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步青的故事》有感[推荐]

时间:2019-05-15 16: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苏步青的故事》有感[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苏步青的故事》有感[推荐]》。

第一篇:读《苏步青的故事》有感[推荐]

读《苏步青的故事》有感

许丰宏

一位农村出身的孩子,在上不了学的情况下,一边放牛,一边在牛背上读书,他就是苏步青。

捧起《苏步青的故事》一书,细细品读。书中讲述了从小在卧牛山坐在牛背上边放牛边读书的苏步青,到国家设立“苏步青应用数学奖”,他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实,少年苏步青对数学并不感兴趣。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记忆犹如开闸的水门,把我送回了三年前。那时我才上二年级,有一次考试成绩分发下来,我看了看自己的试卷,才考90.5与92分,我对妈妈说过,两科一定会考94以上,结果,回家后,妈妈唠叨了一晚上。

从那次起,我化伤心为力量发奋读书。我想起了古人说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期末考试到了,我忐忑不安的走进考场,分完试卷了,监考老师说:“开始考试!”我立马做了起来。

第二天,妈妈给我看了短信,上面写着:语文96.5、数学95.5,我兴奋的说:“妈妈,我超过你给我的目标分了!”妈妈笑着说:“怎么样,你复习也是会有成效的吧!”是啊,我们如果不苦读书,就永远考不出好成绩。

《苏步青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内心真正的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热爱数学,将来才可以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二篇:苏步青的故事

熊庆来的故事

亲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给大家演讲的是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让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1):

含辛茹苦,决不放下

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学生们衣着讲究。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先是自我滚下楼梯。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明白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样可治病?油条怎样一点点面能够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这时有人劝苏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宗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能够开他窍的老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苏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带给了很大的帮忙。一向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苏步青的故事(2):好听的军团名字

忧国为国

献身数学苏步青中学二年级时,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老师杨霁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图存的职责!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他的一席话将苏步青说得热血沸腾。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这奠定了苏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

从此他迷上数学。15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老师让学生测山高,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使苏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苏步青三年级时调来洪彦远校长,见各科老师都推荐苏步青为榜样,觉得奇怪,便亲自到苏步青班教几何。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这道证明题,苏步青就用了二十四种方法证明,使校长深深欣赏这位学生。快毕业时省教育厅突然取消为第一名免学杂费膳费。这给苏步青带来了生活问题。校长调走前叮嘱新任校长,无论如何要培养苏步青。校长调至教育部,特地寄来二百大洋,让他东渡扶桑。当时苏步青一句日语都不懂,报考日本高等学校,务必过日语听、读、写、讲等关口。苏步青向房东老大娘学日语,三个月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考分第一。后入东北帝国大学数学天黑以后读后感

系。他为读原著几何学,便到教堂从当教徒入手,学意大利语。也用了三个月,他能看原著。

1927年3月苏步青在帝国大学毕业,4月直上研究生。期间他有41篇仿射微分几何影射微分几何研究论文,发表在日、美、英的数学刊物上。回国后他任浙大教授、数学系主任、浙大教务长。。。1951年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2年出版《仿射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一书。为数学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步青的故事(3):

善于发现,艰难供学

苏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个孩子,小名尚龙。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连同苏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亲苏宗善当时虽只40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自然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艰难。

母亲苏林氐偶然抱儿子串门,见到一位风水先生摇头晃脑赚钱还容易,便推荐手脚不便然而识文断字的丈夫做风水先生,好歹也是个糊口的行当。苏宗善听妻子讲得有理,便找来了一本风水书研读。苏步青在父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蒙胧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直到一天晚上,父亲背罢上句忘记了下句,儿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长一段。父亲惊喜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他感到儿子是自我的期望:苏家振兴有望了!于是给儿子起名苏步青。父亲拿过一碗水,让儿子手指蘸着水,教儿子在桌面上画,写:山、水、田、土。。。一张小方桌,一盏菜油灯,一本风水书,成了儿子的启蒙课本。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出息。苏步青7岁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夫妻俩商定: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父母心急如焚地筹齐了学费。第二天苏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走一百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 一高等小学。

苏步青的故事(4):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之后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职责。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务必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务必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明白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此刻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应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情绪愿,因为我选取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苏步青的故事(5):

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

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不仅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老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

许多人都明白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明白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从中我们能够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100首。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

1944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

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

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

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

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

这是苏步表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的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

苏步青的诗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诗意境高远,笔调清新,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读了苏步青的许多诗,不仅仅使人感到苏老常对后学谆谆教导金字塔般基础之重要,文理相通之亮点。他几十年如一日,巧用自称零头布(零碎时光)来学习和研究,这些永留人间的好诗词,不就是苏步青充分利用零碎时光的佐证吗?

苏步青的故事(6):

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我的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一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最后用自我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1994年夏,笔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苏步青迁徙途中住过的小庙,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

苏步青的故事(7):

著名的数学大师苏步青,自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至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才有点不太情愿地到了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苏步青的故事(8):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务必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务必学习好数学。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一样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一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20年时光,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苏步青的故事(9):

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

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但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但是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之后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必须能够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期望你把书念好。像你此刻这样貌,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撼,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我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苏步青的故事(10):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最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最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第四篇:《苏步青的故事》教学设计

《苏步青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课题

苏步青的故事

二.教学目的

感受苏步青爱国爱乡、一心奉献的崇高品德和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感受苏步青爱国爱乡、一心奉献的崇高品德和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感受苏步青爱国爱乡、一心奉献的崇高品德和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讲故事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标题。问:温州地灵人杰,是著名的“数学家之乡”,近百年来诞生了两百多位数学家。其中有一位大数学家,是我们平阳腾蛟人。知道是谁吗?

