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练笔论文
抓住课外练笔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双语组
赛力克古丽
【摘要】课外作文练笔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课外练笔需要材料真,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所见所闻;也要感情真,要求学生情有所依,思有所凭。课外练笔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太多因素限制,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课外练笔的要求不能太死板,要给与学生思维开放、创新的空间。此外,课外作文练笔还要讲究一定的效率。【关键词】作文;练笔;能力;写作
一、前言
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是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迅猛增长,语言交际日益重要,而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时间、空间、内容、却不得不一再被削减,压缩,如果只是强调见效于课堂,那么,作文教学早就到了不甚重负的时候了。因而,打开由课内走向课外的训练渠道,把课外读物看成是语文教材,把社会空间看作作文课堂,有意识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扩展到社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课外练笔对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水品有很大的作用,不可低估。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从而更好地指导作文教学。
二、材料真,感情真 课外练笔写作的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材料真,二为感情真。材料真,就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所见所闻;感情真,就要求学生情有所依,思有所凭。那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就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从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中体现出作者的感情,才是真实的,才能感染人,教育人。文章要真实,真实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积累生活,所谓厚积薄发。学生要在自己的写作中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就需要一方面培养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情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一方面留心时事,及时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感应出时代的精神和时代之音,抒民族之魂,发人民之情,写出令人“砰然心动”的文章。文章不是时装,光看外表是不管用的。遣词造句朴朴实实,恰如其分,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才能真正感人。
所以,从生活中取材,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首先要善于观察、勤于留意周围生活的动情点、闪光点,即能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现实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学生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回避生活、凭空杜撰,都不足取。要做到“感情真挚”,首先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用心品味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
三、写作体式不拘一格
课外练笔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抑郁悱恻,都可以随笔记下。因而这种自我训练的写作体式在很大程度上不拘一格,灵活丰富。
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的限制,甚至写作思想亦不必受课堂作文训练左右;无论是家庭、校园,甚至上学途中,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也无论是情调高亢的或是抑郁悱恻的,都可反映在写作行为之中。因此,写作时空的灵活、写作题材的灵活以及写作思想的灵活,构成了课外练笔写作这种作文训练式样的独特体貌,亦是练笔写作时有精品的根本原因。而且课外练笔偏重实践,这样既显示了课堂作文训练无法比拟的优点,又对课堂作文训练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收到一石双鸟之功效。
四、写作思维创新、开放
思维的开放性:以思想健康为前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写作作为一种思想创造,首先在于其思维的开放性。开放的思维是作者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作出新分析,产生新思想的前提,是其在写作过程中思想不断发展,认识不断深化的心理保证。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学习态度,打开了认识的视野,也扩大了我们已知与未知的相接线,自然更激发起我们对更多新知的探求,思想也更为开放。常说,知识越丰富,思想越开放,道理就在此;反之,知识越贫乏,思想也越封闭。
开放式作文训练,要开辟课堂以外战场,使写作生活化。写作不单是一种技能,它要融入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学生是为了生活学语文,而不是为学语文而生活。写作生活化是突出训练主体地位的一种重要途径。写作离不开生活,可以说,培育生命、培养健康人格是写作活动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要求学生扩大视野,增加积累,以满足开放性思维的内需。
而在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让他们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发散并取得预期效果。突破思维定势,跳出作文原先的框框或现有定论,从新的视角去阐释新的见解、观念;或是改变对某一问题情景的常规性的思考,朝着相反的角度去重新思考,赋予原材料截然不同的意义,得出富有新意的结论。不同立意,体现不同的个性,力避了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倾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取材、立意创作出不同的新意境。
五、写作的效率
写作是讲究效率的,它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而课外练笔可以说是其中最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现代社会生活的旋律,总在追求效率,正因为此,人们的步子迈快了,节奏紧张了,效率也相应地提高了。课外练笔写作,以其短小随意的特点,正是写作效率得以提高的最佳方式,同样是思维训练,练笔可以把思维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随意自如,不受外力制约;同样是观察训练;练笔更偏重实践,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同样是一篇文章,练笔可以随意驰骋,或长或短,言尽而终。所有这些,既显示了课外练笔写作有着课堂作文训练无法比拟的优点,又对课堂作文训练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六、结语
