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精品】

时间:2019-05-15 02:2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精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精品】》。

第一篇: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精品】

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一、前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确立了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赋予学校体育新的使命,并给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向21世纪《纲要》又指出:“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今,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21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和主流。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教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等研究如火如荼,硕果累累,不尽极大地活跃了学校体育的学术思想,而且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非常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然而,据笔者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和平时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由于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前提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理论认识不到位、方法不优化,因此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二、存在误区

1、重快乐体育,轻健康第一自从《中共中资料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学校体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体育教学改革和拓宽学校体育功能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这本应是学校体育开拓发展的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但我们的一些学校体育研究者、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面临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没能及时有利地借助“健康第一”这把尚方宝剑,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却被“健康第一”捆住了手脚,“快乐体育”似乎成了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成了教材编写与改革的中心与主题。更有甚者,误认为健康第一就是快乐第一,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了“放羊式”的体育教学现象。体育教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本领――身体锻炼与运动操练的理论与方法。所以,学校体育要完全彻底排除竞技体育的论调格外响亮。在这种状况下,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产生混乱,教学指导思想进入误区――将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理解成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贯彻健康第一,就应淡化或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

2、重课的形式,轻课的实用性体育课怎样创新?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目前,作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因此,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从“新”字上下功夫,课的形式新、教学方法新、手段新等。但据笔者在平时的听课中以现,也存在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形轻实的情形。在很多示范课中,经常会发生与日常体育课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个别学校和教师为了体现教学中的新技术应用或是教学的新形式,把电视机搬到操场上,配合体育老师进行课堂教学。也有的将职业技术训练设施、道具搬进课堂,且占用相资料

当时间,使体育课演变成职业训练场。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恐怕又要回到“体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来。只有展现事物本质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都只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其价值在于在现实条件下解决学生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收到的实际效果。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又一个误区――一味在“新”字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实”。

3、重教师指导,轻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运动的种类层出不穷,特别是《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的观念将逐渐普及。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学生的终身,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的一代新人。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也没有认真发掘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有利因素。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是停留在“赶时髦”、凭兴趣或照搬人家的基础上,还没有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重视和研究。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高喊“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但在实践中,却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然而,目前体育教学中大多数进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的教学。“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由此造成“多数学生厌烦体育课的现象”。新一种体育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这种“赶时髦”的现象,重教轻能,是不能够达到系统地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三、对策研究

(一)产生误区的原因

1、认识不足(1)、关于快乐体育日本学资料

者高桥健夫指出,“统治世界半个世纪之久的身体教育论于60年代成了被批判的对象,70年代前后出现了替代它的若干新理论,其中联邦德国提出的活动体育论,是把人体运动的内在价值摆到教育的高度上来进行评价,体育教学是为了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表现运动所必备的主要能力”。活动论对日本学校体育影响很大,吸收其思想,赋予其新意,快乐体育便在日本产生了。“快乐体育论把学校体育作为终生体育的一个阶段,把运动置于最终的目的,让人们从运动中体验快乐,并把它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留日博士毛振明对快乐体育的理解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运动和自己的关系,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的本质,体验体育中的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习惯以至终生”。从这些权威性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快乐体育所追求的是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情境。目前,许多教师试图在改善理想的教学环境,想方式法创设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中的乐趣,但由于对体育教学理论等认识不足,一味追求“快乐”,致使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了“放羊式”的教学现象。同时,也相应的淡化了体育课的“三基”教学,忽略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2)、关于终身体育终身体育的概念,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启发而提出来的。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有人说“终身体育是指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也有人说:“终身体育是整体而长远的体育思想”。其实,依终身教育的概念理解,终身体育就是人生各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及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这就是说,“终身体育”是一个集合概念,不能单称任何一个时间段资料 的体育为终身体育,而只能说它是终身体育的某一阶段。在学校体育中讲终身体育,就是要使学校体育放眼未来,而放眼未来,就是要使普通成人有意识有能力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这在表面上看是与体质教育思想颇为接近,实际了却是与技术教学思想息息相通的――为终身受益,学生时代理当在运动技能方面多受点化。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以及自我体育锻炼等终身体育思想,也不能忽视运动技能训练。但目前,课堂中往往很多教师重课的形式,轻课的实用价值,一味在追求“新”而忽略“实”。本人认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既不忽略课的形式,更不能忽略课的实用性。(3)关于创意体育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资料

