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电子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比一比(共3课时)
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教学内容: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社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二、导学达标
1. 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你们能回答老师下面的问题吗?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4.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三、达标测评: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布置作业:
(1)画△和□同样多。
(2)画△比□多2。△ △ △ △ □ □ □ □
(3)画□比△少2。
(4)去掉()个△就和□同样多。△ △ △ △ △ □ □ □ □ □
△ △ △ △ △ △
板书设计:同样多,多些,少些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教学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chang、短duan
二、导学达标: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达标测评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布置作业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板书设计: 长CHANG 短 DUAN
第三课时:高 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懂得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教学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导学达标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达标测评:
1.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2.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4.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第12页第7题(课件出示)(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板书设计: 高 矮
第二篇: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教案
第二单元
电子空间站
教学内容:
1,认识电声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橄榄树》。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橄榄树》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或音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教学难点:
音乐材料比较新,教师如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是本单元的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你们都喜欢哪种乐器?(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的大多是通过物理发音的常规乐器,这节课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电子空间 站,了解借助电能发音的电声乐器。2,展示学习目标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1,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2,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3、电吉他和电贝司有什么区别?
三、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
1,欣赏电子琴曲 <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
《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
1,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内? 2,有几种典型节奏型?
3,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并回答问题
四、介绍电子合成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高级的电子音乐设备——电子合成器。电子合成器 又称电子音乐合成器,是由电子设备代替乐队进行演奏和进行编曲的一种电子化设备。电子琴和电子合成器有什么区别? 欣赏《丝绸之路》主题音乐。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丝绸之路》创作背景。视唱曲谱。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创作的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主题音乐。链接
五、《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 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介绍《橄榄树》的创作背景。、播放张楚生演唱的《橄榄树》。学生跟唱歌曲。、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六、拓展、你知道多少电声乐队的名字?(一 一展示)、你知道多少电声乐队中吉他手、贝司手、鼓手的名字?
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
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八、以零点乐队的歌曲《相信自己》结束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 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
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
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
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 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第三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
9十()=14
9十()=15 9十()=16
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学校买来16篮球,五年级学生领走了9个,还剩下几个?
第二课时:练习二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练习二第1—5题 教材分析:
练习二的第1—5题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题型多样,主要通过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
(2)9+()=18
15-9=()
18-9=()(3)9+()=14
(4)9+()=17 14-9=()
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2.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
3.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4.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4题。(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二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能运用十几减9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9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说出所有的十几减9的算式吗?(1)学生说,老师板书: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9—9(2)指名说得数。
2、谁能说一说:16-9=7,你是怎么想的?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二、完成练习:
1.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预习“十几减8”
第四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说一说想的过程。
9十()=16
8十()=13 9十()=15
8十()=1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计算,再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完成13页第3题。
第五课时:十几减7、6 教学内容: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十()=12 5十()=11
7十()=14 6十()=1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3.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6.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7.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完成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六课时:练习三
(一)教学内容:第15页的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第l5页第4题。
二、完成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2.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完成练习三第5题
明确题目要求,指导:左边要计算正确,才能判断。
5、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再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练习三
(二)教学内容:第16页的练习三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l5页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第16页第10题。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
5十()=13 2十()=11
5十()=14 4十()=12
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第九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18、19页的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几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已经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做一些练习,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第1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3.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完成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5.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完成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8.完成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9.完成第10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集体交流,渗透一题多解的教育。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7题。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第20页的例5及 “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2、初步认识“多余条件”。
3、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见课件)
二、新授
1.出示第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遂题完成P20的“做一做”、P22的第1、2、4题。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完成P22页第3题。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21页的例6及 “做一做”,练习五第5--9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4.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5.小结:要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2.遂题完成第23页的第5、7、9题。
四、作业
完成第23页的第6、8题。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第24页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1、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规律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2)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反而依次递增1。(2)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越小,差反而越大。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第25、26页练习六第3—8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板书:练习六)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P25的第5题。
3.出示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P26的6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本单元结束了,请你回家告诉你的家长:你学会了些什么?
第四篇:一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主备人: 教材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知“长”、“短”、“高”、“矮”、“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初步理解比较的结果具有相对性。
教学关键:让学生联系实际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多少、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多少。课本第6至8页;练习一第1至4题。教学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它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验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兔和小猪头像等卡片、小花;学生准备装有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小棒等物体的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出示课本第6至7页小猪和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图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指名讲故事,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表达: 在一个美丽的春天,小河边几只可爱的小兔子准备在块空地上盖房子。它们的好朋友小猪听说小兔子要盖房子,就连忙
跑来帮忙。小兔子还准备了水果准备招待它们的好朋友呢!看!小兔和小猪它们搬砖的搬砖,扛木头的扛木头,干的可热闹啦!小鱼儿听到这热闹的声音,也把头伸出水面,为它们加油。
3、引入主题,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仔细观察课本第6至7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先学后教:
1、出示导学案,明确学习任务和自学过程: 导学案设计:
(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有多少?(让学生充分说)(2)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交流:图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能和你的同桌相互说说吗?
