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廉政史话》有感
读《中国廉政史话》有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近日,细读《中国廉政史话》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本书记载了从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展廉政新风。历经五大社会形态数千年,这其中积淀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开国之初,政治上尚比较清明,能够对百姓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但过不了多久,大规模的贪腐就几乎成为历史的通例。在专制体制下,即使严刑重典也难以消除贪腐的土壤,以至最终积弱难返。廉政史话娓娓读来,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当今,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却依然有着一些人,手里有了权力,就对自己放松了,管别人的多了,管自己的却少了,口口声声廉洁奉公,心里却把党纪国法视为束缚自己的紧箍咒,直到锒铛入狱方才悔之不及。犹记得《人民的名义》中,巨贪处长赵德汉欲盖弥彰的戏剧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在带给人客观真实感受的同时,也应该在各自心中敲响警钟。
几千年以降,廉政一直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社会的更新变革。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廉政仍是一项需要不断研讨、不断拓展的课题。如何施行廉政,个人认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和自身层面这两个层面上下功夫。
1从制度层面来说,是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从自身层面说,则是在于“坚定信念”与“严以修身”。
不“坚定信念”,放下了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就会出现“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情况,就会在金钱、名利面前打败仗,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正人首要正己,“严以修身”就是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升到理想的境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大江东去浪淘沙,泥石俱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诱惑无时不有,考验无处不在,我们要勇立潮头,牢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树立自身的形象,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望,如此,方不负平生。
文/郭宝贝
第二篇:廉政史话
廉政史话
清官的“四清”
清廉:生活清苦朴素,不贪图享受,不贪污、不受贿、不损公肥私。清介:为人耿直、有骨气、不阿谀奉承、不随波逐流,对恶不敷衍,不屈服。清明:居官勤于政务,办事有法度、有条理、爱民如子,奉公守法,不草菅人命,不枉屈是非。清正:为人处世,气度宽宏,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不以一已之私而忘国家之忧。
古代惩腐保廉之“克己奉廉”
这是从孔子等先秦诸子百家到近代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共同的主张。他们提倡从教育入手,提高官员克己奉公、反贪拒贿的素质,要求为官者清心寡欲、淡泊明志、慎独律己。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有价值的政治道德理念,曾经培养了一代代清官,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社会公德的一部分。
古代惩腐保廉之监察督廉。主要是通过成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建立专门的监察制度,来监督帝王和官员,对帝王的过失进行规劝,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纠正和弹劾。这一制度草创于西周、形成于秦汉、鼎盛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完备于明清。这一中国历代传承不衰的制度,成了历朝统治者整饬吏治、整肃纲纪的一道政治防御工程。
古代惩腐保廉之回避保廉。我国古代就实行了回避制度,主要用于选考官吏、行政监察和司法审案上。宋代规定,州、府、军、监不得由本地人充当;明代则规定了“南人官北、北人官南”的回避制度。清朝时,明确规定荐举中要“避乡”、科举中要“避亲”、任官中要“避籍”。
古代惩腐保廉之严惩治廉。我国历朝历代对腐败的官吏,都给予严厉惩治,轻则罚款、追赔、革职留任、降调、削职为民永不录用,重则抄家、处死、灭九族。秦朝实行贪与盗同罪,西汉则对受贿枉法者处以“弃市”,唐朝对贪官处以“绞刑”,清朝有的处以“赐令自尽”。
为官“八慎”之一——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关口,就是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为官“八慎”之二——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充其量只是小节问题,无伤大雅。由于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错觉,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贪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占一点,越陷越深,最后难以自拔。
为官“八慎”之三——慎言。谨防口无遮拦。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不要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谨言慎行,做到与中央不一致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的形象的事坚决不做。
为官“八慎”之四——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领导干部应当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同人品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则育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则弃之,否则,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领导干部的“缺口”。
为官“八慎”之五——慎欲。谨防跌入欲海深渊。对待欲望的正确办法是以理导欲,以理制欲。以理制欲,就是欲求适度,欲不逾规,欲不损德。以理导欲,就
是以正确的理论和原则为依据,划清什么是正欲,什么是邪欲,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官“八慎” 之六——慎顺。谨防坦途翻车。愈是个人成长、进步顺利的时候,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见喜忘忧,自松其绑,而应履平防险,浅水深防。既要“无病早防”,“人病我防”,更要“小病大防”。既要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敏感性,更要有改错于初萌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为官“八慎” 之七——慎友。谨防被“朋友”拉下水。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谨慎交友,交结益友。只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那么,任何“朋友”的任何伎俩都奈何不了你。
为官“八慎” 之八——慎终。谨防晚节不保。要做到善始善终,必须克服种种不良心理。其一是吃亏、补偿心理。其二是及时行乐心理。其三是侥幸、冒险心理。其四是懈怠心理。
“铜臭”的由来——“铜臭”一词,出自〈〈后汉书崔烈传〉〉。汉代崔烈,以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一职。一日,崔烈问其子崔钧道:“我做了三公,外人对我有何议论?”崔钧如实答道:“人们都嫌你有铜臭味。”后来,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来讽刺用钱买官或俗陋无知的富人。
第三篇:读《中国廉政史话》心得体会
读《中国廉政史话》心得体会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催人奋进”。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自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于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人们共同的以廉洁为导向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在不断发扬光大的先进文化。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成功,离不开这种文化,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壮大,同样也离不开这种文化,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廉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将此上升为治党治国的大政方略。
众所周知,廉洁作为行政者的一种德性,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产生于后天的修养和教育。我认为,反腐倡廉,必须要“修身”,管住自己!“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下》篇里:“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修身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所谓“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人具的道德目标,通过修身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到理想的境界,从而成为道德的楷模。因此:
管住自己,一是须加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在上层信仰上,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谐”社会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筑牢信念大厦根基。在现实细微层面,我们可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以此鞭策自己,查找差距,提升觉悟。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或在政治上打开缺口,或在经济、生活上悄然倒下,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进而带来政治上的变质,生活上的堕落。因此,我们要管住自己,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牢牢夯实政治和思想上的防浪堤,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管住自己,二是须要常怀律己之心,加强自我约束意识。常怀律己之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坚持拒腐防变的重要措施。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郑培民、牛玉儒等一批领导干部能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而胡长清、陈绍基、许宗衡等一些腐败分子却出现了自我变质、自我腐败、自我毁灭?!这里面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还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自律意识淡化,自控能力减弱,没能管住自己,造成自我放纵、私欲彭胀的恶果。在新的形势下,党员干部所经受的诱惑越来越多,要想在金钱、权力、美色等诸多诱惑面前不动心、不丧志、不失足,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初、慎微、慎独、慎欲,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
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觉悟,做到不为物欲所累,不为名利所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管住自己,三是须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正确对待名、权、利,正确对待职务升迁和岗位转变,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的考验。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心态,能上也能下,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平常心看待名、权、位、利,立志做大事,立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此外,应深知,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为个人捞取好处的工具,面对种种诱惑,应当做到不动心,不失志。
管住自己,四是须切实从自身做起。一是要管住自己的脑。我们每个人要时时问问自己:我们入党是为什么,当官要干什么,工作期间能为百姓做点什么,退休之后能为子孙留点什么。经常这样发问,检查自己,就会使我们耳畔警钟长鸣,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筑起反腐防线,立于不败之地;二是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留下“吃人嘴短”的把柄,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绝对不吃,不该喝的酒绝对不喝,不要因为贪吃而让党操心,让群众伤心。“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的顺口溜,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的吗?三是要管住自己的手。纵观那些落马的贪官行迹,无一不是手太长,不管是国家的、集体的,见钱手痒,“给”就敢要,不给就暗示。陈毅同志早有诗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那些贪官的黑手不一一被捉住了吗?这些沉痛的教训,应该唤起我们每个人的良知与党性,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钱绝对不拿!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道阻且远。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否管住自己,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世界观。俗话说,正人首先要正己。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勤勉公事,不徇私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干部,我们要管住自己,要抵御住横流物欲,做清白之人,美节之士,还须耐寂寞、守清贫、抑欲望、强学习,强化身贵愈恭,家富愈俭的清廉意识,做立党为公、无私奉献、反腐倡廉的模范,用管住自己的实际行动,筑成一道思想上的防线,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扎实苦干求发展,从而为共和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第四篇:《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
《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
----夏雪莲 有人说过: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这些观点,充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从个人的生存的角度来说的。从大环境的发展角度来看,事业发展无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当前,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亘古未有的伟大的事业,需要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为之不断地付出心血和智慧,才能不断地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每一个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学习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行为了,而好读书、读好书就是学习的重点。医院党委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按照《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全省廉洁读书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积极发动党员干部踊跃参加读书月活动。
在廉洁读书月活动期间,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五千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读完《中国廉政史话》,使我受益匪浅。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现时期,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权力、金钱面前丧失原则,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职业道德原则的事情,违反了“九不准”,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把自己送入了监狱之门。我们要从《中国廉政史话》汲取精华,又要从反面教材中寻求教育,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省,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读书修德、以德律己,廉政文化如一声警钟,敲醒每一个迷茫的党员,时时提醒我们,催人奋进,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把权和为官的心放在老百姓谋利益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欲望在自己身上膨胀为贪欲,才能保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化为长久行动,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握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提高自我,才能满怀激情,扬帆起航。
第五篇:读《廉政家书》有感
读《廉政家书》有感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近日,我被《廉政家书》深深吸引,那一封封家书,文章短而精,读来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谦、廉、正、公等字眼,耳边仿佛响起警示的钟声,清脆悦耳,心灵震撼,同时使我对党的廉政教育增添了新的感受和思考。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做严格自律,廉洁从政的表率。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能顶得住歪理斜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
作为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我们的目标是保证人民公共卫生安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好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时刻牢记宗旨,时刻绷紧思想这根弦,耐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坚持原则、公私分明、慎重交友、慎重用权。真正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争贡献。
正气如歌,廉洁如歌。诱惑虽然抢眼,但他让我们迷失心灵,失去自我,清贫固然寂寞,可它让我们生活坦然,心安理得,让我们从清贫起步,以清醒导航,拓一条清正廉洁的人生之路。
孙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