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时间:2019-05-15 02: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 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 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第一篇:互联网 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摘 要]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会极大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呈现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会创设出生动的、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17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微课”教学,以多样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利用动态视频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及互联网平台的线上线下交流,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一、明确“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及其特征

初中数学教学引入“互联网+”,使得知识的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口述及一定的解释去讲述数学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理解能力.这个要求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久而久之,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就造成学生想学又学不进的局面,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引入“互联网+”后,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要通过信息手段将知识点多样化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及交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互联网+”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一般是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再逐步引入数学概念主题开展教学,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具体举措

1.引入“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将“互联网+”融入数学教学的“微课”,学生能根据自我需求,自主安排时间,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制作好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放到互联网学习的平台上,让?W生通过平台利用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具体步骤如下:一是课前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结合教材,做好预习笔记并将自己理解的概念拍成5分钟的微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上.二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兴趣学习小组,上课时先让他们小组内对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进行探讨.三是让各小组组长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四是由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五是下课前10分钟进行测评,实现“堂堂清”.六是下一堂课对上节课测评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观看网上相关的其他解题方法.2.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PPT、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借助动画、文本、声音、超文本等将课件知识点进行分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带动学生的感官、视觉全方位参与,进而去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为了寻找答案自主进行研究、分析、推理、沟通和交流,进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备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对于《二次函数》的教学,课标中有关二次函数的内容:“基本表达式f(x)=ax2+bx+c(a不为零,且a,b,c是实数).开口方向判断:a为正数,则开口朝上;a为负数,则开口朝下.|a|越大,则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越小.对称轴:x=-b2a.用这个公式算顶点坐标:-b2a,4ac-b24a.”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对称轴等要素的变化,各种抛物线的图像、各种不同的交叉图形(图

1、图2)等,教师均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来,让学生自己感受这些图形,提出疑问,然后再进行理论方面的讲解.又如,《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借助PPT画出相关图形,然后再用几何画板画出相关图形.当教师借助画板画出五颜六色的几何图形时,学生会感叹“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太神奇了”.这时,教师就可引入数学主题,开展今天的理论知识授课.3.创设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借助动画形式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呈现给学生.动画内容是:一个大汉拿着一根扁担进屋,横拿竖拿都拿不进,横着比门宽了4厘米,竖着比门高了2厘米,旁边邻居教他斜着拿扁担进门,刚好就拿进去了,问扁担有多长?这是生活问题.这时候,教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将动画中的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等量关系式,设出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此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教师继续讲述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商场促销活动:一台空调进价2800元,销售时发现,卖3200元时,平均每天可卖10台,而当价格每降100元时,平均每天可多卖出5台,现在需要让空调每天的获利总额到达6000元,如果你是该品牌专柜店家,每台空调销售价应定多少?这个问题同动画中的生活问题类似,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讲解,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它的公式运用方法,个个举手回答,给出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等量关系式,设出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借助“互联网+”技术,可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4.展示动态的数学教学视频,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向学生展示动态的教学视频,对学生难掌握的问题进行分解,做成动态视频并演示,让学生反复观看解题方法,自己琢磨理解,进而提升解题能力.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而球、圆等图形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又如,在教学《几何动点问题》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模拟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的运动情况,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如图3,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cm/s的速度向B点运动.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

为ts.问:(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3)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再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对于2×2=4和2×2×2=8,可把2×2记作22,2×2×2记作23.如果按教材讲只能叙述一下,学生通常很难理解和接受.如果运用多媒体演示,可先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计算23.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答案:23=2×3=6和23=2×2×2=8.?学生自由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再分析错因,通过直观对比让学生解决问题,灵活掌握数学解题技巧.5.充分运用平台,实现数学学习资源共享

