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话导入范文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学生自由反馈)你们都喜欢画什么呢(学生反馈问原因)2.有一只小猪也爱画画,有一次,她画了一只小花猫(出示猫图片)小猪画的猫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可是这么一只可爱漂亮的小花猫经过几次的修改之后,却变成了一只大怪物,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课文里看看吧
4.现在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下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吧(来跟老师读下题目)2.30
二、读文
1、现在你们自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字标上记号,待会仔细听录音怎么没读3
2、现在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1.49
3、好,现在你们再读下课文,边读边给它标上自然段3
4、好我们来看下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同学说),出示图,有多少同学标对了(标对的人少就讲自然段),并讲自然段2
5、现在我们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下课文,(点四个同学起来没人两段)56、7、8、9、这些同学读的真棒,来大家来,老师呀也想给他们奖励个笑脸
听完了他们读,大家是不是也想读了,现在大家自由读读点同学起来回答(一只小猫被小猪画成大怪物的事)教师小猫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大怪物呢,请大家齐读下读2-7自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 板书2
然段,思考思考这个问题,1.30
10、点同学起来(因为小猫听了小松鼠、山羊、小白鹅的话)1.30
11、那么首先听的是谁的话呢(小松鼠)(出示图片)
12、小松鼠说了什么的,谁来读读那句话,(点同学起来读)
13、师:小松鼠觉得自己的尾巴长得怎么样?
14、生:又大又好看
15、点击 又大又好看
16、师:这是小松鼠在夸自己的尾巴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可爱的小松鼠,谁来夸夸自己的尾巴? 师:这只小松鼠,你来试试吧!
17、(重点指导朗读语气:生读,师范读,生再读,全班齐读)
18、师:咱们一起来读出小松鼠的自豪吧!注意把 带点的词稍微读重些,这样有轻有重才好听呢!3
19、全班齐读
20师:听了小松鼠的话,小猪会怎么做呢? 生:给猫加上了尾巴
21课件出示第三段。小松鼠说应该把猫尾巴画大些,小猪听了是怎么做的? 学生齐读第三段。1 22师:小猪有想过小松鼠的话吗? 生:没有。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发现的? 生:马上 点击 马上
师:马上 说明小猪动作怎么样? 生:很快
23想都没想,马上就去做了,动作真快呀!你有没有马上就去做一件事呢?
生用“马上”练习说话。2 24那么谁向来想当当小猪给这只猫加上尾巴1 你们觉得这个尾巴该不该加(不该,因为小猫本来就没有翅膀。师:你们真会思考。可惜小猪连想都没想,如果他想一下该多好)1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来比赛好不好。1 师:接着又有哪些小动物来看小猪画画了?它们又说什么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五、六、七段,用横线画出它们讲的话。开始吧!3 学生自读课文。
师:还有谁来看小猪画画了? 生:小山羊和小白鹅
师:小山羊说什么了?(指名说)生:
课件示段4 点 小山羊的话
师:小山羊,你觉得你头上的角长得怎么样? 生:很神气
师:那谁来神气地读读这句话。生:1 2(朗读语气指导 重点评价 多 字)1 师:还有谁能加上动作来读呢?1 师:听了小山羊的话,小猪是怎样做的? 生:谁来读读那句话
课件示段5 课件点角 点同学读,来给猫加上对角 师:这回,小猪有想过小山羊的话吗? 生:也没有
师:你又是从哪个词语发现的? 生:连忙
师:那你觉得给猫加上这样一对角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为什么呢? 生:
师:可惜,这回小猪又没有去想想小山羊的话!4 师:那小白鹅又说什么了? 生:
师:小白鹅觉得自己的翅膀怎么样啊? 生:很漂亮
师:哦,它想给猫加上 生:一对翅膀
师: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小白鹅说话,好吗? 课件示段6 点 多漂亮 该多美 生:(师带上动作指示学生)3
师:小猪加了吗?
生:加了,我们一起来读读那句话,老师也担当小猪给它上对角 家读得真好!1 大家看,这三句话里有三个好朋友呢!它们是
生:马上、连忙和立刻。现在我们把它们装在词语花篮里吧。师:它们的意思差不多,在语文王国里我们把它们叫做近义词。这三个词都说明小猪听了别人的话以后,想都不想就去做了。如果这时,大象来了,说给猫画个长鼻子吧,小猪会怎么做?
