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

时间:2019-05-15 02: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

第一篇: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

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农村的教育教学正经历着新的考验。我校进入课改五年来,也逐步地在改革中成长、在摸索中进步、在学习中升华、在反思中前行。同时,为了让每一位教师更快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思路,适应新课程之下的教学,我校在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星光大道上,尝试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使我们认识到若不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教研工作将是随意而低效的,为此,学校成立了以黄红椿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黄泰文、刘尚星、教导处主任黎守亮、黄汉华、郭兰香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常性地及时了解、反馈和解决教学教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教研组活动提供帮助。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必要的规章制度也是顺利开展教研工作的有力保证。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建立健全了有关教研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业绩考核评估制度”、“ 名师管理制度”、“关于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章可循,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二、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夯实教师课改理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其实就意味着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课改的要求,我校利用每周一教师例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关于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并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等。另外,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等学术杂志。通过促进学习,使每位教师受到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并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让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课改中,用各自的实践去谱写课改之乐章,为使这项工作不形式,学校规定教师每学期撰写6000字的读书笔记和40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并在学期末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之中,切实用制度来保障了学习顺利进行。

三、聚集课堂展示课例,交流互动引发思考

(一)以教研活动为依托,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多年的教学中,课例研究一直是我乡教师最受欢迎、最常用、最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鉴于此,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六课”活动:

第一种推门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

第二种示范课。让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进行献课,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目的。每次活动邀请了县教研室苏立贞副主任和张宪伟、梁爱玲老师来校指导,全乡各完小没课的教师都上来观摩,聆听了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从而使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第三种评优课。在乡内开展优质课竞赛,这种赛课我们每学年都搞。上学期开展了全乡数学、语文优质课竞赛,本学期开展了品德与社会(生活)优质课竞赛。每次赛课都要求各完小派教师上来听课。以达到校内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种精品课。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优秀课我们再送教下完小。如去年下半年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脱颖而出的黄红日老师的《可能性》一课,就分别送教到各完小,让完小老师接受了一次新课程教学的洗礼。

第五种研究课。每学期要求全体教师人人都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这也是我乡教研活动的一个特色,我们教师上研究课并不是单纯的公开课教学,而是采用“龙头领引式”教研模式,实施“同课异构”。我们的做法是在每学期初语、数教研组必须先做到“四定”,定课型、定课题、定内容、定时间。然后于每周的前一周执教教师先下达课题,组内其它教师针对该课题须在周三之前备好课;(这备好课不是教师逐篇照抄,而是教师自己结合一个环节、片段或者单纯的板书设计),于周三教研活动时间和执教教师共同讨论,形成最优化教案。再由每周的执教教师去上,课后及时展开交流活动。第六种复习课。每学期临近期末,我们都特别重视对复习课的研究,指派有经验的老师上复习课,大家进行观摩,从而探索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案例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说明,教师只能经过反思,使原生态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原生态的教学经验才能升华,教师才能不断成长。基于这些认识,我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交流活动,注重将课例反思与周反思相结合、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相结合的形式。

全乡统一分两步棋走:

1、在每周一教师例会上,利用最传统的抽签形式,抽到哪个教师就哪个教师读教学反思,然后随机再抽取一个老师即兴点评。这种形式,为教师建立了一个展示、交流、互动、学习、研讨、提升的平台。

2、无论是中心小学,还是各村完小,走进教师的集体办公室,都能在最显眼处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展示栏,此举是给教师之间创设一个私下的学习、借鉴机会。

四、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实行分层全员培训,促进教师观念和手段的更新。每学期开学初,将全校教师集中开展校本研究培训工作。上学期开展了《农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惑、对策与思考》、新教师培训《追寻沙漠之洲、成就好课之梦》、《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立足课改、优化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主题式培训,本学期开展了《浅谈学生作业优化设计》、《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的两条新线索——预设与生成 对话式教育》等主题式培训。

