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周边经济外交的形式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战略,依据“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出极为有利的区域环境。这其中,经济外交功不可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经济外交已成为各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经济外交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在世界经济萧条时期,为促进经济复苏,各国政府会侧重“以外交促经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随后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或失业居高不下,或两者兼之,纷纷将经济外交的重心从“以经济促外交”转移到“以外交促经济”。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大幅增加,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市场,周边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倚重增加,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维护与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成为周边国家重要的政策取向。对外援助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外交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对外援助对象主要是老挝、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内容,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东南亚完成了昆曼公路老挝段、缅甸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柬埔寨7号公路等项目,援建了缅甸国际会议中心、老挝国家文化宫、万象凯旋门公园、老挝国家电视台三台、老挝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中菲农业技术中心等公共设施和体育设施,成为当地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主要经贸伙伴。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印度的对华贸易在区域发展中影响巨大。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钢材、肥料、电话机、医药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家具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棉花、塑料、汽车零件宝石及贵金属等。对中国而言,印度既是巨大的潜在出口市场、潜在投资目的地,又是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地。随着印度对外经贸政策的日趋自由化,积极与印度进行经贸往来应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2010年,巴基斯坦遭遇洪灾,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共计1.2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以及援助物资。中国的长期援助对于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友好关系。对于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我国主要是通过搞好政治安全关系,疏通经济关系来保障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参与生产网络的建设,加速推进地区一体化。
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亮点,也是对中与东盟关系的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合作安排。从目前各国扩大经贸的实践看,建立自贸区是发展和扩大经贸关系的有利工具,也可为政治安全合作奠定基础,有助于促进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定义来看,经济外交注重政治与经济两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单纯以经济手段推进经济关系发展的做法不能称之为经济外交,因为经贸往来有时纯粹是市场经济行为。这或许也是有些学者提出“对外经济关系”不等同于“经济外交”的意思。同样,外交如果仅仅围绕传统的国际政治,那么更谈不上经济外交。不过,随着我国确立总体外交战略,越来越宽泛地使用外交这一概念,可以预计今后越来越多的对外交往将融合经济目的和经济手段。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上升,一举一动可能都有很强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有时对外交和对外战略也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影响,也就是经济外交中的外交含义突出更多一些。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的任务增多,挑战更大。经济与安全的关系将日益紧密,中国很难再以较低代价获得美国提供的地区安全公共品,相反美国已经逐步加大安全的投入,包括挑动周边国家 进行军费扩增,特别是放纵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兜售武器,这将给中国的安全带来挑战。与此同时,周边要求中国继续加大经济的地区性投入,并且通过引入美国力量来约束中国的谈判能力。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东亚的海上安全挑战方面,由于美国介入和周边国家挑衅,海上安全问题牵涉了中国大量的国内政治成本,中国利用经济手段布局周边事务时遭遇国内民众的质疑,严重推高了中国经济外交的成本。过去多年来,中国经济外交中相对比较直接的手段已经很难以实现政府目标,目前需要以更加巧妙的方式进行,包括要求东道主更多社会性力量参与,提高透明度,增大东道国改弦更张的成本。最终,经济外交手段与目的的更加协调,要求中国的决策界对国际政策的国内效应做更多考量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经济手段为外交服务,减轻中国崛起的外部压力。比如,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东盟享受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日益加深,试图在安全上借重美国之力,制衡中国,管控中国崛起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目前,东南亚地区形成了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态势。对此中国的外交应该深刻反思,如何运用经济手段为中国构建理想的周边安全环境服务。随着经贸往来的密切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经济作为一种手段为中国外交服务的意识和实践正在探索中并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2012年4月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发生对峙,菲律宾态度强硬。在中国停止对菲律宾旅游以及加强对菲律宾进口香蕉的检疫后,菲律宾政府不得不在外交态度上有所缓和。在对外援助领域,中国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国际、国内效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资金投入。但同时,中国长期进行对外援助,为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的对外援助更强调互利共赢,来自国内的压力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完全无偿援助,且不说这种方式得不到国内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在国际上也会遭到质疑。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潜在的使用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标的机会、要求都会增多增强,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外交将日渐摆脱日本式经济外交特征,经济增长不再是唯一的战略目标。
第二篇: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周边外交 形式与政策
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周边外交
摘要: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字:中国、周边安全、周边外交、睦邻友好、形势、政策、民族崛起、增强综合国力。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国家的名誉,领土的完整。虽然我的力量很微弱,但如果中国十三亿人都有这样的信念,那汇在一起那将是一堵无坚不摧的城墙,任它暴风雨打,永远都会屹立不倒。虽然我们现在身处于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被这暂时的安逸所迷惑。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利益膨胀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危机意识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应对未来国际战略的变化。
