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3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案例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简洁教案
柴欢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3)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出应用的实例。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学习和类比,帮助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联系和想像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工程技术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2)认同联系和想像能力在科学研究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过程。(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难点
(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和过程。
三、计划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出示“人——鼠杂交细胞”并提问引入新课。2.温故知新
(2)回顾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类比学习动物细胞融合
a.回顾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b.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上不同。
3.动物细胞融合
c.学生阅读课本52页图2-23和生物技术资料卡,以问题串引导学生理解动植物细胞杂交的原理、方法、促融手段、用途和意义。d.通过c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动植物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4.单克隆抗体
e.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找到产生抗体的细胞。
f.学生阅读课本52-53页找到传统生产抗体的不足,并在教师帮助下理清B细胞与抗体之间的关系。
g.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找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细胞,要使该细胞能无限繁殖并产生单一抗体。运用我们刚学过的动物细胞融合知识应该与什么细胞杂交?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瘤细胞与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细胞杂交。
h.顺利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教学,并引导学生解决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i.简介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五.课堂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融合
1.2.3.4.概念
融合过程和结果
意义:突破有性杂交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应用: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1.概念 2.过程 3.应用
七.课后巩固作业
课本55页,“思考与探究”
基础题:第1题 提高题:第2题
第二篇:《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设
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3专题二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中第2小节的内容,由于细胞工程是建立在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等研究基础上的新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又是细胞工程中基本技术之一,所以第2小节教学内容是在高中必修教材基础上的深入和扩展,也是第1小节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后的必然及延伸,是安排在学习了免疫、遗传与基因工程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又能为后面的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的教学奠定基础,尤其是为微生物的选种教学打下基础。同时,生物技术中各个分支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细胞融合技术也不例外,它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本节的,所以对于动物细胞融合这一部分应该能较轻松的理解,但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详细介绍。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标要求和本节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3)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2、能力目标
(1)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2)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关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难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五、教学实施程序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多媒体播放科幻电影中相关桥段,并展示人-鼠细胞杂交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出本节的题。
2、进行学习目标的解读。、观看电影片段和人-鼠细胞杂交的图片,回忆所学知识。
2、熟悉本节所学内容,把握难点内容。
1、回顾人-鼠细胞杂交试验,让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解答。
2、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前预习并进行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
2、小组进行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探究,班内交流、多媒体展现合作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并进行小组展示。
1、并合作交流,并确定学习难点内容。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单克隆抗体的设计思路及制备过程,同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为主)
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如何获得B淋巴细胞?
2、如果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时,会有几种融合方式(类型)?
3、选择杂交瘤细胞的两步筛选的目的各是什么?
4、如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抗体检测及克隆化培养?
本部分知识较难,但学生通过预习能简单的分析出一部分,通过讨论使知识完整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随堂练习,当堂反馈
多媒体展示相关习题
读题,思考与讨论,并进行解答
、巩固学生对实验分析解读能力。
2、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归纳总结,科评价、多媒体展示“三个重要过程”“三个一”,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对学生的堂表现进行评价。
观看多媒体展示内容,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科学评价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的融合二、单克隆抗体*、概念:、抗体11概念:Ig
2:B细胞
2、方法:
2、概念:杂交瘤细胞、高度单
一、抗体
3、过程
3、制备过程(杂交瘤制备技术)
4、意义:制备单克隆抗体
4、应用:“生物导弹”
八、教学反思
第三篇: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第2节第2部分内容。单抗的制备是动物细胞工程中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同时它也是一个学科内的综合内容,综合了免疫及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有关内容,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比较相似,有利于新内容的学习。本节内容是一个典型的学科内综合,综合了细胞培养、免疫、等知识点,但很多同学难以将这些内容联系起来,以及难以将制备过程中的筛选准确理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⑵ 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⑶ 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情感目标
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其制备过程尤其是两次筛选过程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四、教法、学法
动物细胞融合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已有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作为基础,针对这一部分采用对比归纳法教学。而单克隆抗体这一部分内容较难,采用设问诱导法教学,引用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主要采用对比、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能让学生动起来,能让课堂活起来,从而达到更好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联系已知:
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知识,提出思考问题:动物细胞能像植物原生质体那样融合吗?出示必修1人----鼠细胞融合图片(PPT),此实验说明动物细胞也是可以融合的。那么,如何实现动物细胞的融合,以及动物细胞融合后有何用途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这样设计回顾已知,提出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对比归纳,知识迁移:
让学生阅读第52页动物细胞融合的有关内容,回答以下3个问题:⑴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⑵动物细胞融合的结果;⑶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
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引导学生推测出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已学)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特别指出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生物技术资料卡P52)。然后出示植物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比较表(PPT),让学生将表补充完整。这样联系旧知识,提供一个比较的对象,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对融合过程示意图的描述(PPT)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技术的产生不是凭空产生的,了解发展史(P52),体验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最后指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从而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上。
【环节三】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通过设计问题串来诱导学生自学、讨论、总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重要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快速熟悉课文,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预习第52页最后一段话并回忆所学免疫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⑴产生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分:__________。⑶特点:从__________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引导学生分析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ppt),找出弊端,然后分析探索新的方法克服弊端,再引导学生分析新方法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出解决方案。
参考米尔斯坦和科勒极富创造性的设想,应该怎样设计?让学生明确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设计思路。完成学案关于过程的图解和特点、优点。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体会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1、如何获得B淋巴细胞?
2、如果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时,会有几种融合方式(类型)?
3、选择杂交瘤细胞进行几次筛选?每次筛选的目是什么?
4、此过程运用哪些技术手段?
