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2:1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运用学具进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运用学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拓展延伸学具使用范围,让学生在学具的使用中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三、课堂上要求学生集体协作,团结互助。

四、开展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应运用学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具的使用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并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的体现了寓教于乐,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新课程改革精神。因此将美术学具的准备工作做好,才能保证美术课教学的顺利开展。美术的创造性、灵活性、多元性需要有多种工具和材料的配合完成。但美术教材方面的内容又决定了美术工具的选择,另外,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常有偏好某种工具的现象。因此导致学具的功能展示受到一定制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教师示范用的教具,有意无意提到的绘画工具,都会影响到孩对学具的选择。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发出美术学具的使用功能,引导学生用足、用好美术学具。

常见的美术学具罗列起来大体可分为笔、颜料、刻刀、剪刀、布、纸、胶等,它的功能是通过画和塑将思想情感以美的形式展示给人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选用和发展学生所使用工具的物态功能反映学生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能反映学生独特的个性、气质、行为习惯,甚至他的潜意识。因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孩子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

下面谈谈我运用学具进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运用学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而小学生又普遍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因材施教,让他在兴趣中掌握更多,同时,通过教师用美术教具示范或分析范画所用材料来引导学生欣赏而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

二、拓展延伸学具使用范围,让学生在学具的使用中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每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教师会把这一学期的教材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一个美术材料袋,里面准备了常用的美术学具,绘画工具的准备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或者油画棒、水彩颜料等。面对忘记带美术学具的学生,教师不要让他们产生无奈、失望的情绪,而是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发现其他学具也能表现出许多的艺术效果,教会学生灵活善用。学具中还有许多随手可得的学习用具,如铅笔盒中的修正液和小刀等,也可以成为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工具和材料。如:用修正液可以在彩纸上画出白线条,会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即简便又美观。还可以利用小刀在有色之上进行刮画,另外还有沙子、瓜子壳、果皮、蔬菜、树叶、花瓣等等均可进行艺术表现。同时延伸、拓展了学具情感功能的要求。

三、课堂上要求学生集体协作,团结互助。

有些课业类型材料较难准备材料,学生在准备材料时往往出现准备不足,材料多少参差不齐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注意事先布置学生准备学具材料,同时自己也四处准备,力求材料充足,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到教学时,将全班学生收集准备的材料收集起来,再以组为单位,将材料发放到每组学生手中,每组集体制作。结果发现学生制作的作品均美观精致,比单人制作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从中学会了集体协作,发挥了团队精神,锻炼了集体的凝聚力。

四、开展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运用学具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美术学具,或者到大自然中寻找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进行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美术学具的使用过程中,学具摆放要顺手、醒目,他能随手捡起工具继续工作,不要在他想开始作画时因为找不到工具而产生气馁。完成创作之后,学具盒可能会变得乱糟糟和脏兮兮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清理,保持合理的次序,画笔要清理干净,颜料拧紧盖子并摆放整齐,以免变干,要经常做到这些不容易,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心不在焉,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爱护清理自己的学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美术时,必须将美术学具的准备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创造新的美术教具、学具,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总结经验。这样就能将美术教学工作做好。

附录:

1、参考小学美术参考书

2、参考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崔明霞 邮 编:262400

单 位:山东省昌乐县实验小学 电 话:0536——6222928

第二篇:浅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和运用学具

浅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和运用学具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学具的应用越来越破老师所忽视,以致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正确使用和运用,是解决重难点的重要举措,它主要表现在运用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现代数学教学论观念。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具使用和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使用和运用学具是解决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接受难的重要举措,下面就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学具的作用

1、运用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现代数学教学论观念。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中,应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强调学习结果的同时,也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运用学具,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痴呆和主动性,学具新颖,让学生动手操作,符合学生好奇、爱动心理特点,同时,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培养了探索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2、运用学具,在利于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入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左半球主要是掌握抽象思维的,包括言语、计算、分析、推理等;而右半球则主要掌握形象思想,包括几何空间认识、模仿、想象、形象记忆等,人的智力发展,不仅与左半球的功能密切相关。只有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得以和谐地发展,使左右两半球的活动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的的智力得以全面发展,但在目前教学中,重左轻右的倾向比较普遍,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引进一些学具,提供和创设便于学生进行直观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和情境,即使学生的大脑右半球得以充分地发展,同时又为学生过渡到抽象思维提供基础,促使大脑左半球的机能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可以促进脑生理机能的和谐发展,蒌智力的不断发展提供良好的脑生理基础。

