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时间:2019-05-13 02:4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元、角、分》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73页。教材分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体会其面值。另一部分是使用人民币,包括买东西时的换钱、付钱、找钱等活动。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活动进行。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使用人民币时的简单计算一般涉及两位数的加、减法。所以,把本单元编排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并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学生之间接触人民币的情况不会一样,有人接触的机会多,知道的也就多些。有人只是看见过人民币,没有独自使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对人民币的已有认识就很少。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平衡,会比教学其他数学内容显得更加突出,既会造成教学的某些困难,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可用资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含有1个单位或几个单位。所以,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般从它的计量单位开始。

认识人民币,根据其面值由小到大地安排。面值1元以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在前,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后。像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好处。首先是人民币的知识在小面值的人民币上教学比较方便,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是主币,认识这些主币就教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其次是学生接触小面值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近。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少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放低学习起点能减少学习困难。另外,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还能为继续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如 把1枚1元币换成2枚5角币、把1枚5分币换成5枚1分币的体验,可以应用到大面值人民币的换币活动中去。又如 用小面值人民币购买物品的付钱、找钱及其计算的经验,能够迁移到利用大面值人民币的购物活动中去。这些都有益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十分注意人民币在社会上流通的实际情况。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过去曾经使用的贰角币、贰元币等,现在已经退出流通,不再使用。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也就不出现在教材里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2.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3.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换币,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 单的购物经验。课时安排: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课时 练习十……………………………………………………1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补充练习…………………………………………………2课时

第()课时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

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P66~P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 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熟记1元=10角;1角=10分。深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元、角、分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想了解一下情况,请大家如实地告诉我。你自己买过东西吗?买过东西的请举手。你跟着大人买过东西吗?去过的请举手。谁能告诉我,你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出示商场购物情景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去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国买东西通常用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在组内交流,看谁认识的最多。反馈:谁来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

(2)课件出示正在流通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快速说出名称。2.给人民币分类。

(1)同桌合作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学生汇报是怎么分的。(2)教师总结:生活中人民币的分法除了按元角分来分,还可以按纸币、硬币来分。

3.人民币互换(1)小组合作

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人民币可以分为元角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呢?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几枚5分可以换1枚1角?小朋友换一换!

(2)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三、实践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连一连。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做这道题你又一次认识了哪几张人民币? 你知道书中哪几种物品的价格,各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左图下面的8角你是怎样计算的?填右图时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题后在小组交流,组长统计本组共有几种拿法。让拿法最多的小组介绍,教师板书。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中的物品及标价。

问:你能说出这五种物品的名称和价钱吗? 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学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P69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3.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正确、灵活地使用人民币。教学准备:各类人民币若干、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探索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课前你们用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买了些什么?用了多少钱?

2.昨天,老师也到商店去看了一下,买了一只皮包100元,你猜老师是怎么付的钱?

3.比较几种付法,指出:用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去付比较方便。

4.考虑到价格有大有小,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5.你知道哪些面值在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6.谁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全班小朋友听听? 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吗?

二、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民币了吗?

你能根据物品的价格迅速找到需要的那张人民币吗?(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连线。)

你喜欢这些物品吗?你最喜欢哪几样物品?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其中的几样买,说说你要用多少钱?(小组活动)

2.小红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小明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3.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1元以上的人民币,你会把一张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兑换成面值教小、但总数相同的一些人民币吗?(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本上填空,然后汇报。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兑换情况吗?

4.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还要学会使用。

(出示“想想做做”4,出示:计算器20元,收音机45元)买一个计算器和一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元?

明确:要求一共要多少元,就是把20元和45元加起来。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汇报。(2)理解“便宜”,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汇报。5.出示“想想做做”5(1)理解题意:付出的55元可以分成两部分:足球的钱,找回的钱(2)独立列式解答。(3)说说自己的想法。6.出示“想想做做”6(1)各自读题解答

(2)交流:第(1)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第(2)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本领啊?学会了之后,你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课时 练习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P70~P7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的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体会列举的策略,发展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1角、5角、1元、5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各若干。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元、角、分是什么单位呢?你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请把你的认识和大家说一说。2.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2.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再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比的。

指出: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较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较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可以换算后再比较。

三、应用练习1.第3题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让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的想法。每样买一件,30元够吗?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明确一共要28元,30元够了。追问:如果只带了25元,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够吗?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2.第4题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那买哪些商品正好是10元呢?

