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探讨论文》。

第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探讨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俨然成为企业经济繁荣与腾飞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同时也是社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增强的有效途径。诚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迅速实现了互联网和各个传统行业的无缝结合,这无论是对我国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来说均是一次难得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高职教育角度出发,简单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与内涵,继而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上所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飨读者。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网络营销人才;知识模型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普通民众以及企业中的影响持续增大,普及率也日渐增高。毋庸置疑,这为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更为多元的发展契机。但纵观“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网络营销现状,营销成效并不高,这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体系过于陈旧,致使学生的思维观念落后,动手能力较弱,且学生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符。因此,与时代接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已然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的概念、内涵分析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时代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紧密结合而催生的一种新的网络发展形态。就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说,“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践行着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理念、形式、内容等的优化更新,继而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蓬勃、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诚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为我国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所谓“互联网+”,其实并不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机械结合,而是更多地体现出网络平台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连接价值,这促使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结合走向更广泛、更深刻、更持久。“互联网+”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点,即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生态开放、连接一切。而在这一全新的网络背景下,网络营销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新型、现代且迎合“互联网+”理念和要求的网络营销人才必然将成批量诞生,继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与社会繁荣进步。

二“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所出现的问题

(一)能力目标不明确,知识体系较模糊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几年以后会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在学校学的课程,工作以后基本用不上,在工作岗位中能用到30%就算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之前没有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调研,所以构建的知识体系比较模糊,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用不上,由此就形成了岗位能力与学生能力不对接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就当下而言,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手段过于机械、呆板,方法缺乏多元创新性,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本科学校的办学模式,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更加不利于“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再者,网络营销是一项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现代类营销手段,所以对于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既要凸显理论,更要重视实践。

(三)缺少真实的实践环节

学生能力之所以与岗位能力不吻合,其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即:学生不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平日里学生学到的知识大多来源于书本、老师的案例剖析,在虚拟的网络营销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于体会不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所以学生各方面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没有学习兴趣。

三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结构模型

在“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多功能网络营销人才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腾飞的关键与核心所在。那么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信息化网络营销的人才呢?想要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网络营销人才,必须要针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然后改革知识体系,重新构建知识素质结构。为此,可将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结构按模型结构划分为知识素质结构模型、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创新素质结构模型,在每一素质结构模型下面又分解为若干个模块,而且在素质目标、任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将作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

(一)构建网络营销人才创新素质结构模型

我们将提出三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中:大一确立创新意识,通过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和实验实训课等;大二第一学期树立创新精神,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校内实习、实训的学习,第二学期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专业技能课和校内综合实训课的学习;大三第一学期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和校外综合实习实训等,第二学期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顶岗工作、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进行岗位创新技能集训,将有利于学生在社会需求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抓住就业机会,为提高网络营销人才的职业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创造条件。

(二)构建网络营销人才知识素质结构模型

根据“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专业的学生特点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重新组织管理经济、计算机、信息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将形成体现信息化专业交叉学科特色的专业理论技能课程体系,将提出并开设一门融创新启蒙教育、专业技能知识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学科教育为一体的网络营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旨在教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概况,进而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三)构建网络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

经过社会岗位调查分析,认真规划网络营销人才能力教育体系,将实行六个学期实践技能教学不断线,改革实验实训项目和实践技能内容,强化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商务网站运营、网上创业和电子商务网店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本专业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渡。将能力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验与设计实验、课程实习与实训、专业综合实习实训和顶岗就业实习与实训等四个层次,各层次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使学生了解现代网络营销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掌握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实践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素质。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是一项繁琐复杂、循序渐进、缓慢推进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就高职院校来说,更要重视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并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循序渐进,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力争让新一代的网络营销人才在“互联网”的市场经济中飞的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朱超才.“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02:97-99.[2]杨兆辉.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分析与网络营销人才培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陈晓媛.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22:295.[4]王晨.锦州百度外卖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08:78-79.

