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第2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
第2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①党和政府中出现了修正主义②无政府主义思潮严重泛滥③违宪行为处处可见,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④人大,公安部,法院和检察院无法正常工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发生这是()
A、刘少奇B、吴晗C、彭德怀D、邓小平
3、文革中夺权风暴首先开始于()
A、北京B、南京C、上海D、天津
4、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1954年一届人大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中共十二大D、1982年全国人大
5、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是()
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A、一届全国人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其核心是()
A、宪法B、民法C、刑法D、行政法
8、下列不属于1982年宪法修正草案规定的今后国家的一项根本任务的是()
A、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
A、1954年B、1979年C、1982年D、1984年
10、下列属于新时期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江泽民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那一次会议上?
(3)你认为把依法治国作为方略写进宪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问答题
1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是如何逐步健全法律制度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C4、B5、A6、C7、A8、D9、D10、B
二、材料题
11、(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2)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问答题
1平反冤假错案。
12、(1)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措施:○
2加紧全面立法工作:○从1979年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三百八十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八百多件行政法规,八千多件地方法规。(3)全国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
第二篇: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
★2008—2009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二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主备人:周阳阳2008年8月31日
【课标、考纲要求】
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复习要求】
1、识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对民主的破坏。
2、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概况
和法律建设。
3、正确认识我国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熟练运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考点梳理】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1、原因及方针
2、措施
3、结果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1、措施及成就
2、“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典例剖析】
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是()
A.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C.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课堂精练】
1、“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
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召开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
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行政法D.刑法
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革”发生的原因的是()
A.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B.国内修正主义的泛滥
C.“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D.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7、阅读材料: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你们这么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
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回答问题:
①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践踏民主法制的?
②文革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习题精选】
1、“文革”期间,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首先开始于()
A.北京B.天津C.上海D.重庆
2、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地
阐明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殊性B.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C.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D.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3、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造成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个人崇拜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视民主法制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6、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
7、下列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民主权利的重大举措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保证
D.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选举8、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
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9、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政治民主制度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政治协商
和多党合作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村民选举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标志是()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基层民主生活制度的健全
C.公民参政意识大大提高D.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民主同盟和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黄炎培。黄炎培问毛泽东:历史上的各种政治力量,一执政就腐败,假如共产党人夺得了中国的江山,能不能调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共产党有什么办法可以不重蹈覆辙?毛泽东回答: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不腐败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刘少奇被强行批斗。鼻青脸肿的刘少奇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三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四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请回答: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是什么?
(2)从材料二到材料四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第三篇:《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案3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3)归纳总结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民主法制制度破坏殆尽,“文革”后如何恢复发展民主法制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难点: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法制已被破坏殆尽。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难以理解,而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更不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治”与“法治”,中国古代就已经提出“垂法而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法治思想,但是,在专制主义的时代,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法只是他们手中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而实质只能是君主的“人治”。西方近现代,所实行的“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专政的工具。而只有到了社会主义时期,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法律才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依法治国”成为广大人民的衷心呼声。然而“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却也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多少事故,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同来了解。
新课讲授:
(屏幕演示“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投影演示一九五四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八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第九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问:1954年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的规定?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规定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提问: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是否得到法律保护了呢?
(演示“刘少奇被迫害致死”的插图,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引言内容)。教师归纳总结:“文革”期间处处可见违法行为,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肆意侵害。“文化大革命”显然是一场极不正常的运动,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格格不入。(置疑)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文化大革命”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师引导提示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关,与毛泽东对这一时期形势的错误判断有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国际原因: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同志的全面否定和批判,引起思想上的混乱。随之,中苏关系趋向紧张,助长了国内形势紧张的气氛。西方国家掀起了新的反社会主义的高潮。
国内原因: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的错误判断和发动;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文革”推波助澜,妄图夺权;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受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历史原因)。
面对国际国内紧张的形势,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的权力夺回来。毛泽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但毛泽东选择的方式是错误的,以致于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
提问:这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而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对国家、社会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2、“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迫害。(2)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文革中,“造反派”之间开展的夺权斗争,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4)文革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也无法正常行使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
由此可知,“文化大革命革”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进一步置疑)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教训?