借助“互联网+”技术可实现数学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师将课程分解成多期,制成教学课件并共享到班级平台上,可以在班级平台上发布课后作业信息,进行知识疑难点的交流和讨论以及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辅导,使学生借助平台实现多渠道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学得的知识输入电脑,通过BBS、E-mail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与更多的学生共享,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变了一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安排时间对数学知识点进行预习,对疑难点进行求答.借助“互联网+”打造的平台进行沟通交流,转变传统数学教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现个性化、自主化的数学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 参 考 文 献 ]

[1]周瑜珍.互联网+“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9).[2]贺胜元.“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J].考试周刊,2017(5).[3]王伟.微课助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考[J].学周刊,2017(7).[4]高远.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6).[5] 彭会.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7(4).(责任编辑 黄桂坚)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下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目前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多学生被动接受,畏于师道尊严不敢质疑问难。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融洽”,不仅要求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而且要求建立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理接触,心灵的交汇。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把握导入契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初中数学课引入方法很多,可通过实验开路,故事引入,悬念导入等。如教“分母有理化”一节时,教师上课后,板书一道题:“计算 1∕√2(精确到0.01)”。指定两位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板演。一个先把分子、分母同乘√2,很快算出结果。另一个直接用1被√2的近似值1.414除,列草式,算得很繁。两生做完后,教师问学生: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一致肯定了前一种解法,从而自然地引入了分母有理化这一课题。再如:讲“坐标的互化”,先举例比喻各国度量衡制不统一,我们不仅要掌握市制,而且要学会公制,并且能够将它们互化。接着转入主题: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在建立函数和图象的对应关系时,各有优点,但有时需要将一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转化为另一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的原因。这样引入课题并不费力,目的明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学习新知识,其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起主动参与研究的强烈欲望。

三、创设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课堂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场”,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初中数学“实习作业”一课教学设计:⑴学生自制测倾器;⑵让学生设计实验;⑶学生用测倾器、刻度尺等器材,动手做实验,探究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⑷学生试着自行小结,教师总结讲解;⑸介绍用测倾器测底部不能到达的其它建筑如楼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在实习作业期间,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设计,自己分析,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效果甚好。

四、抓住问题关键,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如能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则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关键还在于讨论问题的恰当设置。比如我在“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教学中,就提出像(-2)1 =?(-2)2 =?

(-2)3 =?(-2)4 =?……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争辩。这样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以后,再根据讨论情况,得出结论。再如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设置一些如

“已知 如图:AB切☉O于点B,BC⊥AO于点C。

求证:∠1=∠2。”这样的多解题多变题,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设置悬念,留给学生适当空间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课堂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的欲望。又如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增强学生信心,体验成功喜悦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增强信心,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有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消除老是用正向思维等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探索

元谋县元马中学 李绍勇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整个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课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在用课件执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既设计了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有从网上下载的作者资料、图片,还有用FLASH动画制成的春景图,再加上实景拍摄的春色图,让学生醉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理解和记忆。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创造。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上《黄河颂》一课,我首先放映一段电影录象,一黄河之水来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再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象后,我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黄河展开想象,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四、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施方良、崔允淳主编的《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黄埔全 《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 《课程、教材、教法》 1996年第10期

3、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4、刘福根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

第四篇: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初探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初探

在疫情控制的特殊时期,广大师生宅家无疑是最为安全的防疫之策,“停课

不停学”更是教育战线抗疫的上上之策。然而,原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在线

教育突然被升级为大规模的常态教学,取代课堂教学这一“大雅之堂”,师生一

时还不适应,难免会而临一些令人棘手的新问题。而进入“十三五”期间,我国

根据世界发展及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确立创新教育观念,教育部发布了纲要性文件,明确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教育模式改革方向,也是本次疫情急需的。

此前,在国家的倡导下,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等一线城市已大范围

进人现代化信息教育、网络教育,同时,次一级城市、省会城市等的中小学也逐

步提升相关的硬件基础设施配置,教育教材软件更新。而在本次疫情的推动下,“互联网+教育”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方一向成为中国教育的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优势

