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

时间:2019-05-15 02:1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

第一篇:一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

第五单元: 加与减

教学内容:

P43~44 买电器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活动一:买家电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

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

(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

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9、师小结。活动二:练一练

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二次设计

.第二课时

回收废电池

教学内容:

P45~46 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

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玩中学

1、看一看。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2)、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教师板书:122+77=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进行计算。122+7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完成第45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还可以采用凑整

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完成第45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完成第5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想一想。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 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第1、2题。

做中得 完成第46页的第3、4题。

第三课时

十年的变化

教学内容:

P47~48 十年的变化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方法。教学准备:

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课件导入。

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十年前和现在的图片。

二、探索新知

1.让同学说说野生动物园十年来动物种类发生的变化。

学生:环境好了,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来只有87种,现在增加了139种。)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野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87+139=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进行计算。87+139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7

+1 3 9 2 6

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试一试,完成p47 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4、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48页的1~5题。

三、小结课堂。

第四课时

小小图书馆

教学内容:

P49~50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 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教学准备:

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9-118=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进行计算。239-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3、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4、解决“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让学生口头列式118-57=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118-57怎样计算呢?1 8

1 探索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5、学生独立完成“239-57”。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6、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2页的第1~5题。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第二篇:一下数学第五单元复习范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期第五单元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1、复习引导

师:同学们,老师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以前的知识学得怎么样。

(展示PPT口算题)

师(边展示边说):这里老师已经做了一个示范,谁能像老师一样把接下来的空填起来。

生:(举手说答案)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口算后,作为奖励)

师:你们太棒了,作为奖励,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请客》(板书:小兔请客)

师(边展示PPT边说):有一只活泼好客的小兔,它准备请好朋友来家中做客。它把果子每盘10个地装好,先端出了三盘果子,发现不够吃,就又端来了两盘果子„„

2、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整十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师:咦,故事讲到这,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原来有3盘果子,小兔又拿来2盘果子。

生:每盘有10个果子。

师:说得真好,每盘果子有10个,也就是,原来有3盘果子,就是30个果子,又端来了2盘果子,就是20个果子。

师:那接下来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桌子上一共有多少果子?

师:提得好!(板书: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师:那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师:说出算式!

生:20+30=

(板书:20+30=

或30+20=)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具,认真思考。

(几分钟后)

师:好,现在请与同桌交流,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的?(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给同桌看。)

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师巡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老师点拨带领加深印象):

①因为2+3=5,所以20+30=50。(师引导,2表示2个十,3表示3个十)

②用计数器,先拨出2个十,再拨出3个十,共5个十,算式20+30=50(个)

③先摆出3捆小棒,再摆出2捆小棒,共是5捆小棒,算式20+30=50(个)

④跳格子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发现了20+30这么多的算法,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

(2)整十数相减

师:(出示第二幅画面)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小刺猥把一盘子的果子都扎在身上带走了。

师:带走了多少个?

生:10个。

师:好,提什么问题!生:50个水果,小刺猬拿走了10个,还剩几个?

师:(板书:还剩下多少果子?)好,同样,解决,请说算式!

生:50-10

师:(板书)50-10=

师:很好,还是跟刚才一样,选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告诉同桌你的做法。

师:

①因为5-1=4,所以50-10=40。(师引导,5表示5个十,1表示1个十)

②用计数器,先拨出5个十,再拨走1个十,剩4个十,算式50-10=40(个)

③先摆出5捆小棒,再拿走1捆小棒,还剩4捆小棒,算式50-10=40(个)

④跳格子

(3)认识加减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

师: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预习第49页认一认,然后告诉老师这些部分的名称。

师生共同总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把等号后面算出来的得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

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边说边板书)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课本第50页“练一练”。

4、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呢?想一想,然后举手告诉同学们。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故事“小兔请客”,学会了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知道了在加法算式中有加数、加数、和,在减法算式中有被减数、减数、差。而且还懂得了如果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动脑,勤于思考,做个聪明、快乐、懂事的好孩子!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本单元可用8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 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61页3题折一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57“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画垂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1、58页“做一做”