实践证明,经常练笔,既能积累素材,又能锻炼文思。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写作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写作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让学生在练笔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投入学习,在学习中得到进步,因此,课外作文练笔,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课外练笔写作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二者的有机结合,是相辅益彰的。参考文献
[1]王尚文 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2]高尔基 谈谈我怎样写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3]刘白羽 创作经验漫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第二篇:浅谈课外练笔的隐性教育功能
浅谈课外练笔的隐性教育功能
河南滑县留固镇留固一中 程守胜
课外练笔作为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它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进师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和魅力。为便于叙述,笔者将后者定为课外练笔的隐性教育功能。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具体谈一谈对这一功能的认识。
一、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文为心声。学生在课外练笔中大都表达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痛斥;同时也难免流露些对现实的困惑、思想上的迷茫、认识上的偏差等消极错误的东西。前者没有说教,学生的思想却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教育的理想境界。后者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蕴涵着教育的契机,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位学生碰到些腐败不公的事,便在日记中多次发泄对现实的不满,竟推此及彼的得出了“共产主义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这个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便多次和他笔谈。我首先赞扬他关注社会、认真思索的精神和流畅的文笔,然后逐步引导他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春天是有苍蝇病菌,但我们能够荡涤污泥浊水加以消灭,难道我们会因此否定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春天吗?看问题必须全面深刻,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逆流当成主流。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当民族复兴的梦想在我们这代努力中实现时,我们就向共产主义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及现实共同昭示着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英特纳耐尔就一定会实现。几年后这位学生来看望我,特别说到他一直珍藏着我当年写给他的笔谈,并说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处在身心巨变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压力和心理问题会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学生的课外练笔中,这其实是一条缓解压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学生可以宣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大喜大悲,进而促使自己冷静下来,客观的看待问题,认真的剖析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和净化。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职责,敏锐的察觉到学生的各种变化,利用批语、笔谈、面谈、帮助等各种方法“关怀备至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千千结,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我班有一个性格很怪的学生,软硬不吃,哪句话难听他说哪句,经常做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骂人、吸烟、报复是家常便饭,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曾被学校记大过一次。我了解到这和他接受的粗暴家教、放任的学校教育及自己的坎坷经历有关。其实他十分重视感情、重视友谊,却常因表达的不当而引起误会,和别人的关系越闹越僵,结果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便用骂人、吸烟、报复和更古怪的方式来发泄。我用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他的信任,他开始在课外练笔中表达自己的苦恼和困惑、自卑和痛苦。我无数次的和他笔谈,指导他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如何与人交往,同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劝其家长改变教育方式。经过大半年,他的坏毛病明显少了,关系也融洽起来,还被学校评为进步典型加以表扬。
课外练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每次检查批改后我都及时表扬优秀生和进步大的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发表。这既保持了优秀生的热情,又使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努力和付出获得肯定,同时满足了学生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我班有一个后进生,把他写的一篇课外练笔推荐为板报,我精心作了修改,后来果然被板报组采用。他从此对写作发生了兴趣,不断请我批改他的文章。我亦乐此不彼,又帮他发表了几篇文章,他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我曾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打开学生的课外练笔,我真幸福,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读着这一篇篇用真情和心血写成的文章,我与他们同喜共悲。能拥有孩子们的信赖,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的幸福!我小心地手握塑刀,用心塑造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灵魂。我认真倾听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细心捕捉着他们细小的变化,慎重提醒着他们的不足,热情赞美着他们的点滴进步。我用最保密的方式、最自由的形式、最真挚的情感、最恰当的语言引导着他们,虽两眼酸疼仍舍不得休息。幸福,为人师者的幸福,涌遍了我的全身,我深深的陶醉其间。
