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2: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第一篇: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比、百分数互化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其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以解决问题为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联系,能运用联系,提高复习效果。教学重点: 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比、百分数联系灵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交流

师:问大家几个问题,知道就大声地说,好不好? 生:好。

师:一头牛有几个耳朵? 生:两个。师:有几只眼睛? 生:两只。师:有几条腿? 生:四条。

师:喂什么?(生想了一会儿未答,师把“喂什么”写在黑板上。)生:喂草吧,还以为是原因呢。

二、复习回顾 1、50的4/5是多少?如何列式?为什么?(50×4/5,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学生齐读。)

2、已知x的4/5是40,求x。如何列式?为什么?(4/5x=40,或者40÷4/5。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或除法。学生齐读。)

3、把分数、比、百分数互化。4/1:80%

4/9(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不太熟练。回答正确。)。

师:大家做得非常正确,分母为2、3、4、5、8、9、10的最简真分数与比、百分数、小数的互化要熟记于心。今天,我们就利用分数、比、百分数联系来解决问题。有信心吗?听声音觉得大家信心不足,有信心吗?大声回答。

三、整理信息

师:我校为迎六一特组建了校文艺队,女生40人,男生50人,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男生女生共多少人? 师:共多少人? 生:90人。

师:把问题和答案合起来呢? 生:男生女生共90人。

师:对,这就是你得到的信息,你开始的回答是个问题,连同答案一起表述出来才是信息。(生点了点头。)

师:谁得到了不同的信息? 生:男生女生差10人。生:男生多,女生少。生:女生是男生的4/5。生:男生是女生的5/4。生:女生比男生少1/5。生:男生比女生多1/4。生:女生占总数的4/9。生:男生占总数的5/9。

师:如果把这些分数化成比、百分数,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地说出了答案。)

四、解决问题

师:大家真不愧为数学小能手,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现在用上男生50人和这些信息,求女生多少人。(学生有点不明白。)

师:谁给大家读一下第一题?(一个学生读了题目。)大家再齐读一遍吧。

师:其余的五道题目大家该知道了吧?(学生点头。)大家先默读题目,然后列出算式,并说出思路,遇到不会的同桌可以交流。师: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同学,谁来给大家讲解第一题? 生:求女生人数就是求男生的4/5,所以用50×4/5。

师:说得非常正确,这位同学不仅知道算式,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列式。大家一起说一遍。

师:第二题呢?就像刚才这位同学的讲解一样。

生:已知女生的5/4是50人,求女生人数用方程或除法。5/4x=50,50÷5/4。

师:第3题有点难度,谁来说一说?

生:50-50×1/5,女生比男生少男生的1/5,先求少的人数,再相减。师:有不同的思路吗? 生:50×(1-1/5)。

师:1-1/5求的是什么?女生比男生少1/5,谁是单位“1”? 生:男生。

师:女生的分率是多少? 生:1-1/5。

师:所以,先求出的是女生占男生的分率,求女生人数就是求男生的(1-1/5)是多少,列式为50×(1-1/5)。师:第4题呢?

生:X+1/4x=50。女生为x人,男生比女生多1/4x人,所以X+1/4x=50。

师:讲得真清楚!还可以把女生看作单位“1”,男生分率(1+1/4),女生的(1+1/4)是50人,还可以怎么做?

生:列方程(1+1/4)X=50,或列算式50÷(1+1/4)。

师:一起说思路。男生比女生多1/4,男生是女生的1+1/4,已知女生的(1+1/4)是50,求女生人数用方程或除法。师:第5题呢?

生:50÷(1-4/9)-50,先求出总数,再减男生人数。师:最后一题呢? 生:50÷5/9-50。

师:刚才的6道题,我们也可以试着用比来解决。如:第1题女生男生的人数比4:5,可以把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看作多少份呢? 生:男生5份,女生4份。师:一份数怎么求呢?女生人数呢? 生:50÷5×4。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其余的5道题吗? 师:大家做得真快,谁说一下第2题? 生:50÷5×4。师:第3题。生:50÷5×(5-1)。师:第4题。生:50÷(1+4)×4。师:第5题。生:50÷(9-4)×4。师:第6题。生:50÷5×(9-5)。