第二篇: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科出发,功利性强;

从学科出发,功利性强:如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是从学科的问题开始探讨教学法;美国是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以人的发展为依据:如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改革。

(二)理论缺乏深度

一是从演绎中推导出来,如李吉林的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意像”学说中产生了情境教学法;

二是从教学实践经验中总结得出,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崔其生的“三三六自住教学法”等。

(三)制度化教学管理对教学改革创新的影响

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教学观念、方法、教学秩序、行为的突破与改变。教学管理往往则是从教学现实出发,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对现有教学观念、方法、秩序及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它是学校工作有效性的保证,但过于细化的常规管理却会削减管理的有效性,限制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意识与积极性。比如所有学校的教学管理均会对教师如何备课、上课、作业与课外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一个教师要想称为该校的合格教师首先必须遵照这些教学管理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试想,如果教师按照学校的一切教学规定来进行教学工作,肯定不会产生教学创新意识,进行教学改革。东庐中学的导学稿改革,如果不是陈康金突破传统教案属于教师独有文本的局限,让它变为师生共享的资源,那么就不可能产生东庐中学教学改革。又如现在所有学校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大多学校为了学生安全、不出事均不想把学生带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或访学,如果一个教师不突破这个规定与现实压力就永远不会产生情境教学法。同时,频繁的教学检查会削弱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学校有许多常规检查,如学期检查、月检查,甚至周检查等。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作快速有效地完成,但一些检查内容过于简单,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教师只能应付完成。以备课笔记检查为例,学校的标准是整齐、规范,但备课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维既有线性的,也有非线性的,这样在形成文字时难免出错修改,备课笔记自然难以做到整齐规范。而所谓“规范”又有许多是程式化的东西。为了迎接期末或期中的备课笔记检查,许多教师只能在检查之前赶抄教案。

譬如考勤制度、频繁的教学检查等,对教师的教学自由是一种极大限制,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自主与管理制度规约 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教学生活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专业自主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反思和创造。这种反思和创造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课程意识、浓郁的教学文化意识和鲜活的教学生命意识。但教师的教学自主却在学校科层管理制度面前遭遇了尴尬,和管理制度规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表现为: 1.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自由的矛盾。常规管理是有基层教育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全天候的,教师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是无法用时间来计算的。机械的打卡考勤制度在使学校管理工作变得简单的同时,也会使学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日常教学考评对教学创造的束缚。教师考评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合理高效。但在管理实践中,有些考评方法过于简单,一些因素被简单量化,如一些学校规定教师一学期要读几本书、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完成多少篇教学论文等硬性指标,并把结果纳入学期结束后的考评。为了完成考评,教师只能走形式。这样的工作似乎有了“实效”,实质上却无创造性可言。教师的常规行为被固化、智慧的成分被削减,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逐渐消失在量化的考评之中。

3.(四)重视教法的改革轻视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研究

(五)重课程改革忽视教法改革

(六)重教法改革忽视教学艺术研究

(七)重教学改革忽视课程改革

三、中国当代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一是许多教师受多年的教育惰性和惯性的影响,对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仍然不足。

(二)应试教育的羁绊

(三)教学改革政策不到位

(四)改革者官本位价值观的

(五)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制约

(六)三、促进中国当代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将研究脑机制与功能最新成果运用到教学改革中。

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

一是要加强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在执行上出硬招。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有的校长视上级要求为耳旁风,不研究政策文件要求设计工作,不围绕上级工作重点安排工作,不按照计划落实工作。使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规定要求和重点任务在基层得不到推进。有的校长还习惯于过去经验式、运动式的抓工作方式,搞一阵风,摆架子,做样子,走过场,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有的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层面都做不到,有的安排部署工作凭个人喜好。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校长对教学管理的领导力,有效地提高校长管理教育教学的执行力、思考力、影响力。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迫使校长附下身子,沉到一线,聚精会神抓管理,认认真真抓教学。