第二篇:浅谈互联网+ 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论文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社会大众生产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地球村的概念逐渐提出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国际贸易日渐兴盛,对跨境电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基于社会人才需求应该重新对跨境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合理调整,促使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能够切实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外贸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但是实质上,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与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为外贸行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甚至限制了外贸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电商业务人才相对匮乏,现有员工综合素质偏低,影响了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由于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人才培养效果相对较差,甚至部分人才综合素质不足,无法进行跨文化交流,在跨境贸易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人才资源不足以及人才质量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业务的良性开展,甚至造成部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终导致我国电商业务的开展以及对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的人才限制。

其二,电商企业自身对电商人才培养相对忽视,投入力度严重不足。我国电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但是往往将人才获取工作重点放置到人才招聘方面,对本企业现有人才培养相对忽视,不仅没有建立健全的培训工作制度,在人才培养成本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人才在进入企业后综合素质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极易造成企业人才困境的出现。此外,我国大多数电商企业尚未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这就无法对跨境电商人才实施专门的管理,造成人才管理效果相对较差。其三,高校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无法与市场对电商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现阶段,虽然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在高校中全面开展,但是从全国各地区人才培养现状看,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所学习的知识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轨现象,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对我国跨境电商工作的发展以及外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当前我国“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想促使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就应该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科学调整,进而发挥不同部门的综合力量促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和外贸经济的进步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优化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关系到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因此其不仅仅是电商企业或者高校的任务,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也与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借助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约束促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对跨境电商人才加以培养,同时积极鼓励高校中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结合适当需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增设相应的小语种专业,促使部分人才向着跨境电商方面转型,增强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力量,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同时,在行业协会方面,还应该注意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作用,通过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对人才培养工作加以约束,促使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为电商行业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经济的进步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积极建立校企联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为了有效解决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现状,在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加强校企联合,逐步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具体来说,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促使高校专业发展与产业人才需求,专业与就业的契合度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为了促使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切实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还可联合企业开展引企入校活动,将阿里巴巴、当当网等较为成功的电商企业引入到学校中,进而在企业的辅助下构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学生专业发展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唯有如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进而在满足电子商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

(三)积极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社会化体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各级政府部门都应该加强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组建各级人才培训中心,逐步构建相对系统的社会化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促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化进程逐渐加快,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为了保证社会化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也可以积极联合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在社会相关企业的支持下促使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能够顺利运行,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支持,只有逐步提升跨境电商专业师资力量,才能够在高素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增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在政府和高校的双重配合下,充分发挥各级人才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逐步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师资队伍保障。唯有如此,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综上所述,“互联网+”社会背景下,跨境电子商业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保证电子商务人才真正满足电商行业发展需求,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以高素质的人才为跨境电子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相应的人才基础。

第三篇: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 [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全校、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目前属全国首例。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在线导学”模式[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互联网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向课堂教育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变身”不等于“替代”,学校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需要认真审视两个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的影响,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本文再次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论题并置,是因为它们与课堂教学发生的关联,并或多或少在改变着现有教学生态。我们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的视角,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二、两个课堂:网络课堂与学校课堂

慕课的引入与本土化构建,丰富了在线教育资源。慕课平台构筑的网络课堂,其突出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开放性,体现在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学习门槛的开放性和教学师资的开放性;二是即时性,包括内容更新的即时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性、学习效果反馈的即时性以及交流互动的即时性;三是个性化,海量的课程资源以及零门槛让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兴趣偏好决定学习的快慢、深度。

慕课作为网络课堂,其内容生产的开放性非校园课堂所能匹敌,其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也大大超过课堂教育。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内容、传播和载体的支撑,更需要教学的互动互促,即师生在智慧、情感、价值观上的成长。从“教”这一端来说,慕课充分利用视频制作的跨时空、组合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教学形式包括出镜讲解、幕后讲解、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其丰富程度是课堂难以达到的。但是,从“学”这一端来说,慕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难掩其学习过程的单一性。慕课所有教学都是以单一媒介——视频呈现,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观看”占主导,缺乏情境刺激,容易产生注意疲劳和注意涣散。不管是电脑固定观看还是手机移动观看,学习者和屏幕之间的学习场较弱,干扰因素较多。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是信息传递,而缺乏体验与情感的沟通,这是网络课堂的“硬伤”,基于电子载体的网络互动(人—电子媒介—人)永远无法代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课堂教学创设的场域有较强的凝聚力,教师可以随时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注意涣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传达“隐性知识”,因而能够承载更为宽泛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学相长[5]。另外,网络课堂的开放性在使学习者获得选学自由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学习的随意性。目前对慕课最尖锐的批评,恐怕就是说它“是最易实施的教育形式,因为它缺少„教育原则‟” [6]。