1、增强学科的科学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往往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就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狭隘,使得教学的价值性和合理性大大减弱。而在构建完“互联网+”课堂之后,就可以使得传统教学当中的不足得到改进和完善等,使得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得到增强,使得学科价值得到展现。

2、大幅度提升课堂容量

通过网络和课堂间的整合,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学生再也不是以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人。此外,当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也能突破诸多的局限性,想在哪学就在哪学,想获取什么样的知识都可以及时的搜索到,使得课堂容量、学生的学习空间都得到有效的拓展,具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3、打造开放的学习空间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是比较有限的,当其在开展数学学习的内容时,对教师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很难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曰而在打造完“互联网+”课堂之后,就可以使得这一局限性得到突破,学生可以在各种现代资源的引导下,真正的实现自主探究等,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离现实越来越远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将课本联系生活,让数学知识扎根生活,将其融方体,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逻辑的奥妙。但是现在一些数学教师仍然没有摆脱这种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的只是书上的皮毛而不能运用到生活当中。

2、情景教学过于复杂

现在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情景的建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建立情景对小学教育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我们有明确的程序,才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简单、更省时。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教师把握的不是很好,对情景建立的认知还不是很好。这样,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会讲一些没有必要的情景,这就好比在浪费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最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讲三角形的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想想四边形,四面体又会是怎样的,让他们去思考。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开展游戏化自主学习活动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并运用小学生这一特点,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设计以游戏为主题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人到学习活动中,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了界

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也能通过图画、声音、文字等的有机融合,带给小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刺激;并且,利用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师也可为学生创造相应知识情境,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游戏化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与提升。但由

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且缺乏相应的是非辨别能力,因而容易受游戏的引诱,沉迷游戏导致学业荒废。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点与弊端,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的指导与教育工作,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用网观念,在此基础上融人游戏角色,使学生从游戏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2、将数学知识具象化

小学生处于数学学习初级阶段,数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而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有学生出现此种心理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引导,避免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互联网+”,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得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有关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相关知识点时,我们知道,时间本来就是抽象的概念,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完成该项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播放奥运会田径比赛的节选视频,通过赛场上奥运健儿分秒必争的比赛状态,使学生容易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时间概念。教师还可以筛选出有教学价值的相关视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在视频结束后,总结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教师随后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对知识点反复的讲解练习及强化,学生很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并锻炼了思维能力。

3、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国外心理学专家研究得出,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仅有十分钟。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还需要借助“互联网+”。在未应用互联网技术以前,数学教师通常面临这样的难题,小学生活泼好动,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但同时又难以长时间保持,极大影响课堂教学

效率。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收集到用于教学的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借由多媒体教学软件呈现出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属于小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涉及到动态运动的问题,因而具有一定难度。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解题时,主要采取的讲解方式,是在黑板上画图,虽然能够达到讲解的目的,但实际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将相遇问题列为复杂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排斥心理,难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若教师能够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讲解,就能够明显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好解题动画,通过动画上目标的移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遇过程,将静态解题转化为动态演练,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动画中可以播放相关音频等等,如小汽车的运动可以配汽笛声。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弥补教师手工画图的误差和所用时间,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第五篇: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 [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全校、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目前属全国首例。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在线导学”模式[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互联网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向课堂教育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变身”不等于“替代”,学校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需要认真审视两个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的影响,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本文再次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论题并置,是因为它们与课堂教学发生的关联,并或多或少在改变着现有教学生态。我们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的视角,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二、两个课堂:网络课堂与学校课堂

慕课的引入与本土化构建,丰富了在线教育资源。慕课平台构筑的网络课堂,其突出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开放性,体现在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学习门槛的开放性和教学师资的开放性;二是即时性,包括内容更新的即时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性、学习效果反馈的即时性以及交流互动的即时性;三是个性化,海量的课程资源以及零门槛让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兴趣偏好决定学习的快慢、深度。

