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寒夜》有感1000字

时间:2019-05-15 16:1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寒夜》有感1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寒夜》有感1000字》。

第一篇:读《寒夜》有感1000字

读《寒夜》有感1000字

蓝年绿梦

《寒夜》简介

《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作品写于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于1946年12月31日。

《寒夜》一书很值得一读,我个人觉得此书有几条线索,主要是通过讲述了汪文宣一家四口人的故事,来反映抗战时代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在抗战时代,小知识分子纵有满腔热血,怀有教育的大志,也会因时代而使心中的美好理想变得一文不值,成为一大笑话。《寒夜》中的主人公汪文宣就是一位小知识分子,与老婆曾树生在青年时代有教书育人的大志,但是在抗战的年代,他凭着自己微小的力量根本无法去实现自己的鸿鹄大志,他在一家图书文具公司做一些文字功夫,看校样,做翻译,赚点小钱还不够养家糊口。文宣为人老实,可就是这样一个“老好人”要做为妻子与母亲日常吵架的“调和剂”,事实上起不了什么作用。老婆曾树生在银行上班,赚的钱比他多,而且还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小宣在贵族学校读书,每个星期偶尔回来一下。而汪文宣的妈妈以前也读过书,是文化人,无法像一些老妈子一样干粗活,就在家里做家务,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我们看来,原本这样的家庭应该会比较美满,每个人的日子容易过。可是汪文宣的妈妈算是很不懂理的人,树生和文宣都有小孩,还要那么憎恶她。文宣母亲虽很爱他,但是却不爱自己的儿媳妇,总是时不时地辱骂树生,说她并非文宣明媒正娶,只是文宣的“姘头”,说树生并非老实女人,在外面有男人。文宣的母亲可以不顾及媳妇的感受,恨不得媳妇离开儿子,但她是否想过自己的儿子,媳妇是自己儿子的心灵慰藉。()文宣的母亲爱文宣与小宣,为什么就不能爱树生一点点?她也是导致树生离开文宣的一个主要原因。曾树生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很爱文宣,即使在外面她能够拥有好的生活,即使战火快到他们家乡,她可以与爱慕她的上司离开,但她还是会想到文宣,文宣生病,她会很细心地照顾他。她也是个会忍受的女人,面对婆婆对她的恶语相向,她有时也会选择忍受,不计较。可她在做母亲方面却没有尽到职责,小宣与她不是很亲密,但她却没有尝试去改变,虽说能给小宣好的教育,但是小宣得到的母爱却太少了,以致小宣催生式的成长,十多岁就变得老成,孤言寡语。

小说的高潮是汪文宣的肺病病情越来越重,可他仍坚持去上班,直到后来他好友钟老去世,自己卧床不起才没去上班。这时树生也跟着她的上司去了兰州,时不时会写信回来。但“走在这条阴暗的街上,她忽然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她不时掉头朝街的两旁看,她担心那些摇颤的电石灯光会被寒风吹灭,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最后的结局是树生离开文宣,文宣痛苦不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那天飞向了美好宁静的天堂。而文宣的母亲与小宣离开了家乡,没给回来找他们的树生留下半点音讯。

寒夜真的太冷,在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什么,更何况知识分子,他们也无法靠自己绵薄之力去实现什么,反而因时代,自己渐渐走向了悲惨。

END

第二篇:读巴金《寒夜》有感

巴金《寒夜》 相对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作者是有用意的,这是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憎恨,充分表明了他在寒夜里对光明和温暖的强烈渴望。

《寒夜》描写的是1944、1945年间发生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战时首都”重庆的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这个家庭的男主人汪文宣、女主人曾树生曾经是上海一个大学的教育系的同学,他们有着共同的献身教育的理想,真诚相爱,组成了自己的家庭。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两人只得以小职员的职位谋生。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行员。他们将自己的儿子放在一家贵族学校读书。汪文宣的母亲为了解除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汪母和曾树生婆媳不和,相互冷嘲热骂,在吵闹中度日。汪文宣爱妻子,也爱母亲,在吵闹中唯唯诺诺,莫衷一是,痛苦不已。物价上涨,家庭经济拮据,汪患了肺病,终日咳嗽,但他不肯多用药,拖着病体坚持到公司上班。战争形势越来越紧,有门路的人纷纷逃离,曾树生终于忍受不了眼前的压抑,跟随大川银行年轻的陈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病情加剧,在庆祝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死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老家。两个月以后的一个寒夜,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旧屋,但已经物是人非,她茕身一人,不知所往。

