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教育规律-德育

时间:2019-05-15 16:2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教育规律-德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教育规律-德育》。

第一篇: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教育规律-德育

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教育规律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从海边散步回来。

无意之中,看见马路边三三两两的孩子,行色匆匆。他们或挎着书包,或提着画夹,或背着乐器,他们这是去干什么?今天是周末啊?出于好奇,我跟在了他们后边。

孩子们年龄不等,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应该还不到十岁。他们走路的姿势,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孩子的雀跃,在我的印象中,他们走起路来,应该是东张西望的,追逐嬉戏的,用他们的小脚在自己人生的小路上画着优美的弧线,因为孩子的生命是自由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可是眼前没有,孩子们的脸低沉着,略显忧郁的眼神写满了疲惫。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了一幢旧楼,里面两间屋子已经有不少孩子围坐在几张大桌子四周。一个个展开书本,或作冥思苦想状,或为埋头钻研型,或写或画的,东倒西歪的,像一个个小夫子;门内两位年轻的老师在不停地巡回,时而驻足凝视,时而指指点点;斑驳的墙壁上,挂着一块简易的木制黑板,上面画着几个几何图形;楼梯口,聚集着三五成群的孩子家长,他们谈笑风生,充满希望地描绘着孩子们的未来——原来如此!

我迅速地离开,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怪异,感到迷茫。我不明白,这些原本应该在课堂上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花钱到这里来补习。那么,学生的课堂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样下去,学生们的休息时间如何保证?他们玩耍的时间呢?要知道,他们还仅仅是十几岁甚至十岁不到的孩子啊!是谁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权利,却不得不在这里经受着枯燥无趣的知识的轰炸,他们以后漫长的学习征途上,又如何提得起学习的兴趣?

我不知道,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是知识的消费者,还是知识的受害者,但是从他们略显忧郁的带着疲惫的眼神里,我敢肯定,他们绝对不是教育的享受者……

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告别了忙碌喧闹的校园,离开了生动活泼的孩子们,冷静地回味32年的从教生涯,特别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30年往事,常常因自己充当了‘隐形杀手’而深感愧疚:学生成绩平平,却迷上象棋、围棋的烧之;读背课文无兴趣,却喜欢读小说看小人书的撕之;……被我没收的沙包、陀螺等玩具满满地装了两纸箱,许多风筝的翅膀被我折损的再也飞不起来了。我武断的认为这些学生‘不务正业’。……只会玩的张兵,长大后‘玩’成了汽车改装厂的厂长。在欢度元旦之际,他给我寄来了贺卡,还寄来了一个汽车模型,这模型不仅有四个轮子,而且还有两只翅膀,让我久久难以平静……”

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看待儿童世界的眼光,面对纯洁、无比脆弱而又充满好奇和生命活力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在当今的教育大背景下,还他们一个本色的童年,既保存孩子美好的天性,又使其得到最初的发展动力?但无可讳言的是,在儿童教育中,我们——教师和家长,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扼杀孩子天性的“隐形杀手”。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发出了惊世控告:“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振聋发聩的呼吁!

当今社会赋予了成年人一种“庄严”的使命,即“他们有权决定孩子的教育与发展”。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变得自私自利,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他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们只用自己的标尺来衡量孩子的善恶美丑。”他们只会从功利的层面来指导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有人说,孩子的希望不是毁在自己的手里,而是毁在成年人的手里。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但我想用一个事实来证明,当孩子无法达到我们成年人所谓的标准时,我们是不是就此选择了放弃?我们选择了放弃,孩子还有什么理由坚持?课堂上,看着坐在教室两旁甚至犄角旮旯里无所事事的孩子们,我的心在战栗,“学会放弃”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在他们看来,能够考上重点中学的毕竟是少数,“我”绝对不会成为其中之一。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坚持?

如果,把我们今天的教育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仍然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培养失败者的教育,即让大多数受教育者成为失败者,让他们怀着灰溜溜的心情走向社会,走向自己未来的人生,有的甚至走向绝路。

据统计,一个孩子在九年的义务教育中,要接受几百次的各类考试,按照多数学校的习惯做法,考试成绩是要进行张榜公布的(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禁止类似的做法的),我想,作为年幼的孩子,印象最深刻的应该不仅仅是自己的考试名次,对更多的孩子来说,恐怕是面对成绩差时的那种特殊氛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蛮横的羞辱,然而这种羞辱却又显得那么貌似公平、文明乃至关心。试想,当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这样的羞辱或打击时,他们是如何地战战兢兢,他们稚嫩的心灵如何承受得了这份恐惧?