慕课作为网络课堂,其内容生产的开放性非校园课堂所能匹敌,其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也大大超过课堂教育。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内容、传播和载体的支撑,更需要教学的互动互促,即师生在智慧、情感、价值观上的成长。从“教”这一端来说,慕课充分利用视频制作的跨时空、组合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教学形式包括出镜讲解、幕后讲解、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其丰富程度是课堂难以达到的。但是,从“学”这一端来说,慕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难掩其学习过程的单一性。慕课所有教学都是以单一媒介——视频呈现,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观看”占主导,缺乏情境刺激,容易产生注意疲劳和注意涣散。不管是电脑固定观看还是手机移动观看,学习者和屏幕之间的学习场较弱,干扰因素较多。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是信息传递,而缺乏体验与情感的沟通,这是网络课堂的“硬伤”,基于电子载体的网络互动(人—电子媒介—人)永远无法代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课堂教学创设的场域有较强的凝聚力,教师可以随时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注意涣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传达“隐性知识”,因而能够承载更为宽泛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学相长[5]。另外,网络课堂的开放性在使学习者获得选学自由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学习的随意性。目前对慕课最尖锐的批评,恐怕就是说它“是最易实施的教育形式,因为它缺少„教育原则‟” [6]。

由此看来,慕课的优势是由互联网的特性(开放性、参与性、渗透性)所赋予的,慕课对课堂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但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就目前来看,基于学校课堂的全日制教育仍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体系化,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但是应该看到,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师-学生二元教育生态,以慕课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教育平台已经迅速成为教育生态中新的独立主体[7]。多元的教育生态需要探索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开掘慕课的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对慕课优质师资的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非主干课程的慕课引入,降低教育成本;通过慕课学习资源的利用,消化与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或条件接受学校教育的人群,亦或缺乏师资的某些校园课程,可以通过扩大慕课传播,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三、两种课时: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

教学单元的时间设置,其基本依据是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保证学习者的注意力维持。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在主观学习动机与意愿相同的情况下,对学习者的注意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面对的是机器(屏幕),多视窗显示以及窗口弹出模式使得学习者随时面临多种选择,频繁的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直接影响知识学习和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较为陌生与困难的科目;另外,由于网络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人-机之外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成为干扰因素,网络学习者注意力的维持会受到一定减损。因此,网络课程普遍采用了微课视频教学单元。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大多数则在10分钟左右,占用的贮存空间较小(一般几十兆),便于学习者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多手段、多角度、多形式的呈现,形成多维学习刺激;在教学进度上采取“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一组微课可以呈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微课的这些设置兼顾了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者的注意力特点,成为慕课普遍采用的“默认模式”。而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讲课内容、改变语音语调、或是直接提示提醒等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把控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他人在场”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与持续,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互动直接、交流活跃,这些都构成围绕学习内容的良性刺激,学校课堂的环境刺激要远远高于网络课堂,因此学习者可以获得较长的注意集中时间,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40-60分钟是被经验证明和普遍认可的课堂教学时长。以上分析表明,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是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相应选择。由于对微课的内涵及其功能缺乏正确理解,造成在微课制作与课堂应用上的诸多误区[8]。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微课简单理解为“10分钟课堂”,一是校园课堂“微时化”,将微课这一适合于网络的教学时长照搬到课堂,教师被要求将原来连贯的讲解机械地进行时段切割,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生硬地撕裂、拆散,人为造成“思维断点”;二是将微课制作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分段视频,直接把教师的整堂讲课录像按微课的“规定时间”进行分割。究其原因,就是对不同情境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长的机械理解,导致了“削足适履”、“东施效颦”的错位。因此,首先亟需加强对微课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制作能力,突出微课“问题聚焦”、“多维呈现”、“同步反馈”等特征。其次,准确把握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恰度,微课应当是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第三,随着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日益普及,微课建设的主战场应当在校外,使之成为共享的新型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个性化需求。