由此看来,慕课的优势是由互联网的特性(开放性、参与性、渗透性)所赋予的,慕课对课堂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但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就目前来看,基于学校课堂的全日制教育仍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体系化,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但是应该看到,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师-学生二元教育生态,以慕课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教育平台已经迅速成为教育生态中新的独立主体[7]。多元的教育生态需要探索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开掘慕课的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对慕课优质师资的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非主干课程的慕课引入,降低教育成本;通过慕课学习资源的利用,消化与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或条件接受学校教育的人群,亦或缺乏师资的某些校园课程,可以通过扩大慕课传播,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三、两种课时: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

教学单元的时间设置,其基本依据是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保证学习者的注意力维持。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在主观学习动机与意愿相同的情况下,对学习者的注意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面对的是机器(屏幕),多视窗显示以及窗口弹出模式使得学习者随时面临多种选择,频繁的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直接影响知识学习和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较为陌生与困难的科目;另外,由于网络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人-机之外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成为干扰因素,网络学习者注意力的维持会受到一定减损。因此,网络课程普遍采用了微课视频教学单元。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大多数则在10分钟左右,占用的贮存空间较小(一般几十兆),便于学习者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多手段、多角度、多形式的呈现,形成多维学习刺激;在教学进度上采取“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一组微课可以呈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微课的这些设置兼顾了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者的注意力特点,成为慕课普遍采用的“默认模式”。而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讲课内容、改变语音语调、或是直接提示提醒等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把控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他人在场”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与持续,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互动直接、交流活跃,这些都构成围绕学习内容的良性刺激,学校课堂的环境刺激要远远高于网络课堂,因此学习者可以获得较长的注意集中时间,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40-60分钟是被经验证明和普遍认可的课堂教学时长。以上分析表明,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是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相应选择。由于对微课的内涵及其功能缺乏正确理解,造成在微课制作与课堂应用上的诸多误区[8]。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微课简单理解为“10分钟课堂”,一是校园课堂“微时化”,将微课这一适合于网络的教学时长照搬到课堂,教师被要求将原来连贯的讲解机械地进行时段切割,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生硬地撕裂、拆散,人为造成“思维断点”;二是将微课制作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分段视频,直接把教师的整堂讲课录像按微课的“规定时间”进行分割。究其原因,就是对不同情境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长的机械理解,导致了“削足适履”、“东施效颦”的错位。因此,首先亟需加强对微课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制作能力,突出微课“问题聚焦”、“多维呈现”、“同步反馈”等特征。其次,准确把握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恰度,微课应当是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第三,随着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日益普及,微课建设的主战场应当在校外,使之成为共享的新型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个性化需求。

四、两类教学:常规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

一般认为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流程,即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把网络学习纳入组织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学生必须较高质量地先行完成学习任务(视频中会设置问题、习题等跟踪学习效果并控制学习过程),以保证课堂交流的高效率。实际上,翻转课堂所依托的授课视频承担了“网络家教”的角色,教师是虚拟在场。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先教后学”,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过对预习效果难作硬性要求和严格评估,默认学生对新内容的知识掌握为“零”,在实际讲课时仍然会“从头说起”。因此常规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教”与“学”的孰先孰后,而是孰显孰隐。常规课堂中,“教”是显性的,“学”是隐性的;翻转课堂中,“学”是显性的,“教”是隐性的。另外,交互性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存在交互性,学生发言、提问、上黑板做练习、做演示等等,都是穿插于讲授之中的师生互动。相比较而言,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是更高层面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则答疑解惑启发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主要价值在于问题导向的知识生成价值,即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互动探讨,加深知识理解,产生“新质”。

