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细节抓起
从细节抓起,防微杜渐
浅谈对“学优生”犯错的教育 在每一所学校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被学校领导称赞,被任课老师宠爱。以至于当这些学生犯了错,我们老师总因为他们身上的优点而会特别宽容的对待他。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盲点,久而久之就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感觉,他们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旦在人生道路上受到一些挫折,这部分孩子中的一些便会因此受不了打击。
所以,对“学优生”犯错,我们老师更要从细节抓起,防患于未然,让我们这些学生在能够拥有聪明的头脑的同时,也能拥有强大健康的内心,从而能够在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各种挫折,提升其能力。
一、辩证看待“学优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的成长,总是在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校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改正自身缺点,提升整体素质。
“学优生”身上同样也存在不少缺点,但我们老师往往由于其身上的闪光点而忽视其缺点,对于他们犯错常常是过于宽容,认为“无伤大雅”。殊不知,这样的“爱”其实是对这些学生的伤害。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学优生”成绩优秀,学习自觉,作业认真,不需要老师多费心,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孩子身上也是有缺点的,如自私、冷漠等。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优秀而“以偏概全”,要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态度明确。
对于“学优生”,我们老师应该做到有优点该表扬就表扬,使其能持续下去,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对于存在其身上的缺点、错误,要看清、看细,该批评时就要批评,这样才能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使这些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正视错误,勿以错小而容之
犯了错,我们需要承认它,并正视它。当我们的“学优生”犯了错,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犯错或者“知而不改”时,作为老师首先必须得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因为错误小而忽视或者听之任之。很多时候由于对这些学生的偏爱,导致我们老师在无意中会放松对其的一些要求,认为一点点小错误没关系的,他们一定会改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学优生”的小错误会越积越多,如滚雪球一般。当它变成“大雪球”时,那么一切都晚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蚂蚁都能毁掉大堤。可想而知,小错误积多了,会对我们这些本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甚至足以“毁其一生”。
所以,作为老师,对于“学优生”身上的小错误,我们应本着负责的态度,“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而不是无原则的宽容。当然在“指出”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方法,要顾及到我们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成绩越好的学生,他的自尊心会越强,老师当面的指责会让孩子下不了台,这样也许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我们可以寻找一种恰当的方法,让这些孩子明白自身存在的错误,让他们能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们老师要明白无原则的宽容那是纵容。学生有错,教师没有指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经验的不足和心理年龄小,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而老师在这些学生犯错的时候,没有及时指出,会给学生带来误导,使他们一步步偏离正确的“航向”。我们听过、看过太多的高科技的人才犯罪的事件,在唏嘘的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这些人会走上不归路呢?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出现了问题。
所以,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正视其错误,使他们能在老师的教育下拥有正确的观念,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三、因材施教
对于犯了错的“学优生”我们除了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之外,更要引导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对于这些学生的引导也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老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学优生”中有些“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所以他们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往往也是因为自身性格因素,导致他们即使犯错了也不自知。如一些孩子会下课时大声吵闹,故意捉弄别的同学,对自己的字迹水平要求不高。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可以直接指出他的这些错误行为,让孩子首先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当孩子对此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慢慢改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是“学优生”,他也不可能因为老师的一两句话而马
上改正缺点了。老师要注意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行为,时刻提醒孩子,当他这些错误行为减少的时候,要及时激励孩子,使孩子能够保持一颗坚定的心。
有些“学优生”自尊心特别强,性格偏激,他受不得一丝批评。一旦犯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会跟老师唱反调。对于这样的学生,直接批评就不可取,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使教育难以进行下去。我们可以采用“柔和”的方式,作为孩子的“朋友”先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因为这些孩子肯定因为自身的一些想法而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怎么来引导孩子?所以,此时老师要“蹲下来”,采用和孩子聊天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慢慢“悟”出自己的错误。
有些“学优生”在老师面前很乖巧,在家长面前大呼小叫,没有礼貌。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感恩”的班会、队会,加深孩子对“感恩”主题的印象;可以通过回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实践活动,感受父母的辛劳;可以通过“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的活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学生自然也就能感受到“父母之恩大于天”,这样也有助于这些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优生”中还有一些特别内向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往往除了感觉他们成绩好之外,没有其他印象,因此会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其实这些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他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关注,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如有些孩子过于自私,有些孩子爱占小便宜„„如果老师们没有及时引导,会对这些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对这些孩子,老师要以更大的耐心来关注,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对他们的爱。内向的孩子他往往不善于口头表达,所以一旦犯错,若老师咄咄相逼,孩子内心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更委婉的方式,如写信,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孩子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倾诉。老师要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获取信息,于“无声”中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明白“错误是成长中必经的美丽”。
