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时间:2019-05-14 14:1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第一篇: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在第8节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很自然地过渡到能量守恒的概念,同时这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应当在唤起学生初中时期对于能量守恒感性认识的同时,借助对机械能守恒的定量的分析,充分理解能量守恒的定律,加深对于能量守恒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参与能量守恒定律问题的探讨,体验从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移现象形成能量守恒概念的过程

2、认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能够区分它们的使用范围、局限性,能够认识到能源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作用,体会的科学的伟大的力量

3、学会用能量守恒的观念解决日常物理问题,形成对地于科学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能量守恒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起到串接整节课的作用,是学生学生的重点,同时,其于能量守恒的知识的应用也是教学的侧重点,对于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难点在于如何形成能量守恒的概念,由于能量的守恒涉及到学生并不熟悉的能量种类如内能、生物能、化学能等等,不像机械能那样形象客观,因此,如何通过举证大量的事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用具

1、单摆的实验展示

2、永动机的简介、简单的人体的运动PPT

3、太阳能的循环的PPT

五、教学过程

1、新课的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在第8节中学生机械能守恒时的单摆吗,无论我从什么样的高度阻挡物体的摆动,在空气中摩擦力足够小的情况下都能保证在摆到另一端时高度与初始是一样的,而这个也就说明机械能是守恒的。

今天我们从考虑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在空气中运动,单摆肯定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既如此,如果让摆球长时间摆动,比如3个小时,那么那里它的能摆动到的最大高度是不是跟原来一样呢?如果不是,那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由于除了重力与弹力做功外,物体还受到空气的摩擦力的作用,因此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老师)对,同学们说得很对。现在机械能是不守恒了,那么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呢?是挥发了?还是变成其它类型的能量?如果是转换成了其它类型的能量,那么这个其它类型的能量是什么能量呢?(学生)转化成了热能(老师)对,是热能。机械能通过与空气间的摩擦力做功转换成热能,机械能并不是减少了,而是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

2、其实,机械能不守恒的实例还是很多的,生活中触手可及,下面同学们再看看这样的一些物理情境,请帮老师分析其中机械能的增减或是转移情况,如果是转换的情况,请务必说明转换成的其它能量的类型。1)刘翔在110米栏比赛前后

2)

汽车从山脚沿着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到山顶的过程

显然对于第一个跑步的物理情境,刘翔在运动的前后动能发生改变,起跑的时候速度是零但是冲刺的时候速度很大,可以接近10m/s,显然,动能是增大的;至于重力势能呢?也是增大的,因为起跑的时候重心相对更低。所以在这个物理情境中,刘翔的机械能是增加的,既然是增加的,那么除了重力做功弹力做功外肯定还有其它力做功。这个力是什么力?是摩擦力。摩擦力做功转换成了脚面与地面的热能,耗散到空气中去了,这部分耗散的空气可以使周围的水汽吸热气化转换成其内能 对于第二个物理情境,希望同学们自行思考解决,给3分钟的时间讨论

3、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能量是守恒的。

怎样理解?

1)能量是个守恒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就像我们初中化学学质量守恒的概念一样,在化学反应中各种原子的总数始终不变,只是组合不同

2)能量的守恒并不是只某一种能量始终不变,是指能量的集合不变,在能量的集合中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转换的,一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了,那么肯定有另一种能量的增加

3)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条件的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例:一个斜面高度h=3m,倾角30度,考虑从顶点处释放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求其下滑到低端时的速度的大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时间3分钟)

同学们,通过求解,你们能告诉我这三种方法哪种更方便吗?对你有什么启示

4、能量是守恒的,就是不会消失,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做成永动机呢?使能量不断循环而不消失?

看看前人设计的永动机。(PPT展示永动机并分析)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到力矩的问题,上面的永动机也不太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在机器运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摩擦力的作用,而这点注定不可能实验机器的“永动”。

在机器对能量的损耗过程中,不能实现永动,必须要有能源。我们常见的能源又有哪些呢? 传统的生物质能(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太阳能、水电能、风能、地热能、核能)

对于能源同学们首先要明白,人类社面临的问题是能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为代表的一次性能源日益枯竭,促使人们找寻更多的可利用的新能源。能不能举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如:乙醇添加汽油,在美国玉米是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对其进行发酵可以得到大量的乙醇

在深海地区存在许多可燃冰,即固态的甲烷或是其它有机可燃的气体,由于海洋面积巨大,如果对其利用技术成熟,可以山极大缓解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

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水其实也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方式,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那么就可以直接对氢气进行燃烧得到动力

所以,需求一种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要集合全人类的意志,努力进取,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对现有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做到合理利用资源、科学规划、减少浪费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次性能源有哪些?可循环能源有哪些? 一次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循环能源:太阳、水、风

5、课堂总结

1)能量是守恒量,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的一种表现。能量守恒没有条件,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规律

2)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传统能源日趋减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节约能源也需要开发新的能源

第二篇:7.3功率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7.3《功率》说课稿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3节《功率》。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量”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 t进行解题。

(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牵引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难点 :1.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对比分析法,类比方法,分析讨论法等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两幅画面,并进行对比.

