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
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
教师师德培训材料
经常听到人们有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令人担忧:自私、冷漠,坐公共车时难得有人站起来让个座;也经常听到老师们有这样的牢骚:自己当年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成才后竟然把老师给忘了,甚至不如“后进生”还想着老师;更有家长疑惑不解:我们把心都掏给了孩子,却发现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
是的,学生基本道德的普遍缺失,师生感情的普遍淡漠,孩子心理的普遍压抑,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担忧的同时,发牢骚的同时,疑惑不解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责任到底是谁?社会,家庭,还是学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是叫人变的,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叫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这些话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把学生教好,学生人格的缺失,是教育的责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健全,我们责无旁贷。而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光有高深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应实实在在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把小事深深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质。
最重要的不只是知识
还有德行
王林,是我所带班级的班长,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他的学习成绩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是许多同学望尘莫及的,一直以来,他都是各科老师的得意门生、掌上明珠。但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王林个子很高,但有些近视,调位时,我把他安排在倒数第三排,但他自己不太满意,私下里与前面的学生商量调换,在别人不同意的前提下王林趁下晚自习时自作主张私自将那位同学的东西全搬到后面,自己的东西则搬到前面,第二天早晨,居然理直气壮地告诉我:“××同学本来能看清黑板却不和我调位,我就是要治治他这个怪毛病。”何等的霸气,他竟这样给自己圆场。我感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些从小到大一直都被高分捧着的学生,太自以为是了,对自己的评价太过膨胀。为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列举了许多事例告诫他:渊博的学识必须建立在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上,如果单纯地把成绩看成是骄傲的资本,这样的人生走下去是很危险的.这件事对王林的教育是深刻的,最终考上山东大学的他来信说:“老师,调位那件事对我触动太大了,我想,这件事会影响我一生,我会永远记住老师的那句话:“举大业,德为先”。
做人要心存感激
学会感动
每天的课外活动,如果你走进我们的办公大楼,你会为眼前的景象惊叹不已:几乎每个办公室的每个老师都在耐心地辅导着自己的学生。这个时间是偏科生的补课时间,老师会抽出休息时间帮他们制定补课计划,帮他们选题,批改,讲解,希望帮他们把偏的科目迎头赶上。但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补课需要慢功夫,这一补常常是论年不论月,老师付出的不仅仅时间,还有耐心,爱心,甚至还有自己的健康。为此许多学生很感激老师,他们会更加勤奋地学习,以报答老师。但遗憾的是,对于老师无偿的付出,仍有不少学生无动于衷,甚至以为老师的格外付出是应当的。所以老师讲完题后,他们没有一个谢字;走在路上和老师形同路人;教师节到了,没有一张表示谢意的贺卡,哪怕是只言片语;考上学后,没有一个问候的电话甚至一条短信息……对于这些不懂事理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一方面仍在不断地继续付出,另一方面却又牢骚满腹。但冷静想一想,错在谁?学生?老师?还是家长?对于身边这些小事,作为老师,我们就有责任在我们的课堂上提出来,把我们的感受讲出来,把我们的观点亮出来:“没有爱的心是粗糙的,不能被感动的心是枯萎的,做人应该学会感激:感激父母的生身之恩;感激老师的悉心教导;感激周围同学的无私帮助;感激学校给我们这优雅的学习环境;感激身边的小草这样嫩绿,感激可爱的小鸟为我们引亢高歌……让同学们的心变得细腻,变得鲜活,变得更有人情味。
做人要互相关爱
互相欣赏
一天晚上,我去查宿舍,远远的就听见楼上好像有吵闹声,快步赶到时发现是我们班两个男生正拨开拉架的人互相指着鼻子骂得正凶呢,看见我来了,在别人的提醒下,他们才停下来。这时,我没有火冒三丈,更没有对他们的错穷追不舍,而是拍着他们的肩膀说:“诺大的宿舍楼就听见你们的声音,真给复习生丢脸。晚上写份反思,明早交给老师。”第二天,利用早会我和颜悦色地把他们请上讲台,让他们说说反思的结果,这时的俩人已全没了怒气,都承认是自己不冷静,为了一双拖鞋而搅了大家的休息,伤了彼此的和气,让老师替他们担心。当他们诚心诚意向同学们赔礼,向老师道歉时,我心里反而涌起了一丝感动,带着这样的感动,我说了这样一席话:“有人说,青年人犯错连上帝都可以原谅,但有些错我们是可以不犯的。我们都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在痛定思痛后我们都选择了复习,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志向使我们走到了一起,这是我们的缘份。大家都应珍惜这段共同奋斗、同舟共济的日子。如果我们彼此能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欣赏,那么我们的班集体一定会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团结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学习,享受拼搏的整个过程。大家想一想,在自己最沮丧,人生处于低谷时,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让我们彼此团结,从此不再有内耗,不再有矛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把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极致吧。”这次班会后班级再也没有发生不团结的现象,学生也懂事了许多。
当然,学生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次大型活动,一次主题班会,一次促膝谈心就能彻底完成的;学生人格的培养,也不只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专利,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真心付出,它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它更需要我们从自身素质抓起,把自身的人格率先提升到较高的境界,让人格的光辉自然昭示于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于一颦一蹙之间,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学生成才,一定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人格的培养不但不矛盾,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四中校长邱济隆说过这样的话:“德育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个人关键是他的思想,他要有一个上进的思想,他样样都会好,他要不上进,他样样都好不了。”是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已经过时,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建立一种全新的人才观念已迫在眉睫,正如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终生奋斗目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刻的璞玉,我们有责任将他们刻成一件件价值连城的珍品。为了让教育不再有遗憾,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有健全的人格,请俯下身来,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第二篇:从小事坐做起,从细节抓起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拘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是一句极为简单而又平凡的至理名言。
细节是什么:是工作中一点一滴,各人道德修养,也是如穿衣,打扮这种爱被人忽视的方面,你今天的气色是否精力充沛,你的衣服是否整洁,头发是否整齐,鞋是否光洁,身上没有杂物,异味?这都是细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知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做事更加认真细致,才会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我们当今社会上的人,想做大事的人很多,都想一夜暴富,而不愿意或不屑与把小事做细。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讲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的人在多数的情况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
