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要重视过程的指导(五篇)

时间:2019-05-15 02:3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式教学”要重视过程的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式教学”要重视过程的指导》。

第一篇:“专题式教学”要重视过程的指导

“专题式教学”要重视过程的指导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张燕辉老师在2008年11月作了一节市级研究课,课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用不同材料解读项羽形象”。这是一节选修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千古留名的悲剧人物――项羽形象解读”和“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项羽形象”两个专题,从不同的诗文材料中去认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专题学习。

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专题学习的需要,对所占有的有关项羽形象的丰富材料作进一步的选择、整合,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项羽形象,进而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这种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人物解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应用、发现、探究、审美的能力。

这节课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文段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的《鸿门宴》,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四单元的《项羽之死》,补充了《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对项羽评价的片段;提供的诗歌包括李清照的《咏项羽》、杜牧的《题乌江亭》、胡曾的《乌江》、王安石的《乌江亭》、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这些诗作都提到了项羽这个人物。

这节课学生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项羽形象的认识,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这个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围绕专题选择研究的材料。请看下面的一段课堂实录。

师:在研读了“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的课文之后,项羽这个形象引发了很多同学的研究兴趣,我们搜集了很多史料,发现历史上对项羽这个人物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我们今天就进一步从丰富的材料中去解读项羽这个形象。下面请同学把发的材料拿出来,依据下面的专题“一个千古留名的悲剧人物――项羽形象解读”,快速阅读材料。选择其中你感受深刻的一则简单分析,阐述理由。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师:好,先请韩康胤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选的是第七则材料。“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我觉得这段写项羽不过江东,是他悲剧的高潮,将一个有尊严、知耻明义的悲剧英雄凸显到顶峰,深入人心。

师:其他同学呢?刘晓同学。

生:老师,我其实不同意韩康胤的意见。我觉得项羽其实不是一个悲剧英雄,而是一个很残暴的人。曾经有人顶撞他。他就把那个人扔到井里了;还有二十万秦军士兵向他投降,他怕这些人叛变,就全坑杀了。我觉得像这样残暴的人,根本就不配称作一个悲剧英雄。

师:我们给的这个专题,说项羽是一个悲剧英雄,但刘晓同学提出了质疑,而且他的质疑是有依据的。有同学能回答他这个问题吗?汪洋同学说说吧。

生:我刚才分析的是第四则材料,正好能简要地回答他的问题。第四则材料主要有两句话,一个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一个是“项王泣数行下”。我觉得就像刘晓刚才说的,平时项王给我们留下的都是魔鬼的形象。“杀人如麻”,“所击者服”。而这则材料却表现了项王的天使形象。就是他刚刚走下战场的时候,为即将离别的亲人,为即将留下的家人而慷慨悲歌。我觉得这才真正表现了一个集魔鬼与天使于一身的项羽。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师:汪洋同学分析项羽形象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解读――魔鬼与天使,他有他的想法,这个想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看看他在用词上是不是稍微有些偏差。“魔鬼”和“天使”一般是在西方的宗教中使用的。“天使”一般指“美好的”“可爱的”“天真的”,而且是说小女孩的,背着个翅膀的,一般是这样的形象。但是我们从汪洋同学的解读中,可以了解他对项羽的一种认识。这个解读也非常新颖,当然在选词上是否可以综合一下。还有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吗?王馨洲同学。

生:我觉得项羽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刘晓刚才说的什么把人“扔井里”“活埋了”之类的。他那是对敌人。至于“悲歌慷慨”。那些都是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就是说他特别重情重义,对敌人的憎恨表现得特别的突出。

