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出师表》教案1(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2: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出师表》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出师表》教案1》。

第一篇: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出师表》教案1

1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2学情分析

针对本班学生学习状况,设计两课时教学,注重基础积累及阅读能力培养。3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良苦用心。

3、阅读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4.1.2学时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实词、翻译课文 4.1.3学时难点

积累实词、翻译课文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师表

导入:播放黑匣子组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208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蜀汉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死于军中,谥号忠武侯。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正议》等篇。

诸葛亮像;武侯祠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 《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相关的重要情节

1、挥泪斩马谡。

2、空城计。

3、七擒七纵孟获。

4、草船借箭。

5、三顾茅庐。

6、舌战群儒。

7、借东风。

8、三气周瑜。

9、排八卦阵。诸葛亮

刘备(先帝)刘禅(陛下)父子 君臣 欣赏视频:《白帝城托孤》。古代诗人写《出师表》的诗词: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

《出师表》一表通古今,夜半挑 灯更细看。——陆游

千古贤相 智慧化身 忠义之士 悲剧英雄 ——郭沫若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成都武侯祠诸葛亮像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 诸葛亮年谱

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随即出山辅佐刘备。

28岁: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41岁:刘备称帝,建立蜀国,拜诸葛亮为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46岁: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时值蜀建兴8年。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成都武侯祠(图片欣赏)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图片欣赏)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图片欣赏)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图片欣赏)陕西汉中诸葛亮墓(图片欣赏)岳飞书出师表(图片欣赏)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对联

理解: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两表:《出师表》——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后出师表》—— 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对——隆中对策 关于“表”(经典讲解)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是臣子写给帝王的一种特殊奏章,用于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表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和叙事,但往往又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其内容,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出师表”就是军队出征前,主帅写给帝王的表文。

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时代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shàn),主持蜀国军政大事。这篇表文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扯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视频欣赏:《出师表》背景视频

听课文范读:音频朗读、视频朗读(任选一个)注意: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思考: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朗读 正音 朗读,正音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â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bì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hïng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fěi薄,引喻yù失义,以塞sâ忠谏jiàn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bá以遗wâ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zī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shū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ū。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liâ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qīng 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shàng书、长zhǎng史、参cān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gǒu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wǎng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f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î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lú,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jiã驽nú钝dùn,攘rǎng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ēnzhuï 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zhāng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chánà雅言,深追先帝遗诏zhào。臣不胜shâng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tì零,不知所言。朗读课文一

请8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课文(第8位学生读最后两段)。(注: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正确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朗读课文二 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男生1段 女生2段 男生3段 女生4段 男生5段 女生6段

男女生789段

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注释 翻译

第一自然段注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创业: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 半:完成一半

三分:分裂成三个国家 疲弊:人力疲惫,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懈:懈怠 内:宫廷内 忘身:舍生忘死 外:指边境

之:代“先帝之殊遇” 以:连词,表目的,以便,来 气:志气,勇气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义:适宜、恰当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第一段译文

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我们)蜀国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但是,侍俸守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边境上舍身忘死的原因,原来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厚遇,想要向陛下来报答他们所受的优待厚遇啊。(陛下)应当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士气,而不应当过分地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尽忠进谏的言路啊。第二自然段注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为:是 一体:整体 陟:奖励 为:做

忠善:忠诚之事、善事,即好事。(形→名)者:„„的人 论:评定,评判 刑:惩罚 以:以便,来 昭:显示,表明 明:公正严明

偏私:偏袒或有私心 第二段译文 皇宫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科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应得的惩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或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第三自然段注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是以:因此 以:来 为:认为 无:无论 施行:实行

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第三段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多的好处。第四自然段注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晓畅:通晓,精通。于:在 昔日:过去 称:称赞 能:有才能 众议:大家商议 营:军营

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名)第四段译文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队中的将士团结和睦,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第五自然段注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亲:亲近远:疏远

所以:„„的原因 倾颓:倾覆衰败 在时:在世的时候 每:每当 论:谈论

未尝:没有一次 于:对

贞:气节,节操 愿:希望

计日而待:指日可待,即为期不远 第五段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帝和灵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可计算着日子等待了。第六自然段注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布衣:平民 躬:亲自

苟且:苟且保全 闻达:闻名显达。以:因为

猥:谦词,相当于“辱”,指降低身份 自:自己 枉屈:委屈 草庐:茅屋 以:拿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振奋 许:答应 以:以便 值:遇到