3、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运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超声到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抽象、概括,不断积累更改材料,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也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动作感知——思维——思维。

二、运用学具的注意事项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学具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来确定,做到运用学具恰当,目的明确。一般来说,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起始概念(如除法、角的概念)的引入,一些易混错的数学乱知识(如比多、比少、包含除)有艺术馆分以及较抽象的公式、法则、定律的推导、理解(比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在教学中运用学具比较恰当。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学具各有其目的,新课前运用学具是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新课中运用学具是为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只有目的明确,克服了主观随意性,方能尽可能地发挥学具的作用。

2、要加强操作指导。小学生自觉地组织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比较差,在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中,往往不能抓往关键,盲目地操作,为此,在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时,教师要加强指导。首先,在操作前,要设计好操作活动的定向阶段。即在操作前,教师要有指导语,让学生知道他将做什么,怎么做;在必要时,还要运用教具作演示,起到示范指导作用。其次,要组织好操作活动的思维阶段。学生运用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表现,因此,要根据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编拟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手脑并用。然后还要安排好操作活动的讨论阶段。操作后应当让学生仔细回想一下操作经过。并启发他们讨论,讲述各自的操作过程、思考过程和得出的结论,既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同时也了解他们的思路,便于及时反馈。此外要通过操作的顺序性的指导,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其认识升华,为学生思维抽象什么好过渡。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匠推导时,先让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后,提出问题:(1)怎样计算出梯形的面积?(2)三角形、平等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梯形面积公式是否也可能这样推导?再让学生拿出课 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学具动手实验,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如下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拼成的图形和梯形的底与底、高与高、面积与面积分别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作用、观察过程,完整地讲述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出的。

3、要及时抽象概括。指导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形成表象,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表象,又要及时引导学生从表象的概括、内化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操作学具边逐步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的意义。先让学生用学具摆,逐步抽象认识乘法意义后,再组织多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理解乘法概念。比如教师摆小棒(学具),学生写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教师数算式,学生直接讲意义(2)思考练习。进一步抽象概括,发展智力。如让学生观察5+5+5+5+1能否写成乘法算式?问一问你是怎样想的?这样借助多层次的练习,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抽象概括的目的,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卫国

2、《教育的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忠良

3、《教育学理》福建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使用的研究

摘要:学具的使用在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在操作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使教学反而受到影响,由于担心这些影响,很多老师往往在学具的使用上就有很多顾虑,不用或者不用,本文就关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进行探讨,力求让学具的使用落到实处,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教学

学具使用

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好方法,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影响,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特久能力差,且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具有好奇、好动等特征,所以,低年级学生学数学,必须从学生的这些特点出发,适当 的使用学具,把手、脑、口结合起来。皮亚杰指出:“那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仅靠语言而忽视动作的做法是错误的,尤其是是年幼的学生理解算术知识和几何更需要动作。”赞可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一、低年级学具运用的现状及分析

学具的运用确实给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的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低年级的老师来说,学具的使用却是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学具时的组织教学,低年级老师普遍反映,当使用完学具后,要对使用后的结果汇报或是小结时,课就很难继续下去了,学生还是同样的兴奋着,以至于老师不可不停下来维持纪律。感觉就是“放则乱,收则紧”。

2、在学具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没落到实处。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怎样操作学具,所以并没有按照要求来操作学具,而是拿着学具在手里摆弄,自己玩自己的。这 说明低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倾听。

3、在学具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活动速度不同步的,完成得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一旦出现“空档”,学生就“乱说”起来。这说明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

4、在小组操作学具过程中,学生争抢学具,抢到学具后只顾自己操作不与他人合作,甚至出现以强欺弱的现象。

总而言之,低年级的学生,学具操作意识、操作习惯、操作能力起点很低,对于他们的实施学具的使用,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起点及以上现状。教师的组织管理策略一定要建立在这一起点之上,不仅要“放开”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学具操作的能力。

二、低年级学具使用的误区

由于以上一些情况的出现,就使很多的老师由于担心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在学具的使用方面能省则省,把一些本该使用学具的地地方改做老师讲解或是直接出示一些图画来表示。要么就是不管教学的安排,把所有的学具操作放在一堂课的最后,象征性的用用,感觉上学生还是动了手,可是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因噎废食。