说给猫画个长鼻子吧,小猪会怎么做?(学生选词练习说话。)生:小猪听了,马上 连忙 立刻3 师:同学们有没有像小猪一样,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如果有人叫你去打架,你会去吗?为什么呢?2 师:希望我们吸取小猪的教训,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一想,把每件事都做漂亮。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大家想不想来演一演呢?大家读坦白,谁来当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鸽4 生:想
分角色朗读故事,有动作 2。30+3+1.3020、21、你们墨读读下课文,把课文读熟、读流畅,在把生字在课文圈出来多读几遍2 好、现在我们来玩闯关游戏,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关,先看第一关,生字关,哪位同学已经会读这些字了,读第一排,很不错,带大家读三遍,第二排,第三排,好,我们现在来比赛,看看哪组小朋友读的最好,分小组比赛读,现在你们自己记一下这些生字词,待会看看这些字摘掉帽子后你还认不认识他们。
22、现在来到第二关,词语关,谁认识他们,还有谁认识、现在请跟老师一起读两遍
第二篇: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
诚信是金,诚信是真,诚信是美,诚信是德。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
1.学生查找社会上有关“不诚信”现象;
2.收集班中社会上诚信的正反例子,对这些例子进行讨论;
3.准备诚信智力竞赛试题;
4.收集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
5.编排有关“诚信”的小品、诗朗诵;
6.总结出不诚信的后果以及诚信的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班会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活动课题
主持人(女):诚信是金。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有了诚信,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主持人(男):诚信是真。有时候,幸福围绕在我们周围,可我们常不自知,因为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来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都需要诚信,来达到彼此相互了解,相互融洽,相互真诚。
主持人(女):诚信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却忘掉了心灵美,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主持人(男):诚信是德,人们常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却要说:诚信也是人与人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种美德。
主持人(女):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主持人(男):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
合: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
高二××班《诚信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
诚信是开在心田里的一朵奇美的小花;不诚实的人是无缘欣赏到的;因为他就没有这娇美的精灵生存的土壤。诚信是开在心田里的一朵奇美的小花;不守信的人更是无颜窥视她的芳容;因为他即便有生存“花”的土壤,也没有诚信的种子;诚信是一片美丽的雪,极易消失和融化。物欲横流的泥潭怎能承受如此圣洁的灵魂?贪婪的人即便是抢到了,她也会立刻化成水流走;沽名钓誉的人想以她作美丽的花环,结果被她淋了个透心凉;只有把诚信的种子种在心里,用真心去呵护,她才能绽放出无比绚丽的美当每一颗心中都飘舞起一片诚信的雪花,这时就能净化出一个完美的冰雪世界!
做老实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说老实话、办
老实事、人。以真诚的言行待人,以承诺的兑现为荣。
爱国爱校,遵章守纪;
诚实守信,不说谎话;
勤奋学习,追求真知;
平等待人,表里如一。
第三篇:故事导入
(五)导入技术
导入是教师讲授新课前的开始,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自然地引入到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
1、直接导入法
直接揭示课题,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并点出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2、温故导入法
在开始新课前,先温故已学过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把前后所学知识衔接起来。
3、悬念导入法
设置一些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要刨根问底地寻求正确答案,思路就跟着老师。
4、情景导入法
教师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5、故事导入法
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开头,把学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调动起来。
6、游戏导入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堂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种类:猜谜语、顺口溜、捉迷藏、小哑剧、找朋友、藏东西等。
7、图示导入法
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能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真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选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1.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树立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导入环节及意图: 2.课件导入(1)上课开始,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让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树林里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的景象。
意图:通过直观的形象,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会想的能力。(2)故事导入
接下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自己最喜欢小村庄哪个地方,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发挥主观想象能力,积极探索和交流,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和会听的能力。(3)朗诵导入
针对美丽小村庄情况,让同学们一起朗诵课文。
意图:通过朗诵让同学们直接进入到课文中来学习,通过朗诵从文字中感受村庄的美丽,紧扣教学目标,提高同学们会读的能力。[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课文]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选读课文]