受任:接受重任 际:时候

奉命:奉行使命(指奉命出使东吴)间:关头

尔来:那时以来

有:通“又”,表示时间的限制,表余数。第六段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拿当世的大事来询问我,我因此感动振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第七自然段注释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谨慎:(做事)认真慎重 临:将要 命:遗命 夙:早晨

效:实现,完成 以:以致 伤:损害 明:英明

不毛:长草木(的地方)兵甲:泛指武器装备 奖:激励

三军:指全军。北:北上

攘除:排除,铲除

奸邪:奸邪凶恶的敌人

兴复汉室:恢复、振兴汉朝的基业 还于:回到 所以:用来 职分:职责

斟酌:(处理事务时)权衡利弊得失 就:就(是)任:责任 第七段译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慎重,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使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的事情不能实现,以致损伤了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原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第八、九自然段注释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愿:希望 托:托付 效:任务

效:实现,完成 治:惩处 以:以便,来 告:告慰

兴德:发扬美德 言:建议 责:责备 宜:应当 谋:考虑

察纳:识别采纳 追:追念 胜:能承受 涕:眼泪 零:落下

第八、九段译文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现,那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言论,那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多加谋划,以便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来的诏令。(这样)我就非常受恩感激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奏章我泪流满面,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4.2.2学时重点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4.2.3学时难点

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4.2.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师表

阅读 理解

阅读第一自然段 “先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刘禅

“创业未半”的“业”指的是: ——统一中国之业

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原因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作者在本段给刘禅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由本段推测,刘禅可能犯有什么毛病?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这一段的主旨在于哪几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归纳段意: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阅 读 第 五 自然段(亲贤臣,远小人段)本段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小)先帝为什么“痛恨”桓灵二帝? ——亲小人,远贤臣,使后汉倾覆衰败。“此事”指的是什么事? ——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造成后汉倾覆衰败的事。“亲之信之”的“之”指代的是谁?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贞良死节之臣。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1、广开圣听。即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

2、严明赏罚。即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

3、亲贤远小。

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亲贤远小”最重要。因为: ①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②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③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小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阅读第六自然段(自叙身世段)呼应“卑鄙”的是哪一句? ——臣本布衣

哪一句表现了他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哪一句表现刘备重视人才,气度恢弘,不耻下问?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已成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三顾茅庐

找出本段的两个对偶句(亦名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作者自叙身世,追念先帝的三顾之恩,目的是什么? ——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因为自叙身世是为了突出先帝三顾之恩,而出师伐魏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之业,报答先帝知遇之恩。阅读第七自然段

“临崩寄臣以大事”指的是什么事? ——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写自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与“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 ——为出师北伐作准备。

作者认为北伐中原的两个条件已经具备,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四个四字语)?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作者《后出师表》中的名言,本段有一个四字语与此成语意思相同,这个四字语是: ——庶竭驽钝。

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六个字是: ——报先帝,忠陛下。

“报先帝”呼应上文的哪两件事? ——“三顾草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归纳段意: ——追忆白帝城托孤,表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作 业 背诵 默写 写作练习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段作文。出师表

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道

中道崩殂。——道路。

咨诹善道。——道理,方法。遗

以遗陛下——给予 光先帝遗德——遗留 为

俱为一体——是 为忠善者——做,当 论

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评判 与臣论此事——议论,谈论 无

无兴德之言——没有 事无大小——无论 行

然后施行——实行

性行淑均——品德,行为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 益

有所广益——益处 斟酌损益——增加 而

而中道崩殂——连词,表转折,却。计日而待——连词,表修饰,不译。感激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能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能力 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够 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表余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虚词的用法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拿 许先帝以驱驰——用 于

忘身于外者——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报之于陛下——向 古今异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恨。臣本布衣 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布的衣服。危急存亡之秋。秋

古义:时刻。

今义:四季中对第三个季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今义:衷心感谢。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古义:扩大。今义:开业。临表涕零。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此先汉所以兴隆。所以

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先帝知臣谨慎。谨慎

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驱赶、奔跑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今义:衷心感谢。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古义:扩大。今义:开业。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同步精品练习

(一)给下列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行阵(háng)

2、崩殂(cú)

3、陟罚藏否(zhì)(pǐ)

4、以遗陛下(wâi)

5、攘除(rǎng)

6、裨补quē(阙)漏

7、wěi(猥)自枉屈

8、sù(夙)夜

9、zhēnzhuï(斟)(酌)损益(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益州疲弊——人力疲惫,物资缺乏。⒉盖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⒊恢弘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⒌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⒍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三)翻译:一网打尽2000——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出师表》句子翻译题。(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我们)蜀国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但是,侍俸守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边境上舍身忘死的原因,原来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厚遇,想要向陛下来报答他们所受的优待厚遇啊。㈢翻译:一网打尽2000——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出师表》句子翻译题。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应当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士气,而不应当过分地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尽忠进谏的言路啊。(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科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应得的惩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或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督。(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8)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帝和灵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