师:好,非常好。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指向性非常明确,即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材料,找出能够表现项羽是悲剧英雄的内容,并选择其中你感受深刻的一则简单分析,阐述理由”。学生在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就其感受最深的一则材料作分析和阐释。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才引发出后面学生精彩的交流碰撞,以至于刘晓同学对项羽能否算得上是“悲剧英雄”都提出了质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无论哪个同学,都在与同伴的交流碰撞中,既学习了知识,比较全面地认识了项羽这个形象,又学会了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这也契合了课标提出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总目标。像汪洋同学为了说服刘晓同学的一段发言:“第四则材料主要有两句话,一个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一个是‘项王泣数行下’……”正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自己分析、归纳、整理,获得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个阶段,学习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解读,深化对项羽形象的认识。这个阶段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材料,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专题的认识。请看下面的一段课堂实录。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占有了大量材料之后,大家对项羽这个形象的认识,实际上是多角度的。司马迁在完成项羽这个形象的时候,既赋予了他刚烈的一面,同时又赋予了他柔美的情怀。刚才有些同学的解读就非常好,既说到他的刚烈,又说到他的柔情,所以才能够引发我们对项羽这么浓厚的研究兴趣。下面我们围绕“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项羽形象”的专题,再来找一找。看有哪些材料可以来解读这个专题。曹璐同学先说。

生:我找的是第四则中的句子。“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还有第五则的“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人们说项羽是一个千古留名的勇士,是一个豪杰。但我不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他性格中有很多缺点,而导致他以自刎来最终结束辉煌一生的原因就是他太自得,也太自负了。他将所有失败的原因归罪于时运不顺或者说天命。充分地体现出他非常自满自得,不去寻求自己身上的不足,而是找一些客观因素。

师:好,曹璐同学紧扣着我们这个专题分析,由项羽的性格来阐述他的命运。但她对我们前一个问题又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好,还有吗?孙

旭光同学。

生:我找的是第二则材料的“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有很多人在读到这儿的时候,嘲笑项羽的无能。但是我觉得这恰恰表现了项羽光明磊落的性格。他作为西楚霸王,性格是相当直率的。他认为曹无伤这种间谍的勾当是为人所不齿的,于是就把曹无伤给供了出来,这是他的性格所决定的。这也是他只能成为一名英雄,一员大将。而不能成为一名政治家,不能统领全天下的原因。

师:孙旭光同学觉得项羽作为一名英雄,作为一员大将,是光明磊落的,用词非常好。同时,他给项羽定位为“成不了一名政治家”,非常好。还有吗,其他同学?吴丽颖说一说。

生:我从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中看出他性格中有一些缺点。“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还有“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王默然不应”“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我认为身为大将不仅要有过人的武功、气势,还要有辨别是非、处事不惊的能力。而从他做事的盲目、优柔寡断以及对敌人的盲目轻信来看,我都觉得他有些轻敌还有些自负。从这些方面,我感觉他只适合成为一个英雄而不适合成为一员大将。

师:这个和刚才孙旭光说的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她的语言表述更精当,更准确了。好,还有吗?王东说说。

生:我找的是第三段亚父的一段话:“庶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段话从侧面证明了项王的性格是他失败的原因,也揭示了项王必将走向失败。

师:还有么?来,王馨洲再说一下。

生:我是先从第二段分析的。他把曹无伤供出来,说明了他做人的光明磊落;他没有去杀刘邦,说明他想在战争中跟刘邦正面对抗:因为他的正直。也侧面表现出他对自己的自豪,以及对自己实力的肯定。在第七段材料中他没有渡过乌江,说明他是知耻重义,但这个性格也导致了他最后没有东山再起。

师:从同学们对材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对材料使用的时候,有些是同一个材料,既可以针对第一个专题来进行解读,同时也可以针对第二个专题进行解读。那么在一则材料用于两个专题的时候,在使用上有没有不同?我们可以挑选一个例子来看一看。曹璐说一下。

生:在第四则材料项王“悲歌慷慨”的内容中,针对第一个专题,可以用“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表现了他在被敌团团围困的时候,心无战事,满怀儿女私情,也是他博得后人无限同情与怜惜的原因。要是从第二个专题说,应该选前两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是将失败归罪于时运不顺。

师:好,两个角度她一人全说了。那下面能不能概括地分析一下,同一则材料用于两个题目,你刚才在选用上有什么不同?