五、规范校本课程实施,优化三级课程管理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本着这样一个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每一位孩子的特长,满足每一位孩子的需求,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2004年我校自创自编了五本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故事与儿歌》、《形体与礼仪》、《可爱的家乡》、《硬笔书法指导》、《生活与数学》,同时,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调控设置,优化使用。分别是一二年级使用《故事与儿歌》2课时,《形体与礼仪》2课时;三年级使用《可爱的家乡》1课时;四年级使用《硬笔书法指导》1课时,《可爱的家乡》1课时;五年级使用《生活与数学》1课时,六年级使用《生活与数学》1课时《硬笔书法指导》1课时。这五本课程开发使用到现在,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程体系,为我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习成绩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重视课题研究实效,激发教师科研热情 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业务的研究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快速捷径。我校不断加大教师的课题研究力度,重视课题研究实效,既关注研究成果更重视研究过程。目前,我校共有省级课题2个,结项1个。

目前,我校正积极推广微型课题的研究和引进年级学科共同联合体式:

微型课题的研究,这是我们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面的一个新亮点,也是一个正在尝试、逐步探讨的新模式。微型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作文教学的探讨都可以研究,还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研究小报告等等。一学年,老师们研究的微型课题有13个。下一步,我们将加在推广微型课题研究的力度,并将成果物化。

年级学科共同联合体式:这是一种新型教研活动方式,以年级为单位,年级内全体教师共同参于研讨,解决年级组存在的教学问题,或以学科为单位,学科组教师进行研讨,时分时合,主题时而放大时而细化,比较灵活,并注重将每一阶段组内的问题汇总、提炼、整合、运用,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七、发挥评估体系作用,推进教研纵深发展

1、将教师的教育成果物化、量化管理。如《教学案例集》《微型课题研究》不仅物化,同时与教师工作绩效挂钩。

2、我们把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师成长档案、业绩考核、完小评估体系中,横向与纵向对比评价,以推进教研纵深发展。

以上是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内容,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教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研意识还有待加强,没有形成自主教研、自发的行为;部分工作还依靠逼着做;学校的教研工作长远计划和安排不够妥当,教研工作不够系统化。

但我们知道,校本教研工作中的问题即教研课题,无论现在亦或将来,我们都将始终本着“务本求实”思想,踏踏实实,走符合自己学校校情的教研教改之路。

第二篇:凸显特色 深化校本教研

凸显特色 深化校本教研

——人民路小学校本教研工作介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校本教研”作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加快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发现其中不乏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急功近利的现象。课程改革固然离不开形式的变革,但更关键的还是内容,或者说是实质的变革。所以校本教研要去其“浮华”,求其“真淳”。

我校的校本教研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请看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场景:彭伏元校长把一块写有思考题的小黑板一挂,老师们立刻围上来,争相抄题。然后,有的凝神思考,有的写写画画,有的交头接耳。接下来的几天,在课间的办公室里、上下班路上,饭桌前,围绕那几道思考题,老师们讨论、争辩……直到周四的教研活动,彭校长先请老师解答,大家各抒己见;在老师们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他再来解答,独到的解题思路令人顿悟。接着,老师提问,他答辩……

这种练习式的校本教研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也使我校形成了扎实、朴实的教研之风。近年来,我校根据多年的教育积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秉承求真务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校本教研呈现开放化、多元化,形成了一些经验与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五大工作措施:

(一)理出一种思路,实现校本教研定位的准确化

校本教研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定位。那么,究竟何为“校本”,“校本”的内涵应是什么,值得我们作些冷静的思考。

国内被普遍认可的关于“校本”的含义包括3个方面:即“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基于此,我们认为校本是一种权力,它赋予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管理、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校本培训的权利;校本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因此我们不能为校本而“校本”,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好“本”的问题,这个本是什么?我们认为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本、以实践为本,是一种生命的关怀、一种文化的构建,一种实践的智慧。

校本应“以人为本”——一种生命的关怀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师生发展,所以,校本教研要关注人的发展,而不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但时下的校本似乎成为骨干们的专利,研讨、沙龙、论坛„„由少数精英霸权话语,难以唤起“沉默的大多数”。校本活动作为教师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只有充满生命关怀,使教师人人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真意见、得到真启发,在表达中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个性的张扬,研究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创造,才有助于教师生命活力的激发、生命价值的彰显。