作家在《寒夜》所描绘的悲剧之中, 寄寓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及对新生活的热情呼唤, 因而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倾向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高度的典型性。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汪文宣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知识分子。当年他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读大学时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造社会,树有教育救国理想。之后他与同学曾树生恋爱、同居,可以想见他当年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礼俗的热情与勇敢。但是,现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庸人。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经具有了某种病态。他对周围世界充满惊惧,反应高度敏感,总是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和猜测。例如,他看见上级注视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对他不满,听到上司说话,他也要琢磨半天,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同样,他对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满了担心,时常为猜测所苦恼,但却没有勇气与妻子交流。当他发现妻子在跟一个年轻男子一起走进咖啡厅时,他想问个究竟,却又“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想等他们出来再说,又怕妻子难堪,也使自己难堪,最后犹豫再三,“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汪文宣忠厚老实而又善良懦弱, 他任劳任怨地干着报酬极少的工作。汪文宣对于生活给予他的不公平的待遇内心十分不满, 但孺弱却使他只能将此强行压制在心中, 因而形成了他思想和行动互相矛盾的性格特征。但除了内心更加深刻的痛苦之外, 他不可能从社会生活的本身去寻求根本的原因, 因而也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出路。作家描绘了汪文宣矛盾的感情生活, 从另一角度刻划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他没有力量去调解不和睦的婆媳关系, 他爱她们, 他没有勇气抛弃任何一方, 最后只有在两种爱的漩涡中一直挣扎到死。

“树生”的塑造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形象。既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式女性,又是一个爱家爱先生爱孩子的传统女人,然而,却无法与母亲和睦相处,最终只能是选择逃离这个带给她无尽痛苦和折磨的家庭,虽然她百般的不舍。曾树生是一个受新思潮影响的女性, 到抗战末期, 现实生活的磨砺使她的思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曾树生爱善良老实的丈夫, 但她越来越不满他对什么都忍受的态度, 以致二人产生了精神上的鸿沟。树生也知道一切应该由环境负责, 但金钱在侵蚀着她的灵魂, 对所胃自由的追求和理想不能实现的矛盾, 使她内心空虚而无所寄托。她关心重病的丈夫, 但不甘心让生命消耗在永无结果的争吵中她爱丈夫,却不能使婆母不恨她, 她觉得牺牲了青春, 换来的却是敷衍和仇视。她的离去, 一方面是为了家庭的生活, 儿子的学业, 但更重要的是要救出自己而逃避家庭矛盾另一方面, 她不愿失掉高薪金的职位, 而且她和陈主任搭伙做生意, 在经济上有密切联系, 要丢弃这一切, 她缺乏足够的勇气。她虽为去留问题进行过激烈的心灵搏斗, 但最终为了自己的“ 幸福” 抛下重病的丈夫走了。在兰州她每月按时给家中寄钱, 并未忘记这个家。但是文宣写信来要求她回信向婆母道歉, 使她感到了莫大的委屈, 她不愿做一个任婆母辱骂的奴隶媳妇去换回甜蜜的家庭生活, 因而写了一封绝交信, 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思想, 说明同文宣分开的理由。她虽同情婆母老来贫的心境, 但实在不能忍受她残忍地破坏自己的爱情生活。母亲在一天, 他们中间就不会有和平与幸福。因此, 他们必须分开, 以免互相折磨、互相损害而变为路人。以后她虽照常给家中寄钱、写信, 但文宣心中的伤痕一直到死也未能愈合。几个月后树生回到重庆, 已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她悔恨交集, 孤独地徘徊在寒夜的路上。她虽是一个不屈服于生活的女性, 但她没有明确的生活理想, 最终也只能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

汪文宣和曾树生虽是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 但他们都无法摆脱社会为他们安排的悲剧命运。作家正是通过二人的悲剧, 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本身固有的弱点, 更是鞭挞了黑暗的社会对人性的摧残, 客观上也表明了知识分子只有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紧紧联在一起, 才会找到正确的出路。