生:挑不同的重点。

师:对,不同的重点,或者说是切入点不同。对这两个专题及相应的内容,还有没有补充的?牛保柱说一说。

生:我选择了第十则材料,就是李清照的那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可以体现出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以悲剧收尾,但他的气概却流芳百世。在生命的轮回里,项羽的悲剧与英雄是分不开的。所以,李清照面对朝政衰败,心中想到的是项羽。这足以证明项羽是一个千古留名的英雄。但是作为一个英雄最后他却输了这场战争,归根结底还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像这首诗最后一句“不肯过江东”,就可以联系第七则材料。就像同学分析的。也是他的性格,知耻,过于自负,怨天尤人,等等。他的性格导致了他的失败。所以,我觉得李清照这首诗可以同时运用于这两个专题。

师:好,那我们来看,这么多材料都可以用,应该怎么用呢?首先,我们要占有材料。占有丰富的材料是解读项羽形象的基础。有了丰富的材料,对项羽这个形象的分析也就有了立体感。其次,对材料还要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合于我们专题研究的材料。同时我们也发现,同一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使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原始阅读体验往往是课程生成的诱因。对于课程生成而言,学生体验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正确”。而在于能否引发思考的展开与深入。学习体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需求。张燕辉老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很好地关注了这一过程的生成。体现了“专题式教学”的拓展性、多样性特点。首先,他关注了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结合,较好完成了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我们看到,不止一个学生在发言中顺理成章地把《鸿门宴》和《项羽之死》的材料结合起来作分析。其次,他关注了分析问题的多角度。同一则材料,如“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有的同学读出了项羽的无能。有的同学读出了项羽的光明磊落。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地给以肯定、帮助、提升。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问题的角度。第三,他关注学生发现的过程。例如。张老师说:“从同学们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对材料使用的时候,有些是同一个材料,既可以针对第一个题目来进行解读,同时也可以针对第二个题目进行解读。”寥寥数语。帮助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这也是一种多向思维。如同自然界的柳树,有人歌颂她的枝条婀娜多姿,亦有人批评它的摇摆不定。学生学会了这样的思维,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阶段。通过对项羽形象的解读,使学生深入认识诗文创造形象的不同。这个阶段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材料的比较中认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在专题的学习中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请看下面的一段课堂实录。

师: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中看到了项羽,也从李清照等人的诗中看到了项羽。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史料中的项羽,或者说散文中的项羽,和诗歌中的项羽形象在塑造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下面可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大家分析阐述。

(热烈讨论中)

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来阐述一下。吴丽颖同学先说。

生:我们从第六则材料还有李清照的诗来分析。我们用第六则材料的“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杰”和“鬼雄”作对比,看出散文中描写项羽主要都是借助对事情的细致描述,而李清照的诗是直接抒情。她并没有运用详细的事例,而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感情来表达对项羽的认识。教材的第66页第2段第3行说“传记文通过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诗歌主要注重的是提炼和升华。

师:好。大家看,吴丽颖同学的表述非常准确。散文和诗歌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确有着明显的不同。大家应把握住这一点。

认识散文和诗歌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不同,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以项羽为例,引导学生比较散文和诗歌在塑造这个形象上的不同之处,这既扣住了“项羽形象解读”的专题,又落实了“塑造形象诗文有别”的单元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合作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实效看。学生不但能够从不同材料的比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且还能够依据“赏析指导”从理性上给予提升。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教师能够以散文和诗歌在塑造形象上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而这样的引导又是建立在“项羽形象的解读”专题研究之上。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专题式教学”中的过程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从张燕辉老师的这节课。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即在选修课的“专题式教学”中,关注过程、关注对学生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把专题学习落到实处的重要前提;而关注“过程”本身,就是在关注学生,就是在实现选修课的价值,也就是在为高中新课程的积极推进而实实在在地努力着。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写字指导

语文课堂要重视写字指导

锦绣小学 沙卫华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字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然而,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各类公开课上,识字、阅读教学的几个环节上得非常精彩,而写字教学常常被忽视;因为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班级琐事的唠叨,列于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延至课后自学的现象也大有存在,结果造成部分学生写字兴趣不浓,字迹潦草……对此,我认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重视写字指导,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保证课堂上有适当的写字时间

写字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高质量的写字指导和练习往往需要足够的时间,这与有限的语文课堂稍有冲突。然而,稍微对比学生在课堂书写与回家完成的书写质量,一线教师就必须承认:课堂写字时间的保证实在必要!

