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2019-05-15 00: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篇: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自由落体运动》

设计说明:

测“反应时间”设计说明:

教材中的“做一做”栏目中的“测定反应时间”,目的是通过这一游戏产生“惊奇”效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自身“做一做”,要求记住本人的反应时间,这样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效果。有好多行业对“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如运动员、飞行员,我们回想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冠那激动人心的场景,佩服他反应时间不到0.11秒,这也是他能夺冠的先决条件。神舟七号发射成功,英雄航天员的飒爽英姿深深留在我们脑海里,做为航天员的反应时间也有严格要求,通过事例的引人和问题的讨论,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素养。关于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思考设计说明:

此环节将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落实在其运动的快慢上,直接问“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是为了更易进入主题,要求学生根据经验讨论问题,并给出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性结论;教师根据该结论进行逻辑推理与实际情况产生矛盾的过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注意直觉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矛盾,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展开讨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强化学生对自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与情景对话,学生之间协商,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和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设计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想、观察、思考、理解、体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设计通过毛钱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过程中运动快慢与质量无关。通过此过程使学生认识到:(1)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考虑或排除外界因素干扰;(2)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设计说明:

物理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物理学中的概念往往是现实活动的理想化,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提炼生活中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这些现象的共性,归纳总结出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概念和规律,回归现实生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显示物理学的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设计说明:

设计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也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视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现实验方法,达到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根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经过讨论可得到用频闪照相、打点计时器、光电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重物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纸带的处理,学生体验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图象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与数学公式相比,图象显得直观、形象、生动,让人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图象直观的美;分析图线展示的物理特性及规律,达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验能力、数理结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达到培养,也享受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引导思考讨论设计说明:

设置有针对性的提问,设置有效的课堂互动,够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我们有效教学所倡导的原则。设置“如何测量曝光时间?”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本节课从学生的“测反应时间游戏”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建立问题期待,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或模型,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学生经历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充满兴趣和动力去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能体会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属概念和规律的综合课。

2、自由落体运动在教材中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实例进行研究,其作用有二:一是通过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巩固和加深对匀变直线速运动的理解,同时自由落体运动作为一个典型的物理模型也需要学生掌握;二是通过事例说明研究自然规律的一般科学方法。

3、由于本教材将力、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分别放在第四、五、六章,所以不能从受力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而必须通过研究位移、时间的关系来获取。

4、在本章第二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并且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比采用频闪照相法更切实可行,将频闪照片用来欣赏和计算说明阻力的影响,可以使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的难点更加自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和大小;(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4)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自由下落的物体,预测其运动特点;(2)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阅读教材第三部分,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一般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注意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2)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可以认为“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重点。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来说,确定“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重点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难点:

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理想条件下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

(应该说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巧妙推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解起来亦是相当困难,但我们只要求学生满怀崇敬的心情去欣赏大科学家的睿智和抱着学习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心态去阅读了解)教学用具:

演示教具:硬币及与硬币等大的纸片、等大的正方形纸片和薄纸板、抽气机、牛顿管、实物投影仪。

学生实验器材:铁架台、打点计时器、钩码、纸带等二人一套。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at

2、位移公式:x12at

23、推论:Vt22ax

请一位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就鼓励。

那么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又推导出一个推论:xaT(复习旧知识并为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埋下伏笔)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部分

生活中经常看到高空有各种物体下落,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谁下落的快呢?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用一枚硬币(一元的效果不错)、两枚和硬币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一枚粘有硬纸片的硬币来比较轻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

①一枚硬币与一枚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②一枚硬币与一枚粘有面积相同的纸片的硬币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③将一枚硬纸片团成团,与另一枚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2)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

结论一般有三种情况:

A.重的物体下落快;B.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C.轻重相同而下落快慢不同。

(3)分析小结

(a)选小组代表描述所观察的实验情景及小组的讨论。

(b)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结果显示出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