母亲的形象是一个尤其另人同情的不幸人物。年轻守寡,守着孤儿寡孙度日,仅有的爱全部都给了他们,甚至不能允许别人分享,包括儿子的妻子以及孙子的母亲。她的爱表现得无微不至,却也是独断专行,因此也是制造这个家庭悲剧的核心人物。汪母是一个旧式知识妇女, 她爱儿子, 却难以容忍儿媳。她认为宁肯饿死, 做人也不要苟且, 即使做老妈子, 也比做花瓶强。因此, 她看不惯儿媳经常参加舞会宴会。她不高兴媳妇来分儿子的爱,以为树生能挣钱, 就来役使她, 所以她有意无意地发脾气, 不客气地抢白媳妇, 还时常自觉不自觉地破坏儿子的夫妻感情生活。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将笔墨重点放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上。作者以全知叙事的视角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读者。在读者面前,小说中的人物便以内心和外在的两重感体现出来,人物性格具有相当强的立体感;同时,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更适合曾树生等人知识分子的身份,人物相应地被赋予了自主性和知性的魅力。这便是“复调”创作手法带来的优点。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

《寒夜》所描绘的悲剧, 虽说比不得催人奋进、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号角, 但它却通过被黑暗所压抑的灵魂的呼号, 表现了对真善美的世界的热望, 对假丑恶的世界的唾弃。从这个意义上说, 《寒夜》的悲剧永远具有艺术和情感的魅力。

第三篇:读《寒夜》的感想

平时作业之一

读《寒夜》后的一点感想

《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品写于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于1946年12月31日。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小说中多次出现“寒夜”的意象。开篇,汪文宣一个人在街上行走,感受到“寒气不住地刺他的脊背”;而结尾,曾淑生走在阴暗、寒冷、荒凉的市街上,“她不时地掉头朝街的两旁看,她担心那些摇颤的电石光会被寒风吹灭。夜太冷了。她需要温暖。”“寒夜”既是汪文宣与曾淑生在寒冷的夜间街头行走的自然感受,也体现了现实战时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家庭成员之间难以化解的敌意和隔膜,给人带来的寒冷黑暗之感。汪文宣受尽了冷酷的上司、刻薄的同事的歧视,也受够了爱他的母亲与妻子的冲突,在疾病痛苦和爱的缺憾中悲哀地死去。生活在继续,曾淑生依旧在寒夜中独行。如此氛围的营造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虽然平凡,但是都带有强烈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这里以男主人公汪文宣为例。汪文宣是悲剧性人物的典型,是旧时代小知识分子悲惨命运的缩影。他善良正直、忠厚老实、懦弱无能、又富有牺牲精神;他是个典型的“老好人”,他处处忍让,事事委曲求全,让人怜爱与同情。但社会并没有对他有所宽容,他最终在孤独与悲哀中吐尽了血痰死去。汪文宣的悲剧命运是由万恶的旧社会、旧制度造成的。细言之,汪文宣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处境的艰难。抗战的爆发,粉碎了他的梦想,迫使他成为一个图书公司的小职员。在公司里,他整日拼命工作,小心翼翼,在乎上司的每一句话,每一种神色,甚至病了也不敢回家休息,以保住一份低微的薪金来养活一家老小。他的正直、善良、与世无争,并未给自己带来好运,相反却始终被失望、困苦缠身,最后因肺病加重而丢了工作。在家庭生活中,他又处于婆媳争执的夹缝之中,他孝敬母亲,也爱妻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无法排解她们的纠纷,又不忍心伤害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只能以对自己的责备和委屈换取她们的同情和家庭暂时的安稳。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痛苦万分,不幸的是他又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贫病交加,生活更是艰辛;他无力摆脱艰难的处境与不平的命运,只能采取消极的人生态度:委曲求全、懦弱无能,甚至不惜泯灭自己的人格,牺牲自己的生命,舍弃个人的理想、幸福和爱情。而残酷的现实社会能回报他的也只能是苦难与死亡。

第二,性格的畸变。汪文宣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当时脑子里满是美好的愿望,甚至想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他也曾大胆地表现出对习俗的不满与挑战,与曾树生自由恋爱组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家庭,他理想崇高,雄心勃勃。而如今,他却是如此的懦弱无能,这样的胆小怕事,那样的庸碌无为。他虽对社会之黑暗与腐朽有着切肤之痛,但何尝想到奋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生存状态。当母亲与媳妇激烈争战时,他从不也不敢评判是非,坚持立场,只能以自虐企图获得她们的同情,从而平息纷争。妻子爱慕虚荣,不满现状,他总是极力理解,给予原谅;妻子不但作了“花瓶”,而且与上司陈经理谈笑风生、亲昵异常、关系暧昧,他虽然耳闻目睹,却能忍气吞声。总之,如今的汪文宣凸现了一个被损害与被侮辱的软弱者的病态灵魂。

