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方略
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方略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有效教学方法,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从课堂环境的布置、趣味故事的导入、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音乐游戏和角色表演的开展这五个方面探讨了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以期实现境中感知、境中悟情、境中育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音乐;情境课堂;情境创设
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是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技能,发展音乐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学习,让音乐真正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陪伴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在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现总结如下:
1.巧妙布置课堂,创设乐学情境
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学习环境的敏感性比较强烈,音乐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将教室布置得充满童趣、充满音乐氛围,那么小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注意力也将更加集中。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不注重对教师环境的设置,学生正襟危坐,教室里除了桌椅就是书本,丝毫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想方设法地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比如,在学习《过新年》这首歌时,我课前将对联、灯笼、剪纸、年画等过年用品张贴、陈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氛围,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大家迫不及待地分享过年的欢乐和喜悦,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教学效果也十分好。
又如教学《火车开了》这一首歌时,我让学生将各自的课桌前后接连起来,平凑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在讲台做火车司机,学生做乘客,从学校出发去北京、去上海、去游览祖国的隽秀河山。学生在《火车开了》的伴奏音乐中,一边唱歌,一边进行上车、下车等动作,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良好教室环境的创设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讲述趣味故事,展现趣味情境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有些歌曲具有很强的情节性,有着很明晰的时间、地点、任务和情节,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牢,帮助学生融入故事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音乐欣赏课《摇篮曲》的教学前,我给学生讲了关于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他虽然出身贫寒,连谱纸都没钱买,但是他酷爱音乐,凭借卓越的天资以及后天的勤奋,他终于获得了音乐上的巨大成功,《摇篮曲》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学生完全融入了故事的情境中,对舒伯特产生了崇高的敬佩之情,在接下来的聆听和学唱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更加饱满,兴趣更加高涨,通过反复的学唱,学生产生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既学会了表述歌曲情感,又让他们记住了舒伯特这位音乐家。
3.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情境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抽象的事物难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将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情感。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地进入多媒体音乐教学情境中去。
笔者在教学《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先制作了风雨声、雷鸣声的录音,为学生营造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张空白片,当学生猜出雨声时,我就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同时将这首歌播放出来。在明快的音乐声中,我再通过Flash演示出一颗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动态过程,如此,新歌的意境就都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经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的过程,很好地了解了词义,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4.组织音乐游戏,再现活动情境
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通过游戏,学生能充分地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融入集体、发展个性,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是十分有必要的,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产生欲罢不能的学习欲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放下了教师的身份,俯下身去与学生一起开展音乐游戏,创设了愉快的游戏活动情境。如《火车开啦》一歌的创编表现歌曲环节,我让一组学生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表演,首先请两个学生面向站立,手撑开做成隧道口,让一名学生站在最前面当司机,其他学生依次拽住前面一个同学的衣角,拼成一列火车。随着司机口哨一声响,火车缓缓驶出车站,穿过隧道,越过高山……孩子们一边唱着欢快的曲子,一边做着各种游戏动作,完全沉浸在编创游戏的欢快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音乐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5.进行角色表演,体验角色情境
表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视觉性,能够很好地传达音乐信息,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很好地增强音乐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欲望,希望通过表演展示自我,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表扬和认可,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表演情境,打造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学习与表演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的表演动作,将抽象的音乐变成生动的表演,从而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获得美的情感。
比如,《大鹿》这首歌,尽管它的曲调比较平缓,但其音准比较难以把握,如果像传统课堂那样教唱,学生势必难以把握。考虑到现实情况,我在给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内容之后,让学生来扮演大鹿和小兔子,扮演小兔子的同学将逃命时的急切心理表演得淋漓尽致,扮演大鹿的同学则将助人为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曲。又如在《两只小象》的歌曲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小象,以舞蹈的形式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小动物们的深厚情感,感受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这样学生对歌曲的内涵和主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不仅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培养,也发展了孩子们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性情。
情境教学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了传统教学理念,创新了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音乐课堂效益。因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努力挖掘教材中、课堂中的情境因素,精心设计,不断创新,让小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高
技.情境教学让音乐插上飞翔的翅膀[J].小学教学参考,2011(33).[2]凌秀娟.情在不言处,境在不言中――以《动物狂欢节》为例谈音乐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9).[3]夏
梦.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步骤与方法[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10).(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第三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寓动于静,发乎自然
高安四小:徐丽
摘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动静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动静教学法 提问 游戏 合作精神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其所谓动;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其所谓静;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动态学习: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动静相宜、感染力强 等特点,恰当运用媒体,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通过多媒体设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所展示的内容准确连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现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充满趣味。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正确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动态学习: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不再压抑沉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动态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老师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老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所吸引。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四、静态学习: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集中,让思维加更加发散。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的提问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由浅入深的问题,通过这样巧妙的提问,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欲罢不能的动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五、静态学习:丰富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以情感人,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保持愉悦轻松的情绪,沟通师生感情,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怎样营造这种良好的感情氛围呢?老师必须关心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懂得激励和鼓舞学生,用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及行为举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与学生接触时,老师要用和蔼慈祥的表情和亲切温柔的声音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
结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努力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动静相宜,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三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篇: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 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② 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 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 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创设合理,有效地探究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品生品社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学生首先需要一个温馨和谐、平等安全的心理环境,需要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实践的自主探究环境,需要一个充满好奇疑问的问题环境,需要一个与伙伴教师互动合作的交流环境。创设学习环境要遵循“实效性”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环境,在课堂实践中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在思品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计情境,如:在《和爸爸妈妈谈心》一课中,通过小品表演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活动的形式,就可以为思品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品生品社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两专栏中,就通过两个典型的事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与新朋友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举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与雄辩家德尔摩尼的故事以及霍金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最后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中业绩斐然,再举出教学案例中我们身旁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我深信情境教学定会绽放光彩。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两专栏中,就通过两个典型的事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与新朋友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举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与雄辩家德尔摩尼的故事以及霍金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最后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中业绩斐然,再举出教学案例中我们身旁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我深信情境教学定会绽放光彩。
第五篇: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一、创立者
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
二、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理论依据
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
四、基本途径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二)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三)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四)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五)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六)语言描述情境
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五、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六、原则
为了使情境教学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使用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七、基本方法
1.带入情境; 2.优化情境; 3.凭借情境; 4.拓宽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