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2:5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现阶段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方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广东广州,510225

[中图分类号] G42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0-0182-0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开展外贸活动,对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一方面既要求他们能够广泛掌握各种外贸知识和工具;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能够熟悉外贸活动的各种实际操作。而目前,对于许多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理论基础比较深厚,但实际运用则非常薄弱。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笔者是国贸专业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此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场地有限,相关实习软件匮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大规模扩招。在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相关的配套设施却没有相应到位。因此,很多高校都存在实践教学场地不足、教学软件匮乏的问题。如笔者所在的高校,经管学院是全校最大的学院,共有7个专业3000多名学生,而实践场地则是所有学生共用的一个多媒体实验室,仅有电脑103台。以目前全院的103个班来计算,每个班平均一学年有一次以上实践性教学实习,而且由于场地限制,每个班只能轮流到实验室上机操作一天。很显然,这一天里能够学到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

(二)专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难以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包括大量的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方面的理论性内容,而且有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可以说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复杂性、实践性对于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熟悉国际贸易的有关原理、政策、法规,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虽不乏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但是很少有人曾经从事过相关的实际工作,这也是目前高校人才引进机制所限,教师大多是学院派。因此,在教学中也难以联系实际,上课的趣味性、针对性、实践性难以体现。

(三)采用大班授课,教学环节中难以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受高校招生扩招的影响,教室不足与学生人数众多的矛盾早已凸现出来。最后通常以大班集中上课的形式来解决这类问题。但是大班上课,教学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要突出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就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式,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达到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四)考核考试方法老套,不能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依然是目前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有的老师虽然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却也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将传统的板书改为点击鼠标。教学方法的传统、老套也就导致了目前考核方式的单

一、呆板。以课程论文或闭卷考试的方式,难以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客观上来看,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一个很关键的方面就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听取校外实习基地专家或实际操作人员的讲解,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现阶段,除了一些名牌高校的名牌专业,很多高校尚未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甚至在平时,想要带领学生外出参观相关的外贸单位都存在不少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开阔学生眼界只能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策

(一)加强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购买高质量的教学软件

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搞好实验室建设应该是头等大事。毕竟,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在这里进行。只要学院加强这方面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应该扩充实验室的规模,购买更多的电脑,或者建立更多的多媒体实验室,就能让更多的同学同时上机操作,而且单个同学也能够在电脑上操作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应该购买更多的高质量的软件,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更逼真的国际商务环境,让他们接触到更多更真实的虚拟场景,加强他们的感性、理性认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还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应该多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走进课堂,他们是教师;走到社会,他们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业务人员。同时积极与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与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三)尽量采用小班授课,理论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

如前所述,大班授课对教学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这样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采用小班授课,这样教师对于学生中存在不懂、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及时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不开的,专业教师在认真组织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留心电视新闻里经常出现的与贸易相关的内容,如国际贸易方面的新闻、国家公布的经济方面的数据、外国对我国采取的国际贸易政策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本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注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

(四)改革教学考核的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考试方式已无法有效地测试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适应现今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操作。对于理论课程的考试可选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可从课程内容有关的课题中分解,在考试中加大实践操作的考试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试卷中加入根据有关资料填写报关单证、信用证的内容或者是拟订有关合同等。这种测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上的种种测试方式,如能恰当地运用,既可以克服学生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倾向,又可以真正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同校外有关单位的联系和合作,特别是同外贸单位的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旦这样的实习基地建立起来,我们可以采用带领学生参观基地、邀请实习基地优秀外贸人员来校开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等多种方式来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得到更多、更全面的实践学习机会。

四、结语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尤其是现阶段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实践性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就必须采取措施逐步去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祝卫.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明洁.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刘台照.考试与素质教育[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3).[4]张宝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1,(6).