其三,家破人亡。这其实也是汪文宣处境艰难、性格畸变的必然结局。汪家迁徙到重庆后,他对生活心灰意冷,工作不顺,挣钱极少,更兼环境恶劣,精神郁闷。于是家庭矛盾日益凸现:先是妻子曾树生不甘寂寞,不时在外“寻欢作乐”,婆母眼见心烦,难免恶言相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儿媳与人远走兰州。而汪文宣自己本来工作繁重,更兼营养欠缺、精神郁闷,久而久之,竟然身染肺疾,不但医治不力,而且休息不足,眼见熬到了抗战胜利的前夜,谁料竟在人们庆祝的鞭炮声中含冤而去,更满怀遗憾。汪文宣是从时代的理想者沦为社会的落伍者直至牺牲者。

就个人而言,我其实并不喜欢汪文宣这一形象,虽然他的悲剧有客观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他主观的消极所造成。他的懦弱,是他逃避现实、安于现状的内在原因。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汪文宣有着强烈的俄狄浦斯情节,恋母心理使他懦弱胆小的内心更加畸形,成了一具没有主见没有自我的行尸走肉。

巴金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寒夜》描写的是凡人小事,既无重大事件的惊险曲折、复杂离奇,又无众多的人物、阔大的场面,但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读来心潮起伏,感叹不已。

艺术学系 201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马舒婕

学号:2011300880024

附联系方式:***

第四篇:关爱是一缕阳光——读《寒夜的灯光》有感[定稿]

关爱是一缕阳光——读《寒夜的灯光》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文章《寒夜的灯光》,里面的主角打动了我的心,他们关爱别人,关心别人,使一位医生顺利到达了农民的家给农民的孩子治好了病。医生要走了农民们也欢送他。这种关心别人的精神,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且,我感到,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关爱体现在集体中。那次我还是读学前班的时候,一位小同学摔倒在地上,头上破了一个小口子,鲜血直流。我但心他的伤口会被感染,想把他送进医务室,这是,又一个小朋友来了,我俩一起把小同学送到了医务室,把伤口包扎好了。

关爱体现在社会上。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小女孩被一辆小车撞倒了路过的一辆公车上的去体检的人,连忙叫停车,一起去救人,接连来的公车上的人,也参与了救助行动,街上的人也坐不住了,一起救援,就连抱着小孩的妇女·行动不便的老人·年纪轻轻的小孩,也来支援,经过两小时的抢救与努力,小女孩被大家救出来了。

关爱体现在世界。二00八年,我国四川发生了8·7级大地震,国内的商人,捐物捐钱,而普通的人,则前往灾区,同舟共济,救助灾民。各国也行动起来。为我国捐粮食,捐衣物,经过不懈的努力,四川又回到了从前的安宁。关爱,体现在世界各个地方,如果,我们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关爱我们。那么,世界会充满爱,人间会更美好。

湖南邵阳武冈市武冈实验小学四年级:陈心怡

第五篇:《寒夜》读后感

《寒夜》读后感(王伟迪 上海大学)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只知道这部小说是巴金的小说名篇。我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去翻开这本书,因为我害怕这部小说像鲁迅的小说一样,十分难懂。但当我看完开头后,我被这部小说的剧情和语言吸引住了。

这部小说并不像其它小说那样,开头便介绍主人公,而是描写了一个在寒夜中行走的人,这个人怀着一种纠结的情感行走在寒夜里,开头就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感情基调。《寒夜》中,描写最好的就是主人公的情感纠结。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对于婆媳不和,最痛苦的可能不是婆婆和媳妇,而是丈夫。夹在妻子和母亲之间,是小说中主人公情感纠结的第一来源。巴金的厉害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在巴金的笔下栩栩如生。

男主人公叫汪文宣,女主人公叫树生,他们曾经在学校里认识,相爱之后,他们并没有结过婚,更没有举行过婚礼,只是同居在一起。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十四年,有一个小孩。他们的感情很好,但是,女主人公喜欢打扮,穿衣时尚,经常和同事一起去玩,夜晚很晚回家,因此,引起了婆婆的不满。最无奈的地方是,他们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很难生活幸福。并且男主人公只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工资不高,难以养活家人,而女主在银行工作,比男主更有钱,这就导致了男主人公说话没有分量。