请同桌自己找一张,看看你能找到几种买法,把这些买法记住,等会儿我们一起分享。

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怎样找出这么多买法的?

说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按价格合起来正好10元,一种一种地列举出来,就能找到许多不同的买法。3.第5题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2人板演,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小结:我们购物时,付出的钱比商品的钱多,营业员就要把多余的钱找回给我们。求找回的钱实际上就是求还多余多少钱,所以用减法算,只要把付出的钱减买商品应付的钱,就得到找回多少钱。4.第6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让学生口答结果,并结合提问:计算每箱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5.第7题

提问:货柜里有哪些商品?小宁买了什么,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小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一些古代的钱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3.布置课后实践。

小朋友放学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去看一看,了解10元能买些什么。

第()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教科书P72~P7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布置模拟商店,培养学生整理分类、核价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若干、布置“小小商店”、各种商品、售货员标志的挂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小商店进行购物,大家有没有兴趣?(板书:小小商店)

现在我们要一起去商店里了,大家看看里边有什么?

二、观察商品,提出问题 1.观察商品及价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和同桌说说。看看你喜欢的商品是多少元,说给大家听听。2.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提问:如果让你买两件自己喜欢的商品,你可以提怎样的问题,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解决。

学生交流提问题,教师指导帮助整理问题。3.解决复杂问题

刚刚我们已经解决了简单的购物问题,现在我们来一起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看看你有没有办法。

(1)出示问题:有30元钱,买一个熊宝宝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

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2)如果有50元,看货架上的商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

我们购买商品,一要看清价格,二要算一算一共多少钱,三要想一想钱够不够。

三、应用知识,参与实践 1.进行分工

将学生带来的商品进行分类摆放,明确分成玩具、学习用品和书本三类,自己上前把物品放好。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我们怎样和售货员交谈?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书本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4.交流购物情况和体会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四、活动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回家以后,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购物,好吗?

第()课时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现行的人民币,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3.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无误地认识人民币,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换算。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储钱罐)师:漂亮吗?(摇动发出声音)听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钱)

钱能用来干什么?请生自由说。

钱除了用来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以外,还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比如:为有需要的人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把剩下的钱存进储钱罐或银行里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人民币)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和认识了人民币,通过学习,你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展示。

(1)课件出示整套硬币和整套纸币。

师: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2)出示1元=10角,1角=10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1元=()角 10分=()角 1角=()分 10角=()元 2.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5元和1角 6元和60角 6元和6角 1元和9角 7元8角和8元 4角和45分 谈话:你是怎么比较的?说说你的方法。交流。3.兑换人民币

10元可以换成()个2元和()个1元。10元可以换成()个5元。

5角可以换成()个1角和()个2角。提倡方法的多样性,比比谁的方法最多。4.解决问题

(1)一支钢笔8,1瓶墨水3元,要买这两件物品一共要多少钱?

说说是怎么想的,独立完成。

(2)小红买一本45元的字典,营业员阿姨找回5元,小红一共付了多少钱买字典?

说说自己的想法。

(3)球是6元,计算器是40元,乒乓拍10元,小明带的钱正好买了一个计算器和乒乓拍,小明带了多少钱?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每样买一件,至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提问:先应该算出什么? 至少要几张10元?为什么?

四、总结

第二篇: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古对今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操场上

教学反思

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人之初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口语交际:打电话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园地五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借助课件里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第三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通过欣赏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掌握顿音记号的演唱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把握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表达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三、教学难点

顿音、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童年歌曲

1、听《童年》音乐进教室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童年》,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

2、律动《童年》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

(老师带领学生做适合高年级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歌曲快乐的气氛)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童年》 教师板书:童年

3、看童年照片

师: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你们看

(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的明星、歌星、中外音乐家以及本班学生童年的旅游照、生活照、艺术照等)

4、童年的色彩

师:如果用一支画笔画出你童年的色彩,你认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学生们发言: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各抒已见。

