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
双辽市教育局文件
双教发[2012]4号签发人:高文军
双辽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
(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认真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发现、研究、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突现出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开展中小学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为手段,切实提高教师、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任务目标
(一)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管理、评价功能的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使教学评估指导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为。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
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在遵守教学常规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规范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评估原则
(一)过程监控和结果分析并举原则
在评估中强调对学校过程管理的监控,结合各项指标内容评估结果的分析,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诊断与分析,通过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引导学校注重过程管理,抓好管理细节,整体提升质量。
(二)随机抽查与定期视导相结合原则
教育局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视导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全市各中小学校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估。
(三)自评自查与市级评估相结合原则
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采取学校自评自查和市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教育局制定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不断发展,便于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和程序,使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四、评估内容与结果认定
(一)过程性评估
过程性评估主要包括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专业素质考核、教育科研六个部分。课程实施部分重点评估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情况、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研发及开设情况、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教学常规管理部分重点评估学校对省市规范办学行为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年级教学管理措施及检查落实情况;课堂教学部分重点评估领导兼课情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校本研修部分重点评估学校领导和教师听评课情况、教研组活动情况、集体备课情况、专业发展情况;教师专业素质考核部分重点评估教师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情况;教育科研部
分重点评估围绕学校发展和课程实践中遇到突出问题的研究情况。
(二)效益性评估
效益性评估主要包括教育事业发展、学业水平达标情况、教学效益提升情况三个部分。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重点评估学生流失率;学业水平达标情况重点评估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优秀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教学质量提升情况重点评估在原有基础上教学效益的纵向提升情况。
(三)发展性评估
发展性评估主要包括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及发展成效两个部分。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重点评估学校自主发展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实效性和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实施成效两个方面;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及发展成效重点评估学生特长发展培养计划和成效以及体育、艺术等特色活动开展情况等三个方面。
过程性评估满分为100分,效益性评估满分为100分,发展性评估满分为40分,总分为240分。在评估中根据各项评估要点,学校先进行自评,然后教育局复评。评估分为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3个等级,具体分值为:达标(192分以上)、基本达标(191~144分)、不达标(144分以下)。
五、实施办法
(一)校级评估
校级评估每个学年至少进行一次,根据评估细则查找学校存在问题,并提出学校下一步整改与努力的方向,撰写自我评估报告,向市教育局汇报。
(二)市级评估
市级评估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从过程性评估、效益性评估、发展性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主要采取听取汇报、随机听课、随机抽测、查阅资料、教师访谈、学生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估,对学校作出综合评价,给出教学建议,对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
六、加强领导
(一)成立评估组织领导机构
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涉及到各个学科,业务性很强,教育局成立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指导评估工作。基础教育科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教研科研等部门及各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二)建立科学的结果运用机制
各学校要把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教育局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校长的业绩考核,作为评
选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的主要依据。对当年评估结果位次靠前或教学质量提高幅度较大(五位次)的学校予以表彰;对工作懈怠、弄虚作假、评估结果处于末位或下降幅度大(五位次)的学校亮黄牌,提出警告,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利、提升效果不明显的学校,教育局将对该校领导班子进行必要调整,问题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程序解聘校长职务。
二○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附:
1、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2、教学过程评估指标体系
3、教学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4、发展性评估指标体系
5、全市小学质量抽测和初中毕业年级学业质量考核办法
第二篇: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辅导材料
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辅导材料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和常规教学管理检查是阿克苏地区教研室和我县教研室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颁布于2010年1月,实施于2010年4月。
一、评估程序分为学校自评、县级评估和地区评估。
学校自评是由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教务负责人及教研组长成立的评审专家组按评估方案每年开展自查自评,形成自评总结报告,经申报后由县级评估过关后,再由地区评估验收。
去年阿克苏地区对我县第七小学、齐满中学进行了评估,第七小学得分89分,齐满中学得分81分。评估非常严格,要求必须有第一手材料并真实客观。
二、评估方法步骤
(一)评估依据是《阿克苏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和《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要求三年一个周期,即所有学校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明年为本周期的最后一年。
(二)各学校对照《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中的指标体系进行自查,边查边改,如确认达到评估标准,形成自评总结报告,向县教育局提出申请。