位更多。
所以,无论做人、做事,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将小事做细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常听到身旁的人评价所干的某件事:“差不多吧”“不太清楚”……这样的观念一定要丢弃,要将差不多变成一丝不差,把不太清楚变为相当明白。象书中所讲的实例《荣华鸡为什么干不过肯德鸡》、《T28手机使爱立信输掉中国市场》。这些都是忽视细节的代价。所以,无论做事做人,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
细节是一种动力
一些企业家以为自己是做大事的,只要把宏观决策与战略方向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企业家做好宏观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细节是一种动力,是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的高度结合,是需要加以修炼的。
细节是一种精神
在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表现出专业精神来,故而说,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更多的是靠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许多情况下,敬业精神能补救许多能力的不足,正如李素丽讲的那样,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诸葛亮一生谨慎,周恩来更能叫出许多人的名字来,所谓大智若愚是精细之极以后的宽容,即聪明以后的糊涂,是对细节的超越,而不是对细节的漠视。企业所有员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地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
细节是一种创造
不要以为创造就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小改小革,细节高速同样是一种创造。细节创造方面我们是必须向日本人学习的。日本人没有美国和欧洲那么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也从未领导过科技革命,从来没有给世界带来过科技上的惊喜和辉煌。但日本又毫无疑问是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细节创造。日本的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已深入人心,全体员工投入合理化建议运动,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
生活因注重细节而美满,管理因注重细节而鲜活。知易行难,要把各个细节都做好很困难,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加强训练就一定能将细节做好。让我们学会发现细节,珍视细节,注重细节。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三篇:从严管理从工作小事抓起
从严管理从工作小事抓起
自从严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兴东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制订从严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立足岗位,从工作常态化做起,努力做好身边的事情,确保从严管理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这个公司各班组利用班前会、班后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兴东公司从严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对从严管理的思想认识,并积极开展查找身边隐患活动。工作中,各班组员工严肃劳动纪律,转变了思想作风,有效杜绝迟到、早退等小事发生。在日常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仔细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这个公司从严管理活动进入常态化工作,增强了干部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
(胜利油田东胜集团兴东公司靳庆明)
第四篇:安全从身边做起细节从小事抓起
安全从身边做起细节从小事抓起
从小,我们常常能在很多的厂门口看到过这么一句话“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其中的意义大家了解多少?它意喻着人们能够高高兴兴顺利的完成一天的工作,安全平安的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同时也表达了各级领导重视安全、渴望安全的心愿。如今,安全事故在许多企业频发,是什么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轻安全,重生产,轻细节,重结果。就是这样的观念与行为,带来了许多无以弥补的灾难性后果。
我们要如何做到安全的工作呢?就要从身边做起细节从小事抓起。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从每个员工抓起。只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多一点精心,多一点细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就必然不会发生不好的结果。许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出现危险,发生事故,往往是由于微乎其微的小事,而酿成大事故。在生产中的细节多如牛毛,而细小不安全操作行为也是不胜枚举。
做为长城润滑油武汉分公司储运中心成品部来说,我们,每一个发油员们每天都在发货第一现场,发货现场时刻会出现安全隐患,我们的发油员除了做了本职工作发油外,每天都协助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发货现场,由于武汉已经开始天气转热,提醒装卸人员穿戴好安全帽和防滑鞋,是每天必做的工作,一句提醒,一句监督,一件小事,可以避免许多安全隐患,也许就少了一句话,装卸人员会为了天气炎热而不去戴安全帽和穿防滑鞋,而发生严重的事故,还有许许多多的小
事存在我们发油现场中,现场是发生最多事情的地方,我们的发油员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可就是这些小事,这些细节,能防止多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督司机在现场登车或是盖雨布时是否戴安全帽,监督叉车是否超速驾驶,等等,看似琐碎,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些身边的小事这些细节,确保了我们部门现场的安全。
请大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善待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善待了自己,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汪敏
2009-3-22
第五篇:诵经典诗文 养健全人格
浅析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汨罗市川山坪镇初级中学 胡跃江 王华 电话:*** 邮编:414405 【摘 要】:本文从校本教材的开发、诵读课程的开设、环境氛围的创建、活动平台的搭建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典诵读,礼仪,健全人格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选人中小学教材的古诗文表现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涉及面也很广。这些优秀的经典诗文意存高远,其中不仅有文学、史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心灵本体,可以提升孩子身心品质,培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而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塑造时期。让孩子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接触饱含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气质,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自身特有的气质。良好习性的养成、高尚人格的奠定,会让孩子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应将古诗文诵读与文明礼仪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诵读与理解,让学生自小就扎根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培养其良好品行,提升道德素养。
一、编教材,搭建经典诵读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种阅读,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平乏。”
