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1.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_刘承海(写写帮推荐)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设计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①学生画图:将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②提出问题: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③动画演示: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直线与平面内不过垂足的直线也垂直。
④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介绍相关概念,并要求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
(3)辨析讨论—深化概念
判断正误:
①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②若a⊥α,bα,则a⊥b。(学生利用铁丝和三角板进行演示,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基础。线面垂直定义比较抽象,若直接给出,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从“线面垂直的直观感知”中抽象出“直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是本环节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大量图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概念,最后,通过辨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种立足于感性认识的归纳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分三步进行:
(1)分析实例—猜想定理
问题①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B1与底面ABCD垂直,观察BB1与底面ABCD内直线AB、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由此你认为保证BB1⊥底面ABCD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②如何将一张长方形贺卡直立于桌面?
问题③由上述两个实例,你能猜想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方法吗?
学生提出猜想: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动手实验—确认定理
折纸实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再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进行观察并思考:
问题④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问题⑤由折痕AD⊥BC,翻折之后垂直关系发生变化吗?(即AD⊥CD,AD⊥BD还成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折纸可能会出现“垂直”与“不垂直”两种情况,引导这两类学生进行交流,分析“不垂直”的原因,从而发现垂直的条件—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动态演示模拟试验,根据“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事实和实验中的感知进行合情推理,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要求学生画图,用符号语言表示。
(3)质疑反思—深化定理
问题⑥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吗?
由于两条平行直线也确定一个平面,这个问题是学生会问到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型(三角板)来确认,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进一步明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缺一不可!
在本环节中,借助学生最熟悉的长方体模型和生活中最简单的经验,引导学生分析,将“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逐步转化为“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使学生的思维顺畅,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准备。
由于《课程标准》中不要求严格证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自己发现结论,还增设了动态演示模拟试验,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过程。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之以公理的支撑,便可以确认定理。
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教训有时比经验更深刻,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初步应用
考虑到学生处于初学阶段,补充利用练习(1)和练习(2)做铺垫。学生先尝试去做并板演,师生共同评析,帮助学生明确运用定理时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练习(3使学生对线面垂直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展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联系,给出判断线面垂直的一种间接方法,为今后多角度研究问题提供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题可机动处理。
4、布置作业—自主探究
(1)如图,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且PA=PC,PB=PD.求证:PO⊥平面ABCD
第二篇: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1.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1.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②观察实例:学生将书打开直立于桌面,观察书脊与桌面的位置关系。
③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①学生画图:将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②提出问题: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③动画演示: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直线与平面内不过垂足的直线也垂直。
④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介绍相关概念,并要求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
(3)辨析讨论—深化概念
判断正误:
①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②若a⊥α,bα,则a⊥b。(学生利用铁丝和三角板进行演示,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基础。线面垂直定义比较抽象,若直接给出,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从“线面垂直的直观感知”中抽象出“直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是本环节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大量图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概念,最后,通过辨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种立足于感性认识的归纳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分三步进行:
(1)分析实例—猜想定理
问题①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B1与底面ABCD垂直,观察BB1与底面ABCD内直线AB、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由此你认为保证BB1⊥底面ABCD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②如何将一张长方形贺卡直立于桌面?
问题③由上述两个实例,你能猜想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方法吗?
学生提出猜想: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动手实验—确认定理
折纸实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再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进行观察并思考:
问题④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问题⑤由折痕AD⊥BC,翻折之后垂直关系发生变化吗?(即AD⊥CD,AD⊥BD还成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折纸可能会出现“垂直”与“不垂直”两种情况,引导这两类学生进行交流,分析“不垂直”的原因,从而发现垂直的条件—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动态演示模拟试验,根据“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事实和实验中的感知进行合情推理,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要求学生画图,用符号语言表示。
(3)质疑反思—深化定理
问题⑥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吗?由于两条平行直线也确定一个平面,这个问题是学生会问到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型(三角板)来确认,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进一步明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缺一不可!
在本环节中,借助学生最熟悉的长方体模型和生活中最简单的经验,引导学生分析,将“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逐步转化为“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使学生的思维顺畅,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准备。
由于《课程标准》中不要求严格证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注重合情推理。因而,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为便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自己发现结论,还增设了动态演示模拟试验,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过程。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之以公理的支撑,便可以确认定理。
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教训有时比经验更深刻,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初步应用
考虑到学生处于初学阶段,补充利用练习(1)和练习(2)做铺垫。学生先尝试去做并板演,师生共同评析,帮助学生明确运用定理时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练习(3)使学生对线面垂直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展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联系,给出判断线面垂直的一种间接方法,为今后多角度研究问题提供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题可机动处理。
4、布置作业—自主探究
(1)如图,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且PA=PC,PB=PD.求证:PO⊥平面ABCD
第三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会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垂直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转化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其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本课共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形纸片、三角板或直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问题1: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通过对已学相关知识的追忆,寻找新知识学习的“固着点”。
问题2: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可以抽象成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事例? 寻找特殊的事例并引入课题。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的客观现实,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相交中一种特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初步形象,激起进一步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
2.提炼定义
问题3: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阳光下,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
(2)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BC的位置也会移动,而旗杆AB与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否会发生改变?