△ 4 麻 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第四篇: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落后模式。尤其是语文课,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深入挖掘,在课堂上获得理想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而对于“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细想起来,课堂导入不外乎这样几种形式: 1.营造气氛,以“情”导入。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表述,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初中生情感丰富,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内心还较为单纯,所以易受感染。在亲情方面,他们表现尤为突出。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亲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有位老师在讲授《背影》时,师生们共同声情并茂地吟诵了大家熟悉的《游子吟》,然后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不仅仅体现在子女临行之时,它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著名学者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形象。这样,学生自然就被感染了,进而进入学习状态,并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此文,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我在讲授《散步》时,先播放了《洗脚》广告,然后导入:同学们,我们对这个广告应该是很熟悉的吧,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了好长时间,那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则公益广告要表达的主题呢?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是在新社会代代相传。这则广告中,将爱心传递下去的人是谁呢?对,这是这位孝顺的儿媳,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们被这位孝顺的儿媳深深感动着,被这个端着满满一盆洗脚水的孩子感动着。是的,这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生活当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个字眼一直伴随着我们左右,我们的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篇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吧,哪怕就是这样一件一家人共同散步的平凡的生活小事,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亲情。
以“情”导入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来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
2.激发欲望,以“趣”导入。现在的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在进入新课之前,如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求知欲望,那么导入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如在讲授《核舟记》时,我就找到了几幅展示微雕技术的图片,有上海著名雕刻家袁耀在一块手掌大小的完整翡翠石上,完美刻画了千手观音的造型。其中,千手造型以及位于观音像头顶的小观音像均清晰可见。据悉,经过测量千手观音造型头顶部的小观音像脸宽仅仅0.38毫米。目前此项精湛珍宝工艺正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有浙江宁波微雕大师李期慈在一颗普通米粒大小(6毫米×3毫米椭圆)的象牙片上,用线描方式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从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到近期刚刚连任的布什在内的共42位美国历任总统肖像。将作品放在20倍的放大镜下观赏,42位总统的头像或正或侧,依照就任先后依次排列,形貌清晰可见。还有刻有240首唐诗的乒乓球大小的微雕葫芦等等。最后又展示了这枚核舟图片,精湛的微雕技艺令学生们惊呼不已,也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3.创设问题,以“知”导入。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水平,也具备一些运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而且他们还具有挑战精神,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就能设计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顺势导入新课,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如在讲授《故宫博物院》时,我先提问了一个问题:“我们班那些同学游览过故宫?”有很多同学举起了右手,然后我又连问了几个问题:“故宫在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叫故宫? 故宫以前的正式名称是什么?你知道故宫的历史价值和它的来历吗?”这时,刚才举手的同学都不吱声了。我说:“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同学游览过故宫,但现在看来,大家对我们祖国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还是了解太少,好吧,让我们一同走进故宫博物院,去探寻一下祖国的无限宝藏吧。”
再如在讲授《愚公移山》时,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4.寻找故事,以“讲”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如我在讲授《老王》时,课前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名字叫《高贵的施舍》,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乞丐向一个女主人乞讨,女主人让乞丐把砖搬到屋后,乞丐搬了之后,女主人给了乞丐用劳动换来的二十元钱,数年后这个乞丐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成了董事长,他要让女主人搬到城里去过好日子,可女主人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的故事。让同学们理解文中妈妈这样做,是给予了别人一份高贵的施舍,是为了树立他的信心,不要在生活面前倒下!也要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爱心,这里面包含了互助,平等与尊重!为将要讲授的《老王》中的难点做好了铺垫,从而导入新课。
一位老师讲授课外阅读篇目《妈妈的眼睛》时,就用同样体现母爱伟大的一篇小故事《神秘的耳朵》导入,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感染了学生。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精心设计直接影响着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
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激发活跃学生的情绪,诱发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情绪就会很高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追求课堂导入的艺术化,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在上课后的三五分钟内形成“我要学”的心理趋势,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那么,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呢?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风格迥异的导入方式。下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一些导入的方法。1.解题导入法
解题导入法是教师利用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还可根据文章的题目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如教学《将相和》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将相和》。请同学们把题目多读几遍,你能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将与相和好的意思。
师:没错,从题目上看,课文重点描写了将和相是怎样和好的事,不过,既然是“和好”,就说明他们以前是不和的。那么,将和相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中的将和相又到底是谁呢?就让我们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又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齐读题目。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些字重点字?