二、体验童年旋律

师:童年是多彩的,但童年的时光是最宝贵的、最难忘的。

教师板书:(在“童年”的前面添上)金色的

师:金色的童年就像一首歌,你认为这首歌的旋律会是怎样的呢?用手指试着画一画旋律线。

(学生画一画旋律线,然后说一说)

生:我画的旋律线上下起伏,是活泼的生:我画的旋律线很流畅,是抒情的„„

1、出示活泼的乐句

2/4 16 66 | 64 0 | 16 64 | 6| 1)学生拍一拍乐句的节奏,注意休止节奏准确。2)学生唱一唱乐句旋律。

3)教师唱旋律,突出有顿音记号的歌谱,让学生指出老师唱的与学生唱的不同的地方。

4)课件中添上顿音记号,让学生说一说有顿音记号的作用:短促有弹性,让学生明白顿音记号能使旋律更加轻快、活泼,然后唱一唱,唱出效果。

2、出示抒情的乐句

2/4 1 6 6 ︱ 64 6︱ 1 5 5 ︱ 53 5 ︱ 2/4 1 6 6 6︱1.6 ︱ 1 6 6 4︱ 6-︱

1)教师示范演唱乐句,唱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旋律变抒情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的出现使节奏拉宽,因此,旋律变抒情)2)师生接口唱形式唱两乐句

3)学生用“lu”唱两乐句,教师手势引导。4)教师手势引导学生抒情的演唱歌谱。

三、演唱童年歌曲

师:活泼的旋律,抒情的旋律交相辉映,谱写成一首动听的歌。师板书(在“金色的童年”后面添上)是一首歌 师:金色的童年就是一首唱不完的快乐的歌,你们听„„

1、欣赏歌曲

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完整的、专心的欣赏。师:这首歌告诉我们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怎样的歌? 生:最美的歌与幸福的歌。

2、演唱歌谱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一找前面演唱过的活泼与抒情的乐句,再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1)学生找出一个乐句教师就带领学生唱好这一乐句。

2)完整演唱歌谱,教师纠正切分节奏、顿音等唱得不到位的地方。3)准确演唱歌谱

3、朗读歌词

师:摇篮、木马、队旗、课堂是我们成长的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用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前四句采用师生对读的形式,后面采用齐读的形式朗读歌词。

4、演唱歌词

1)轻声跟琴演唱歌词,教师纠正唱错之处。2)轻声跟多媒体上的范唱演唱歌词。3)完整演唱歌词。

5、处理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听呢? 学生各抒已见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歌曲前半部分旋律欢快,因此声音要活泼有弹性,从“摇篮里唱甜蜜”开始的后半部分,旋律舒展了,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回忆,因此声音可抒情、优美些,最后一句又回到前半部分欢快的旋律,对比演唱就能使歌曲更好听,你们能不能唱好呢? 1)学生用对比的情绪与声音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情绪唱出来了,如果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就更好了。学生说一说领唱、对唱、轮唱、齐唱等。2)选择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启迪童年思想

师: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是最美的,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在我们的身边贫困山区的失学孩子的童年,你们看。

1、观看图片

多媒体播放失学儿童的图片,配忧伤的背景音乐。

2、启迪心灵

师:看到这些情景,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谈一谈感受与想法

3、欣赏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师:有一首歌可以代表我们的想法:“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画面配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国庆大阅兵等画面,在画面上配上《在灿烂阳光下》的歌词。(在听的过程中,渐渐引导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五、教师总结

师: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要珍惜自己幸福的童年,更要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让金色的童年成为一首灿烂、永恒的歌。学生听着歌曲《童年是一首歌》走出音乐教室。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直观的物体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第三方“他”所观察到的及不能直观看到的更是难以辨析,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课本上虽然只有4页,但想让孩子掌握知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从实物到图片,从立体到平面,所有教具的准备都遵循一个原则: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课堂上,先让学生了解观察者的位置,也就是前面、后面、上面、下面、侧面,这一点很重要,只有确定了观察者的位置,才能正确辨析所观察到的画面。接下来,出示多种实物,也利用教室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看多说,学生很快找能用明确的特征表述自己所能观察到的画面。对于自己看不到的,先让学充分发挥想象,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摆出实物,让学生自己站在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在活动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经验,并引导他们和同伴们分享,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确定观察者的位置很重要,只要找对位置,就算自己看不到,也能想象出看到的画面。接着,从实物到平面图形,这时,不管是图中的哪位观察者,只要确定好观察者的位置,大部分孩子都能正确选择出图中的“他”所观察到的画面。课堂教学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有个别同学思维混乱,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强化。