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9],教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信息技能、问题意识、心理品质,才能使翻转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成效的互动教学形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翻转课堂的高效能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方面的高效能,缺一不可。第一是学生自学的高效能。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交流讨论”互动的前提,只有在较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讨论,也才可能在翻转课堂促发具有生成价值的互动,否则回到课堂,即便有讨论,也只能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内容而已。自学的学习效果除了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这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较好的坚持力、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等。第二是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高效能。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生成式的教学互动,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更为敏锐的信息筛选、更为灵活的现场把控,才能聚焦问题、层层推进,促进认识深化。第三是教学媒体的高效能。不管是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还是选用网络资源,教学媒体在内容上对学习重点难点的讲解、演示等必须优于现行教材,在技术上保证易操作、有反馈。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这种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单纯的课堂教学,如果不顾现实条件,很容易陷入“翻转课堂”形式化的误区,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目前一些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以短时期、单科目实验性教学为主,不能排除“实验性”给师生带来的“社会助长”效应;有的学校用“快班”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其结果不具备广泛的推论性;有的学校占用了学生在校的自习与晚自习时间进行“在校翻转”,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负荷,违背翻转课堂的初衷。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教学科目多、强度大,学生自学与自控能力普遍欠缺,网络课程资源不尽人意,翻转课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使师生应接不暇,嚼多不烂。

我国的翻转课堂是由教育信息化推动、在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的成败与否不单单由数字化技术水平决定,更多地是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顺应了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发展性、目的性、适切性、变革性”原则[10]。

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翻转课堂的条件目前尚未成熟,需要在充分的适应性评估和效率评估基础上,理性谨慎对待。

五、教育新生态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三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更多、更新颖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一定还会出现。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一个巨大的秀场,那么借力于“互联网+”,在传统教育的“校园秀场”外,“网络秀场”蓬勃发展,“校园”与“网络”教育的互动还有望形成更值得期待的“校-网创生秀场”。因此,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新引擎,必须发挥“校园秀场”和“网络秀场”的各自优势,并在融合共赢上多下功夫。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以开放姿态面对“互联网+”,借由网络引擎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稳固价值坚守,警惕“技术至上”和“行政律令至上”,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不能无视现实条件。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坚守,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

第四篇:“互联网 ”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音乐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被层出不穷的新模式替代,教学的时空关系重新定位。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力求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为国家培养大量音乐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学,教学模式,慕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41-02

“互联网+”这一词被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2015年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互联网+”中,很多成为了加数,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加数。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形成资源共享。音乐教学也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引导音乐教学健康持续发展是目前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的优势

手机客户端、微信和慕课等走进课堂,形成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在互联网模式下的音乐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闲散时间去学习,除了课堂上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向指导教师咨询,与指导教师互动交流。随时随地的教学指导增加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互联网、手机与微信平台交流可以最大限度获取最新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量,随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上资源的开放性,链接手机和电脑就可以学习。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也不受师资力量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爱好寻找自己的学习资源,特别方便那些没有进入高校的学习者学习。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学习的平台让学校系统教育、教室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随时随地的教育模式。网络课程设置能够根据学生个性需要,学生查询自己所需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和手机APP客户端,学生在网络上可以获取大量的音乐资源,开阔了视野。传统教学都在教师和学生框架大纲内进行,所有的知识都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互联网、微信和手机平台打破原有狭隘的纲目限制,让学生接触到音乐的最新知识和动态,甚至可以快速获取国内外的信息资料,让自己知识始终处于最前沿。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获得学习资源,立足于最前沿先进的知识和学习理念,不会被落后的思想束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习思维方式,更多的是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四)实现了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互联网+”背景下的慕课、微信平台等把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汇集到网络上,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可以获取到相关的知识。传统模式下,很多教学名师都只在各个重点院校讲课,即使偶尔出现,受众者也是有限。“互联网+”背景给了教学名师更广阔的舞台,都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让很多音乐学习者都享受到名师授课的待遇,优秀资源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

