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追寻守恒量-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时间:2019-05-15 02: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1追寻守恒量-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1追寻守恒量-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第一篇:7.1追寻守恒量-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7.1《追寻守恒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1节《追寻守恒量》。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没有具体要求。但是,追寻和研究守恒量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渗透物理学家研究待认识问题的方法:设法找出所研究现象是否存在物理量守恒的情况,一旦发现某种物理量守恒,就首先用以整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并总结成定律,然后在新的现象或事例中对总结出的守恒定律进行检验,如果定律得以证实就可以借助它解决问题,甚至作出新的预见,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过程中.2、教材分析: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热学等领域中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学生在能量概念的建立上没有概念基础,所以教材在第一节设立追寻守恒量,旨在让学生对能量能够有清晰的认识.教材从著名物理学家的理论出发,展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逐步引导能量的概念建立.继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出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教材具体说明了引入能量概念的必要性.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问题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问题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3.观察法:通过对伽利略斜面实验的观察,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守恒量?,获得新知。

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伽利略理想实验

课件展示1:大屏幕投影展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flash模拟动画.问题: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大,说明了什么?

2.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并总结:

明确:1.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大.2.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加,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逐渐减少.课件展示2: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将斜面调整,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指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看到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阅读并观察、讨论、总结: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若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教师设疑:若将后一斜面放平,小球的运动情况将是怎样?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参考结论:小球好像“记得”自己的起始高度,但又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将永远滚动下去.设计目的:教师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体会“守恒量”的追寻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欲望.(二)、活动体验,进行新课

动能和势能

1、实验演示: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2、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示例,举出生活中其他关于此种现象的事例.公园里的秋千,游乐园里的海盗船,乒乓球自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后的运动,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学生列举实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普遍规律.3、得出结论: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以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并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通过阅读体会,给出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体会动能与势能转化并守恒的普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伽利略的发现今天看来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思想.其中与高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势能;与速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动能.课件展示实例,指导学生分析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三)、活学活用,知识迁移

滚摆

1.视频展示:秋千与海盗船.2.视频展示:滚摆与落下的乒乓球.学生详细分析:讨论总结并由代表发言.(四)、阶段小结:

1.能量:“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五)、视野拓展

2004年12月26日,国际标准时间00:58:50,一股压抑许久的“怒气”从印度洋深处狂躁地迸发而出,里氏9.0级(美国地震局测定)地震劈开周围的海水,形成一道道相距百十公里的弧形水幕,以每小时800公里的起始速度排山倒海般向四周袭去„„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之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试查阅有关资料,谈一谈此次海啸中存在哪些能量.例 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在着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参考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小球,首先由动能转化为势能,达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势能达到最大;在下落时,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点评:本实例探究可以应用受力情况来作分析,亦可根据实际运动情况总结,紧紧抓住高度影响势能,速度影响动能这一关键进行分析.(六)、课堂小结

1.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是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只有重力做功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总的机械能不变.(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与相应习题.2.在其他自然学科中列举出几个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实例;转化与守恒的思想(不仅仅是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例如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为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采用以下板书设计: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追寻守恒量的意义

第二篇:追寻守恒量 说课稿

追寻守恒量说课稿

官地中学 物理组 田小雨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热学等领域中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学生在能量概念的建立上没有概念基础,所以教材在第一节设立追寻守恒量,旨在让学生对能量能够有清晰的认识.教材从著名物理学家的理论出发,展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逐步引导能量的概念建立.继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出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教材具体说明了引入能量概念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渗透物理学家研究待认识问题的方法:设法找出所研究现象是否存在物理量守恒的情况,一旦发现某种物理量守恒,就首先用以整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并总结成定律,然后在新的现象或事例中对总结出的守恒定律进行检验,如果定律得以证实就可以借助它解决问题,甚至作出新的预见,追寻和研究守恒量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过程中.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3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4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二、说教法

根据追寻守恒量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问题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问题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3.观察法:通过对伽利略斜面实验的观察,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守恒量?,获得新知。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没有研究过能量(至少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当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有局限.但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已经有了“能量”的影子.能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紧密相连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没有规律的,基本的规律就是守恒定律.这一节课我们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教师指导:让一位学生朗读教材开头费恩曼的话,让学生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活动探究

