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1(本站推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教材教法分析】
一、学习地球运动,关键在于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自然现象,并且要注意这些地理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综合效应。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二分二至点的存在,进而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最终产生了天文四季的变化。
从本节起,教材开始介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本节内容中,有些与初中知识联系密切,建议在讲课的过程中在有关联的地方适当复习。
二、本节教材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昼夜交替; 第二部分地方时;
第三部分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第一部分课本首先讲解了地球昼夜的形成原因,介绍了昼半球、夜半球的概念以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的概念,引入了太阳高度的概念。
为了简明易懂,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法来讲解昼夜更替的现象。
在第二部分地方时这部分内容里,课文介绍了三种计时方法:地方时、区时及变
通的计时方法。
变通的计时方法,就是根据本国的国情,或采用半区时(如印度,采用东5.5区的时刻)或采用国内某一时区的区时(如中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该国的统一
时间的计时方法。
第二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接触过,在这里可以通过做一些习题达到复
习旧知巩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部分介绍了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现象及原因。可以在地球仪的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墨水,分别在静止及模拟自转的情况下,观察其流过的轨迹来说明这个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与运动方向保持一致时,北半球朝右偏,南半
球朝左偏。
【自学导引】
【思考导学】
1.请说明地表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产
生昼夜交替现象。
2.中国东西跨了_______个理论时区,为了便于联系和协调,全国统一采用
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___。答案:5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
3.在同一条晨昏线上地方时是否相同?
答案:不一定,在春分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为6时,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为18时。其他时间则不同。
4.请思考在北半球靠河边建楼房,最佳位置应在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答案:应建在左岸。河流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右岸受冲刷,左
岸淤积,所以应建在左岸。
5.北半球某国要沿同一条经线发射一枚落点在赤道上的导弹,请考虑应选择什
么样的发射角度?
答案: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应向偏东南的方向发射。
【图表导读】
1.图1—24昼半球和夜半球,此图形象地说明了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阳光一侧的照射下形成昼、夜两个半球的情形,晨昏线(圈)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图1—24 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此图中我们面对的晨昏线(圈)的这一段是晨线,与之相对的另一面的那一部分称为昏线。当地球自转时,处于夜半球的地区就不断地越过晨线进入昼半球;处于昼半球的地区就不断越过昏线进入夜半球,如此反复,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不已。
赤道永远都被晨昏圈平分,因此,赤道地区昼夜永远等长。
2.“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主要说明了长江三角洲在地转偏向力的长期作用下,在泥沙充分供应的条件下,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图1—25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在地偏力的长期作用下,河道右偏,使此支水道不断淤塞,最后,长江北岸三角洲、沼泽地及边滩连成一片,最后发育成广阔的三角洲。
【热点探究】 1.昼与夜的分界
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就有了昼半球与夜半球之分,时间上就有了白昼与黑夜的差别,晨昏线(圈)就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因此,白昼与黑夜的界线就是日出和日没,把日出看成黑夜的结束、白昼的开始,把
日没看做白昼的结束、黑夜的开始。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昼与夜不是这样的。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的这一段时间内,天空还是相当明亮的,或者可以说,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黑夜,也不是真正的白昼,天文学上称之为晨昏蒙影。这是由于大气分子以及其中的尘
埃对于太阳光线散射和反射的结果。
由于在晨昏蒙影的时候,人们不用照明也可以工作、学习、进行生产劳动,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白天”“黑夜”与以晨昏线为界的“昼”“夜”从长短上来说是不一样的,“白天”要比“昼”长一些,“黑夜”要比“夜”短一些。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和区时都是重要的计时手段,在世界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时间的换算是
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知道了A地的时间,能不能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或者B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呢?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知道,每隔经度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因此,只要我们先计算出A、B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