三、低年级学具使用注意的几个方面

学具使用的不成功,主要原因其实是教师对学生学具操作能力的起点了解不充分,或是对学生学具使用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考虑不周全。总之,教师实施的方式方法没有适应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前的学具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认识一个新知的基础,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认真钻研教材配套的学具卡片,教师宜提醒学生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具选出来,整理好,有些操作的学具需学生利用废旧料制作的,在提出制作要求时一定要对学具的形状、颜色、大小提出具体要求,有时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要求如果不具体不细致,准备出来的东西就有可能相差很大。如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形状特征之前,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带回课堂中,在布置的过程中就可适当的提醒学生找找家里的牙膏合、茶叶筒、魔方、皮球等等,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不知道如何找起,这样,在找的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感知,再经过教师课堂上的点拨后,就很容易区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2、要注意学具操作的示范性

示范性是指给学生的学具操作提供一个模型。当然这种模式并不是说学具的操作都是不变的,而是教师给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学具的用处,知道学具的基本操作。如一年级学习“比一比这个内容时,其中的一个活动摆一摆,”,让学生摆三角形和圆同样攀,摆三角形比圆多,这就是让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同样多、多和少,加深对同样多、多和少的理解。由于这是学生初次使用学具,所以我就是在实物投影仪中带着学生摆,在摆的过程中一边提问学生该摆多少个,强调一一对应,一边示范,当摆完一组后,下面的学生就开始自己摆第二组了,这说明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操作了,于是我就随机放开,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这时我抽出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学生活动得很有序,很成功。

3、让学生感受到学具操作的用处

这里所说的学具操作的用处并不是让学生能表达出学具使用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而是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感受到,如在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时,让学生拿出小棒分别摆在数学卡片1、2、3、4、5的下面,可以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如果这里就让学生摆摆,摆完了就完了,我想学生也就没什么印象了,但如果摆完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这时学生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4、教给操作的顺序和方法

合理的操作顺序和恰当的作方法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如果只让学生摆两行花片,第一行摆9朵,第二行摆5朵,而不具体提出操作的要求(先摆几朵,再摆几朵,第二行摆时要和第一行对齐),学生就比较盲目,对两行花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就不一定很清楚。因此,操作的顺序和方法直接影响操作的目的是否能达到教学中应高度重视之。

5、把所致合理的操作时机

操作要适时,只有时机适当,适可而止,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时,就应停止操作而进行思维与抽象,使学生逐步从物质化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言语动作,直至完全抽象。否则就会浪费时间,就会妨碍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而达不到动手操作的目的。

6、学具操作学习的活动设计要注意周全性

教师要充分考虑每次活动的可行性。从学生认知基础上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否适应,可能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要做什么被救撒旦施准备,从学生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上考虑,给学生多长的时间,不能提出问题的就匆匆活动;从活动的意义上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效果更好;从操作的次数上考虑,本节课要操作几次为宜;从操作的内容上考虑,每次操作的内容是否值得进行操作;从学具操作的秩序上考虑,一定要响亮地提出要求,做到字字说清,句句入耳,最后让学生操作学具,不然,就会造成混乱。

总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学具操作引导他们主要参与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教育理论》新世界出版社

王小欧 《小学数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奠迪 《普通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冉龄

第三篇: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作用不可忽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

第一,学具的准备和使用要求有序。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要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学具摆设有序。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即突出了效果也节省了。

第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学具。新课标数学教材的主题图包含了大量的实际动手操作内容,而且新的教材教法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强调学生利用学具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如: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当分数的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时应该怎样比较大小,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相互合作,利用相关学具动手操作,从而得出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于探索的好习惯。教学中教师也应恰当使用教具,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具和学具成为强有力的教学用具。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创设合适情境,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而且能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牢固的印象。

三、学具使用的时机以及结论的归纳总结

利用学具探究学习,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方法,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接着又让他们用实物卡片进行了对应练习,巩固了对倍的认识。

完成操作过程,总结操作方法,是学具操作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过程,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时,学生往往把解决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相脱节,不能用语言正确叙述这一过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算理,一句句教给他们,逐步让他们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培养了思维能力。

第四,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内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实践能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在“认识厘米”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位互找几厘米,通过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与长度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后,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实物图像抽象为只有线条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比实物辨认,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课后让学生利用土豆、萝卜、橡皮泥等,制作出各种立体实物,带到学校展示,学生们的兴趣盎然。

