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学质量增量评价考核办法
教学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考核办法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更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班级和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根据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评价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探索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主要依据
在同一地区中,薄弱学校和重点学校的生源基础差异较大,如果只用统一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三项指标去评价各校的教学质量,显然是不公平的。采用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能够解决终结性评价中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基础的对比难题,有利于各类学校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鉴于这种思考,运用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学校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对学校、对教师、对班级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
三、基本思路
所谓“发展性增量评价”,可以概括为“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科学客观地评价班级和学科的进步。
一是学校层面,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实施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小学以前三年县教体局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准,初中以小学毕业考试成绩为准,建立全县各中小学教学质量起始目标动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就是“入口”。每学期,县教体局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实施质量监测,以计算“入口分数”的方法计算各中小学的完成分数,也就是“出口”分数,用“出口”分数减去“入口”分数得到“增值分”,用“增值分”考核学校,体现了“对不同学校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励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提高幅度大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提高学校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二是教师层面,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发展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增量评价,除了学业水平评价之外,还包括师德师风、劳动纪律、履岗过程、教研教学成果、过程管理考核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理念进行评价,激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四、考核办法
鉴于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只对“学业水平”方面进行增量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变化。
第一部分(1-3年级)
(一)班级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分F1:以各班级上学期期末总评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班级的基础分值(按2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2 0%)。
(1)年级总评前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1=n×2 0)(2)年级总评前(2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 2=n×18)(3)年级总评前(4 0%~6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6分(X 3=n×16)(4)年级总评前(60%~8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 4=n×1 4)(5)年级总评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2分(X 5=n×12)根据各班级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班的总分,总分除以该班的学生数Y1,乘以1 0即为每班的基础分F1:
Fl=(X 1+ X2+X3+ X4+ X 5)/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总平成绩各班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班级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4分,依次类推。
5.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班级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
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二)学科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Fl:以各学科上学期期末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学科的基础分值(按2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2 0%)。
(1)年级总评前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1=n×2 0)(2)年级总评前(2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2=n×18)(3)年级总评前(4 0%~6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6分(X3=n×16)(4)年级总评前(60%~8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4=n×1 4)(5)年级总评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2分(X5=n×12)根据各学科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学科的总分,总分除以各任课教师所带学 2
生数Y1,乘以1 0即为学科教师的基础分F1。
F1=(X1+ X2+X3+ X4+X5)/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成绩各学科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学科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 4分,依次类推。
5.学科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学科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第二部分(4-9年级)
(一)班级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分F1:以各班级上学期期末总评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班级的基础分值(按1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1 0%)。
(1)年级总评前1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1=n×2 0)(2)年级总评前(10%~2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2=n×18)(3)年级总评前(2 0%~3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6分(X3=n×16)(4)年级总评前(3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4=n×1 4)(5)年级总评前(40%~5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2分(X5=n×12)(6)年级总评前(50%~6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0分(X6=n×1 0)(7)年级总评前(60%~7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8分(X7=n×8)(8)年级总评前(70%~8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6分(X8=n×6)(9)年级总评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4分(X9=n×4)
根据各班级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班的总分,总分除以该班的学生数Y1,乘以1 0即为每班的基础分F1。