让我们一起看一个牛顿管的实验,从中得到答案

看牛顿管实验,看完请同学来谈谈关于重物体下落和轻物体下落快慢这个问题。同学回答正确,给与鼓励。

由此得出结论:重的铁球和轻的铁球下落快慢相同。⑴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概念理解:①两个条件:只受重力作用 从静止开始下落

②下落的物体除受重力外,还有空气阻力如空气阻力非常小可忽略,那么V0=0,G>>f

(空气阻力)也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⑵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

有两种方法来研究:1是通过打点计时器做实验得出

2是用闪光照相的实验(书本P45第四题运用此方法)

由照片可以看出运动轨迹是否直线,速度怎么变化?通过多媒体判断物体的运动是否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频闪照片实验,我们记录下每隔0.02s小球的位置,这样用研究小车运动的方法画出v-t图像,从图像上看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k由式子y=kx+b知k=9.43也就是这个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a=9.43m/s。⑶重力加速度(g)

1、在同一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等

2、大小:取g=9.8 m/s,上面的值由于误差的存在而只有9.43 m/s

3、方向:竖直向下

4、在不同的位置加速度相同吗?

看书P44表格回答问题,并从表格中得到规律:随纬度升高,重力加速度增大

⑷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22212gt

23、推论:Vt22gH ⑸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1、测反应时间(解读资料P58)

2、测井深等有关问题

学生做例题1、2并讲解 ⑹布置作业

学案题目和解读资料1-6题 课堂小结:

以上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我们采用了一种理想化的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由浅及深的推入,得出一种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再利用基本满足自由落体运动条件的运动研究其规律,最后将规律用于生活实践。这种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法,在以后我们学习物理时还会经常用到。历史回顾

看看历史上伽利略是如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归纳伽利略的研究步骤。(引导提示学生归纳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猜想与假说——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实验检验推论——修正和推广假说等)板书设计:

1、物体的下落运动

(1)沿直线竖直下落

(2)受重力作用,同时受空气阻力作用

(3)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时,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的含义:(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作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力加速度 g=9.8m/s,方向:竖直向下

(3)公式:

Vt=gt h= gt /2 Vt=2gh 教学后反思:

221、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又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重视应用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索、设问点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4、创造性使用教材: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教材上的材料编制课外作业。

第二篇: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 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 教学方法

以物理史实,导入目标――实践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多媒牛顿管,硬币,纸片,纸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推论① vv2as

② 2t20vv0vt2 ③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有什么特点?ΔS = S2-S1 = S3-S2 = S4-S3 = aT2 指出:这个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它可以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中。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结论来验证某些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演示Ⅰ]一硬币和一纸片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同样也有这样的认识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物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然而我们的物理学之父:伽利略(Galileo)在1638年却对此观念提出了评价

两个物体mA>m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

结论:①整体分析: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C=mA+mB,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②局部分析:A物体下落的快,受到一个下落得慢的物体B的作用,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单独大人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他们的共同速度应介于A、B两物体之间即vA>vC>vB。伽利略用归谬法巧妙地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重物体不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亚里斯多德忽略了空气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演示Ⅱ]将纸片揉成纸球和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相差不多),把硬币装入纸袋与另一枚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也相差不多,若减小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会如何呢?

[演示Ⅲ]牛顿管中的物体下落,将事先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硬币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实验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硬币落下有声,眼可直接观察鸡毛下落,将牛顿管放入空气再做实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3.自由落体运动

①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关键词: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说明:

1、自由落体运动只能在真空里才能发生。

2、在有空气的空间,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②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教材P47频闪摄影照片看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否是匀变速呢?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利用ΔS=aT2来验证。

结论:A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说明:(1)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g的大小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3)不同地方的g不同,地球上的g与纬度和高度有关,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

(4)在计算中,通常取g=9·8m/s2,无特殊说明取g=10m/s2。③.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vgt1、速度公式:

1sgt22、位移公式:

223、推论: vt2gs

(三)反馈练习:

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n秒通过的路程为sN,n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则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物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物体在n-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1,则

根据题意,得

(四)、课堂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通常取g=9.8m/s2。在地球的g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gtsgt2vt22gs 2(五)、作业设计