有了这样的投入,自然有着同样的回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受教育者向他爱戴的教育者敞开自己的心灵,是一个彼此促使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当学生毫无保留地倾吐心声,向老师寻求理解个帮助的时候,当老师精心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的时候,这种真诚相待、彼此信赖的情感关系便使教育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充分发挥课外练笔的隐性教育功能,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学生对教师高度的信任。我的做法是:明确宣布课外练笔是一方自主自由的天地,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即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对学生在课外练笔中涉及的内容,一律保密,绝不泄露。我准备推荐发表的文章也都事先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把涉及隐私和敏感问题的大量笔谈写在专备的稿纸上,粘住一角粘在文章后面,这样不易丢失且可取下。这样学生就会自由地表达并且教育自己,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心迹,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跳动的思想脉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加以艺术的引导。
课外练笔化作无声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之时,显示的正是其隐性教育功能的独特魅力。
第三篇:巧设随文练笔.论文
巧设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里倡导: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却普遍存在着惧怕作文的现象,在“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的景况之下,何以写出好文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随文练笔不失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桥梁,提高写作能力的阶梯,是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语言凝练,情节生动,每篇课文都有练笔题材,那如何引导、升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体验,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随文练笔的空间和欲望呢?笔者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善用教材,捕练笔时机
讲究时机是随文练笔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捕捉练笔的恰当时机,燃点学生的激情,诱发创作的欲望,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随着对课文的层层深入理解,学生都被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折服,当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把潮去时的情景板书上时,学生马上发现老师把课文内容板书成几句诗:“潮前塔立江面静,潮来万马飞奔急,潮去余波漫天涌,-----------------”
学生兴致勃勃地翘首诵读,这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这首诗
不完整!”我故作惊疑地答:“是吗?你真爱思考。你能帮老师把它写完整吗?”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这个托腮抓耳,那个摇头晃脑,活像一个个小诗人,创作火花涌现:“天下奇观钱塘江”、“气势磅礴人称奇”、“自古人称天下奇”„„成功的体验激起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正当他们沉醉在欣赏自己创作成果的喜悦中,我捉住这一好时机,向学生提出练笔:“你能再为钱塘江大潮写一首诗歌吗?”这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播出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情景,以及一些有关大潮的资料。至此,学生被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深深感动了,思维被激活了,表达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纷纷俯首执笔,写下了不少赞美诗句:“《钱江怒潮》——塔前钱江怒,白马奔盐官。一去二三里,余波漫天涌。”“《观潮》——八月十八观潮日,人们纷纷挤两岸。潮如战马飞奔来,不愧天下奇景象。”
《“天下奇观》——天下奇观钱塘江,生在浙江杭州湾。平日江面静如玉,可到八月十八日,海涛犹如千万马,响声如同雷滚动。人人看了顿傻眼,不愧人称天下奇。”„„
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描写,源于对课文的深刻感悟,字里行间还流露了学生的喜爱之情。这不正是随文练笔收到的效果吗?
二、巧设教法,创练笔机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设置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读、写、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放飞思维,“习”出成果。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方式,扮演小导游介绍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学生兴高采烈地提笔写广告词、写介绍讲稿,使阅读、练笔融为一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新型玻璃》,我以活动课形式设计教学,以召开“产品销售大会”为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当推销员向顾客推销各种新型玻璃。学生学习气氛热烈,情绪高昂,经过深
入的自读自悟,纷纷动笔设计了一份“推销新型玻璃”的方案——有的写小品介绍产品性能和用法,有的编顺口溜、儿歌宣传自己的产品,有的则以新闻发报会的方式郑重介绍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学生写道:
“Hello!大家好!我是鉴海公司的推销员小李。本公司新开发了一种“吸热玻璃”。它冬暖夏凉,是家庭玻璃中的最佳选择。炎炎夏日用了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不用费钱买空调;严寒的冬天,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不用买暖炉,既省钱又方便。天气千百万化,用了它,家里舒服无比。想拥有它?快快到本公司购买吧。跳楼价65元一块!记住了,货不等人!”