专家们认为:在每一节语文课上,学生的写字时间不能低于10分钟。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完成新授生字的指导,并且把每课的生字分散在每节课中写,保证每节语文课都有10分钟的书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写字任务。这样既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又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

二、语文课堂要重视写字指导 1.观察联想,活化字形 观察、思考、分析是模仿练习的基础,所以写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静心研究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了解竖中线、横中线,抓准最关键的是哪一笔,最难写的是哪一笔。另外,汉字是由抽象的笔画组成,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皿字底”和“四点底”时,教师可编成儿歌:“皿字底,三竖一折间距等。写四点,大小方向有不同。写在底部宽而扁,牢牢托住真好看。”“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还有“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生动的儿歌,准确的讲解,到位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除了儿歌、故事外,比喻也是个好办法。如“横”像小扁担,“竖”像一根筷,“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这样,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又如,低年级学生练习写字,竖弯钩是难写的笔画之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借助鸭子的形象,就能具体地理解:写竖弯钩,“竖”像鸭子的头颈,细而长;“弯”是弧形,光滑圆润,像鸭子的胸部,又紧连着腹部、臀部;“钩”紧挨着鸭子的尾部。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竖弯钩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难写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

2.比较观察,示范演示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对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有具体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2)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得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3.严格训练,培养习惯

(1)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我曾随机观察、调查过本班和临近班级,发现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仅在5%—20%。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把正确的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了口诀和儿歌。如,八字口诀:“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儿歌:“找准四点记心中,贴好四点空心拳”。“写字时,要做到: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记牢,字写工整视力好”。简明扼要的口诀帮助学生巩固双姿。有的学生在老师提醒的时候,人能坐正,但是过了一会儿,头又低下去了,屡教不改,我就让学生头上顶一块橡皮或一本小书本,再写字。如果橡皮或书本掉下来了,说明他的姿势不端正,得赶快坐正。这样一来,学生的写字姿势就好多了。此外,我对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2)训练要有度,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字,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还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我们的作业本上不再像以前一样整齐划一的作业,而是有的多,有的少,当然,少写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把所写的字记住。(3)规范书写工具。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适当控制(低段)使用自动铅笔,合理限制使用圆珠笔和水笔。要适当控制学生使用修正液、橡皮等涂抹工具,从细心入手培养学生认真的书写态度,引导学生专心书写,最大限度地降低写字的出错率,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有经验的老师常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中让家长明确写字方面的要求,如一年级备好六、七支铅笔,什么样的铅笔,怎么削,文具盒从长到短放铅笔,橡皮4B等。

(4)强调书写整洁。刚开始学写字时,有很多学生总是把本子擦得黑黑的、烂烂的,写一个字擦一下等。中高年级用很多类似修正液、修正纸、修正条之类的,应严格要求学生,鼓励他们用心去写,有备而写,想好了再写,少涂涂改改。高年级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为什么在考试时有的学生做不完试题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书写速度太慢。所以平时对写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久而久之,写得慢的学生也赶上来了。

三、重视反馈评价,享受写字乐趣

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将学生的好、中、差三种情况的作业与范字一起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放大,引导全体学生观察,让学生对照范字评一评、说一说,并适当结合自我评价(每次练完字自己用红笔圈出自己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的方式穿插进行。课后,我们在教室里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的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们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学生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重视作业质量的反馈、改变评价的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写字热情便成了写字教育持续发展,终成习惯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要强调的是,写字教育不是一个“青云直上”的事态,这种反馈与评价也不能只是一朝半月,持之以恒、螺旋上升,方能见效。

四、磨练学生意志,展示成功风采 好习惯成为一生财富,好爱好陶冶美好品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字教学,让学生每日坚持写字,磨练意志,汲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定期举行写字比赛,有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也可以促进孩子们学习成绩的进步。练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孩子们定下心来,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一旦成功,他们就可以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信,所以他们也将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拥有更多更大的成功。

总之,写字是一种长期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它,要把它作为自己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来处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经常渗透写字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第三篇:作文教学要重视细节描写的指导

