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案1
第21课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⑵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⑶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飞的阅读材料好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⑵运用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治,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教学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春秋代序,往事悠悠。50载斗转星移,伴随着全国人大从一届到十届的前行足迹,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目标,正一步步从理想变为现实。回首一届全国人大到九届全国人大,一个个耀眼的亮点,折射着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轨迹,辉映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灿烂前景。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又谱写了一曲光辉乐意。
思考与判断: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的法制建设遭到了哪些破坏? 【知识归纳】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根本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2)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3)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革”初期民主法制的破坏:(2)刘少奇冤案:
(3)“全面夺权”与民主法制的全面破坏:
1967年1月,王洪文等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
此后,全国掀起夺取高潮,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1.“文革”的历史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的方针与平反冤假错案: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案
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4.到2000年,全国法制建设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完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2.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加强: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和会组织法》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5.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1)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2)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难点突破】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分析 历史原因: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在探索,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研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国际原因: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隹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但同时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国内原因: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进行,党内“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着资产阶级复辟危险;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林彪、江青等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例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危险 B“左倾”错误严重 C中央对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 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发动原因的理解,题意要求抓住“根本”原因。选项AC是文革发动的两个原因,但都只反映了一个方面,D项是对党内形势做出的错误估计和判断。而B项是其它三个选项反映的事实出现的原因,也即是犯错误的根本原因。[答案]B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同时,国家大力开展了普法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例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本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四个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答案]D
3.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在关知识,谈谈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无视国家法律,肆意冲击和破坏民主法制,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
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例3]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怎样做 [解析]本段材料中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只是一段背景材料,回答本题更多要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答案](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九届全国人大。
(3)只有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我们国家才能健康发展,长治久安。作为青少年,应该如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第二篇:《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案3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3)归纳总结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民主法制制度破坏殆尽,“文革”后如何恢复发展民主法制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难点: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法制已被破坏殆尽。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难以理解,而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更不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治”与“法治”,中国古代就已经提出“垂法而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法治思想,但是,在专制主义的时代,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法只是他们手中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而实质只能是君主的“人治”。西方近现代,所实行的“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专政的工具。而只有到了社会主义时期,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法律才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依法治国”成为广大人民的衷心呼声。然而“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却也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多少事故,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同来了解。
新课讲授:
(屏幕演示“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投影演示一九五四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八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第九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问:1954年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的规定?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规定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提问: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是否得到法律保护了呢?
(演示“刘少奇被迫害致死”的插图,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引言内容)。教师归纳总结:“文革”期间处处可见违法行为,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肆意侵害。“文化大革命”显然是一场极不正常的运动,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格格不入。(置疑)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文化大革命”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师引导提示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关,与毛泽东对这一时期形势的错误判断有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国际原因: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同志的全面否定和批判,引起思想上的混乱。随之,中苏关系趋向紧张,助长了国内形势紧张的气氛。西方国家掀起了新的反社会主义的高潮。
国内原因: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的错误判断和发动;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文革”推波助澜,妄图夺权;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受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历史原因)。
面对国际国内紧张的形势,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的权力夺回来。毛泽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但毛泽东选择的方式是错误的,以致于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
提问:这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而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对国家、社会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2、“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迫害。(2)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文革中,“造反派”之间开展的夺权斗争,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4)文革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也无法正常行使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
由此可知,“文化大革命革”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进一步置疑)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教训?