(9)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可计算着日子等待了。

(10)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

(1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拿当世的大事来询问我,我因此感动振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慎重,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使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的事情不能实现,以致损伤了先帝的英明,(1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原来的国都。

(1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

(1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现,那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四)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还有吗?请你找找看: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优劣得所 感激涕零 裨补阙漏 计日而待 察纳雅言 请解释这些词语?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苟全性命: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优劣得所: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计日而待: 计算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察纳雅言: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五)唐代杜甫有两句诗是赞美诸葛亮的,你能写出来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六《)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歇后语: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故事情节: 司马懿派兵来夺街亭,马谡因为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导致街亭失守。之前马谡曾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虽不忍心,但为顾全大局,也只能处斩马谡。其他歇后语: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七)课外拓展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指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

五丈原:诸葛亮北伐曹魏时病死的地方。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临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 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三顾:三顾茅庐。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取西蜀:攻取西蜀。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北拒:北拒曹魏。东和:东和孙吴。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历史的天空 祝你 一路顺风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12 出师表导学案 长春版1

12.出师表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该受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_________,后汉指的是___________。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参考答案

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2 学生讲述大意。3 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4 分析本段的层次。板书:

六、布置作业。1 熟读、背诵第1段。2 预习2—5段。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2段。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2 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板书:

三、讲读第3—5段。1 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2 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板书:

四、讨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后记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

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1 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A(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B 见识浅陋。C 地位低下。D 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A 从那时以来 B 你来 C 算来 D 从来(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 将军宜往驾顾之

D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今以蒋氏观之 E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 B 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 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 D 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A 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 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 C 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

D 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 2 “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合成词: 成语: 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参考答案:(1)D(2)A(3)A、C(4)A、F(5)B(6)B 2 又 3 咨询 三顾茅庐 4(略)

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四、讨论问题。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板书: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部分,预习第四部分。课后记:

第四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2 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3 分析结构层次。板书: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 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3 填表(括号中为答案)4 背诵全文。课后记:

附:《出师表》难句例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用“或”字。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愚智”是“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不肖”。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不遇,命也。”(《后汉书·傅燮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秋”,《说文》:“禾穀孰(熟)也。”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一说,“秋,愁也。”(《广雅·释诂》)《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引喻失义

“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或作“只”讲,扬雄《法言》:“非苟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广雅·释诂》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猥”,《说文》:“犬吠声也”。王筠《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别义。”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猥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猥,顿也。”《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马融《长笛赋》:“山水猥至。”“猥”,突然。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分,枉驾相顾。深入不毛

“毛“就是“苗”。“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有。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李注:“发,犹毛也。”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穷发”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开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不效则治臣之罪

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欠妥。“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顾效愚忠。”《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不效”,不尽力,上文有“恐托付不效”。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察纳雅言 一些注家都注“雅言”为“正言”。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雅”,本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夏”,《说文》:“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雅”在“疑”纽“鱼”部,“夏”在“晓”纽“鱼”部,“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荀子·儒效》“居夏而夏”,又《荣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雅言”就是“大(可贵的)言”、“正言”、“中(适当的)言”。又,《荀子·儒效》:“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雅儒”就是“正派的的儒生”。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庶竭弩钝

“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郝懿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悔罪’言‘幸无’也,‘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觊”音义同“希”同“幸”。肖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希”、“庶”是“互文”。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jū,“书”读xū,“储”读qǔ。“庶”在“书(审三)”纽“鱼”部,“希”在“晓”纽“微”部;“幸”在“匣”纽“耕”部。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指出“审三跟晓、匣相通”。“鱼”、“阳”对转,“耕”、“阳”旁转。王力《同源字典》:“‘鱼’,‘元’通转,‘微’、‘元’旁对转。”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实例。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1 诗经两首教案 长春版1

1.《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教学目标

1、学习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

3、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 纯洁的爱情观。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识记

雎(jū):用于古人名,如范雎。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窈(yǎo):深远。

窕(tiǎo):与“窈”组成合成词。窈窕:美好的样子。

参:1.(cēn):参差,参错。本文取此义。2.(cān):①进见,谒见。如:参拜。②封建时代指弹劾。如:参劾。3.(shēn):人参。如:参须。

差:1.(chā):①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差数。②稍微,较。如:天气差暖。2.(chà)①不相同,不相合。如:差得远。②错误。如:说差了。③缺欠。如:差点儿。3.(chāi):①派遣。如:鬼使神差。②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4.(cī):等级,等次。“参差”为合成词,“长短不齐”的意思。本文取此义。