校本应“以文化为本”——一种文化的建构

学校之本其实是文化,只有追求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才能营造积极有效、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精神,这样的学校才是最具生命潜力和发展价值的学校。在校本教研成为时尚的今天,如果我们不用文化的观照来提升活动的品质,所谓校本活动只会是徒有其表、流于形式的平庸。只有将文化的特质和魅力注入校本活动,使校园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充溢浓浓的书香气息,平等的对话、激烈的争吵、昂扬的雄辩将成为校园里一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

校本应“以实践为本”——一种实践的智慧

教育具有实践本性,校本也就意味着以实践为本,并以此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只有追寻实践智慧并使之成为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才会实现校本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而目前的现状却是重理论轻实践:各类教研活动均以“课标”为指针,行动研究、实践价值遭到冷落。殊不知“课标”建立的基础是实践,只有充满智慧的实践解读,课程理念才会得到体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自由发展才有保障。

因此,我们对校本教研的定位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并整合校外资源,在充满生命关怀、充溢文化气息、洋溢实践智慧的教研中,实现校本教研由任务驱动状态内化为教师工作常态,并逐渐提升到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并以此辐射、带动片区共同发展。

(二)完善两种建设,保障校本教研的持续化

校本教研是教研工作的理想境界,其终极目标是由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转化为教师自己由内而外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是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模式,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制度建设和氛围的形成。

1、完善教研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是否行之有效的得以落实,重要的一条是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我们一是构建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下设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采用分级管理,并制定了相关职责,另外还成立了校本教研专家视导组,聘请校内、校外的专家为视导组成员。二是建立“例会制”:教研组活动例会制(每周一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例会制(每学期一次);三是建立一套与校本教研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制定了《教育教学考核细则》《教学教研成果奖励细则》;四是建立计算教师工作量制、档案管理制。

2、完善教研组组风建设

管是为了不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形成一种风气。人小教师是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高素质群体,所以,我们把校本教研深深扎根在教研组活动中,业务领导重心下移,自上而下地从主角走向配角,着力创造校本教研生长条件:给予一定的自主权,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保障每个教师的话语权,创造说真话的环境,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敢干敢创有战斗力”的良好教研组风。

(三)搭建三个平台,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1、学习的平台

面对新形式下的教育,唯有不断学习,丰厚自我文化底蕴,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顺应时代的发展。

(1)专家引领

一是请江兴代、高光煌、宋传庆、张启树等知名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二是组织观看窦桂梅、吴宗宪等名师的精品课录象;三是聘请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学科教研员何成法、李东林、陈俊、叶孟林、江兴玲等作为我校校本教研视导专家组成员,定期到我校进行课堂视导、深度对话。

(2)自主学习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各种媒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为鼓励教师学习,学校每年拨一笔专项资金,由专人负责,给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另一方面规定教师每学期完成五个“一”:看一部教育理论书、写一本学习笔记、出一份试卷、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写一本教学札记,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中;三是教师根据读书情况,提出热点、难点问题,学校举办读书沙龙。

(3)同伴互助

学校为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实施了三项工程:一是 “青蓝互辅工程”,即名师带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二是“城乡帮扶工程”:开展送教下乡、“一托三”课改开放日活动,派业务校长、教师支教,培养乡村骨干教师,尽可能地给来校上挂的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如上挂的陈秀骏老师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比赛,获得了微型讲座二等奖。三是创建网上BBS教育论坛,提供便捷、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

(4)吸吐式培训

为吸纳教育教学新信息,加强交流,开阔教师视野,学校分批、分学科组织了教师赴外地观摩学习,再撰写考察报告,分学科汇报。

2、活动平台

为给教师提供锻炼、展示、提高的机会,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数学竞赛、教坛新秀评比、教学沙龙、教师论坛、教师博客评比、优质课大赛、教学能手评比等。由于每次活动都求真务实、公平公正,教师们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争先恐后,在实践中发展、互动中提升,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科研平台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以科研带动教研,使研究内容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针对性。如在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省级课题“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生评价实施方案”中在评价上突破,大大改进了评价方式;市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探究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多年的传统是:领导少一分行政命令,多一分示范引领。所以领导始终作为教师的学习同伴、合作伙伴,和教师一起学习、一道参与活动,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民主宽松的环境使老师们敢想、敢说、敢干,个性鲜明;潜移默化的引领使老师们能想、能说、能干,形成了真淳浓郁的学术氛围。