(三)县教育局评估组对提出申请的学校,对照评估细则逐条进行检查评估,时间不少于一天,参与社会评估的家长每班不少于2名,检查后的结果公示7天。
(四)地区评估组对县申请的学校进行抽查和复查验收,然后公布评估结果。我县在上半年质量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1、教育局评估时间仓促,检查粗糙,各项指标欠细致。
2、一些学校弄虚作假,只有表面性材料,缺乏过程性材料。
3、老师教案抄袭严重,教学过程简单,没有达标的过程,教案和目标无联系,不能反映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过程。
4、一些教师敷衍失职,专研教材不够,一堂课就是让学生读课文、读生字,不去分析课文、讲解课文。
5、部分学校学生作业全对,但教育局干部一去抽查学生上黑板做题什么都不会。
6、一些教师纵容学生作弊,师德败坏。
为使档案规范系统,特对评估指标体系做简单辅导。
A1:领导重视分两个B级指标,一是B1创建规划和措施,二是B2领导重视。
B1创建规划和措施又分三个C级指标,一是提高教学常规管理与质量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学校要建立3-5年近期规划和10年中长期规划。从常规管理上达到分期计划、分层实施、最终达标。
运用规划来部署教学任务。
规划要包括教学现状,3-5年后达到怎样层次,学生的程度、老师的学 2
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达到的水平。
二是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1、教学思想管理制度
2、教学计划管理制度
3、教研组工作制度
4、备课制度
5、上课制度
6、作业制度
7、复习、预习管理制度
8、课外辅导制度
9、考试考核管理制度
10、质量监控制度
11、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12、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13、学生学习管理制度
14、教学评价管理制度 三是制定教学奖惩细则并落实。B2领导重视分三部分。
一是对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及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进行具体分工,制定职责,并按考核细则量化考评。
二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有详细的记录(1、开会时间,2、参加人员,3、解决何问题,4、研究解决措施,5、落实情况)。
三教师培训经费落实情况。
学校将公用经费的4%用于科研,务必落实。A2 队伍建设
1:校长队伍方面:校长、副校长职责必须落实,真正作到每周上课2-6节,校长要腾出时间抓课堂、抓教学,坚决克服校长假上课假听课的现象
2:教师队伍建设应有师德评价体系(政治坚定、依法执教、文明理性、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勤奋学习、业务精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争取配合、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志存高远廉洁从教)并按此考核细则对每个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档案规范齐全。校本培训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新课程培训、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基本功训练、科研素质培训。每次培训有培训计划、培训人员、实施方案、主培训人员的培训稿件、培训考核,培训方法有分类指导式、专题研讨式、资源共享式、课题带动式。
根据库车县学科带头人评比办法,评比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使其发挥带头作用。
3、教研队伍有12个班级以上成立教研室,组织开展教研活动。A3:常规管理
1、组织管理 有健全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制度、听课评课及质量
检测制度,建立奖惩办法,措施得力。
2、学校依据各项教学制度,每学期教学常规检查不少于4次,有检查记录。
3、教研室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教案的检查,有详细客观的检查记录。教案书写规范、评价、作业布置、书写要求、批改检查标准及检查记录。
4、潜能生课后辅导,真正使课后辅导落到实处,有辅导纪录和辅导效果评价,有总结
5、有对学生学习习惯、教师教学行为习惯的要求,有考核。A4、质量监控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1、将期中、期末考试结果运用到教师业务能力考核中。
2、对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掌握到位。
3、真正对教师课堂实效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记入年终考核。A5、教学器材的运用
1、使实验仪器使用和远程教育设备配备齐全。有管理措施,台账规范。保证实验教学开出率达95%以上,学生分组实验率达93%以上。实验仪器开出率、实验报告册填写规范,不弄虚作假。对师生实验操作熟练程度进行实际操作考核。
2、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8学时。上课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实际查阅,不得弄虚作假。
3、学校远程设备使用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周开放阅览室不少于5课时,无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发生,有登记记录。
A6、教育科研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使库车县校本教研实施方案落到实处,落实校本教研八个一活动。
八个一活动:
每学年举办一次学科带头人活动;
1、拟学校学科带头评比方案。
2、评比条件及符合条件人员
3、课改理论测试
4、基础知识测试
5、审查通过
6、档案规范
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评比要求为:
1、本人课时量符合要求,小学语数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周10节课,其他
教师15---18节。中学语、数、外、物、化12节课,政、地、历、生、体、信息技术14节。
2、学期教学计划环节如下:
本册教材分析,(逐个写出本册单元教学名称,对每个单元知识进行分析,剖析重点、难点,如何体现重点、突破难点。)确定整个教材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遇到的问题,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计划环节如下: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使用的方法手段,单元课时安排。
3、潜能生转化计划:
确定潜能生名单,分析产生的原因,转化措施,转化完成情况(由学校进行考核)
4、课时教案符合11个环节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全面(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思路清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研组长每周检查记录,学校教务处每周检查记录评价。
5、建档展评教案
时间—展评教案介绍—展评参加人数—展评评价—展评总结。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要求:字迹工整、清楚、大小适中,格式规范,行距适当,书写认真,批改及时(有批注日期),作业本整洁、平整、不撕破、作业本内外不乱涂乱画、不弄皱不折角。作业正确率在90%以上,作文在80
分以上,实际水平和学生相符。建立展评档案,要求和教师教案展评档案相同。
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
邀请乡党委领导及学生家长来学校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搞观摩活动一次。
档案为:授课教师教案、授课教师简介、开放周听课照片、评课记录、听课人员评价。
档案要求为:公开课、观摩课活动上领导讲话,评委名单,评委打分表,听课人记录,上课照片,授课人员介绍,活动总结,颁奖图片。
每位教师至少参与一项小课题研究 根据个人教学进行研究
档案为:制定小课题—制定进度计划—实际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分析—确定解决方案—写阶段总结—成长总结—研究论文—学校对每人研究文汇编。
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学校统一安排,要有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档案为:读书日期—读书内容—个人体会—学校检查评价—每学期进行收集整理。
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发表一篇教育论文
档案为:有鼓励性的文件,奖励制度等—学校对教师发表的论文进行登 8
记—出版本校教师论文册(每年一本)
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形式: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备课经验交流会、组织课堂经验交流会、学生作业指导交流会。
档案要求:举行经验交流会的文件—交流人员的名单—交流人员工作业绩介绍—交流发言稿—活动照片—活动讨论—活动总结。
第三篇:临川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临川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校管理,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两基”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估对象及分类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均为本评估对象,根据各类学校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将其分为四类。
