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5、沟通口算、笔算、估算的联系。
6、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第一课时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数,掌握坚式的写法。
2、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加法的法则。
3、培养正确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重 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 点: 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并掌握加法的法则。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20以内的加法进行口算训练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8页主题图:
1、看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导入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个问题 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让学生理解”准乘70人“是什么意思?——哪两个班的人数相加不超过70 生:回答列式(36+30=66)师:启发还可以列竖式。
1、竖式列法:
用小棒分组摆一摆。
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加起)
2、做“做一做”
(二)教学例2
1、两个班共乘一汽车,但汽车只有70个座位。
2、小组讨论应注意问题,说明。
3、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计算起。
3、学生自己做
4、做“做一做”
(三)师生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P13 第一题:同位讨论后,独立完成并订正。第二题:利用开火车方式进行竞赛性练习第三题:自己编两道不进位加法式题 第四题:评价并计算中注意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生先说,师总结。)第二课时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加强拼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3、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重 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理解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自主探究
1、说乘车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列式)
3、先用小棒计算结果(出示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重点看满十时是怎么处理的)让学生注意满十向十位进一。注意个位的写法。
4、个位6+5和5+6的方式
5、启发学生列竖式从个位算起时注意: 6+5=11满十进一如何进位。
6、小结:今天学习内容与昨天有什么不同?(互动交流)
7、做P11“做一做”
注意:个位上6+7的进位写法,6+4的进位写法 8、12页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37+18 45+47 26+5
2、判断P14第6题
3、做P12“做一做”
4、P14第15题(先让学生判断是不进位,还是进位加)
5、小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重点:竖式的写法 难点:竖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一说两位数
加两位数笔算要注意什么? 生:回答。
二、摆一摆 P13:第三题 36+47= 用小棒计算。
三、用竖式计算 做练习
1、做:第七题 并说明意义
2、回答表中后面问题。
3、做:第八题 并说明是哪个的答案。
4、讨论第十题 提出三个问题: a、哪两种玩具用钱多
b、小玲50元可以买到哪几样玩具? c、少花钱可买哪两种玩具?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四人小组合作练习第四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的)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算理)。
2、注意减时问题,并正确地计算。重点:理解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 难点:理解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出示:课文图景:
中国得56票,多伦多得22票,…… 学生观察生成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自主探究:
1、得到中国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的减法题: 56-22 师:56-2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学生互动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2)全班交流。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在用竖式计算56-22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目标:
1、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知道注意的问题。重点:笔算减法中的退位 难点:笔算减法中的退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例2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自主探究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样列式? 列式为: 56-18=
(二)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可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56-18? 拆开小棒,10根减去8根得2根,2+6=8 列竖式为:
让每个学生用不同方式方法进行减法计算。如:先减后合、先合后减、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下一位加十进行计算等。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计算比赛:做一做。
2、练习三第6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六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意识。重点: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难点: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以在游乐园玩导入(出示课件)
二、复习
以小猴子摘桃提出问题,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退位减法
三、练习
课本 P22:第十题 综合练习P21第八题: 用连线方法 做P22第十一题:
孔雀的羽毛进行计算,仔细计算。
四、总结。
作业:P22第12、13题 第七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 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 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二、巩固练习44-27=
50-36= 62-25=
53-39= 71-19=
45-38=
三、计算归类 P24:第四题 比50大的数有 比50小的数有
四、练习P25:第5题
提出不同的问题算一算 生:提出问题
五、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第8课时
课题: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
1、兔子比狗多3只。——多,——少。
2、黄花比红花少10朵。——多——少。
3、比3多4的数是多少?
4、比9少1的数是多少?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展台出示23页情境图:
1、学生发现什么?
2、一班比二班多多少?
3、二班比一班少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交流:
教学例4: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二(2)班比你们班少3面,二(2)班有多少面?
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2、互动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3)师生探索交流。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做一做。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法。
2、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连加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不法。难点:连加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不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提示问题:
1、二组比一组多摘多少个?
2、三个组一共摘多少个? 学生合作完成。
(二)做法: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生列式,让学生先说一说怎么做?学生尝试做。
展示学生做法,教师用课件出示两种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你喜欢哪种方法计算? 学生看书质疑问难。练习做: 46+25+17= 52+25+16=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课题: 连减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减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法。
2、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重点:笔算连减 难点:笔算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同学们劳动:运西瓜(展台出示)共有多少个西瓜?(85个)运走了多少个?(40个)又运走了多少个?(26个)还剩多少个? 启发学生列式: 85-40-2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2、互动交流。学生用竖式计算。90-58-24, = 72-6-4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五第5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第十一课时
课题: 连加、连减混合 教学目标:
掌握连加减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重点:熟练地笔算连加减式题 难点:熟练地笔算连加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展台出示: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列式: 15-3+4=16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出示课件P28 重点学下来多少人?上去多少人? 教师板书做:
学生说在做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56+34-20= 78-24+36=
2、填空计算: 25+36 -47 +58 -23 +19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连加、减以后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课题: 加减估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简单的估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关系。重点:估算方法 难点: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1、24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接近谁? 36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接近谁?