3、“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投影显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980年8月下旬,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从上面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程序,避免因领导人的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既要实行“法治”,而非“人治”。(2)完善法律制度,约束公民行为,使法律不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3)加大对公民法制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公民知法守法、自觉维法”的意识。
总之,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
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下面我们学习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二、法律制度的走向健全
“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为法律制度的健全提供了契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先请看投影的这段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投影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一段材料,学生思考其主要内容。)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提问:从上面这个报告看,新时期中国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什么样的方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不久,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为法律制度的健全提供了条件。
提问: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1979年全国人大开始立法起草工作,到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突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新宪法通过后二十多年中,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更趋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问:伴随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也逐步得到了重建和完善,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人大和政协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学生回答: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提问:1956年我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1956年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合作方针。
提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何意义?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但是,十年“文革”人大和政协形同虚设,民主和法制遭践踏,国家的组织生活遭到极大破坏。
进入新时期后,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年,在原来八字方针的基础上了进一步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异步完善。
(投影显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的一段材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同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学生归纳总结新时期政协的独特作用,布置学生采访政协委员,了解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如何参政议政的)
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更加注重民族工作,恢复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完善,主要体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和实施。
(投影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一段材料)“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提问:民族区域自治法颁行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事物的权力,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新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大、政协、民族等制度恢复和发展外,党和政府还积极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3、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投影演示有关“海选”的材料)“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决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提问: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的加强,其表现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1)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2)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设性的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吉林省率先兴起的“海选”制度。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法制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也意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理解到依法治国方略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大革命”后,党和国家汲取教训,积极恢复和发展了民主政治制度,推进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四篇: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说明民主和法制的关系,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
1、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完善和发展。
2、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
难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如何?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由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贡献入手。
一、曲折:——柳暗(文革)
让学生根据第一子目概括民主法制在文革中践踏的表现。
二、发展:——花明又一春(新时期)
1、让学生总结法制健全的成就;通过村民选举制度和学生们对自己村子里选举的了解,让学生总结民主重建和创新的成就。
2、通过练习册材料题的材料针对重点基层民主建设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三、认识和启示:——继往开来展宏图
1、通过文革短片放映和江青、林彪集团在文革中行为的了解,分析文革的原因(从内外因)
2、通过《秋菊打官司》影片内容的简介和中国民告官第一案的介绍。让学生分析取得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原因(内因、外因)
3、难点突破:结合以上原因的分析、文革民主法制破坏史实、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并联系雅典民主制度的利于弊、近代西方民主与发展的关系的有关史实,谈谈何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如何?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总结并布置作业。
第五篇: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试题
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的历史剧照,它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解析: 找准“本质问题”,作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的北大校长却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只能说明民主法制遭践踏。
答案: D
2.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①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以具体情景再现了“文革”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破坏和践踏。解题时要准确理解和认识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碰破画像无端关押符合文革史实,故①说法错误;文革中夸大了政治矛盾、并非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④说法也不正确,故排除了选项B、C、D。
答案: A
3.建国之初,我国形成的基本 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文革”中,A、B两项中的政治制度都遭到破坏,因此D项也相应被破坏;C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破坏情况。
答案: C
4.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发生 的原因,B、C两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源;A项是一个与本题毫无关系的选项,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才导致个人崇拜的出现,所以学生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出D项是正确的选项。
答案: D
5.下图是电影《秋菊打官司》的剧照,女主人公秋菊不 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秋菊赢了官司。秋菊能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映的历史时期 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 ”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解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秋菊打赢官司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D
6.中新网报道,某办事处采用“先拆后说”的经验办法,不向当事人出示合法手续,强行拆除当事人楼房。当事人依法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办事处。这反映了()①民告官成为当今普遍现象 ②新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③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
解析: 上述材料反映不出民告官成为“普遍”的现象,故排除含①的选项A、C、D。答案: B
7.“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 ”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④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是完善国家的民主法制。
答案: A
8.申纪兰是中国唯一出席过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关于她所能见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4年一届人大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②1956年三届人大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③“文革”中该制度遭破坏,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力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发展和完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辨析能力。一届人大召开是在1954年,①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②错误。③④依据史实判断正确。答案: C
9.2010年3月,两会期间,中共中央 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解析: 材料表明,中共就重大国事问题与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并召开全国政协会议,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10.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中的创造性发明是()
A.直接选举B .间接选举
C.“海选制度”D.以上都不是
解析: “海选”即广泛选举,是指在选举村主任和居委会主任时实行的民主选举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选举的一大创新。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李新新中国成立时她20岁,1954年作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右派”,遭到了红卫兵的抄家、批斗;“文革”结束后,恢复名誉,并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退休,但仍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发
挥余热。
请回答:
(1)“文革”期间李新被抄家、批斗,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20多年里,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步伐加快,主要表现有哪些?
解析: 第(1)问结合“文革”对我国民主法制的破坏来说明即可;第(2)问应从新时期我国加强立法工作,使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来组织答案。
答案:(1)根源: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受到“左”倾错误的破坏与影响,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
(2)表现:①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②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③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其他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