作文教学要重视细节描写的指导

【摘要】: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语言、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其中包括许多方面: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情节描写等。李准曾经说过: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表达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取得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关键词】: 细节描写 正确运用 重要手段 生动形象 人物形象 感染力 指导 典型情节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积累和运用的综合体现,但我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写作感到吃力,甚至是害怕,所写出来的作文水平不高,除了语句通顺、内容完整外,达不到内容具体生动、细节描写精彩的程度。所写出来的文章或篇幅短小且杂乱无章,或平淡如水,或空话、大话、套话很多,文章读起来干巴巴,缺乏美感和情感。从教多年发现一个规律,凡优秀作文,不管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很擅长细节描写,总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形象生动呢?说到记叙文的生动不能不谈到文章的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 1 特殊作用的包括语言、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其中包括许多方面: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情节描写等。李准曾经说过: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表达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作文要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立体感,要使感情表达得细腻感人,细节描写必不可少。从细节描写中,读者能体会到作者的真正意图,是理解深入化的关键。当然,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精心选择,巧妙安排,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或者事件经过的需要。

在这里,我有必要谈一谈几种常见的细节描写:

第一类为人物细节描写。它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等进行细腻而具体的描写。

学生写人的文章平时练得不少,但对人物能进行成功的细腻描写的同学不多。在平时写人的作文中,同学们为了写好一个人就常是介绍人物的外貌,然后再用一两件事情突出人物的某个性格特点。这个写作模式固然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你对人物和情节的描写中,有些同学写人物的外貌时往往这样写:

她今年15岁,个子不高不矮,人长得不胖不瘦,长头发,圆圆的脸蛋上长着弯弯的柳叶眉,眉毛底下是圆圆的、黑黑的眼睛,眼睛下面是高高的鼻梁,鼻子下是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

我不否认是可以这样写,虽然对人物的外貌有一定的细节,可并不是人人的脸都是圆的,纯正的中国人眼睛也几乎都是黑的,嘴巴也有大的,„„。那你在作文中对人物描写是就不能老套别人的,也 2 别老是“圆圆”、“高高”、“黑黑”的用词,再用就显得土了。另外,这样写的人在对人物外貌描写是也并没有写出这个人的长相中最特别的地方,也没有通过外貌描写刻画出人物与众不同的气质,以及表现人物的某一性格特点等。因而只能说他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却没有抓住这个人物的的东西。

我觉得在对人物描写时是除了要典型而又有意义外,还要有细腻的描写。比如:“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像这个情节,就没有运用细节描写。我认为应这样指导学生:这爸爸喝醉酒后他的外貌如何?为什么生气?怎么打人?怎么骂人?被打后我的心里是怎样的?如果没有这些细腻的描写,这些情节也就失去了表达主题的作用。大家看你的作文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知道你被打,而看文章中更为有意义的东西,或者说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他)蹒跚地走过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这段文字对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做了细腻的动作描写,使我们看到一个年迈的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这也是《背影》一问中最动人的地方。

第二类是景物细节描写。他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的细节描写。

“你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咀嚼桑叶,又像暖风吹拂白杨,像秋雨轻吻梧桐,又像泉水叮咚欢唱。笔随着手腕运转,字随 3 着思路延伸,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横看如群蚁排衙,纵观如阅兵方阵。秀丽、整洁、赏心、悦目,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你不认为这是一种乐趣吗?”

这便是对考试时那特定的环境的典型描写,以动衬静,写出了学生在认真考试时笔所发出的美妙,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在考试时镇定而充满信心的心理特点。

第三类是生活细节描写,包括情节、事件的细节。

“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监考老师的两只眼睛正像激光似的在教室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逃不了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出来。‘某某,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这片段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都作了恰如其分的描写,读起来栩栩如生、亲临其境又不失幽默。

既然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会让老师眼前一亮,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重视细节描写的指导。那么,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积累真实细节,多去感悟。选择细节要真,要细,细节的描写必须入情入理,符合生活现实,取材要小而具体,描写要细致入微。要做到这些就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生活细节。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也只有平时认真观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感人之处,写作时也能写好细节,从而避免出现胡编乱造,盲目想象的问题。

其次,要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学会仿写课文中的细节。在教法指导上教师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依托教材中的精彩细节描写,在深刻体会课文中细节的方法和基础上,指导学生以教材为模本,提取积累的生活细节,进行类似的仿写。在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如上面提到的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为我买橘子的片段,学生学习完课文,我请学生仿写一段对人物的动作做细腻描写的文字。并可以延伸到针对不同的描写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让学生学会相应的写作手法。