2、思考: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3页11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教具: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0“做一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64页)2.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哪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3.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4.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具:图形,剪子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66页“做一做”。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2)小组交流汇报。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1、67页4题,在点子图上画三个不同的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量出上底、下底和高。2、67页6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四、课堂小结: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练习十一8、11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难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教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组内分工测量68页10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汇总填表。

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全班汇报交流。出示图形

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69页 12、1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重点: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具:准备剪刀,双面胶、彩笔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一听古代故事:

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抓获,人们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在纸的反面写上: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行官,由他去办理。问:他这样做合理吗?

接着讲:执行官他要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聪明的执行官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了。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问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问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活动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说:四条边 两个面)2.同学们能将它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同学们拿出①号纸条试着做一做。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这样接起来纸条就成了一个环(圈)。是这样接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现在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师投影:两条边 两个面 像这样有两条边 两个面的纸环我们把它叫(双侧曲面)师:说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是呀,这点小把戏,地球人都知道.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停顿,环视学生). 看,我变出来了是这样的.(学生看师做)

(做纸圈)师:这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能做吗?大家看看老师怎么做? 师:好 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现在同学们请拿出2号纸条出来开始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同学做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师:刚才我说它只有一个面,(那么它是不是一个面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用笔在纸圈中间画一条线,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直画一圈,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又回来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它只有一个面.

师:我们用手指沿着纸圈的边走一圈,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的很会观察发现)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板书显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现在老师拿出一号纸条出来剪,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一)1/2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启发学生想象力)生1:它会变成两个圈。生2:...........师: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样做? 生:剪剪看。

师: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强调怎样剪)注意安全。

师:剪完的同学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生:(因为莫比乌斯带是扭了180度才粘在一起的,所以剪开后好像伸开了一样,是一个连着的大圈)。

汇报(真的是两个圈,并且还套在一起)。

师:学到了这里,你对莫比乌斯带有了怎样的感觉呢?

生:太神奇了

师: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二)1/3剪莫比乌斯带(师剪,学生不用操作)

师:莫比乌斯带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体会。

请拿出3号纸条,把它做成莫比乌斯带。

师:这个莫比乌斯带的面被平均分成三等分,我们可以沿着任意一条直线剪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猜

剪 汇报)生: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师:下面有情一个同学上台剪。师:大家看看现在是怎样的结果呢? 师:(你来说)

生:中间涂色的部分变成了这个小圈,两边沿涂色的部分,剪完后连在一起,变成了这个大圈。

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你们可真会探索、发现。

刚才我们研究了莫比乌斯带的?和1∕3 线剪开后的情况,感受到了莫比乌斯的神奇。现在我们回到开课的那个故事,哪位同学能根据“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帮那个执事官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想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投影)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

现实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却很好地反映出“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四、生活中应用

师:莫比乌斯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大家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他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请欣赏图片(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投影)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投影)师:请看这是中国科技馆的大厅里耸立着一个巨型的三叶纽结.这个三叶纽结就是莫比乌斯带的原理设计的.它每天不停地旋转着美妙的曲线,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享受着数学的神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莫比乌斯带不但很神奇,它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处呢?有些机器上的传动带就做成莫比乌斯带形状的,这样就不会只磨损一个面,使传动带的寿命提高了一倍.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带充满了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八——九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检测与试卷分析 试卷附后 单元小结: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重点难点

1、认、读、写6~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根据数的组成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3、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教学指导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充分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一课时 6和7(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1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6、7的物体,体会6、7的基数含义。

2、了解6、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相邻两数的大小,初步体会6、7的序数意义。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交流意识。【重点难点】

6和7的顺序和序数含义。【教学准备】

直尺、0~7数字卡片、若干圆片或其他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猜数:比1大比3小的数字娃娃是谁?谁在2和4的中间?比4多1的数字是几?比5小1的数字是几?全体学生举卡片揭示谜底。