第二篇:国际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准的重要方法,是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关键途径,是实现企业战略曰标和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措施。国际贸易公司的管理特征和业务流程相较工普通的贸易公司具有特殊性,其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也应该和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从日前情况来看,我国国际贸易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牢间。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公司现阶段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国际贸易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

第一,业务流程控制缺失。和一般的贸易企业不同,国际贸易公司的业务流程具有特殊性,从出口前的准备工作、国际贸易合同的商讨工作、报验和备货过程、审证和催证过程、订仓租船到最后的报关、保险和协议过程都是一般贸易企业业务流程不具备的。但是,我国一些国际贸易公司并没有针对其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中难以对上述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很可能导致交易难以顺利实现,最终使得国际贸易公司绩效偏离预期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流程阶段的缺失甚至会导致竞争对于趁虚而人,利用交易对于国家严格的法律、法规条纹来建构贸易壁垒,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公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失衡。企业在进行计划、决策、执行和控制过程中的基本职能结构和流程构成的基本结构就是组织结构,国际贸易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具有特殊性,公司在设置岗位时应该考虑不同的职能要求,并对各个岗位的关键环节进行明确的权责确定。我国的国际贸易公司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海很不完善,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控制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现象。

第三,风险控制能力较差。一些国际贸易公司在风险预防和控制中表现薄弱,归根结底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在收集和传递风险信息的过程中相对滞后,风险应急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在风险控制的决策上一般比较随意性,科学性较差,风险应对过程中措施不够完善,最终甚至造成公司财务混乱,企业管理难以为继,这些问题使得国际贸易公司的管理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完善国际贸易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第一,加强对业务历程的控制。国际贸易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业务流程建设有直接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工能否针对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国际贸易公司业务流程复杂、环节多样、持续时间长,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国际贸易公司业务流程的控制。业务人员禁止包办业务全过程,交易决策和政策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在出口业务中应该做好出口前准备工作,签订出口合同,对生产和运输进行合理安排,办好保险工作,并对这个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公司应该尽可能拜托依赖业务人员的可能性,让业务过程处于系统控制之下。

第二,构建有效的制衡制度。国际贸易公司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设置各方面的职能和权限,并进行决策和执行,从而形成科学的制衡制度,保障公司的健康运行。为了让公司的制衡制度更加合理,应该给予其合理的组织保障,让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相互独立又能够相互牵制,保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在科学的制衡制度中科学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必要的,如果公司内部没有科学的权限设置,在业务部门对风险判断失策的情况下,公司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另外,国际贸易公司应该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并对授权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司应该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核查,及时对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梳理,找到授权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以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来有效规避业务风险。比如说在进口代理业务中,就要时刻关注产品价格,在产品出现跌价的可能时及时追加保证金,避免承担业务风险。

第三,增强抵御和控制风险能力。国际贸易公司的业务风险和一般公司业务风险不同,非常复杂和多样,并且在整个国际贸易公司的业务流程中都充斥着风险,所以在国际贸易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应该重点关注风险抵御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提升。首先,公司应该明确控制点;其次建立科学的风险预测和评估系统,对可能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国际贸易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主要来自工国际环境中,其业务风险往往来自工其他国家,所以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行法律的调整和改变,这给公司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带来更大的困难,国际贸易公司在恰当的时候可以请教专家,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第三,公司对业务风险的规避应该积极主动,与其被动承担风险,不如主动进行风险规避,在风险中抓住机遇。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公司唯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在国际贸易公司内部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不断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系统,找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恰当的解决,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公司长远发展。

第三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二、今后的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二要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首先,要如同传授学科知识一般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三要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化的学习。

4、注重创设全面参与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今,有计算机知识,且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必备条件。本文试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提出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不断提高,近年来,无论从教学状况还是从教学效果来看,都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新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很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电脑课,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来自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就普遍高于来自农村或者山区的学生。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更新不彻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则始终是一种被动学习的姿态,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像计算机 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不起来,则教学任务将无法实施。

二、提出对策 中职生综合素质既包括了能力素质,也包括了知识素质。而中职教育主要是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以学生为主载的新型教学模式。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各种 应用软件,并使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取得计算机技能鉴定证书。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在学生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教学中 可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二)变满堂灌为“探究性”学习针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 以学生为中心,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

(三)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如下问题

1.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增添学生学习动力

2.使用情景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比如,在讲用 word 文档编排艺术小报的课程前,教师可先向同学 们展示一份已完成的艺术小报,让学生产生自己制作艺术小报的想 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简单讲解,即创设了任务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

3.积极交流讨论,组织协作学习

4.效果评价,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5.使用其他方法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1)使用多媒体技术,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前单一的、枯燥的课堂教 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 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逐渐提高。

