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沟通,对个人形成的成果进行小组集体加工完善。在这里,合作的动机是学习,是一种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合作学习的要点
1、“兴趣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然愉快地接受知识。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有兴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2、尊重学生,放手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能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让他在“团队”中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和感悟。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落在猫脚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过程。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注重学生的“体验”。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他们的表现会让我们满意的。即使合作学习后,学生未得出教师预想的答案,那又有什么关系,对学生来说,“体验合作”那才是重要的教育价值。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这一课中,“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我请学生四人为单位,先自己学习课文,然后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有疑问的地方,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对于“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式飞 机。”等有些小组没有研究出来,而有小组,不仅探究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更涉及“人类还向那些生物学习过”,“ 插图中的蝙蝠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人类的老师”,“除了人类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现了飞机以外,人类从鸟类身上还学到了什么”„„凡此种种,难道不是尊重学生,放手实践的效果吗?探究的过程,结果又有什么关系?
3、重视评价,有的放矢。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鼓励性的话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启发性的语言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知识的宝库。因而,在教学中,我总是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来正面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在合作学习中,我并不总是请表达能力好,语文基础扎实,思维反应快的学生来汇报学习成果。反而,一直会给表达能力差,胆子较小,内向的学生以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回答声音很轻。我就会说:“你回答得很精彩,老师和同学都想听一听,再说一遍,好吗?”对于那些回答或提出问题十分有见地的学生,我则大加赞赏,毫不吝啬,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学生向老师报告:“ⅩⅩ,不肯发表自己的建议„„”“ⅩⅩ,一句话都不说的,都是我们在说„„”碰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劈头盖脸把不参与的人大肆批评一番,而是循循善诱,引导他加入“团体”,消除他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教导团体中的积极分子,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有耐心,学会赏识。因此,对于有心理紧张的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更因给予肯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激情燃烧,使课堂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的,合作的,又独立的,创造性地学得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4、合作学习不能替代独立式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除有特别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外显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位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最终具有独立能力的过程。“合作”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获取一种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具有合作精神。但如果过分依赖合作,片面强调合作,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限制学生的独立要求,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独立能力的不断丧失。显然,这种过分强调合作,使合作式学习机械化、形式化、浅层化的做法给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危害性。实际上,2 有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所获得的体验、得到的感悟比合作所得的体验、感悟要深刻得多,因此独立思考、个人学习仍有合作学习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培育学生的独立能力这一教育性,完全依靠合作式学习是无法实现的。最理想的是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便协同配合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互相启发,互相研讨。这是一种很方便的合作方式,不必刻意准备。课堂上,随时可以组织这种活动方式。优等生之间的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互相促进的的过程,能够使他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这样的形式最容易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师透彻理解教材后,有的放矢,掌握合作的契机。合作与独立思考相辅相成,做到收放自如。成绩相差悬殊的同学合作,能起到带动作用。后进生之间的合作,因为基础相同,互相理解,往往能无所顾忌的说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有所提高。
2、小组合作 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全班集体合作 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而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优势
1、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的话,学习活动就会被同学们赋予积极的意义。正如在体育运动中,体育活动被大家所重视,就是因为每一个队员的成功都会给全队带来荣誉。为此,在合作学习的班级中小组活动被重视,也正是由于它有助于全队取得成功。
2、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拉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个问题而答错了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懂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
3、解决问题变得比较容易。
大家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合力,共解疑难。教学《祁黄羊》一课,探究的关键性问题是“解狐、祁午与祁黄羊的关系都不同寻常,举荐他们必然会引来非议。难道,一定得推荐他俩,没有其他的人选了吗?”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从时代背景去考虑„„有的从中军尉这个职务出发,一旦错用中军尉,将削弱晋国势力„„有的从祁黄羊推荐人选时的慎重表情及中肯的语言描绘,说明解狐和祈午是最适合的人选„„各种思维相互碰撞,互为补充。不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的研究,力求使问题答案更完美,做到研究资源共享。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总之,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完善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形式下有效的学习。
主要参考:《合作学习浅析》 田建芬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来自小学语文网)《对合作学习的反思》
黄学友 李正求(来自小学语文网)《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林明清: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之策略[J];广西教育;2005年Z1期辛竹叶。2辛竹叶:浅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希望月报;2004年10期句新文。3句新文: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5期。
4谭淑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05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把握》