课本P45“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五)板书设计

2.5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一种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2、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g 取9.8m/s2,粗略计算时g 取10m/s2。

3、重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gt2/2 Vt2=2gh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语文:2.5《离骚》教案(新人教必修2)

《离骚》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

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学习1-7节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学习1-7节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自由落体运动》案例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王祥晖

一、教材内容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难点:设计实验并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从落体运动引入

图片展示:下落的苹果、跳伞运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落体运动。

师:请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物体下落快慢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说明:让学生展示对物体下落已有的经验认识,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预测:学生对物体下落的认识可能有下面几种 1.重的物体下落快;例如:小石块下落的比树叶快 2.轻和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例如:小石块和小纸团下落的一样快 3.体积小的物体下落的比大的物体下落快;例如:小球下落的比气球快 4.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例如:小石块下落 5.物体下落的很快,例如:从3层楼高出物体下落的楼底,只需1秒多一点时间 6.…… 师: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时,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由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一】粉笔和纸片同时下落,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重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实验二】取两张相同的纸,剪去其中一张的一部分然后揉成纸团,再让它们同时下落。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演示实验三】粉笔和纸团下落,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轻和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演示实验四】取两张相同的纸,把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再让它们同时下落。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轻和重的物体下落不一样快

师:那么为什么物体下落有这些相互矛盾的结论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说明:让学生对已有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对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已有现象和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预测:学生分析出的原因可能是: 1.有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2.空气阻力和物体的重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介绍伽利略是如何对亚里士多德对物体下落的研究结论产生怀疑,通过推理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轻、重物体下落是一样快的。分析方法如下:

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即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伽利略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出了互相矛盾的结果。他说如果重的物体先落地,那么把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栓在一起,那么它比重的物体还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它下落的地面的时间应比重的物体短;但我们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下落的比轻物快,那么在下落过程中,重物会受到轻物的牵扯而变慢,轻物会受到重物的牵扯而变快;那么拴在一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应比重物下落的速度慢;这样伽利略就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有缺陷的,因此伽利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它们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为了说明他对物体下落的结论是正确的的,据说他在比萨斜塔上把木球和铜球同时下落,发现它们几乎同时落地。伽利略利用科学的思辨方法指出了亚里士多德对物体下落的观点的矛盾通过实验揭示了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猜想:如果没有空气阻力,轻和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二)自由落体运动

1、轻、重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运动情况一样―――下落的一样快

教师通过牛顿管演示实验来证实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情况一样。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一根长约1.5m的玻璃管中,放入一些形状和重力均不同的小物体,如羽毛、铁片片。演示实验时按如下步骤:

将玻璃管倒立过来,观察物体下落情况。

师:从该实验中,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从这些现象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空气阻力对物体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那么,物体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就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2.研究性质:初速度为0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都相同,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呢?

说明:在研究得出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一样快后,学生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轻重物体下落的会一样快?其内在原因是什么?产生这样的疑问是非常好的,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正是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但并不是本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此处,教师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方面。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疑问,教师应给以积极的肯定,并且鼓励学生课可后给以解决。预测: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的答案是 1.用物体的速度来表示 2.用物体的运动加速度来表示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用于确定物体的运动快慢,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能知道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知道物体的速度变化规律就能知道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因此只要知道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和运动初速度)就能知道物体的运动规律。

师:那么如何测得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呢?请思考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案?

