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版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六:地球的运动.doc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2.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及其表现。3.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风向判断、洋流方向、河岸侵蚀或泥沙沉积等的联系。
4.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特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6.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四季、五带形成的关系,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7.结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或日照图示考查季节判断、地球上日照状况(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某一区域或季节气候特点、洋流流向、河流水文特点(水量大小,河口盐度大小等)、自然景观(植被枯萎或葱绿)、农事活动、盛行风向、旅游资源。
本讲重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光照图、区时的计算等基础知识,特别是光照图的判断、黄赤交角的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讲难点:
1.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应用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球自转 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 º 34′夹角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如:图4-1 3.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º,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º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E1P到E2P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º 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º /小时
(2)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经典例题1]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26′ C.A在B的东南方向
D.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解析】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可以判断:该图为从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点的地理纬度不可能是南纬23°26′;越靠近极点,越往北,所以A在B的南面,顺地球自转的方向,A在B的东面,所以A在B的东南方向;地球上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角速度均为15 º /小时。【答案】C
二、地球公转
图4-3 图4-2
太阳
1.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如图4-4)(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4.速度: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
图4-4(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经典例题2] 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一月初
C.地球从A点出发到A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图4-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公转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涉及的知识有:①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②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③由于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日地距离随地球公转而变化,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一月初,远日点时是七月初;④地球公转线速度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则相反。对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同学解此题得心应手。【答案】D
第二课时
三、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
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如图4-6。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
和等于90º;
如当太阳直射在20º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º´N或70ºS。
[经典例题3] 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C.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
【解析】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即使没有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照常存在。晨昏线又划分为晨线和昏线两段,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西边是夜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西边是昼半球。【答案】B(4)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
(5)常见日照图的判读
①确定南、北极: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者为北极,顺时针自转者为南极。
②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
③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此正相对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④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某地日出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没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在极昼、极夜的区域则没有日出、日落现象。
⑤确定昼夜长短:由晨昏线分割的同一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可以通过读经度差数进行判断。
⑥确定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度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经典例题4]读图4-7,回答:
(l)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是。(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3)当AC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
当DE为昏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4)若DE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是 线。(5)当H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解析】此图是圆柱投影图,比较抽象,不易判读。解题时应切实根据晨昏线的概念,确定图上白昼和黑夜的范围,根据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为6点和18点,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答案】(1)12月22日 AB是晨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2)23°26′N(3)夏至 冬至 春分或秋分(4)20点 晨线(5)DF AC 2.地方时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为使用方便,全球共分为24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
经线的地方时),相邻时区时间差1小时。如图4-8。
(注:地方时、时区计算见专题一)
[经典例题5] 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量北极星的高度(如图4-9)。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A.36°34′N,90°E B.60°N,150°E C.30°N,90°E D.53°26′N,150°E 【解析】根据题设可判断当北京时间14点整时,该
地正午12点,二者相差2小时,应比120°E减少30度为90°E。又据图示,其北极星高度为30°,而北半球各地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故M地纬度为30°N,则M地地理坐标为(30°N,90°E)。【答案】C [经典例题6]图4-10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2)A地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
图4-10(3)A地地方时应为________时________分至________时________分之间。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日照图的判读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首先按提示先判定经线的度数,根据北京为7月1日20时,可判读出图中各条经线的经度,再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和全年昼夜等长,知道A点是在赤道上20°W~0°之间。然后根据日照状况确定每条经线的日期和地方时。
【答案】(1)A点位于图中20°W~0°之间的赤道上(2)7;1(3)10;40;12;0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如图4-11)
(2)意义: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
图4-11 图4-9 [经典例题7]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如图4-12),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解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转,即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左岸堆积。图中河流自西向东流,所以BD选项正确。【答案】BD
4-12图
第二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讲 地球 第二课时
三、时区与日界线 1.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图1-4 图1-5
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如图1-4和图1-5。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
(4)区时和区时的区分: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
(5)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
用心
爱心
专心
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3.日界线
(1)日期的界线有两种: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自然界线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0点)。(2)人为界线是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
0
图1-7
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见图1—7)(3)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
①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②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③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的方法: 0
用心
爱心
专心
A.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B.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0.5个时区。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经典例题5]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解析】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
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如2003年)是平年。
③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
[能力训练]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
用心
爱心
专心
读下图,回答2~3题。
2.属于南半球、西半球、太平洋的是()A.a B.b C.c D.d 3.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在丁地西南的是()A.a B.b C.c D.d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4~5题。
4.PQ线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5.下列四项,居于X他所在国的是()A.大堡礁 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 6.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①→②的方向是;向西南 b.从③→④的方向是:先西南后西北 c.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相同 d.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正好相反 A.ab B.bc C.ac D.bd 读右图,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