学生各种各样,当他们犯错时,当我们觉察到“学优生”身上存在错误时,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细细分析,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让每个“学优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四、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实质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学优生”由于一直在“温室”中成长,养成了娇气、懒惰等坏习惯,他们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这样对于他们的良好品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困难。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使他们能在挫折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如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读一本关于“战胜挫折”的书,让我们的学生明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困难、挫折。让学生对此有个了解,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惊慌失措。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大扫除”、各种知识竞赛等,让他们通过活动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遵循“晓知以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适当”的原则,采用指导、教育、咨询、疏导等方法,教会学生自我调节,使这些学生能够从逆境中摆脱出来,从而健康成长。
面对挫折,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让我们的“学优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
“细节决定成败”!对“学优生”的教育要关注细节,对他们身上具有的缺点、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采取各种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能认证正视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篇:从小事坐做起,从细节抓起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拘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是一句极为简单而又平凡的至理名言。
细节是什么:是工作中一点一滴,各人道德修养,也是如穿衣,打扮这种爱被人忽视的方面,你今天的气色是否精力充沛,你的衣服是否整洁,头发是否整齐,鞋是否光洁,身上没有杂物,异味?这都是细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知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做事更加认真细致,才会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我们当今社会上的人,想做大事的人很多,都想一夜暴富,而不愿意或不屑与把小事做细。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讲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的人在多数的情况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
位更多。
所以,无论做人、做事,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将小事做细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常听到身旁的人评价所干的某件事:“差不多吧”“不太清楚”……这样的观念一定要丢弃,要将差不多变成一丝不差,把不太清楚变为相当明白。象书中所讲的实例《荣华鸡为什么干不过肯德鸡》、《T28手机使爱立信输掉中国市场》。这些都是忽视细节的代价。所以,无论做事做人,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
细节是一种动力
一些企业家以为自己是做大事的,只要把宏观决策与战略方向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企业家做好宏观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细节是一种动力,是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的高度结合,是需要加以修炼的。
细节是一种精神
在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表现出专业精神来,故而说,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更多的是靠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许多情况下,敬业精神能补救许多能力的不足,正如李素丽讲的那样,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诸葛亮一生谨慎,周恩来更能叫出许多人的名字来,所谓大智若愚是精细之极以后的宽容,即聪明以后的糊涂,是对细节的超越,而不是对细节的漠视。企业所有员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地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
细节是一种创造
不要以为创造就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小改小革,细节高速同样是一种创造。细节创造方面我们是必须向日本人学习的。日本人没有美国和欧洲那么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也从未领导过科技革命,从来没有给世界带来过科技上的惊喜和辉煌。但日本又毫无疑问是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细节创造。日本的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已深入人心,全体员工投入合理化建议运动,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
生活因注重细节而美满,管理因注重细节而鲜活。知易行难,要把各个细节都做好很困难,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加强训练就一定能将细节做好。让我们学会发现细节,珍视细节,注重细节。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三篇:安全生产必须从“细节”抓起
安全生产必须从“细节”抓起
电力生产,安全为天。安全工作一直都是电力生产中永恒的话题,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也早已被广大职工在思想上所认识和接受。但在管理与执行层面上,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抓好、抓细、抓实。