Fl=(X1+ X2+X3+ X4+X5+X6+X7+X8+X9)/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总平成绩各班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班级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4分,依次类推。
5.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3
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班级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
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二)学科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Fl:以各学科上学期期末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学科的基础分值(按1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1 0%)
(1)学科成绩前1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l=n×2 0)(2)学科成绩前(10%~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2=n×18)(3)学科成绩前(2 0%~3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6分X3=n×16)(4)学科成绩前(3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4=n×14)(5)学科成绩前(4 0%~5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2分(X5=n×12)(6)学科成绩前(5 0%~6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0分(X6=n×1 0)(7)学科成绩前(60%~70%]的学坐,每位学生赋值8分(X7=n×8)(8)学科成绩前(70%~8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6分(X8=n×6)(9)学科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4分(X9=n×4)
根据各学科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学科的总分,总分除以各任课教师所带学生数Y1,乘以1 0即为学科教师的基础分F1。
F1=(X1+ X2+X3+ X4+X5+X6+X7+X8+X9)/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成绩各学科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学科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 4分,依次类推。
5.学科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学科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五、有关说明
l.对于各班级阶段性的质量评价也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2.统计各班级各学科各段的有效分,因为每段人数是恒定的,各学科进入人数相等,不受试题难度和各学科权重等因素的影响,学科可以进行年度的纵向比较,学科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3.学校要建立每学期每学年学生的成绩数据库,使评价过程常态化,过程 4
化,制度化,避免只重视最后结果而忽视平时教学质量的监督。
六、评价考核结果的使用
1.班级考核结果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和年级考核。2.学科考核结果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3、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二篇: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办法(2013.下)
悦来中心学校中学部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评价办法。
二、考评对象 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
三、评价方式及内容
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按人平分、合格率、优秀率计算教学质量得分。
1、合格率达到30%(六年级45%)评为A等,低于10%(六年级25%)为C等,其余为B等;
2、整个年级所有班合格率都未达到30%(六年级45%),人平分年级第一为A等,其余为B等,人平分比年级平均分低7分者为C等;
3、教通科老师合格率达到20%(六年级35%)评为A等,低于则算B等,合格率如在10%(六年级25%)以下记为C等。
4、有住校班的年级考评办法:A、全年级成绩合格率在30%以上所有任课老师记A等。B、住校班:优秀率在15%以上计A等,合格率达到60%计A等,合格率在30%以下计C等,其余情况记为B等。
C、其他班:有优秀率的计A等,合格率达到5%计A等,最高分在50分以下计C等,其余情况记为B等。
5、跨教不同性质(跨年级、跨住校班和非住校班)课程的老师取其平均值
四、评价结果
1、考核等级设置
(1)等级形式:按教师教学成绩设置A、B、C三个等级。
(2)县抽考成绩获前9名的相关科任老师,无条件评定为A等;县抽考成绩列全县倒数3名之内(含倒数第3名)的相关科任老师,则无条件评定为C等。
(3)非统考科目课程、纯教辅人员教学质量等级直接定为B等。
2、考评结果与师德师风考评、考核评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
3、考评结果是推荐中学一级、高级职称候选人的依据,又是县、校名优教师推荐的重要依据。
本办法自2013年下学期起实施。解释权归教导处
校长室
2014年1月
第三篇:晋城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案
晋城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案
(试
行)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认真执行《晋城市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宗旨,以发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开展中小学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评价对象
市直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三、任务目标
(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办学导向
建立具有评价、激励、导向功能的教学评价制度和管理体系,使践行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为。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激励学校制度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全市中小学校整体实现内涵式发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评价。
四、评价原则
(一)方向引导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既体现科学教学的理念与方向,同时通过分级的指标,方便进行量化的考核。
(二)过程监控和结果分析并举原则
在评估中强调对学校常规教学的监控,同时也会对教学效益和其他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通过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引导学校注重过程管理,抓好管理细节,整体提升质量。
(三)效益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方案既着眼于学校教学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关注教师研训、特色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等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情况。
五、实施办法
本评价体系具体考核学校教学的五个方面,分别为: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科研和教学效益。
(一)课程实施方面 1.评价内容
(1)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开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并正常实施。
2.评价方式
评价时将采取查阅资料、随机听课、与学生座谈的方式。学校不得有编造课程实施资料、临时更换课程表等违规行为。
(二)教学常规管理方面 1.评价内容
(1)学校教师应做到教案(或导学案)项目齐全,能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教案(或导学案)应具有创新性,每周有教学反思,对反思问题有改进措施。各年级各学科应实行集体备课。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措施、有记录。
(2)教师能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课堂生成丰富,结构完整。教师能够经常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展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明显。
