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剪纸讲故事综合素质课教案
趣味折纸课
主讲:张赟
助教:石立群
一、教学目标:通过折纸和讲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印象。以《苹果里的五角星》、《刻舟求剑》这两个故事教育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尝试,突破思维定势,用《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坚强自信,努力学习。综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授三种折纸,五角星、百合花、船、盒子,以折纸内容为话题讲述故事,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享相关的典故或者故事。
三、课前准备:一把剪刀,100张彩纸,笔,苹果,水果刀。
四、教学步骤:
1、组织课堂:自我介绍,介绍助教
2、课堂导入:设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展示五角星)你们都会画五角星吗?(黑板示范)同学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五角星?(请举手同学回答)
老师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见过五角星,在一种水果里,有同学能猜到是什么水果吗?答案是苹果。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关于苹果里的五角星。(现场切一个苹果示范)询问同学从故事中学到什么道理?
3、五角星折纸教学:感兴趣的同学们回去后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在苹果里切出五角星。(强调刀具危险,切水果要让父母完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折一个五角星。教学强调步骤顺序、折痕、开口。助教老师帮助学生完成折纸。
4、故事分享: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个和五角星有关的故事?请同学回答。如果举手的同学不多,请助教老师补充一个故事。
5、船折纸教学:展示船的折纸,请助教老师讲一个和船有关的故事:刻舟求剑,然后请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和教给我们的道理。主讲教授折纸,完成后请同学分享故事。
6、百合花:展示百合花,助教讲述《悬崖上的百合花》,引导学生领会故事的主旨。然后教授折纸。百合花瓣需要借助笔卷一下,如果学生们带笔,老师可以帮学生完成最后一步。
7、纸盒子:如果时间充裕,直接教授这一折纸。时间不够则不用。
五、教学总结:我们这节课一共学习了几种折纸?谢谢大家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故事,你们可以把你今天的折纸课成果送给你的好朋友或者你的父母,希望大家像百合花一样努力从书本和生活中吸取养分,多思考多观察,一定能实现开花的梦想,很远的人都能闻到这种芬芳。(提醒同学课后把废纸扔进垃圾桶)
第二篇:综合素质评价课教案
综合素质评价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得出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最终结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情感目标:
1、学生学会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人。
2、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教学重点:
1、开展素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如何进行自评以及自评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
1、开展素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如何进行自评以及自评应注意的事项。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彼此成为朋友,知己,兄弟姐妹。我们有了这种亲密的关系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评价他人的准则,但是这绝不是单纯的“好”与“坏”,而是全面的。今天我们就要上一堂综合素质评价课。
(一)由信导入,激发兴趣
1、由信导入
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啊?好,下面老师就来读一读这封信。
2、提出问题
(1)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2)你觉得XX同学怎么样?_
(二)教师总结,揭示课题
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单纯从某一方面用“好”与“坏”来评价,应全面。怎样才能做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思想品德综合素质评价课。
(三)重温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出示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重点区分优、良、合格之间的细微差别。典型自评互评,学会评价
刚才我们重温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XX同学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1.学生逐项评 2.该生自评 3.教师总评
(四)自评、分组评、全班评议。
1.全体自评
2.全班交流,教师选取优、良、合格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全班自评。
3.小组互评
(1)学生自由结组(2)教师提出要求(3)各小组互评
1.评价要公正,不得参入个人恩怨
2.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填好评价表。
(五)老师总结发言,使学生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老师通过这节课,看到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与互相的帮助及促进,老师也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要找出自己于别人之间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超越自己,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哪怕路上有坎坷,哪怕路上有荆棘,我们都要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健康向上的学生。加油吧!同学们!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今后的评价工作要在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从教师到学生,从开学初就做各方面准备,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评价细则去做,牢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综合素质评价课教案
综合素质评价课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素质评价的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既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又能科学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既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能充分了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目标:
1、学生学会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人
2、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1、开展素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如何进行自评以及自评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
1、开展素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如何进行自评以及自评应注意的事项。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由各个小学而来,汇集到我们现在这个初中大家庭里面,并且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即将一个学期,彼此成为朋友,知己,兄弟姐妹。我们有了这种亲密的关系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评价他人的准则,但是这绝不是单纯的“好”与“坏”,而是全面的。今天我我们就要上一堂综合素质评价课。
一、素质评价的意义 发放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学习并且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着重点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
1、了解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师朗读《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在老师朗读《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的同时学生对正表格进行自评。
2、学生自评与互评(互评按照值日小组分组)
在进行小组互评时,老师点出互评的几点要求让学生认真遵守:评价要公正,不得参入个人恩怨。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填写评价表。
三、老师总结发言,使学生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老师通过这节课,看到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与互相的帮助及促进,老师也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要找出自己于别人之间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超越自己,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哪怕路上有坎坷,哪怕路上有荆棘,我们都要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健康向上的少年。加油吧!同学们!