古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故事。现如今,我们要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讲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③。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④。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
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
二、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概述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所以,我认为总书记强调周边问题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我们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把周边外交工作做得更好。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
(一)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方针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周边各国的关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主张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中国的外交优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日益被公认为解决国际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稳定和发展了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协作,取得了全方位的外交成果。
(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
三、结语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增强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最后,无论今后中国发展取得多大成绩,睦邻友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中国将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第三篇:中国周边经济形势与挑战
中国周边经济形势与挑战
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局势也变得甚为微妙,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动荡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程度的联动化,其中又以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居多,也有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还有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
关键词: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共同发展 战略安全.前言: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数年,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总体出现正增长,经济开始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但世界经济依然延续调整态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国家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呈两极分化。几年来,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务达到了罕见的水平,仅希腊一国就需上千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另一边却是G20地位的凸显,推动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
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但在直到20世纪末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这一优势并未充分显现出来,从而也未能成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的坚实基础和有效手段,此间中国尚不具备“以经济促外交”的足够实力。其具体表现:一是在改革开放初的很长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接受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而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对外援助,以实现必要的政治利益和外交诉求;二是在大规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却无力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如从1979年到1993年,中国累计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635.9亿美元,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仅有19.4亿美元,仅及外商直接投资的3.1%。三是为加入GATT、IMF等国际经济组织,中国外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难以有效利用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为中国外交服务;四是被长期排斥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和地区经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全面成长中的新兴大国,近十多年来,全面发展与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关系,为自身的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考虑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关系,使之不但适应中国国内发展需求,而且能够在新一轮国际体系的构建中,为提升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空间。
中国应继续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同舟共济的精神指导下全面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尽管国际力量的发展态势正日益多极化和均衡化,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大国仍然在国际力量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国是国际体系改革与转型的核心力量,是应对日益尖锐复杂的各类全球问题的主角。没有良好的大国关系,中国和平复兴所需的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就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公共问题挑战日益严峻,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不断加强,大国合作共同应对、治理全球问题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大国合作的空间也不断扩展。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中国的战略倚重势必持续提高,从而为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均衡发展以及互利共赢提供了基础。
中国能源资源供求态势的上述变化,至少从两大方面对中国经济外交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通过必要的外交途径确保中国能源资源稳定供应的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实际上,近年中国企业为开拓海外能源资源生产基地所遇到的非经济障碍,足以说明多么需要有效的外交支持。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2009年中铝收购力拓等案例均可说明中国能源资源外交所遇到的挑战是多么严峻。另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越来越受到“能源威胁论”、“资源威胁论”、“粮食威胁论”等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的损害,从而越来越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国际能源机构(IEA)的一项分析即认为,在2005至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约1/3,煤炭需求增长的约4/5,是因中国和印度两国的需求增长所致,因而未来近期世界经济增长遭遇的能源瓶颈,也要在很