(3)作业(学案训练)设计规范、数量适中、批改及时,且有促进学生发展的针对性评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初中、高中的作业应有探究性、实践性内容。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作业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措施、有记录。(4)高中教师能按学校规定进行自习辅导,学校对教师辅导自习情况有具体要求,有考评办法,有考评结果。
(5)校长针对各年级的教育教学有适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校级领导(除校长外)和中层领导必须兼课,校领导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领导周课时不少于8节;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且记录详细,有点评。
2.评价方式
抽查教案(或导学案)、学生作业、听课笔记等,检查学校作业批改检查记录、课程安排表,随机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
(三)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1.评价内容
(1)学校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有具体操作办法和保障措施。
(2)学校对教师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小结;有计划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经费有保障;能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有培训心得;有老中青教师结对子方案实施情况总结;积极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继续教育成绩合格。
(3)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施与本校课堂教学模式相吻合;有自编自印的教育教学成果汇编。
(4)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团体赛中,能够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并能够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教。
(5)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在省、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或展示,有定期组织的校内外观摩活动。
2.评价方式
查资料、与师生座谈、随机听课。教学团体赛部分,按照取得的成绩进行计分。
(四)教科研方面 1.评价内容
(1)教研机构健全,每周有一次教研活动,且活动有主题、有记录、有小结、有实效;教师有业务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或听课卡,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2)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开课、达标课或示范课等活动;能积极承担校际教研活动,资料齐全,效果良好;全体教师能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3)学校承担有课题研究,有立项书,开题报告,有进展,有阶段性小结。学校重视小课题研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
(4)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
2.评价方式
查阅开展教研活动的相关资料;了解学校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并查看学校教师建立的学科博客、学科微信群等网络教研平台,或制作的微课、课件库、试题库等电子资料;审查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和专著。
(五)教学效益方面 1.评价内容
(1)小学按照抽查考试成绩平均分记分;初中按照中考成绩平均分记分;高中按照当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以及高三调研成绩相对于学生中考成绩增长率记分。
(2)学生在当年的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作文、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明创造、奥林匹克等竞赛评比中获奖的,按一定比值换算进行计分。
2.评价方式
以第一名为基准计满分,其余按各自成绩与第一名成绩的比值进行换算。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激励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市教育局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校长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和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当年评估结果位次靠前或教学质量提高幅度较大的学校予以表彰;对工作懈怠、弄虚作假、评估结果处于末位或下降幅度大的学校亮黄牌,提出警告,责令整改。各学校要把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晋城市教育局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附:2014晋城市市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细则
第四篇: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我院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准确了解和客观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任务完成情况,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各项任务的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目的
(一)全面反映教师的业务表现和工作实绩,实现对教师教学业务工作的有效控制。
(二)依照教师业务管理的基本规律,建立完善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使教师业务考核工作有章可循,实现业务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通过业务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先树优的依据。
二、考核原则
(一)目标、过程和效果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过程中,按照考核标准,把教师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效果与工作目标联系起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使考核标准趋于定量化,同时重视对各考核项目进行定性分析,并努力使二者紧密结合,提高考核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三)民主性、公正性、公开性原则。考核中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领导、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四)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原则。既力求使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科学严谨,准确反映教师业务工作实际,又力求对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出具有导向性的要求,同时,也力求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考核范围
凡承担教学任务的专、兼职(含外聘)教师均在考核范围内,考核内容涉及教学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四、考核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成立以系部主任、书记为主要领导,由综合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及德高望重的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教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五、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教学工作任务、课堂教学环节、考试方面工作、听课、教研活动、教研科研成果等内容。
六、考核办法
(一)整个考核工作分为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以日常各项教学检查记录为主,学期考核以系部鉴定和组织测评为主。日常考核检查的统一要求是:
1.授课计划检查:
(1)期初由各教研室组织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编写情况,统一收缴,统一检查,记入《授课计划(实习课题计划)检查表》,按等级(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定。
(2)期中、期末由各教研室组织,集中检查教师执行授课计划的情况即教学进度检查,按照《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中对该项检查的评分要求进行评分。