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异质小组(优、中、暂时落后三种类型的学生并存,利用教室内学生横竖成行的座次安排特点,按一定的人数编排而成的多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交流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学生高度合作的人格交流网络的形成,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近年来致力于把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收到显著成效。结合有关理论,现把实施合作学习中应把握的有关指导原则阐述如下,以向广大同仁求教。
一、指导目的的德育落实原则
语文教材的科学编排,使其内容丰富多彩,爱国主义、文明礼仪、为人处世等等无所不包,为合作学习的指导提供了深厚的德育素材。
通过对诸子散文、汉赋乐府、唐诗宋词等灿烂文化的指导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反映现代社会生活题材的小说、通讯、报告文学等等文学作品的指导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激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意识,让学生有一种昂扬的人生观。
指导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支持,相互学习,让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尤其是指导学生形成了高度合作的交流网络,清纯的学生容易在感情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发生共鸣,集体的力量督促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学生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功感。
二、指导内容的可接受原则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常识、课外活动等。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方面,这些培养目标理论上来说是可行、必需的。另一方面,现行的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同一讲授内容,同一教学进难度为基本特征的“一刀切”“批量生产”式的教学模式)又从实践操作上设置了不少学习内容可接受性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个别指导也带有“千人一面”的阴影——来回的向有疑问的学生重复自己早已设定好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是班级授课制弊端的延续。而合作学习则有效地避免了以上弊端,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在尊重学生个体实际水平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搜寻、接纳所需信息。合作学习的指导,更是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行教材体系的编排特点,内容重综合性,把知识与能力的递进和衔接,灵活多样地散点式渗透在学生能接触到的课本、课堂和课外的时空。
三、指导组织的高度民主原则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以权威者、知识拥有者自居,而是以引导者、促进者和鼓励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学习小组成员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思考者、传递者和接受者的综合载体。
此时的教师,应当放弃些传统的“师道尊严”,成为班集体的一员,也就是说让自己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体现“教学相长”这一原则,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广泛合作的渠道。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自由、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整个课堂中使“教”与“学”的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师生双方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开心扉,互相接纳,彼此多角度、多层面、高密度的交流沟通、借鉴吸收。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尊重学生观点的前提下,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学生毕竟是尚处于发展完善中的主体,掌握的知识、自己的见解,未必是正确、科学的,应当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以这一有效载体,来达到学生信息的共享,更好的接受新知识。
实际上,教师就应当把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充满和谐、友好气氛的“游戏”来对待,创造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健康的交流学习状态,达到师生、生生相容,这也是合作学习指导首要的把握原则。
四、指导策略的可操作原则
合作学习不抛弃集体授课的基础。合作教学的课堂模式一般是:导入新课——合作设计、明确目标——小组自学(教师个别指导)——集中释疑(教师集中指导)——小组合作活动、学习交流(教师听取讨论后分组指导)——检测——反馈矫正(具体模式授课时每位老师对又据实际有所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占很大比重的合作,是在经过师生商讨设计学习目标,学生以自学、讨论、辩论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师好比“编剧”,学生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编”是基础,“编”是规定大方向,“导”、“演”是主体,把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这样使学生有机会切磋,知识内化的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自我调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开拓精神、组织能力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从生理上看,学生的身体发展迅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从心理上看,他们的求知欲旺盛,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喜欢亲自探索,但理解力差,缺乏知识和经验,对感性的、形象的、新鲜的东西易于接受。
无论是从授课模式、实际效果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这一指导策略应当是可操作的。
五、指导管理的大胆创新原则
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在他提出的“大脑风暴法”中指出,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重要。学生在校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独特构思的创新事例中,学习小组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须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讨论、辩论,在讨论、辩论中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信息直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升华知识的能力,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学习小组内部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个性不同,教师也要协调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保持平等地位,让优秀生不盛气凌人,以自己的优势为困难生提供智力和知识刺激与辅导,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网络。困难生也不自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寻求智力支持和知识帮助,困难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基础。如此而行,学生在讨论中,就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力量,让个体的价值真正在集体中得以体现、实现。同时,学生在辩论中也产生了一种内在的竞争,也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体的思维促进个体思维的发展,又让个体思维促进集体思维的完善。
这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并留意听取学生的讨论,一是自己二次备课,更重要地是要发现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哪怕是教师不知道的或是反驳教师正确的,只要是学生说得有理有据,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
六、指导评价的多元化原则
合作教学可以说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作为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合作学习的开展,既有个人的竞争与合作,又有小组间的竞争,对学生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情况则要多元式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进步)。