地的地方时了:
4分钟经度差1B地的时间=A地的时间±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如:A地为10时26分,B地与A地相差40度,在A地的西侧,求B地的时间。
计算过程为:
4分钟401B地的时间=10时26分—
=10时26分—160分钟
=7时46分
那么,如何计算B地的区时呢?首先,我们要计算出A、B两地的时区差,然后依照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B地的区时了。B地的区时=A地的区时±1小时³两地的时区差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假设上题中A地的10时26分为东三区的区时,那么B地所在时区的区时是多少
呢? 由B地在A地的西侧,二者相差40°,可推知,B地的经度为5°E,属于中时区(零时区),那么,A、B两地的时区差为:3—0=3,计算过程为:
B地的区时=10时26分—1小时³3
=10时26分—3小时
=7时26分
要注意的是,如果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不变;如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加上一天,时间减去24小时;如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去一天,时间
加上24小时。3.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实例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的铁轨更容易受到磨损;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流向河流流向的右侧偏转,因此,右岸(南岸)受流水的冲刷更大,而南半球河流的左岸受到的冲刷要大于右岸。从大气运动的方向上看,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信风带在南北半球的不同风向,气旋与反气旋中心气流流向的特点,都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海洋中流动的洋流的流向也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洋流的环
流系统。
【效果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重合 B.每天重合一次 C.在二分日重合 D.在二至日重合
解析: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只有在二分日,即太阳直射赤道时才与经线重合,其他
时间则与经线相交。
答案:C 2.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南纬30°
解析: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则位于南半球,一年只有一天太阳直射,则位于回
归线上,故为南回归线。
答案:B
3.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些
解析: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每隔15°相差一
小时,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答案:D 4.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其意义表现不正确的是()
A.白天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B.夜晚的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 C.有利于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D.有利于地球本身的存在
解析: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其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上,与地球自身的存在无关。
答案:D 5.国家足球队于2001年4月22日18点55分在我国西安和马尔代夫队进行“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小组预选赛”揭幕战,正在美国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比赛的时间应该
是纽约时间()A.4月23日7点45分 B.4月22日6点15分 C.4月22日5点55分 D.4月22日20点45分
解析:此题为时区计算题,纽约位于西五区,与北京时间所在的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即相差13个小时,又由于纽约位于北京的西边,故二者相减即纽约观看足
球赛的时间。
答案:C
6.相同经度的地方()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C.日出的时刻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
时刻随纬度而变化。
答案:A
7.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经线的地方时相同 B.同一纬线的地方时相同 C.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 D.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但同一条纬线被无数条经线穿过,因此有无数个地方时。
答案:B 8.从南北回归线沿同一条经线向赤道同时发射炮弹,炮弹的落点应是()
A.都落在原经线上
B.南半球发射的炮弹落在原经线的东侧
C.都落在原经线的西侧 D.都落在原经线的东侧
解析: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由北向南,南半球由南向北,沿同
一条经线发射,所以都是向西偏。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9.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23时56分4秒
D.24小时
解析: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答案:BD 10.“³”代表河水自外向里流入,“²”代表河水自里向外流出,判断图1—26
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图1—26 解析:此题判断依据是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右岸冲刷严重,坡度较陡,南半球相反,然后再根据流水的运动方向判断。
答案:AD
11.北京时间是()A.东八区的区时
B.北京的地方时 C.120°E的地方时 D.与世界时保持一致
解析: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并不是北
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答案:AC 12.图1—27实线表示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初始方向,虚线为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是()