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印两国,尤其是中国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将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活动,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做出建设性的努力。中国将全面加强经济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积极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一是大国在我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二是西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三是各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加剧,彼此围绕陆地能源运输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展开复杂博弈。四是各方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较量,加紧角逐“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等,致使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与外大陆架划分等海洋争端更趋复杂。
在。
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缺乏资源、市场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李际均先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否则,具有再古老文化的国家也难避免古希腊、古波斯、古巴比伦的命运。”
第四篇: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地处国家众多而又关系异常复杂的亚洲地区,而且幅员辽阔。中国的这种地理位置和特征导致了中国既不像美国等大国那样,没有多少邻国,并且实力都比较弱。美国两面濒临大洋,只有两个国家与其接壤,并且实力都无法对其够构成威胁。可以说美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它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走向强大的。而中国又不像那些小国那样,由于国土有限,邻国不多,而且可以依附周边大国。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是相当难制定的!可以说唯一可以与中国相“媲美”的国家也就只有俄罗斯了。俄罗斯也是一个邻国众多而且周边关系复杂的大国。
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不但国家众多,而且面积大小,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对外战略,军事实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方针。
现在我们就从北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一一评析———— 位于中国正北方的国家是蒙古。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外蒙,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辛亥革命后,由于中国内地忙于革命,外蒙在沙俄的支持下开始谋求独立。后来的苏联也积极支持和帮助外蒙的独立运动。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承认过外蒙的独立。二战时在没有中国官员参加的情况下,外蒙独立地位的确定成了美英获取苏联对抗日本法西斯的条件和牺牲品。二战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曾向苏联做过交涉,但由于失败而被迫承认外蒙地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也曾做过努力,但由于当时正值建国初期,有求于苏联,所以在交涉失败后只能承认外蒙独立的现实。
我曾听到过很多朋友说,外蒙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应该收回来。我曾经也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由于外蒙很穷,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外蒙的经济联系,并加强对内蒙的发展扶持。让外蒙看到内蒙的好,中国的好,从而自动使其重新回归中国。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痴人说梦。外蒙已经独立了,你再怎么做他们也不会放弃既得的独立地位的!想想新疆就知道了,经济发展了独立的倾向反而更强了,这就是民族独立倾向。
蒙古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俄罗斯和美国也都已经意识到了蒙古的战略地位。尤其是美国与蒙古多方面经济军事合作的展开,大力援助其经济建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且在其国境内安装针对中俄的军事侦查设备。让中俄感到很不安。外蒙很穷,并且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性很强,并且地处中俄两大国之间。正确的对策是,抓住外蒙的特点加以利用。
中国应该更加加强对蒙古的援助,加强与其的经济联系,使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考虑到其内陆国的地位,没有出海口只有利用中国出海。中国应该加
强其对中国出海口的依赖。使美俄利用其对中国采取不利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其国家经济命脉依赖于中国而大大收敛。充分做好中俄之间屏障的作用,并且联合俄罗斯抵抗美国对蒙古的渗透和利用。
第二个要谈的就是俄罗斯了。
俄罗斯自从叶利钦时代就注重与中国的关系,在普京时代更得到了大踏步前进。由于刚上任的梅德韦杰夫会继续继承普京的外交战略,所以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自从领土问题解决之后,中俄之间已经消除了结构上的矛盾,可以说中俄之间的合作利益远远大于冲突矛盾。可以说两国相互之间越来越依赖彼此了。
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应该不断加强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尤其是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上的合作。北约东扩,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地建立,车臣问题,伊拉克问题等等上,俄罗斯都需要中国的支持。中国在台独,藏独,“东突”,人权等问题上,也相当需要俄罗斯的支持。
中俄之间还应该加强军事上的合作。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中国唯一的武器来源就是俄罗斯,应不断加强俄罗斯的对华武器出口。
在经贸上,中俄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还应该不断加强经济往来。
在能源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本国能源的不断减少,越来越依赖国际能源的进口。中国的能源安全就成了一个问题。来自中东的石油要走水路,很容易受到美国、印度等国的威胁。中国应不断拓展多方位的能源来源渠道。而俄罗斯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与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有利于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由于中国的不断强大,俄罗斯开始减少了对中国的军事出口,并且国内也有一些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中国应不断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往,使其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战略。让其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于俄罗斯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中俄只有联手,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中俄将是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亲密两级。
第三个要说的是朝鲜。
中国和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中国曾经帮助过其抗击美国的入侵。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朝关系应该是很稳定的。
朝鲜的经济水平现在是相当落后的。现在韩国想统一朝鲜。但是应当看到,如果朝鲜不爆发战争或特大的饥荒等灾难的话,短期内是不会实现朝鲜半岛统一的。如果朝鲜半岛统一,对中国将是相当不利的,朝鲜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不然的话美军将直逼中国的边界,对中国构成相当大的威胁。而且韩国的野心也是相当大的。韩国人一致认为中国的朝鲜族地区是韩国的领土。韩国人在收回朝鲜后,肯定还会对中国的朝鲜族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对中国将是相当不利的!
