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工作论文
师爱是教学成功之道
2012年1月10日
师爱是教学成功之道
爱学生,才可能教育好学生。的确,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认识到,爱是老师的最美丽的语言,应该以 “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之道。
一、爱字当头 严在其中
爱,是一座融融燃烧的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师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它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对学生态度的诚挚与公正,正确的把教与育、爱与严融为一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育育人同管理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那不是溺爱,是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平时,我们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们班的罗某同学,顽皮好动,经常是大叫,爱发脾气,张口骂人,出手打人,乱扔东西,无论干什么都肆无忌惮,整天搞得全班人人不得安宁。无论困难有多大,教育好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驯服这匹脱缰的这位同学呢?
首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通过了解得知,罗某同学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奶奶很是溺爱他,无论什么都依着他,时间久了,使他养成了放纵、霸道的毛病,后来奶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更正,可这时的打、骂、说服教育都无济于事。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使孩子改变,就必须使家长密切配合。为此,每当家长接送孩子时,我都要与家长互通情况,互换意见,这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
其次,细心观察,因势诱导。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罗某虽然有缺点,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隐藏在他缺点后面的闪光点:他性格开朗、重感情、做事有能力、肯于表现自己等,有了这些有利的武器,我便逐渐利用它们来克服罗某的缺点。首先要培养他的形象美,他不是好美好表现自己吗,我就把他叫到镜子面前对他说:“美的东西人人都喜欢,但并不是一切东西都是美的,你对着镜子大叫,发脾气,看美不美。”罗某照做了,他的回答是“不美”。从那之后,每每发现他有怪异行为,我都要让他对着镜子表演,一直到他真正悟出什么叫真美。经过半年的训练,班里再也听不到他那刺耳的尖了,再也看不到打架骂人的现象也减少了,这不能不说这是他的一个很大进步吧?
我的爱如春雨般滋润他那幼小的心田,在爱的召唤下,他的心不断向我靠拢,他愿意听我的话,愿意去做我让他做的事。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大。昔日的“被告大王”终于成了“进步大王”,看到他如此大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学习和生活中,每位学生都难免犯错误,可是对于他们,首先给予充分的信任,发现了闪光之处,一定及时表扬。当然,对于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心对话,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改正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为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但不娇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严格而不苛求。
二、心理换位,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所谓“会变小孩子”我想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冷静下来,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甚至体罚等做法。班中有一个学生叫吴某,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一放松,他就会旧病重犯。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找机会发现吴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教育他。一次,我让学生新课文读书比赛。结果,读得最响亮、最流利的是他,当时我心里很激动。下课前,我在班上特地表扬了他。接着,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刚才,你读书读得很流利、很响亮、很认真!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如果,你能认真地写作业,同样会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是他组中的第一个交上来了,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错。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我们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期望老师以友善的态度引导我们。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我们身为教育者,更应该捧给学生一颗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才有可能为社会多培养一个牛顿之类的人才。
三、循循善诱,重视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心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这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教师更加乐教。
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一个个求知若渴的生命,面对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们的责任重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奉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伟大教育思想,用博大的爱心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与我们的学生相伴而行,还会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所以说,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授之以爱。
第二篇:师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七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有过无奈,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我深深认识到,应该以 “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 心理换位,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想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胡某,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而且要补作业。这样做是起点作用,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一放松,他就会旧病重犯。我很恼火,对他大发雷霆,当面训斥过,并命令他在某个时间内必须把作业送上来。但他的作业照样没交。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找机会发现胡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教育他。一次,我让学生比赛背诵课文,结果,第一个背下来的是胡某,当时我心里很激动。下课前,我在班上特地表扬了他,夸他聪明,记忆力强。接着,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我想,你要能认真地写作业,同样会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他很快就交上来了,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错。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期望老师以友善的态度引导我们。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我们处于教育者的位置上,更应该捧给学生一颗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才有可能为社会多培养一个牛顿之类的人才。
二 爱字当头 严在其中
爱是一座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师爱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它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对学生态度的诚挚与公正,正确的把教与育、爱与严融为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育育人同管理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溺爱。是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们班的邢某,顽皮好动,经常是大叫大笑,张口骂人,出手打人,乱扔东西,走路横冲直撞,无论干什么都肆无忌惮,整天搞得全班人人不得安宁,时时都会惹得同学告他的状,他被班里同学戏称为“被告大王”。
无论困难有多大,教育好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驯服这匹脱缰的小野马呢?