(一)完全中学(含城区完中、农村完中)
(二)初级中学(含城区初中、农村初中)
(三)小学(含城区小学、农村小学)
(四)其他学校(含职校、保育院)
三、目标及权值
小学:
(一)德育工作(12分):
1、组织领导(2分);
2、德育活动(6分);
3、德育效果(4分)。
(二)队伍建设(15分):
1、班子建设(4分);
2、教师管理(11分)。
(三)控流保学(12分):
1、保学措施(2分);
2、入学率、巩固率(7分);
3、直升率(3分)。
(四)教育质量(24分):
1、合格率(16分);
2、优秀率(8分)。
(五)教育管理(37分):
1、执行政策(9分);
2、教学管理(18分),3、后勤保障(10分)。
特色加分(10分),1、经验(成果)推广;
2、论文、优质课获奖;
3、三小作品竞赛(特色加分10分封顶)。
初中:
(一)德育工作(12分):
1、组织领导(2分);
2、德育活动(6分);
3、德育效果(4分)。
(二)队伍建设(15分):
1、班子建设(4分);
2、教师管理(11分)。1
(三)控流保学(12分):
1、保学措施(2分);
2、入学率、巩固率(8分);
3、直升率(2分)。
(四)教育质量(22分):
1、合格率(15分);
2、优秀率(7分)。
(五)教育管理(39分):
1、执行政策(13分);
2、教学管理(16分),3、后勤保障(10分)。
特色加分(10分),1、经验(成果)推广;
2、论文、优质课获奖;
3、三小作品竞赛(特色加分10分封顶)。
高中:
(一)德育工作(12分):
1、组织领导(2分);
2、德育活动(6分);
3、德育效果(4分)。
(二)队伍建设(15分):
1、班子建设(4分)、2、教师管理(11分)。
(三)招生与巩固(10分):
1、入学率(2分);
2、巩固率(2分);
3、招生纪律(4分)。
(四)教育质量(26分):分三中、十中;十一中、十二中、现代教育学校二个层次,具体办法另附。
(五)教育管理(37分):
1、执行政策(9分);
2、教学管理(18分),3、后勤保障(10分)。
特色加分(10分),1、经验(成果)推广;
2、论文、优质课获奖;
3、学科竞赛。
职高(职专)、保育院:
目标及权值另定。
四、考评办法
(一)由区教育局牵头,教育督导室、教育局相关股室共同组织实施。
(二)年终考评与平时专项督查相结合,专项督查由教育督导室牵头,教育局相关股室协同。
(三)采取学校自查自评与区调研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1月中、下旬各校自查自评,并依据本方案指标体系,形成自查自评报告和办学特色报告,填好相关报表,于12月份第一个星期一交教育督导室。12月中旬始,由局分系列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
(四)各校自查自评要坚持实事求是。
五、奖惩办法
(一)凡得分70分以上的为达标单位,60—69分的为基本达标单位,不足60分的为未达标单位。
(二)先进单位,在达标单位中产生,按评估得分分城区完中、农村完中、城区初中、乡镇初中、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其他学校四类七个系列排序,取若干名为先进单位,分等级奖励。
(三)设立进位奖,在达标单位中产生。城区中小学各一名,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各三名。根据中小学评估得分进位位数确定进步奖。
(四)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招商引资工作、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各一至二名。
(五)获先进单位、进步奖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学校为未达标学校。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计划外生育的;
2、师生中出现重大经济、刑事案件的;
3、因校舍倒塌、校内饮食集体中毒、组织师生集体活动等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4、以教谋私,严重体罚学生屡教不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未达标单位校长考核,最高限为基本称职;评估中连续两年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倒数四位(组内后二位)、城区中小学倒数第一位的通报批评,三年内两次通报的学校领导班子重组。评估得分农村学校较上后退十位以上(含十位),城区初中、小学较上年向退三位以上(含三位)的通报批评。
附件:
1、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评估细则
2、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评估细则
3、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评估细则
4、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临川区教育局
二○○五年三月二日
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一、三中、十中:(26分)
1、综合评价(8分)
一本录取率排位:第一名8分,第二名6分,第三位4分。
2、优秀率评价(18分)
⑴一本上线率(12分)
在籍生高考一本上线率达上年水平,记8分,增(减)1%加(扣)1分(不封顶,不保底)。
⑵二本上线率(6分)
在籍生二本上线率达上年水平,记4分,增(减)1%加(扣)1分(不封顶,不保底)
3、加分
⑴录取清华、北大10分/生;
⑵省级状元:20分/生,省级前十名:15分/生;市级状元:10分/生,市级前十名:4分/生;区级状元:3分/生。(不重复计分,不封顶)
二、十一中、十二中、现代教育学校(26分)
1、综合评价(8分):二本录取率排位:第一名8分,第二名6分,第三位4分。
2、优秀率评价(18分)
⑴二本上线率(12分)
在籍生高考二本上线率达上年水平,记8分,增(减)1%加(扣)1分(不封顶,不保底)。
⑵三本上线率(6分)
在籍生三本上线率达上年水平,记4分,增(减)1%加(扣)1分(不封顶,不保底)
3、加分
⑴录取一本超额完成任务每生加记4分(十一中、十二中一本上线任务各2人,任务数内不计分);
⑵市级状元:15分/生,市级前十名:10分/生;区级状元:5分/生,区前十名:2分/生(不重复计分,不封顶)。
说明:完全中学教学质量得分,高中占70%,初中占30%。
第四篇:徽州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徽州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2008—2009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我区教育整体均衡发展,特制定《徽州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一、评估原则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二、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全区各中学、各乡镇中心学校(含城区三所小学,罗田小学、长源小学共十一个单位)。
三、评估内容
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内容为教学工作和教学成绩二大模块,合计1000分。
1.教学工作[400分]。包含:①教学管理[100分];②教学常规[140分];③教学研究[160分]。
2.教学成绩[600分]。
四、评估程序 1.教学工作评估; 2.教学成绩评估;
3.教研室在各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将教学工作和教学成绩所得分合并成总分。
4.评估结果于新学年初公布。
五、评估方式
评估以平时检查和集中性评估相结合。
六、评估设奖
设教学质量优胜单位中学组3个,小学组5个。
七、组织领导
1.成立以教委主任为组长的徽州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研室)。
2.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具体落实方案,扎实有效地抓好此项工作。
八、评估要求
1.学校及时提供相关材料。2.教学成绩由教研室统一测算。
3.教研室在平常教学检查或抽查中,若发现的问题与各校上报材料不符或不达标,酌情扣分,直至扣完该项应得分为止。
4.教研室在教学调研或推门听课中,若发现教研活动不正常、不备课或无教案上课、作业批改马虎等现象,酌情扣分,直至扣完该项应得分为止。
5.在学年末统一质量检测中,有违反考风考纪的单位,视情轻重,给予相应处理,直至取消获奖资格。
6.学校自报材料须附必要的佐证。如有材料虚假,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直至取消获奖资格。
7.本方案解释权归徽州区教研室。
徽州区初中教学质量评估细则
A1 教学管理(满分100分)
B1管理制度(20分):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各2分;落实情况9分(每项3分);各项校务表册5分,缺少一份,本项不得分(查校历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学生名册、班级座位表、班级日志、成绩记分册、学生点名册等)。B2领导任课(5分):主要领导担任一个学科的教学记2分;校长(含副校长)、教导主任(含副主任)兼课得5分(查教学笔记和课程表)。
B3 深入课堂(10分):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每少1节扣2分,扣完为止。
B4计划总结(5分):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查教研室存档,缺少1份,本项不得分,计划总结不实的或不及时上报的酌情扣分,直至扣完为止。
B5 课程设置(5分):按《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否则本项不得分。
B6 教学自查(20分):对本校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两次,有通知2分,有人员安排2分,内容和记录真实完整7分,有总结4分,教师业务档案填写规范5分(有一个教师业务档案填写不规范本项不得分)。
B7 资料保管(10分):有专人专柜管理5分,保管齐全整齐、分类规范5分。
B8 农远教育(10分):管理规范3分,记录齐全3分,使用率达标4分。
B9 业务刊物(5分):当年征订的教学业务刊物不少于10种,少一种扣2分,扣完为止。
B10办学特色(10分):提供相关材料,经认定后给分。A2 教学常规(140分)