所以中国应将强对朝鲜的援助,使其能够维持住政权。
对于朝鲜核问题,中国应采取在国际上反对朝鲜研制核武器,劝说朝鲜放弃的态度。这样才会是中国不会陷入孤立的局面。也会是朝鲜免遭美国的打击。事实上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六方会谈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接下来要说的是韩国。
韩国经济水平比较高,是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中国应加强与韩国的经济往来。
在军事上,韩国有驻韩美军的存在。中国应依靠其庞大的经济总量来是人口和面积都很小的韩国对中国形成经济依赖。迫使在如果中美开战时能够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文化上,由于韩国受中国的影响较大,中韩之间应该不断加强交流。
在下一个国家是日本。
日本是世界第二好经济强国。中国应加强同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和科技。
中日之间的矛盾有很多。比如历史问题,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中日之间应该把矛盾尽量缩小到最小。中日关系的特征是在经济上一直比较热,而在政治上时冷时热。这是中日之间的特有的特点。两国之间尽量宣传中日友好,这样对中国和日本都有好处。加强中日之间的国家互访,政党交流,民间交往。让日本民众和政治人物知道,中国的和平崛起对日本是利大于弊。做这些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创
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东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因为在短时间之内双方是很难解决问题的。东海和钓鱼岛对于中国的长远利益是相当重要的,绝不能向日让步和妥协。等到中国强大了,在和日本叫板不就是水到渠成了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怕等,越等对中国越有利。
在往下就是东盟国家了,他们可以一起来讲。
中国现在正努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东南亚地区是亚洲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既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本身当年东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抵抗共产中国的,而且中国与环南海诸国有着南海之争,并且多国于美国关系密切,这就决定其战略意义相当重大!发展得好,未来东南亚很可能成为中国的“后院”!
对于南海问题,中国应采取与东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相同的对策,不用操之过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未来东盟国家将会相当依赖中国。而且中国正在研制自己的航母,等到有了航母之后,中国就有了收复南沙诸岛的资本和实力了。南海是中国的南海,未来的中国对于它的需要将是相当大的,南海一定要收回!
对于具体国家来说,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大量的华人存在,加强他们对中国本已淡化的的中华民族民族认同感对中国在东南亚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泰国和印尼是东南亚在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比较大的作用的国家,中国应加强与其的合作。之前提到的中国要投资泰国的新运河建设,不知为什么这两年又没有了动静,不过这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是相当重要的!应该继续关注。缅甸,老挝,柬埔寨,与中国的关系比较牢固,而它们在东盟国家里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中国应加强对他们的援助,加强和稳固与稳定邻邦的友好。对于越南,应该有两手政策,越南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近几年由于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今年有了金融危机的征兆,大快人心!
往东南拐就是印度了。
印度本是个大穷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印度的经济整体水平还不如中国,但印度的软件业很发达,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工业。中印这两个人口大国在21世纪必将大展宏图,他们将成为未来多级世界的两极。中印的崛起是无法阻挡的。现在中印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这是十分令人可喜的现象!而摆在中
印面前的最大矛盾就是领土争端问题。面对这个现实,我认为中国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解决与印度的领土划界。首先,中印有争端的领土除了水资源丰富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战略意义。不像东海,钓鱼岛,南海等那样,对未来中国的全球战略有着相当大的战略意义。即使搁置争议,未来的解决,也是相当困难的。争斗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印两败俱伤。随着中国的强大,环南海诸小国将无法与中国抗衡,而印度就不一样了。印度也是将会成为未来强大的大国,而且拥有核武器,与之斗争还会使中国腹背受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开展谈判,双方互相让步,对等平分,解决争端。这样中印出于战略考量,很可能相互妥协。这样中印就不存在矛盾的基础了,未来的世界只有中印联手才能实现双赢!中印联手可以打击美国的联印抗中的政策,而印度也不想为了美国而与中国激烈对抗。
对于夹在中印之间的尼泊尔和不丹,应采取像蒙古和朝鲜一样政策,在中印之间起到屏障作用。一直以来,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相当依赖和受制于印度,也希望减少对印度的依赖,实现中印的均衡。中国应在此寻找到一种平衡,将强对两国的影响力。
对于巴基斯坦,中国不能忘离这个老朋友。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加强与伊斯兰国世界的关系有好处。而将强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尤其是关键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打击新疆东突分子的分裂活动。还有就是牵制印度,而且还可以使中国在印度洋站住脚,为开拓在印度洋的利益打好基础。
对于中亚与中国接壤的三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加强与其的能源合作,与俄罗斯一样,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包括三国在内地的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将强成员国在政治,经贸上的联系,将强反恐合作,打击分裂势力(中国主要还是东突势力),防止美国对中亚的渗透。对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边疆稳定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还将会不断加强。中国越发展同周边国家之间的联系就紧密,这样对中国就越是有利。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小国依赖中国,大国不敢抗衡,这样战争的几率就会减小,这样就能实现中国的全球战略。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可以维持的。
在未来将成为世界多极化的各级中,有三个与中国相邻,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外交战略,还将是相当复杂的。怎样处理与这些周边大国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拉拢小国是相当重要的,其次还要合纵连横,在这里边有很多古人的智慧可以挖掘!