第四篇:剪纸课教案
剪纸艺术的起源
中国的剪纸活动由来已久。据文献及出土文物考证,剪纸艺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形成于西晋(265-316),成熟于南北朝(420-581),发展于隋唐(581-907),独立于宋元(960-1368),普及于明清(1368-1911)。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是与纸的出现同时开始的。汉代纸的发明促使剪纸出现、发展与普及。虽然我国的纸张直到汉代才出现,但剪、刻记忆却可最早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玉片镂雕出现,即在薄片材料上施以剪刻镂花。战国时期也有镂刻的金属装饰物。1950-1952年在河南会先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就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前身。
南北朝时期,剪纸艺术还作为装饰物出现。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址出土的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金银花)团花和菊花团花。这五幅团花剪纸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如图1-1所示为“对马团花、对猴团花”的残片。“对猴团花”中的猴子生态生动活泼且富于变化。这些剪纸表现了南北朝时期新疆流行的图案题材和构图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图1-2所示为后人临摹的《对马》完整剪纸图案。
图1-1 新疆出土的剪纸《对马》《对猴》
图1-2 对马
1973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在陇县原子头村古墓中,发现了十幅唐朝的剪纸作品,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四种。唐宋时,民俗剪纸除彩胜、面饰、挂笺、灯花、刺绣外,还有丧葬用的纸衣、纸帽、纸鞋、纸被、纸枕、纸钱等等。后来造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宋朝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的品种名目繁多,应用更加广泛。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维持男耕女织的君主制王朝,也是将民俗剪纸的实用性推向四面八方和达到高峰的年代。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民国年间孕育着新剪纸的发展。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传统剪纸艺术的民间自然流传的基础上走向社会,迈向了一个现代剪纸的崭新时代,开创了剪纸的新纪元。全国解放后,广大美术工作者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创造出了更加璀璨的剪纸艺术,他们的杰出的作品,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执情。
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推动了全民族的经济腾飞的社会进步,为剪纸艺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中国剪纸研究会正式成立,后来各省、市、乃至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剪纸专业委员会。各地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剪纸的专著,2006年王伯敏先生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民间剪纸史》,一系列的纸竞赛、剪纸展览、学术研讨以及大量的外事剪纸交流活动,使全国的剪纸技艺的理论研讨都获得了全面发展。
剪纸艺术分类
一、按剪纸风格分类
我国的剪纸艺术的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
南方剪纸以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福建、四川、贵州等地为代表。其特点是举行清秀俊雅、工整细巧,表现手法注重写实。北方的剪纸以陕西、甘肃、河北、吉林、辽宁、山东、山西、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为代表。其特点是粗犷浑厚、朴素简约,表现手法重于变形夸张。
二、按技法分类
剪纸技法大体可以分为剪、刻、撕、火镂四种。
1、剪
是用剪刀剪,线条活泼多变,随意性很强。
2、刻
是用特制的刻刀雕刻,又称刻纸,作品风格严谨、细腻,装饰性强。
3、撕
不用任何工具,仅用指甲代刀撕扯而成。其作品特点是古朴稚拙、豪放雄健。
4、火镂
大多是以大、小线香为工具,随火就势烧镂制作。其特点是造型随意,趣味性强。
三、按剪纸题材分类
剪纸题材内容特别丰富,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人物
有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戏曲人物、皮影人物、近现代人物以及卡通人物。
2、动物
有飞禽、走兽、昆虫、鱼类,还有人们意想中的龙、凤等。
3、植物及花卉
如梅、兰、竹、菊等。
4、器物
剪纸作品中常见的器物有磬、古钱、鼎、花瓶、爆竹、灯笼等。
5、风景
有亭、台、楼、阁、寺、庙、山水、名胜等。
6、文字
如福、禄、寿、禧等。
四、剪纸色彩分类
这里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 单色剪纸 用一种色纸剪出的作品叫单色剪纸,常见的有黑色、红色、白色,是剪纸艺术中最普及的、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彩色剪纸 1.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一般主槁所使用的材料都采用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起来能得心应手。广东佛山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堂皇。2.点色剪纸
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如果要好几层一起点染,色彩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便于颜色渗透。着色时,要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是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渗比效果,染色时不必待一色干后再上另色,通常上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色,才能达到渗化的效果。点色剪纸通常应采用阴刻法,便于大块面积留作染色用。点色剪纸色彩强烈,乡土味很浓,以中国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为著名。中国浙江苍南的点色剪纸,在继承蔚县的传统点色基础上吸取了西洋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为点色剪纸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3.衬色剪纸