图1—27 解析: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答案:AD 13.若甲地所处的昼弧长于夜弧说明甲地()
A.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昼长夜短 C.处于夏半年 D.处于春季
解析:如题干所述昼弧长于夜弧说明昼长夜短属于夏季。
答案:BC
三、综合题
14.读图1—28,回答有关问题。
图1—28(1)从昼夜半球的角度看,NS线是____________线。
(2)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A点是________点。与A点正相对的地方是______
点。
(3)从A点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不发生偏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首先要明确晨昏线是两条线,即晨线和昏线。正午12点的位置在昼半球中间的一条经线上,即图中最左边那条经线,即北京所在东八区中央经线。图中A点与12点的经线相差45°,而且在它的东边,所以时间应早3个小时,与A点正相对的地方的时刻比A点早12个小时或晚12个小时,因为两点间的东西距离等长。若按东边看,加12小时,超过24小时时减一天,按西边算则减12小时。第三问中由于A点的位置在赤道上,所以向正东、正西都不会偏移,而向正北会向右(东)偏,向正南会向左(东)偏。
答案:(1)昏(2)15 3(3)正东和正西
15.如图1—29所示,已知A点为东经75°,地方时为3月21日正午12点,请
完成下列要求。
图1—29
(1)在图中用彩笔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2)此时,上海的时间为____________点。
(3)用箭头在图中标出B~C、A~B、C~D、D~A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的情况,昼夜半球的划分。因75°E为3月21日12时,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重合,从A点所在经线向西90°为晨线,所以BC这条经线以西为夜半球,上海的时间为3月21日12点+45°³4′=3月
21日15时。
答案:(1)略(2)15(3)略
16.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由西向东航行。轮船至东十二区,一孕妇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998年12月31日11点30分。越过日界线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1点50分。11点55分,孪生姐妹出生的喜讯,通过电报向产妇在纽约(西五区)居住的父母和在北京(东八区)工作的丈夫传播。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1)何谓国际日期变更线?(2)你能说出孪生姐妹各自的生日吗?(3)你能说明“妹妹”比“姐姐”大的道理吗?(4)产妇的父母和丈夫分别在当地什么时间收到了电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问题和区时的计算,在这地方要注意,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
答案:(1)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180°这条经线作为划分日期的界线。为了避免一个行政区内使用两个不同的日期,日界线不完全
沿180°经线,而是一条折线。
(2)第一个出生的女婴是1998年12月31日,第二个出生的女婴是1998年12
月30日。
(3)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1天,东十二区较西十二区早一天。第一个女婴出生地在东十二区,时间为1998年12月31日,第二个女婴出生地在西
十二区时间为1998年12月30日。
(4)1998年12月30日18点55分、1998年12月31日7点55分
【备课资料汇编】
最早迎接新年和新一天的地方是楚科奇半岛和堪察加半岛的居民,因为居住在日期变更线西边非常近的地方。在太平洋彼岸的阿拉斯加则在这条界线的东边,那里的居民差不多要晚一天一夜才能过新年。
第二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清华中学地理组 闫晓霞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弄清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义;;
3、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以及时区的划分,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
4、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规律;并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惯性十字坐标和球面曲线坐标差异图,探究得出沿地表水平方向运动物体发生偏移的原因及规律
2、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认识晨线、昏线,并尝试画出地球侧视图与基地俯视图中的晨昏线。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读昼、夜半球图,得出地球自转形成经度时差并用此图说明相关问题,从而初步掌握用图形辅助空间思维的方法和步骤。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感受探索自然规律的乐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和区时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以及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特点与判断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1、利用教具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来理解昼与夜的形成、昼夜交替以及地方时的产生。
2、充分运用课本插图、板图,运用导学法和分析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晨昏线的特点、时区的划分以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3、用综合分析、归纳推导,将课文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
五、课型 新课
六、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
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 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 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板书)
一、昼夜交替(板书)
1、昼夜的形成(板书)[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让地球仪不动,不自转也不公转,让学生想象,学生如果是太阳,他们能看到的地球的一半,因为眼光无法穿透地球仪,再设问:为什么会产生昼夜?