用心
爱心
专心
7-8题图
A.大西洋 B.非洲大陆 C.印度洋 D.南美大陆 8.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A.18时 B.16:20 C.13:40 D.14:20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9~10题。
9.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C.12日2时
B.13日2时
D.13日14时
10.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 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 11.有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03年5月17日11时2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A.5月18日10时30分 B.5月18日11时30分 C.5月17日11时30分 D.5月16日12时30分 12.根据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1题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1)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
A(),B(),C(),D()。(2)A、B、C、D四点分别位于哪个半球?(3)A点位于C点的 方向。D点位于B点的 方向。(4)A、B、C、D四点各属于哪个时区?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5)A、B、C、D四点各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6)A、B、C、D四点中昼夜长短幅度最大的是 点。1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A点此时是 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
(4)此时以 和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1.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利用经纬线在地图上(特别是两极地区)辨别方向和量算距离的能力的单项选择题。根据所给条件“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因此,甲乙两地必须在南极两侧相对应的两条经线上,从一地到另一地沿着经线走,才能经过南极点,并改变方向;且“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即小于南极与赤道之间的距离(约1万千米)。如果有一点离赤道较近,则另一点必须离南极点较近,不可能两地都在赤道附近。如果两地与南极的距离相等,即都不超过4250千米,也就是都小于与赤道的距离(超过5750千米)。因此,都在南极附近是可能的,而都在北极附近则是不可能的(如两地都在北极附近,则走近路须先向北,然后向南,这与题目要求相反)。根据以上分析,只有B项才是正确的答案。2.C 3.A 4.D 5.A 6.B 解析:从自转方向可判定此图为南极附近的俯视图,①→②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③→④也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7.A 8.B 9.B 10.C 11.C 解析:如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8-(
第三篇: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
轮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读】从近年高考命题规律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宇宙中的地球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考点知识梳理、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地球公转方向是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 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公转周期:真正周期是
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
年。
(4)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
,远日点速度较。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⑴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中α。目前α=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β=。
⑵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发生周年回归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取决于
大小),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继而引起四季的更替。
作图:在左图c处作出自转方向、轨道上作公转方向。在右图用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标出二分二至的节气及日期。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A、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减小。
乙
丙
春秋二分日(图甲):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降低。
夏至日(图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图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正午太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
,冬至日达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
,夏至日达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合作探究】读下图填表,分析二分二至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
图1
图2
图3
图
节气
直射纬线
昼夜长短
例
图1
全球
c点的昼长为
时
图2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南京.北京.悉尼的昼夜长短
图3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A.B.c.D的昼夜长短
;
B点的昼长时间为
①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于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赤道上终年昼夜
,原因:。
②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北,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南,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大值。
(3)四季的更替
① 天文上的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② 四季更替原因:由于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一年中各地
和
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形成四季更替。
③ 不同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差异: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XX年江苏高考)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
.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XX宁夏)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下列简图。回答下面3~4题。
3.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5.(XX年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XX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2.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67°N
B.21°S
c.50°N
D.89°S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4.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
夹角度数永远不变
c.
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
D.赤道面和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5.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6.夏至日,下列哪个地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A.北回归线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两极附近
7.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8.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植树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
9.关于南北极地区极夜持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地区相等
c.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少于南极地区
D.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比南极地区有时多有时少
0.读下图回答:
(1)上图为
月
日前后光照示意图,按北京时间为当日14时,在图中填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在图中标出A点,A点为当日18点且昼夜平分。
(3)在图中标出B点,B点位于A点和北京的正南方向。
(4)在图中标出c点,c点此刻为当日20点,且昼长20小时。
(5)在图中标出D点,D点此刻为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
(6)在图中标出E点,E点此刻为16点,太阳高度为0°。
(7)图中F点为当日
时;
时日出。
(8)如果古代有人在某地测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3°,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8°,那么当时的黄赤交角为。
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
,地球公转较快的是。
(3)将不同时段填写在下列各种地理现象后面空格中。
①北半球昼长夜短。
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③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
④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⑤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2.下图为“二分二至节气中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5°N,90°E
B.23.5°N,90°w
c.23.5°S,90°E
D.23.5°S,90°w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时c、D两地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相同
B.B、c地方时及正午太阳高度可能相同
c.B位于刚果盆地,此时受赤道低压控制
D.c位于阿拉伯半岛,此时气候炎热干燥
3.右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29—30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排列顺序是()
A.由低伟到高纬
B.由南到北
c.由东到西
D.由北到南
(2).图中甲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B.15时
c.18时D.21时
4.下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22时
B.14时
c.10时
D.2时
(2).该时刻,40°N纬线上()
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B2、D3.c【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太阳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分析图可知,①地在赤道,②地在23026/S,③地在23026/N,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题选c。
4.D【解析】②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5.B【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长相等。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B2、c3.B
4.D
5.B
6.B7.D
8.D
9.A
0.(1)12;22;度数略
(2)-(6)略
(7)17时;7
(8)22.5°
1.(1)略
(2)A;A
(3)B-c-D;B-c;c-D-A;
2.(1)A
(2)c
3.(1)D
(2)D
4.(1)B(2)D
A-B;A-B-c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
教学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
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3、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讲授新课:
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
引导学生参看阅读材料,达成共识——“地转”。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屏幕介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及其发表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
过渡:我们了解到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那么,地球到底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自转及公转的方向如何、周期多长呢?