首先,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他的过去。通过了解得知,王某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很是溺爱他,无论什么都依着他,时间久了,使他养成了放纵、霸道的毛病,后来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更正,可这时的打、骂、说服教育都无济于事。她三天两头的挨揍,又促使他天不怕,地不怕了。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使孩子改变,就必须使家长密切配合。为此,每当家长接送孩子时,我都要与家长互通情况,互换意见,这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
其次,细心观察,因势诱导。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邢某虽然有缺点,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隐藏在他缺点后面的闪光点:他性格开朗、重感情、做事有能力、肯于表现自己等,有了这些有利的武器,我便逐渐利用它们来克服邢某的缺点。首先要培养他的形象美,他不是好美好表现自己吗,我就把他叫到镜子面前对他说:“美的东西人人都喜欢,但并不是一切东西都是美的,你对着镜子大叫大笑,弯腰驼背摇晃走动,看美不美。”邢某照做了,他的回答是“不美”。从那之后,每每发现他有怪异行为,我都要让他对着镜子表演,一直到他真正悟出什么叫真美。经过半年的训练,班里再也听不到他那刺耳的尖叫和大笑了,再也看不到他弯着腰横冲直撞的走路姿势了,打架骂人的现象也减少了,这不能不说这是他的一个很大进步吧?
为了调动邢某的积极性,我还把班里的一些事情交给他,让他从为集体和同学们做好事当中获得自信和荣誉感。
我的爱如春雨般滋润他那幼小的心田,在爱的召唤下,他的心不断向我靠拢,他愿意听我的话,愿意去做我让他做的事。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大。昔日的“被告大王”终于成了“进步大王”,看到他如此大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学习和生活中,每位学生都难免犯错误,可是对于他们,首先给予充分的信任,发现了闪光之处,一定及时表扬。当然,对于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心对话,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改正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为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但不娇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严格而不苛求。
三、循循善诱,重视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心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与老师合作,这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教师更加乐教,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也因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一个个求知若渴的生命,面对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奉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伟大教育思想,用博大的爱心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与我们的学生相伴而行,还会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
第三篇:师爱是教学成功的灵魂
师爱是教学成功的灵魂
开张中心校 西开张学校 杜文丽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七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有过无奈,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我深深认识到,应该以 “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换位思考,欣赏学生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想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胡某,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而且要补作业。这样做是起点作用,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一放松,他就会旧病重犯。我很恼 火,对他大发雷霆,当面训斥过,并命令他在某个时间内必须把作业送上来。但他的作业照样没交。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找机会发现胡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教育他。一次,我让学生比赛背诵课文,结果,第一个背下来的是胡某,当时我心里很激动。下课前,我在班上特地表扬了他,夸他聪明,记忆力强。接着,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我想,你要能认真地写作业,同样会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他很快就交上来了,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错。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期望老师以友善的态度引导我们。今天,我们处于教育者的位置上,更应该捧给学生一颗爱心,以友善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们,才有可能为社会多培养一个牛顿之类的人才。
二、爱严相济 信任学生
爱是一座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而要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们班的张某,顽皮好动,经常是大叫大笑,张口骂人,出手打人,乱扔东西,走路横冲直撞,无论干什么都肆无忌惮,整天搞得全班人人不得安宁,时时都会惹得同学告他的状,他被班里同学戏称为“被告大王”。那么怎样才能驯服这匹脱缰的小野马呢?