安全生产工作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要想稳固地保持和发展下去则更加困难。因为,安全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甚至某一个人的不规范行为或某一个细节的违章,都很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破坏取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的实践告诉我们,抓安全工作必须求真,假不得;必须务实,虚不得;坚决要严,松不得。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职工在管理与作业标准的执行上下功夫。要牢固确立“一切事故都是纸老虎的”理念;就要提前设卡,加强“超前管理、超前预防”,筑牢事故预防的“堤坝”;就要将隐患、“三违”与事故发展同等对待,用放大镜教育、警示职工。毫无疑问,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扎 实有效、充满细节的工作来实现的。
工作中,每次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或多或少总会有人“习以为常”或“不耐烦”,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此,想提醒的是:安全生产必须“小题大做”。试想,安全事关国家财产安全,事关职工生命与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小题”能说小吗?恰恰相反,它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因此,隐患排查和处理,必须从细节抓起,必须“小题大做”,必须下狠招、出实招。
第四篇:安全从身边做起细节从小事抓起
安全从身边做起细节从小事抓起
从小,我们常常能在很多的厂门口看到过这么一句话“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其中的意义大家了解多少?它意喻着人们能够高高兴兴顺利的完成一天的工作,安全平安的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同时也表达了各级领导重视安全、渴望安全的心愿。如今,安全事故在许多企业频发,是什么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轻安全,重生产,轻细节,重结果。就是这样的观念与行为,带来了许多无以弥补的灾难性后果。
我们要如何做到安全的工作呢?就要从身边做起细节从小事抓起。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从每个员工抓起。只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多一点精心,多一点细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就必然不会发生不好的结果。许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出现危险,发生事故,往往是由于微乎其微的小事,而酿成大事故。在生产中的细节多如牛毛,而细小不安全操作行为也是不胜枚举。
做为长城润滑油武汉分公司储运中心成品部来说,我们,每一个发油员们每天都在发货第一现场,发货现场时刻会出现安全隐患,我们的发油员除了做了本职工作发油外,每天都协助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发货现场,由于武汉已经开始天气转热,提醒装卸人员穿戴好安全帽和防滑鞋,是每天必做的工作,一句提醒,一句监督,一件小事,可以避免许多安全隐患,也许就少了一句话,装卸人员会为了天气炎热而不去戴安全帽和穿防滑鞋,而发生严重的事故,还有许许多多的小
事存在我们发油现场中,现场是发生最多事情的地方,我们的发油员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可就是这些小事,这些细节,能防止多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督司机在现场登车或是盖雨布时是否戴安全帽,监督叉车是否超速驾驶,等等,看似琐碎,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些身边的小事这些细节,确保了我们部门现场的安全。
请大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善待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善待了自己,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汪敏
2009-3-22
第五篇:安全应从细节抓起
安全无小事,抓安全就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抓大不放小,抓小以促大,才能保证煤矿安全长治久安。
安全工作从细节抓起,既是一种安全态度,也是一种安全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安全理念。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现实工作中,对于安全生产中的一些细节工作,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存在着安全工作中的“细节”、“小事”、“小问题”说得多,抓得少,喊得多,罚得少,工作力度不大,有的基层区队、班组甚至对安全工作的细节、小事视而不见,睁只眼闭只眼,“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一些习惯性违章屡讲屡犯,屡禁屡有、见惯不惊,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最后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给企业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造成了大损失。这种态度是非常有害的,不抓细节经常是酿成安全事故的根源。
安全工作从细节抓起,就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在安全管理上,百分之一的错误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安全生产这件大事是许多小事组成的,只有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成全安全生产这件大事。小是基础,大是框架,小是环节,大是链条,没有小无所谓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不抬起土壤故能成其大”。因此,在安全这根链条上,所有环节要细上加细,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对待,抓着鸡毛当令箭,抓着芝麻当西瓜,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打牢安全工作基础。凡是对安全工作有影响的细节,要经常讲,反复讲,认真严肃地对待安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不给安全隐患以生存的土壤。
安全从细节抓起,就要坚持安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可以说,企业里的每一条安全制度,都是用鲜血和教训换来的。安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看似无关紧要,但往往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保证安全链条稳定,有赖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一眼一丝一扣健康有序地运转。因为,轻视和忽略任何细小环节,都会破坏我们整个安全链条,从而影响到整个安全生产。每一个企业职工,特别是所有从事安全工作的同志,要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多一些,把违章可能产生的后果想严重一些,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面对任何人不好的习惯、做法,都要理直气壮地予以批评、纠正,把每一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往深处做、往细处做,往最薄弱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做,这样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安全从细节抓起,就要狠抓薄弱点。按照木桶原理,木桶的水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片,同理,安全生产也决定于最薄弱的人员、环节和工作。对这些环节和工作,如果大而化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很有可能酿成隐患,造成事故。安全工作要求实打实,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麻痹,不容许任何应付凑付。因此,各级管理干部要把安全工作中的各项薄弱点紧紧抓在手上,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井下,深入一线,安排任务到现场,解决薄弱在现场,扎扎实实地抓,实实在在地干。对关系安全的每一个薄弱点都要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对每一项安全任务、每一处安全隐患,要盯住不放,解决不好不放手,真正把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安全规程措施落实到现场,以此确保安全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