(四)推行五种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精品化

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如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问题,规范制约与开放自主的均衡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协调处理问题等,探索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常态课堂教学向精品化发展。

1、立体化教学视导 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视导,不仅视导教师课堂教学,而且指导教师撰写教案、教学札记、教学案例与反思、评课等材料。据粗略统计,每,我校专家视导组成员中,听课最少的是90节,最多150余节。批阅、整理、修改教师教研材料达千余篇。

2、全员化公开教学

(1)人人献一课

学校自1999年就开展了“每人献一课”活动,即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至少一节校级或组内公开课。

(2)典型公开课

在保证人人参与基础上再重点锻造,组织安排教师分别承担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不同任务背景下的各学科公开课任务:如课题展示课、新课改开放日公开课、送教下乡课、各类课堂教学大奖赛、研讨课。

(3)合作研讨课 我们关注教师的差异,让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开展了合作公开课活动:一课多构(一位教师预设两种或多种方案后试教,大家比较研讨)——一课同上(组内同上一堂课,博采众长)——一课共磨(和群体对话,共磨精品)

3、开放式听评课

课程整合观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身在此山中”才“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囿于学科的局限,才能从宏观上把握课程。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借鉴,校际资源共享,可以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1)跨学科听评课 校内,我们提倡跨学科听评课,每年,每位教师听课均达30节以上,并大多附有“点评”,另外,对校级公开课,我们还开了综合点评会,集中组织点评。

(2)跨学校听评课 我们不仅请区内城区学校、还有长风乡、皖河乡的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区外的高琪、石化三小的骨干教师都参与其中。

(3)跨学段听评课 我们根据毕业生普遍反映刚入中学后不适应的情况,考虑起中小学的衔接问题。在2005年的课改开放日上,请市外国语学校的教师来听课,他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连外籍教师都踊跃参与了点评。

4、全程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为使老师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我们采用专业指导、制度规定、榜样引领、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引导教师全程反思,课前带着问题和思考,课中注重反馈和调整,课后反思得失。一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集中反思,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进行回顾,从中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展开详尽的案例分析。自2003年我们推出吴彬彬老师的教学札记后,教师写反思已蔚然成风。2004年底,我们对教师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编辑了三本书——《获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课改实践初探》,精选了教师近两年的获市级以上奖的论文 篇,区级以上公开课 篇,教学札记、案例与反思、家访札记 篇。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江兴代局长还欣然为三册书作了序,参加安徽省基教会的领导和专家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接着,我校又率先开展了叙事研究,此项举措得到了《人民教育》的宣传推广。目前,教师已把反思当作工作常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并日益感到写得轻松,尤其是教师建立了个人博客后,博客反思更成为自觉行为。如余萍老师一个月内撰写的反思多达28 篇。

5.多元化教学研讨

为使课堂教学的研讨扎实有效,我们坚持四个原则:“人人参与、常态进行、就事论理、重在改进”,并且使形式多元化:有不分时间地点,不拘形式的“随机研讨”,有邀请专家、骨干教师把脉诊治的“会诊研讨”,有备课组提方案、教研组集中研究的分层研讨,还有对比研讨(对一课多构、一课同上、一课共磨的研讨)、网络研讨(我校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一台电脑,并上了宽带网,五十岁以上的教师都会用、乐用电脑)。

五、突出三个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1、数奥特色

数学奥林匹克是我校的传统特色,我们秉承这一优良传统,自1978年至今,一直坚持做到五个“一”:每日一题(数学教师每天出一题数奥思考题,第二天课前三分中讲)、每周一训(每周进行一堂课的讲练)、每月一刊(每月由专人负责出一起“数学园地”,并计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做出后将答案投入“数学小博士”信箱中)、每期一评(每学期根据学生投递到信箱中的做题率和正确率评出“数学小博士”)、每年一赛(每年元旦前开展1—6年级“迎新春数学竞赛”)。

2、活动课程特色 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们在90年代就尝试着开设活动课程,根据教师的特长设置了面塑班、腰鼓班、科技班、美术班、舞蹈班、健美操班、器乐班等27个兴趣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报名,周四下午学生不带书包上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各兴趣班已逐渐向正规课程转化,活动课程固定设在周一、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科技班还编写出了校本教材——《科普创新》,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传统文化特色