课件展示1:大屏幕投影展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flash模拟动画.问题: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大,说明了什么? 2.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并总结: 明确:1.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大.2.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加,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逐渐减少.课件展示2: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将斜面调整,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指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看到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阅读并观察、讨论、总结: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若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教师设疑:若将后一斜面放平,小球的运动情况将是怎样?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参考结论:小球好像“记得”自己的起始高度,但又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将永远滚动下去.点评:教师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体会“守恒量”的追寻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欲望.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实验演示: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示例,举出生活中其他关于此种现象的事例.公园里的秋千,游乐园里的海盗船,乒乓球自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后的运动,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学生列举实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普遍规律.教师点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以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并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通过阅读体会,给出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体会动能与势能转化并守恒的普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伽利略的发现今天看来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思想.其中与高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势能;与速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动能.课件展示实例,指导学生分析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滚摆

1.视频展示:秋千与海盗船.2.视频展示:滚摆与落下的乒乓球.学生详细分析:讨论总结并由代表发言.阶段小结: 1.能量:“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视野拓展

2004年12月26日,国际标准时间00:58:50,一股压抑许久的“怒气”从印度洋深处狂躁地迸发而出,里氏9.0级(美国地震局测定)地震劈开周围的海水,形成一道道相距百十公里的弧形水幕,以每小时800公里的起始速度排山倒海般向四周袭去„„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之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试查阅有关资料,谈一谈此次海啸中存在哪些能量.例 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在着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参考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小球,首先由动能转化为势能,达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势能达到最大;在下落时,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点评:本实例探究可以应用受力情况来作分析,亦可根据实际运动情况总结,紧紧抓住高度影响势能,速度影响动能这一关键进行分析.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1.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是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只有重力做功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总的机械能不变.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与相应习题.2.在其他自然学科中列举出几个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实例;转化与守恒的思想(不仅仅是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例如水资源)

五、说板书

为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采用以下板书设计: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追寻守恒量的意义

第三篇:追寻守恒量教案1

第一节

追寻守恒量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2.知道能量慨念的形成过程。

3.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慨念,了解势能和动能的决定因素。4.知道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知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

2.学生列举生活中物理现象,进一步体会守恒的基础性、普遍性、重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能依据守恒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追寻守恒量,建立能量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追寻守恒量,建立能量概念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能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紧密相连的。能量守恒定律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没有规律的,基本的规律就是守恒定律。也就是说:—切运动变化无论属于什么运动形式,反映什么样的物质特性,都要满足守恒定律。这一节课我们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教师:“机械能守恒”这个大家并不陌生,请同学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教材,回答下面的问题。1. 什么叫守恒? 2. 教材中说:在牛顿之前,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已经显现了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这个实验中什么是不变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老师注意引导。教师:演示斜面实验:

让学生观察,当小球沿A斜面从入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少,而速度不断增大,这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大。

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月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加,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逐渐减少。教师: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当小球到达B斜面的入高度时,速度为零,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

教师: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师:根据示例,请学生自己再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游乐园中的海盗船,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船在摇摆时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

一、能量: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以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并且把这个量叫做能量(energy)或能。

二、势能:当伽利略把小球从桌面提高到起始点的高度时,他赋予小球一种形式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势能(potentialenergy)。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二、动能:当伽利略释放小球后,小球开始运动,获得速度,当它到达斜面的底部时,已经处于桌面的平面上。以前由于它在桌面上方的某一高度而具有的势能,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小球获得了运动。这个事实可以理解为,势能并未丢失,而是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动能(kineticenergy)。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教师:上述事实中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四、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

教师:请同学们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并思考各种形式的能有转化过程中总量是否保持不变? 小结:

1、能量: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4、机械能量守恒: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教后记:

第四篇: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1 追寻守恒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7-1追寻守恒量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守恒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认识能量守恒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章节内容分析】