首先,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他的过去。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使孩子改变,就必须使家长密切配合。其次,细心观察,因势诱导。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张某虽然有缺点,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隐藏在他缺点后面的闪光点:他性格开朗、重感情、做事有能力、肯于表现自己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被人肯定的人。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人欣赏,因此,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为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但不娇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严格而不苛求。
三、循循善诱,情感交流,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 作自己的亲人,与老师合作,这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教师更加乐教,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也因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
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一个个求知若渴的生命,面对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奉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伟大教育思想,用博大的爱心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与我们的学生相伴而行,还会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
第四篇: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基石
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听慈红霞讲座有感
6月19日,聆听了慈红霞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慈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召下,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慨良多。佩服慈老师出口成章的好文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却让人的内心受到震撼;羡慕慈老师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母子情,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直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
师爱,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慈老师的教育历程中仿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爱,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爱,让她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信,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带着讲座的激情,结合自己近半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两点体会:
一、微笑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师生到底该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天天板着脸的教师就是学生最满意的老师?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微笑。
微笑是魅力,是能力,也是魄力。微笑,是风度,是力度,也是气度。微笑着带班,整个班都会微笑!微笑是教师的招牌,微笑是爱学生,爱教育最基本的表现。
凭借着微笑,我们师生有了平等,有了宽容,有了仁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我喜欢微笑着看学生的慢慢成长,即使学生做错了我严厉批评后,也会微笑告诉她们怎么做才是最好。微笑,幻化出了神奇:育,因它而美丽;教,因它而快意。微笑着欣赏,彼此看到的全是风景。我们的眼中从此不再会有“坏的学生”,他们心中的老班也变得潇洒、英明。微笑着倾听,成就了最好的沟通。少了武断,没了隔阂,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清澈、透明。
二、柔能克刚,遇事缓处理
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步,遇事要三思而后行,怎样才能入情、入理、入耳、入心。一次午自习,发现班中一个男生在玩手机,之前已经强调N遍,不能把手机带到学校!不但带来了,还在自习课上偷玩。当时我非常生气,二话不说,就把手机没收了。转身之际,发现学生一直盯着我手中的手机,欲言又止,我灵机一动,把手机关了,拿出电池,说:“电池归你,手机归我,接着看书吧”。下课后,这位学生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要知道,以前他违反纪律的时候,总是和我据理力争,从来没有主动认错的时候,今天是破天荒头一遭。事后一想,如果当时没有把电池给他,让他保留了自己的小秘密;如果当时大声对他进行呵斥,也许就不会出现前面的这一幕。其实,学生的情感世界是非常单纯的,要想走进他的内心,就要以心换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话到嘴边留三分,处理问题时冷处理比大声呵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学生,要理解尊重,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遇事情,要严爱相济,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方法;观工作,德智并育,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理想目标。
第五篇:机遇是成功关键小结
1机遇,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契机、时机或机会,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2关键,即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是,决定性因素不具有唯一性
3成功,即达成所设定的有价值的目标。另外,它不单是指一种结果,也是一个过程。
精神成功: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精神胜利法,这让我不尽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唯心主义的悲哀就在于他们一直没有理解什么事客观。只有机遇没有实力的成功我方也有,比如买彩票,但是我方今天为什么没有将这种极端特殊的例子拿出来讨论呢?是因为我们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高度,探讨一种价值取向。
实力的重要:我方今天反复降调,我们并不不否认实力的重要,但我们说实力积累的过成中同样受到机遇的影响。良师益友,重点高中。
唯一:对方辩友狭隘的把证明决定性因素定义为只有一点,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按照对方辩友的立场,您是在对我们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质疑吗?水和空气阳光比较不出谁更重要。实力更关键:请对方辩友看我们的辩题,我们需要比较出谁更关键吗?我方一辩已经明确提出,自身的积累和机遇共同决定着成功是否能够实现。
内因外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外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机遇有客观存在,也有主观创造。
马列主义唯物世界观得出的。我们说客观条件决定人的主观意识.实力是机遇的前提:我们说实力和机遇同时存在,机遇为实力的积累也提供了平台,有了实力才能抓住机遇,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不讨论也讨论不出来,对方辩友强调实力是前提也不能证明机遇不是关键。
只等机遇:我方今天已经在理论中说明,只有实力没有机遇的成功和只有机遇没有实力的成功我方今天不讨论,我们要放在同一高度来比较。对方辩友为什么要扣掉一个关键去论证另外一个是关键呢?
机遇是外部条件:对方辩友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存在
留给又准备的人:我方一再强调,准备过成中也需要机遇,良师益友!有机遇一定会成功?:有机遇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机遇一定不会成功 积攒实力抓机遇:那你抓的还是一个关键呀。
古代没成功现代成功了:考虑被时代背景,当时怀才不遇没有成功,现在被人发现,是现在的人发现肯定了作品的价值,这也是一种机遇。
对方辩友狭隘的把机遇对成功的影响局限的定义在成功这一结果上,殊不知,机遇贯穿于成功的整个过程中。
机遇面前成败有别。这只能说明,败者没有把握成功的关键,而成功者把握了这一关键。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把握机遇,来否定机遇是成功的关键这一命题机遇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