这样提出问题,诱导思考,步步深入地了解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动画)。最后让学生口述此过程,以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资料“杂交瘤细胞的抗体检测及克隆化培养介绍”了解先进的技术发展。
单克隆抗体应用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明确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和应用及“生物导弹”的组成及特点(ppt)。【环节四】课堂小结,构建框架(ppt),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后反思 【环节五】例题、随堂练习及作业(选题原则ppt),及时反馈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了课堂检测。它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检测,也是教师掌握学情和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更是课堂高效性的一种体现。
第四篇: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案1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重点: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2页完成相关内容)
翻翻课本,动手填填,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强化,永远是学习的第一生命!
1、动物细胞的融合
(1)概念:指 或 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为细胞杂交。(2)结果:形成 细胞。
(3)过程:不同 的两个细胞 细胞。
(4)意义:克服了 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肿瘤和生物 培育的重要手段。
2、单克隆抗体
(1)抗体:由淋巴细胞(浆细胞)产生,成分为球蛋白,具有。从血清中分离出来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a.过程
b.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又能产生。c.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强、高、产量大。细品老师对知识的释疑、及时完成对应练习,对知识的深化理解、灵活运用,是学习的本质与灵魂。
二、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共赢)
1、动物细胞的融合最有价值的应用是什么?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单克隆抗体
1、单克隆抗体?单:单个细胞?。
提醒:①若a和b两种细胞融合,则融合的方式有三种、和
。满足要求的为,所以融合后要筛选。
克隆:无性繁殖抗体:抗原→B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②动物细胞特有的诱导融合方式为灭火的病毒处理,其他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在植物和动物细胞融合方面是通用的。
3、单克隆抗体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4、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为什么要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在融合的过程中你可以找出几种类型的细胞?
5、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有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次筛选是
第二次筛选是 流畅的思维方法,规范的解题步骤,准确无误的答案,是获取高分的法宝。
三、同步训练
1、单克隆抗体是指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B.单个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高度单一的抗体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种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由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骨髓瘤细胞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的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再加入氨基嘌呤可筛选出某种细胞。在培养液中存在的细胞种类及筛选出的细胞分别是(细胞融合是仅考虑两个细胞的融合)A.三种 杂交瘤细胞 B.五种 骨髓瘤细胞 C.五种 杂交瘤细胞 D.一种 杂交瘤细胞
3.(多选)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
A.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
C.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D.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4.下列用动物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蛋白酶处理B淋巴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C.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做诱导剂,促使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5、结合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②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③动物细胞的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
④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即具备骨髓瘤细胞 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的特点。
⑤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 细胞分化发育而来。⑥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
第五篇:高二生物选修三2.2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核移植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其中动物细胞的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也即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基础。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动物组织块
剪碎组织
用胰蛋白酶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
4.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单层)
要求:培养瓶(皿)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
接触抑制:细胞在贴壁生长过程中,随着有丝分裂,数量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原代培养: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特点:10代以内,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目前使用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传代培养:原代培养接触抑制时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分瓶培养称之为传代培养。
细胞株:10-50代,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细胞系:50代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细胞培养条件
(1)
无菌,无毒
无菌:添加抗生素
无毒:定期更换培养,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
营养
糖,促生长因子,无机盐,氨基酸,血清,血浆,微量元素
加入血清,血浆的目的:血清,血浆可以补充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
(3)
温度,pH
温度:36.5+0.5
pH:7.2-74
(4)
气体环境
95%空气加5%CO2
O2是细胞代谢所必须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
6.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其特点是:
动物细胞培养:液体培养基,含有血清和血浆
植物细胞培养:固体培养基,含有植物激素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克隆动物
1.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新的个体。
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核移植分类
胚胎细胞核移植: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容易
体细胞核移植: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全能性不容易
3.体细胞核移植过程
(1)供体细胞:10代以内细胞:
原因:10代以内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2)受体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去核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
体积大,易操作
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的物质
去核的原因:使后代的性状主要由供体细胞核决定
去核的方法:显微操作
(3)激活细胞的方法: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
(4)获得克隆动物与供核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克隆动物大部分DNA来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但其核外线粒体中DNA来自受体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1.动物细胞融合:是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杂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动物细胞融合诱导方法
(1)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
(2)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3)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
3.注意
(1)细胞融合的过程包括细胞膜的融合、细胞质融合和细胞核融合。
(2)在细胞膜融合中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其中细胞膜的融合是细胞融合的先导,没有细胞膜的融合就不会有细胞质和细胞得到融合。
(4)动物细胞融合的实质及结束的标志都是细胞核的融合。
4.优点与应用
(1)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应用
(1)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单克隆抗体
1.传统抗体的获得:
(1)方法:
①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
②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2)缺陷: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比较制备单克隆抗体中的几种细胞:
B淋巴细胞:能产生单一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
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专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3.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免疫处理:提供B淋巴细胞的动物必须先经过免疫处理,否则不会产生特异性抗体。
(2)诱导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离心,振动,离心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
5.仅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形成的杂交细胞有三种
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
杂交瘤细胞
6.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
7.两次筛选的目的:第一次筛选的目的: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第二次筛选的目的: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杂交瘤细胞
8.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场所
(1)若在培养基中进行杂交瘤细胞培养,则培养液中提取
(2)若在小鼠和其他动物的腹腔中进行培养,则从腹水中提取。
腹腔培养:易于控制培养条件,成本低,但规模小,产量低
体外培养:规模大,产量高,但不易于控制培养条件,成本相对较高
9.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大量制备
10.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作为诊断试剂
(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