在老教材中,本章的教学流程主线是:先学习功的概念,再了解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学习能量的概念以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但实际上,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我们强调方法的教育、观念的教育,就要从中学时代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根据这样的思想,新教材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体的能量概念之前,并把它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这实际上是还原了能量概念在科学史上本来的位置。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守恒的因素,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被命名为能量的守恒量。

3、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4、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5、能分析生活中涉及机械能转化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对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的理解。【教学用具器材】

多媒体,铁架台,小球与细线,滚摆。【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1、寒假期间,邻居的两个小孩被你领进一个小房间里下棋。你关上房门外出办事回来后,发现棋子散了一地。你带领两个孩子一起收拾棋子,把棋子在盒子里排放整齐后,发现还缺少6颗。你们一起找啊找,门后有1颗,墙角有1颗,杯子里面也有1颗,还有3颗就是找不到。但是你们还是继续找,地毯下又找到了2颗。最后一颗在哪里呢?你发现窗户打开着,探出头一看,草地上还有一颗!

支撑你们继续寻找的信念是什么?

2、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设计说明〉第1个问题选自浙江省编的《作业本》,本人认为是个非常经典的守恒问题,所以拿来让学生在新课之前先预热一下,既有趣,又可以强化学生对新课的期待。

第2个问题也可以在新课中直接给出,不要求在课堂上进行证明,只是关注一下: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是可以进行证明的,然后马上提出如果斜面是曲面的问题。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有一种想要证明的冲动,这会使下面的课堂过程难以顺利的进行下去。而作为课前练习,由于是针对著名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问题,又是利用已学的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著名的问题应该是有兴趣的。再说,让学生事先证明过之后,课堂上提出“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时,学生心里也更踏实了。

(二)课的引入

提出课前练习中的第1个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支撑我继续寻找下去的信念是:棋子的个数是不变的,是守恒的。”

给出以下问题:

1、一个采购员,带着1000元现金到一些商店采购了几样物品,但未即时把购买每件物品所用的钱记在笔记本上,回单位报帐时,从口袋时搯出了6张发票,合计金额为650元,而剩下的现金只有280元。你认为他将会去做什么?促使他去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这里不要在学生提出采购员“可能要做哪些事情”上消耗时间,要很快地转入后一个话题,得出采购员的思想依据是“现金与花出去的钱的总量应该不变”。设计本问题的意图是渗透“守恒”思想,同时对后面将要发现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中的小球运动过程中“存在某种不变的因素”起到暗示作用。最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许多种守恒的因素。

2、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曾用“斜面理想实验”说明小球在不受摩擦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他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复习已学过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回忆或教师提示,回想起伽利略的依据是小球总要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教师还可以用风趣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伽利略小球”是有某种 “灵性”的小球,是“有记忆”、“有愿望”的小球,当它从斜面滚到水平面上时,总是“想着”回到原来的高度,当前方存在上倾的斜面时,小球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一直都是水平面,那么小球就一直带着这个“想要”回到原来高度的“愿望”一直运动下去„„但是这些说法都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在物理学中,这一事实被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3、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1)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求出小球到达在各个位置的运动情况?你能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吗?

(2)如果两个斜面是曲面呢?

〈设计说明〉可课前让学生先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后一问。第二问有难度,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但作为一个难题,让学生难住了,或者是让他们觉得要用微元法求解太繁琐,从而引出是否存在其他解决问题的捷径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可以想象,伟大的牛顿正是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发明了微积分的,也许正因为牛顿有非常好的数学天赋,反而使他没有发现更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神奇的规律——能量守恒!

本问题的关注点是: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处于各个位置时“是否始终存在某种不变因素?”

(三)新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

牛顿定律很神奇,因它阐明了自然界的前因后果关系,人们还可用它预见一些简单事物的未来!但是牛顿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遇到困难?物理学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要能运用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可是自然界的运动千变万化,如果都用牛顿定律来研究,有时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现在就开始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捷径吧。

二、初步猜想与实验“验证”

你对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猜想?你能证明这一猜想吗? 学生很自然地还会猜想: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仍是H 有部分学生提出:可用微元法证明,但很麻烦。课件展示:伽利略的斜面(曲面)理想实验的动画

〈设计说明〉用微元法证明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没必要进行,学生有这个思路就可以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产生创新思维——追寻守恒量。

演示:由于实际的斜面(曲面)存在摩擦阻力,实验结果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我们可以用类似的实验来说明问题:如右图装置中,小球所受的阻力很小,大家看到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高度不变,或说高度守恒。

三、设置疑点

教师引导:这一说法只是关注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初、末两个状态,实际上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高度是在变化的,怎么能说“高度守恒”?