画面一:一台起重机在1分钟内把1吨重的货物匀速提到预定的高度. 画面二:另一台起重机在30秒内把1吨货物体匀速提到相同的高度.

思考:它们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

(二)进行新课

一、功率

情境设置1:现有甲、乙两人摘棉花,甲6天摘了500 kg,乙8天摘了600 kg,你打算怎样比较谁摘得快,并说出你的方法.

情境设置2: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 C.W1>W2,t1=t2 D.W1<W2,t1=t2 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工作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衡量甲、乙两人的工作快慢.用比值来反映快慢,比值大的快,比值小的慢.

在以上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

1、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2、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二、功率与速度

多媒体展示问题: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为s,已知作用力F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求:(1)力F所做的功;(2)力F的功率.

引导学生总结:功率的另一种求解公式P=Fv,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 讨论:由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综合学生讨论得到:由于据P=W/t求出的功率反映的是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据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

总结:P=W/t 求平均功率

P=Fv 可求瞬时速度(v是瞬时速度)P=Fv 可求平均速度(v是平均速度)

三、实例探究

1、关于功率的计算

课件展示: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

(1)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 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引导学生:自主钻研——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共同总结

2、关于机车的启动问题

课件展示: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质量为5t,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g取10m/s2,问:

①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②若汽车保持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引导学生:自主钻研——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共同总结

(三)、课堂总结、点评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根据黑板上总结。

(四)、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1、2、3

六、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们是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导、议、展、练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7.7动能、动能定理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7.7《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下面,我将从课标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这意味着要求学生会计算动能,能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功和动能的变化等。动能定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不少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教材分析:通过上一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采用理论推导这种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另外,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3.深化性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W合的表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教学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

四、教法、学法

教法: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程序化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为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三个环节:“问题驱动下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相关内容的把握”、“问题解决中对物理规律的深化理解”、“引申性提高中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以及对物理场景的提炼与物理规律的深化性应用”。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成为本节课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采取探究释疑教学法和有轨尝试目标教学法(所谓“有轨尝试目标教学法”,是在编印课时教学提纲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有步骤、有轨道地尝试学习和目标形成训练,使每个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水平)。

学法:任务驱动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

(选取多媒体演示动态物理过程、展示 “任务驱动问题”)

五、教学程序

(设计9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任务驱动,感知教材;反馈练习,有轨尝试;合作探究,指导监控;释疑解惑;典型引路;反馈练习,自我评价;内化反思,自我小节;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环节1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基于对旧知识的复习,提出问题:

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Wv2,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板书1

〘环节2 任务驱动,感知教材〙给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带着这些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性学习,进行兵教兵,实现基本问题学生自学掌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巡回指导个学习小组的讨论与合作性学习,以学生的身份认真积极地参与讨论。教师要收集一些问题,为释疑解惑收集素材,进行有效地点拨服务。为此设计了四个程序性问题,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与理解。

1.动能EK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已知m12m2,v1v2,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

车以速度v04m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1m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ss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EK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2.动能定理推导时,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f,如何推导?

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F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L1,尔后撤去,再运动L2停下来,如何表述W合?

3.试采用牛顿运动定律方法求解教材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4.做正功与做负功表现的现象是什么?本质上是什么?表述你的看法。〘环节3 合作探究,分享交流〙

〖环节4 有轨尝试〗教材P68:1.2.3;

〘环节5 精讲点拨,释疑解惑〙着眼于知识内容的挖掘与适当的拓展。

⑴W合的理解: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撤销,则:W合=F合l;

像例题1所给出的物理场景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合力功,通过受力分析图又可以进一步求解某一分力。同学们对教材68页“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常常比较方便”。

如果发生在多方物理过程中,不同过程作用力个数不相同,则:W合=W1W2Wn ⑵对标量性的认识:

⑶对“增加”一词的理解;

⑷对状态变化量与过程量的理解: ⑸对W合的理解; ⑹适用范围的理解; 〘环节6 典型引路〙 对例题1的分析与拓展: 方法体系上“引导学生分析题干中已知运动学相关物理量比较多,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受力分析,通过动能定理引导学生求解合外力,由此再求解某一分力,这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加强这两种方法的对比,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决。

注重同一物理场景下的变式训练:如何求解阻力?末态速度?位移?时间? 给出引申性例题:

引申性例题1:如图71所示,用拉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拉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度,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滑行l1后撤掉F,物体与地面之间的 滑动摩擦系数为,求:撤掉F时,木箱的速度?木箱还能运动多远?

如果拉力的方向改为斜向下,求再滑行的位移?

如果拉力改为水平,路面不同段滑动摩擦系数是不一样的,如何表示Wf?