生:“飞”和“夺”是重点字。
师:那么“飞”和“夺”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飞”说明时间短速度快,“夺”的意思是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
师:你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文的题目一下子知道了文章的重点内容。那么,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夺下泸定桥呢?他们又是怎样夺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2.背景介绍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3.演示导入法
3.1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3.2多媒体演示导入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借助与紧密联系的歌曲、视频、动画作为课堂导入,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使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时,首先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播放图文并茂的视频草原的画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5.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例如教《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讲故事:“很久以前,有只青蛙住在井里,有天青蛙坐在井底望着蓝天出神,这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于是青蛙和小鸟谈了起来,同学们想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吗?”这样,从这个故事入手,过渡到要教的内容,给学生设下了悬念。
又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就用自身的一段游历来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青山秀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就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很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食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就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此时此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授课文时也就易如反掌了。
6.情境导入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样的课文的导语设计,教师要选准切入点,引“生”入情、入境,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文中所描述是悲惨情境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
又如教学《父亲的菜园》时,可以这样导入: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为家人开垦了一片菜园,他的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且是一生的启迪。是什么启迪呢?请小朋友快速阅读课文《父亲的菜园》。
这种导入方式,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进而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按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的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环节,以便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最开始的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导入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秩序和效率,这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不容忽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如何引导和组织有效的教学,如何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呢?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例,初步探讨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
一、谈话导入,引起共鸣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相关的一些谈话,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质疑。比如义务教育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海上日出》,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日出吗?”学生可能会回答看过;接着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很容易回答出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形状等;教师继续问“你们在海上看日出吗?”大部分学生会说没有看过;于是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到“我们今天跟着巴金爷爷去海上看看日出好吗?”学生当然会欣然同意,那么一节快乐的语文课便开始了。
谈话导入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新课,但是也要注意话题的选取,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否则还没上课就离题万里了。谈话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不然会影响课堂结构的层次,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
二、实物导入,亲身体验
用实物导入,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体验。比如义务教育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绿叶的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集一些课文里描述过的“椭圆形的”、“针形的”、“蛋形的”等树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漂亮的叶子,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样子,真切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绿叶的感情,从而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比如同册书的课文《一只贝》,教师可以拿一些贝壳让学生放到耳边听听大海的声音,观察贝壳的花纹,想想这只贝壳是否曾经孕育过珍珠,想象它在海边沙滩上的情景,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学习中了。
运用实物导入法,能让学生感觉很新奇,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什么都喜欢亲身体验一下,所以实物的出现,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关注课堂学习。但是实物在课堂上出现也容易引起一些学生的过分关注,教师要控制好实物观察的时间和度,尽量让学生能将实物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尽快回归文本。
三、图片导入,视觉冲击
尽管义务教育S版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有插图,但是为了能吸引学生课前的注意力,有时候用自己准备的一些图片导入新课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五年级上册课文《金奖章》,教师可以自己画一个金奖章,出示并问:“如果要你们把这一个金奖章发给地球上的一种鸟儿,你们会发给谁呢?”这时学生肯定会被这个奖章吸引,然后在头脑里马上思考该颁发给哪种鸟儿,也许有的会说出自己喜欢的那种鸟儿的名称,那么教师就可以导入新课:“今天鸟国里就有一只鸟儿获得了这枚金奖章,到底是谁呢?为什么颁发给它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到答案”。再如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先出示夜晚星空图,吸引学生观察图片,找到大熊星座,并问学生:“你们知道关于大熊星座的传说吗?”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很想知道这个传说。于是教师便说:“它可是七颗钻石变成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这样就导入到课文学习中,学生会带着很浓的兴趣主动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还有一些美丽的写景课文,比如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走进丽江》等课文,可以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照片,让学生领略美景的同时思考如何用语言描述这些美景,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图片虽然没有实物那么直观,但是精心制作或挑选的图片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加深学生对画面的印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音乐导入,激发情感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同时也能激发人的情感,所以用合适的音乐导入语文课堂,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义务教育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唐玄奘西行取经》,课前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歌词“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能让学生体会唐僧师徒取经的艰难,而唐僧的人物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所以以此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对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产生浓浓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玄奘取经遇到的重重险阻。再如五年级下册的《冬不拉》,可以在学生看到插图“冬不拉”样子的基础上播放一段由冬不拉乐器弹奏的音乐,让学生体会这种音乐的节奏特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音乐导入,不仅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不过能用音乐导入的课文并不是很多,教师可适当运用。
五、游戏导入,寓乐于学
语文课堂中能用游戏导入的教学内容不是很多,这需要教师细心琢磨,精心设计。比如义务教育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吹泡泡》,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肥皂水,让学生自带吸管,利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提前到教室,和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吹出来的泡泡,观察泡泡的颜色变化等,待上课铃响后,可以收拾好东西,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观察情况提问。这样既不会影响上课秩序,又能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再如二年级上册的《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天鹅”、“大虾”、“梭鱼”的头饰,把一张课桌放到教室前面,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拖动桌子,看看是否能移动;再请他们从同一个方向拖动,再看看结果怎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悟出道理,这个时候回归教材,就能轻易把握课文内容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适当的课前游戏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一些课本里蕴涵的道理。
除了上述的导入方法,其实很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常用的譬如:复习导入法,即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故事导入法,通过简短的小故事导入到新课等等。
总之,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所以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第五篇:导入原则
导入是课堂开始的起始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10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而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一段失败的课堂教学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习不主动,结果概念不清,主次不明,重点、难点不分.由此可见,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导入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导入遵循的原则: ⑴ 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导入要针对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⑵ 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导入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系统基础之上,要确保导入内容的本身的科学性,即做到导入内容准确无误.导入的科学系统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物的要素(导入材料),操作要素.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联系以上各要素的主线,是决定整个导入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导入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⑶ 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⑷ 要具有操作简洁性
导入要精心设计,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力争用最精练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接受或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可操作性是联系师生与导入内容的桥梁,是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部分. ⑸ 要有关联时效性
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