2.教案检查,每学期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至少普查3次和不定期的抽查。(1)期初教案检查:
每学期正式上课前一周,教师应提交各门课程两周的教案交教研室主任检查,按照《理论教案评分标准》(见附表1)、《实习教案评分标准》(见附表2)进行评分,记入教师质量考核成绩,填写《教案检查汇总表》。
(2)期中教案检查:
期中教案检查由各教研室组织实施,集中检查教师的教案,统一收缴,统一检查,按照《理论教案评分标准》(见附表1)、《实习教案评分标准》(见附表2)进行评分,记入教师质量考核成绩。系部主任、综合科对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督导。
(3)期末教案检查
由系部业务考核小组组织实施,将全系教师整学期教案统一收缴,统一检查,全面掌握教师的备课情况,按照《理论教案评分标准》(见附表1)、《实习教案评分标准》(见附表2)进行评分,记入教师质量考核成绩。
3.作业批改情况检查,每学期分别在期中、期末至少普查2次和不定期的抽查。(1)期中作业检查由各教研室组织实施,统一收缴,统一检查,记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表》,按等级(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定。系部主任、综合科对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督导。
(2)期末作业检查由系部业务考核小组组织实施,将全系教师整学期作业统一收缴,统一检查,根据教师作业实际批改情况和期中作业批改检查记录和平时抽查情况,按照《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中对该项检查的评分要求进行评分。4.听课检查,各系部要对任课教师的听课做出具体安排,教师的听课及评课情况要记入《听课记录本》(日常听课)或《听课评价表》(课堂教学比赛),且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听课纪录在学期末由系部统一存放,各教研室据此统计听课次数,检查听课效果。
5.课堂教学秩序检查,每天都要组织专人进行检查,记入《课堂教学秩序检查表》。各项具体项目的检查、考核及测评详见附表所列内容。
(二)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既吸收平时考核的结果,也进行定期的考核分析。
(三)考核结果每学期汇总一次,由教务处和学院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负责监控,考核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七、考核分值分配
其考核分值分配为:常规教学工作(理论教学部分、校内实习教学、校外实习教学并列)22分,系部考核小组综合评价20分,教师互相评价10分,学生评议40分,教科研工作8分(包括教研活动2分、教科研成果6分),奖励加分≤5分。
八、考核程序
(一)各系部要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组织对本系部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如实做出记录,每学期教学业务考核时,根据各项检查记录实事求是地为每位教师填写《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见附表3《理论课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附表4《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附表5《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同时担任理论教学、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教师,质量考核分取三项平均值)。
(二)系部考核小组综合评价,要求小组成员客观公正地对每位教师打分,填写系部考核小组综合评价表(见附表6)。
(三)教师互相评价,要求在完成听课任务的基础上,对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于期末进行测评(见附表7《教师与教师之间互评表》)。
(四)学生评议,采取每学期期中、期末各一次由各系部负责组织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的方法进行,每个教学班按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班级人数少于20人的,全部参加)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打分,系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若干取其平均分,对任课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教师按各门课学时加权平均(见附表8《学生对理论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附表9《学生对实习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
(五)学院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成员和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学进行随机听课和教学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应将处理意见及时纳入考核内容。
各系部根据上述四方面考核评价结果,填写《教师业务考核成绩汇总表》(见附表10),并按各考核项目相应的权重折算计分。最后将各项实际得分相加,即为教师业务考核总分。
七、考核要求
(一)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于每学期期末前完成。
(二)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考核、测评及汇总的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评价表,不得弄虚作假,如违纪违规,要从严处理。
(三)各系部要按时将汇总后的考核成绩,报送教务处。
(四)考核结束,教务处和各系部要对考核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深入分析全体教师业务工作和教学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并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分管院长。
八、考核成绩的认定与处理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是本学期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依据,系部对评价成绩进行排序,优秀(A级)15%;良好(B级)最低分数线为:高级职称82分,中级职称80分,初级职称75分;合格(C级);不合格(D级)60分以下。
(二)出现教学事故者,其教学评价成绩本学期不能评价为优秀;出现较大教学责任事故者,其教学评价成绩本学期不能评价为优秀或良好;出现严重教学责任事故者,其教学评价成绩本学期为不合格。
(三)教务处对教师教学评价成绩进行审核,报院领导同意后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计算课时津贴、年终考核、评优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九、附则
(一)由于教学安排的原因使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出现中断,则该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以B级计。
(二)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兼职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如果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担任教学任务,须由分管院长报院长同意方可。
(三)由于专业设置或招生原因,使得相关专业教师没有教学任务,学院给予教师一学期的学习转专业时间,该学期教学评价以C级计。
(四)本细则中未尽事项按学院有关规定处理。
(五)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准确了解和客观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任务完成情况,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各项任务的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目的
(一)全面反映教师的业务表现和工作实绩,实现对教师教学业务工作的有效控制。
(二)依照教师业务管理的基本规律,建立完善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使教师业务考核工作有章可循,实现业务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通过业务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先树优的依据。
二、考核原则
(一)目标、过程和效果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过程中,按照考核标准,把教师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效果与工作目标联系起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使考核标准趋于定量化,同时重视对各考核项目进行定性分析,并努力使二者紧密结合,提高考核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三)民主性、公正性、公开性原则。考核中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领导、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四)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原则。既力求使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科学严谨,准确反映教师业务工作实际,又力求对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出具有导向性的要求,同时,也力求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考核范围