二是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落实上作文章。新课程改革三个最重要的关注点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在这三者中,学校最具有自主权的就是教学模式改革,即课堂教学的改革。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历经了六年,小学已经进行完一轮,初中已过二轮,高中也近一轮。改革的成效如何,是否已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理念是否已经完全落实到了实际教学中和学校管理中,是在真心实意、聚精会神地搞改革,还是在左顾右盼、虚情假意表面化地搞改革,这是需要每个基层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严肃问题。从现实中看,有的学校、部分校长、个别教师还是在指责课改、怀疑课改、敷衍课改,报着固有的观念和做法不放,只做表面文章。有的外出学习、考察,看到好的经验和做法激动一阵子,回来后热闹一阵子,过后仍旧老马旧车推着干,没有什么新起色。有的疏于常规教学管理,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精心设计,花样多多,而对常态课放任不管,随心所欲,松松垮垮,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有的还固守着靠加班加点补课,给学生加压增负的办法提高所谓的质量,还没有真正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即构建有效课堂上下功夫。有的对新课标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三维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必须要加强学校常态教学的管理,不放过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在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上出实招、下真功、求实效。把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让每一堂课都精彩。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评价方式改革,在提高质量上求实效。评价方式的改革包括对学校的评价,也包括学校内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改变原有的靠考试成绩或升学成绩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做法,切实加大升学考试中非升学考试学科和非学科因素的影响作用。对校长要有任期考核,对教师要有除教学外的综合考核,对学生要认真地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引领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沙龙教学法

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大学教学改革的滞后是新课程文化建设的阻力之一。大学教学时满堂灌,没有任何创新,高层教学依旧,底层改来改去不动可以称是折腾?由此得知,在分析问题时,要有全局意识,大思维,不能就问题而问题。

“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学生的点击率”。教师能否给学生上课要看“点击率”,大学教学何以满堂灌?没有考核压力;知识垄断;百家讲坛的影响(讲坛的负面影响,就是满堂灌。),官场上的讲话与报告风。

教师教学信念的培养要远比教学技能的培训要艰难的多。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信念?

改革,只要小考,中考,高考的制度还在,任何教学改革只能是隔靴挠痒,为了小考,为了中考,为了高考,就算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简单的学习环境,

第三篇: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共金坪镇党委

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分析我镇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加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而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中心组学习、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

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臵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是岗位设臵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乡镇设“三办一所三中心”,机构设臵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逗硬。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

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虽然我区出台了有关公务员交流的办法,从去年开始实行并进行了有益的偿试,以后每两年在全区开展一次公务员交流,但是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二、对策和措施

(一)转观念,加强学习提素质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乡镇干部头脑,强化观念更新,以适应时代的特征、工作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把乡镇干部工作重心引导到抓好经济发展,落实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维持农村稳定,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实现从行政管理者转变为乡镇经济发展者、新农村建设指导者、社会事业服务者。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乡镇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要加强系统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培训,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向专家学习。邀请一些经济、管理、农业方面的专家等研讨发展形势、培训干部。三要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及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学习。四要在实践中学习。教育乡镇干部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勤学习,多思考,善总结。五要加强干部的交流锻炼,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也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发展的能力。

(二)强意识,转变作风塑形象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群众观念。以乡镇便民服务站建设为契机,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的服务举措,主动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注重尊重群众的意见,尤其是在修建道路、水利工程和征地拆迁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在心理上和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要切实按政策实施,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各部门的行风建设,从群众利益、行业特点出发,制定有利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的各种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运作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继续开展群众满意站、所评议活动,加强文明示范窗口建设,促进行风好转。三是开展“塑造乡镇干部新形象”活动。打造一支“能吃苦、会干事、讲奉献”乡镇干部队伍,注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务实高效、办事依法廉洁、为民全心全意的形象塑造,通过勤学习、勤调研、勤办事、勤修身来塑造新形象。

(三)抓创新,理顺机制提效率

一要创新运行机制。根据有利于理顺政府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促进职能转变的原则,适应乡镇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需要,科学设臵乡镇人员编制和工作岗位。乡镇应按主要产业发展、稳定综合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工作机构或服务机构。同时细化岗位职责,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真正使干部把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把时间花在促农民增收上。二要创新考核机制。首先是科学分解考核项目。在制定干部实绩考核目标过程中,把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细化为具体的考核项目,分别确定考核目标值。其次是合理设臵考核内容。根据被考核对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重点,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式,以目标管理的科学方法为主,结合民主评价、分管领导评价、社会综合评价等多种因素,使考核更加真实全面。其三是综合量化考核结果。采取百分制考核计算办法,对共同目标、工作目标、民主测评、考核组综合评价、获得奖励情况等项目累计计算加分,同时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三要创新绩效