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4.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把刻好的主槁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个别脸部可作适当的渲染。中国广东佛山的“铜凿”剪纸是在一张铜片上先用锤子将图案凿出,在留空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当地叫“铜凿”。这种剪纸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而且便于长时间保存,但一次只能制作一幅。5.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基本上属于单色剪纸的拼贴,近似剪贴。例如:剪一只熊猫吃竹子,熊猫用黑纸剪成,竹子用绿纸剪成,然后把熊描、竹子拼贴在一起。初学剪纸和常用剪纸一般都是单色剪纸。
五、按表现样式分类
1、团花式 团花大多是圆形装饰纹样。
2、门笺式 门笺即挂门钱。是逢年、过节、喜庆时,用来贴在门上边或厅堂的装饰物。
3、对称式 对称式剪纸可以分为中心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上下左右对称等。
4、剪影式 剪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表现物象外轮廓的优美造型,完全舍去其内部结构的表现手法;另一种是对物体内部结构稍加勾勒的表现手法。
六、按用途分类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1、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2、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3、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4、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剪纸艺术的应用
剪纸艺术的应用在民俗活动中分为窗花、灯花、喜花、礼花、寿花、丧葬花、供花、菜饰花、顶棚花、炕围花、刺绣花等。
剪纸在现代生活应用中则可以分为单幅主题剪纸、挂历画、连环画、瓜果花、邮票、书籍装帧、舞台美术等。
剪纸的工具的材料
1、剪刀 剪刀的选择。2、3、4、5、6、7、刻刀 垫板 蜡盘 粉袋 磨石等
纸张
常用的纸张是最普通的大红纸,还有宣纸、闪光纸、花纹纸、彩色不干胶纸、蜡光纸等。也有人尝试用吹塑纸、墙壁纸、丝绸、胶片及塑料薄膜等。
剪纸技法
一、剪刻顺序
二、常用剪法
三、常用刻法
四、剪刻结合 阴剪、阳剪
五、刻法要领
常见元素符号
常见的直线符号。常见的曲线符号
作品寓意举例及欣赏
作品粘贴方法
剪纸装裱前的准备
剪纸作品是必须压平才能装裱的,然后选择花边的配色,备用一些花边纸,备好与底版纸相同大小的托纸,这种托纸最好使用与剪纸相同纸质的纸张,纸张要光洁没有颜色,使用前要逐张的检查,并用小刀把上面的杂质给刮干净,用清扫工具清扫一遍。
剪纸的装裱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形式: 镜框装裱
鸳鸯剪纸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卷轴装裱
卷轴是是中国画的一种装裱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剪纸自然是上等。如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相媲美了。装裱卷轴价格要比镜框昂贵,装裱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一些,但是,艺术效果却相当好。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窗花,是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民间剪纸艺术品。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西民间的剪纸,尤其是窗花剪纸,充满山西民间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土风味。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的图案,表示了农民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第三节、窗花纸的颜色
剪纸的颜色多样。可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剪纸种类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统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以纹样分类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以用途分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以用纸及制作分类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6)磁性剪纸,磁性剪纸在工艺上有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之分,手工剪纸又有剪和刻之分。
至于兼用两类方法制作的剪纸,应择其主要的方法归其类别。
剪纸成品展示(10张)编辑本段剪纸的艺术鉴赏 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千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刀法的运用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优秀的剪纸产于何地
我国各地,均有剪纸习俗,风格迥异,做工良莠不齐,题材各有不同,剪纸材料千差万别。按制作方法分类,主要有剪纸和刻纸;按表现形式分类,主要有单色和点彩。
剪刀剪纸,历史悠久,但由于加工数量的限制,而且细微刻画,逐渐被刻纸取代,刻纸的优势在于,以此可以加工多张,刀法变化多端,单色剪纸和点彩剪纸,尽管各有千秋,但是,真正的优秀剪纸,应属单色,因为单色剪纸,突出了“剪”的艺术主题,来不得半点虚假。而点彩剪纸,俗称“三分剪,七分染。”所用品色,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污染并脱色,脱色的剪纸,毫无欣赏价值。
真正优秀的剪纸,当属江苏的扬州和天津的杨柳青的单色剪纸,两地的剪纸,以造型优美、纸张考究、刀功犀利而著称,就其渊源,扬州和杨柳青,皆为举世闻名的书画艺术之乡,两地的剪纸艺术在深厚文化底蕴烘托下,自然卓越不群。
杨柳青剪纸向其他美术品类借鉴表现形式丰富自己。比如这些年兴起的国画形式的剪纸有中堂、条幅、横批、通案、扇面等;内容有花鸟、草虫、人物、山水、脸谱等,还有美术家参与创作的剪纸。其类似年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新颖。特别是在传统年画的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杨柳青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门神、缸鱼、婴戏娃娃等。传统年画往往不被一些新家庭接受,刻成精美的剪纸后,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被青年人接受,而且深受喜爱。杨柳青人绣花的“花样子”都是来自于剪纸图案。这些花样子有门帘、窗帘、墙布(墙围子)、枕套等,还有用于服饰,儿童戴的花兜兜,俗语称“供花”,也有人在祝寿的寿面、寿桃上用福寿等前纸覆盖,俗称“饭花”等。几十年前,杨柳青高家花样子远近闻名,人称“高花样子”。