第三是精心锤炼词句。在细节描写时,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鸟的天堂》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堆”、“照耀”、“颤动”、寥寥几个词语生动地突出榕树的叶子绿、密,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第四是巧妙运用修辞。巧妙运用修辞表现事物特点也是细节描写中较为有效的写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

最后提到一点是要交流借鉴,修改粗糙细节。老师可以找些学生习作,打印出能够拓展,与中心密切相关的情节,发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说出对这一情节的拓展,然后进行前后对比来体会修改后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这样不断练习,学生会慢慢摸索出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抓住 5 生活中有助于文章中心的细节,学生还会对作文缺乏自信吗?学生还会对作文感到难吗?

第四篇:历史教学要重视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要重视德育教育

陈宜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步被提上日程。历史教学改革更是面临严峻考验。历史教学改革也确实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围绕教育理念,围绕课程教材,围绕考试评价,围绕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围绕研究性学习„„改革的根本是抓住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掌握知识铺就一条捷径。然而,这种改革内容中似乎总缺少点什么?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了一幕幕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的场景:面对长者、弱者而肆无忌惮的行为、恶人行凶而百人围观时的麻木神情、一个个巨贪中饱私囊侵吞国家亿万资财的大手笔、影视明星制造的“日本军旗事件”和体育明星面对众多外国记者而大谈不知“沪沟桥事变”为何物时的坦然,真是古有“商女不知亡国恨”,今有“明星不知亡国恨”的悲哀。

此时,才陡然醒悟,是国人的道德意识滑坡,才使那些有损社会风气和民族尊严、利益的情况出现。于是社会疾呼、国人疾呼: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这样的呐喊早已响彻耳端,然而,呐喊毕竟代替不了现实,有时它越响亮,越说明它本身的低效、苍白!

为提高国人的道德素养,国家提出了“以德治国”作为“以法治国”的重要补充的决策。《江泽民总书记致国家教委领导的一封信》中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这无疑是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项任务也艰巨地落在教育工作者的肩上,特别是历史教师的肩上。要求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不能忽视德育的存在。

其实,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明礼诚信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古代优秀科技成果特别是四大发明的创造,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金戈铁马、折戟沉沙的古战场上驰骋纵横的英雄精忠报国的气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让他们明白国家的强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从而让学生树立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的信念;历史上为一己之利而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辈,最终将遭到历史的唾弃,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利益、正人正己„„

这些史实都可成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一、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

切入点就是把书本知识传授引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达到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如在讲授“百家争鸣”各派思想主张时,就可以儒家的“仁”“礼”、墨家的“兼爱”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声情并茂的语言。

历史教学本身就是富于情感的教学,讲课时声情并茂,往往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感,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如在讲述中国“四大发明”时,语言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时,语言悲愤、低沉,但要深沉有力,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

三、观看影视、图片展或参观革命基地。

此法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寻求适当的方法,灵活机动,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德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并重,创新必须以德为本,千万不顾此失彼,否则就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就不能局限于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范围,而要以德育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的人文理想、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从而造就每一个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也应坚持不懈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的坚强卫士,才能赋予历史教学以无限的生命力。

第五篇: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

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说到怎样教,对学生还得有所认识,不认识他们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怎能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如何认识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除了学习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外,更要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活动为出发点,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分析和总结。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优化的教学状态。通过教学与反思的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在反思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受到大的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一、反思的重要性: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二)、课后反思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

首先,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另外,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恭于倾听看课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优化教学。

(三)、课后反思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这与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二、反思的形式:

1、学习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经常性的开展校内外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听课交流,研究学习他人教学长处,有条件的可观看著名教师、特级教师、较大范围内评优课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感受体会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从中领略他们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论上的差距,解析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写教后记

教后记也称教后感,一般按照以下几种情况:

(1)课后感:即在每一堂课结束后,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比较满意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总结。记录问题紧紧围绕学生课堂中反馈的信息,可以是学生疑惑的、不明白、易错知识、实验中出差错的或者是现象不明显地方、教具使用不当、教学目标未完成、教学环节不紧凑、创设情景有问题等等。课后感对教师的教学业务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研究,提供了比较好的原始资料和素材。