B11计划和总结(10分):教研组教研计划与总结和教师教学计划与总结各5分,缺少一份或不符合要求的,本项不得分。
B12备课笔记(50分):备课及时12分,笔记完整12分,分课时10分,有教学反思12分,书写认真4分。有一位教师没有教学笔记或不完整、不规范,本项不得分。
B13 作业批改(30分):作业有质有量12分,批改认真及时12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激励性评价有特色6分。B14 重视体艺(20分):音乐、美术、体育教师配备齐全3分;运动会6分,正常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3分;每次文艺活动记2分,满分8分。
B15成绩考核(10分):有一位教师没有规范使用记分册或没有考试分析的,本项不得分。
B16 素质报告册(10分):素质报告册科学规范填写和妥善整洁保管的记5分,有典型报告册的每份记1分,记满5分。
B17 教学园地(10分):学校学科板报每学期4期以上5分,班级板报8次以上5分(查照片或电子相册或有关底稿,如有不实,本项不得分)。
A3 教学研究(160分)
B18 教师听课(20分):有一位教师听课每学期不满15节的扣10分,有一位教师听课记录出现大面积的不完整(完整的听课笔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教学过程、随堂评点、总评价和建议)或出现雷同听课笔记扣10分。
B19 公开教学(20分):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教师公开课参与率分别达30%、40%以上记10分,分别达60%、80%以上记20分。没有公开课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评课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B20 教研活动(20分):教研组有活动计划记5分,按计划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记10分(查活动记录)。有实效的记5分。
B21 好课共赏或送教下乡(10分):根据教研室的备案给分,每人次2分。
B22业务评比获奖(20分):当年发表论文或参加各级教研业务评比活动获奖(教研部门组织评选或专业刊物发表的)按省、市、区级分别记4、2、1分(一稿多用就高记分,不累计)。
B23 学校教科研(10分):本学年有计划、有总结且务实记5分,有过程记5分。
B24 课题研究(20分):本学年有新的科研课题获省、市、区立项,每项分别记5、4、3分,满10分;已立项课题在规定时段有活动、有记录、有效果的按省、市、区级课题分别记5、4、3分,满10分。
B25 校际活动(10分):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记2分。(查活动记录和相关材料)
B26 校本研究(20分):实施方案、具体措施10分,校本教材和校本培训10分。
B27 人才培养和管理(10分):当年获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农远应用新星等称号的省、市、区级每人次记3、2、1分,满4分;重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头作用,本学年提供示范课,开设讲座的每人次记2分(活动应事先通报区教研室,以区教研室证明为准记分),满6分。
A4 教学成绩(600分)B28教学成绩(600分)
1、分值分配:①本学年全市或全区抽查年级质量检测成绩200分。②09年九年级毕业学业考试400分③九年级毕业学业考试报考率达标奖励分50分(满600分)。
2、评估成绩计算:
①年级评估成绩=生源系数*(总分平均分+及格率*20+优秀率*20)
②生源系数=全区上学年末学科平均分÷年级上学年末学科平均分。
徽州区义务教育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细则
A1 教学管理(满分100分)
B1管理制度(20分):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评估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各2分;落实情况9分(每项3分);各项校务表册5分,缺少一份,本项不得分(查校历表、校务日记、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学生名册、班级座位表、班级日志、成绩记分册、学生点名册等)。B2办学特色(10分):提供相关材料,经认定后给分。B3领导任课(10分):主要领导担任一个学科的教学记6分;校长(含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的每人次记1分,满4分(查教学笔记和课程表)。
B4 深入课堂(10分):城区学校领导每学期不少于30节,其他学校不少于20节(查正副校长、正副教导主任听课册)。每少1节扣2分,扣完为止。
B5计划总结(5分):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查教研室存档,缺少1份,本项不得分。
B6 课程设置(5分):没有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本项不得分。
B7 教学自查(15分):对所辖村小和本校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两次,有通知2分,有人员安排2分,有内容和记录4分、有总结2分,教师业务档案填写规范5分(有一个教师业务档案填写不规范本项不得分)。
B8 资料保管(10分):有专人专柜管理4分,保管齐全整齐、分类规范6分(含市、区级下发的有关教学方面的文函资料等)。
B9 农远教育(10分):管理规范3分,记录齐全3分,使用率达标4分。
B10 业务刊物(5分):当年征订的教学业务刊物不少于7种,少一种扣2分,扣完为止。
A2 教学常规(140分)
B11计划和总结(5分):教研组和教师的计划与总结缺少一份或不符合要求的,本项不得分。
B12备课笔记(40分):备课及时10分,有一位教师备课不及时的,本项不得分;笔记完整10分,有一位教师备课笔记不完整的,本项不得分;分课时6分,有一位教师没有分课时备课的,本项不得分;有教学反思10分,有一位教师没有一篇教学反思的,本项不得分;书写认真4分,有一位教师书写不认真的,本项不得分(复式班要求按复式教学模式备课)。有一位教师没有教学笔记,本项不得分。B13 作业批改(40分):作业有质有量10分,批改认真及时10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激励性评价有特色20分,抽查班级特色评价达80%的给20分,达60%左右的给10分,低于50%本项不得分。
B14 重视体艺(15分):音乐、美术、体育教师配备齐全3分;运动会4分(每学期一次),正常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2分;每次文艺活动记2分,满分6分。
B15成绩考核(10分):有一位教师没有规范使用记分册或没有考试分析的,本项不得分。
B16 素质报告册(20分):素质报告册科学规范填写和妥善整洁保管的记5分,有典型报告册的每份记1分,记满15分。
B17 教学园地(10分):学校学科板报每学期4期以上5分,班级板报高年级(四年级以上)8次以上,低年级(三年级以下)4次以上5分(查照片或电子相册或有关底稿,如有不实,本项不得分)。
A3 教学研究(160分)
B18 教师听课(20分):有一位教师听课每学期不满15节的扣10分,有一位教师听课记录出现大面积的不完整(完整的听课笔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教学过程、随堂评点、总评价和建议)或出现雷同听课笔记扣10分。
B19 公开教学(20分):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教师公开课参与率分别达30%、40%以上记10分,分别达60%、80%以上记20分。没有公开课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评课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B20 教研活动(20分):学科组有活动计划记6分,按计划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记10分(查活动记录)。中心学校每学期组织2次以上全校性教研活动记4分(查活动通知、活动记录)。
B21 好课共赏或送教下乡(10分):根据教研室的备案给分,每节次2分。
B22 教研获奖(20分):当年获奖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优质课等,省、市、区级分别记4、2、1分(就高记分,不累计)。B23 学校教科研(10分):有计划、有总结记5分,有过程记5分。
B24 课题研究(20分):本学年有新的科研课题获省、市、区立项,每项分别记5、4、3分,满10分;已立项课题在规定时段有活动、有记录、有效果的按省、市、区级课题分别记5、4、3分,满10分。
B25 校际活动(10分):每学期开展一次活动记5分。(查活动记录和相关材料)
B26 校本研究(20分):实施方案、具体措施10分,校本教材和校本培训10分。
B27 人才培养和管理(10分):当年获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农远应用新星称号的省、市、区级按3、2、1/人次记3、2、1分,满4分;已获得以上称号的教师本学年在区、校上示范课、开设讲座的每人次分别记1分,满6分。
A4 教学成绩(600分)B28 小学教学成绩(600分)
1、分值分配:本学年全市或全区抽查年级质量检测成绩和本学年六年级学年末质量检测成绩各300分。
2、评估成绩计算:
①年级评估成绩=Σ(年级学科合格率×60+学科平均分×40%)÷生源系数
②生源系数=年级上学年末学科平均分÷全区上学年末学科平均分