用途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第五篇:快乐剪纸.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精选)
《快乐剪纸》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寓意深长,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安排这一主题,学生通过了解剪纸艺术,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剪纸技巧,可以掌握剪纸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会使用剪刀剪一些简单的东西,但是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本主题的活动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能够提升学生能力,也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减法、三角折减法、五角折减法等基本技法,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剪出对称图案、连续图案,并尝试设计图案、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剪纸历史、起源,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情趣。
本课重难点:
重点:学会剪纸的基本技法及技巧。
难点:能够剪出对称图案和连续图案,并尝试设计图案。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从基本技法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探究。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环节的组织和学习。
学法建议:观察法、资料收集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
2.学具准备:剪刀、刻刀、纸、垫板、三角尺等。本课环境准备建议: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观度、创意设计等各环节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3课时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可爱的动物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张纸和一把剪刀,以变魔术的形式剪出一只蝴蝶作品。2.多媒体出示剪纸作品。
3.教师小结:剪纸,又叫刻纸,是我国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已有一千年的悠久历史。一张张普通的彩纸经过设计和剪刻,就会变成一件件美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
剪纸的第一个活动——可爱的动物(板书)。
(设计意图:以魔术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剪纸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学习与探究
1.资料共享:指生分享课下搜集的剪纸资料。2.基本技法的学习:
(1)小组讨论教师刚上课时出示的图片是怎样剪成的?动手试一试。(2)教师出示图解。①对折法
②连续折剪法
③三角折剪法
(3)教师总结并板书步骤:折、画、剪、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试一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宗旨。)
(三)实践与体验
教师指导语:老师听说森林里要开动物大会,你们想让谁参加呢?赶快用你们灵巧的小手剪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参加动物大会吧,最好是带着他们的好朋友一起来。
1.多媒体出示温馨提示。
2.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学以致用,巩固了剪纸技法。)
(四)展示与评价
评价标准:从剪纸作品的工整度、美观、创意设计等进行评价。1.剪完的同学把作品贴到展示区。
2.师生共同观看展板,挑选设计精美、剪法熟练的作品,组织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相互评价互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拓展与延伸
1.出示难度系数高的剪纸作品。
2.中国的剪纸博大精深,课下试着剪出更多更好看的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对称剪纸图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开阔眼界,增强他们对剪纸这门传统工艺的喜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
快 乐 剪 纸
——可爱的动物
连续折减法步骤:折痕、画线、剪纸、展平
活动二:美丽的窗花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今天给每个小组都带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2.多媒体展示窗花。
教师小结: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用来装饰的一种剪纸。窗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宋、元时期逐渐流行,是分布最广、最为普及的民间剪纸。南方剪纸以“精致”为美,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剪纸以“朴实”为美,特点是天真浑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窗花的魅力。
3.揭示主题:美丽的窗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送给每个小组的礼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出示窗花图片更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学习与探究
1.小组观察教师送的窗花,讨论剪窗花的步骤,可以试着剪一剪。2.指生回答问题,并示范。3.教师板书:折、画、剪、展 4.教师示范简单窗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的权利,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三)实践与体验
学习指导语:窗花的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剪出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让我们一起装饰我们的窗户吧!