四、两类教学:常规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

一般认为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流程,即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把网络学习纳入组织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学生必须较高质量地先行完成学习任务(视频中会设置问题、习题等跟踪学习效果并控制学习过程),以保证课堂交流的高效率。实际上,翻转课堂所依托的授课视频承担了“网络家教”的角色,教师是虚拟在场。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先教后学”,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过对预习效果难作硬性要求和严格评估,默认学生对新内容的知识掌握为“零”,在实际讲课时仍然会“从头说起”。因此常规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教”与“学”的孰先孰后,而是孰显孰隐。常规课堂中,“教”是显性的,“学”是隐性的;翻转课堂中,“学”是显性的,“教”是隐性的。另外,交互性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存在交互性,学生发言、提问、上黑板做练习、做演示等等,都是穿插于讲授之中的师生互动。相比较而言,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是更高层面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则答疑解惑启发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主要价值在于问题导向的知识生成价值,即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互动探讨,加深知识理解,产生“新质”。

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9],教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信息技能、问题意识、心理品质,才能使翻转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成效的互动教学形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翻转课堂的高效能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方面的高效能,缺一不可。第一是学生自学的高效能。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交流讨论”互动的前提,只有在较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讨论,也才可能在翻转课堂促发具有生成价值的互动,否则回到课堂,即便有讨论,也只能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内容而已。自学的学习效果除了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这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较好的坚持力、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等。第二是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高效能。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生成式的教学互动,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更为敏锐的信息筛选、更为灵活的现场把控,才能聚焦问题、层层推进,促进认识深化。第三是教学媒体的高效能。不管是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还是选用网络资源,教学媒体在内容上对学习重点难点的讲解、演示等必须优于现行教材,在技术上保证易操作、有反馈。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这种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单纯的课堂教学,如果不顾现实条件,很容易陷入“翻转课堂”形式化的误区,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目前一些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以短时期、单科目实验性教学为主,不能排除“实验性”给师生带来的“社会助长”效应;有的学校用“快班”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其结果不具备广泛的推论性;有的学校占用了学生在校的自习与晚自习时间进行“在校翻转”,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负荷,违背翻转课堂的初衷。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教学科目多、强度大,学生自学与自控能力普遍欠缺,网络课程资源不尽人意,翻转课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使师生应接不暇,嚼多不烂。

我国的翻转课堂是由教育信息化推动、在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的成败与否不单单由数字化技术水平决定,更多地是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顺应了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发展性、目的性、适切性、变革性”原则[10]。

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翻转课堂的条件目前尚未成熟,需要在充分的适应性评估和效率评估基础上,理性谨慎对待。

五、教育新生态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三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更多、更新颖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一定还会出现。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一个巨大的秀场,那么借力于“互联网+”,在传统教育的“校园秀场”外,“网络秀场”蓬勃发展,“校园”与“网络”教育的互动还有望形成更值得期待的“校-网创生秀场”。因此,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新引擎,必须发挥“校园秀场”和“网络秀场”的各自优势,并在融合共赢上多下功夫。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以开放姿态面对“互联网+”,借由网络引擎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稳固价值坚守,警惕“技术至上”和“行政律令至上”,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不能无视现实条件。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坚守,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

下载互联网 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 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 ”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音乐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被层出不穷......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 曾秋丽 摘要: 初中物理学科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一门科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老师都在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详细研究......

    小班额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小班额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黄羊完小 苏建华 随着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进城务工子女进城随读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农村小学的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少。逐步呈现出班级人数不......

    “互联网+”背景下的证券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的证券创新 SMBA2014无锡周荣锴 摘 要:“互联网+证券”方兴未艾,对于传统券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从“互联网+证券”的必要性、现状、模式、特点、优......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了大批的一级劳动者。如今,教育理念要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

    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数学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 要:“互联网+”是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思维进一步提升的成果。将“互联网+”和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变的直观,灵......

    “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2015年的“互联网+”计划让“互联网+”成为热点词汇,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议题。文章根据发现......

    “互联网 ”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探讨 1 引言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