管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应用,除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外,还要与绩效工资部分进行挂钩,对乡镇干部所扣绩效工资,按照考核得分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实现绩效工资向重要岗位、任务繁重、成效明显的干部倾斜。

(四)加强交流和淘汰,拓宽出口增活力

关注乡镇优秀干部的成长,完善培养锻炼机制,加大转岗、交流、上挂锻炼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快干部流动,调动工作积极性,营造务实、高效、竞争的干事氛围,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严格实行考核兑现,凡在考核中实绩较差、排名臵后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诫勉、调整,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还要健全淘汰制,积极推行民意淘汰、自然淘汰等多种淘汰形式,拓宽干部“下”的渠道。

第四篇: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包办代替一切,农民参与不进来。虽然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的积极性非常高,工作力度也很大,但是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些干部没能正确地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进而把农民群众排斥在外,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镇村的很多新农村规划,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农民没有说话的机会,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在政府主导的强势作用下,一些农民也忽略了自身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要不要农民支持和拥护,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

2、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弄几条便道,建个小花园,就是村庄整治、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成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追逐的样板。不少地方流行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说法,认为只要“门面阔了”就是小康。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误导着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在实践上容易劳民伤财,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使新农村建设在农民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对于新农村建设,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一些地方的规划不切合农村实际,损害了农民利益。

3、政绩为先的思想严重,试点村示范作用不明显。少数县乡干部头脑发热,热衷于立招牌,不想干真事,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是自己政治上升迁的大好机遇,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实施“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希望在短期内就搞出“政绩工程”米。一些地方的“十一五”规划规定,20户以上的村都要通油路,都要盖新房子,都要按照新的统一的图纸建设。2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全面、系统且完整。新农村建设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真正建立好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1、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受益的长效激励机制。三农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缓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关键是要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受益,从而激励他们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处理好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它的中心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它的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此,一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二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三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主决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江西省赣州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一些农民一听说要投入资金,又认为政府在搞政绩工程,积极性不是很高。但当地政府本着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原则,不急躁冒进,不搞强迫命令,先从解决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困难入手,派出大批新农村建设指导组下到乡村免费为村庄和农户搞规划,然后选定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农民从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他们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等待观望再到积极参与,最后水到渠成。由此说明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基本着力点,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农民,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2、建立依靠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机制。新农村目标要求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艰苦奋斗的努力来完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从现实情况看,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20字”目标要求,不是几句空洞口号,而是饱含着具体实在的内容,是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于一体的渗透各方面的综合建设。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都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不可能是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而直接组织领导的责任,必然是由“一线堡垒”和一线党员来承担。然而近年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各地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工作制度、领导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打破过去以自然村建立党组织的传统做法,围绕产业发展和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建立党组织;通过组建党群共富产业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经纪人与中介组织作用;实施党员“创业富民”工程和对无职无位党员设岗定责,为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作用创设有效载体,彻底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灵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会富、实力单薄不能富”的“三不”问题。

3、建立以深化改革为中心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推进一场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这也是从农村当前情形出发而可以迅速推行的改革。取消农业税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使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如何遏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卷土重来,避免农民负担反弹;怎样从财力上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等。这些问题都与农民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必然要提出加快推进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财政也增加了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却存在严重问题。从近几年来的情况不难看出,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三农的资金数量不断增长,但在资金管理、分配、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多头管理、“部门寻租”机会增大、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专家建议,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上,应改革现行的不合理的做法,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和资金报账、集中采购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透明运作”的示范作用。还有,要处理好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特别是要探索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资机制、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此外,还要逐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加强村级民主选举,实现乡村干部队伍消肿。

第五篇:关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信心进一步增强,防腐倡廉工作总体形势不断趋好。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有的打着历史的烙印,有的伴随新事物而产生,有的既有个体素质问题,也有机制体制问题,各种因素纵横交错,必须未雨绸缪,及早预防和纠正。我认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不强,党性不纯