我校以《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为教材,开设校本课程,每周一上课,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活动,同时以此为辐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多次举办经典文化诵读比赛、古诗词表演、经典文化知识问答、硬笔书法比赛、中国画画展、中国功夫比赛。二、四大工作成效:

(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使我校学生全面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如左斌同学分别被授予全国好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提名奖、安徽省十佳少先队员等多项殊荣。张艳婷同学获安徽省“宋庆龄基金会”奖、姚丹丹同学获省“江淮好少年”称号、笪然、张梦雪同学获市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

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成绩骄人:全国华罗庚数学金牌赛、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小学生数学报及安徽省数学竞赛中,我校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安庆市前茅。2005年的区数奥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率达到全区的一半以上,几乎包揽了满分奖和一等奖;在2004年的作文竞赛中获团体第一。

学生升入中学后,赢得了各中学的高度赞誉,普遍反映我校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学习潜力大,每年的各初中新生摸底考试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的七年级摸底考试又取得佳绩:

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城市学校生源呈整体下降的趋势下,我校生源却逐年上升,班级数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24个教学班增加到现今的30个教学班。

(二)学校教师德艺双馨 由于举措有力,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入新世纪,教师中又产生了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坛新星2人、省“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个人1人、市教坛新星7人、市骨干教师2人、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1人、市师德标兵1人、市优秀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优秀教师8人、区师德标兵2人、区优秀班主任6人。2006年,胡静老师在全国课改研讨课中获一等奖,周静老师在市“教坛新青年”大赛中获特等奖,马俊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06年11月,我校在迎江区首届“教师论坛”中获团体一等奖,2007年10月,又在迎江区“教师博客大赛”中夺得“十佳团队”称号。教师的数十篇教学论文被刊登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等全国核心刊物上,近百篇论文获全国、省、市级奖;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札记被收编于市、区级教育部门编辑的教学丛书上。一支师德高尚、师艺精湛的教师群体正出现在人们面前。

(三)教育科研厚积薄发

教师的研究水平在校本教研中逐年提高,教育科研厚积薄发。在各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屡获佳级:2004年,在全国“注 提”实验中,我校的实验结题报告获得二等奖;在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获得评课一等奖、论坛一等奖、说课一等奖、微型讲座一等奖、课件制作一等奖,由于成绩显著,2005年,学校获“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标兵学校”。在省级课题“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生评价实施方案”,我校作为子课题组承担了开题和结题现场会的重要任务(此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全省一等奖)。

(四)特色教育成果凸显

我校特色教育声名远扬,不仅外省学校,更有日本、新加坡曾派考察团来我校参观学习。2007年8月,我校艺术团赴京参加全国青少年民乐大赛,一举夺得“月光奖”和“组织奖”两项大奖;田园同学设计的邮票《地球变年轻了》由国家邮政局发行。黄磊、许嫣然、张鸣媛同学表演的黄梅戏获省小梅花比赛银奖;在全国第四届青少年航模比赛中,凌子同学荣获东风带降火箭女子乙组第四名,创我省该项目的最好成绩。在安徽省“十运会”上,操峰同学获男子蛙泳全能比赛第二名,另在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省少儿游泳锦标赛、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市校园歌手电视大奖赛、市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市少儿围棋比赛等活动中,我校学生均有上乘表现。

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近四年来,我校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注·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会员学校”、“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实验标兵学校”。并接受了全国课外文体示范区创建工作、省基础教育会议来访工作、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验收工作、省级课题结题现场会工作等各项大型活动的检查、验收,获得了一致好评。2006年,我校经市教育局审核批准,成功申报了省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这是对学校教育形象的大力升华与再次刷新。本,我校派业务校长到长风乡最薄弱的临江小学挂职一年,使该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我校“一托三”帮扶了新建、高松、联兴三所农村学校,使这三所学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三、三大发展目标:

一是培养一种精神:“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奉献精神是我校教师的优良传统,也是教师应具的师德;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实;教育也是一种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二是深化两项改革:深化教研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是争取三个突破:(1)课堂教学的突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个性风格的特色课堂;(2)课题研究的突破,由学校集体研究课题的模式发展为教师个人课题。(3)校本教材的开发,组织并鼓励个人开发更多的校本教材。