3、“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投影显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980年8月下旬,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从上面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程序,避免因领导人的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既要实行“法治”,而非“人治”。(2)完善法律制度,约束公民行为,使法律不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3)加大对公民法制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公民知法守法、自觉维法”的意识。
总之,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
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下面我们学习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二、法律制度的走向健全
“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为法律制度的健全提供了契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先请看投影的这段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投影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一段材料,学生思考其主要内容。)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提问:从上面这个报告看,新时期中国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什么样的方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不久,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为法律制度的健全提供了条件。
提问: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1979年全国人大开始立法起草工作,到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突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新宪法通过后二十多年中,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更趋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问:伴随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也逐步得到了重建和完善,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人大和政协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学生回答: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提问:1956年我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1956年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合作方针。
提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何意义?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但是,十年“文革”人大和政协形同虚设,民主和法制遭践踏,国家的组织生活遭到极大破坏。
进入新时期后,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年,在原来八字方针的基础上了进一步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异步完善。
(投影显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的一段材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同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学生归纳总结新时期政协的独特作用,布置学生采访政协委员,了解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如何参政议政的)
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更加注重民族工作,恢复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完善,主要体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和实施。
(投影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一段材料)“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提问:民族区域自治法颁行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事物的权力,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新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大、政协、民族等制度恢复和发展外,党和政府还积极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3、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投影演示有关“海选”的材料)“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决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提问: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的加强,其表现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1)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2)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设性的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吉林省率先兴起的“海选”制度。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法制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也意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理解到依法治国方略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大革命”后,党和国家汲取教训,积极恢复和发展了民主政治制度,推进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三篇: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
设计题目: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文革”中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掌握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①通过搜集整理“文革”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实,归纳“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搜集整理史料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题的能力;
②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③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搜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运用调查、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使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让学生体会中共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持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作业内容:
A北京B上海C广东D山东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A)A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
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C公检法无法正常
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3、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告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就怎样理解才正确(A)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后开始不久而久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组镜头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④冯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
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到:“一代表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C)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
标志: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材料一: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定。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经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原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共平反纠正 了约300多万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参考答案:成就:①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经努力,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趋势:民主政治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材料一: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制度上和法律上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和管理。
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深入人心。
请回答: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民主制度重建与完善的体现。
参考答案:①重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②完善蹒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
④村民选举制度的推行、加强,扩大民主
探究题
材料一: 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胡锦涛总书记
面对两千多名十七大代表的注视(如图),在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
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
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请回答: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你认为在当代该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参考答案: 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将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
批后反思:通过学案的运用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总体思路较顺畅,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能够有清楚的认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枯燥、缺乏趣味性,运用本学案的过程中,结合了深动形象的历史图片。总体本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分析较为清楚。
第四篇: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
★2008—2009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二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主备人:周阳阳2008年8月31日
【课标、考纲要求】
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复习要求】
1、识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对民主的破坏。
2、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概况
和法律建设。
3、正确认识我国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熟练运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考点梳理】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1、原因及方针
2、措施
3、结果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1、措施及成就
2、“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典例剖析】
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是()
A.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C.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课堂精练】
1、“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
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召开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
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行政法D.刑法
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革”发生的原因的是()
A.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B.国内修正主义的泛滥
C.“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D.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7、阅读材料: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你们这么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
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回答问题:
①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践踏民主法制的?
②文革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习题精选】
1、“文革”期间,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首先开始于()
A.北京B.天津C.上海D.重庆
2、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地
阐明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殊性B.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C.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D.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3、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造成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个人崇拜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视民主法制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6、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
7、下列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民主权利的重大举措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保证
D.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选举8、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
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9、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政治民主制度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政治协商
和多党合作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村民选举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标志是()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基层民主生活制度的健全
C.公民参政意识大大提高D.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民主同盟和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黄炎培。黄炎培问毛泽东:历史上的各种政治力量,一执政就腐败,假如共产党人夺得了中国的江山,能不能调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共产党有什么办法可以不重蹈覆辙?毛泽东回答: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不腐败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刘少奇被强行批斗。鼻青脸肿的刘少奇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三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四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请回答: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是什么?
(2)从材料二到材料四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第五篇:高中历史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一
学科:历史
总计第18课时 课题:第五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参备人:
备课时间:2009年11月17日
讲授时间:2009年12月2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导入新课] 本课引言首先指出本课学习的重点:“文革”后,中国进入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然后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探究的问题:
①“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
[讲授内容]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一目内容,主要叙述“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所经历的严重曲折,涉及“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及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严重危害等方面。
“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叙述了以下几个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
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破坏,教材主要叙述了以下几个表现:首先,红卫兵运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文化大革命”初期兴起的红卫兵运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其次,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1967年从上海开始的夺权风暴,造成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此期间,各造反派组织间的激烈斗争更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状况,人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实际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力。
“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一目内容,主要叙述“文化大革命”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恢复与建设,涉及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立法工作的全面展开与法律体系的形成等方面。
关于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教材主要叙述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使人民认识到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条件。其次,在总结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关于立法工作的全面展开与法律体系的形成,教材着重叙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材着重强调了它的突出特点:它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这些特点既体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法制建设方针,也是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全面立法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其次,1986年后各项法律的制定。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这些法律都是与公民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体现了宪法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保障的原则。在加强制定各项基本法的同时,各级人大还制定了各项地方性法规,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国家还大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一目,主要叙述新时期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发展情况,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发展方向,涉及新时期中国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等方面。
关于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教材主要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等内容。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管理的重要机构,在制度上、法律上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管理,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通过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再次,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
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最后,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问题探究:
①“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