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1.4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者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标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分析实验,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的减小试验误差。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过程:1:测形状规则的的固体的体积,例如实验室的铝块。A.利用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为:。
B.利用刻度尺测量它的半径,从而求出其横截面积,再测量高,利用公式:V=S.h求的铝块的体积约为:。
C.利用公式,求的铝块的密度为:。
2: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例如小石块。
思考:质量可以用天平测的,那么体积呢?形状不规则,无法用刻度尺量取,该用什么方法呢?。
实验步骤:A:利用天平测自己准备的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
B: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水=
,用细线悬挂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测的此时液面示数为 V总=,则小石块的体积为V石=
。C:则石块的密度为ρ石=
;
反思:1.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不可以先测石块体积,再测石块质量?如果不可以,说说为什么!。
2.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误差,你们采用的方法是。3:测量液体的密度,例如水的密度测量。
提示:测量液体的质量要用烧杯,侧液体的体积用量筒 实验步骤:方法一:A: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为
.C: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液体的体积v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方法二:A: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B: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 C:测量烧杯和剩余水的适量m2,则倒出水的质量为。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反思:两种方法哪种好?哪一种方案需要改进,从而更好的减小误差,如果不改进会是实验值偏。实验练习题
1.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操作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惠安是“石雕”之乡。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2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g。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22丙所示,体积为_______cm3,样石的密度为_______g/cm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20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g
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倒出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kg/m3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 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 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 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 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
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选填“<”、“>”或“=”)
第二篇: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_压强
§14—1 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1.放映图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7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这些都是力作用的结果。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产生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粉笔盒放在讲台上,粉笔盒对讲台也产生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而且作用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当我们要将一个图钉按在墙上时,钉子对墙面也产生了一个垂直与墙面的作用力。刚才谈到的几个力,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作用点在地面或墙壁(接触面)上。我们把这种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㈡进行新课: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被压物体(即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指向被压物体。(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表面
分析作图:①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②物体对斜面的压力;③按图钉时图钉对墙壁的力。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的大小才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即F压=G物。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力的大小有关。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那么到底谁对呢?解决物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探究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_____;
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_。
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物理学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
2.压强
⑴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⑵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⑶计算公式:P=F/S
(F=PS
S=F/P)⑷理解: ①公式中的“F”表示压力而不是重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被压物体所受压力才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此时:P=F/S=G/S=mg/S。
当物体为规则的柱状物体(例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放在水平面上时:(适用于填空、选择题中的柱状的固体时可直接用P=ρ物gh)P=F/S=G/S=mg/S=ρ物Vg/S=ρ物Shg/S=ρ物gh
(P=ρ物gh)②公式中的“S”为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公用的面积。③P=F/S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⑸单位: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的压强
2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为帕(Pa),2
222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Pa=1N/m。1m=10dm=104cm2=106mm2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⑹物理意义:在面积为1m2的物体上受到的压力为多少牛。例如:一张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是0.5Pa,表示在面积为1m2的桌面上受到的压力为0.5牛。
练习:
⒈一个质量为40kg的中学生,它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和他站着时对地面的压强。
第三篇: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5.2 机械效率
§15-2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 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长木板、棉布、小车 教学方法: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该图片非常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而且还好理解,引入问题直接,学生易接受。
【板书课题】机械效率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推导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了解常用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师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对功进行分类,深度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板书】一、滑轮组机械效率
1、公式W有用W总GhGhG FsFnhnF
或W有用W总GhGhG Fs1GG动(GG动)nhn
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动滑轮重和机械间的摩擦
A. 被提升物体一定时,动滑轮个数越多越省力,但机械效率越低。
B. 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课本例题公式应用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情境引入】斜面是常见机械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汽车爬坡问题,借助盘山公路能够省力;借助木板做成斜面推物体也可以省力等引入是否省功的问题,进而引入斜面机械效率的内容。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或常识(例如骑自行车走S形爬坡省力),比较有兴趣,积极性较高,为下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
【板书】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生活动】讨论猜想:
1、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的倾斜程度发生变化时,斜面的省力程度以及斜面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
2、斜面的省力程度和机械效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自主探究】
选择桌上实验器材,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器材:长木板、方木块(带挂钩)、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木垫、细线、棉布、毛巾。
友情提示:
1、匀速拉动。
2、拉力要与斜面平行。
3、读数要仔细准确。
【教师点拨】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作如下补充: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
2、实验不要用小车。
3、选用的木块要重一些。
4、木板的摩擦要大一些。
【展示交流】
1、倾斜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___________。
2、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
。【板书】实验结论:
1、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2、有用功W有用=Gh
总功W总=Fs
机械效率W有用W总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关。
A、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 B、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倾角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课堂延伸】
1、总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除了利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
【课堂练习】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师点拨】
1、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也就是说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没有机械效率100℅的机械。
2、改进机械的结构、按规程对机械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少摩擦等,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将学习内容整理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2、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第四篇: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3 摩擦力
§13—3 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羌
●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等科技成果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车、棉布、玻璃板、木块、圆铅笔、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定拉力F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则与物体受到的拉力F相互平衡的力是-------()且主要是-------摩擦力
新课教学 一、三种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a.滑动摩擦力:
(1)概念:(2)大小:(3)方向:
注意:
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受到拉力大小无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
2、只有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根据两力平衡)
3、在水平情况下,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b.滚动摩擦力:(1)概念
(2)滚动摩擦力大小远小于相同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故可用滚动摩擦力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反之,则增大摩擦力。c.静摩擦力:
(1)概念:(2)大小:(3)方向:
补充:如图当拉力逐渐增大过程中,物体保持静止,则物体受到静摩擦力,因为物体静止则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的两力平衡,所以在此过程中拉力F 始终等于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f。静摩擦力随着拉力F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拉力增大到一定值,物体就要开始运动。当物体将要运动而还没运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大,称为最大静摩擦力,且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相同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
二、有益摩擦、有害摩擦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练习:
下列几种摩擦各属于何种摩擦: 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 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
手握瓶口,瓶静止在手中,手与瓶之间的摩擦
自行车在地面上行驶时,车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若刹车时,车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手推着桌子前进,桌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四.巩固练习:
相应完成《导学案 13.3 摩擦力》
五.布置分组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第五篇: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2.5 牛顿第一定律
§12—5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2.难点:物体的惯性
教学准备:小车、木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44页图12.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
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学生活动:
(1)体验图12.5-4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
(3)通过观察图12.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
(4)阅读47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三)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
(四)布置分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