第五篇: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区的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自治区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然而,由于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全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整体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面对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必须牢固树立‘教育立区、人才强区’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民生效应,将基础教育的发展重心真正转移到全面提高质量上来,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决定实施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紧紧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理念,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战略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意识,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整体提高自治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广高效课堂教学典型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鼓励高中学校办出特色;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力争经过5年,使义务教育学校间教学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基础教育的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教科研队伍、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组织领导
自治区教育厅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统筹安排。组 长:赵德忠 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
吐尔逊·伊不拉音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
副组长:海萨尔·夏班拜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 成 员:毛文新 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处长
艾尔肯·买买提 自治区教科院总支书记 诸学鸿 自治区教科院院长 迪力夏提·哈力丁 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 陈希海 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 金勃然 自治区教科院副院长 伊力哈木·伊不拉音 自治区教科院副院长 叶尔兰·沙吾提 自治区教科院副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主 任:毛文新 副主任:诸学鸿
成 员:伊力哈木·伊不拉音、张安庆、丁鹏飞、刘灏、艾尼·外力、刘新宇、欧阳志、付刚、从培军、彭瑞华
四、项目内容(具体工作方案见附件1-8)
(一)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提升网络研修项目
(二)自治区中小学“百千万”教学能手培养选拨项目
(三)自治区中小学精品课程和高效课堂改革建设项目
(四)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项目
(五)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六)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提升项目
(七)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项目
(八)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专项课题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工程的实施既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快速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区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一定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合力,切实抓好各项目的落实。
(二)加强领导。自治区教育厅成立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决定质量提升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成立各项目工作组和专家组具体推进项目的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试点学校要加强对工程组织实施的领导和考核,把工程的组织实施列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重要日程,切实加强对工程组织实施的领导,建立健全工程推进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都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工程实施的组织、规划和指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分别负责对工程实施的联系和指导,切实推动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逐年提高。
(三)加大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扩大工程的影响力和收益面,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四)督导评估。自治区成立工程项目督查评估组,通过实地督查评估与网上评估的方式,检查评估项目进展情况,决定项目资金的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试点学校也要加强对所实施项目的管理和检查指导,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五)营造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宣传,努力营造抓管理、抓质量的舆论氛围,要建立工程实施的宣传制度,定期向社会宣传工程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及时宣传先进经验,树立典型,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营造工程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1: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提升网络研修项目
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区域网络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创建丰富、多样和个性化的区域性教育资源和信息交流平台,为我区中小学师生提供一个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全方位学习和交流的服务平台,为促进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提升,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研修平台的软硬件建设;
(二)为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部署平台账号;
(三)开展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在线展播活动;
(四)开展双语远程课堂教学指导活动,每学年安排290课时;
(五)每周开设16个学科60节网络集体备课和直播课;
(六)组织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上传及向边远农牧区学校传输提供服务。
三、措施办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自治区教师专业提升网络研修项目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具体工作方案的制定,相关工作的落实和协调,建立项目运作机制。
(二)建立制度,分工负责。结合项目实际,落实责任,统一安排,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四级管理实名注册制度、资源收录审核制度、学科核心组例会制度;建立网络研修导师制、资源发布、网络教研工作总结制度;组织自治区网络研修专项视导,重点督查县市区、学校网络研修的组织、开展情况。项目建设其全部工作情况通过新疆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展示。
四、实施计划
项目周期为5年(2013-2017)。分两个阶段实施。项目目标分解如下:
(一)第一阶段(2013-2015)
构建新疆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遴选培养2千名网络研修学科专家,用3种语言分4个学段组织全疆教科研人员和近30万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以网络集体备课、学科主页建设和特色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工作;大力开发和建设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库。
(二)第二阶段(2015-2017)
将平台建成:基础教育课程的资源中心(主要课程:语文、汉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品、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新疆地方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学科专家的指导中心、教研互动的交流中心、教师研修的学习中心和双语教学的支持中心(主要包括:各类专家与学科带头人的教育教学讲座视频专栏;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介绍;各种网络研修讲座和教育博客等内容)。
附件2:
自治区中小学“百千万”教学能手培养选拔