6.注重实践,调整和完善教学任务 目前,一些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注重理论 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地开展 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专业 特色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自编或选用合适的教材,使教 材更贴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三、实践的效果 按照改革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很多方面都有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 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还可以经教师指导后再学习。而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任务。既解决了学习起点不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授 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符合教学内 容要求的情景。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得到了提高 采取协作交流的方式授课,老师点评和同学互评结合,可以使班上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思考能 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四、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紧紧围绕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能顾喜不顾忧,更应该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它的发展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受到了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开设时间不长,目前尚未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无章可循,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无论是内容编写,还是选用、审核都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信息技术教材正在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区现在教材也还没有统一,有的学校使用浙江摄影出版社的教材,有的学校使用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很多教材的设计,特别强调操作步骤的讲解,局限于讲授几个工具性的软件,没有指向学生实际的学习。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大多根据软件或者计算机功能,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模块。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期或者学年为阶段,进行各模块的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化的学习方式适合成人,但对于小学生,却不太适应。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的信息技术教材已超过200套。教材开发的速度之快,来势之猛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相比,明显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

(二)课程的设置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68学时。但目前一般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仅为一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40学时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

由于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教学,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如果不按照教材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羊式”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许多学校未能开设计算机课;有的即使买了电脑开了课,但是缺乏相应专业的教师;又因为这门课不列入考试科目,至今不少学校一旦有了紧急任务,就临时宣布“信息课暂停”;再加上至今仍然困惑着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全国各地各校的办学设施、办学条件相差悬殊,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解和认识也大相径庭,导致了国家制定的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困惑。

即使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困难。

(二)缺乏考核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考试课程,在小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最近两年虽然学生的期末成绩单上有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教师虽然也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大多数学生不以为然,甚至有学生说反正信息技术不是考试课,就算学不好父母也不会责怪,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观念转换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

(四)教学方法不合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曾经开设过的计算机课程相比,二者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上都有根本的区别。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唯一学习对象进行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来掌握。目前,不少教师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不加区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

(五)各级领导重视不够

过去在中小学开计算机课的时候,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注,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的思考及对策如下:

(一)教材应加强实际应用性

教材编写者应提出本套教材的特点、模块组合、所针对的地区、所适用的师资设备条件、所要求的学生现有素质水平、使用建议等,在教材编写上要考虑到各地的差距,不能盲目地力求整齐,应该设计出弹性的课程内容,采取层次要求,螺旋式上升的模式,由地区、学校甚至教师个人来选择教材。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讲授的原则。很多学生就反映,初中学过的内容,高中还要学。

对比我们的教科书看看,平时上课就没有几个学生带着信息技术教材。到了学期末,学生手中的教材早已不知去向,或者是在家里妥善保存,完好如初。因此我想:信息技术课的教科书一定要像传统的教科书吗?如果像intel未来教育一样,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是:书 活动记录本 评价手册 ……,这样一本综合性的“书”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更实用。我希望我们的教材能更加实用,更能以人为本。这样,信息技术课程也将会更加精彩。

(二)物尽其用,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的应用

针对课时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如果国家统一的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并参加国家的统一考试的话,那学校和学生就会重视,这样在客观上就起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也就强制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很难。难就难在大部份学校缺乏基础设施,国家也无法实行统一的方案。

(三)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教育界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对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应及时反馈、讲评、展示,使学生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

(四)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上都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同的特点,因此其教学模式也应与众不同。为什么网络游戏能让人废寝忘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设计应用了“目标驱动”的原理,并且目标设计的有层次,有梯度,能够不断地刺激参与者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游戏规则,激发学生不断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式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五)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片区学校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体体信息技术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加深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个名符其实的设计师、解惑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我想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探索教学方法,合理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并负责地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那么我们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我想只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支持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在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之后,一些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其中有一门学科,它的形象高大,研究它的都是在学术界十分有......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对这个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数学基础很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计算的速......

    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

    [键入文字]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2011年04月16日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目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课题,由于诸多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意识、家长意识......

    浅谈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课程改革在我县已实施多年,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把这些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历史性强而现实性较弱,其次是思......

    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对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优教等观念的认识不断提高,国内助产专业人才需求在持续增......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绪论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信息技术课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