学生争先恐后地以各种身份上台介绍产品,把枯燥的知识创造性地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台下的“顾客”热情有礼,不时发问,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买卖交易。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地积累了语言,又锻炼了表达能力,使说与写得到统一发展,还更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倡导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此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我再次安排练笔——你能根据生活的需要发明一些更新型的玻璃,或房子、汽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会发声的玻璃、电脑房子、会飞的汽车„„课堂上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一张张小脸流动着喜悦、满足。学生在动脑、动笔、动口的同时享受了成功的快乐。
三、形式多样,让练笔生趣
教材里的每篇文章都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文,都能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是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感受、领略、体验祖国语言的美感、诗意和情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设计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如教学《颐和园》、《爬山虎的脚》、《长城》等课文时,可设计写广告词、做宣传报等
富有时代气息的练笔。又如教材中有不少的古诗,象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牡的《山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诗句意境优美,形象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这儿着手,教师可以设计改编体裁,把古诗改编为故事、散文等。如一学生把《望庐山瀑布》改编为一个小故事:话说李白与汪伦分手后,一路乘舟东游。这天,他来到江西,听说这里有座庐山非常美丽,于是就泊船上岸,来到庐山游玩。才来到山脚,老远就看见一个醉汉提着酒瓶从山上下来,边走边唱:“祖国河山美如画„„”李白走近一看,这不是好友杜甫吗?杜甫这时也认出了眼前的是诗仙李白,他忙说:“快、快去看看,山上那瀑布可壮观啊!”李白听了,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了去,只见瀑布从香炉峰上飞流直下,美极了。他兴奋得手舞足蹈,拿出身上那瓶“泰山特曲”边喝边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结合《赠汪沦》这首诗,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构思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不但是学生深刻理解感悟教材内容的必然结果,还体现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教学中,还有好些随文练笔的法子,如借助课文插图练笔、利用课文空白处练笔、给余意未尽的文章续写等,都是引导学生练笔的好题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实践表明,凭借教材,充分练笔,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发现,有
所感悟、有所体验,不仅体现了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如果能做到持之以衡,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巧设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2011-----2012
学第一学期)
张
英
文
中卫市牛滩学校
2012年1月
第四篇:小练笔论文(定稿)
因课制宜,巧妙设计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小练笔就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文本的特别之处、精彩之处、空白之处巧妙设计写的训练点,让小练笔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抓住语言文字特点仿一仿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文本是经过专家精心选择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教师要细读文本,用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出文本丰富的内涵,对于文本的特别之处,要反复推敲,选择合适的训练点,设计小练笔。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报道1998年夏天,长江发生特大洪灾,解放军官兵抗洪战斗的通讯。课文开篇写到:“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段文字写出了长江洪水暴发,多处告急,情况十分危急。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998年的夏天。”这是词组,不是句子,为什么给词组以句子的待遇?学生回答这是点明洪灾的时间。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接着又进一步指出这是本篇通讯的语言特点——语短情急,让读者把目光聚焦在1998年的夏天,把时间定格在这样危险的时刻,人们能够牢牢记住这个日子。“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为什么不说成“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地下着。”这时学生就能悟出这也是用短句写出灾情严重。“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个排比式的短句更是写出了暴雨成灾,昔日的黄金水道,如今变成了暴怒的巨龙,灾情紧急。学完了这一段,总结了通讯的写法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写法为雅安抗震救灾写个通讯的开头。学生看完有关雅安地震的图片后,纷纷举起了笔,有学生这样写道:“2013年4月20日早晨。地震,大地震,余震一场接着一场。路面开裂了,大楼倒塌了,山体滑坡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芦山挺进。”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教材,才能用好教材,引领学生有效地练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根据段落结构特点练一练
宋朝朱熹说过:“教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模仿典型句段进行练笔是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形成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文本中的典型结构,让学生在阅读领悟中模仿,并迁移运用,把构段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
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有好几种,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学生对这种结构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所以在练笔前要先对这种结构方式向学生进行分析讲述。如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当讲到第5自然段“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时,我先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灯的海洋’?”学生说道:从“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和“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中可以看出,然后再告诉他们: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为总起句,后面都是写灯的海洋的具体场景,这种结构段式就叫做总分段式。接着,可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让学生活学活用,当堂掌握这种结构段式。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文章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特征描写得精彩到位,文章结构清晰。可以让孩子们仿照这样的结构写家乡的四季。春天,建议他们写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勃,特别是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灿灿的油菜花、河边嫩绿的柳枝等。夏天,孩子们写街道两边的绿色大伞——梧桐树,绿叶像一只只巨大的手掌,为行人遮风挡雨。秋天,凉爽的秋风轻轻地吹过校园,送来秋的信息,金菊绽放,大雁排成人字行向南方飞去。冬天,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像黄蝴蝶,传递冬的寒冷。
三、关注课文文体特点写一写
文体是指文学体裁、语言、风格和结构,更是时代、作家、文学体裁、语言风格的综合体。小学语文课文主要分叙事类文章、说明性文章、说理性文章和诗歌,并且以叙事类文章为主。学生在平时习作中练习的多是叙事类作文。对于课本中出现的说理性文章,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抓住这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来设计小练笔呢?