本单元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中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但在活动的组织上还应再严密些,活动的要求、目的应该明确,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指导及活动后的点评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分享与交流,学会自我管理。数学课,要敢于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的数学课堂,不仅利于学生的成长,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调控组织能力,我愿意不断探索,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

第五篇:一年级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主备余娟 教学内容

13、鞋

14、献给妈妈的诗

15、今天我很忙 古诗诵读《春游湖》

语文乐园

(五)口语交际 教材分析

《鞋》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用拟人的手法展示了“鞋”一家的温暖、幸福的生活,再现了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很容易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献给妈妈的诗》是一篇充满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动物们在母亲节这一天给妈妈写了一句赞美妈妈的话,文中的语言贴近孩子,真情感染孩子,孩子们在反复朗读中能感悟到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今天我很忙》是一篇充分体现人文关爱的教材,课文以兰兰在家活动为主线,描写了兰兰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天和家人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我们能看到兰兰在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用属于自己的、属于孩子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全文情感横溢又充满童趣。教学要求

1、学会24个生字,会认2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和“和”,认识“父、阝”等7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知道家庭的温暖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4、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5、通过“探究与发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掌握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

4、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当遇到知其音而不知其形、其义的汉字时应选择音序查字法。分课时教案 教学进度及反思

13鞋

学习目标:

1、学会“把、哥、都、依、安、享、受”8个字,会认“鞋、脱、船、静、港湾、温暖”8个字。认识3个偏旁“父、阝、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的温暖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教学重难点:学会8个字,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鞋柜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文中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听听字音是否都读准了,互相帮一帮。

二、在“摆鞋子”游戏中巩固生字读音。

1、创设情境

出示生字卡片,读对一个字,就将这张卡片放到鞋柜里。

2、想一想鞋子一家会说什么?谁能说一说?

3、鞋子是一家人,我们一家人在晚饭桌上聊些什么呢?再读读课文。

4、出示图片,学生感受温暖的家,自己练习读第二节诗。

5、充分感受后,完整地读诗。

6、愿意把诗送给爸爸妈妈吗?请试着背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四、巩固认读,指导书写。

1、抽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巩固生字认读。

2、在小组里识记要学会的字,代表在全班交流。

3、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法,指导书写。板书设计:

13鞋

大大小小

依偎

回家

宁静的港湾 献给妈妈的诗

学习目标:

1、学会“母亲、节、定、争、句、美丽”8个字,会认“给、诗、物、准备、份、礼、首”8个字。认识3个偏旁“ 勹、丷、”。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生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妈妈。

教学重难点:学会8个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在文中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在生字下做记号,并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二、通过鸡毛信的游戏,巩固生字认读。

1、小邮差给每个组送去一封鸡毛信,在组长的带领下,认读生字词,都读对的组完成任务。

2、组间互相检查完成情况,为优秀小组插红旗。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相机组词。

2、组内讨论怎样记住生字。

3、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部分生字。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母亲节是哪一天?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老师问:“小朋友们,献给妈妈的诗写好了吗?”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解释“争先恐后”的意思。再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好了在小组里分角色读。指名读,相机指导体会“大声读”“最有感情地读”“自豪地说”。

4、读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讨论,平时小兔、小老鼠、小狮子的妈妈会怎样对自己的孩子?从中感受,因为有妈妈的爱,小动物们心中才充满了爱。在孩子眼里,妈妈就是最勇敢、最温柔、最美丽的人。

5、是呀,说起自己的妈妈,大家多么自豪。小朋友们,假如请你说一句赞美自己妈妈的话,你想说什么?(播音乐渲染气氛。大家静静地想。)在此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结合课文,强调有感情、自豪、大声等课文中的情景。

6、教师融入到孩子们赞美妈妈的情景中,由衷发出感叹:(范读课文最后一节。)

7、朗读全文。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另一部分生字。板书设计:

14献给妈妈的诗

小兔子

最勇敢

小狮子

最温柔

小老鼠

最强大

我 最?