四、重要探究点1——小球运动过程中的什么因素是守恒的?

〈设计说明〉这个探究点是教材中没有提及的,是教材内容的一个拓展点或者说是一个加探点,经教学实践,许多学生由衷地感叹说:物理学怎么这样有趣!分析来分析去的居然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原来能量的概念与力的概念是可以这样联系起来的!

学生小组活动:

〈设计说明〉教师可以暗示:在“课的引入”问题1中,采购员不但是最终余下的现金与所花的钱之和应该等于起初所带的钱,其实在他不断花钱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下,这个和总是不变的,也就是守恒的!

在后面的一系列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抓住一些恰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否则很可能得不到比较理想的探究结果。不过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要动不动就“横加干涉”,要把握好引导的度。

学生经探究发现:小球高度减小时,速度就增大;反之,高度增大时,速度就减小。似乎“高度”和“速度”可以相互转化?似乎存在一个什么不变的因素? 在较短时间内,若没有学生提出,则由教师提出:是不是高度与速度加起来是守恒的?(多数学生表现:?)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有了单位制的概念,即使有了这个灵感,也不太可能会提出这个想法,灵感在瞬间被抹杀!所以,必要时教师可以替学生再次提出这一想法,目的是让学生提出疑义,同时激发他们产生更深入层次的灵感——“高度”与“速度”以某种方式加起来应该是守恒的——这实际上已经为本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关键问题:高度与速度以什么样的方式加起来是守恒的?或者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转化?

〈设计说明〉从“加起来守恒”的思想,变成“相互转化”的思想,从而在稍后的探究中想到速度平方公式,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需要在设计问题时做一些铺垫。后一问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学生继续探究:„„

教师视学生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如下思路的引导,这些引导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关系,使思维一步一步地逼近目标:

参考引导1:人们在研究某些复杂问题时,可能很难找出其中的规律,很自然就想到在这些问题中是否存在某种守恒的量,如果存在,则可能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方便。刚才我们考虑小球高度与速度大小之和守恒,是个有创意的想法,只是两者不属于同一类物理量,其大小之和是没有意义的。能否想办法联系到同一类物理量上去?

参考引导2:若在已知的量中找不出合适的,就可以考虑再定义一个新物理量,这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参考引导3:根据我们已学的物理知识,高度可以联系到位移量上去,而位移与速度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参考引导4:我们寻找的是某种守恒量,而守恒(或说不变)就意味着存在某种等式,所以我们所要寻找的“某种联系”应该可以用等式(公式)来表达,如果存在这种等式,那这个等式的两边所对应的“量”必然是单位相同的,是同一类的“物理量”。请问:在我们已知的物理公式中是否有涉及位移与速度关系的?

学生探究结果的演进: „„v2-v1=2ax„„

„„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有v=2ax„„ „„在斜面上有v=2gh„„

„„进一步猜想: 2gh与v之和是守恒的„„

教师赞扬:非常好!这个猜想是否合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研究,但至少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创新的想法。

五、了解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发现,一切变化无论属于什么运动形式,反映什么样的物质特性,都要满足一定的守恒规律。例如刚才讨论的问题,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这个守恒规律的?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2的第四~六自然段(约2分钟),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刚才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守恒量”叫做什么?(能量或机械能)

2222②当把小球从桌面提高到一定高度时,我们赋予小球什么能?(势能)

③小球沿斜面A往下滚时高度在减小,它的势能守恒吗?怎样解释?沿斜面B往上滚时又怎样?(不守恒,势能在减小,但动能在增加。沿斜面B往上滚时,动能在减小,而势能在增加。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能量只是在转化来转化去,但并未丢失。)

六、联系生活实际与解题应用

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你的例子是否向我们提示,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学生举例:„„