(3)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1C1的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第(1)与(2)两问旨在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过点B的直线垂直,第(3)问进一步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也垂直,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与它在地面的影子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概念。
(学生叙写定义,并建立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对问(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板在黑板上直观演示;对问(2)可引导学生给出符号语言表述:若,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辨析讨论,深化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通过对问题(2)的辨析讨论旨在让学生掌握线线垂直的一种判定方法。
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依据,但由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考察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垂直,这给我们的判定带来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去一一检验。这就有必要去寻找比定义法更简捷、可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3.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猜想定理:某公司要安装一根8米高的旗杆,两位工人先从旗杆的顶点挂两条长10米的绳子,然后拉紧绳子并把绳子的下端放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距离6米,那么表明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直观感知以及已有经验,进行合情推理,猜想判定定理。师生活动:(折纸试验)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纸片,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过三角形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如图1),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问题4:(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确认)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且B、D、C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翻折之后竖起的折痕AD才不偏不倚地站立着,即AD与桌面垂直(如图2),其它位置都不能使AD与桌面垂直。
问题5:在你翻折纸片的过程中,纸片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是变的一面,那么不变的一面是什么呢?(可从线与线的关系考虑)如果我们把折痕抽象为直线,把BD、CD抽象为直线 m,n,把桌面抽象为平面件是什么?
(如图3),那么你认为保证直线与平面
垂直的条
对于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操作:将纸片绕直线AD(点D始终在桌面内)转动,使得直线CD、BD不在桌面所在平面内。问:直线AD现在还垂直于桌面所在平面吗?(此处引导学生认识到直线CD、BD都必须是平面内的直线)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从而更凸现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核心词: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
问题6:如果将图3中的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改变一下,仍保证
吗?,(如图4)你认为直线还垂直于平面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
根据试验,请你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学生叙写判定定理,给出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问题7:(1)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相比,你觉得这个判定定理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2)你觉得定义与判定定理的共同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和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无限转化为有限”的数学思想,通过寻找定义与判定定理的共同点,感悟和体会“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的数学思想.思考:现在,你知道两位工人是根据什么原理安装旗杆的吗?为什么要求绳子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安装完了,请你去检验旗杆与地面是否垂直,你有什么好方法?
设计意图:用学到手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通过提出 “为什么要求绳子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对该问题可引导学生用三角形纸片来验证),从而来深化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
4.练习提高
如图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请列举与平面ABCD垂直的直线。并说明这些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思考:如图6,已知,则吗?请说明理由。
(分别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证明;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设计意图:这个例题给出了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一个常用的命题,这个命题体现了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之间的联系。
5.小结回授
(1)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试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叙述。(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以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对问题进行质疑和概括。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2.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
《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高一数学组
一、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2第2章2.3.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定理的初步运用。其中,线面垂直的定义是线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飞跃,是非常重要的。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本节是通过折纸试验来感悟的,它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概言之,线不在多,相交就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外,还有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一种间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期望目标和目标解析
根据《课程标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严格证明在本节课中不做要求,这样降低了难度。
教学重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初步运用。期望目标: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目标解析: 1.利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2.通过概括、辨析与应用,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3.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4.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和直线与平面垂直有关的简单命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5.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数学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等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为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等新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如何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中提炼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感悟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以及如何从折纸试验中探究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四、学习行为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的初始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进而通过辨析讨论,深化对定义的理解。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猜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等活动,切身感受直线与平面垂直及定义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继而,通过课本例1的学习概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几种常用判定方法。再通过练习与课后小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PowerPoint为平台)、三角板、大三角形纸片等教具;学生自备:三角形纸片(任意形状)、笔(表直线)、课本(表平面)等学具。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抽象概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探究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情景创设1:(播放视频)火箭升空时,火箭与地面的位置关系? 情景创设2:天安门前的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
情景创设3:请列举生活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例子(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思考:我们怎样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
问题:(1)如图,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AB及它的影子,旗杆所在直线与影子所在直线位置关系是什么?
(2)旗杆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旗杆底部B的直线B1C1的位置关系又是什么?