2、估算12+8的结果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展台出示
二、探索交流,生成问题。热水瓶28元,水壶 43元 水杯 24元
妈妈带100元飞买上面东西用多少元? 同桌进行讨论: 展示:28+43+24 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估算,要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学生做。教师表扬好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应用P31“做一做” 说出估算方法。
2、P32重点看数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你学会了什么?
第十三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的理解。
2、通过整理复习,对基础知识细统化,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良好地学习习惯。
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 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 教学过程:
一、梳理再造,构建网络。
(一)想本单元的内容,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表示一下:加法、减法: 36+30=
35+34= 36+35=
56-32= 56-28=
50-26=(二)、分类复习加法有哪几种:
1、不进位加法 36+30=
35+34=
2、进位加法 36+35=
3、不退位减法: 56-32=
4、退位减法: 56-28=
师:小结方法,突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二、分层练习
1、分组练习题七:
第二、三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2、P43:第4、5、6、7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可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56-18? 拆开小棒,10根减去8根得2根,2+6=8 列竖式为:
让每个学生用不同方式方法进行减法计算。如:先减后合、先合后减、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下一位加十进行计算等。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计算比赛:做一做。
2、练习三第6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六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意识。重点: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难点: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以在游乐园玩导入(出示课件)
二、复习
以小猴子摘桃提出问题,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退位减法
三、练习
课本 P22:第十题 综合练习P21第八题: 用连线方法 做P22第十一题:
孔雀的羽毛进行计算,仔细计算。
四、总结。
作业:P22第12、13题 第七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 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 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二、巩固练习44-27=
50-36= 62-25=
53-39= 71-19=
45-38=
三、计算归类 P24:第四题 比50大的数有 比50小的数有
四、练习P25:第5题
提出不同的问题算一算 生:提出问题
五、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第8课时
课题: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
1、兔子比狗多3只。——多,——少。
2、黄花比红花少10朵。——多——少。
3、比3多4的数是多少?
4、比9少1的数是多少?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展台出示23页情境图:
1、学生发现什么?
2、一班比二班多多少?
3、二班比一班少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交流:
教学例4: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二(2)班比你们班少3面,二(2)班有多少面?
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2、互动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3)师生探索交流。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做一做。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法。
2、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连加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不法。难点:连加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不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提示问题:
1、二组比一组多摘多少个?
2、三个组一共摘多少个? 学生合作完成。
(二)做法: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生列式,让学生先说一说怎么做?学生尝试做。
展示学生做法,教师用课件出示两种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你喜欢哪种方法计算? 学生看书质疑问难。练习做: 46+25+17= 52+25+16=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课题: 连减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减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法。
2、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重点:笔算连减 难点:笔算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同学们劳动:运西瓜(展台出示)共有多少个西瓜?(85个)运走了多少个?(40个)又运走了多少个?(26个)还剩多少个? 启发学生列式: 85-40-2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2、互动交流。学生用竖式计算。90-58-24, = 72-6-4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五第5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第十一课时
课题: 连加、连减混合 教学目标:
掌握连加减的笔算方法,并会运用简便算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重点:熟练地笔算连加减式题 难点:熟练地笔算连加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展台出示: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列式: 15-3+4=16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出示课件P28 重点学下来多少人?上去多少人? 教师板书做:
学生说在做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56+34-20= 78-24+36=
2、填空计算: 25+36 -47 +58 -23 +19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连加、减以后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课题: 加减估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简单的估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关系。重点:估算方法 难点: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1、24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接近谁?