答:苏步青。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苏步青的简介。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步青。阅读苏步青的故事四则。(故事一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故事二

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撼,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故事三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习好数学。”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20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走上工作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的光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学术界誉称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的成就,特别在著名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的二次曲面”。他还证明了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造(T4),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因此,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的确,自1931年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

故事四

“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设计意图;使同学了解苏步青。)

3、同学讨论交流如何向苏步青爷爷学习并汇报成果。

七.板书设计

1、标题“苏步青的故事”。

2、简单的人物事迹表。(1902年9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带溪乡,说闽南语。1915年,就读浙江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1919年,中学毕业时获当时已调任的校长洪彦元资助独自往日本留学。1920年至1924年,在日本东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学习。1924年,考入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27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入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1928年,与松本米子结婚。1931年,获得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3年,陈建功推荐其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1935年,任《中国数学会学报》主编。1948年,任南京中央研究院院士。)

第五篇:读雷锋故事有感

读雷锋故事有感

伏契克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没错,这就是“英雄”。谁可以称之为“英雄”?相信,那个22岁的士兵的名字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雷锋,这个为所有人民服务的士兵,在22岁时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雷锋小时候7岁便成了孤儿,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只能帮奶奶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被有钱人霸占了,不让穷人砍柴。雷锋一次到山上砍柴,被地主婆看到了便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夺取斧头,雷锋哭喊着要抢回斧头,地主婆却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几刀,鲜血顺着手指滴到山路上„1949年红军路过雷锋家乡,雷锋看见红军向人们问寒问暖,不拿人民的一丝一毫、一针一线,便萌生了参军的愿望。1959年红军征军开始了,雷锋迫切地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政委部经过很多调查,最后终于让雷锋入伍。1962年雷锋因一根木杆丧生。而在这期间,雷锋做了许多好事,虽都是小事,可,雷锋尽自己的力为所有人民服务了。

曾今雷锋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这就是我们口中的“钉子精神”,没时间学,要挤时间;没时间做,要挤时间做。

有想过要拖延做事,借口是“忙,有事”。可我们何时想过像雷锋一般,不管有什么事,一天中要挤时间来学习、做事,是该好好向雷锋学习了不是吗?在生活中,“钉子”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可在一个大的物品上面如果少了一个小的钉子会如何?这个东西不能用,并且可能报废。“钉子”虽小,可一个“钉子”的作用之大,一般人不敢想象。这也是雷锋的思想,他为人民的做的每一件事虽小,可滴水也可以成河,小事做了很多,人民也从每一件事中得到了帮助,大家都将感谢他。

雷锋在那个时候帮人们做了许多事,不管是扶老人过街还是帮大婶儿拿东西,他都尽心尽力。当他说出:“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的时候,我深受感触。很多人做好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功利,于是要别人写表扬信、订做锦旗,可雷锋呢?他在别人问他姓名地址的时候,不仅不报姓名,还表明“天下军民是一家”,这样的精神,难道不是一直活在我们心灵里的吗?

雷锋对小孩子也很友善。雷锋学校里当辅导员的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遇见有违反纪律的孩子便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孩子领上正路来。许多大人排斥那些调皮的孩子,甚至不管,就因为他们调皮吗?难道不可以自己动一下脑想一下办法吗?雷锋虽然不是老师,可是他会和孩子们亲近、友善地对话、交流,也正是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孩子热爱、喜欢学习,这个世界的花朵才会更多。若是所有的大人都不管调皮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便会更调皮、更悲观,认为这个世界索然无味,调皮的孩子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呀!

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雷锋叔叔这个好代表虽然牺牲了,可是他的精神却一直活在我们心里。做好事,不论贫贱富贵,只有可以帮助人,我们会尽我们所有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我认为这个世界还有着更多的活雷锋,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遇见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怎么做?是冷眼旁观?还是热心帮助?“钉子精神”也是这样,什么事不是没时间做,是你没有挤时间做。

雷锋!你一直活在我们心里!“钉子精神”、“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下载读《苏步青的故事》有感[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苏步青的故事》有感[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史记故事有感

    这本书是西汉时期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他把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三千年间所发生的著名事件,以前的故事仿佛又再现了。 这里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说得是沛公刘......

    读《阿凡提故事》有感

    《阿凡提故事荟萃》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阿凡提故事荟萃之滑稽篇》,里边许多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想。其中有一篇《驴吃完草走了》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故事的大意是这样:一天老......

    读雷锋故事有感(★)

    读雷锋故事有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段话出自一个叫雷锋的人之口。雷锋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196......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第 1 页 共 2 页 革命时代的光辉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说到革命,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些英雄人物:江姐、邱少云、董存瑞……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那些英雄人物不畏......

    读《刘胡兰故事》有感

    读《刘胡兰故事》有感 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

    读《365夜故事》有感

    读《365夜故事》有感 在《365夜故事》里,有着一个个小故事却蕴含着大道理。这本书,它会以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来吸引你的眼球,里面有魅力十足的白雪公主和睡美人,有被人抛弃......

    读《名人故事》有感

    读《名人故事》有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名人故事》里的小故事—《乐......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便抱着敬佩的心去读。我读完这本书,我想:故事中的人物都不怕死,如果换成是我,我有可能会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