【意图】旨在让学生发现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过点B的直线垂直,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也垂直。
注意强调:两条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两种,从中概括出: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定义:(文字语言)如果直线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l.直线l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符号语言:学生在学案完成; 图形语言:(如图1)
判断题:对定义的辨析,展示幻灯片。
【意图】使学生明确平面中直线的“任意性”.通过辨析讨论,深化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探究二:除定义外,如何判定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师可提问:定义作为线面垂直判定的方法有何不足?)
1.观察猜想:某公司要安装一根8米高的旗杆,两位工人先从旗杆的顶点挂两条10米的绳子,然后拉紧绳子 的下端放在地面上(和旗杆的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的距离为6米,那么表明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了,为什么?
思考1.能不能像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那样,利用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呢? 思考2:一条直线不行,那么又能不能像判断平面与平面平行那样,利用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垂直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呢?
【意图】通过利用类比思想,寻找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由无限转化为有限、平面化、降维等思想。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实验: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如图2,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2)如何翻折才能使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
AD【意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BDCA 图2 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问题5:在你翻折纸片的过程中,纸片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是变的一面,那么不变的一面是什么呢?(可从线与线的关系考虑)如果我们把折痕抽象为直线l,把BD、CD抽象为直线m,n,把桌面抽象为平面(如图3),那么你认为保证直线与平面如果将图3中的两条相交直线
垂直的条件是什么?,、的位置改变一下,仍保证
吗?(如图4)你认为直线还垂直于平面根据上面的试验,结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事实,你能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吗?
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
l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图5)
mPn图
5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可让学生叙写判定定理,给出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教师注意引导。)
(三)知识应用(典型例题)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学生合作完成学案)
(1)若一条直线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2)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行四边形所在的平面.()(3)若一条直线与一个梯形的两腰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梯形所在的平面.()例1:如图6,已知a∥b,a⊥α,求证:b⊥α.(分别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证明;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如果两条平行直
图6ab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意图】能分别用判定定理与定义解决问题,会用证明问题的一般思维策略:由已知想可知(性质),由未知想需知(判定),合理选择辅助线.这个例题给出了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一个常用的命题,这个命题体现了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之间的联系。
【意图】进一步领会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策略,合理选择辅助平面,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例2: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K是AC的中点。求证:(1)AC⊥平面VKB(2)AC⊥VB
思考:
(1)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求证:VB⊥AC;
(2)在⑴中,若E、F分别是AB、BC 的中点,试判断EF与平面VKB的位置关系;
(3)在⑵的条件下,有人说“VB⊥AC,VB⊥EF,∴VB⊥平面ABC”,对吗?
【意图】例2重在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变式(1)在例2的基础上,应用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变式(2)是对例1判定方法的应用;变式(3)的判断在于进一步巩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个小题环环相扣,汇集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了知识间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
(四)总结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方面你学到什么?
(2)上述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3)你还有什么收获与感想?
【意图】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鼓励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概括.(五)目标检测设计
1.课本 P66 探究:如图,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A1C⊥B1D1.
BB1C1DA1D1A
C2.如图,PA⊥平面ABC,BC⊥AC,写出图中所有的直角三角形。3.课本P67 练习2 【意图】第1题是基础题,巩固复习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第2题本节教材中的一道探究题,主要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与判定定理;第3题也是活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与判定定理,前两题重在检测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检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题通过学生探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文字语言:
2、图形语言:
3、符号语言:
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文字语言:
2、图形语言:
3、符号语言:
三、知识运用 例1:
四、课堂小结:
第五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练习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如果直线ab,且a平面,则b与的位置关系是
2、过一点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它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6)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则它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垂直;
(7)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P
(8)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4、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C是对角线,PA平面ABCD 则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 A5、正方体ABCDA1BC11D1中,AC与BD1的位置关系是与棱AB垂直的面有,与对角线AC1垂直的面有B6、如图ABC中,ACB90,直线l过点A且垂直于平面ABC
P
C
D
动点Pl,当点P远离点A时,PCB变化情况是
7、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为G1G2,G2G3的中点,D是EF 的中点,现在沿SE,S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
S
Al
C
B
G3
重合,记为G,则(1)SGEFG所在平面;(2)GDEFG所在平面
G1(3)GFSEF所在平面;(4)GDSEF所在平面
10、如图,在五面体ABFCDE中,点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棱EF//BC且
F
E
G2
EF
BC,求证:FO//平面CDE 2
FE
AD
O
B
C11、已知四棱锥PABCD,PD底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且PDCD,E,F分别为PB,PC的中点,求证:(1)AC平面PBD(2)PAAB(3)PC平面ADFE
A
P
F
D
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