可见,合理适用教具与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好地掌握知识。

第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操作的主体不同教具学具的选用应有所不同。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颜色鲜艳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用的学具可简单一些,以免无关属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动教具,因为活动教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被知觉,它更有利于使知觉的主体与背景分离,使主体更加鲜明。同时,活动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便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另外,教具学具数量、操作递减有序。教具学具操作的目的,是用直观感知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具学具的数量和操作的次数亦应逐渐减少。我们还须注意,操作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应尽可能利用记忆表象来帮助儿童理解初步的数学知识。当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应通过观察、了解,评估,允许发展较慢的儿童使用学具,操作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操作要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篇: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

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 几何学科,逻辑性强,概念严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就充分阐明了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必要性。因此,在有关于几何的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摸、摆、拼、画,在动手操作学具中感受“空间”,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结合《北师大版第二册数学》中的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谈谈我巧妙利用学具进行几何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生动有趣的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相当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的阶段,即属于直观几何阶段。他们喜欢看一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因此,几何知识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动手操作学具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动手做

(一)”(在钉子板上围图)时,先让学生观察钉子板,“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吗?”“看谁得围法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围出了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在钉子板上除了能围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你还能围出其他不同的平面图形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动手探索中。学生拼完后展示出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围出了梯形,有的学生拼出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出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最后,通过重点展示同学们围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使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动有趣的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潜能并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识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要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小科学家看待”。老师可借助一年级孩子爱动、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的这些天性。让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学具操作活动中学会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例如,在“动手做

(三)”(折、剪、拼的活动)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折一折,施展你的创造力”。(把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在一张正方形纸片一折出更多的长方形来;在正方形纸上折出其他图形来;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两个、四个......许多个大小一样的图形)

(2)“剪一剪,展示你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将刚才折的图形沿折痕处剪成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拼一拼,发挥你的想象力”(让各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拼出自己小组喜欢的图案,并且给自己小组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这样一系列的学具操作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动手尝试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进而激发了创造的潜能。

三、生动有趣的操作,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时期,抽象的几何概念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有关于几何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学具操作,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每一个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先让各小组学生自由玩一玩桌上的各种物体,“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在长方体上发现了长方形的面,在正方体上发现了正方形的面,在三棱柱上发现了三角形的面、长方形的面,在圆柱体上发现了圆......这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些不同的面画在纸上,并且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各小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讨论,一边动手,把每个物体上的面分别扣在纸上,围着物体的轮廓画出来,就能得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剪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这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不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面在体上”这一抽象的几何概念。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体现了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

四、生动有趣的操作,能创造人人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我们可以这样讲“成功是创新之母。”合理运用学具进行几何教学,可以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力争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认识图形”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第一,玩一玩、摸一摸(各小组的学生在体上发现了面);第二,采用画一画的方法(把不同的面画在纸上);第三,采用“剪一剪”的方法。(把画出来的面剪下来,贴在黑板上。)第四,采用拼一拼的方法(用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一方面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动手参与的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一个“坐冷板凳”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创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作品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得出的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生动有趣的操作,能促进学生求异创新。

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在几何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学具的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动手做”(借助七巧板让学生在活动中拼图)中,学生自己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特点后,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图,先拼出正方形,学生很快拼了出来,但一般只有一种拼法(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时,我适时地鼓励学生“你有不同的摆法吗?”“看谁最先摆出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不同的拼法(用七块七巧板拼一个大正方形,用一个中型三角形和两个同样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再让学生拼三角形时,学生都能采用不同的拼法。最后让各小组用一幅或多幅七巧板自由拼自己小组喜欢的图形,各小组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想象,拼出了许多有创意性的作品(分别拼出了飞机、大炮、小兔子、机器人等)。如此,这般不断出现的创新方法,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的。

总之,在几何教学中巧妙运用学具,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知活动,促进学生感知的发展,而且通过学具的操作能促进学生心理过程的内化,从而掌握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学具教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学具教具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制作和运用

湖南省双牌县五里牌中心小学

龚 美 荣

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的改革趋势。由于操作活动的需要,教具学具随着教材逐进入了城市和农村小学的课堂,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尽管目前已经有些厂家与出版社联合开发出一些与教材配套的教具,但是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一般的教具并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特别是乡村小学数学的发展需要。所以,在教具不足的情况下可自制教具。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使用意义。

