,顾客永远不会满意。但是随着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竞争的公司所提供的核心产品基本相同,特别是在某些行业,产品质量标准已经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步,卓越的质量已变得很平常。优质的核心产品绝对是成功的基础,它代表的是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
3.2服务因素
不断完善服务系统,最大限度的使顾客感到安心和便利。
3.3企业的顾客文化因素
要加强企业员工及企业形象的建设,以期待构建一个给顾客传递好的精神感受的顾客文化环境。一方面,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中包含企业必须要给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些因素要通过员工的行为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要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不仅要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程度,更主要的是要让广大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愿意购买。
四.从顾客心理学角度论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策略方法
4.1建立顾客满意的理念
让顾客切身体会企业是以顾客的利益至上的。顾客满意是通过一些可使用的技术和工具,获得顾客对企业当前经营状况的各类反馈信息,并以此明确企业的下一步经营目标与方向,同时制定出具体计划、达到经营目的。因此,要建立顾客满意测评指标体系,了解顾客的期望和要求。同时,有效地测评顾客的满意度。最初的工作是保持老顾客,增加顾客的满意度,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了解分析顾客对企业或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有必要建立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真正树立“顾客至上,顾客永远是对的,一切为了顾客”等营销观念,充分认识顾客满意的重要性。
4.2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让顾客买的放心,用的舒心。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就要将对顾客的重视体现在研究、开发和生产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上,在同样条件下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者更有特色。企业如果能率先体察到顾客的困难,准确补捉到这类市场信息,并及时地提供排忧解难的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产品或服务肯定会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只有不断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积极为顾客创造价值,不断超越顾客的期望,企业才有机会长期发展。同时,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和沟通,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情感上的交融。保持与顾客的双向沟通至关重要,正确地与顾客沟通,是使更多的顾客感到满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4.3加强对顾客信息的收集
剖析顾客心理,加大顾客群体。顾客的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且呈动态变化,顾客满意模式难以统一,因此,追求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就必须重视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解读和充分利用,建立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个性化服务设置所必需的信息系统。一般情况下,企业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价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创新、企业形象等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相关信息资料输到网上,便于顾客了解,并可让顾客在网上直接完成产品及各种服务的预订。另外,通过网络,企业内部也可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同时善于倾听,即使一流企业也难以避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企业应认真进行顾客意见调查、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通过完善顾客满意动作系统,引导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形成良性循环。
4.4建立科学合理的顾客投诉体系
一旦出现顾客不满意现象就有投诉体系,让顾客反映情况。顾客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的一些不方便、不完善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只有顾客最清楚,他们的投诉意味着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然存在某种或某些缺陷。因此,企业应善待顾客的投诉并借此发现自己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之处,找准问题的关键,并有针对性的改进原有产品设计,或研制生产出弥补缺陷的新产品,企业就能从中受益无穷。
4.5加强顾客服务人员的培训,确保顾客满意度
拥有高度忠实的客户的企业往往也拥有高度忠实的员工。客户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更是购买了一种关系,这正是客户更愿意向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偏向的企业购买产品的原因。所以,企业要首先培养忠实的员工,然后忠实的员工才能创造忠实的客户,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顾客对服务的好坏是相关敏感的,随着消费的越来越理性,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把服务当成是品牌附加值的核心部分,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品牌的持续竞争力,未来产品品质普遍提高,服务系统会成为品牌的生存元素。这就是要求企业上下一致树立“顾客是上帝,顾客就是对的”理念。要达到顾客的满意,企业必须从经营起点开始,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类顾客的满意。并以此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而且,顾客满意对企业而言,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经营、管理、运作的思维模式,从战略角度指导企业不偏离方向,并有效地利用、分配各项资源,争取最大投资回报。
致谢:非常感谢刘玉丹老师、覃蔚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实习阶段给自己的指导,她们给了我耐心的实习工作指导。为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实习心态,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三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在此向他们表示我们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