那天下班回家,儿子告诉我:“爸,我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好,在我们班排到第九名。不过您放心,下次我肯定会考好的!”我心中一痛,不是因为儿子的考试成绩,而是因为儿子的那一句承诺。儿子还算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在他的学习上,我没有给他施加任何压力。但是我不明白,面对这已经相当不错的成绩,儿子为什么仍不满足?是谁给他施加了这样的压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时的分数高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要问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也应该首推健全的人格,如浓厚的兴趣,坚强的自信等等,这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

而事实怎样呢?据一项最新的全国性统计调查显示,当问及“你现在最关心的哪些事情时”,82.7%的小学生和86.4%的中学生回答是“学习成绩”,46.1%的小学生和56.4%的中学生回答是“升学”。

可怜的孩子,在日趋激烈的考试竞争和升学压力面前,他们失去了什么?浓厚的学习兴趣,诚实童真的性格,天真烂漫的笑声……生命是什么?生命原本应该是生机勃发,是创意无限;生命是童年的欢乐,少年的轻狂,青春的灿烂……而今,却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在前赴后继地被异化的教育摧残着。

“吃过午饭,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发现几个学生在嬉戏打闹,大部分学生面前摊着数学作业,在埋头苦思。训斥了几句后用最快的速度讲评了作业,学生还没订正好,英语老师就在门口探了一下头,原来中午读英语的时间到了,我只好让步。读完英语我走出教室,又和捧着考卷阴沉着脸的数学老师打个照面。这时,我突然发现,整个校园冷冷清清的,只有教室里整齐的英语朗读声告诉我,原来这里是学校!”这是一位中学的班主任老师的一篇日记。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分数”,压得多少孩子透不过气来;升学的压力,让多少孩子失去了自由和欢乐?回想起我的童年,翻跟斗、跳皮筋;爬山峦,摘野果;捉螃蟹,钓鱼虾;……就连回家打猪草也掺合着游戏,附带着笑声,清苦的生活并没有扼杀我们的快乐,时至今日,这些都成为我记忆中最宝贵的珍藏;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了,见多识广了,可为什么却再难听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

曾经听到楼下两个玩耍的小学生的一段对话:——

“作业做完了吗?”

“老师的做完了,爸爸妈妈的还没做!”

“你妈给你留了几张?”

“不多,奥数语文一样一张。”

“那咱快回去吧,我爸妈留的多!”

孩子们玩耍的权利就这样被剥夺了,结果是——他们可能终身都不会玩耍了。呆呆的,没有了作业的时候,就像陕北疲倦之极的农民样,只想什么也不干,“坐一天!”朋友们,试想一下,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什么也不干,呆呆地坐一天,那意味着什么?

当今社会,比较盛行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是什么?初中?小学?幼儿园?当然是越早越好,——最好从胎教开始!曾听过这样一个论调:“你给孩子一个童年,孩子就会亏欠你一个未来!”难道失去童年,就一定会有期许的未来?难道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拼个输赢?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天堂里焕发生命的光彩。生命的光彩,在于生命独立自由的天性。适应并促进生命的成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孩子觉悟生命的尊贵,体验生命交流的愉悦,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

当年,鲁迅、蔡元培等文化先驱发现中国孩子照片上的眼睛是呆滞的、无光泽的,于是发出了“拯救孩子”的呐喊。孩子呆滞、无光泽的眼神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的迂腐和衰败,“拯救孩子”就是“拯救社会”。而今,我们的孩子,眼神虽然不再呆滞,但我们却从中看出了疲倦,看出了成人的世故与狡黠,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恐惧,甚至悲哀。我们需要改变儿童看世界的眼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对儿童的教育中,我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太多的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严重违背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制约了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给他们造成了极大地心灵伤害。

“童年,是生命自然天性保存的最完美的阶段。它蕴含着生命发展的种种可能的奇迹,它是整个生命进化历程的缩影。”

生命,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育,同样有它的规律,但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蒙台梭利大胆预言:“如果我们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一个人成长所需的要素,那么我们将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类未来幸福的源泉。”