引导学生得出:地球是个不发光的不透明的球体,在某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这的半球叫昼半球,暗的半球为夜半球。
[提问]昼夜之间的界线叫什么呢?(引出晨昏线的概念。)
2、晨昏线(板书)[演示]让学生扮演太阳,正面看过来后,确定下来晨昏线,可以用有色笔或红绳做好记号。将夜半球用黑笔划上阴影,然后可以把这个昼夜凝固的瞬间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看。
可以分别从侧面、南北极上空看,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与学生共同分析分析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的特点(板书)
大圆(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在不同的图上,分析晨线和昏线的交点的地方)始终平分赤道
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讲解]再次明确晨昏线的概念: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为晨昏线,它是晨线与昏线的合称。[提问] 如何判断晨昏线呢?(2)晨昏线的判断(板书)
自转法:可以在晨昏线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即自西向东的箭头),如果箭头指向昼半球,则该线为晨线,如果箭头指向夜半球,即为昏线。
方位法: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为晨线,夜半球西侧或昼半球东侧为昏线 [训练]在前面画的示意图上,利用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来判断三个图中的晨线和昏线。[补充]选取一条经线,介绍昼弧和夜弧的概念。(3)昼弧和夜弧(板书)
让学生观察前面画的图,理解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纬线分成两段,在昼半球的一段为昼弧,在夜半球的一段为夜弧,它们可以表示昼和夜的长短。
[承转]处于黑夜状态的夜半球是看不到太阳的,在昼半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看到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太阳高度的问题。
3、昼夜的表现形式——太阳高度(板书)[举例引导]什么是太阳高度呢?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比如,早上太阳刚出来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则太阳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说明太阳高度为0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慢慢的爬升,太阳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增大,太阳高度也逐渐变大。(可以画图表示)
[承转]刚才我们是在假设地球不运动的前提下来考虑问题的。实际上,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用地球仪演示)。
4、昼夜交替(板书)
[演示、提问]地球仪上标一个点,表示一个人,这个人看到的昼和夜是怎么变化的?(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思考]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 学生讨论回答:一年一个昼夜变化
[提问]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时间呢? 学生回答: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
[思考]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刚学过“恒星日”,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运动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日期呢?请大家思考。
(学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解释)由于参照物不同,便产生了两种时间长短不同的日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这叫做一个恒星日。它是以天空中除太阳以外的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即天空中的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地球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教师可用地球仪演示说明),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但是,地球毕竟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地球上昼夜的形成以及昼夜的不断变化(交替),均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转过360°多一点,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同学们听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解释]在钟表出现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完全是靠太阳(夜晚靠星星、月亮)来安排一天的起居作息、生产劳动,因而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通过前面第2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一颗同步卫星,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约为一个月,而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天,这样就使整个地表面的昼夜温差减小,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地球的一大优越性。[举例过渡]我一邻居的疑惑:一天傍晚,她和一个新疆亲戚讲电话,偶然说这里快天黑,可是四川那头的老乡却说天黑还早着呢?她就很奇怪,都在中国,怎么连天黑时间都不一样呢?(让学生先来分析)
[讲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的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二、地方时(板书)
1、地方时的产生(板书)(教师演示地球仪,按照以下思路、线索边板书边讲解)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
(补充)因天空只有一个太阳,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是不一样的,即各地有各地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根据以上的分析、推导可得出: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下面我们来换算一下:
地理经度(度、分、秒)地方时(时、分、秒)15°
1小时 15′
1分钟 15″
1秒钟
[引导计算]地球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可找出如下的计算法则:
已知两地的地方时之差,根据一地经度,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理经度; 已知两地的经度差,根据一地的地方时,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方时。
[举例] 已知北京(东经116度28分)的地方时是12时56分,此时某地的地方时是8点10分,那么某地的地理经度是多少?(东经44度57分)
已知北京(东经116度28分)奥运会开幕的时间是2008年8月8日8点,那么伦敦(西经0度7分)、纽约(西经74度)、东京(139度43分36秒)的时间。
伦敦:与北京经度相差116度35分,则时间相差7小时46分2秒,所以伦敦此时的时间为0时13分58秒
纽约:与北京经度相差190度28分,则时间相差12小时41分52秒,所以纽约此时的时间为8月7日19时18分8秒 东京:与北京经度相差116度35分,则时间相差7小时46分2秒,所以伦敦此时的时间为0时13分58秒 规律:1)同经度地方时相等
2)东早西迟(计算地方时时东加西减)
3)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4)南北极点是所有经线交汇点,不能计算地方时
5)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度
[补充]由于东早西晚,所以往东边去就会越来越早,往西边去就越来越晚。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人向北美洲大批移民,他们逐步向西扩展,一直到达太平洋沿岸,这里面有大量的英国人。十八世纪末,俄国人也从白令海峡经阿拉斯加来到这里。英国人和俄国人一见面就出现了矛盾:英国人说今天是星期日。俄国人却说那是昨天,今天已经星期一了,两国的人谁也不让谁。现在我们能够解释这个现象了。往东每跨越经度15度就应该早一个小时,往西跨越经度15度就应该晚一个小时。往东去的人与往西去的人相见,就正好跨越了地球一周360度,时间就相差了24小时。也就是说往东边去的人时间就会比往西边去的人的时间早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如果某人一直往西边走,回到原地就会发现时间晚了一天,如果某人一直往东走,回到原地就会发现时间早了一天。例如:麦哲伦船队1522年9月6日周六环球航行回来,而当地人认为时间是9月7日周日。为了避免这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即东西12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偏离180经线,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而尽量避免通过陆地)
[承转]所以,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给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国际上在1884年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
2、时区和区时(板书)0
0
o(1)时区的划分(板书)