我们深知,人小的发展壮大,凝聚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爱,饱含着人小人艰苦奋斗的心智与汗水。校本教研没有可资借鉴的模板,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在向校本教研登攀的进程中,每一个脚印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汇聚生命全部的激情与智慧,继续秉承多年的教育积淀,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使人小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成为一枝历久弥新、绚丽多彩的奇葩!执笔:安庆市人民路小学 胡静

2007年12月

第三篇: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主题,创新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实行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专业教学,以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取代自主办学。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行模块教学

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是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学生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夯实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与求学能力。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中等职业教育分成两个教学模块,即执业能力模块和升学模块。

1、执业能力模块

针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部分学生群体,我们采取“文化学习(20%)+能力训练(80%)”的模式实施执业能力模块教学。学校根据开设专业对初、中级技术人员或工人岗位能力的要求,重新组合德育课和文化课内容,突出其实用性教学。并以岗位技术能力为核心,淡化专业理论教学,制定专业各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努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

2、升学模块

面对文化基础较好,有学习兴趣,升学欲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用“文化学习(40%)+专业理论学习(40%)+能力训练(20%)”的模式实施升学模块教学。教学中,注重夯实升学考试需要的文化与专业理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升学竞争的需求。

二、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是学校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我校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培养方式,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企业提出对人才的规格与要求,双方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实习安排,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教学方案中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跟进,定期安排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到学校任教,并对学生阶段性学习加以指导和考核。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与改革创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与良好的经济效益,迎来了勃勃生机的职教春天。

第四篇:夯实校本教研 促进专业成长(修)

夯实校本教研

促进专业成长

【摘要】:作为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亦对校本教研有着积极的反哺效应;综合而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我校以“全员动态”为平台,以“高效课堂”为抓手,利用“青蓝工程”和“片区交流”等手段,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个体培训反思,集体备课研讨,组群互动学习,校级展示交流中不断得到成长。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须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入手,而校本教研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力抓手。我校立足校本教研,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现从以下几方面介绍我校校本教研相关做法及成功经验:

一、实施“全员动态”,营造教研氛围。

为加强教研活动的管理,我校每月分教研组创造性地开展“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活动,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全员动态校本教研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规定了语文教研组每次利用周二整个下午开展“全员动态”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每次利用周三上午早读和前两节课开展“全员动态”教研活动。每次的“全员动态”校本教研都随机抽取一个备课组承担主持与课例展示活动,课后再抽取教师通过中心发言和自由发言形式进行点评,以全员动态为活动的保障手段,确保每一次高效课堂研讨活动的成效,加速高效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

“全员动态”教研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现场抽取下一次活动的组别、专题及活动主持人,所抽专题的备课组长应对主题的确立进行阐述;第二环节是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共性教学设计,然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和教学风格形成各自的教学设计,在教研活动时当场抽签决定上课展示人,再集体观摩他的教学课例;第三环节是互动交流,临时抽取中心发言人和评议团人员。中心发言人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与台下教师互动交流。台下教师也可主动要求发言。教研活动结束时,评议团按一定的评分标准对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教学课例展示人、中心发言人以及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师进行分数评价;第四环节是活动结束后,活动主持人要及时在校园网站“校园论坛——教学教研”板块中上传主题帖,其余教师跟帖,参与网站研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教研火花时刻绽放。

为落实备课组研讨效果,学校教导处还针对每次研讨进行检查记录和分档评价,并纳入每学期末进行的优秀备课组评选。目前,我校每周的备课组研讨正十分有序、高效地进行着,将提高全体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落到了细处。

“全员动态”校本教研由于承担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上课人和评课人都是通过电脑随机抽签,具有不确定性,让每位教师每次的教研活动都紧绷高效课堂教研之弦,从选题研讨到听课评课再到网站跟帖,大家都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大大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六年来“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不再像原来一样盲目地毫无压力地被动地参加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明确,责任分明,并且时刻都作好了展示或点评的准备。压力就是动力,近年来,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举行各类比赛,创新“四自”模式。

