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六乙班第十一册课内阅读
1、李荣汉先生的《山中访友》一文,作者以“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老朋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山雨》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山林雨景图。课文是以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3、《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一只小爬虫,对草虫的村落进行了一次奇特的游历,从中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4、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一文中,描写了山野、水野、野物野和游人野。“野”实际指索溪峪自然野性的美。索溪峪在湖南省张家界市。
5、《詹天佑》一文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詹天佑的人物形象:身先士卒、一丝不苟。
6、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居庸关隧道因为山势高、岩层厚而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八达岭隧道因为隧道长而采用中部凿井法。
7、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我们还学过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
8、《彩色的翅膀》一文,赞美了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彩色的翅膀”实际指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
9、《中华少年》这首诗抒发了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朗读这首诗时,要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10、《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特。课文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11、“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那匹马”实际是没有的,是买书青年对我的关心,也可以说是爱读书、渴望知识的我就是“那匹马”。
12、《唯一的听众》一文,讲述了一个音乐白痴成长成为能演奏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老教授善意的谎言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
13《用心灵去倾听》一文,真实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交往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一句,表达了苏珊善良、乐观的人生态度。
14、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15、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大气、生物等,不能再生的叫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矿产、石油等。
16、为保护地球写的宣传语:①只有一个地球。②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③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17、《大瀑布的葬礼》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不再让大瀑布的悲剧重演。
18、《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一篇演说。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热爱。作者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19、《青山不老》一文给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晋就是山西省。20、“竭泽而渔”这个历史成语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21、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
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讲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的回忆。赞扬了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2、鲁迅先生名言:(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3、《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观鱼等几件事,展示了闰土这个朴实活泼、机灵勇敢、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24、阿累的《一面》一文,写“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25、《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欺压人民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2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存。
2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28、《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归来的途中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29、《春夜喜雨》是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全诗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喻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贡献的人。3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1、《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词人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元曲,作者通过村、日、霞、烟、树、鸦六种自然景物的描写,给读者描绘出一幅的秋景图。
32、《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33、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老人与海鸥》一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34、著名作家沈石溪的名著《最后一头战象》讲述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片段,表达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35、《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讲述了松鼠贮存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三件事,刻画了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
36、《金色的脚印》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好!
37、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38、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39、《月光曲》一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达了贝多芬纯熟的音乐技巧和对穷苦人们的同情。40、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三幅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高昂激越。
4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
42、成语故事“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_期末复习资料_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时代,原始社会)
1.云南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最早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约3万年、打制石器、但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代表骨针。面貌和现代人相似,能人工取火。)
2.半坡遗址(约6000年、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建筑,最早种植粟,养殖猪、狗等,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代表鱼纹彩陶盆)河姆渡遗址(7000年,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最早种植水稻,养殖猪、狗、水牛等,使用磨制石器,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大汶口居民(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3.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神农氏。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号轩辕氏。约4000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黄二帝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尧年老后传位舜、舜传位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大禹治水。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奴隶社会)
4.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全国划九州、铸造九鼎,定都阳城,禹死后,启继位,即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世袭制。)商汤灭夏: 公元前1600年,商首领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后来,盘庚迁殷,所以商朝称殷商。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 渭水流域周族首领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5.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夏商西周实行尊卑等级制度:以血缘区分,三级:贵族(包括诸侯 卿大夫和士)、平民、奴隶。6.春秋(公元前770——476年)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注重经济发展,改革内政。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晋文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和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这时期主要发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著名战役。
7.西周时期,人们使用木制、石制工具进行生产。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水平提高,推动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其措施有:政治上;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经济上;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变法的意义:新法实行后,秦的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
8.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叫铭文。夏朝出现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的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有殷墟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成都平原三星堆的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屈原 楚国人 代表作 《离骚》。战国 编钟。
9.春秋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言行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第一个创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思想家老子 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著作《道德经》。墨子 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战国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著作《孟子》。主张“仁政”治国;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庄子 道家学派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战国 韩非 法家学派、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其理论被秦始皇采用。春秋 孙武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兵书。提出“知己知彼”的作战原则。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 封建社会开始)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1)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以等。(3)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4)思想上 焚书坑儒。军事上(5)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全长一万余里),开灵渠。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刘邦和项羽长达4年的争夺帝位的战争。
12.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文帝、景帝时期,经济繁荣,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思想上 ① 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长安兴办太学,地方设立官学。③政治上采用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④经济上 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13.两汉经济:农业上,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手工业;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商业:繁荣的长安和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叫“市”。
14.秦汉之际,匈奴族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打败匈奴。公元一世纪中期,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15.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天山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统称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统辖。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中国的纺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其作用和影响是:加强中原地区和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6.造纸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原料来源,降低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其影响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的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秦汉时期《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东汉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剂痳沸散。
17.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汉明帝在河南建造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道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史记》,西汉司马迁 记叙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一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爱心
用心
专心 1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8.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官渡之战(200年 打败 袁绍)208年 三国鼎立初步形成的重要一战——赤壁之战(曹操 孙刘联军)三国鼎立: 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2年,孙权,建业)
19.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羌、氐,历史上合称“五胡”。北方民族大融合:从东汉末年到东晋的数百年间,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达到高潮。北方移民南迁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达到岭南一带。此时南方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稳定,②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使得江南的农业,手工业(包括纺织、冶铁(灌钢法)、制瓷(青瓷)、造船),商品经济等得以发展。20.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改革:。436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定都平城。迁都洛阳的原因: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等)。改革的作用和影响: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汉族趋同,同时,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21.祖冲之:南朝科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1000年。贾思勰:北朝农学家。其书《齐民要书》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及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齐民要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郦道元和《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
22.东晋 书圣王羲之和《兰亭序》,他对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擅长。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其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东晋人顾恺之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魏时期的石窟艺术著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二: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2008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相传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出生日,“三月三拜轩辕”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吸引大批海内外华人前来拜谒。请完成: 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黄帝
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人文始祖 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
结合材料二回答:海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 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事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发展来的。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
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民到于今受其赐”。请回答:①、材料中的“桓公”指的是谁?