1.出示温馨提示。
2.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与评价
1.剪好的窗花贴到展示区。
2.师生共同评价,选出几张精美的贴在窗户上。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评价,学习优点,找出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拓展与延伸
教师谈话:窗花的样式很多,寓意也各不相同。同学们课下还可以设计花鸟鱼虫等更加丰富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环节,保持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快 乐 剪 纸
——美丽的窗花
剪窗花步骤:折、画、剪、展
活动三:创意剪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剪纸作品图片。
2.教师小结:剪纸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爱不释手。我们今天就来设计有创意的剪纸。
3.揭示主题:创意剪纸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会了剪纸,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自由发挥。)
(二)学习与探究
1.小组讨论创意剪纸的步骤。2.指生回答问题。3.教师示范总结:
(1)设计:把构思好的图案画在纸上。
(2)剪刻:根据图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剪或刻。一般大轮廓用剪刀剪,里面细小的部分用刻刀刻。用刻刀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
(3)整理:清理碎纸屑,把作品整理平整。
(4)保存:可以用粘贴、塑封压膜、镜框装裱等方法保存剪纸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出现了小提示,让学生知道阴刻和阳刻,开阔视野,学到的更多。)
(三)实践与体验
1.出示温馨提示。
2.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交流,评价作品
1.完成的作品贴在展示区。
2.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创意剪纸之星。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五)拓展与创新
1.出示套色剪纸和立体剪纸图片。
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套色剪纸的方法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还可以用立体剪纸的方法使剪出的图案更具立体感。课下,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快 乐 剪 纸 ——创意剪纸
创意剪纸步骤:设计、剪刻、整理、保存
教学反思:
《快乐剪纸》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淡化统一题材的理念,不要一味拘泥于教材所设定的题材为教学内容或绘画制作内容进行创作,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现状和他们创作情绪的要求,适时、灵活的进行改变。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喜欢动物,他们对动物形象也感兴趣,并且也了然于胸。这样既贴近生活也便于他们的发挥创造。
1.剪纸时除了用剪刀剪以外,刻刀的使用也不容忽视,在作品细小的部位利用刻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刀刻教法,指导学生灵活的使用刻刀.当然也还可以尝试用其它的方法来完成作品,例如手撕等方式,同样也能产生丰富的效果。
2.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从而变得较粗心,有时会敷衍了事。这时老师要适当的帮学生调解情绪,并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太要求学生设计过于复杂的图案。
3.有时学生在设计作品中往往不清楚何处留边,何处剪去。这时可以让学生在样稿上用笔画出剪去的部分感受一下,再进行调整。
4.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加以指导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5.对于剪纸教学教师不一定要求每人完成一件作品,可以两人合作或多人合作的方式用剪纸拼出更新颖、有趣的作品。
在剪纸教学中我与学生之间既合作又分工,同时通过对他们创作的指导,我也更了解他们的喜好、兴趣、思想。我们之间有了一种“朋友”的关系。同学们也喜欢上这种课,甚至把它带给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细心、坚韧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