为将校本教研进一步细化、常规化,我校积极营造教育科研氛围,利用每周固定的教研时间开展各备课组同课异构研讨,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创新运用我校“四自”模式进行集体备课,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和具体班级情况进行个性化修改。我校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准备——铺垫导入;自主学习——导学探究;自主检测——巩固内化;自我提升——总结评价”为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大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5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本模式总的设计理念是: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方法、态度的培养,课堂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关注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四自”的内涵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

为深化高效课堂改革,让各学科老师进一步熟悉并运用我校高效课堂“四自”模式,我校每学期分学科定期举行课改经验交流会,开展了各项教学比赛。如:开展了实习老师“高效课堂”汇报课活动,以检查备课组指导跟组实习教师情况;组织语、数学科老师开展了导学案问题设计比赛和导学巩固练习设计比赛,检查教师导学设计能力;举行了新调入老师“高效课堂”汇报课活动,促进新调入老师融入高效课堂改革;组织了全体教师高效课堂过关课比赛,每位教师带领本班学生为同学科各备课组展示了自己对高效课堂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四自”模式的情况;组织了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在多功能室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暨教学开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组织了语、数、英学科共13个备课组的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教学比赛,引领教师由熟练用模走向破模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风采。比赛中,各学科教师在数十堂课中,不断观摩比较,学习他人长处。比赛结束后,各教研组还组织了点评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对高效课堂理解,解决了模式运用中的许多困惑。

我校还承担了吉安市南路片高效课堂推进会,展示了课改成果。市教育局曾宪锋副局长对我校活动的精细组织安排,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及高效课堂展示所取得的良好效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在一系列高效课堂教学研讨和比赛中,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全部班级已经行动起来了,课前预习的布置规范,小组合作交流效果已见成效,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习积极性前所未有地高涨。在省、市、县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比赛活动中,我校教师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吉安市高效课堂示范校,课改的成功经验还在《中国教育报》得到宣传。

三、落实“青蓝工程”,促进片区交流。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和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我校大力开展了“青蓝工程”。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合理划分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三个梯队。专家型、骨干型教师按“一带二”的形式与胜任型教师结成对子,任期为一年。学校制定了具体而可操作性强的“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对青蓝双方提出了具体的职责和要求。教导处每月坚持了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有力地促进了青蓝双方的教学指导与交流,实现了共生共长。

为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我校牵头成立了万安县高效课堂第一责任片区,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每月组织了交流活动,实现了以研促教、以研兴教,为学校之间搭建了共同参与、联动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片区内六所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通过开展片区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构建新型的片区教研平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促进了片区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全面提高了片区六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结合上级有关教师培训计划,制定了教师培训方案。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制定好培训计划,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片区交流研讨等多种培训模式,达到每人每学年参训不少于90学时的目标。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学习的万安县教育大讲堂视频和资料,邀请其他县和我县兄弟学校名师骨干到我校上示范课和做讲座。学校自主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山西太谷等外省市名校参观学习,派出大量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外出学习坚持给任务、定目标的原则。活动结束后,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汇报成果、上示范课等有效形式,使多数教师受益。

五、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反思。

为了深化校本教研,形成专题成果,我校成立了各学科课题组,并扎实开展了专题研究和交流。学校在课题立项、实施研究、总结结题等方面为各课题组教师提供指导和经费保障。重点抓好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抓好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督促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大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对已结题的课题研究人员,学校将按对课题贡献的大小,应用和推广的价值,予以不同奖励,并在考核适当计分,以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讨的积极性。

为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我校还加强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检查和督导。我校教师每学期都能在认真完成所有新授内容的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坚持每课认真完成“课后反思”,并认真完成学校统一设计的《反思与成长》,促进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提高业务水平。教导处每月定期进行检查和等级评价,将检查结果纳入优秀备课组评选和教师个人考核。

六、搭建网络平台,营造书香校园。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将每学期的电子备课,举行各项活动的课件、导学案等资料进行梳理,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借助实小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论坛”等平台,积极引导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在研讨中不断提升。

为满足我校广大师生阅读学习的需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开放图书室,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教师在图书室静心阅读,摘抄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每学期要求教师撰写不少于3篇的读书心得,并形成电子稿上交教导处。学校将组织“读书心得展评”活动,被评为优秀的将在我校《实验园》发表。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或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七、加强管理考核,注重激励评价。

