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三大定律的近似处理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单元
第二节 行星运动定律的近似处理 编写者 吴居海 使用者
使用时间 第7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行图。
2.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能用三大定律解决问题。
3.了解人类对行星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是来之不易的。二.教学重点
1.掌握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2.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漫长过程,学习科学家们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掌握开普勒三定律的近似处理方法。并能用三大定律解决一些 抽象的问题。三.教学难点
掌握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定律近似处理方法 2.应用开普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A、太阳系
师: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太阳系的各行星及其运行情况。
师:自从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国际天文联会取消其行星地位,降为“矮行星”后,从此太阳系由“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
观看动画:九大行星运行图;九大行星 B、开普勒三大定律的近似处理
师:从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太阳系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按圆轨道处理。这样,开普勒三大定律就可以说成 【牢记】:
①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②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若用R代表轨道半径,T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 R3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2k,k与太阳有关。
T【参考资料】:给出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径和周期的数值,供课后验证。
k水=3.36×10 K金=3.35×10 K地=3.31×10 K火=3.36×10
181818
18扩展及注意:
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动,同时它适用于所有
R3的天体运动。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中心天体,2k中的k值不
TR3R3一样。如金星绕太阳的2与地球绕太阳的2是一样的,因为TTR3它们的中心天体一样,均是太阳。但月球绕地球运动的2与地
TR3球绕太阳的2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的足以天体不一样。
T 2.开普勒定律是根据行星运动的现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它们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都是从行星运动所取得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开普勒定律只涉及运动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不涉及力学原因。
3.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确切描述,不仅使人们在解决行星的 运动学问题上有了依据,更澄清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对天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4.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转,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转。六.练习反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大多数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近日点附近速率大,远地点附近速率小;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C.大多数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跟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可以近似看做为圆,这些圆的圆心在地心处
D.月亮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跟行星绕太阳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
2、关于开普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开普勒定律是根据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对行星位置观测记录的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获得的结论
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距离小时速度大,距离大时速度小
C.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以近似看做为圆,即可以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D.开普勒定律,只适用于太阳系,对其他恒星系不适用;行星的卫星(包括人造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是不遵循开普勒定律的
3、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下列关于地球在这两天绕太阳公转速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变的 B.冬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 C.夏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 D.无法确定
4、关于行星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BD)A、行星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越大 B、行星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越大 C、水星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大 D、冥王星半长轴最长,公转周期最大
5、已知木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则木星轨道半长轴是地球轨道半长轴的多少倍? 【3r木2T木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3r木T木rr地232木31225.24 T地r地T地r地七.教学反思
行星运动的规律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用近似的方法来处理开普勒的三大行星定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就是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恒星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运动。
第二篇:高一年级物理工作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工作总结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这是第二次带高一,虽说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且也有了一点教学经验,但是有些知识总感觉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是很顺手,有些内容在讲解时感觉不是很好。如何教学高一物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回顾一下这学期的教学,我把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应当怎样学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得设计具体的学法。
二、在实施教法之中教授学法
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是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而教师熏陶学生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方面就要考虑如何教给学习的方法。
(1)教学生学会听课。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他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获取各门知识,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这一形式。所以会不会听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某个物理教师的讲课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应如何抓住其特点适应他的教学,听好他的讲课,就更少有人研究了。通常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遵守纪律。但我们却常12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脑子正常、智力不错,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每提问,则一问三不知。仔细推敲,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听课,抓不住老师讲课的要领。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火候”,结合知识教学有机地讲述:
①高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授课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学科有些什么不同。
②高中物理中力、光、热、电四大部分各有哪些不同。
③高中物理各种类型教材,在讲授方法上各有哪些特点。④自己讲物理课有哪些习惯,学生应如何做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听好课。
(2)教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牢牢抓住基本概念。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教师的思路是按照教材的系统,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所以要教会学生使自己的思维活动跟上教师的思路的展开而展开,这样就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能力。
学习高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要教会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抓住:①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搞懂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学习物理基本概念,还应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对它的理解。
三、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
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除了课堂上的讲授、示范外,在课后的辅导中,再在学法上给以指导和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我认为主要应抓住如下四点。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加强记忆,战胜遗忘。
(2)在指导学生做习题中,引导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
(3)要给学生留思考题,埋伏笔。把教材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和争论,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
(4)要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列内容提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较好形式,关键要持之以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看书和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
第三篇:高一物理《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一学年物理组李雪丽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定律,是学习电学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多,教材力求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电阻和电压、电流的关系,从而得出电阻定律的内容,从对导体电阻的分析,得出电阻率的概念,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材料的导体在同一温度时其电阻率大小不同,得出电阻率是导体材料的属性这一基本规律。
2、教材处理:本节以实验验证为主,在研究两个以上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常用控制1.变量法,本节课仍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电阻R与有关物理量间的定性关系。所以可对2.教材中提到的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加以验证,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将实验稍作改动,满足实验室的要求。
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自己科学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通过观察物理实验、分析实验中有关物理量、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物理规律,充分体现“猜想----验证”的物理思维模式。同时能运用得出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电阻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流程:
1、提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2)给定一个导体,如何测量它的电阻?