齐桓公
他是哪个诸侯国的国君? 齐诸侯国
②、他“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条件有哪些? 管仲改革使齐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3、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末至河南安阳发现了许多片刻又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到今天已发现15万片左右,共计单字4600个,其中已经被识别的有1000多字。请回答:①、这段话提到的文字被称为什么? 甲骨文
②该文字的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对于中华民族文字的研究和中国古代的历史探索具有重大意义,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也证实了中国是文明古国。
4、阅读下列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请回答: ①、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商鞅
②、文中的“孝公”指哪国国君?
秦国 ③、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卫鞅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④、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材料二:1961年秋,毛泽东《七绝》:“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请完成:
①、材料一中作者是谁?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屈原,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对志向的一种坚定的信念
②、材料二中“屈子”“ 楚骚”是指什么?
现代那些风俗习惯和他有关?赛龙舟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①、上述名言是谁说的?
②、他在教育体制的变革方面有什么贡献?
③、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思想主张是”仁爱”,”仁政”。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三:始知李太守,伯禹易不如。
——岑参
请回答:①、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②、材料三中李太守指谁?你如何理解“始知李太守,伯禹易不如。”这句话?李冰。现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绩,就连当年
爱心
用心
专心 2 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
③、李太守和大禹的共同贡献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那些有益的东西?大禹治黄河水患。李冰修建都江堰 使人们免于水患。与人民同甘共苦 造福于民 以人民利益为主的优良品质。
8、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灭掉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秦始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郡县制”,其制度有别於周代的封建制中央无法集中全国的权力,郡县制全部权力是由中央下放,并且必须遵守中央的规范,受中央的约束力较封建制大很多.③、秦始皇采取你那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经济: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文化: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交通:修驰道,车同轨,开灵渠,保证了全国经济流通。
④、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一。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⑤、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暴君,你如何来评价秦始皇?
9、查看以下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
图片略
请完成:
①、以上两幅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张骞出使西域。
②、这一历史事件中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联系和交往,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发展。③、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领头。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成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①、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
汉匈战争后
②、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民族融合,有利于边疆稳定发展。
③、材料二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④、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情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回答: ①、材料一是谁的名言?
②、这两则材料都是针对哪一著作而说的? ③、鲁迅对该书从哪几个角度给予评价?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和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
材料二: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交通干线是指何时开通的什么路线?
②、最早出使西域为开通这条交通线作出贡献的是谁?
这条交通线的起止点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当代新丝绸之路是指什么?请概括说明两条路线都起到什么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縟,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埝,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②、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爱心
用心
专心 3 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①、上文中的”皇帝“指谁? ②、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那些改革措施?
④、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和鲜卑拓拔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爱心
用心专心 4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2、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让学生体会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上涌现出许多难以忘怀的人物,他们有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列强的侵略,有的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捍卫民族的尊严,詹天佑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 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4.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5.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事。
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 爱国)
3.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这几件事?