为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我校加强了过程监管。学校坚持每周不定期进行一次巡课查课查岗,一次行政随堂听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学校网站、校讯通平台或每月教学例会上通报,记录到教师个人电子信息档案中。发现教师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并依据考核制度对违反教学行为的教师进行处罚。通过有效监管,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了教学常规。在全县及学校组织的每次教学质量考核之后,教导处将及时召开教学质量研讨总结会。回顾总结阶段性教育教学工作,分析教学质量监控成绩。

为加强对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综合考评,我校每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个人获奖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教师奖励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每学年,学校开展了“三星”教师评比活动和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三星教师分别指“成长之星”、“质量之星”和“管理之星”。评为了星级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则在综合考评中给予加分鼓励。

校本教研是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平台,也是最有效、最常态化的形式。我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在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把校本教研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相信,校本教研只要常抓不懈,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能更上一个新台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万安县实验小学

二0一六年五月

第五篇: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要求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材,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4.活力课堂,即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创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市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各校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配合意识都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效课堂实施之前一定要加强师生的培训工作。教师的培训我校准备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教师教学理论的自学,提高专业素养,为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二是通过讲座、观摩精品课等方式进行培训,为高效课堂的准确实施奠定行动基础。三是通过教研,实现大范围的联动,为高效课堂实施提供研究平台。四是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等形式,增强教师们的自觉约束意识。学生的培训要采取合理的办法,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提问、讨论、合作、交流、发言、展示、小结,如何使用纠错本,如何使用双色笔,如何做好自学笔记等,要让学生多体验、多模拟、多交流,明确操作要领,清楚操作步骤,知晓操作策略,遵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4)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5)彰显个性。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6)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成熟。学校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3.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

要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心理特点,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为7-9人;对于班额较小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为2-3人,每个学习小组由一名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达到合作提高的目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要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课堂活动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要让活动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载体,成为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持了“学生中心”;是否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是否进行了当堂检测;是否遵循了教学模式和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即时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按照“三率一分”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之外,还要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合作态度等。

6.优化训练方式,促进知识内化

教师要把握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作业设置要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 的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实践热情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橱窗等空间。宣传高效课堂的理念,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占领学生的视线,把学生“浸泡”在高效课堂的优质文化里。特别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要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励性语言,要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文化小知识,要有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警示制度,更要基于学生“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努力形成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通过氛围的营造和文化的打造,让高效课堂更有行动基础,更有实施动力,更有发展方向。

8.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3.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质检组、考评组等组织,加强每天的日常过程监控。

校长把“创建高效课堂”列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和思考,提高课程管理和指导能力;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要创设良好的高效课堂建设环境;要经常参加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解决创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创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五不”:一不急功近利;二不求全责备;三不闭关自守;四不见异思迁;五不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过程中注意总结、反思和调整,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一是各学校要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2011年3月3—7月)

1.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观摩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2.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赛教活动,选出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研究反思。学校要围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开展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要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变成校本研究主题,注重研究的过程,注重研究的深度,确保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下载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周传杰 2014年11月27日,德州市2014年度初中教学现场会在庆云县召开,我与全市的200多位市县分管领导、初中学校校长共同......

    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

    青海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7月15日电(记者骆晓飞 高原 张建新)近年来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把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中......

    深化教学改革[范文]

    大刀阔斧,深化教学改革 俯下身子,打造高效课堂 棋盘中学 王胜利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

    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第五小学近年来我校面对兄弟学校的强势发展,发奋图强,不甘示弱,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惜时增效,轻负......

    “深化教学改革”体会

    “深化教学改革”培训体会 在本次培训前由于学校已经多次介绍和推广过相关的思想,本人也有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理论依据向学生推广,而且没有好的实施模式而没......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发言稿 哈拉海镇第一初级中学刘百玲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灵璧中学“六环导学”课改经验介绍 上传: 况秋平更新时间:2013-6-19 16:06:08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灵璧中学“六环......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草河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临多所城镇中学,多年以来我们始终面临师资严重流失,学苗严重流失,学额不足,升学率不高的困境。但我们并不气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