二、“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一)互联网资源管理不到位。网络上的庞大资源为音乐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因为网络资源管理不到位而出现问题。网络上的音乐资源分布比较杂乱而零散,学习者要费很大精力去搜集和整理资料,缺乏专业系统的资源管理,会浪费很多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很多学习者如果没有线下的专业指导,不知道怎么去选择学习资源。同时海量的音乐教学资源,也是良莠不齐,一些运营商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质量和水平不到位的音乐也在网上传播,没有专业者组织和管理,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缺乏面对面交流。科技进步,让音乐教育有了深刻的变革。传统教学师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也可以面对面交流,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特色。“互联网+”教育形式下,教师通过微信等客户端指导,有时候会出现滞后,不能及时对学生学习的偏差进行纠正。人与手机屏幕或者电脑屏幕上沟通,是没有办法跟现实中面对面沟通相比的。“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完全依赖学生的主动和自觉性,没有教师的监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网络音乐声音失真。目前手机、电脑普及,但是也是有质量区别,不同的手机质量和电脑音箱,导致的音乐传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不同于原始的声音,会出现音乐声音失真现象。教师在慕课、手机客户端进行教学时,并不是所有的设备、技术和网络环境都能达到专业水平,会影响音乐声音效果,学生在最初的时候是采取模仿的手段去学习,由于失真的声音会给学生误导。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愿意去演唱会现场,而不是简单的在线倾听音乐的原因。网络教学会因为录音师和录音设备等原因出现偏差。

三、“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带来很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解决。

(一)整合?W络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网络教育,发挥网络带来的优势,必须进行网上教学资源整合。统一建立音乐教育系统,让各种音乐网络资源在严格把关情况下加入进来,节约学生的搜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于学习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统一进行管理。

(二)加强网上学习交流的互动。互联网资源在学习上可以让时间与空间分离,不受限制,同时也会减少互动反馈。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可以加强在线交流,这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和反馈。建立在线空间讲堂,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出现在同一虚拟空间中,针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解决了由于地域限制,难遇见名师指导的问题,更多人能够实现网络“面对面”的教学。

(三)提高音乐音质效果。受到录制人和设备条件限制,网络音乐的音质与现实的音乐效果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实现网络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各位音乐教师上传网路学习资源资料的时候,尽量在录制时候,找专业人士和专业设备,毕竟音乐在网络传播广泛,受众群体数量庞大。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投入上,相关部门要给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更录制出好的音乐。录制教师也要给予充分重视,加强录音技术学习,平达到音乐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重大发展,电脑、微信,手机APP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有机会在触手可得的平台上获取自己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模式会与时俱进地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云亮等.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韩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传统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100-101.[4]单莺歌.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19).[5]陈茴茴.音乐教育如何搭“互联网+”这班车?[N].音乐周报,2016(9).

第五篇:互联网 背景下到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到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探索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2-000-02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且互联网依然成为当下的热门。本文中,在阐述互联网+的基本内涵基础上,重点互联网思维、消费信息库、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渠道等方面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到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 网络营销 营销策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对于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现代制造业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互联网商业、电子商务、金融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社会开拓了新局面。顾名思义,“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将传统工业和互联网平台结合起来而产生的的一种新型工业形式。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型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适时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和营销方式,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位子神的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一、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主要是指创新2.0下互联网的新形态,以及在这种形态下互联网工业的演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反过来也推进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云计算、大数据库等新一代互?网技术创造了一种新的存在形态,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内学者专家们普遍认为,“互联网+”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更高级的模式,未来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2.0发展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我们应该引导企业再创新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2.0技术,进而帮助国家实现经济的转型,推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其迈向中高端水平。只有这样,“互联网+”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信息时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局面。

二、互联网+背景下到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在阐述互联网+的基本内涵基础上,重点互联网思维、消费信息库、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渠道等方面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到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突出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企业与互联网平台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通过观看视频,观看海报等方式使营销效果更加深入人心。现代企业采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就是利用用户思维达到营销目的。用户对产品体验的次数越频繁,种类越多,就越能对产品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企业必须采用用户思维来创新自己的营销模式,只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企业才能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站稳脚跟。企业应尊重消费人群的诉求,及时了解消费者意向,通过客户对产品良好的体验来树立和提升品牌公信度,推进消费者角色的转换。除此之外,企业还应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在营销策略中践行用户思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话语权和建议权。