2、估算12+8的结果
在哪两个整 36十数之间,接近谁?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展台出示
二、探索交流,生成问题。热水瓶28元,水壶 43元 水杯 24元
妈妈带100元飞买上面东西用多少元? 同桌进行讨论: 展示:28+43+24 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估算,要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学生做。教师表扬好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应用P31“做一做” 说出估算方法。
2、P32重点看数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你学会了什么? 第十三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的理解。
2、通过整理复习,对基础知识细统化,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良好地学习习惯。
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 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 教学过程:
一、梳理再造,构建网络。
(一)想本单元的内容,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表示一下: 加法、减法: 36+30=
35+34= 36+35=
56-32= 56-28=
50-26=(二)、分类复习加法有哪几种:
1、不进位加法 36+30=
35+34=
2、进位加法 36+35=
3、不退位减法: 56-32=
4、退位减法: 56-28=
师:小结方法,突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二、分层练习
1、分组练习题七:
第二、三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2、P43:第4、5、6、7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评价学习方案】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审题,明确要解决哪两个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1。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使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有把条件补足,才能进行解答,以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目标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 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自己独立思考。(评价目标1)
三、展示交流 点拨归纳
1、小组讨论交流。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3、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评价目标2)
4、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结。
四、巩固练习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 列式解答。
2、34页第8题,同位合作完成,集体订正。3、33页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 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如:我们班有46名男生,比女生多3人,女生有多少人?我们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五、交流评价 体验成功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数学书33页,第2、3题。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13年21日备
小学二年级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这是我转为孩子写的分析,教案仅是教学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裁剪修复,因时间精力有限,文中可能有纰漏,不得做特细致纠正及标注,望谅。
《秋游》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充满童趣,秋意盎然。其中作者写景的次序很明朗:从秋风起---天空---田园---孩子们条理清晰,既展示了秋季景色特有特点,又便于记忆与模仿,而且富有乐趣,对初学语文的孩子来说是很棒的范文。
《教材分析:这个题材是《2008,北京》的续集。主要描绘了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的景况。奥运会即将结束了,但人们依旧留恋不舍。当晚北京城里热闹非凡,人们不分民族,不分肤色,都被奥运卓越、友谊和尊重的精神所感染和吸引,大家又唱又跳在狂欢,不愿离去。2008的北京奥运是成功的,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让孩子好好去感悟这种爱国热情。
《英英学古诗》主要通过祖孙俩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孩子是如何跟着奶奶学习古诗的,随着作者的镜头推进,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英英是怎么学古诗的,以及学了什么古诗。文章内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帮助孩子了解学习语言对话的方式。
《乡下的孩子》展示的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田园生活的画面,画中的孩子手捉蝴蝶,口含树叶,臂挎菜篮在田野里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劳动嬉闹的情景,令人羡慕向往。作者想通过此画面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想借此激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上四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很对孩子的心思。
1、《秋游》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 3 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 4 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臵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兔()家()喊()
郊()晚()逐()城()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 5(),多开心呀!
2、《2008,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知道2008,北京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2、师:2008年,北京将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齐读课题。
3、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提问:你从课文中了解了那些内容?
提出自读要求: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2、教学生字词
(1)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全班交流。
3、场:共六画,左右结构。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
米:共六画,独体字。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北京、时间、上空、飞机、外国、朋友、全场、礼花(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京、环、表、名、国、园、机、场、米
3、练习组词。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2、再读质疑,交流,解惑。
3、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北京奥运会另人留恋与不舍。
4、从哪些词语句中看出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充满留恋和不舍?
5、指导感情朗读此时此刻的北京.(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1、学习第一句。
“这时”指什么时候?
练习用“如同”造比喻句
小结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
边读边想象,当时“鸟巢”内的人们是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快乐的。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句
思考: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感染”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
思考:这一句你了解了什么?
练习用“但是”造句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人们是多么快乐啊!通过电视收看闭幕式的我们也是同样的快乐,我们多么留恋奥运会那段快乐的时光啊!要跟北京说再见,我们真的还不愿意呢?
板书:不愿离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令人留恋
北京奥运
不愿离去
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略)。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13 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臵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4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灶()
坏()
肚()
扁()
含()
编()
念()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 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 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古诗。
6.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D
F
B
N
W m g s f b n z 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G()Q()D()M()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指导,范写。
(4)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揭示谜底。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
3. 练习。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反复练读。
4. 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
(3)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 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 学生同位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补充。
4. 指名说。
第四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
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6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练习第5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桌和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5、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过渡: 小朋友们会量线段,那么你们会画线段吗? 教学例7: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1、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2、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也可以在对应的长度处先点两个端点,在连线。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完成第6页做一做1、2题。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4、完成练习一第7、10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学习,你对线段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有什么特点?。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在量线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画线段的时候,我们又要注意什么?
板书:
线段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还会用刻度尺来量线段和画线段。
第五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让学生用直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拿出米尺1厘米,1厘米地数1,2,3…..99,100。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1厘米? 生;一共有100个1厘米
师:那么“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3、1米=()厘米 1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厘米=()米
4、完成练习一3-6题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1、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
2、学生能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厘米的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