(2)章后感:即对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要从知识结构、知识联系、教学方法、解题规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从而加深教师看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3)阶段感:即通过期中考试情况质量分析,不仅能发现学生一个阶段以来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现在许多学校的试卷分析表中体现了成绩分析和试题得分率及典型错误分析,我觉得这还不够,教师还要分析试题的覆盖面、难易度、试卷结构、科学性、与相关学科和日常生活联系性等。从而更好的审视自己教学情况。

三、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无论担任哪门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每一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整个“轮子”。课堂教学目标是单位教学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备课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意图,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和认知规律,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现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缺少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和研究,许多教师通过传统的死记硬背,抄写,占用较多时间进行大量的重

复性、机械性的练习及讲评,达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情感与技能的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学生的实验做的不够。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贯通性

教师应该反思教材编排体系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多思考本章和本节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前移或这后移不行吗?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应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用旧知识作为铺垫,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2)要反思教学的进度与梯度

每一课时的教学进度的安排,都必须以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前提,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教师在上课时急如骤雨,学生难以接受,欲速则不达,如上课速度太慢,迂缓拖沓,会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前松后紧,虎头蛇尾,造成一堆“夹生饭”。这都体现了教学进度有问题。人的认识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有表及里揭开脑海中问题的面纱,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太深、课堂费时多,课后占用时间也增多,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更加累,结果事倍功半。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建立在使学生能够接受限度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况。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可以理解为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由于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学历知识、教育观念、业务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与实践以及合作交流情况,教师应该起着激励、组织、点拨、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在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的教学中,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初次接触难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也可以用大小不同围棋子制作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等模型,帮助学生建构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概念。

4、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现在许多学校制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着重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把课堂教学活动分成具体的一些指标进行评价。当教师在校内外的公开课结束后,听课教师要与开课教师之间要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课堂中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问题,在探讨中时常有经过思维的碰撞,擦出的火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启发。作为开课或听课教师都要反思交流、探讨中所涉及到的掌握教材、情景创设、问题设置、教法选择、课堂容量、师生互动等内容。除此之外,我觉得课堂教学评价更应该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的反思,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收集学生的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授完课后,可以利用学生自修的时间,到班级里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真诚的交流,从中提取带有普遍性的或者是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周记将一周以来本门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以下来记:对某些化学概念的不理解,化学计算题不知道怎样计算,教师讲解中哪些地方听不懂,或者是不明白,作业是如何来完成的等等。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反思,能够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对学生学业的反思学生的学业通常包括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实验能力、单元测验几部分,教师对平常的课后作业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答题是否抓住要点,可反映出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可反映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情况;通过错题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可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答问题是否有条理、是否层次分明,可反映出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总之,反思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实施中,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更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去研究。

下载“专题式教学”要重视过程的指导(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式教学”要重视过程的指导(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课外阅读要重视

    课外阅读要重视三元里小学潘志 内容摘要:1、课外阅读要重视的指导思想。 2、当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3、重视课外阅读的做法。 4、课外阅读的检查。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

    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共五则)

    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较浅,并多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所需......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家庭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那么启蒙老师理所当然是小学的第一位老师。这些理解是有些片面的。每个人所接受的教......

    教师要重视写好教学后记

    教师要重视写好教学后记 任小艾老师从教十七年,积累了大量的极其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探索的结果、积累的结果,不断尝试不断反思的结......

    作文教学要重视命题意图

    作文教学要重视命题意图 材料一: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这样的评论:“花之绝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非名花。”根据这段话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材料二:俗话说:“牡丹花大空......

    天方夜谭阅读指导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看动画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看的那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阿拉丁和神灯》 3、他是一个怎么的故事? 我看的是电影:卡尔文在一家比萨店打工......

    职场是要结果不重视过程吗?5则范文

    职场,如战场一般,稍不留神,要么触了领导的神经,要么犯了不该犯的错,都会给职场生涯埋下深深地隐患。而职场的一句:Begin with the end!的教条烙印指导着千万刚入职新人,只看结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