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
郭橐驼种树的经验和诀窍是顺从树木的天性,尊重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所以他种植的树木高大茂盛。相反,那些不会种树的人完全不顾树木生长的特点,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来培植,严重违背了树木生长的规律,树木自然得不到茁壮成长。可见,尊重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学会尊重规律。
培根说:“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柑橘在南方能长出饱满甘甜的果实,但是倘若将它种在淮北,那么它的果实就会变得又小又苦涩;同样,在澳大利亚是高等良材的桉树,移植到美国后,却只能长成“薪炭林”用来烧火,不同的地域与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规律是自然存在的,它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柑橘会变苦涩,桉树会用来烧火,产生这样的结果只是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自然规律。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规律。
揠苗助长的故事家喻户晓,主人公一心只想庄稼快点收获,却忽略了其生存的规律,最终导致庄稼颗粒无收。鲁候养鸟因为不符合海鸟生活的客观规律,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凡,使海鸟最终走向死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又他自身内在的依据和一定的客观条件,在不具备其根据和条件的情况下,人为的要求某个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可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说明人类要想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先尊重规律,应当根据掌握的规律来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为什么青藏铁路只从西宁修到了格尔木?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继续修下去肯定不行。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路两侧几十公里的植被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至今寸草不生,曾经还挡住了2000多头藏羚羊,科学家通过对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已成为新的风沙源头。高寒缺氧的自然条件、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一直是铁路建设中的三大难题。正是人们自然界发展的固有规律,才避免了再一次对青藏高原地区造成破坏。规律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已认识到的规律,只有不断地认识和了解规律,利用规律,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利用已认识的到规律。
规律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的要求去做,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而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
第二篇:尊重艺术规律 弘扬时代精神
暑期高中新课程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王 超
课程改革千载难逢,“学以致用”与“活学活用”,引发了我的新思考和新反思,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
1.必先更新教师观念。
2.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3.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新课程为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课程设置了五个模块9个部分供学生自主选择: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E、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
4.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5.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6.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获得1个学分,每位学生必须修习54个学时,获得3个基本学分。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择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也可在同一个模块获得第2和第3个学分)。
7.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美术教师应当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观点;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应有教学的基本能力;有个性、特色;个人人格魅力,平易近人的态度;风趣诙谐的言谈;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特长;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否定与自我否定,建立与重新建立的勇气、能力、见解;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美术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授课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无疑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师德修养建设,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为指导思想,不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要做点燃孩子学习、生活、交往的明灯。
感谢专家、老师的信任,支持、理解、鼓励和剖析。美术课改的夏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手里,静静地等待着我去收获、诞生和创造,用感情激发感情,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造就人格,用生命提升生命。
第三篇:谋事要实 尊重规律
谋事要实 尊重规律
闻理 《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6日 02 版)
“谋事要实”在现实工作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党政干部做到“谋事要实”,就必须尊重规律,科学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就是要科学制定事业和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冲破陈规陋习的藩篱,但不能头脑发热拍胸脯蛮干;要批判继承历史经验,大胆借鉴外地做法,但不能“削足适履”全盘照抄;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示,但不能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实践表明,党员干部只有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才能避免决策失误,才能取得干事创业的实际效果。
谋事要做到“三个符合”。第一,要符合实际情况。领导干部想出的点子、制定的政策、策划的方案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领导干部要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才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才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第二,要符合客观规律。领导干部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我们要根据对于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制定正确的设想、意见、方针、政策、战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要符合科学精神。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和根基与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全一致。广大党员干部在制定方针、政策时,一定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正确方案,为人民谋福利。
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尤为重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八项规定之首,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指明了方向;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作风建设的重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这对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之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
第四篇:语文教研室工作总结:尊重学科规律
尊重学科规律,丰富学科内涵
深挖学生潜力,提升语文素养
五莲一中语文教研室
在学校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语文教研室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认真落实学校的“一二三”工程,积极学习和实践“三段五步高效教学法”,并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将本主要工作梳理如下:
一、尊重学科规律,丰富学科内涵
语文是语言学科、人文学科。语文学习是一个生而有之、逐渐丰富提升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基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满足于“上课讲讲、课下练练”的粗线条处理。我们必须尊重并精心研究学科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改善语文的生态空间,大面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确立并认真实践了这样几个教学原则:
1.认真学习体会学校“一二三”工程,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围绕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强化两个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三种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认真规划、科学布局,打造优势学科。
2.遵循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学科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确立“尊重学科规律,丰富学科内涵,深挖学生潜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学科教学方向。
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那些真正的肥沃的土地上,而不是在盐碱地上瞎耽误功夫,我们才能有真正的“高产”和“丰产”。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弄不清楚,一味地纠缠或沉醉在“怎么教”上,那我们无论如何改革,只能是停留在“穿老鞋,走新路”的效果上,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到底要学什么,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呢?