第二篇:尊重成长规律孩子飞得更高

尊重成长规律孩子飞得更高

[导读]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记者调查的近20名家长中,不少人认为,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孩子。

家长观点

起跑线“抢跑”PK静心等花开

高考 “指挥棒”的存在,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这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输。

家住郑州的闫先生,女儿今年4岁,当别人问起女儿在哪所幼儿园时,他总是很骄傲地回答:在一家双语教学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还举办了很多兴趣班,比如奥数、英语等。就在今年上半年,闫先生还给女儿报了英语兴趣班。

那么,对有关部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闫先生表示,“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孩子学点英语,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到上小学时容易跟上课程。”说到此,闫先生还列举了哥哥的例子。哥哥是一名教师,对儿子打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型”的,从来没报过兴趣班,但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跟不上去。这件事对闫先生触动很大,他更不敢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了。

对此,王先生持反对意见,表示不赞同幼儿园“小学化”。王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她5岁多时,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有些就被家长转到学前班去了,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里也“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提前进入学前班,进行正规小学生活的预演。

而王先生却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孩子在四五岁到七八岁这个年龄段,身体和心智发育都非常迅速。五岁多,让孩子数数或背乘法口诀,孩子会感觉很难,但当孩子到六七岁时,就能很容易理解并背诵、使用了。而学前班就是“小学化”的延伸,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在王先生的坚持下,孩子没有上学前班,又在幼儿园度过了快乐的一年。王先生说,现在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丝毫看不出比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差。

科学实验

尊重成长规律孩子飞得更高

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小学化”?“小学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员刘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著名的“双胞胎”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实验对(代号为C),在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9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9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9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振民说,这个著名的实验,已经能很好地证明问题了,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应是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操作中学习,而不是端坐静听式的学习。而“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造成厌学、挫败感。

其实,早在本世纪80年代,就有教育学专家做过类似的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专家们调查了两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其中有一项调查的内容是:按学生的不同来源分类统计他们的成绩,作出比较。统计结果显示,这三个年级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极相似的。以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自一般幼儿园的学生,各学期上、中、下三等学生的比率变化不是太大,情况比较正常。未进过幼儿园的小学生,前两年属下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减少,属上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增加,进入第三学年后,趋于稳定,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来自“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的学生,情况特异:属下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增加;属上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减少。

教师们反映,在幼儿园粗学过小学教材的学生,上小学时对重复学习感到厌烦,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学习也就出现了滑坡。

记者调查

好雨应顺应时节教育要循序渐进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教师刘文秀,曾是郑州市首届名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刘文秀说,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我们教育孩子,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让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坐在那里学习、写字,很容易疲劳,造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期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骨骼变形。而且幼儿园孩子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书写,损害身体健康是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字形不正确,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去纠正。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岳亚平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刘文秀老师所述能带来的危害,短视的“小学化”行为还会带来以下的弊端: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可以教和学一些“知识”,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正确。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坚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种需求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最初目标。

专家建议

着眼长远发展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国际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徐玲说,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但是现在在许多幼儿园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教育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更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个阶段,是幼儿园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这种隐形教育方式中认识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认知的发展,可能是牺牲其他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代价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

徐玲说,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皮亚杰先生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儿童从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次革命,他们的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他们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需要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体验。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这种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影响孩子将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喜欢做的、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

第三篇:家长学习材料了解孩子成长规律

了解孩子成长特点,调整与孩子沟通方式,方可提高合作成果

初二家长学习材料

尊敬的家长: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校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我校在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得顺利且有成效,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通过每学期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2009年的中考中,我校中考优秀率创历史新高,考上区示范性高中的比率达42.5%,稳居南宁市义务教育学校前列。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的合作效果,根据教育规律,安排本次家长座谈会。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择业的两难选择的压力,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这种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

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特别是性感之类的刺激,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

2、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有时自信到过分的程度,“谁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歌唱家?”“我,只是未被发现”一个学生郑重其事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父母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针对以上学生特点,在此我们重视如下问题:

一、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孩子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孩子是我们晚年的继承和希望,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幸福,错误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们自己的晚年的痛苦和辛酸,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文明平等竞争的社会,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难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自己。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儿女的不成器,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于孩子的有才有德,在教育子女的问题有一个不成定论的公式,现在多付出一点,尽了自己的努力和职责,否则就会欠账,欠帐越多就会还债,还债有三个方面:一是升学,二是就业,三是婚姻,他们在社会上无法维持生存时,需要你的不断接济和帮助,有的家庭父母现在只考虑自己的欢乐和轻松,不注重教育付出,只能是一代惩罚一代,恶性循环,然而有知识有见地的家庭则是一代负责一代,一代孝敬一代,一代胜过一代,为国家社会培养了栋梁之才,自己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二、努力培养孩子的智力和素质,适应世界和社会变革潮流。

用知识爆炸已无法形容现在知识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逐年更新,对家长提出一个问题,要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训练好,就教育的潜在力分析,学校教育的潜在能力远不及家庭教育潜在能力。特别是人的智力开发问题,就目前人的成长规律和生活习惯而言,人的素质能力也就是从家庭的童年时代便开始了大幅度的拉开差距,因为家庭的文化层次和教育形式的影响差别是很大的。

三、理智爱子的问题

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一种低本能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吃喝拉撒睡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问题。

作为家长,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已是第四棒,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它的德智和其它教育都是群体性的教化,主要任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化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化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

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就读,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化环境是一致的,教则教规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则是区别很大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强调学校教育质量,而不检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长,一定是教育知识空白的家长。如果这样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学生好比住院的病人,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下药,父母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五、父母要全面而准确估计孩子的智力。

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准确估计,这种评估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家庭施教的不准确。错误和不准确的估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绪。有的家长在没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单凭某一学科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成绩就盲目断定孩子“笨”,还有的家长盲目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错误的作纵向比较,拿自己儿时的水平与当代孩子作比较,这种比法误差也很大。那时你的童年只会玩弹弓、掏鸟窝,现在他们是会踢足球、上网吧,农村中有句古话叫“庄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己的好”这一习惯意识在当代人中还是十分明显。所以在自己孩子婴幼阶段怎么看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慧,有的还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做过一两件让自己吃惊的事就会念念不忘,但到了上学后比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学阶段就灰心意冷,这就是对孩子智力估计失误所造成的。作为智力好些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六、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长期教育工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材的培养没有几十年的精心培养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养不成人材的,靠侥幸心理也是断然培养不好孩子的。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堵不如疏,比如一点不让看电视,这也不现实。

2、不负责任的放任,不管不问,有人说,我大哥在农村两口子目不识丁,孩子也照样上名牌大学。其实农民的吃苦耐劳,朴实的品质,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3、盲目的严管型

对家长的几点希望

1、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的行为是什么,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什么。

2、注重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3、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4、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一个成天吵架问题成堆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

5、创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起码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

6、加强家校联系,多主动跟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交流,全面解孩子当前情况。

热诚的希望家长多与我们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起抓好您的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使他在能够健康愉快的学习和生活。

南宁市爱华学校

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第四篇:人才成长规律

1.模块综合测评认真对答案,回顾题型

2.阅读:知识清单P248(小说阅读)P252(人物传记)3.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丹墨莲梅

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这句话的意思是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

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起一把销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即使后来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

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在坚守中绽放自己,成就自己。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

[技法分析] 高度概括 立意恰当

作者对试题三则事例材料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并借用古语,以香臭丹墨为喻,概括出了环境对人才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更进一步,从儒者、兵家、诸葛亮、苏武、朱元璋、林则徐等大量的历史人物成就经历中,说明“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生,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再用种子、雏鹰、莲梅来比喻,提出要像莲梅那样不被环境所改变,“在坚守着绽放自己,成就自己。”文章观点明确,比喻恰当,内容充实,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成长三步曲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态势的不是风。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同样,没有广阔的空间、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期望,人才便难以成长。

空间

心有多大,梦想的翅膀就能飞多高;空间多大,人才的成长就能有多广。热带观赏鱼体形的大小取决于它生存空间的大小,人才的成长同样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成长空间的大小无形之中影响着人才的成长。无边的草原造就了蒙古民族宽广的胸襟,茫茫的戈壁磨炼出成吉思汗的勃勃雄心。袁隆平将自己的研究生送往美国、澳洲攻读博士,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知识,适应更广阔的空间,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给人才成长一个良好的的环境,让他们在宽广的空间自由飞翔。

兴趣

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狼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它们一次次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生存;人才亦需要拥有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达尔文对自然的兴趣成就了划时代的进化论,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

