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电与磁》

时间:2019-05-15 02:2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册科学《电与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册科学《电与磁》》。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与磁》

六年级上册《电与磁》教案

教师:叶章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探究指南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实验讨论和设计。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三,教学难点: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四,教学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闸刀开关,指南针,线圈(每组两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能是我们生活最常用的能源之一,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电。但在100多年前人们对于电的使用还只在于发热照明,直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秘密,才使得电能的到更广泛的运用。你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时刻。(板书课题:电与磁)

(二)简单电路的组装:

1.奥斯特当年正在做一个简单电路的实验时发现了电与磁的秘密。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简单电路的组装。

2.学生使用准备好的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教师从旁指导。

(三)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实验时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一个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了一个现象…你们想试试吗?

2.学生活动。

3.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4.引导学生的出“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5.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四)通电线圈与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这个现象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直到这是为什么吗?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去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五)总结:奥斯特在通过以上的现象和上百次的实验,用事实证明了:电流可以产生磁,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流相同时线圈产生的磁性比直导线产生的磁性大些。六,作业布置:P32 课堂达标 七,板书:

电与磁 1.电流可以磁性。2.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电流相同时线圈产生的磁性比直导线产生的磁性大些。

第二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案

祥芝镇2013年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电和磁》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 紫湖小学 蔡燕瑜

指导教师 紫湖小学 蔡美霜、蔡燕瑜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经过三年科学课的指导,学生都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经验。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自主探究的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六、教学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

提问:军队行军过程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

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方向,为什么?

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得指针偏转。(板书:磁)

[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上公开课的紧张气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给他的学生做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课件出示导线在磁针上方),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大家先猜想一下。(指名生回答)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奥斯特。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亮的是——(板书:电)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板书:和),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介绍实验方法:连接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电路,然后把指南针放到水平桌子上,等指针静止后,把闭合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多媒体展示)

注意观察: 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又怎样了?

如果导线方向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总结: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没有偏转;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偏转;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复位;

导线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没有偏转。

[设计意图:通过“重演”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同时激发学生研究电磁现象的兴趣。实验中我展示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的方法,还提示学生可以用导线不同的放法试一试,让他们通过探究发现更多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为后续课文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当年奥斯特也是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你们知道吗?

引导回顾课前导入视频,发现磁性使指南针偏转,进而得出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的原因。(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的设计尽量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重演”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这里学生发现现象后立刻会产生疑问,这是引导学生分析的最佳时机。2.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本课的难点。我这里把推理分析分成了两个层次:首先是磁性使小磁针偏转,然后分析没有磁铁,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一)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通过实验把孤立的电和磁联系起来了,有谁愿意上来展示操作过程呢?(指名生1上台在投影仪下做实验)

生1发现没有小灯泡,短路情况下,试验小磁针的偏转偏转会不会不同? 总结:短路电流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更大。

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设计意图:用短路的方法加强电流,蕴涵了“电流越强,磁性越大”的思想。但短路不是加大电流的常用方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短路的危害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这里采用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加大了指导力度。]

(二)利用通电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你还有其他办法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 更明显呢?

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质疑: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学生实验,巡视指导)

汇报总结:将导线绕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会更大。[设计意图:利用线圈是另一种能让磁针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方法,但绕线圈是一个难点,因此作了充分的指导。另外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放置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更加体现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五、课堂小结,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们来回顾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电流产生磁性;电流越强,磁性越大 实验二: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那么线圈的圈数多少、线圈的圈的大小会影响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吗? 会不会跟磁铁那样也存在两极?„„总之,电和磁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的奥妙,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究。

作业:思考: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磁针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因此在上课前我将每一组的实验材料都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几组材料,以防课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因此,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本节课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上做了几点改变:

1、教材中的第二个实验是电路短路时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关系,因为短路时电流大,容易使电池发热,从而烧坏电池。所以改实验我采用指名学生上台与老师配合演示,加于解说强调:短路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2、由于我们准备的导线较粗,实验效果较明显,所以在实验二:探究通电线圈和指南针中将原来的绕10圈改为4圈;将在短路情况下进行实验改为在正常电路中进行。

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发言时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节奏太过紧凑;在实验过程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力度不够。

九、指导老师简评

该设计采用视频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组装电路和观察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以及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能使磁性增加的做法;引导学生由现象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十、个人简介

蔡燕瑜,女,中共党员,12年毕业于闽江学院物理学专业。今年9月刚到紫湖小学任教。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指南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 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 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 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板书:磁)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介绍所需的材料。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

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多媒体展示)

(温馨提示)观察:

A、接通电流之前,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了?