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实际例子,本节课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而且还要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来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规律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可让学生利用所学匀变速直线来设计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预测: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1.让小球从高为h下落,测出下落所用时间t;那么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h为g2(此种方法由于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很快,因此时间的测量较难;此种方t2法并不可行)s2.利用打点计时来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T这2(重物重力应较大,样才能使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本实验容易实现)s3.利用闪光照片来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T(本实验实验误差最小,2但不容易在课堂上实现,但这种方法教师应该给予介绍)在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案中,应让他们对各种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思方案中的问题。老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打点计时器实验)或直接给出打点器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或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让学生分析得出测量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教师在学生算出重力加速度后,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纬度上的重力加速度,让学生发现地球不同纬度的重力加速度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这点可以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后给出更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行取舍;如果学生能提出为什么重力加速度会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那么老师应给以肯定,鼓励学生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下落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如石块下落、花盆下落……。

例题1:

例题二:

练习1:

2.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设计测量人的反应时间

说明:在应用物理规律时,不仅要做巩固性练习,而且要结合实际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体验如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方案设计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

第五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2.5《自由落体运动》精品教案(教师版)

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必修一2.5 自由落体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世界观

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物体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实验

难点:斜面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实验过程中科学猜想、数学推导、合理外推的体现

四、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有过思考,接触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但未曾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理想实验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牛顿管、抽气机; 2、10套:纸片、铁架台、铁螺丝、铁夹、铁横杆、纸带夹、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长刻度尺。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VtV0+at SV0tat2

2(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Vt2V022as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石头的重量比树叶重,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观察哪个先落地?

(演示:石头和树叶)观察结果:石头先落地

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大量物体下落的现象,归纳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我们今天看来,他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

提问: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桌上有两张纸片(同种材料,质量不同)观察掉落在桌面的情况:

1.两张纸平摊,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2.把质量小的纸捏成纸团,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可见,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正是由于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得才有快有慢。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演示牛顿管)看,这是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气已经用抽气机抽掉了,里边有

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一个金属片和羽毛,观察牛顿管里的羽毛和金属片下落的快慢。

(观察实验)

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要注意理解“自由”这两个字: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结合上面的实验我们一起总结下,小结:如果没有了空气阻力,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不过,在存在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圣人,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论述,今天看来很多是不恰当的。但是,在两千年前他能够通过观察、归纳,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应该正确评价他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的分析这种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将点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夹子夹住纸带上方,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下方,然后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那么这些点记录了重物的运动情况。)下面大家结合学案来分析下纸带。提问:轨迹为直线还是曲线?

答:轨迹为一条直线,物体作直线运动。提问: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答: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逐渐的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线运动。提问:是匀加速吗?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提示:回忆前面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这是一个判断公式,SaT,已知的T=0.02秒,见学案表格。)

答:可以测出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提问:能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吗?

(同样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进行计算一下,大家选取不同的时间间隔来读取数据,见学案表格)通过多次测量计算:

(1)我们通常用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数值近似为9.8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验中,如果要获得更精确的数据,还可以用频闪照相来测量。

(看到课本37面的表格,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方,g的取值是不同的,纬度越高数值越大,越靠近赤道数值越小。)

(2)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取值不同。从赤道到两极,g逐渐增大。同一地点g值相同。(3)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其运动规律与一般规律类似:

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相同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根据h12gt,则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2应用:

1:大家看到课后的测定反应时间小实验。

2:测量物体从一定高度的楼房掉下,已知落地时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时间。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巩固对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的掌握、反馈纠正错误理解。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下一节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体会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探究思想,作业完成课后习题3、4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二、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tgt h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g=9.8m

十、教学反思

12gt Vt22gh 2,s2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这节课主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要求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下载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1[合集]

    八、自由落体运动 聚焦重点难点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一、 教与学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我们在日常所见的物体从......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3000字)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

    高中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范文模版]

    设计方案(三)多媒体教学设计 1.问题提出 打开“2.5自由落体运动.ppt”文件,点击目录中的“问题提出”使屏幕切换到第二屏,如图所示: 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完成两个实验,然后......

    高中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推荐)

    §2.5 自由落体运动 学习目的:1.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 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

    高中物理:3.6《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学史。 2.知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物理学......

    英语:unit1《Friendship》教案2(新人教必修1)(精选)

    Period 3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Teaching aims: 1. To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write sentences using dir......

    高一语文2.5《秋兴八首》教案 新人教必修3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5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活动设计:⑴师生合作做一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小书签,用两个手指捏住书签顶端,让一个学生伸出两个手指在书签的下端做好捏住书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