2、新课教学(1)电阻定律
提出问题:① 影响电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② 演示实验(思路)
1观察2.推导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物理意义,能利用电阻定律
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同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阻定律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提高学生对电阻
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R只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定律和电阻率的认识。
(2)电阻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
单位:欧姆 米
探索意识
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2、重点: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难点: 实验研究得出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及电阻率的概念
重难点突破:通过实验的方法概括得出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内容。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制成温度计(电阻温度计)
3、作业
六 板书设计
§14.2电阻定律电阻率
一.电阻定律二.电阻率
三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电阻R与有关量间的定性关系,又承接了前节部分欧姆定律的知识,这为电阻定律的得出打下了基础,同时对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并不陌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在科学猜想的基础上顺利的得出实验结论。
1.内容1.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2.表达式2.单位:
四 设计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实验为突破口,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得出电阻定律的内容,同是推导出电阻率的概念,在教师点拨思维下,分析数据、探究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四篇:高一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六
一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六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的同时一定会对其他物体施力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发生转动
2.如图6-1所示,一物体被一根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下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拉绳子的力与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天花板拉绳子的力是由于绳子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形变而产生的D.物体所受重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速度的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同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4.如图6-2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体B向右缓慢运动,A物体匀速上升.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和绳对B物体的拉力分别用FN、Ff和T表示,那么在运动过程中FN、Ff和T的变化情况是
A.FN、Ff和T都增大
B.FN、Ff增大,T不变
C.FN、Ff和T都减小
D.FN增大,Ff减小,T不变
5.图6-3所示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各段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在前4s内
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
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
D.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6.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轻质细杆,上穿着质量相等的两小球A和B,它们共同绕圆心O匀速转动,长度OA=AB,如图6-4所示.杆OA与杆AB中的拉力T1、T2之比是
A.1﹕2
B.2﹕1
C.3﹕2
D.2﹕3 7.人站在向上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弹力、摩擦力
D.所受弹力大于重力
C.所受摩擦力为零
D.所受合力沿扶梯向上
8.图6-5所示是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t1=2t2,则 A.在t1时刻B物体在前,A物体在后
B.B的加速度比A大
C.在t1时刻两物体相遇
D.在t2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
9.如图6-6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的细轻杆的一端,绕细杆的另一端O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球转到最高点A时,线速度的大小为gl,此时 A.杆受到mg/2的拉力
B.杆受到rog/2的压力
C.杆受到3mg/2的拉力
D.杆受到3mg/2的压力
10.质量为m的物体在F1、F2两个力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6-7所示.已知滑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μmg
B.F1+F2cosθ
C.μ(mg+F2sinθ)
D.F1+F2sinθ 11.某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分运动,这两个分运动在某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别为8m和6 m,则在这段时间内
A.合运动的位移一定是14m
B.合运动的位移可能是15m
C.合运动的位移可能是1.5m
D.合运动的位移可能是10m
第Ⅱ卷(非选择慧,共56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2.重100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用54N的水平力拉它刚好使之滑动,那么用46N的水平力拉它,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N。物体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是___N,当物体受到60N的水平拉力作用时,摩擦力的大小是___N。
13.两根轻质橡皮条A和B共同系住一个小球,沿竖直方向固定,如图6-8所示.橡皮条A和B都比原来伸长,A的弹力是B的弹力的2.5倍,若将B剪断,则在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小球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4.在平直的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A点。自行车做匀速运动,速度为6m/s.汽车做初速度为10m/s(此即为汽车过A点的速度)、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减速运动.则自行车追上汽车所需时间为___s,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的速度大小为___m/s,自行车追上汽车前,它们的最大距离是___m。
15.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16.图6-9所示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所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5cm,取g=10m/s2,则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___,小球在位置B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
三、计算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17.(8分)质量m=4kg的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F后,经过4s物体停下来,求物体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和撤去F后的位移.
18.(9分)如图6-10所示,光滑圆球A的半径为10cm,悬线长l=40cm,物体B的厚度为20cm,重为12N.物体B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B在未脱离圆球前匀速下滑,试求:
(1)球对物体B的压力多大?
(2)球多重?
19.(9分)图6-11所示的装置叫做圆锥摆,用细绳悬挂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圆锥摆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悬线长为l,小球质量为m,求细绳中的拉力和小球转动的角速度和周期。
20.(10分)如图6-12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已知水平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BC
2、B
3、C
4、B
5、C
6、C
7、C
8、AB
9、B
10、B
11、D 12、46;54;5013、2g/3 14、16;2;16
15、B 16、15m/s;25m/s 17、10m/s,20m
18、(1)60N
(2)80N
19、glcos,2
glcos20、F2mg 3
第五篇: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
张晓娟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课堂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设想与措施:
基于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所以要区别对待。
重点班的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
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23.1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课时3.2—3.8
第三节化学键2课时3.9—3.15 机动和复习2 课时3.16—3.19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2课时3.20—3.26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3课时3.27—4.5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课时4.6---4.12 机动和复习2 课时4.13—4.18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机动和复习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机动和复习
模块考试复习
期中考试复习2 课时4.28—5.63 课时5.7—5.143 课时5.15—5.222 课时5.23—5.282 课时5.29—6.32 课时6.5—6.102 课时6.11—6.181 课时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