时区的划分可使用下列图式(在黑板上边画边讲或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讲解: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从0度开始,0度两侧各取7.5度,这15度为零时区,中央经线为0度,然后向东、向西各有12个时区,注意,东12区和西12区为一个时区,12区的中央经线为180度。
(解释)中央经线、区时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那条经线。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统一的时间,这个时间叫区时。采用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例如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则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就是采用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度的地方时。(2)区时的计算(板书)
有了时区,世界各地的时间换算就简化为加减几个小时。加减时差先要统一一个原则:东时区变为正数,西时区变为负数,零时区为0。换算方法就是看得到的数字大小,大多少就加几个小时,小多少就减几个小时。
区时的计算法则: ① 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大减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举例计算] 假如北京时间是7:30,那么此时开罗(东2区)、纽约(西5区)、悉尼(东10区)分别是什么时候。(各个城市的时区号可在图册上找到)开罗:7:30—(8—2)=1:30 纽约:7:30—[8—(-5)]=前一天的18:30 悉尼:7:30+(10—8)=9:30(注意:当时间不够减时,应往前借一天,借一天24小时)②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否则用减。
3、各国实际使用的时间(板书)世界很大,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一些国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某个区的区时为标准时间,也有采用半区时,本国东部时区的时间。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在我国新疆和西藏的学生,为什么上午10点才去上学?(让学生稍作思考后再解答)这是由于我国的领土东西跨经度较广,从东到西跨越5个时区,为了便于全国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目前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是我国使用的标准时间。新疆和西藏的大部分位于东六区,那里的时间一般要比北京晚2个小时,所以在当地就出现了上午10点才上学的现象。
[承转]地球不停地自转,不仅使昼夜不断地交替,产生了地方时,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地转偏向力。受这种力的影响,凡是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一定的偏转。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板书)(引导)物体在前进中怎样发生偏移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解释说明: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沿地表做水平方向运动的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注意:一定是顺着物体前进方向。这就如同我们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一定要靠右行(北半球)。
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
这种偏转现象对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气流和水流表现得最为明显。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1.25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情况。(让学生思考分析或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归纳。)思考题:
①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长江三角洲河道右偏,北岸淤塞说明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请你简略地说出地理学家对他们讲话的大致内容。
(地理学家主要告知沿水平方向运行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所以炮手瞄准时注意向目标右侧留一个矫正角度)
③有人说在我国新疆有条河流,它上游两岸的土质相同,但左岸比右岸陡,下游右侧沙滩中有丰富的沙金。你认为他的说法可信吗?
[课堂总结] 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以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现象,重难点较多,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板书设计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太阳光
2、晨昏线
(1)晨昏线的特点
大圆
平分赤道
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2)晨昏线的判断
自转法
方位法
(3)昼弧与夜弧
3、昼夜的表现形式——太阳高度
昼半球
h﹥0
夜半球
h﹤0 晨昏线上 h =0
4、昼夜交替
原因:地球自转
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二、地方时
1、地方时的产生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 规律:1)同经度地方时相等
2)东早西迟(计算地方时时东加西减)
3)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4)南北极点是所有经线交汇点,不能计算地方时
5)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度
2、时区与区时(1)时区的划分(2)区时的计算
① 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
②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
3、各国实际使用的时间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
第三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地理教案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
1. 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的教学〗
1. 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 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板书: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昏为0度)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地方时的教学〗
1. 板图:在北极投影上每隔45°划一条经线,并划出由一侧照射的太阳平行光线,由学生说出各条经线的时间。
2. 讲解:在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就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来得要早些。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这将给交通和通信带来很大的麻烦。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按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还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半区时等。
3. 板图:世界时区划分图
4. 练习:已知某时区的区时,计算另一个时区的区时。
5. 板书: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时区:经度间隔15°的区域
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
1.读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2.讲解:由于海潮的顶托作用,长江入海口处形成众多的沙洲,将长江口水道分为南、北两支。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沙洲逐渐与长江北岸相连,而南支水道则出现向南的侧移。江北由于泥沙不断的淤积,发育成广阔的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球自转偏向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明显偏向。越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越大,偏移越明显。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气流和水流的旋涡。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 【活动步骤】
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
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注意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实际上没有改变方向)。
(2)当摄像机在转盘上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以转盘上的物体——小孩为参照,则看到小球沿着其本来的方向向左偏转了,正好与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相似)。
(3)当转盘中的小孩水平抛球时,小球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转盘上的物体为参照,小球运动方向也发生同样的偏转)。
(4)当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偏转有何新变化?
