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成集读后感
三成集读后感
(一):艳遇
岳晓蓉
梁老师说:“我愿意把读书比作艳遇。”在这个金秋,我也有了一次“艳遇”,《三成集》给了我太多惊喜,让我沉寂的心荡起涟漪。
那天高三五校联考,我想就带本书看吧。看着书架上的《三成集》,我满心愧疚:得到梁元成老师的惠赠已经有段日子了,然而整日地忙碌着,竟无暇细读。做饭,接孩子,备课,上课,批改……于我而言,逛街已是很遥远的事了;看剧亦是奢侈的梦想;书,更是好久都没读了。
学生们静静地作答,我亦静静地阅读。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术语,梁老师的文字朴实而又温暖,如涓涓细流,沁入我心。暑假里,受研究会同仁的影响,也雄心勃勃地想要读几本理论著作。然而,或许是心不静吧,又或许是学养不够吧,终究未能深入读进去。我想,就如吃饭吧,鱼翅固然美味,但于普通人而言,可能还吃不惯;倒不如来一碗浓浓的小米粥,家常而又养胃。《三成集》字字珠玑,句句肺腑,我虽写不出,但心有戚戚焉。
做有学问的教师。学问不会自己跑来,只有勤奋努力才行。“背书”,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想以前,也曾在早读和学生一起背,也曾在校园的树下大声读。可不知何时变得懒惰了,记忆也变得模糊了。“抄书”亦是很好的方法,正如梁老师所说“买来的书和复印来的资料往往是客人,供奉在书柜里,少问津;自己抄过的才是故友亲朋,往来无妨,时时眷顾”.不摘抄也好多年了,很多东西看过也就忘了,没留下一点印迹。“今后教科书上不批一个字;今后上课绝不带备课本,我做到了”,对梁老师,除了钦佩还是钦佩。康中的许多老教师,上课也都是这般潇洒。而我,说来惭愧,书上总是标得满满的。我想,虽说快到中年了吧,也还算年轻,怎能就这样得过且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背多读”,方不负韶华。
做有思想的教师。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的能力”,同样的课,优秀的教师总能上出自己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不唯书,不唯上,不把教参当拐杖”,如果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语文课堂真的会变得如死水一般。想成为名师,就必须用眼观察,用心思考,以自己的学识解读文本,以独到的见解唤醒心灵,以积极的思考引领学生。
做有情怀的教师。我很喜欢“守望”这个词,守望什么呢?我们的人格,我们的理想!“不跪着教书”, 梁老师说得形象而深刻!在这个时代,不向权力屈服,不向名利跪拜,是怎样的难能可贵?然而也唯有“一身傲骨”,才能培养出有傲骨的人才!曾经,我们怀着梦想,带着憧憬,来到了这片沃土。然而,当岁月的流水磨平了你额上的棱角,当繁琐的工作浇灭了你心中的热情,当骨感的现实撞疼了你坚守的灵魂,你,可还记得你的理想?是的,我是有些麻木了,梁老师的话让我警醒——“以一颗平凡、理性、挚爱的心来守望我们的教育梦想”.教育的真谛是“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挚爱!
望着奋笔疾书的学生,捧着温暖厚重的《三成集》,我感慨良多。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此生惟愿:做一个有学问、有思想、有情怀的教师!
三成集读后感
(二)把人生煨成一片暖色
——品读梁元成老师《三成集》有感
胡海升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手捧《三成集》,满心的醉意。一醉逝去的青春时光,仿若轻盈的梦,仿若怜惜的疼,仿若迷茫的惘;二醉温情的康杰校园,怀念朗朗的读书声,怀念杨柳轻扬的烟雨蒙蒙,怀念三尺讲台上那一抹熟悉的背影;三醉内容的繁丰与真诚,有蓦然回首的心路历程,有精彩课堂的动感再现,有教学感悟的学术体系,有班主任管理的真情实感,有教学教育的感悟箴言,还有对社会责任的呼吁和奔走。在书里,我想每个康中毕业的学子,总能找到属于青春的记忆,或许是一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或许是一则来自相聚是缘的小品故事,或许是《致高二年级的一封信》。
梁元成老师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也是山西省特级教师,同时还是运城市政协委员和运城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会长。尽管职务繁多,但是从教三十年来,他一直坚守着讲台,一直和学生同成长共进步。
记得课本中曾写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世人皆以蜡烛赞扬老师,的确,融化于这些意象中,更能让我们形象的领会到老师的奉献精神。而我更相信每一位良师,除了奉献的“共性”,更具有他们身上独有的“个性”.正是这些“个性”,造就了不同的他,也点亮了在他们身边的我们。梁老师就是极具“个性”的人生导师。高中在我的记忆里,补课成风。而梁老师从未开设、参加任何一种补习班。我曾和他有过探讨,记得他说过:“教学要有公益情怀,上课专心教,专心学,下课就是理解和记忆了,没有必要补。养成这种上课不专心,依赖下课补习的习惯不好,老师也累,学生也累。再说学生有疑惑,老师本就有义务解答,收费性质就变了。”正如老师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不跪着教书,就是要挺直腰杆,当教师要具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这是走向学术峰巅最重要的品质。有些教师精神上缺‘钙’,向领导权威屈服,向所谓的名师话语权低头,向名利跪拜,甚至向有些家长献媚。做学问就要有一身傲骨,不唯上,不唯书,但求实,但求真。”我想,正因为老师是一棵坚忍不拔的大树,才让他桃李遍天下的学生变成一片喜人的森林。
时光倏忽而过,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我对文学的热爱,源于梁老师的言传身教。他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以身作则。他的写作课,不是高谈阔论,不是唯我独尊,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他总会自己先作文,与大家分享。正是受他事必躬亲,严肃认真和正直善良的影响,才让我们在踏入社会,成家创业时,能够坚守梦想,不迷失自我。
他一直教导我们:多读多思天地广。他常说:“读好书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这话太雅,我愿意把读书比作艳遇,是因为在读书中获得一次次惊喜,始料未及,余味无穷。”梁老师同样坚持这种严谨而认真的读书方式,在我的印象中梁老师好像更喜欢文言文,因为他对古文总能解读出一番别有滋味的情怀。因而在2012年我途径台湾时,专门给老师寄去一本繁体版的四书五经。然而通过《三成集》,我看到了老师对《丹柯的故事》、《铁流》、《毁灭》、《古拉格群岛》、《基督山伯爵》等外国名著都有精读和研究,极为感慨。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三成集》是老师近五十年来求学、教学和生活的感悟。正如路胜利局长在序言中写的:“梁元成老师是一个用心工作的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教师生活中所遇到的能遇到的该遇到的所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他似乎都经历过,但几乎没有听到过他的哪怕是微弱的抱怨声,他把天天都要做的简单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自习、开班会、检查纪律、个别谈话等工作,一坐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并且做出了不一样。甚至有了别样的风景,演绎出了吸人眼球的几多精彩,着实让人唏嘘不已、赞叹不已”.他用自己的工匠精神,见证了康杰中学由时代名校向时代强校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当代教育的进步和变革。