B、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实验。

5、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试一试导线不同的放法,现象有什么不同?

6、讨论总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1、师: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呢? 分组讨论。

2、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分两个层次分析引导: 引导学生什么情况下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①排除磁铁的因素。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

②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肯定有关)

(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㈠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1、师: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很小,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2、从多用几节电池引导到利用电路短路加强电流的方法,并讲解实验方法。

(温馨提示)要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开关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

3、学生做利用短路使磁针偏转更明显的实验。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4、小结: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㈡利用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还猜测哪些方法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呢?

1、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更明显呢?

2、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观察:

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C、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使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

3、学生实验。

4、组织汇报。

5、小结: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思考:为什么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呢?

五、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

1、出示一块不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电池,问: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2、让学生说说检测的思路: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仪器。

3、学生检测。

六、小结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电和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流越大,磁性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电和磁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电和磁

1.做手电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

2、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基本电路的组成,并会画出简单电路图。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电路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并体会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教学准备:

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

1.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2.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验物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使灯泡亮起来。

3.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线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4.讲解:同学们所画的图,一般叫做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为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常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这样的简易图叫做电路图。请你参照P30的图,认识电路符号: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5.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况。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1.手电筒为什么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亮灭呢?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讨论交流

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认真观察组成手电筒使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装图。4.小组讨论汇报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三、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1.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以小组为单位,先把电路图设计出来,然后在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3.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4.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

四、拓展研究:认识不同的电路

1.参阅书P32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

4.改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况,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察、比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教学手记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强调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历史上成千上万个有卓越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自信、主动、喜欢不受约束地独立思考、具有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竞争和冒险、渴望自己胜过别人、工作起来专注而迅速、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等等。因而,我们可以看出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2.物体都能导电吗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

2、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体会到科学学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愿意改进安全用电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问题进行预测,交流验证做法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 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

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

4.学生分组交流。

5.交流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致。

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

1.讲述: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同时要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指点。3.全班交流、评价验证方案,选取最佳方案。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

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

三、交流验证结果

1.学生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汇报内容:①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②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

2.学生反思和交流:为什么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有不同?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分组操作:逐渐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先用学生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教师提供验电球,让学生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5.学生谈试验后的想法。

6.讲述:①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②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

1.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用? 2.学生观察与辨认: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3.学生就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料和工具进行交流。(对学生树立安全使用电器的观念很重要。)

五、课后延伸活动

生活中,湿木头是容易导电的物体,但在我们的检测中却不容易导电,请你(最好和你的家长合作)研究:湿木头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导电,将研究报告上交给科学老师。(提示:使用简单材料,不要用220v市电进行实验)

3.神秘的暗箱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4.电与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生活中的用电现象做正确的评价;

2、能够查阅与电有关的资料。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知道救护触电者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节约用电是有知识、有道德的表现;

2、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调查结果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调查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哪些用电器是每天必用的、每月你家的用电量是多少等几个问题。相信同学们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你们的调查结果。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看看你能从交流中发现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节约用电教育

1.谈话: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跟大家一样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电”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2.学生交流想法。

3.谈话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过停电的事儿。这是因为我国的电力资源短缺,为了保障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控。有的同学就会想:咱们不能多生产些电吗?对这种想法你是什么观点?为什么? 4.学生交流想法。

5.播放录像,介绍几种发电方法.6.谈话并提问:通过看录像,大家知道发电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还要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在这些能发电的能源中,你认为使用哪种能源最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想法。

7.提问: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是合理用电? 学生交流节约用电的方法。

三、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交流: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家电表少走点儿字、少交点儿电费,竟然私自从公共电线上拉线,你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2.学生评价交流。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安全的用电行为? 4.学生思考交流。

四、触电者的救护1.谈话:不按照科学方法操作,就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救助被电击伤的人? 2.学生交流救护常识。3.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4.创设情境、救护演练。

五、小结本课 拓展知识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小结。

3.谈话:除了本课了解、掌握的关于“电”的知识外,你还搜集了哪些课外的知识? 4.学生交流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谈话:同学们的交流,真是让老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学、有所用。回家后请大家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不安全用电的地方,发现后告诉家长、老师,我们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办法。

5.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3、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3、知道指南针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们想看吗?(想)2.教师演示:唐老鸭磁性玩具。

3.提问:唐老鸭为什么会翩翩起舞呢?(有吸铁石吸着)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讲述: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你们在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2)学生汇报:环形磁铁(3)提问:还有哪些形状的磁铁?