(二)充分依托大数据思维,建立消费者信息数据库

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为依托,要求营销工作者能够系统的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应以大数据思维为指导,将消费者的基本信息和购买信息纳入专门的数据信息平台,在通过查询、筛选、分类、整理等功能,重点研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以及喜好倾向,把握其思想动态,帮助企业维护好现有客户的同时注重发掘潜在客户。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终端将企业服务信息类别的相关数据推送到个人、家庭以及集体组织,实现营销策略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转变营销观念,根据大数据思维模式的要求,建立一条级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品牌树立、产品营销、维持客户关系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今儿获取更好的营销效果,打破传统,创造适应时代潮流的营销模式,逐步建立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营销管理体系。

(三)把握用户的需求意向,注重创新营销策略

互联网思维提倡开放、共享、共赢,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资源的整合分类,形成合力,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淘宝、微信、支付宝以及各种各样的购物平台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消费人群的青睐和认可。

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把握用户的需求意向,创新营销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工作。在互联网媒体竞争激烈的现状面前,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现状,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利用网络数据平台,推陈出新,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网络营销手段,并且及时做好反馈工作,掌握消费者及用户的最新动态。

(四)充分结合终端市场用户需求,采用多元化的精准营销渠道

企业能否建设具有良好营销效果的营销渠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系统是否具备较高的运作效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应注重开拓一条具有个性特点同事兼具多元化产品的精准营销渠道。以缩短生产者和精准用户之间的距离为基本原则,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沟通的途径,让更多的终端市场消费者体验到尽可能多的产品,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企业。同时,企业还应根据产品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营销渠道。

例如,针对喜欢网购的年轻消费群体,企业可以设计专门的产品营销网站,设计个性化有吸引力的宣传理念,调动消费者的购物动机。而对于不适宜网络销售的产品,企业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在结合线下营销共同完成产品的销售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一是,可以利用微博平台来实现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工作。微博平台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营销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容易为消费者接受,可以有效调动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微博营销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做好定位,选择一个覆盖面广、客流量大、针对性强的微博平台。另外,在选择平台时,还应注意到平台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如新浪微博用户更多的会关注平台的状态更新;腾讯微博更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因此,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其次,营销目标和产品定位要一致。企业微博目的就是获得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关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微博定位与销售目标的一致统一,有助于帮助企业做好新闻宣传和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客户反馈信息以及技术支持方面的反馈,帮助企业建立一条有效的信息发布途径。在微博内容方面,应根据品牌的定位确定品牌目标下消费者对产品的看法和意见。

二是,微信营销模式。这是互联网时代下催生的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产生的一种面对面交流的营销方式。企业在展开微信营销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客单价和购买频率;其次,要注意是否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包括购买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等等;再次,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产业链条的整合创新;最后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助于维护客户资源,吸引新用户。微信营销能否顺利的开展就在于企业能否在用户有需要时将产品信息精准的退送到客户面前,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三、结语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趋势一直成上升状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经济的结合已经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这这种情况下,企业成功的根本就是要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精准营销。精准营销要求企业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开拓精准的营销渠道,对客户群进行精细化分,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精准营销增值服务体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瑞仙.我国中小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33(02):110-112.[2] 刘飞.浅析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5(09):147-148+153.[3] 宋运霞.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型企业营销策略探析[J].商业时代,2014(16):53-54.[4] 丁旭.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4.

下载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背景下的证券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的证券创新 SMBA2014无锡周荣锴 摘 要:“互联网+证券”方兴未艾,对于传统券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从“互联网+证券”的必要性、现状、模式、特点、优......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了大批的一级劳动者。如今,教育理念要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

    互联网思维下汽车网络营销策略探析

    【摘 要】时下,我国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居民购买汽车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各汽车品牌纷纷开展互联网营销活动,此举虽有助于最大范......

    “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2015年的“互联网+”计划让“互联网+”成为热点词汇,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议题。文章根据发现......

    “互联网 ”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探讨 1 引言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与......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要】我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时代,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契机。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业......

    浅谈“互联网 ”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摘 要】信息时代的来临,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更促进了企业的迅速发展,也改变了不同行业的商业形式。例如,目前比较常见......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设计Unit 1 What’s the matter? Period 3 Section A (3a-3c)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 Words and expre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