2、尝试自学:
学生借助导学案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参与辅导。
3、交流收获,梳理盲点(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学生汇报,指名充分说:图上有小兔、小猪、木头、砖、房子,还有……凳子和木头同样多;苹果和小猪同样多;胡萝卜比苹果多,苹果比胡萝卜少……
4、重点讲解,难点辩析:
请出4位小朋友展示他们的文具盒。师:大家看他们的文具盒漂亮吗? 生:漂亮!
师:现在咱们来看看前面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文具盒? 学生说,教师简要把小朋友和文具盒画下来。
师:小朋友和文具盒都是4个,都是一般多,我们还可以怎样说?
师生一起说:小朋友和文具盒同样多。(板书:同样多,生齐读三遍。)
师: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上有没有哪两种器官的数量是一样的?
6、指名自由说一说。
师:你认为今天我们班上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好? 师:我们把这些小朋友请上来,老师要奖励他们。教师奖励三个小朋友小花。
师:只要你们上课也好好表现,老师也会奖励你们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有几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几朵花?
指名回答。(3个小朋友,4朵小花)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小朋友和小花还是同样多吗?我们把小花和小朋友比,是什么情况?谁想说一说? 生:小花多,小朋友少。(板书:多、少)
5、知识建模,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两种事物放到一起比较,当两种物体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这两种事物同样多,当两种相比,数量不一样多,那么多些的那种,我们就说它多,数量少些的那种,我们就说它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三、展示反馈:
1、同桌合作摆学具,边摆边说。(1)一人先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2)同桌合作,一人摆的多,一人摆的少。
2、拍手互动游戏:
(1)老师拍4下,学生和老师拍的同样多。(2)男生拍5下,女生比男生少拍2下。(3)女生拍3下,男生比女生多拍2下。
3、课堂作业,当堂检测:
课本11至12页练习一第1至4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图)
(图)
同样多
多
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长短、比高矮。课本第9至10页内容,练习一第5至9题。
教学分析:
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所以他们学习起来应该不会陌生。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因此教材把它们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
“长短”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长短的方法。第10页教学“高矮”。主题图是一个比身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记号比身高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物体之间有高有矮,学会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比较长短、高矮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建立比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体验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杯大小相同的开水。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
1、师:学校每天下午都要上大课间,哪些同学带了跳绳?能把你的跳绳拿给大家看看吗?
2、教师有意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说说它们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两根绳子有长有短的呢?(板书:长短)
二、先学后教:
1、出示导学案,明确学习任务和自学过程: 导学案设计:
(1)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同桌之间比一比,看一看,说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表达:(同桌互相说)
(2)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3)同桌两人站起来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尝试自学:
学生借助导学案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参与辅导。
3、交流收获,梳理盲点(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比一比,指名自由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我发现了两只小手一样长。
4、重点讲解,难点辩析:
(1)我们比较物体的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比如,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两只铅笔的长短等,我们都要把一端对齐,再根据另一端来比较。
(2)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现在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5、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三、展示反馈:
1、喝水游戏: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白开水,我要请两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2)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3)同桌相互说说: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4)师小结:你能从剩下的水中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2、学生表演:比高矮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
教师质疑: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3、动手摆一摆:用学具看谁摆的高?
4、用手摸黑板,看谁摸的高?为什么?
5、课堂作业,当堂检测: 课本12页练习一第5至7题。板书设计:
比长短
比高矮
一支长铅笔
长
老师:高 一支短铅笔
短
学生:矮
第三课时(补充课时)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学分析:
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
1、教师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让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学生
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花。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2、设疑: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花?(因为老师比小朋友高。)还可以怎么说?
3、回忆梳理:
这一单元我们学了比一比,想一想我们都比了些什么?(生说师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比一比谁最聪明,谁最会学习!
二、先学后教: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训练。
题目见“人民教育出版设”一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6、7、8、9、11、12、13、14页题目,以幻灯片形式出现。
三、展示反馈:
教师读题,学生试做,然后请做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方法。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比多少
比长短
比高矮
第五篇: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单元学习内容:
1、观察物体;
2、桌子有多长;
3、我又长高了;
4、估一估量一量。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时间:4课时。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单元教学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一节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
辨认物体。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是不同的。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
桌子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2)请学生进行测量;
(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节
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1米有多长呢?
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四节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2)1厘米和1米间有什么关系?
(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4)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二、试一试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
三、练一练
1、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同桌之间互相量)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⑴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⑵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来量。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用步距来量。
2、第2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身高大约时门高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淘气的一半。
3、第3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理解提议,再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4题,独立完成,先估计再量一量,填一填。
5、第6题,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米,估计、实际做一做,并记录下来。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