回顾逝去的高中时光,深感从梁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领会到了做人的真谛。他曾告诉我们:要让语文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底色,这样才能塑造优秀的人格。
于丹曾说,“有时想一想,人生的道路好多时候都是阴差阳错,可能就在某一步路上,某一个人的一个点拨,机缘凑泊,你就改变了道路。我觉得,只要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份诚意,你会融合许多人的生命,对自己的方向能够迅速进行调整,让每一个经历都成为值得记忆的瞬间,最终成就你的人生道路。我这么一路走来,跟经典结缘,大概有太多太多人的生命在里面,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我。”梁老师一路走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等。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于我而言,讲台上的梁老师显得更加真实,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我,指引着我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梁老师在书中写道:人,在社会做人,做事情就是要真诚,对人,对朋友要心诚,要做到友谊长存。做事情要负责,要有职业道德,有素质,热爱自己的职业。作为老师,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作为朋友,他在日常生活中待人真诚。
梁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是一种梦想,是一种情怀,但他忧心、着急的是语文正一天天失去她的美丽——被高考绑架、被分数奴役。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真正的语文人,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幸福感、美感的,有滋有味的语文教育,这也是他毕生的教学真实写照。他的思想和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在我们学生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我们永远的楷模。梁老师不仅仅是我们语文学习路上的良师,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在我第一篇散文于《人民日报》发表,第一本诗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在我跨入作协的大门,在我获得各种奖项的时候,我总是首先的想起梁老师,想起在他狭小的办公室里,倾听他的朗读和感悟。前途尚远,来日方长。从不敢停步,因为背后还有来自老师的目光。即使来路再艰难,又何妨?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恩似海,因为浩瀚,无法估量。
人的一生,从幼到老,从无知到有识,会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一生中一定有人,一度成为我们生命价值的符号,正如良师益友般的梁老师,如灯塔般伴我同行,把人生煨成一片暖色。
胡海升简介
1989年生,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理事。出版长篇小说集《僰国秘史》(中国文史出版社)、诗集《从梦中醒来》、《借我灯光》(北京燕山出版社)、散文集《七彩的少年》和长篇小说《盐湖往事》(人民日报出版社)。在《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探索》、《山西文学》、《黄河》、《散文诗》、《山东文学》、《诗选刊》、《厦门文学》、《中华辞赋》、《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大众日报》、《新民晚报》、《滁州日报》、《忻州日报》、《临汾日报》、《长治日报》、《阜阳日报》、《自贡日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约120万字。现工作于北京金融街集团。
第二篇:三成危房改造申请书
关于要求提取定期存款的申请
尊敬的固本信用社:
我是瑶里村二组村民罗康华,由于本人家庭新建住房,急需用钱,而手头本已计划好的资金遇突然情况,已完全用尽,新建住房难以为继,所以现在特向贵社提出申请,提取我户在贵社的原定期存款。
申请人:罗康华
2012年12月26日
第三篇:2010年高校学生资助经费增三成
2010年高校学生资助经费增三成本报讯(记者李琦)昨天,教育部发布全国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去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等
职业学校、普通高中资助经费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总计876.5亿元,比
2009年增加205.95亿元,增幅30.71%。去年,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经费支出总额437.3
亿元,比2009年增加67.65亿元,全国普通高校共资助学生3885万人次。全国中等职业学
校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至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人数440万人,免学费金额88
亿元;全国有1136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170.4亿元。国家新设
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当年资助学生482万名,资助金额48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590
万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共补助资金132.8亿元。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
式信息为准。文章地址: 重庆辦證
第四篇:三成大学生跨专业就业