(4)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呢?(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谈话:磁铁还有哪些性质?你们想研究吗?(想)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装了一些水的烧杯,你们想怎样研究?(小组内交流)(4)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上)(5)汇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物体能吸铁。(记录在“活动记录”上)(6)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为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成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

(7)提问:那么磁铁是否也可以指南北方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学生思考、议论)

(8)讲述:悬浮法和悬挂法。下面我们悬挂法来验证一下。(9)学生小组内探究。(用细线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10)汇报: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记录在“活动记录”上)(11)再问: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汇报)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磁铁有了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4.探究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1)我们来猜一猜这块条形磁铁和这块环形磁铁的磁力谁大谁小?(学生猜测)(2)点拨:要想知道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汇报:比吸回形针的数量;比吸铁的距离远近。(5)每一个小组自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6)汇报交流。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教学手记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制唐老鸭磁性玩具。经过我的巧妙演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翩翩起舞的唐老鸭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铁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6.电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电量、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 ●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研究电磁铁,体会探究的乐趣;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师准备:导线、铁钉(用火烧过的)、大头针、指南针、电视资料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作电磁铁

(出示一包大头针与牙签的混合物)

1.教师提问:怎样快速的分开它们?学生可能提出用磁铁把大头针吸上来。2.教师给予肯定后,说:我还有一种办法。演示(像魔术师一样):先用铁钉去吸,不行;再用导线去吸,也不行;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又去吸,还是不行;最后,把电池接通到导线的两端,终于吸上了大头针。教师介绍这个装置叫电磁铁。3.学生尝试制作并验证电磁铁吸铁。

4.教师提示:如果切断电流,会怎样?学生猜想并验证。5.小结:永久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

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统计各小组吸上大头针的数量后,提问:为什么各组吸上的大头针数有多有少?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做出假设。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你们认为与什么因素有关?该怎样做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班级内讨论、交流。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结论。

三、研究电磁铁的两极

1.谈话: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电磁铁有吗?(学生做出假设)2.怎样判断呢?(学生会想到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3.学生实验判断、汇报结果。

4.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组钉尖是南极,有的组钉尖是北极?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5.学生互相观察,找出原因。教师可以让各组重新验证一下。

四、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们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根据经验谈。2.播放电视资料,增加学生的见识。

3.谈话:请你设想一下,你还能把电磁铁应用到哪些地方? 4.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手记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的目标。因此,我在开课伊始就以魔术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制作电磁铁。为了让学生能保持研究的积极性和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时,我都在准备的材料上做了“手脚”,从而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们愉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结尾处,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设想了很多利用电磁铁为生活服务的方案,如在每辆汽车前安装电磁铁以防撞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自信心。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的巧妙铺垫不但使教学顺利进行,还能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积极性和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电和磁》是六年级上册《能量》的第一课,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回顾本课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教学中自我感觉较好的地方

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课一开始就以实验的形式导入课题,提高了学生想了解的兴趣,老师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起学生急于自己动手实验来证实的心理。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一个学生极为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获得真理,得到结果。

3、“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础”这节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那一个小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就会必然失败,所以材料的准备才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这节课上,学生实验时还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小组的小灯泡坏了不亮了,还有的小组电池没有电了,导致试验不能顺利进行,后来我把坏得材料都换了,耽误了学生的实验时间,这也让我体会到了材料准备的重要。

4、在实验时间安排上不太合理。

本课学生实验虽然不多,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有的小组已完成,而有的小组实验失败,需重新做。完成的时间差异较大,使先完成的小组浪费时间较多,造成整结课老师讲解及学生讨论时间不够。

总体来看教学层次设计的比较合理,结构比较清晰,也非常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探究活动的准备、观察、实验上都做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时间较多,而且通过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等集体协作,体现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下载六年级上册科学《电与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册科学《电与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电和磁》教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电与磁练习题

    (原理问题)1.如图,是手摇式手电筒,只要转动手电筒的摇柄,灯泡就能发光。下列实验能揭示手电筒工作原理的是(  )A.B.C.D.【解答】解:手摇式手电筒中没有电池,在晃动手电筒时,手电筒中的永......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反思

    《电和磁》教学反思 本课 “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

    六年级《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路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2,过程和方法:提问,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得出结论 3,情绪,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团队的过程中......

    电与磁教案(大全5篇)

    第12讲 磁现象 磁场 电生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C 2、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C 二、过程与......

    初中物理2015--电与磁

    初中物理2015汇编--电与磁 1、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装有可触及水面的“工作臂”,“工作臂”的底端装有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使浮标......

    关于电和磁的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上

    第1课 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

    电和磁.说课稿

    《电和磁》说课稿 鲁村教学区西黄石小学 张瑞霞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的设计意图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