项目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五年重点培养选拔自治区级教学能手500名;着力培养地(州、市)级教学能手千余名;培养县(市、区)级教学能手万余名,基本形成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优秀教师梯队,使其在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当地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组建教学能手工作室,五年自治区建立教学能手工作室50个,地州市建立教学能手工作室100个,县市区建立教学能手工作室1000个。工作室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学科、学段、语种,其中民语言和双语教学能手工作室的数量在三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建工作室中不低于1/3。
(二)建立教学能手工作室的运行机制,遴选工作室主持人和入室成员,开展教学能手培养工作。
(三)制定自治区教学能手评选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教学能手选拔工作。
三、措施办法
(一)工作室建设
1、确定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
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由工作室主持人和入室成员组成。各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设主持人1名,成员5~10人,本校成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1/3。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遴选,采取个人自荐、逐级审核、专题答辩、公开竞争方式产生。确定为上一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的主持人及成员的教师不兼任下一级工作室的工作。
(1)主持人遴选条件
各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原则上从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含小学高级教师)中产生。已评选出的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能手应加入该项目,承担培养任务。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思想作风端正。
②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堪称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能手、科研的专家。
③在当地学科教学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丰富的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经历和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承担工作室的职责任务。
④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设网上交流平台。(2)入室成员遴选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思想作风端正。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为人师表,尽职尽责。③在所属地区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实际教学时间超过5年、具备中小学二级及以上教师职称的中青年教师。
④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进行网络交流。
2、上报审核
各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将本工作室工作方案、成员组成情况、预期工作效果等相关资料上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3、签订协议
各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协议书》,在完成研究项目、培养中青年教师、质量评估、保障措施等方面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工作室主持人与工作室成员签订《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成员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项目研究和成员专业成长等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任务及评价办法。
4、挂牌运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择适当形式命名各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并以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为基地挂牌,工作室依据有关规定和协议开展工作。
(二)开展工作
1、培养优秀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工作室其他成员的导师,负责制订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力争在自治区教学能手培养项目中提升成员水平,使其成为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
2、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室成员以同课异构、研讨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成员共研、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工作周期内,主持人及工作室成员每年每人要开设不少于2节的公开课,1次培训讲座或报告会、研讨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组织的送教下基层及专业指导活动。
3、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工作室要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课题的方式进行推进,完成课题研究及专题研究报告。每年至少要完成1个相应级别的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至少有2篇学科专业论文或案例、反思等在相应级别及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或在自治区级相关学科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及以上奖次。
4、开发、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工作室要结合新课程实施,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本工作室目标系统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要在新疆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上建立工作站,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能手评选(另行出台《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管理办法》进行安排)
四、管理运行
(一)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自治区中小学“百千万”教学能手培养选拔项目的领导工作;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估工作。
(二)各地教育局负责当地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各地教研室具体负责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估工作。
(三)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挂牌学校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对工作室进行日常管理。
(四)教学能手工作室以一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等考核方式。
(五)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室自身建设发展的情况、工作室在培训和指导教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取得的主要成绩等方面。
(六)每周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为“不合格”者将撤消该工作室建制;考核为“合格”以上者将自动进入下一周期的工作室建设;考核达到“优秀”等级者,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七)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工作室主持人负责,主要依据成员培养方案考察其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调离工作室,同时可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附件3:
自治区中小学精品课程和高效课堂建设项目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效实施精品课程与高效课堂建设项目,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项目为基础,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建设为抓手,培育和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高效课堂基地学校,形成精品课程开发和高效课堂建设能力。