主要表现在:有的对群众感情冷漠。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如今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亲近的是老板,疏远的是群众;维护的是开发商的利益,损害的是群众的利益。有的私心作怪,与民争利。凡事先考虑个人利益,置群众冷暖于不顾。有的无视社会公德,生活腐化,热衷于在美容店、洗头坊、按摩院、舞厅里消磨时间,甚至搞婚外恋,包二奶。有的法纪观念淡薄,是非界线不清。

二是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监督缺乏

当今社会,由于一些行业特点的特殊性,造成存在一些行业“潜规则”,索要、收取回扣等现象普遍存在,在人们的意识里已见怪不怪,甚至于在有些人的意识里,认为是正常的劳动所得,是合法收入。

三是权力运行的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

民主集中制在一些地方单位变味。“一把手”的权利普遍比较集中,自由裁量权大。有的“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不认真、不严肃,甚至独断专行,习惯于搞“一言堂”,我说你听、我定你干,使集体领导流于形式。有的班子成员出于种种原因,对“一把手”的一些错误意见也一再迁就,政务公开落实不力。有的把政务公开仅仅理解成“结果公示”,公开不彻底、不全面、不及时、不规范,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的甚至不够真实,搞假公开,政务透明度依然不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没有认真实行公开,只公布结果,不公布过程,使决策过程仍然处于暗箱操作之中,群众参与决策的程度有限。廉洁自律制度落实难以到位。近年来,出台制度不少,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政绩观、群众观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在构建自律防线上下功夫

教育要有的放矢,注重效果。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侧重群体性的集中教育向加强因人而异的个别教育转变;从侧重一般性的泛泛而谈向注重在特殊时期的有针对性提醒转变;从侧重单边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在总结少数领导干部犯错误教训的基础上,对新提拔和转任的领导干部,在任前逐个进行廉政教育谈话。谈话时,先由新任领导干部进行述廉,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廉政教育谈话和制度告知,最后由其作书面廉政承诺,并在周年“谈话纪念日”进行回顾。推行公开审理工作,开辟纪律教育新渠道,增强纪律教育的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以案论纪的优势,建立和完善重大案例通报制度,及时解剖典型案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把它列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不断减少以权谋私的机会与空间,着力在构建制度防线上下功夫

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和问题,不断推进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进程。要重点督促职能部门细化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理清集体权限与“一把手”权限、“一把手”权限与其他同志权限的界线,落实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避免在重大事项上“一把手”说了算,从程序和制度层面防止以权谋私的发生。要重点落实好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治制度成为摆设。同时,要着眼于制度创新,从有利于廉政建设出发,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改革办法,解决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老大难”问题。

三是要坚定不移的查办大要案,着力在构建纪律防线上下功夫

坚持“有腐必反、有乱必纠”,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工作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作风纪律。在办案指导思想上,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要查清问题、惩治腐败,而且要减少损失、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动深入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查处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案件。在办案机制上,注意组织、协调、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在办案的目标取向上,把办案与推进方法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举报受理-案件查处-剖析原因-通报警示-整改防范”的工作链,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效益。在办案的方式上,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确保办案不出事。全面推行公开审理 <莲山 课件>工作,开展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检查,确保各类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要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质量,着力在构建监督防线上下功夫

加强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事项的监督,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加强对“一把手”述职、考核、评议制度,把监督、评议的权利交给群众,考评结果反馈给本人。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增强监督

实效。把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结合起来,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主动选题,主动出击,开展明查暗访。把个案监督与举一反三结合起来,对监督中发现的具体普遍意义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以警示他人。

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在构建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突出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主要环节工作。通过责任分解,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通过责任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责任追究,使领导干部不敢懈怠。

下载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精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精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水一方社区朱静霞 (论文提要)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自2004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安远县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严格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美罗乡 白伟)计划生育作为我的一项基本国策已实行三十余年,经过不懈努力,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随着具有中国......

    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医患关系现状不容乐观,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笔者分析医患关系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医疗体制......

    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正确认识形势,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关于反腐倡廉形势,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明显。二是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市场营销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让企业家意识到,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照搬照抄国外的营销理念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学年论文 山 东 工 商 学 院 论文(设计)题目 Title Of Thesis(Design)分院(系别) Department 班级 Class 论文(设计)作者 Author of......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修改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小龙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