然而,他们毕竟是相爱的,毕竟有孩子。女主也并没有做过对不起男主的事,尽管银行的一位经理在追求女主,多次劝她离开这个贫穷的家庭。面对经理的追求和爱情攻势,虽然女主有过想要离开他们,为自己寻找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因为她与男主之间毕竟有真爱,有过承诺,女主还是没有答应经理的求爱。

在这些事情之中,最痛苦的就是男主人公了,不光要调节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关系,还要忍受妻子被人追求,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痛苦。他觉得对不起女主,首先给不了她幸福,还要拖累她,所以他选择放弃。他既希望女主留下,又希望女主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男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生动。正因为男主的宽容,使得女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不背叛自己的爱情。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巴金的这篇小说《寒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主人公们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当母亲与妻子的关系无法调解时;当知道有一个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在追求自己的妻子时;当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物价膨胀,生活拮据时;男主人公陷入了深深的不安和自责之中,曾经的梦想变成了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他恨自己很无能,在情感的纠结之中,男主人公终于病倒了。

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男主人公不愿去看西医,只是请了一个中医,每天喝药。而他自己也知道:可能这次生病永远都好不了。终日躺在床上,每天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每天最开心的时间就是和妻子聊天,但是他却不敢多说,因为他害怕不小心伤害了她。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可能男主最想对女主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你爱得深沉!”人活在世上,总是要死的,但面对死的态度有所不同。就像对于一个将军来说,从来没有永远的胜利,因为总有一天你会老,那么你可能就会失败。我总记得在电影《三国演义之见龙卸甲》中,五虎上将之中的赵子龙,当他八十岁时,仍然出战,虽然明知道会战败,但他从未害怕,可能他认为一个将军本来就应该战死沙场。我为赵子龙而感动,更为男主而感动。虽然自己病入膏肓,将要离开人世,但他还是写信给远在他方的女主保平安,希望她不要担心他的病情。最后,直到男主去世两个月后,女主才知道。虽然这种情节在小说中经常有,但在巴金的笔下,这个情节更加的真实,这个情节也使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得到升华。

追溯这部小说悲剧的源头,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人们到处逃命,能活下去就很困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小人物的力量显得十分的渺小。巴金的最大成就在于详尽细腻地描写一个人的屈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病态灵魂,并以异常冷峻的笔调剖析这个家庭最终“覆灭”的社会原因。巴金在这部小说中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排斥,对和平的向往。

当然,在对男主感到悲哀的同时,我也替他感到惋惜。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就应该承担起对家庭,对妻子﹑父母﹑孩子的责任,就必须比女人更努力。所以,男同胞们,赶紧努力吧!

下载读《寒夜》有感1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寒夜》有感1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寒夜》静思

    《寒夜》静思 如果说《家》是巴金用真诚热烈的心点燃了汪洋恣肆的情感后喷射出的青春之歌,那么《寒夜》就是他沉稳冷静的心谱出的一首战争年代平民的痛苦史诗!是战争,是腐败黑......

    《寒夜》读后感

    又在手机上看完了一部小说,感觉开始喜欢拿着手机看小说了。这样确实挺方便的,随时可以看。这次看的是巴金的《寒夜》。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自然是一号男主角——汪文......

    巴金《寒夜》

    巴金《寒夜》 相对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作者......

    浅谈寒夜

    浅谈《寒夜》1944年的中国,处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中国人民一边饱受着 战争的创伤,一边又带着对未来总能好起来的憧憬中。这一年巴金在陪都文化生活出版社供职。出版社在五一路一......

    《寒夜》读书笔记

    《寒夜》读书笔记范文1 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仍然感到寒冷。巴金写《寒夜》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

    寒夜随笔

    寒夜,还是那般的静谧。如湖水般宁静和默然,稀透着悠悠的星光 我抬臂熄灭房间里,那盏散射暗白色的灯,墨黑的夜色瞬间挤满小小的房间。关闭那似乎已然是种依赖的手机,静静躺在自己......

    《寒夜》读后感

    一年前,“非典”的时候我拿了好多书放在床头准备看。结果一直都没有看,那些书被我找了一个纸箱子放起来了。前段时间一直在看郭敬明的书,这两天很想看小说。本想好好地构思一下......

    读书笔记因夜之寒——读《寒夜》

    因夜之寒 《寒夜》 巴金著 夜寒,总觉月光之冷,是心凉亦是景冷?也许我们和《寒夜》中的那些人一样,在感叹着这个社会,感叹自己的人生悲凉。难道只是因夜之寒? 相对于巴金的《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