(一)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形成一批具有我区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成功范例和先进教学模式。
(二)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建设,探索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有效实施的最佳途径,培育一批在全区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团队。
(三)加强改革创新,优化项目管理,构建促进精品课程和高效课堂建设与发展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课程实施等评价与运行机制,推出一批农牧区课程改革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一)高效课堂建设。积极推进项目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每年培育4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并使其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得到教师认同的、轻负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支持项目学校打造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团队。按计划、分批建立自治区中小学各学科、学段精品课程基地,通过重点培育和督查指导,每年培育5门以上自治区精品课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指导项目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项目工作期内使优质资源项目学校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达到25门以上,农村课改项目学校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达到15门以上。
(四)示范县创建。指导项目县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在农牧区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落实课程方案、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特色学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推出一个改革成效明显、典型经验突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县,引领我区农牧区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五)完成展播任务。优质资源项目学校每学年提交网络平台展播研讨课10节、课堂教学教研活动4次、专题讲座4次、综合教育活动2次。农村课改项目学校每学年提交网络平台展播研讨课5节、课堂教学教研活动2次、专题讲座2次、综合教育活动1次。
三、措施办法
(一)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数量足够、能够承担项目指导任务、正常运转的专家指导团队,为示范县和项目学校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定期组织督查指导,引导项目学校积极开展项目推进和项目研究工作,落实精品课程和高效课堂建设等改革试点任务。
(三)组织项目学校赴内地考察、培训,借鉴吸收内地先进经验,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和经验交流会,开展项目学校交流展示活动。
(四)建立项目激励机制,给项目学校挂牌,实施动态管理,并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对项目推进卓有成效的学校给予奖励。附件4:
自治区中小学质量监测评价项目工作方案
为促进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提供评价依据和有力保障,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质量监测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数据库,逐步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常模,建立比较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2014年--2017年,四年时间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学校四级监测与评价体系和监测与评价网络平台。
(二)2014年--2016年,三年时间建立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库,初步建立质量监测和评价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三)2014年--2017年,建立有计划、分步骤的抽测机制,开展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抽测学科质量监测与评价、理科实验监测与评价、高中学生学科能力监测与评价等,通过质量监测科学分析现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有效、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四)2014年--2017年,建立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五)2014年--2017年,以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状况、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等项目的监测和评价。
三、措施办法
(一)2014年建立自治区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建设监测和评价网络平台,研制监测和评价标准。
(二)2014年—2016年分三年为15个地州配齐网上阅卷设备,用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监测与评价。
(三)成立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项目工作组,团队。
组建专家附件5:
自治区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工作方案
为推动自治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根据实施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安排,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为最终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综合质量评价与考试升学相结合的考试招生制度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健全评价标准
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的要求等开展质量评价。对于目前操作性还不强的评价标准,组织队伍开展研究探索,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逐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建立健全自治区中小学综合评价标准。
(三)改革和完善评价方式 通过直接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
(四)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积极探索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的途径和方式,采取通过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家庭树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理念,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
三、措施办法
(一)成立工作组,组织和协调综合评价的各项工作,落实方案的实施和推进工作。
(二)建立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根据自治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2-3个县市为自治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区根据自治区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教育部意见精神,制定本地的工作方案、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
(三)建立专业研究团队
自治区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团队,结合自治区实际研究制定既符合国家要求,又能反映新疆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试点区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指导开展综合评价的各项试点工作;研究和提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与自治区考试招生制度相结合的意见和办法。
(四)加强专业培训
自治区在试点地区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对教育行政领导、教研人员和学校有关人员,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使试点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开展综合评价的实验和研究。
(五)学习和借鉴外省市经验