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4、梳理文章脉络:小组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段:(2、3自然段),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
⑴ 清政府提出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出来阻挠、要挟。
⑵ 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引起了国内外轰动。
第三段:(4、5、6自然段),詹天估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⑴ 勘测线路的过程。
⑵ 施工中工开凿隧道的情况。
⑶ 在青龙桥设计‚人‛字形线路。
第四段:(7自然段)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
三、精读课文,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第一自然段;
②、品读句子: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抓住‚第一‛和‚完全‛品读。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②、师:我从大家凝重而愤怒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出,读了这两段课文,同学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先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说的时候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句式,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把自己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说出来。
读着课文2、3自然段,出示: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③、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谈到京张铁路非常重要,那么它究竟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简单交流)
(出示京张铁路图,引导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④师: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愤怒,我们屈辱,我们担忧;我们的愤怒,也曾经是詹天佑的愤怒,我们的屈辱,更是詹天佑当时的屈辱,我们的担忧也正是詹天佑的担忧。但是詹天佑——(学生接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份挺身而出的无畏,这份舍我其谁的豪迈,这份义无返顾的执著,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怎能不让当时的中国深深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詹天佑不怕——(学生接读: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
⑤、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
四、总结课文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一路的高山深涧,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难忘岁月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詹天佑?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事。)(板书:杰出 爱国)
2、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交流,师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二、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看看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 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请同学们细读4-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来。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及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1、片段一(怎么说)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微软用户1],不能有一点
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工作严谨、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女生读)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男生读)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2、片段二(怎么做)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3、片段三(怎么想)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
(爱国情怀)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
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满天。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4、过渡:勘测完线路后,接下来就开始施工了。前面我们讲过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上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所以铁路经过这里,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师以课件辅助并比较两种凿法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5、第六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三、研读:回眸百年沧桑
1.孩子们,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1400多个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静的。
2.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着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詹天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毅然接受了任务,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带领工程人员于1909年8月11日完成了京张铁路这一伟大的工程,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们一个有力的回击!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3.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四、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逝,享年59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思曲》渐起……)
2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3组织交流。
4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五、总结:体察历史意义
是啊,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语重心长地)老师希望,詹天佑的精神能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得到传承!
六、布置作业
板书:
詹天佑
杰出 勘测线路
詹天佑 开凿隧道 有力的回击
爱国 设计线路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山雨|人教新课标
《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雅,描写细腻,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有关雨的诗句。读完后让学生说说雨的特点。
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领略一场如歌如画的雨。(板书)
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文,思考:
1)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查阅不会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
山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怎样的顺序描绘山雨的特点的?各是怎样的情景?
4)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山雨?为什么?自己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四、品读感悟。
1.师生交流”自学”中的问题。
1)
指名读课文。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评价,老师评。)
2)
师生交流探究,深入感悟。
体会山雨的特点,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感受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并入情入境地朗读。
l
音韵美
²
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用比喻手法,把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抓住声音由远而近,有轻及重的动态美,突出了山雨飘飘渺渺的音韵美,给人无限遐想。)
²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体会用词的优美:如“飘飘洒洒”“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使语言生动活泼而有节奏,增强文章美感,写出了雨至山林的音韵美。)
²
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树叶上的雨珠滴落,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l
色彩美
²
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
学生说出有哪些颜色。(墨绿、翠绿、淡青、金黄、火红……)
详写了哪种颜色的美?读有关语句。
²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²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通过
“水淋淋”“流进”等重点词让学生体会山林的“绿”在雨中富有动感、具有生命、令人难以忘却的独特之美。)
2.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感受语言美。
(个人读--小组读--小组代表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和同学共同读;
在朗读过程中进行评价,学生评--老师评。)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五、体会写作方法。
想想本文与《山中访友》一文写作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六、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词句,并写出感悟。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山雨|人教新课标
《山雨》教学设计
临潼铁路小学
张
娜
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师生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师: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指名读生词,理解词语。
2、分部分读课文。女生读第1至4自然段,男生读第5至7自然段,师读第8至10自然段,即雨来、雨中、雨后的相关段落。教师相机正音。
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揭示分三部分读书的用意。作者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4、指名说说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师: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而这幅图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的收获。那么,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做出标记。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e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自然还是位美术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
a、交流学生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读。
b、学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对哪种颜色印象最深。
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c、师引读,体会两个“流进。”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说明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心灵感受到的,雨中的绿让人难以忘却。)
(4)感受山雨的余韵。学习“以响衬静,静中更静”的写法。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师生共同总结全文,(师引导,生补充)概况中心。
四、记笔记,总结阅读收获,拓展延伸
(1)总结阅读写景文章注意要点。
1、写景文章有三类:游记、自然现象、生活周围的景物。
2、明确写景顺序(按观察先后顺序,按时间推移顺序,按空间顺序,按景物类别)
3、把握文章结构(总分结构、移步换景结构)
4、体会文章情感(绝非单纯写景,而是借景抒情。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河山的赞叹,感染读者。)
(2)读《练习册》第二课的阅读文章《雷雨》,用上面总结的方法说一说。
(3)拓展相关写雨的句子,丰富积累。
春之声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概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杯中的琼浆便直泻人间吧。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五、作业
读读背背写雨的古诗。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渭城曲》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六、板书
山雨
雨来
→
雨中
→
雨后
音韵美
用心倾听
雨的两个方面{
}喜爱
色彩美
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