该题目着重考查合力功、正交分解和最值问题。

引申性例题2:如图72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倾角为,高度为h的斜面顶端A点无初速度地滑下,到达B点后速度变为v,然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滑行x0位移后停在C处,求:1.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3.如果把物体从C点拉回到原出发点A,拉力至少要做多少功? 引申思考: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如果在B点放一挡板,且与物体碰撞无能损,以原速率返回,求最终物体停留在什么地方?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该题目着重考查多方物理过程中合力功、W合的理解,以及W合Ek在反复折线运动问题中的相关应用,属于提高性的题目。

〘环节7 课堂小结〙

1.对动能概念和计算公式再次重复强调。

2.对动能定理的表述、理解、应用中采取的思维方法,以及问题类型做必要总结。

3.通过动能定理,再次明确功和动能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两个物理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结束

各位评委,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辨析与研讨——反思与评价组成的“四环节”探究式教学策略。运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四篇:6.1行星的运动-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6.1 行星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1节《圆周运动》。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课标中对本节没有具体要求,但是本节对前面所学《曲线运动》和后面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是要充分重视。

教材:本节教学既是前面《运动的描述》和《曲线运动》内容的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为了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

学情:在物理1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部分,学生已学习了参考系、运动轨迹、运动快慢描述的相关知识;物理2的第六章《曲线运动》部分,已学习了圆周运动快慢描述的相关知识,这些都是学习行星运动的描述的知识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3.培育学生的科学情感、精神和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日心说”的建立的教学——采用对比、反证及讲授法.2.行星运动规律的建立——采用挂图、放录像资料或用CAI课件模拟行星的运动情况.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天体运动、航天飞机、航天员的图片,引出本章课题。通过多媒体

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教学】

一、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

问题展示:

1.古人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2.“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谁?具体内容是什么?

3.“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谁?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问题展示:

1:古人认为天体做什么运动?2:开普勒认为行星做什么样的运动?他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并由此引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

学生总结:开普勒三个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板书定律内容,然后进行做一做: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提出问题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上另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2.开普勒第二定律,板书定律内容,展示问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如果一颗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近日点)和最远的位置(远日点),哪点的速度比较

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问题并得到结论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

3.开普勒第三定律,板书定律内容,公式。给出参考资料: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径和周期的数值,供课后验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播放九大行星轨道运动的课件,使学生对

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有一个感性认识.提出问题: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由课件展示具体内容。

【课堂训练】通过一道例题和一道练习题对本节内容加以巩固。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上网查阅有关行星运动的材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

力求简洁直观,使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第五篇: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下面,我将从课

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

1、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课标解读:引入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

空观的比较,旨在为学生开启了了解近代物理的一扇窗户,让学生了解近代物理的一些核心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经

典物理的局限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物理的支柱之一,学生应了解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了解相对论对人类

认识世界的影响。本条目体现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结合。

2、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

局限性。本条目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典物理的伟大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

来的影响。让学生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和意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典力学也逐渐呈现出

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条目要求学生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物理学的发

展历程,把握物理学的主要思想。

教材: 本节属介绍性质的内容,全章内容结构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核心,向宇宙学发展历史的两头延伸。托勒密相象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则设想太阳处在中心,开普勒总结了行星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个用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所有星体运动,爱因斯坦则用几何学的时空体系解释星体的运动。牛顿将天上的力与地上的力统一起来,爱因斯坦将时间与空间、引力与光联系在一起,霍金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联系起来,教材就是按照物理学理论在三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进行编排的。本节旨在使学生了解牛顿力学不能穷尽一切物理现象,还有爱因斯坦的“时空观”,还有量子力学等知识体系,也要使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新的时空与引力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修正,并不是对牛顿力学简单的否定,只是牛顿引力理论被包括在新的时空与引力理论之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3)初步了解微观和高速世界中的奇妙现象。

(4)了解相对论、量子论的建立对人类深入认识客观世界的作用,知道物理学改变人们世界观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牛顿力学适用范围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认识的知识的变化性和无穷性,培养献身于科学的时代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学案导学、阅读指导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自从17世纪以来,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

产技术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但是,经典力学也不是万能的,向其它科学一样,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自己的局限性。那么经典力学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呢?有怎样的局限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进行新课】

[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阅读时考虑下列问题

1、经典力学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例说明。

2、经典力学在哪些领域不能适用?能说出为什么吗?举例说明。

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自己概括一下。

4、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应该怎样认识?

5、怎样理解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话“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展示。小组总结、点评。教师活动:待学生阅读教材后,倾听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其他学生一起点评、补充、总结。

一、经典力学的广泛应用。

二、经典力学与狭义相对论

1、物体的质量随物体的运行速度而变化

2、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与参考系的选择有

3、当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C(3×108)时两者结论是一致的。

三、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解释,但量子力学能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

律。

四、经典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牛顿引力理论在强引力作用下不适用,只能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理论来解释强引力作用。

五、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宏观、低速、弱力情况下适用。

在前面的几节学习中,学生了解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应用到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再到宇宙航行等万有引力理论成就的介绍,使学生对牛顿力学产生敬仰之时,来一个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的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正确认识物理学理论的发展与适用范围,切身感受到科学永远是一部“末完成的交响曲”。

下载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