学校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研读经典诗词篇章,自编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给师生阅读。校本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兴趣为先、不求甚解、持之以恒、批判改进、尊重差异为原则,收录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贤文》、《礼记》、古诗名句等经典诗文,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我们要剔除其显而易见的封建糟粕,吸收借鉴其有意义的思想内容,比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的家庭理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等。分层次汇编《经典名句荟萃》,书中为诗文编配作者简介、注音、注释、译文、赏析、提示等内容,让学生天天诵读。《经典名句荟萃》其内容涵盖了在家、出外、待人等方面的礼仪。当前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将这些内容纳入校本教材,让学生熟记这些经典名句,在诵读与理解中学习礼仪规范,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根据不同学龄阶段,我们要求小学生熟记“经典名句一百句”,中学生每天熟记一句。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语文教师要带头诵读,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积淀,引导、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广、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二、设课程,促健全人格养成
“现在不少学生道德水平滑坡、文明礼貌淡化,通过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来规范孩子的伦理道德、言谈举止、礼仪风范,学会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希望这些道理能让孩子们终身受益。”且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英雄,易受英雄行为的感染。为此,不少学校开设了诵读课程,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伴经典成长。
语文教师要重视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在诵读课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礼记》这些国学经典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精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其文语句流畅,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其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诵读课教师不仅指导学生读,还要组织学生讨论,且适时地介入引导学生讨论: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那些哪些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并督促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写下成长记录。学生背诵的内容,在一生当中,记忆是最为深刻的。虽然有的道理有些深奥,有的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似懂非懂,不能完全理解。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在最适合背诵的阶段,我们用有趣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先背会,再让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感悟。孩子们现在还理解不了,但在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总有一天能明白。
以礼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传递着讲文明、知礼仪的信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与实践中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学到了行为礼仪,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格特征的人,有助于学生美好品格的养成。
三、创氛围,春风化雨润心田
健康的、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小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间关系?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学校创建经典诵读的氛围,可以有效的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他还指出:隐性课程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因而,学校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以营造丰富的诵读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空间,让校园每个角落成为学生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平台。如学校建立围墙文化,走廊文化,宣传窗、黑板报开辟品读经典专栏,教室图书角摆放各种经典名作,墙壁张贴表现古诗中勤劳、帮助他人、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名人名言、绘画、剪贴、手抄报等,将经典融入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根立柱都会“说话”,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经典的熏陶。
学生流连于经典的海洋,徜徉于名句的殿堂。他们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丰富的经典诵读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会产生影响,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
四、谋发展,多种活动来内化。
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养成,应是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经典诗文学习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应当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为学生推荐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指导自己的课外实践,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积累和表达。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他们的经典文化素养定能得到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健康人格也能得以养成。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应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想的,应让他们自己想。只有自己动手,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这些理论为开展经典诵读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礼仪知识,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养成健全人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策略。
为此,教师为学生多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机会,将培养他们美好品格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如开展“校园诵读之星”、诗词竞赛、制作古诗书签等活动;鼓励学生积累有关渗透了礼仪知识的诗句,收集整理,编成“文明礼仪诗词专辑”、“我喜欢的古诗”,让这些他们自己编的“书”成为日常交流的工具;鼓励他们根据经典进行角色表演。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中友爱、团结、互助的初步理解,让校园充满着文明的气息,孩子们在交流中感受朋友的情谊,礼仪与美育尽在其中。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名族精神。学校以“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健全人格”为发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引领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塑造美好心灵,在读书中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康人格,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家庭教育》 陈鹤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