凡承担教学任务的专、兼职(含外聘)教师均在考核范围内,考核内容涉及教学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四、考核的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书记为主要领导,由教务科长、教研室主任及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教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五、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教学工作任务、课堂教学环节、考试方面工作、听课、教研活动、教研科研成果等内容。
六、考核办法
(一)整个考核工作分为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以日常各项教学检查记录为主,学期考核以教研室鉴定和组织测评为主。日常考核检查的统一要求是:
1.授课计划检查:
(1)期初由各教研室组织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编写情况,统一收缴,统一检查,记入《授课计划(实习课题计划)检查表》,按等级(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定。
(2)期中、期末由各教研室组织,集中检查教师执行授课计划的情况即教学进度检查,按照《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中对该项检查的评分要求进行评分。
2.教案检查,每学期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至少普查3次和不定期的抽查。(1)期初教案检查:
每学期正式上课前一周,教师应提交各门课程两周的教案交教研室主任检查,按照要求进行评分,记入教师质量考核成绩,填写《检查汇总表》。
(2)期中教案检查:
期中教案检查由各教研室组织实施,集中检查教师的教案,统一收缴,统一检查,记入教师质量考核成绩。教务科对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督导。
(3)期末教案检查
由考核小组组织实施,将全系教师整学期教案统一收缴,统一检查,全面掌握教师的备课情况,记入教师质量考核成绩。
3.作业批改情况检查,每学期分别在期中、期末至少普查2次和不定期的抽查。(1)期中作业检查由各教研室组织实施,统一收缴,统一检查,记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表》,按等级(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定。教研室主任、综合科对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督导。
(2)期末作业检查由教研室业务考核小组组织实施,将全系教师整学期作业统一收缴,统一检查,根据教师作业实际批改情况和期中作业批改检查记录和平时抽查情况,按照《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中对该项检查的评分要求进行评分。
4.听课检查,各教研室要对任课教师的听课做出具体安排,教师的听课及评课情况要记入《听课记录本》(日常听课)或《听课评价表》(课堂教学比赛),且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听课纪录在学期末由教研室统一存放,各教研室据此统计听课次数,检查听课效果。
5.课堂教学秩序检查,每天都要组织专人进行检查,记入《课堂教学检查表》。各项具体项目的检查、考核及测评详见附表所列内容。
(二)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既吸收平时考核的结果,也进行定期的考核分析。
(三)考核结果每学期汇总一次,由教务科和学校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负责监控,考核结果报办公室备案。
七、考核分值分配
其考核分值分配为:常规教学工作(理论教学部分、校内实习教学、校外实习教学并列)22分,教研室考核小组综合评价20分,教师互相评价10分,学生评议40分,教科研工作8分(包括教研活动2分、教科研成果6分),奖励加分≤5分。
八、考核程序
(一)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组织对本教研室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如实做出记录,每学期教学业务考核时,根据各项检查记录实事求是地为每位教师填写《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见附表3《理论课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附表4《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附表5《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业务工作考核表》,同时担任理论教学、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教师,质量考核分取三项平均值)。
(二)教研室考核小组综合评价,要求小组成员客观公正地对每位教师打分,填写教研室考核小组综合评价表(见附表6)。
(三)教师互相评价,要求在完成听课任务的基础上,对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于期末进行测评(见附表7《教师与教师之间互评表》)。
(四)学生评议,采取每学期期中、期末各一次由各教研室负责组织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的方法进行,每个教学班按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班级人数少于20人的,全部参加)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打分,教研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若干取其平均分,对任课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教师按各门课学时加权平均(见附表8《学生对理论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附表9《学生对实习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
(五)学校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成员和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学进行随机听课和教学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应将处理意见及时纳入考核内容。
各教研室根据上述四方面考核评价结果,填写《教师业务考核成绩汇总表》(见附表10),并按各考核项目相应的权重折算计分。最后将各项实际得分相加,即为教师业务考核总分。
七、考核要求
(一)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于每学期期末前完成。
(二)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考核、测评及汇总的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评价表,不得弄虚作假,如违纪违规,要从严处理。
(三)各教研室要按时将汇总后的考核成绩,报送教务科。
(四)考核结束,教务科和各教研室要对考核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深入分析全体教师业务工作和教学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并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分管院长。
八、考核成绩的认定与处理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是本学期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依据,教研室对评价成绩进行排序,优秀(A级)15%;良好(B级)最低分数线为:高级职称82分,中级职称80分,初级职称75分;合格(C级);不合格(D级)60分以下。
(二)出现教学事故者,其教学评价成绩本学期不能评价为优秀;出现较大教学责任事故者,其教学评价成绩本学期不能评价为优秀或良好;出现严重教学责任事故者,其教学评价成绩本学期为不合格。
(三)教务科对教师教学评价成绩进行审核,报院领导同意后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计算课时津贴、年终考核、评优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九、附则
(一)由于教学安排的原因使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出现中断,则该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以B级计。
(二)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兼职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如果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担任教学任务,须由分管院长报院长同意方可。
(三)由于专业设置或招生原因,使得相关专业教师没有教学任务,学校给予教师一学期的学习转专业时间,该学期教学评价以C级计。
(四)本细则中未尽事项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五)本细则由教务科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