三、除了本录像看到这种模型,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请学生自己动脑筋。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什么现象有重要影响? 【成果展示】
可以通过自制的实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地转偏向力是怎样产生的。
第四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理问题,比如说:
(1)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一天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短)?
(2)放暑假和寒假时,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吗?
要知道这些地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板书] 1.3.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教师讲解] 在前面的课堂里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都知道,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8页,找一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反映了什么?
好,现在我们首先来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板书]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师讲解] 之前我们学了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那么晨昏线将所经过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半球部分称为昼弧,在夜半球部分称为夜弧。
请大家看图,从图中我们看到P点所在的纬线昼弧的长度大于夜弧的长度,说明P点所在的纬线上各地是昼长夜短。如果 昼弧小于夜弧 则昼短夜长;如果 昼弧等于夜弧 则昼夜等长。
我们是通过比较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来比较昼夜的长短。
我们观察课本19页的三幅图:
[问]看完后,请大家思考一下,图a、b、c中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全球昼夜有什么分布规律?有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互余的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总结出:
①纬度分布规律:
a.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地球上的大圆要平分赤道)
b.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c.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
在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太阳不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昼夜的长短是如何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化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
[边演示边讲解]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往北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并且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随着直射点的北移极昼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仍然昼长夜短,但是,昼渐短,夜渐长,极昼范围逐渐减小。到了秋分日,太阳再一次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极昼现象消失。
[讲解]好,我们接着来看一下,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再从冬至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极昼极夜的情况。
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并且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随着直射点的移动,极夜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冬至日,太阳直射北纬23度26分,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整个北极圈内均出现极夜现象。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北半球此时仍然昼短夜长,但是昼渐长、夜渐短,极夜范围逐渐减小。到了第二年春分日,北极圈内极夜消失,全球又昼夜等长。
这是北半球的情况,南半球正好相反。
②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教师讲解]那昼长和夜长该如何计算呢?
我们在学习“地方时”时讲到,经度每相隔15度,时间就相差1小时,那么经度每相隔1度,时间相差多长呢?
4分钟
很好!那么昼长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计算
A、昼长=昼弧所跨的经度数*4分钟
B、夜长=夜弧所跨的经度数*4分钟 或 夜长=24小时—昼长
C、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过渡]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下面我们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①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角等于0°,即太阳正好位于地平线上;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②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时(当地正午)太阳最高。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注意: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时太阳高度相同)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讲解] 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又随季节变化,就拿武汉为例吧!武汉位于北半球,靠近北纬30°附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直射点离武汉最近,武汉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于直射点离武汉最远,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这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那正午太阳高度该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度—该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来计算一下
计算夏至日北纬30度、南纬30度、南纬71度处的正午太阳高度。
首先要弄清楚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我们来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正午太阳高度的用途。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假设你是某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需要建几栋楼房,为了使你的房子在将来能卖个好价钱,你就必须得让最低一层在全年均有阳光照射,那么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应该是多远呢?
注意要想全年都要有阳光,还要满足什么条件?