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从正反两面说明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正面是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
在教学中,老师出示了语段:“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并让学生想象李时珍为了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是怎样访名医,尝药草,思考李时珍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最后总结出李时珍为达成人生目标,几十年不懈努力所包含的精神就是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这时,老师及时指出,由于这是说理性的文章,作者用浓缩的语言来叙述李时珍的故事,这就是概括。概括不能简单理解为三言两语,它的语言是有层次的。本文概括描写的语言层次是先写出人物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然后写出他是怎样行动的,最后写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在学习完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后,老师出示了司马迁、法布尔等有伟大成就的人物的图片,请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选择一个人物,概括地写一写该人物做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事迹。像这样教师引领学生潜心会文,继而抓住文本的特点进行练笔,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放飞生命的灵性。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构造精巧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埃及人是充满智慧的,我们中国人民也是如此,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不可思议的圆明园,有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等等,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历史古迹,收集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查找资料,资料搜集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形成练笔。这样的小练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的练笔不仅是一次习作实践,更是对文本进行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学生的内在积蓄将随之丰厚起来。
四、把握文本内容特点补一补
“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像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掘文本潜在的意义,在创造性阅读中去填充“空白”。
而现在的许多优秀课文,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处,常渗透着丰富的有。教师要细读文本,挖掘文本言已止而意未尽之处,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善于引导学生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创造出来,使文本具体深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升华课堂主题。如《月光启蒙》是一篇怀念母亲、颂扬母爱的文章,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都沉浸在课文里母亲给“我”营造的童年夏夜美妙的诗情中,本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可教师又进入了另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原文中的一段话:“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在音乐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这段文字,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孙友田,此时来到母亲面前,看到母亲这个样子,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尽情倾吐在纸上。学生有的写:“母亲啊,我永远也忘不了月光下您给我唱的儿歌,猜的谜语,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我要谢谢您!”有的说:“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学生写的每一段文字都感人肺腑。这样的练笔处理,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也深化了课堂主题
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具备一双慧眼,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巧妙引导学生练笔,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将越来越精彩,语文课堂将越来越有活力。
第五篇:教学论文随文练笔
教学论文
巧
手 拈 来 皆 练参赛教师:唐 军
笔 巧 手 拈 来 皆 练 笔
课堂随文练笔以“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深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眯。学习时,学生最需要的是“潜心会文”,教者利用课文的空白点、悬念点,找准课文中能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矛盾点,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就能把练笔与学文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用心去与文本、作者对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而,在众多课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找不准,有很大的随意性。众所周知,“点”的合理性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找准“练点”,笔下才能生花。
一、于空白处写出“色彩”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和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是学习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习进行小练笔的“天地”。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我抓住“围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句引导:“人们是怎样赞叹,议论的呢?请你想象一下,老人、青年、小孩他们分别会怎样说呢?来游西湖的外国人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这样一“导”,学生就会自然地选取“对象”,练笔也就成了“易事”。有不少文本的结尾都留了白,如果善于发现这些空白点,可以丰富写作内容。又如《会走路的树》(自读课文)一课有这样的结尾: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出。在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的开头是“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学生的兴致可高啦!在口头表达到一定的火候时,我就趁机让学生进行续写的小练笔。因为有过说的引领,学生写得轻松,写得出彩,有的写出了驯鹿爸爸的惊讶,有的写出了小鸟的欢喜,有的写到了小鸟和驯鹿在一起的情景,还有的写到了小鸟又坐在这一棵会走路的树身上,说他去了许多许多地方„„
这样的小练笔,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放飞,创造出了新奇的世界,也融进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于情动处写出“精彩”
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位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神奇的灵性拢住了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文中有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遐想,但文章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随文练笔的空白点。我抓住“流连”一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的安静会做什么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孩子们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他们写道: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其满足地闭上眼睛,好像那香气沁入了她的心脾,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泉水扬起的唰唰声,听虫子叫,听青蛙鸣唱,听树叶翩翩亲吻大地„„
又如《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最严厉的惩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面对宙斯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始终没有屈服,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最终用正义战胜了邪恶,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让我们用笔来表达一下呢?