2、引入:今天,又有两个新的数字娃娃要和我们交朋友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它们真顽皮,早已躲进了数学书39页的主题图中呢。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课桌和1张讲桌、7把椅子,6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打扫卫生。(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3)交流、汇报。

你看到些什么?(同学、教师、桌子、椅子等)

图上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和多少人?(6张桌子、7把椅子和7个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又是怎样数桌子或椅子的?(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6)椅子的把数、师生共有的人数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7)

(5)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6)用6和7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摆学具:先摆出5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是几个圆片?(6个)6个圆片再添上1个又是几个圆片呢?(7个)(让学生直观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

利用上面摆出的圆片,引导学生直观比较。

师:从你摆的圆片中,你能发现什么?谁大谁小呢?跟你的同桌说说。(学生很容易比较出:6>5,5<6,7>6,6<7,7>5,5<7。)思考:7>(),()<6,„„(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提问:

6、7的位置在哪儿呢?谁能帮它们找一找?请学生板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数的顺序。读一读(0~7,7~0)。

争当小老师。谁能像老师一样提问题考考大家?如:5的后面是谁?6在几和几的中间?与5相邻的数字朋友是谁?„„(可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与你的好朋友合作等)

3、明确6和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出示金鱼图。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1)先让学生分清左和右,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2瓶里有几条金鱼?第6瓶里呢?说出你是从哪边数起的?(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或从右数数是第几瓶?(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从右边数起呢?(4)小组合作。一生提问,组内人员回答。

4、指导书写6和7。

(1)展示6、7的形状,指导同学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锄头等。)

(2)师介绍田字格,并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在书中描红练习。(3)抽生板演,学生评价,及时纠正。

5、学习6的组成。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课本41页的圆形涂色,要求每行涂色的个数不一样,有几种涂法,每涂一种写出一个6的分成.(同桌同学互相配合,一人涂色,一人写出分成)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生互读6的分成和组成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帮助学生记忆6的分成,提问:你们觉得怎样记住6的分成比较快(记住一种,想到另一种)? 做游戏帮助记忆。

拍手游戏:同桌小朋友,你拍几我拍几,几和几组成6; 出手指游戏:师生互动,如师出2,生出4,生答2和4组成6。

6、学习7的分成和组成。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7可以怎样分,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人拿出7个摆成两部分,其他三个小朋友讨论写出7的分成,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帮助学生记忆7的分成,师生互读,分组读。课堂作业

1、我会排。(给0~7排队,可从0排到7,也可从7排到0。)

2、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3、独立完成练习教材“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谁?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了解什么?

小结:认识了6和7,知道了7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6和7的组成。

四、课后作业

1、练习九的第1、2、3、4题。

2、完成本课时练习。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二课时 6和7(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的第5~9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重点难点】

1、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2、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进行新课】

1、教学5+1和1+5(1)学生摆小棒左面5根小棒,右面1根小棒。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呢?如果我们从左向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列式:5+1=6为什么5+1=6?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2)请同学们再从右向左看,想一想,你能用另外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6,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比较:同一幅图,为什么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小棒的排列顺序就不同。从左往右看,小棒的排列是5和1;从右向左看,小棒的排列是1和5。正是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所以同一幅图,我们写出了两个算式。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让学生动手先摆出6个小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下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列式:6-1=5。

提问:如果我们从右向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6-5=1。

(2)计算6-1时,怎样想最快?(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5为什么等于1?你是怎么想的?(6可以分成5和1,所以6-5=1。)(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学生讨论并交流。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到左边的部分。

3、教学4+2、2+4、6-2和6-4(1)出示教材42页小花图:左边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黄花。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认真仔细地观察。一共有多少朵花?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列式:4+2=6 如果从右往左看呢? 列式:2+4=6(2)比较4+2=6和2+4=6。教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怎样想2+4等于几呢?(3)教师:如果去掉2朵小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么列算式? 列式:6-2=4。