活动一:教师用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的全过程。指出公转一周时间是一年。
教师请一至两位学生用自备小地球仪绕光源同时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进一步推出地球运动是公转和自转的复合运动。公转和自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方向均是自西向东。承转,同学们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屏幕表格的回答。自转 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并请学生用鼠标点击显示答案。
再请学生列举自然界有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解答略。)
活动二:
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教师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请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请学生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
4、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12个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依季节而有差异,上高中时再深入了解)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
5、请一位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讲述: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让学生计算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间的时间各相差多少小时。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了解时刻计算“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7、让学生总结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收获。并总结。屏幕显示主要内容。
活动三:
1、提问:(屏幕显示所提的内容,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答案)。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示意过程。(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利用课本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屏幕显示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先填左面两项内容)
节气和季节(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 短的状况
冬至(12、1、2)
春分(3、4、5)
夏至(6、7、8)
秋分(9、10、11)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相应的答案。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地球公转示意图,总结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完成屏幕表格中右侧内容的填写。
4、学生以家乡为例,归纳总结四季的形成并达成共识。屏幕显示: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5、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地球的五带图”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分别归纳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小结:
本节课讲述的重点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巩固练习: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应作业。
用心 爱心 专心号编辑
116
第五篇:高一地理地球运动教案
悟梦辅导中心第一次A班地理测试卷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做出了新的定义,原太阳系的9颗行星中有一颗被降级为矮行星。它是()
A、水星
B、海王星
C、天王星
D、冥王星
2、据报道:2050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一颗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关于该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A、该星球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B、该行星的温度能使水经常处于液态 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D、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
3、有关于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之中
4、下列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我国发射的绕月飞行器
D、流星体
5、人类探索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是()
A、金星
B、木星
C、太阳
D、月球
6、关于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正确叙述是()A、日照时数最长的地方太阳辐射越强
B、冬季纬度越低,日照时数越长,故低纬太阳辐射强 C、夏季纬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故高纬太阳辐射强
D、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太阳高度、天气、海拔等因素有关
7、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和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b南极科考队员观察到极光现象;c航海过程中发现指南针突然失灵;d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甚至出发短暂的中断 A、a b c
B、b c d
C、a b d
D、a b c d
8、下列观察太阳黑子活动的天文活动,既不伤害眼睛,又能观测到黑子的是()A、用肉眼直接看太阳
B、在日全食的时候用肉眼观看太阳
C、在盛有水的脸盆中,倒入较多的浓墨汁,然后用肉眼直接观看盆中太阳的倒影 D、透过一张彩色照片底片用肉眼直接观看太阳
9、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
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
11、人类外太空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高真空、弱辐射、失重
B、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C、高真空、强辐射、月球引力
D、高真空、弱辐射、太阳引力
12、宇宙开发活动需要国际合作,不是因为()A、宇宙开发活动的规模大 B、宇宙开发活动的投资多 C、宇宙开发活动的技术程度高 D、宇宙开发活动的占地面积大 13、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太阳非常平静,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A、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十分灿烂,天空蔚蓝 C、太阳照耀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夜空
14、有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5、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16、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致每日向东大约推进1° 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 17、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发射时,地球运动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1
B、2
C、3
D、4 18、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运动
C、此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D、此时北京和汶川地区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19、人类在太空建造工厂,发展太空工业主要考虑的太空条件是()A、宇宙空间及其辽阔,工业“三废”可以随意排放 B、宇宙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特点 C、宇宙空间的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充分利用月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0、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二、双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物质之间都有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2、关于八颗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 B、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
C、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D、从结构特征看,木星、土星都是行星且轨道相邻
3、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分布在()A、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B、巨行星和元日行星之间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4、地球处在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A、太阳不稳定
B、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多数一致
C、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D、大小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正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6、关于嫦娥探月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展示综合国力,铺路深空探测 B、带动科技发展,开发月球资源 C、参与外空事物,争夺空中霸主地位 D、展示军事实力,进行军备竞赛
7、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8、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365日6时9分10秒 B、24小时
C、23时56分4秒 D、一个恒星日
9、地球转到近日点的时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B、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C、北半球为7月,南半球为1月 D、北半球为1月,南半球为7月
10、当北半球的夏至日到来的时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近日点 B、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C、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D、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角速度慢
三、填空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天体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星云、陨石、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尘埃。
2、总星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称为_________。月球不________、不_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太阳光。
4、开发宇宙的主要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运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叠加。
四、综合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八颗行星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注出行星及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5分)
(3)图中与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反的是__________彗星。
2、(1)在太阳大气中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亮的是____________。太阳黑子发生在__________中,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________层中与太阳黑子出现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会出现______。
(2)当太阳活动增强的,磁场受到干扰,产生_______现象。1989年曾发生无线电短波中断事件,这与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按此推断,2000年是____________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