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要做的就是为自身的发展和稳定营造和平的周边和世界环境,埋头发展,等到中国强大之后还有什么不好办?
未来的中国必将走向强大!
第五篇:中国周边外交战略(论文)
浅谈我国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是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和外交战略做一些简单分析。
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
(一)影响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稳定因素增多。近年来,部分地区热点问题呈现出缓和趋势,但局部问题凸显,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炸毁其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重新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宁边核设施开展核查工作。朝韩关系转冷,朝鲜半岛呈现紧张态势,双方经济合作受挫,军事形成对峙。伊朗核问题僵局难破,伊朗依然在从事铀浓缩活动,加快铀浓缩进度。美国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摩擦。双方还在同一天于海湾地区进行了互相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随着金融危机后续效应释放,亚洲国家经济风险突出,韩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已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泰国民主制弊端进一步暴露,政局稳后有乱,一年内两届政府下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曼谷国际机场被示威者占领,造成数千旅客滞留,泰经济受到重创。尼泊尔建立共和制后国内局势仍不太平,忠于国王的势力依然存在,联合政府困难重重。
(二)大国关系稳中有变,斗争因素不断增加。中国与大国关系继续保持稳定。中美之间沟通渠道畅通,双方元首已多次会晤,战略经济对话也是多次举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公开表示反对台湾当局的“入联公投”。中俄关系保持平稳高位发展,在汶川地震、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奥运等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事件中,俄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中俄在黑瞎子岛举行了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至此,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在能源合作方面,中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将在俄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和运营从斯科沃罗季诺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中澳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密切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将在政策对话、扩展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开发清洁能源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此同时,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美国仍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防范两面下注,继续在台湾问题、涉藏问题和人权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指手画脚。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倚重增加,新加坡与美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韩新任总统李明博在战略上力争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俄美在反导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矛盾突出,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美国的挤压,被迫绝地反击。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斗争也会不断增加。
(三)军事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热点问题继续升温。近年来,中国周边军事竞争更加复杂尖锐,日趋激烈。美国加速了在东欧地区部署导弹拦截系统的工作,在捷克和波兰建立了反导基地。美国继续推动武器研究和更新,还计划组建“全球打击司令部”,专门负责对洲际导弹和核导弹部队的指挥和管理。为了应对美国部署全球反导系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取消裁撤驻科泽利斯克的导弹部队三个团的计划,在俄西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以应对美新的反导设施实施电子压制。俄海军也将参与有关计划,除了试射导弹以外,俄还在乌拉尔、太平洋、波罗的海、地中海等地相继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并在近15年来首次在大西洋举行军演,向西方展示自己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与此同时,大国在外空领域的争夺更加激烈,中国和俄罗斯再次在日内瓦共同向裁军谈判全体会议为防止外空军事化进行了努力,但美国仍是强烈反对。美国不顾其它国家的担忧和反对,发射导弹摧毁其一颗间谍卫星。各国担心美国此举是测试其新型外空武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允许将外空用于防卫目的的《宇宙基本法》,标志着日本对宇宙开发一直奉行的“非军事”原则已开始松动。同时日本内阁还成立了宇宙开发战略总部。
(四)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中国反恐怖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恐怖活动活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新疆云南等地多次出现暴恐事件
二、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概述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方针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周边各国的关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主张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中国的外交优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日益被公认为解决国际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稳定和发展了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协作,取得了全方位的外交成果。我国与世界各大国关系基本面保持稳定,各领域互利合作持续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发表了《中俄元首北京会晤联合公报》,中俄边界问题已全部解决。中印边界第13次谈判已经举行,中印边界谈判进入实质性前行阶段。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两国领导人以及各部门、各阶层会晤和磋商频繁,共同推动建设性合作关系取得了新的成果。中国继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扩大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渐入佳境”,中国与东盟现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新兴国家关系更加密切,协调合作不断深入和拓宽,协商机制日趋健全,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两千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我国在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亚欧峰会的卓越表现,受到了世界众口一致的积极评价和热烈赞赏。这些活动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最后,无论今后中国发展取得多大成绩,睦邻友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中国将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对待领土海洋争端,中国主张有关国家以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寻找妥善解决和管控争议的办法,避免局势恶化升级。在争议得到彻底解决前,各有关方应避免采取使争议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行动,以维护地区稳定。对于有关争议,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仍不失为破解难题的可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