15今天我很忙

教学目标:

1、学会“次、奶、让、步、午、全、肉、电”8个字,会认“忙、期、帮、行、散、和、往、尝”8个字。认识偏旁“

”。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文章还渗透着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8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爱心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圈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多读,读准字音,2、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互相听字音准不准。

3、出示生字词,开火车抽读。

二、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把生字词送回课文,多读课文,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课文,听听句子读通了吗?

3、出示长句子:“中午,全家包饺子,爸爸和面,妈妈擀皮儿,我往皮儿里放肉馅。”重点指导读好“擀皮儿”、“皮儿里”的儿化音,指导读好逗号停顿。

4、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好了和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指导读“叠得很慢很慢”时,可让学生做一做,体会“我”第一次十分想叠好的心情。接着指导最后一句,体会陪奶奶散步时高兴的心情。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请三位同学上来演一演,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读出“越包越高兴”的心情。

3、在小组里读第四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好,读得最好的读给全班听。

4、把1——4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后引读5、6自然段。

5、自由读全文,读后说说“你也有忙的时候吗?你在忙些什么?”

二、识字写字。

1、出示有生字的爱心卡,去拼音认读生字,读对了得一张爱心卡。

2、学生选择学过的或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独立记生字。

3、全班交流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步”字最后一笔是“直撇”,5 撇长且斜,向左上微弯。

板书设计:

15今天我很忙

叠被子 自己

陪奶奶散步 放肉馅

古诗诵读——春游湖 学习目标: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的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游湖》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鸟语花香、断桥小舟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徐俯。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圈生字,读生字,认读卡片。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游湖》,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水面开放。,春燕在空中飞翔,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坐在小船上摆渡过去。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游湖》。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雨后”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春天湖边景色写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板书设计:

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语文乐园

(五)活动目标:

1、我来试试:学习音序查字法、词语搭配、读句子。

2、探究与发现:朗读儿童诗,话题训练。

3、我的作品:写给妈妈的话。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音序查字法:

(1)学生观察了解,当自己遇到知其音而不知其形、其义的汉字时应选择音序查字法。

(2)以“多”为例,学习基本步骤:

A、在字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栏中找到大写字母“”,7 B、音节索引里找到音节为“”的汉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C、翻到那一页,就可以找到汉字“多”。(3)学生在小组里共同查“奇、妙、想”。(4)老师补充几个字,进行查字比赛。

2、读一读。

(1)反复多种形式的读词语搭配,体会词语搭配的美妙。(2)感受这些词语多指人的内心感受。

3、读一读。

(1)教师领读句子,了解“最”和不同词语搭配的用法。(2)学生仿照句子,说说类似的句子。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1、反复地朗读,感知小河的顽强。

2、设置悬念,引出话题:“小河到大海以后,他发现大海非常广阔„„”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力。

3、组织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三、我的作品

1、回顾课文《献给妈妈的诗》,回忆生活中妈妈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关爱,让学生有感情积淀,说说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3、大声诵读自己的作品,抒发心中的感情。

口语交际——小蜡笔一家的联欢会

1、课前准备:学生做好自己喜欢的蜡笔头饰。

2、上课时,分小组开展口语交际,学生感受家的温馨和快乐。组长组织组员商量讨论绘画主题,然后分工合作。

3、各小组在全班展示小组活动情况,教师相机指导规范语言,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和不良的表达习惯。

4、评议“最佳家庭小组”。

下载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篇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青岛版)一、口算。80-30=89-7=62+7=71-8= 53-6= 79+2=7-6+40= 70+18-60=72+6-40= 30+39+5=二、想一想,填一填。1.9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 小小图书馆 (教材59~60页七、 仔细阅读第59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下33-6的计算过程。三、小组合......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66人,男生39人,女生27人。一年级(2)班共有学生64人,男生34人,女生30人。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因此我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转眼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我在本学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本班学生数学(一)学习情况分析班......

    2014学年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 教学工作总结 2014春季一学期又要结束了,这一学期我仍然担任一年级的数学......

    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本人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半年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情况基本有所了解,从总体来看,差别不大,比较均匀,但略有特色 ,虽然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