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最终全部在于阅读与表达。科学高效地阅读与流畅生动地表达理应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可以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恐怕更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需要达到的境界——不仅为学生的成才负责,更为学生的成人负责。
因此,经过反复讨论,认真分析,最后我们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必须区别于数理化等理科类学科的复习;我们必须坚决摒弃那种大密度、高强度的训练,紧抓两条主线不放松,即阅读与表达两条主线,将教师与学生的精力放到如何阅读与表达上来。
如各年级国际班率先进行了教学改革,在经典阅读与交流及其他丰富的语文活动中,提升了学生感悟语言与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反思近几年的学科发展,我们感觉到最大的一个缺陷应该是放松甚至放弃了学科理论学习,使语文课堂教学少了一种高屋建瓴的从容和“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这无疑是阻碍我们学科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具备丰厚的学科理论知识,才能做到通揽全局,有的放矢。因此,在本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要拿出专门的时间,从研究课标、研究学科、研究学生等方面,进行简短而高效的理论学习,并努力将学习到的新思想、新理念贯彻到语文课堂中去。
2.加强学科教研,丰富学科内涵。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摒弃那种单打独斗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大力倡导“团结就是力量、合力就是胜利”的思想。在学科教研中,我们不但强调常规教研,更注重专题教研,即结合学科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有选择、有计划地抓住一些重点内容。如本学年,各备课组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在“三段五步高效教学”、作文序列化教学、读写一体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教研,促进了教研的实效性,突出了老师的专业化发展。
3.举办“三段五步”教学赛讲,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本学年我们组织了历时三个周、21名青年教师参加的“三段五步高效教学”赛讲活动。活动中,全体青年教师积极准备,热情投入,涌现出了陈恩华、魏本燕、厉霞等优秀教师,加快了他们的成长。
三、落实分层教学,注重优生优培
1.注重分层研究,强调因材施教,注重优生优培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基础、学习过程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围绕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心,加强分层教学的研究,特别要关注和强化对对国际班教学的调研和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特尖生发展的教学路子。如基础年级国际班举办的读书交流会、思想辩论会、主题演讲比赛及高水平的征文比赛等活动都极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三国际班则围绕特尖生培养,运用了“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加大了与学生情感交流及面批纠偏的力度,提高了复习的实效。
2.引进时代活水,广泛收集信息,丰富语文学科内涵。
本学年,国际班的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1+1”等引入语文课堂,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力争在“做人”和“做学问”方面都有收获。
四、科学有序规划,编制校本教材
为汇聚三校合一后全校语文教师的智慧,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及特尖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自主开发了特色鲜明、科学高效且能循环使用的校本教材。
教材一套共五本,即“五莲一中读写教材系列”之《至情》《至理》《至美》《致胜》《读写模板》等。教材由全体教师分工合作,组织点评,并邀请美术教研室为教材设计了精美封面,受到了领导、师生的好评。
认真规划,认真编制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目标,学得有收获,切实提高学生课外语阅读的效率。
回顾针对本级学生一年来的教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想去做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做起来的事情,但我们最感欣慰的是,我们行动起来了,我们已经走在了创新与发展的路上,相信,通过我们的能干加巧干,我们一定会从“尴尬”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语文学科的光明未来!
2014年1月16日
第五篇:尊重成长规律孩子飞得更高
尊重成长规律孩子飞得更高
[导读]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记者调查的近20名家长中,不少人认为,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孩子。
家长观点
起跑线“抢跑”PK静心等花开
高考 “指挥棒”的存在,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这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输。
家住郑州的闫先生,女儿今年4岁,当别人问起女儿在哪所幼儿园时,他总是很骄傲地回答:在一家双语教学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还举办了很多兴趣班,比如奥数、英语等。就在今年上半年,闫先生还给女儿报了英语兴趣班。
那么,对有关部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闫先生表示,“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孩子学点英语,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到上小学时容易跟上课程。”说到此,闫先生还列举了哥哥的例子。哥哥是一名教师,对儿子打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型”的,从来没报过兴趣班,但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跟不上去。这件事对闫先生触动很大,他更不敢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了。
对此,王先生持反对意见,表示不赞同幼儿园“小学化”。王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她5岁多时,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有些就被家长转到学前班去了,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里也“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提前进入学前班,进行正规小学生活的预演。
而王先生却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孩子在四五岁到七八岁这个年龄段,身体和心智发育都非常迅速。五岁多,让孩子数数或背乘法口诀,孩子会感觉很难,但当孩子到六七岁时,就能很容易理解并背诵、使用了。而学前班就是“小学化”的延伸,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在王先生的坚持下,孩子没有上学前班,又在幼儿园度过了快乐的一年。王先生说,现在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丝毫看不出比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差。
科学实验
尊重成长规律孩子飞得更高
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小学化”?“小学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员刘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著名的“双胞胎”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实验对(代号为C),在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9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9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9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振民说,这个著名的实验,已经能很好地证明问题了,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应是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操作中学习,而不是端坐静听式的学习。而“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造成厌学、挫败感。
其实,早在本世纪80年代,就有教育学专家做过类似的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专家们调查了两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其中有一项调查的内容是:按学生的不同来源分类统计他们的成绩,作出比较。统计结果显示,这三个年级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极相似的。以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自一般幼儿园的学生,各学期上、中、下三等学生的比率变化不是太大,情况比较正常。未进过幼儿园的小学生,前两年属下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减少,属上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增加,进入第三学年后,趋于稳定,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来自“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的学生,情况特异:属下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增加;属上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减少。
教师们反映,在幼儿园粗学过小学教材的学生,上小学时对重复学习感到厌烦,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学习也就出现了滑坡。
记者调查
好雨应顺应时节教育要循序渐进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教师刘文秀,曾是郑州市首届名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刘文秀说,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我们教育孩子,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让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坐在那里学习、写字,很容易疲劳,造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期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骨骼变形。而且幼儿园孩子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书写,损害身体健康是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字形不正确,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去纠正。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岳亚平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刘文秀老师所述能带来的危害,短视的“小学化”行为还会带来以下的弊端: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可以教和学一些“知识”,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正确。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坚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种需求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最初目标。
专家建议
着眼长远发展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国际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徐玲说,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但是现在在许多幼儿园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教育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更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个阶段,是幼儿园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这种隐形教育方式中认识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认知的发展,可能是牺牲其他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代价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
徐玲说,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皮亚杰先生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儿童从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次革命,他们的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他们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需要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体验。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这种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影响孩子将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喜欢做的、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