很多时候,学生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为课堂增色不少,这样练笔的“点”有很多的,一旦碰到了学生情绪高涨,欲言又止地情形,及时开展随文练笔,一定会收获精彩。
三、于单薄处写出“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进行小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在《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我紧扣“琳琅满目”一词,要求学生将木雕的“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用文字具体地表达出来,呈献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于是,有学生写道:
摊点的木雕,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那只狮子,龇牙咧嘴,双爪按在地上,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再瞧,那只老鹰,两眼炯炯有神,像在等待猎物的出现。而一只可爱的母猫正在闭目养神呢,围在它身边的小猫正梳理着妈妈的长发,非洲大象也来凑热闹了,象背上的花季少女正眺望着远方„„
《一面五星红旗》一文,记叙了一位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用五星红旗来换取面包,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从而赢得了面包店老板尊重的一件事。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三次态度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劝说书、表白书、感谢信等三次写给老板的话,随文练笔,串起全篇课文的教学。
1、劝说书
老师:看来,这位年轻的留学生,还得继续挨饿、忍受伤痛了,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想个什么好办法说服面包店的老板。
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几句真心话劝劝面包店老板,能够发发慈悲,给年轻人点面包,哪怕是一小片也好!因为年轻人实在太需要帮助了。(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介绍“我”的处境极度困难,引发学生想帮助“我”的情感,而面包店老板又不肯伸出援助之手,这就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给了学生写话的能力。进而指出,这次写话是为了帮助年轻人争取面包,又使学生觉得有写作的价值,产生写的需要,所以就会用心把话写得感人些。
2、表白书
老师:凝视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老板拿起两起香喷喷的面包,“我”是怎样想的呢?请用你的笔向老板表白“我”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吧。(学生练笔)
3、感谢信
老师:现在我们走进了医院,看着满头缠着纱布,躺着病床上的年轻人,看着面包店老板竖起大拇指安慰他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呢?让我们用笔把你想对面包店老板产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本次教学,三个小练笔将读者的同情心,感恩心与作者的爱国心紧紧连在一起。通过教学,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练笔,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四、于典型处写出“经典”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在教学中,把这种特别“典型”的地方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诗歌时,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式做了练笔的尝试。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
我想变一片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飘荡。我想变一把大伞,让无助的同学把风雨遮挡。„„„„
随文练笔要想收到实效,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1、要“适时”地导
随着练笔不同于大作文,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发生来的,因此,抓住时机引导很重要。
在“鼓励激将”中导。我在学生学完《全神贯注》一文时,进行了这样一次了随文练笔:“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我们在座的都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后,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你们根据这件事也写几句名言,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我的几句语既有鼓励又有激将,同学们似乎真的以为自己是一名什么家了,乐颠颠地写起了自创的名言。
2、要“适意”地导
这里的“意”就是写给学生具体的“帮助”,或启发,或点拨,或直接提供“素材”通过这样的“导”,降低练笔的难度,使学生易于动笔。
提供“语汇”进行导。《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我抓住“沉甸甸”导入小练笔:“只有拳头大小的木雕为什么让‘我’觉得沉甸甸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少年是怎么做这个无比精致的小木雕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可供们练笔时参考。”然出示发下词语。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全神贯注、手酸了、眼花了、汗水滴在、饿了、继续„„”有了这些词汇,本来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小练笔,学生也会写得很动情。
总而言之,随文练笔可以扮靓我们的课堂,练笔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感悟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提升”,巧手拈来皆练笔,将会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创造运用语文的机会,真正做到“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