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小组中表现突出者,教师要抓住时机,当场予以肯定或表扬,记录下来。并要长期积累,结合其进步,以便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个体的进步。对于学习小组集体的评价,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客观性地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要看成绩的提高幅度,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提高程度,特别是看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情况,获取信息能力培养程度及应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评价的着力点定位于争取、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与自我完善上,既横向比学生的阶段发展,更纵向比学生的延续发展。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困难生,只要是跟自己的过去比,语文能力有提高,也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也要鼓励。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研5+6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沛县孔庄小学孙守芳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合作学习:(美国威廉·格拉塞)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为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小方式。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要努力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我认为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
课题研究的内研究内容:
1、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明确小学语文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2、研究并建立能使小学生在“解放其手、脑、口、眼、时间和空间”的环境氛围中充满兴趣并探究性地进行语文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研究和建立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有关的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观察记录、调整方法。
行动研究法:确定研究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得出实施方案和评价办法、再实施、再检查、对原方案修订、再次实施……获得结果。经验总结法:确定研究内容对象、收集经验材料、筛选、归纳总结。案例研究法:撰写相关案例分析。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2010年4月--6月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走在教育的边缘》; 2010年7月----11月读《做幸福的教师》《新课程教学法》;
2010年12月—2011年1月读李国忠主编的《教师最需要什么》。
完成读书笔记、课例分析、案例、随笔、教育故事、论文等的具体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09年12月),申报课题,课题设计,确定研究思路,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2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课。撰写阶段性报告,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整理分析后写出阶段性总结。
2010年1月——2011年1月 阅读有关书籍,完成读书任务,并整理好研究笔记(4篇以上),课堂教学案例(4篇)填写结题报告或提交一篇高质量的课题论文。
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资料搜集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该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意味着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变传授者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在阅读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还给学生,导学案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份导学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就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可根据目标,结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以及手头所具备的资料,认真阅读课文,搜集信息,做上记号,初步整理。同时教师可在导学案“自主测评”这一块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以小说为例,可安排这几方面的问题:文学文化常识、生字难词、故事情节等。同时再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即设计一个题目,指导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放到小组中去讨论,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主题、写法揣摩等。并对有创新性的问题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了初步感知小说的方法,为以后阅读小说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传统的教学只是师生单项交流,就我们这种大班式的课堂,根本不可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真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不常参与课堂互动。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滥芋充数,不懂装懂,也就越发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以及导学案“合作探究”中设计的问题,比如,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是如何刻画的,文中有哪些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与语言是哪些等等问题。然后各小组在班上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将自己的阅读信息在小组中交换,互为补充、修正,从而获得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阅读知识。
小组讨论中,教师绝不是旁观者,而应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并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
四、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方法。(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星星变奏曲》一课,就可质疑题目中的“变奏”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用“变奏”一词?这样,学生能去查阅资料,从而解决两节诗的结构和语言上的异同。(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3)抓重点语句质疑。对语言的揣摩赏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4)从矛盾中质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让学生猜一猜为何称“死海”,为何又说“不死”。(5)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还要知道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引导,让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展开想象;
(3)新旧知识结合;(4)运用比较,区别异同;(5)举一反三。
同时,在解决了问题后,在深刻理解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容量及授课时间适度拓展知识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后,要求学生就“粉笔、蜡烛、杨柳、梅花”等事物展开联想尝试在课外练笔中运用;以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写法在《台阶》、《背影》等课文中均有运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在综合了不同文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后,可以让学生的运用在习作中。
探究式的教学改变了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充满自豪感,并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整理内化,使知识系统化。
教师对全文的归纳总结,一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一方面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学习该类问题的课文从哪些方面突破。因此,此步骤不仅是对本课的总结,更是交给学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课堂笔记的整理,是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的阅读教学不应为教而教,而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
第五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张扬,同时有能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性、自由性,又决定了我们对其要进行调控。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组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的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哪些内容最适于小组学习呢?