现在,老师去掉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样列算式? 列式:6-4=2。(4)比较:6-2和6-4。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这两道题目的?(5)小结: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4、采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计算5+2、2+5、7-

5、7-

2、3+3、6-3。【课堂作业】

1、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分别用6根和7根小棒自由摆图形,说出图意,然后写出算式。()+()=6 6-()=()()+()=7 7-()=()

2、击掌游戏。

师示范,师击掌几次合起来是7次,生练习,分一二组跟三四组练习击掌,一二组和三四组击掌次数合起来是7。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2页“做一做”。

教师:同学们,数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非常大。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1)指导学生了解教材42页的“生活中的数”。(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数。【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6、7的加减法。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练习九的第5~12题。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三课时 6和7(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知道大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1、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2.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情景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特别有趣的图画。师出示情景图,观察后能提出什么问题。【进行新课】

1、观察小兔图。

(1)教师边指导学生看图,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草地上有4只小白兔在采磨菇,有只小兔发现对面还有几个小伙伴,就喊,“快来呀!这儿有很多磨菇”(出示右边的2只小兔)数一数从右边又跑来几只小兔?(2只)(同时在外面画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小兔?”

(2)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用三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边看边说。)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又跑来2只,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3)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师:同学们知道,用圈把两群小兔圈在一起是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现在我们不画圈,教你们认识一个符号。(在两群小兔下面画一个大括号再在括号下面写“?”)这叫括号,表示把两群小兔合起来,(做手势)这叫问号,表示多少或几。括号和问号的意思是把两群小兔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 提问:括号表示什么?合起来用手势表示。问号表示什么?(4)引导用三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求什么?(5)教写算式。

原来有4只小兔,在算式中先写上“4”,又跑来2只,把“2”写在里,把4只和2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在“4”和“2”的中间写上“+”.数一数4只加2只是几只?(6只)把6写在后面的“”里,4加2等于6,写上“=”。我们平时写算式时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写4,写上“+”,写上2,写上“=”,最后写上得数6。“4+2=6”。(6)看数学书中的小兔图,把算式填写完整。(7)齐读算式并说说算式中的4、2、6各表示什么?

2、出示青蛙图。

(1)先出示荷叶上的7只青蛙,让学生数一数,然后向右抽拉边上的2只,(表示跳入水中的2只)让学生说一说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荷叶上原来有7只青蛙,跳进水里2只,荷叶上剩下几只青蛙?)(2)引导学生说明图意。

(3)教师在青蛙图下面画上括号,写上7只,引导学生讨论表示什么?括号下面写上“7只”是先告诉了我们一共有7只青蛙,像这样给出的数,就可以直接用,跳进水里的2只表示从哪里跳进水里?荷叶上还有青蛙是剩下的,写上“?”表示要求的是跳进水中2只后还剩几只?(4)提问:图中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先同桌互说,然后再对其他人说)(5)指导学生写算式。

小结:荷叶上有7只青蛙,写上“7”,跳到水里2只,在里写上2,求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在7和之间写上“-”,为什么从7只里面减去2只?(引导学生明确是从7只里面游走了2只,求剩下几只?所以从7里减去2,剩下5只,也就是等于“5”,写上“=”,在里写上5,“7-2=5”。(6)齐读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中表达了什么意思? 提问:括号和“?号”各表示什么?图中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引导学生用三句完整的话表述出来。点名在黑板上填写算式,其他学生在书上写,集体订正。

2、完成第47页“做一做”。

学生看题后,在小组内用三句完整的话说图意,然后填写算式,然后全班订正。

3、练习十的第1~4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了哪些内容?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课后作业】

1、练习十的第5~6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四课时 8和9(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2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1、8和9的组成和写法。2.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8和9的组成。【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0~7这八个数字)师:这些数字宝宝你认识吗?叫叫它们的名字。指一指:左数第四个是几?右边5个都是谁?