给人才成长一个兴趣的平台,让他们挖掘出人生的光点。

期望

都说期望是人生独一无二的画笔,期望的存在让人生的纸张倍显辉煌。普普通通的学生,因为肩负老师的期望,便勤奋进取,成绩进步。人生在世,一路前行,期望则是路途中的加油站,送给人们无限的动力和支撑。因为感受到民族的期望,鲁迅毅然拿起了拯救国人灵魂的笔杆;因为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毛泽东勇敢挑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因为背负着国家的期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夺一个个的奖牌„„他们的成长,与众人的期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给人才成长一份期望的眼神,让他们自己描绘美好的蓝图。

雄鹰直冲云霄需要翅膀的不停拍打,种子破土而出需要始终如一的钻劲;人才成长亦需要三步曲的轻轻弹唱。奏响人才成长的三步曲,让我们奋发向前,成长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技法分析]

构思精巧

层次清晰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层次清晰。除首尾两段外,中间分别拟了三个小标题,让人一目了然,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层次。首段从自然界的风景到人才成长,自然贴切,充满哲思,充满才情,末句作为中心观点,统领全文。然后分别以“空间”、“兴趣”和“期望”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都是先列出典型事例,再用一句单独成段,作为对该小标题阐述内容的小结,这样,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精致,层次也很清楚,足见作者谋篇布局之用心。最后,由“雄鹰”“种子”再到“人才成长”,自然而贴题,文末点题,突出主旨。

第五篇:年轻干部成长规律

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做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今天向阳部长为我们青年干部做了关于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的报告,我深有感触。青年干部作为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如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如何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向阳部长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深刻的剖析,并从内因是基本因素,外因是必要条件,进行辩证的阐述。我们青年干部在现代成长过程中,面临党性不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受市场经济影响大,缺乏进取精神,急功近利等问题,向阳部长从六个方面就如何推进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进行系统的论述,为我们青年干部指明了方向。会后,我们青年干部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开展了激烈的讨论。我认为:除了组织的培养外,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了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勤于学习,锤炼素养强本领。

学习是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从自身的工作特点出发,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党的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注重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仅向书本学,还善于向人学,向社会学。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逐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争做事业的搏击者、奋进者、开拓者。

二、勇于实践,磨砺意志展胸怀。

实践出真知,只有到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明事理、长才干。工作中,要敢担责任,勇挑挑重担,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尽力从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问题。顾全大局,用心做事,注重给领导请示汇报,注意和同事合作交流。力求灵活应对复杂局面,统筹安排工作事务。虚心听取意见,善于自我批评,在实践中学习领悟,磨砺意志,锻炼成长。在形势多变的情况下,能客观思考,冷静分析,审时度势,着力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严守规章制度,谦虚谨慎,百折不挠,尊重领导同志,正确处理上下关系,左右关系,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三、严于律己,改进作风端品行。

为人要忠诚,做事要严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用“八荣八耻”进行自我鞭策、自我约束。应甘于奉献,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苦拼实干;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政治强、作风硬、工作实的青年干部,力求用高尚的人格和务实的作风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人生路漫漫,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正视存在的不足。要善于总结,敢于创新,自觉养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勤奋好学和勇于实践的良好风气,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矢志追求高尚,放胆磨砺人生,努力争做优秀的青年干部。

下载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教育规律-德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教育规律-德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遵循教育规律

    遵循教育规律,做创先争优的先锋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校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青年干部成长规律浅析

    青年干部成长规律浅析 青年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中的杰出代表,也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

    年轻干部成长规律 2011

    把握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规律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有位有为近年来,对于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历来都是莫衷一是,赞成的认为年轻干部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到新岗位敢打敢拼,能有效推进工......

    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编者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于2008年4月开题,为此,北京市专门成立了课题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并......

    人才成长的规律

    人才成长的规律春暖花开,冬雪纷飞。大千世界,每个生命和事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人才成长也亦是如此。 小热带鱼在不同大小的水域中成长的快慢不同,罗杰塔尔的实验证明寄予更大期......

    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

    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 -----以王金战老师作为研究对象 【摘要】特级教师是我国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典范,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最高的荣誉称号,其代表着教育资源中的先进性和专业性,在......

    把握人才成长规律

    把握人才成长规律 培育航天科技英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雷凡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高科技战略型企业集团,也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多......

    德育过程的规律(五篇)

    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驶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