师:大家用份数的方法做得更省劲了,课下大家可以试用百分数解决这些问题。想多练习,可以让条件不变,求总人数,求相差多少人。也可以把男生50人改为女生40人,求男生人数,求总人数,求相差

多少人。还可以改为总人数90人,求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求相差多少人。或改为男生女生相差10人,求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求总人数。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分数、比、百分数的联系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勤作总结,把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复习效果会更高。

(银杏南校

魏保荣)

讲《解决问题》后感

银杏南校

魏保荣

今天,在滑县半坡店乡明德小学给六年级上了一节数学复习课,用分数、比、百分数《解决问题》。尽管这节课已经结束了,但上课的情况还历历在目。感受最深的是:

一、引导要到位

复习刚开始,我出示了信息:我校迎六一特组建了校文艺队,文艺队有女生40人,男生50人。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很快就举起了手,没想到第一位学生回答是:男生女生共多少人?这是问题,要连同答案表述出来才是一条完整的信息。我不能告诉他们,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信息。我问:“你刚才的回答,能让别人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他摇了摇头。“那该怎么回答呢?”“男生女生共90人。”我微笑着说:“这就是信息。你发现的信息不能是问题形式,应该让听者有一个准确的印象。”于是,大量的信息出现了:男生比女生多10人;女生比男生少10人;女生是男生的4/5;女生比男生少1/5 „„当然,我只把要用到的信息列举在黑板上。

二、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机械重复的复习会令人生厌。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题目由基本到复杂,层层深入,原本单调的数量关系融合于具体的解题过程,题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不变。当然,也有学生喜欢由分数得到比,从而找数量对应的份数,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求问题。实际上这个过程正好沟通了学生知识间的联系,加深了理解,收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复习课的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理解更深。因此,我们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找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小学数学体系,从而形成数学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有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可以叫我梁老师,大家知道我是教什么的吗?(数学)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我们拿的是数学书)你真会观察生活,在数学的学习中也需要会观察的眼光。

2.学了三年的数学认为数学有什么用处?(可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我们就要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我这里就有一个数学问题,第一组有几名同学?请思考你是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怎样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每行有2人,一组有6行,用乘法2×6=12人解决问题)【板书:发现信息:每行2人,一组6行,算式2×6=12(人)】

3.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步乘法计算能解决的问题,大家掌握得不错。你能解决一、二、三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板书:3个组】【引导学生说2×6是先求第一组有几多少人?然后再求3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2×3=36就可以知道一、二、三组一共有36人了。】(你会思考,表达清楚,老师很欣赏你)

4.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几步?(两步)第一步是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谁能结合以前学的知识,把这分步乘法计算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2×6是先求什么?再×3就求出了?(你很会学习,能够举一反三,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学习数学就是要有这样的能力,你真棒)

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先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然后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综合算式再答)用这个方法,你能不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白露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开场是广播操表演,同学们很整齐的排列成了3个方阵。这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呢?试着用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填一填这张答题卡,解决这个问题。

2.填完的举手,谁能把你的作品给大家欣赏欣赏。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每行10人,每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你先求?(我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算式:10×8=80(人),再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算式80×3=240(人)综合算式:10×8×3=80×3=240(人))(你学习能力很强,能够举一反三,同学们请把掌声送给他)

3.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老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4人小组交流想法,看谁能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4.老师也解决了这个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这是老师列的综合算式(3×10×8),你知道老师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列?再求一共有多少人?行吗?(行)

5.同一个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想用那个方法都可以。

三、课堂练习

1.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卖鸡蛋的阿姨就想请我们帮她解决一个问题,打开书99页,请你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吧。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说,我发现一行有5个鸡蛋,每盒有6行,有8盒。我先求每盒有几个鸡蛋?再求8盒共有几个鸡蛋?再在黑板上写出综合算式)(你的发言简直让人刮目相看,太精彩了)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让学生先写综合算式,再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真像个小老师,说得头头是道。)