加强与教育部有关部门及外省市综合评价工作开展效果显著的有关单位和地区的交流,及时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成果和办法,科学高效地推进自治区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六)推进薄弱环节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试点地区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尤其是推进德育课程、体育艺术课程、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齐开足。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
(七)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全面深入宣传推进综合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为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及时发布改革信息,通报改革进展,大力宣传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典型经验。
四、实施计划
(一)2014.3-2014.10 进一步细化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5个方面、20个指标,结合实验区实际,参考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及内地成功范例,制定和出台《自治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试行)》,同时制定出与之配套的附件,建立监测与评价网络平台。
1、自治区中小学生发展综合评价手册(试行)
2、自治区中小学校发展综合评价手册(试行)
3、自治区中小学校教师发展综合评价手册(试行)
(二)2014.10-2014.12 组织区内外基础教育评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深入进行研讨,使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和便于操作,同时完成相关县(市)区级和学校评价体系建设。
(三)2015.1-2016.10 在试点县市进行试点,并对抽样学校的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完善自治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四)2016.10-2016.12 组织区内外专家进行咨询论证,进一步完善自治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五)2017年在全疆进行推广
附件6:
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提升项目
工作方案
为提高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懂教育、善管理的适应当地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骨干队伍,完善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机制,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试点县市实施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提升项目,培养典型,总结提炼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二)培养一支能够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骨干队伍。
(三)完善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机制,研制完成自治区《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措施办法
(一)通过调研确定试点县市,根据其实际情况,组织专家研制工作方案。
(二)选派工作组成员到南疆四地州试点县市的学校蹲点指导。
(三)对试点县市学校的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及县级教研员进行集中培训。
(四)安排试点县市的教学常规管理骨干进入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的部分中小学进行挂职实践。
(五)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六)组织召开现场会,总结、交流、推广试点县市教学常规管理经验。
附件7:
自治区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项目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依托自治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办学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课程门类齐全,教育管理先进,学科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在自治区有较大影响的特色高中。
二、主要任务
以现有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为基础,逐步增加试点学校的数量,丰富试点学校的课程,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具体任务如下:
(一)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各试点学校根据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学校办学的传统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完善高中的课程方案,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统一教职工的思想,逐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
(二)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提高必修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开好选修课程,增加走班教学科目,完善学分制管理,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三)逐步丰富学校的课程。各试点学校都要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每学期都要开发出一门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长期组织实施。五年要开发出十门以上的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凝聚办学特色。各试点学校要努力打造优势学科,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每所试点学校五年内至少要推出一门在自治区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课程。
三、措施办法
(一)项目工作组每年派人到试点学校去蹲点工作,通过进班听课、访谈、调查和与领导班子对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点,指导学校确定办学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和设计课程方案。
(二)每年组织部分试点学校的主要领导到区内外名校或特色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拓展学校的办学思路,借鉴其它学校的教学经验,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
(三)组织试点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题培训。
(四)加强管理,对列入试点的学校由自治区教育厅挂牌,并实行动态管理。
(五)自治区项目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试点学校的经验交流与研讨活动,对工作成效显著地试点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附件8:
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专项课题
项目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为发挥质量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理论支撑与专业引领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每个项目内容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平均每个项目设立5个课题。计划2014至2015年每年立项总计40个专项研究课题,每个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两年共完成80个研究课题,其中通过结题鉴定的课题不少于50%。
二、主要任务
(一)根据每个项目的内容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各个项目组拟出5—10项研究课题。
(二)研制专项课题的指南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各项目组和项目试点学校申报课题。
(三)组织专家组进行立项评审,并下达立项通知书。
(四)对立项课题进行过程管理。
(五)组织专家组对立项课题进行结题鉴定,并下达结题通知书。
三、措施办法
(一)组建约20人的课题管理专家组。
(二)组织专家对立项课题组的主要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
(三)对每个立项课题给予1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
(四)编撰成果集,指导各项目组应用好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