寤(wù):睡醒。寐(mèi):睡。如:假寐。芼(mào):选择。

蒹(jiān):荻,像芦苇。葭(jiā):芦苇。溯(sù):1.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如:溯流而上。本文取此义。2.往上推求或回想。如:回溯。

晞(xī):1.干,干燥。如:晨露未晞。本文取此义。2.破晓,天亮。如:东方未晞。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涘(sì):水边。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颢(hào):白而发光。

貂(diāo):哺乳动物的一属,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三角形,听觉敏锐,种类很多,毛皮珍贵。

二、词语识记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流:寻求,择取。

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卧。辗:转动。侧:侧身而卧。友:亲爱。

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伊人:那人。溯徊从之: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从:追,追求。溯洄:逆流而上。阻:险阻,难走。游:流,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

凄凄:茂盛的样子。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意思是“干,变干。”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沚:水中小块陆地。

三、预习效果反馈

1.《关雎》中开篇写“关关雎鸠”的目的是什么? 2.《关雎》、《蒹葭》都选自于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三、古文今译 关雎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蒹葭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一、重难点句子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二、段落诠释

1.对《关雎》第二节的诠释

本节由采摘荇菜起兴,由“寤寐求之”,写出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寤”是指醒着,“寐”是指睡着,合起来,“寐寤求之”的意思是醒着、睡着都要追求她。

板书设计

第五篇: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强项令》教案1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2、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3、了解董宣执法的故事,学习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精神;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2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对课文的解读难度较小,因此对文章的深入分析与个性解读是这个学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点。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董宣执法的故事,学习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二课时

4.1.1导入

同学们,我们讲述了很多古代文人的经历,似乎古代的官吏都是贪赃枉法、欺压良善之辈,那么,古代有没有好官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号称酷吏的官员——董宣。4.1.2作家作品

1、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宋书》说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元嘉初年,任宣城太守时,取各家关于后汉史书的著作,删烦补略,撰《后汉书》,为我国史学名著。该书以文采著称,论赞部分尤为突出

2、《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三国志》(西晋)陈寿 《 后汉书》(南宋)范晔 4.1.3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学习成果检测

1、朗读课文,扫除字音障碍

2、结合注释 理解课文 活动2【讲授】走进文本

1、本文讲了关于董宣的哪几件事? 1).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

2).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2、咬文嚼字

(通过文本分析人物言行: 大言数主之失、因格杀之——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不从、终不肯伏——刚正不阿 悉以班诸吏、死后情境——廉洁正直)

3、分析总结 1)结合全文说说董宣是个怎样的人? 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力斩豪奴的故事和他平生清贫的生活,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办事的精神和清廉为官,刚正做人的品格。

2)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1 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董宣的形象 2侧面烘托手法——豪强莫不战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鼓不鸣董少平”来表现人物。活动3【讲授】拓展思考

1、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伤心。(表现在:“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提问:如何看待刘秀?又如何看待刘秀的表现?(背景:东汉都城是洛阳,洛阳令可不是一般的县长,包拯是北宋开封府尹,赵匡义在登位之前也是开封府尹。是首都市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东汉初年,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聚集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奴仆横行街市,为所欲为。朝廷接连换了几个洛阳令还是掌控不了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任命已经69岁的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家奴行凶是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2、历史上像董宣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哪些? 活动4【测试】学习评测

1、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因①因匿主家 因为 2)叩①乃驻车叩马 拉住 ②因格杀之 接着 ②使宣叩头谢主 磕 ③因敕 于是 就

3)被①流血被面 盖,覆盖 ②唯见布被覆尸 被子 4)数①大言数主之失 列举 5)令①帝令小黄门持之 命令

②有大麦数斛 几 ②威不能行一令乎 县令

2、综合思考:董宣未经审判“格 杀”家奴,大家有什么看法?(明确:董宣的执法方式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决定的,符合他公正严明的特点,但是在现代社会,只有按照法律规章执法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

下载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出师表》教案1(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出师表》教案1(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强项令教案 长春版1

    11.强项令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 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3.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案 长春版1

    1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 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2.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孔子世家赞》 一、导入......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3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3.学......

    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曹刿论战》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行文线索;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

    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品质》教案范文大全

    1教学目标 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

    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实词,培养古文阅读能力。 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