2、师:调皮的数字宝宝把队伍排得乱七八糟,你能帮它们把队伍排整齐吗?(生排序)有不同想法吗?

3、师:7后面是几?(出示8、9卡片)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校园里探索8和9的知识。(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进行新课】

1、数数,认识8和9。(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注意要按一定顺序数(同桌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师:你从这幅校园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归纳。校园两旁有8棵树。花坛里有8朵花。

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师:8朵花,8个小朋友,黑板上的8个字,他们的个数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人的个数,花盆数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9)(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

看来8和9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动漫世界》8点开始,螃蟹有8条腿,说说你们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3)摆学具。

这么多地方可以用到8到9,说明它们很有用,想不想做摆图形的游戏?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学习8、9以内数的顺序。课件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先填写,再顺读(0~9),倒读(9~0)。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吗?(学生间互问互答。)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1)比较8和9的大小。

出示8和9的卡片。师:8和9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结:8<9,9>8。(2)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4、区分8和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

先出示9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然后,给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给从左边数的第8只小动物下面画上★。

5、学习8和9的分成。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两个人一组边摆边说。

(2)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3)请同学拿出9张图片,摆一摆,说一说9的组成。摆后填。同桌说说,看到每一组想到了什么? 教学板书:

(4)师生游戏:对口令。师:7和1生:组成8,„„

6、教学8,9的写法。

(1)指导观察。师:已经认识了8和9,你觉得8和9像什么?(2)教师讲解:8字是—笔写成。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写成。9字也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课堂作业】

1、数一数,连一连。

2、教材第52页“做一做”。

3、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9的认识。数字8和9比较难写,写数时要搞清楚8和9的字形和笔顺,课后要多加练习。【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练习。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五课时 8和9(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5~14题。【教学目标】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课件、相关图片。

2、学生准备6个红圆片、4个白圆片。

3、教师准备2个邮箱、麦当劳优惠卡和礼物。【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题。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 【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四关,你们必须闯过四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2、教学8和9的加减法。(1)闯第一关:8的加减法 ①出示:

②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电脑出示:左边有5朵红花,右边有3朵白花。)学生汇报。

③提问题,列算式。

师:根据图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5朵红花,3朵白花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他解决? 汇报:5+3=8(朵),3+5=8(朵)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朵花,有5朵红花,还有几朵白花? 师:谁来帮他? 汇报:8-5=3(朵)

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朵花,有3朵白花,还有几朵红花? 列式:8-3=5(朵)

④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这幅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5+3=8,3+5=8呢? 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5和3组成8,所以5+3=8,3+5=8。提问: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5=3,8-3=5? 汇报、交流。

小结:因为8可以分成5和3,所以8-5=3,8-3=5。(2)闯第二关:9的加减法。让学生摆5个红圆片,4个白圆片。师:请看圆片图,试着写出四道算式。汇报板书:5+4=9 4+5=9 9-5=4 9-4=5 提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4+5=9,5+4=9?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4=5,9-5=4? 先请讲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小结:因为5和4组成9,所以4+5=9,5+4=9。同理,由于9可以分成5和4,所以9-4=5,9-5=4。(3)闯第三关:巩固练习。

5+3= 8-3= 3+5= 8-5= 4+5= 9-4= 5+4= 9-5= 师:不用摆,请说出这八道题的得数。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学生交流、汇报。

(4)闯第四关:迁移练习。

老师让学生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师:看圆片图,试着写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6+2=8 2+6=8 8-2=6 8-6=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摆圆片计算: 6+3= 3+6= 9-3= 4+4= 8-4= 9-6=

引导学生做教材上的“填一填”、“想一想”。

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效果,适当给予奖励,发点小礼物。【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练习十一的第5~14题。

2、完成本课时练习。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六课时 8和9(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的图意,能从图里看懂什么,要求什么,能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9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重点难点】

1、正确识图、理解图意。

2、正确选择算法。【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8、9的加、减法,现在老师有一组口算题,老师出算式,全班说得数。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8和9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8和9的应用)【进行新课】

1、课件引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草地上有一群小动物在高兴地玩耍,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旁边观看,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吗?