参考例子:游乐园中的海盗船,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船在摇摆时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演示:滚摆实验

教师: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将会发现,有了能量观念,在解决某些力学问题时,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七、重要探究点2——造成能量转化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说明〉这个内容也是教材中没有提及的。但是,关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问题,学生通过初中学习是知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学了动能定理后,有些学生会为功、能这些概念的抽象而感到头痛,所以在本节课内容不多的情况下,让学生讨论一下造成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原因,从而对“功是能量转化的原因”,直到后来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打下基础。再说,在接下来的一节课就要学习功的计算了,所以在本节课中,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有必要探究一下,“为什么要建立功的概念?”,至于负功问题可以留到下一节再考虑。

思考与讨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引入能量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势能和动能可以定量地量度吗?这个问题有难度,我们可以先搁置一下。但是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一下,造成势能和动能发出转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针对前面的例子或你自己刚刚举出的例子分析一下。

学生:初中学过,是因为有力(重力)做功。

教师:为什么有力做功能使势能和动能发出转化?仅凭对初中知识的记忆来研究高中问题是不够的,现在还是根据刚学的高中知识来一步一步地推理分析吧!

小组讨论:„„

学生A:是因为有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的作用,小球不会滚下来,势能就不会变。学生B:有重力作用不一定就能使小球的高度下降,例如小球放在水平面上。只有放在斜面上的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势能才会减小,同时动能增加。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C:小球不一定要放在斜面上,刚才实验中的摆球,其势能和动能也能相互转化。学生D: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时,势能也转化为动能。

学生归纳:当物体受到重力,而且造成物体的高度下降时(也就是有重力方向上的位移时),物体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也就是说,当重力有做功时,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教师:很好!大家发现了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通过重力做功来实现。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推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快,它的动能怎样变化?势能是否减小?怎样解释?

学生E:动能增加,而势能不减小,是因为推力对物体做功,能量来源于施加推力的物体。

教师:看来,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可能是通过重力做功实现的,也可能是通过其他力做功实现的,总之,为了定量地表示各种能量以及这些能量的转化情况,必须首先研究力以及力的做功情况,因此,我们下节就先来研究力做功的问题。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规律——守恒规律。这种守恒思想也是一种信念,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

2、大家还要知道,能量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能量守恒定律不仅在力学中适用,而且在物理学的其他部分,甚至在物理学之外的各个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所以本章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3、在总量守恒的前提下,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造成能量转化的原因是有力做功,因此下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功的问题。

第五篇:2015-2016高中物理 第七章 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守恒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认识能量守恒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守恒的因素,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被命名为能量的守恒量。

3、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4、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2.能力目标:

能分析生活中涉及机械能转化的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对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的理解。难点: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怎样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某些关键的因素,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产生灵感,从而进行新的联系及产生得出新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所有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的知识,但并没有掌握为什么会有能量守恒这个概念,他们并不理解守恒量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

六、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体会“能量”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列举实例。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出课题。

探究

一、能量的概念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费恩曼的话

2、引导学生明确正是这个最抽象的概念,却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也最深远的概念之一

3、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这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但是在牛顿之前,我们就能发现它的萌芽。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已经显现出来了。

4、请同学们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能量的观点,解释“小球”释放后为什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高度。

5、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小球好像“记得”自己的起始高度,或与高度相关的某个量。“记得”并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后来的物理学家把这一事实说成是“某个量是守恒的”,并且把这个量叫做能量。

探究

二、势能、动能的概念

1、请同学们分析伽利略斜面实验,思考回答问题2

2、能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本实验中共涉及哪几种不同的能量呢?

3、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势能和动能?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讨论课本52页问题与练习实例探究

☆关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分析 [例]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在着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小球,首先由动能转化为势能,达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势能达到最大,在下落时,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2、教师概括总结引入下一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1.能量:能量是一个守恒量,但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势能:有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分,其大小与物体所处高

度或弹簧的形变量有关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能旦保持不变.

5.机械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而总能量保持不变

十、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情况,故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对能量守恒知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从学习中去感受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下载7.1追寻守恒量-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7.1追寻守恒量-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