2.这么多的鸡蛋,要很多钱才能买到,我们生活中要用到钱的地方很多,只有工作才能赚到钱,老师就是我的工作,你们想知道我的工作能赚到多少钱吗?这是我半天赚的钱,(拿钱在手上)我一天能赚多少钱呢?(出示课件)请大家算一算。我一天能赚多少钱啊?(80元)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我先求老师半天赚了多少钱?再求老师一天赚多少钱?5×8×2=80元)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我先算老师一天能赚多少张钱?再算老师能赚多少钱?8×2×5=80元)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也很辛苦的出去赚钱,供你们吃穿、读书,所以你们要勤俭节约,不能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做个懂事的孩子。

3.我的工资除了用在衣食住行,我买来一些书送给山区里的贫困孩子,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除了课本外,很难看到课外书,所以我呼吁大家能为他们捐献一些自己不看的书籍,让他们能在书的海洋里认识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我的表妹知道后,给我发来了一条信息,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完这条信息,你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本书?)(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会提问问题的同学就是爱动脑子同学。)我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吧。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发现信息,再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服务我们的生活。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一直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一、以下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1.学生的起点在哪?

学生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

其中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和综合列式、连减或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突破口在哪?

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二、根据这些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三、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解决第一组有几人?是让学生回顾怎样去收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同

时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解决一、二、三组共有多少人?是复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过程和解题思路,为教学新课做好铺垫。有了铺垫,在例题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在反馈练习时,则注重练习层次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寻找图中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2.体现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的扎实、有效。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上,当学生提出“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我没有急于让那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发表高见,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填写答题卡,通过自己思考,最少得出一个解题思路,就是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三个方阵有多少人?让中差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接着再让四人小组讨论不同的解决思路,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优等生带动中差生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解决问题时,我充分让不同的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办法,体现解决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一的解决问题课教师不仅仅是把它上成练习堆积课,我认为精心的设计练习时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更让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

1、鸡蛋问题。(看图找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

2、老师工资问题(隐藏数学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隐藏的数学信息,一天=2个半天才能解决问题,是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并加入了要节约、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3、捐书问题(纯文字解决问题)这是在图中找出数学信息的一个升级,让学生脱离形象、面对抽象解决问题,在文字描述中找出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为今后更有难度的解决问题做准备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思想。

四、教后反思

这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在本节课教学中基本能够做到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存在很多遗憾的地方,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规范,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课中师生、生生的交流形式比较单一。每题几乎都是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师生交流的形式得以展开,容易造成课堂的单调乏味。这些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还有待努力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也希望老师们有什么建议也能够提出,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反思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

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大概地说说这个故事?(学生说)原来,聪明的曹冲是把无法称量的大象“替换”成可以称量的“石头”,从而解决了一个大家认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曹冲这种“替换”的策略。(板书:替换)“替换”顾名思义,替就是换的意思,所以我们就是要来研究两种量(板书:两种量)“把谁换成谁”,从而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替换”

1、教学例1:

昨天是小明的生日,生日晚餐上小明把喝的果汁做了一个实验,你们看(课件出示例1)。

⑴分析题意:

你能说出三个已知的信息吗?师:题中向我们呈现了“小杯和大杯”这两种量,并且还已知了它们的“总和”,(板书:两种量的总和)

谁来说说“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信息?也就是“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这两种量是倍数关系(板书:倍数关系)。那你们会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如果有困难的也可以看看你的书或者与同桌讨论讨论哦!

⑵学生尝试练习:(或做或讨论)

⑶师生交流,演示两种替换过程并板书:

⑴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

⑵3个小杯替换成1个大杯;在替换的过程中,两种量的总和有没有改变呢?(板书:不变)完善你的两种做法。

⑷交流检验过程与方法:检验的过程应该包括两步。(总和与倍数)

2、教学练一练: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已知两种量的总和以及这两种量的倍数关系,可以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那么大家来看这一题。

⑴分析题意:我们来找找它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吧。这道题已知的是两种量的和,这两种量还是倍数关系吗?那是什么关系呢(板书:相差关系)

⑵小组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⑶师生交流,演示两种替换过程并板书:①2个大盒替换成2个小盒②5个小盒替换成5个大盒;在替换的过程中,两种量的总和有没有改变呢?(板书:变了)

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⑸交流检验过程与方法

四、拓展应用

饼干广告,提炼数学问题

五、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完整课题)

提问:那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能给大家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

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

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

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六、作业

练习十七第1题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教学中自己较为满意是:

1、创设情境

感知策略

在课前我通过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图片并让学生说说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然后指出:曹冲用相同重量的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加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且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替换策略及其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巧创练习

优化策略

本节课教材只安排三道题,例1替换的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练一练替换的两个量是相差关系,练习17第一题跟例题题型一样。为了体现练习的强度与坡度,我删去练习练习17第一题把他改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强早餐吃了12块的饼干,喝了一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一块饼干钙含量是多少毫克?一杯牛奶呢?这道题旨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选择把牛奶替换成饼干解题会更容易,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般要灵活的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以达到策略的优化。

3、多种策略

综合运用

课标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替换的过程表示出来。并且在检验后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哪些步骤是解题关键?”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

第四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范文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得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将下列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略)

3、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人数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将复习题三的几分之几变成百分之几?如何解决。如何评估学生的达标情况?------达标率

2、种子发芽实验,引入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发芽率=发芽种子数/实验种子总数×100%

3、练习: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288/300×100%=96%

4、你在生活当中还知道那些百分率: 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生产产品总量×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的人数/应该出勤的人数×100% 花生的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考试的合格率=考试合格的人数/参加考试总人数×100% 考试的优分率=考试优分的人数/参加考试总人数×100% 投篮命中率=投篮命中的个数/投篮总个数×100%

三、检测:

1、用200千克小麦磨出面粉170千克,小麦的出粉率是()。

2、用5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有8粒种子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3、王师傅加工了50个零件,其中有2个不合格,合格率是()。

4、一个盐场用160吨海水制出4800千克盐。这种海水的含盐率是多少?

5、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的千克数占()的千克数的百

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③20÷()=

=()︰24=()%

6、、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7、、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 3/5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数学书87页1、2、3、4。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完成教学目标,90%以上的学生明白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会求发芽率、合格率、出粉率、含盐率,但由于第三个引入正确率时间过长,造成后面的练习来不及堂上完成,对于单位“1”的改变引起的百分数的改变这个步骤来不及操作,这是不足之一,不足之二就是对于百分数为什么要乘以100%没有讲透彻。

第五篇:《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八里营中心小学 焦利杰

学习目标: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学习重点: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瓶子的容积是由装水的圆柱的体积和倒置后无水的圆柱的体积两部分组成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怎么求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想办法解决,2.小组合作,探讨瓶子的容积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活动一: 要求:小组内拿出课前准备的矿泉水,先请一位同学倒出一部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交流:哪位同学上来把你们的想法给大家交流分享一下?(生上台演示讲解。)3.总结板书:水的体积+空气部分体积=瓶子的容积。

三、同样的方法完成课本例题及做一做。1.完成例7。指名学生上台板演,2.数学书P27做一做。

四、总结板书

水的体积+空气部分体积=瓶子的容积

形状变了 体积不变

五、作业:课本29页练习第10题、13题。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八里营中心小学 焦利杰

本节课是利用所学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备课时尽量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但是实际上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首先,小组合作的时候分组比较大:即有的学生真的参与进去了,有的学生却无事可干,因为计算量比较大,得到数据的同学忙着计算,没有接触到瓶子的同学没有计算的数据,也反映出我们平时小组合作时互相配合的良好习惯还没养成。如果我把小组设定为4人一组或2人一组的话,学生实际的参与程度会更高。

其次,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瓶子的容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渗透了简便计算的方法,如果在理解底面积x(水的高+空气部分的高)这一步时,如果配上教具展示(把教具中圆柱形的水和倒置后圆柱形的空气部分剪下来,再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圆柱。)学生更能理解空气部分体积+水的体积=底面积x(水的高+空气部分的高)表示的具体意义了。

最后,我感觉这节课注重了容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练习时间较少,还有更多不规则体积的计算,期待在以后的练习中,学生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载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5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

    二年级上六、例5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 201葛萍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数学书P60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熟练解方程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经历列方......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56-58 例1 “想一想”,“练一练” P61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反思八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有关相遇的含义,理解“同时、相遇、相对、相距”等关键词。 2、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

    解决问题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解决问题教案

    一、 师生对话 师:我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打羽毛球,你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呢? 生汇报 师:我们有了这些爱好就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了,希望同学们不要放弃这些爱好,做一个爱运动,爱学习的......

    《 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