三成大学生跨专业就业
近日,某知名招聘网站公布了对往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认为工作与专业完全相关的人占一成,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工作的人占28.6%,61.22%的人表示目前的工作与专业只沾点边,大约每3个往届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专业不对口。小张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销售,“当初选择从事这份工作主要因为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而且收入也比较可观。”小张介绍说,“几年来,自己从事的工作与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其实,与小张有类似情况的人不占少数。在某高校的新闻专业近3年的500多名毕业生中,仅143人在新闻媒体工作。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侯先生在多年的大学毕业生招录工作中颇有同感,侯先生介绍,从他10年的人事管理经验来看,经他招入的大学毕业生近四成大学专业与工作职位不对口。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王伟介绍,本科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适应性;而高职高专则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教育。所以用人单位对本科以上人才的专业要求比较宽松,在招聘时,反而更看重学校身份与学历。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国信息大学副校长张丹海表示,近年来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反映目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专业设置滞后。张校长说:“一般高校都是在新生入学头一两年就制定好了教学计划,随着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结果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行业呈现人才过剩的局面。”
此外,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是影响大学生“跨专业”就业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在国外一些高校由于实行转专业制度,其专业界限并不明显。有的高校甚至在学生就读的前两三年,根本就不分专业,让学生自由选课、选师,到了毕业前的最后一年才开始选择专业。“这就避免一部分人在当初选择专业时的盲目,导致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据悉,由于民办学校办学比较灵活,目前国内的一些民办高校已经实施了这种教学制度。
随着2009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临近,家长在为给孩子选择什么专业时颇费一番心思。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王伟表示,目前不少家长为孩子选志愿往往有从众心理,其实填报志愿应提前关注未来热点,分析目前短缺的人才在四年后的情况以及该专业在四年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分析学生自身特点和兴趣。晨报记者郑姝
第五篇: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是龙应台的成名作,野火集读后感。
龙应台成名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我是读了龙应台的近作《亲爱的安德烈》,才想到查一下她的其他作品,就这样,找到了《野火集》。
这本书的年龄不小了,是1988年出版的,定价是3.20元。书的内封页上,贴着图书馆的还书期限表,大红的印盖上读者的还书日期;密密麻麻的日期彰显着它曾经的炙手可热。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篇名似曾相似。这篇文字里写道:“他看见一辆车子把小孩撞伤了,一脸的血,过路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助受伤的小孩,或谴责肇事的人。”读这篇文字的时候,收音机里正在讨论小月月事件,情形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全中国的人似乎都在生气,生气归生气,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行动吗?又或,你敢行动吗?
《生了梅毒的母亲》,篇名很刺目,梅毒就是污染殆尽的环境。现如今又如何呢?我的家乡,土壤都被铅污染了,整个村庄的小孩子,血铅全部超标。在北京,何处能闻到一口清新的空气?我的住房已经到五环以外,夜夜空气中都弥漫着奇怪的味道,不知道哪家工厂在悄悄地非法排放,也许不止一家。
《幼稚园大学》,碰巧最近听到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装萌的报道,读后感《野火集读后感》。这怎么怪得了他们。我们教育旨在培育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了吗?从小到大,有谁问过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了吗?有功课教他们人际关系,爱与责任,审美与情趣吗?
《自白》,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我很遗憾我是个女的。我很遗憾别人发觉了龙应台是个女性。”读到这句话时,我忍不住笑了。原来,豪迈如龙应台者,也有这样的感叹。女性的社会角色,现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关注公众事务、抨击社会弊端、长于理性思辩的女性仍不多见。我的朋友,以硕士博士居多,我不止一次听她们讲:“除了孩子,别的我无暇关心。”也难怪,偶尔跳出个龙应台,头脑固化者会不知所措了。
《精神崩溃的老鼠》,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麦尔教授怎么会想到对老鼠做那么残忍的实验,老鼠的智商当然不足以应对那么复杂的情境。可是,人类社会也很残忍,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应对复杂的社会试验场,就被搞崩溃了。崩溃者的错在于悟性太低,而那些诚心或无心把人弄崩溃的实验者呢?就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除了龙应台的文字,《野火集》还收录了各色人等的读后感,林林种种,观点五花八门,赞同的,反对的。允许不同观点同处一书,恰可体现龙应台的包容和大气。从此处也可看出《亲爱的安德烈》的编排来源了。
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