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纳税教学设计
田东县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微课 小学数学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课题:《纳税》
田东县祥周镇甘莲小学
向子经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纳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税收的一些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会计算应纳税额。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迁移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纳税,教师点拨。
1、师: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喜欢买彩票,奉献爱心,赢取好运,小华的爸爸也买了,中了一等奖,30万元,请问这30万元,小华的爸爸能全部得到吗?(生:不能,要纳税)师:要依法纳税。(板书:纳税)
2、师:大家课下都了解了相关知识,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纳税?国家为什么要征税?
3、师:税收的作用可真不小。想想你经常去玩的休闲场所有哪些? 师:这些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就是国家用税收的钱为我们建造的!(板书:发展公益事业)
师:你了解到有哪些纳税的种类?
4、师:同学们提到了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板书;应纳税额、收入,税率)请你说说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师;大家对这几个概念理解的还是相当到位的。税率是税收的标准与依据,纳税的种类不同,税率就不同,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
5.说一说下面的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让学生指准了,摁住了,其他同学盯紧了。)
(1)东强公司2005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400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0万元。(2)锦江宾馆2006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师:请你说一说这里4%的意思是什么?)
(二)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中的纳税问题
1、师:休闲娱乐场所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其实,随着城市的发展,临沂许多行业也 都是蒸蒸日上,就拿我们最熟悉的餐饮业来说,你都知道临沂有哪些大型宾馆饭店? 师:他们不仅方便了市民,也给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家饭店的营业额情况。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临沂a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试试看!
(让c组同学板演)
3、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百分数的应用)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用乘法进行计算,我们把以前所学的知识,拿到这里来解决新问题,这在数学上叫做迁移。(板书:迁移)4、123页做一做。(让d组同学板演)
5、其实临沂还有许多企业也和这些饭店一样为本市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观察表格中的应纳税额,经营者将这么多的钱都交给了国家,国家又把它用在了我们身上,你不想对缴纳税款的经营者说点什么吗? 6、123页的第2题。(只列式不计算)师:据统计,我市每年财政收入中,香烟的税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你们家有吸烟的吗?(异口同声:有)你们猜猜香烟的税率是多少?(学生猜)你知道香烟的税率为什么这么高吗?近年来很多青少年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三、应用拓展。
1、我们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题目:老师收集到百货大楼2006年共纳税1800万元,税率是5%,你能知道这个大楼2006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吗?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7页例
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六第2-3题。教材分析:
纳税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学情分析:
纳税方面的知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与纳税发生联系。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纳税方面的知识,并让他们知道纳税的普遍性、以及公民纳税的意义和纳税对我们民众的好处。对于六年级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五年的数学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针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再次应用与深入学习。本班学生课堂表现有点沉闷,所以在本课环节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学对象:六(6)班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教学难点:
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小明和张阿姨之间的对话故事,让学生说说对话的讨论的问题。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说出纳税、税率、营业额等答案。)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张阿姨就是积极去税务部门纳税的。(学生说出“主动纳税”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应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了解纳税方面的知识,因为纳税相关的知识与 学生的学习生活很远,对纳税很陌生。所以借助一个生活场景,使学生初步了解纳税和纳税的意义。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依法纳税利国利民,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适时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二、教学新知识:
1、出示例7.(1)分析关系;讨论算法: 全体学生读题并进行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问题:营业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5%”是那两个量相比较的?单位“1”的数量是那个量? 明确指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就是指缴纳的营业税是营业额的5%,也可以叫作税率,以营业额作为单位“1”。
教师引导疑问:要求这个书店十二月份的营业税是多少万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说可以怎样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明确: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求应缴纳的营业税,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方式相同,也是要用乘法计算。
(2)尝试解答,交流算法。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能列式解答了吗? 让学生独立解答,让不同计算方法的学生板演。交流:算式60×5%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①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60×5%=60×
5=3(万元)100②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60×5%=60×0.05=3(万元)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小结:求应缴纳的营业税,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在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也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3)回顾反思,提升策略。教师引导: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纳税问题是根据税率来计算的,求纳税额是多少,实际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1”的数量乘以税率,就可以得出应纳税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教学应纳税额的计算,并认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教学过程设计三个过程:第一是分析题意,理清关系。在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税率5%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把解决“求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迁移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中来,从而认识计算方法。第二是尝试解答,交流算法,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所以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再通过算法交流,掌握百分数的计算。第三是回顾反思,提升策略。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帮助学生完善求纳税的思路,明确解题方法。]
2、完成“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提问: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有没有5000元?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教师:应该从5000元里减去需要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款,才是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数。
教师引导提问: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为什么?怎样计算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解答,指明板演)集体交流:这里每一步求什么?计算个人所得税为什么用乘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总结)
教师指出:这题要用5000元减去个人所得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未知的,所以就要先求出来,然后再算实际获得的奖金。根据“按规定应缴纳的20%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知道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5000元的20%,所以要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学生自由读题后独立解答。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指导: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2亿元的5%,求营业税就是求6.2亿元的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四、本课总结
1、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税收的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纳税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相关金额总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相同的,都是用乘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掌握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就能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2、3题。
板书设计:
纳税问题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①60×5%=60×
5=3(万元)100 ②60×5%=60×0.05=3(万元)
答: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纳税额款是3万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纳税问题,鉴于学生们对纳税方面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设置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去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教学难点是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最后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加以指正和引导。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总有一种不放心的感觉,还有对于教师最重要的是讲课声音要有抑扬顿挫,有节奏感还有是洪亮。本节课出现一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即课堂生成。我只是让学生说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然后让其他同学学习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着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注意讲课的语音语调。对我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进行修正,课下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此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第三篇: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7页例
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的意义,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税率的含义,认识简单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应纳税额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能正确解决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纳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在纳税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初步的纳税意识。教学重点:
解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应纳税额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
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减去5200元的20%就是实际获得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1题。指出;应缴纳营业税是门票收入的3%,也就是360万元的3%,用乘法计算。
四、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2-3题。
第四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纳税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纳税教学设计 执教人:刘小梅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的作用。
1,我们现在上学不花钱。学费谁帮我们出呢?(国家财政)。国家财政的钱又从何而来的呢?(纳税)
2,小组讨论。
(1),什么人需要纳税?(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情是国家用税款做得? 3,教师小结。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b,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摩托车的售价包括哪些部分?(包括5200元的摩托车费用和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
教师: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先求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也就是5200的10%是多少,再把它和5200相加。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5200+5200×10%=5720(元)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18万和360万分别表示什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 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 栀(zhī)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2 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2.辨字组词。
激 邀 俯 府 暴 瀑
悄俏
峭 捎
消 哨 驱 躯 岖 津 律 肆 狭 陕 峡 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山泉 热爱大自然
溪流……
《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难点: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
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
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
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
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汇报
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升华情感。
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
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睦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爱散步
勤劳地工作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查字典,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层次。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野性 磅礴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亭亭玉立 难以言状 返朴归真
(二)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写。
(三)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2.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四)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小结: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A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二、三课时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