我们位于武汉,武汉是在北纬30度附近,如果冬至日这一天有阳光,那么一年中就都有阳光照射。
[老师过渡]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使地球表面发生的能量分布不均和变化,最终的地理意义是产生四季变化和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三、四季和五带
1、四季的划分
我们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的四季。这种划分称为天文四季,与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不一定符合,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符合,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这称为气候四季。
我国传统四季: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2、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有太阳的直射,称为热带。北极圈和南极圈内,由于有极昼极夜现象,称为北寒带和南寒带。在极圈和回归线之间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称为北温带、南温带。这种分类虽然比较简单,但它是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地表分异的基础。
[问]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回归线的纬度与极圈的纬度是互余关系。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黄赤交角增大,五带的范围怎么变化?黄赤交角减小呢?
提示: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增大,而极圈的纬度数减小。因此,热、寒带范围变大,只有温带的范围减小。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小,只有温带的范围变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五篇:高一地理地球运动教案
悟梦辅导中心第一次A班地理测试卷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做出了新的定义,原太阳系的9颗行星中有一颗被降级为矮行星。它是()
A、水星
B、海王星
C、天王星
D、冥王星
2、据报道:2050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一颗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关于该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A、该星球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B、该行星的温度能使水经常处于液态 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D、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
3、有关于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之中
4、下列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我国发射的绕月飞行器
D、流星体
5、人类探索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是()
A、金星
B、木星
C、太阳
D、月球
6、关于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正确叙述是()A、日照时数最长的地方太阳辐射越强
B、冬季纬度越低,日照时数越长,故低纬太阳辐射强 C、夏季纬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故高纬太阳辐射强
D、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太阳高度、天气、海拔等因素有关
7、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和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b南极科考队员观察到极光现象;c航海过程中发现指南针突然失灵;d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甚至出发短暂的中断 A、a b c
B、b c d
C、a b d
D、a b c d
8、下列观察太阳黑子活动的天文活动,既不伤害眼睛,又能观测到黑子的是()A、用肉眼直接看太阳
B、在日全食的时候用肉眼观看太阳
C、在盛有水的脸盆中,倒入较多的浓墨汁,然后用肉眼直接观看盆中太阳的倒影 D、透过一张彩色照片底片用肉眼直接观看太阳
9、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
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
11、人类外太空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高真空、弱辐射、失重
B、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C、高真空、强辐射、月球引力
D、高真空、弱辐射、太阳引力
12、宇宙开发活动需要国际合作,不是因为()A、宇宙开发活动的规模大 B、宇宙开发活动的投资多 C、宇宙开发活动的技术程度高 D、宇宙开发活动的占地面积大 13、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太阳非常平静,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A、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十分灿烂,天空蔚蓝 C、太阳照耀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夜空
14、有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5、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16、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致每日向东大约推进1° 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 17、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发射时,地球运动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1
B、2
C、3
D、4 18、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运动
C、此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D、此时北京和汶川地区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19、人类在太空建造工厂,发展太空工业主要考虑的太空条件是()A、宇宙空间及其辽阔,工业“三废”可以随意排放 B、宇宙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特点 C、宇宙空间的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充分利用月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0、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二、双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物质之间都有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2、关于八颗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 B、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
C、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D、从结构特征看,木星、土星都是行星且轨道相邻
3、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分布在()A、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B、巨行星和元日行星之间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4、地球处在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A、太阳不稳定
B、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多数一致
C、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D、大小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正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6、关于嫦娥探月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展示综合国力,铺路深空探测 B、带动科技发展,开发月球资源 C、参与外空事物,争夺空中霸主地位 D、展示军事实力,进行军备竞赛
7、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8、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365日6时9分10秒 B、24小时
C、23时56分4秒 D、一个恒星日
9、地球转到近日点的时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B、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C、北半球为7月,南半球为1月 D、北半球为1月,南半球为7月
10、当北半球的夏至日到来的时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近日点 B、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C、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D、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角速度慢
三、填空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天体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星云、陨石、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尘埃。
2、总星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称为_________。月球不________、不_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太阳光。
4、开发宇宙的主要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运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叠加。
四、综合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八颗行星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注出行星及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5分)
(3)图中与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反的是__________彗星。
2、(1)在太阳大气中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亮的是____________。太阳黑子发生在__________中,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________层中与太阳黑子出现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会出现______。
(2)当太阳活动增强的,磁场受到干扰,产生_______现象。1989年曾发生无线电短波中断事件,这与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按此推断,2000年是____________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