2、引导弄清图意,选择算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数一数这群小鹿有几只?有几只在跑步,几只在旁边观看,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呢? 生:„„

师:这里的9只就是小鹿的总数,跑掉了的3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剩几只也就是我们要求的另一部分小鹿的只数,要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板书:9-3=6(只)(齐读一遍算式)师:这里的9、3、6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

生:9表示一共有9只小鹿,3表示跑掉的3只,6表示剩下的6只。师:要求剩下的这一部分小鹿的只数,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用减法计算。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小鹿的旁边还有什么(蘑菇)? 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说出图意?谁会列式? 板书:6+2=8(个)学生齐读一遍算式。

师:这里的6、2、8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呢?要求蘑菇的总数,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6表示左边有6个,2表示右边有2个,8表示一共有8个。求蘑菇总数,用加法计算。

小结:刚才我们学的知识都是运用8和9的加、减法来解决的。看来8、9的加、减法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很广泛,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是8、9的图画应用题。

3、比较归纳,明确算法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题,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小结:它们的不同之处是第1题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两个数,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4、典型例题讲解 例1:

分析:左图的下面是“?只”,说明“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猴”,根据加法含义,可用加法计算。右图说明共有9只猴,右边有3只,左边有“?只”;求“左边有几只”,根据减法含义,可用减法计算。解:

小结:做这类题要在细心看图的基础上,弄清图意,提出问题,并结合加、减法含义正确解答提出的问题。

例2: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摆2个最多要几根?最少要几根? 分析:这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摆2个三角形最多3+3=6根,而最少时就共用一根,要5根。

解:摆2个最多用3+3=6(根),最少用6-1=5(根)。【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7页最后的问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8和9的应用题。在解答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题意,正确列式计算。【课后作业】

1、看写算式

2、从2、4、5、9中先选出三个数字,再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时分秒的认识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页至6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具准备:

钟表课件、主题图、实物钟表。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

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

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60页的情境图。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

2、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

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6、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7、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四、课堂作业:

1、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 1分钟写()个字。

2、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五、请同学们在课外查找有关时间的名言。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教学反思:这节除了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外,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学生会提问了,提对课堂有关的问题了,其中一个:1秒钟能干什么?学生的花样很多,问题也五花八门,我就此自然延伸到学习时间的教育上,要争分夺秒!随时随刻一秒钟就会从你身边溜走,要抓住它,那就要好好珍惜!

第二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例

1、例2及练习十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 钟表。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

1分=()秒 二 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2时=120分

(3)练习:3分=()秒,你是怎样想的?(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小明7:30离校,7:45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分,4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教学反思: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教师要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场所。

第三课时

时、分、秒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64至6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重点难点: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分=()秒

2时=()分

2、上午第一节课()时()分开始,一节课是()分。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4、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二、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2)下午2: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

(3)我最晚7:00起床,学校要求7:40到校,我最晚7:30从家出发,那么7:00起床到7:3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

(4)不能提出许多问题,如:

A、中午11: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B、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C、中间休息多少时间?

三、课堂作业: 1、4时=()分

3分=()秒

5时=()分

8分=()秒

2、在()里填上“>、<或=”。

48秒()1分

1秒()60分

1时()60秒 1时()55分

3分()3秒

2分()120秒

3、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

四、思维训练:

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时整。

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15,做完作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15,这是怎么回事?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生活就会有意义。

教学反思: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来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

下载一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预案第五单元 找规律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以及练一练和试一试 【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课标版五年级下册) 1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

    四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学生通过第一学......

    数学北师版一下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 青蛙吃虫子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3课时 青蛙吃虫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

    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

    第五单元教案

    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数学学科第三册第五单元 制定者:高瑞霞 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五、方向与位置 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加与减 教学内容: P43~44 买电器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第五单元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教学内容: 1、24时记时法。 2、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3、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