1、自制、运用简易教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的自制教具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自行设计制作的,不仅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强化某些知识点,还主要用来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运用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要能够制作出适合教学需要的简易教具,平时必须做到“五留心”。即:⑴留心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实质。⑵留心学生,知道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问题。⑶留心教具,知道现有教具有何作用和性能,还需要补充什么简易教具。⑷留心材料,知道哪些材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⑸留心技术与方法,知道怎样制作简易教具。

3、运用自制教具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学生提供大量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小学生好动,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课堂上巧妙地安排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求知的欲望。例如学习“9加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教师就利用学具操作,放手让学生摆一摆,先在桌上摆9个小圆片,再摆5个。“看一看我们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怎样列式?你会通过摆一摆小圆片来算一算吗?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兴致高涨,个个聚精会神地摆起小圆片,不时还和同桌小声商量自己的摆法。很快几十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来说!”“老师,我也想说!”学生很快找到了口算的方法:把右边的一个圆片放到左边,与左边的9个圆片合起来是10个圆片,再与右边剩下4个圆片相加,就是14个圆片。所以9+5=1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化枯燥的计算教学为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利于学具掌握算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小学生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要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

1、学具存放有序。

2、、学具摆设有序。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2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8+9=17时,不少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8根,再数出9根,我这样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7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8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第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6<7”、“7>6”,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或“>”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或“>”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我曾经这样引入一副信息窗:“小朋友,一年级和二年级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谁想去参加啦啦队?大家参加啦啦队的时候,不光要为他们加油,还要仔细观察看看谁知道的多,提的问题好。”接着,我利用投影仪把信息窗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画面,随后找到了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了数学问题。再比如,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用一个布袋把要认识的东西装进去,藏在桌子下,上课时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老师这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能变出很多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随后我拿出装饰精美的口袋,接连掏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让学生认识,为了进一步区分它们的特征,我拿起一个长方体边看边摸,边故意作出神秘的样子说,这个长方体藏着很多秘密,看谁先找出来,学生学老师的样子,很快找到了物体的特征。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如“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练习:让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强调两根是一份,要两根一起拿出来,摆成一堆),第二行也是两根一份,摆这样的三份(强调两根一份,摆出三堆)学生摆完后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两根一份摆了这样的几份?”学生答后又强调说:“第二行有这样的三份,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3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是3个2”。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接着又让他们用实物卡片进行了对应练习,巩固了对倍的认识。

完成操作过程,总结操作方法,是学具操作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过程,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时,学生往往把解决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相脱节,不能用语言正确叙述这一过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算理,一句句教给他们,逐步让他们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培养了思维能力。

第三,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内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实践能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在“认识厘米”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位互找几厘米,通过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与长度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后,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实物图像抽象为只有线条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比实物辨认,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课后让学生利用土豆、萝卜、橡皮泥等,制作出各种立体实物,带到学校展示,学生们的兴趣盎然。

可见,合理运用教具与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好地掌握知识。第四,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操作的主体不同教具学具的选用应有所不同。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颜色鲜艳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用的学具可简单一些,以免无关属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动教具,因为活动教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被知觉,它更有利于使知觉的主体与背景分离,使主体更加鲜明。同时,活动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便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另外,教具学具数量、操作递减有序。教具学具操作的目的,是用直观感知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具学具的数量和操作的次数亦应逐渐减少。我们还须注意,操作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应尽可能利用记忆表象来帮助儿童理解初步的数学知识。当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应通过观察、了解,评估,允许发展较慢的儿童使用学具,操作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操作要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教具学具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不能替代教学,更不能牵着教师的教学过程。只有正确的认识它们,合理的使用它们,有效的利用它们,才会为农村的教学锦上添花。

下载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电脑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清河镇梅集小学 作者姓名:马清水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谈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辛集小学高曰泉 数学学具作为数学中一种新生事物一出现,就显露出其强有力的生命力。它的利用成为数学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培......

    论学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学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 师:黄 敏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

    寻找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具

    寻找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具 ——美术教学《小金鱼》案例分析 奉贤区惠敏学校孙卫红 一、案例背景 我所教的班级是七年级中重度混合班,共有14位学生。他们比较喜欢绘画,喜欢动手,但......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

    多媒体在美术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美术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2006-11-10 12:46:37 作者:tianfeng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50 文字大小:【大】【中】【小】 美术课属于艺术课程,离不开说、玩、画、做、创。它......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牟县大孟镇曾庄小学 高战英 【摘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要讲述的美术作品,查找有关作品参考资料、作者资料等,从多方面讲述分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