1、具有争议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层、理解关键词语及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等,通过小组争议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如在《林海》一文中,作者老舍三次提到“亲切、舒服”之感,那么,老舍先生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呢?为什么会感到亲切舒服呢?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也是重点。解决这些重难点,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学生对兴安岭的情感,感受为祖国所作的贡献。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就深入了。
2、具有合作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量大、面广,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户外分小组分角色表演,各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使全班同学都得到参与表演的机会,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时效大大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的形式要有多样性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活得最大的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武松性格豪放倔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的语句时,可利用小组分工寻找,再交流,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的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很有限,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小话题放在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我在教学《威利斯的小艇》时,曾有一个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威利斯的小艇要设计成两头翘起,像新月的样子?”提问的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回答道:“这样的设计很美观”,“这样的设计美观吗?”我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且有争议性的问题,就立即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生对威利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效果良好。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以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之间的竞争。如:对课文精彩章节,可以“打擂台”演讲,小组间演讲,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
当然,小组学习的形式还很多,而且实践中我们不能机械地用那种形式,再用这种形式,往往是多种形式交错或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学习的自由、灵活、高效的作用。
三、小组学习的时间要有准确性
从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考虑,过多过滥的小组合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后果,从而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从教材的重难点处设想,只有科学地选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处理好„伤十指与断一指“的关系才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由此可见,目标不明,就易流于形式,也就毫无效率可言了。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的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现象出现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思路明确了,学习中也体现到成功的喜悦。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学生自读课文时,尤其时初读某个章节、段落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是,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付小组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小组学习的组合要有灵活性
传统的小组学习组合往往是男女搭配,优差生搭配,且长期固定。实践证明,这种稳固的“帮扶式”的组合,能发挥一定的以优带差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因为组内差异明显,优等生发挥着小教师的权威作用,不管是红是白,都是他们说了算,而大部分中差生只有听话的份,真正成了小组内的 “一言堂”,这还导致部分学生过于自负,认为自己的见解最正确,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容不得别人的观点。没有平等的地位,就不会有平等的合作交流,这样不但制约了中差生的进步,同时也制约了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小组学习的组合上要提倡变固定的“帮扶式”为灵活的“平等式”的组合,依据小组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是优中差生的等级组合,也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组合,可以是教师指令的组合,也可以是学生的自由组合。不管是哪一种组合,目标都是在谋求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的方式之一。由来已久,看似简单,却值得探究。在主体教育思想回归课堂的今天,研究小组学习,对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及小组群体的集体智慧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着极为重
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椑木同乐小学 王裕姮
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学成绩也相差较远,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我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尝试了国内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模式,效果较好,也有了一些思考。“先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看书、自学、练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先学后教”模式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始至终学和练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大概分为六大环节:
1、课题;
2、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3、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4、师生互动学习(包括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引导学生更正,发挥小组兵教兵作用);
5、巩固练习;
6、当堂检测,检查当堂掌握效果。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先学后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要始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
(二)出示自学指导。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自学能力不足,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但自学能力受知识水平、课文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的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例如,在教学《活化石》一文中,我提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具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用横线把活化石名称勾画出来,4分钟后上台填表”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很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三)创设良好自学氛围。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只要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
在自学过程中,我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有时也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范写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要以真诚的目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