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蝉》小思
《蝉》教学展示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具体行文思路以及此手法的好处。
2、学习本文由物及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品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内涵。
2、分析出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
3、体会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并能初步鉴赏托物言志的诗词。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看ppt上蝉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对蝉这种昆虫的了解。
大家说的是自然界的蝉,今天进入文学世界,说说文学世界中的蝉有着什么样的风采。下面我们就进入散文《蝉》的学习。
2、介绍作者(2分钟)
提问引导,让学生看书下注释。
小思,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文章选自散文集《承教小记》。
3、齐读全文。
要求:读书过程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讲解:(1)烦。(2)宽恕。
4、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提到蝉声的句子。讲解:(1)“没有声响”:怜。(2)“竟响彻一个夏天”:蝉的生命力强。惊。(3)“何必聒聒?”:疑惑不解。
5、齐读第三段。
要求:找出本段中需要加重语气朗读的句子。分析:“才”:蝉的一生不容易。“只有”:这个夏天非常珍贵。“就”:成虫生命短暂。
6、引入资料:法布尔《昆虫记》节选。
分析:法布尔对蝉习性的态度:惊叹、佩服。
7、分析第五段。
蝉的生命意义:延续生命、好好活。蝉是如何“好好活”的?响亮鸣叫。
为何“蝉”要延续生命,就必须好好活,就必须响亮鸣叫? 引入资料:雄蝉鸣叫为了吸引雌蝉,为了繁衍后代。
8、分析文眼。
“哪管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是要好好地活过。” 引出讨论:人应该如何好好活。
9、分析手法。
画出作者对“蝉”态度变化的曲线,得出先抑后扬的手法。总结“蝉”的特点以及短文中心思想,得出托物言志的手法。
10、拓展延伸。(唐)虞世南《蝉》
分析蝉的特征,以及这首诗的寓意。唐代“咏蝉三绝”
从诗中描绘的蝉的形象反推出诗人当时的处境。
11、作业:
课下查“咏蝉三绝”,积累名句。
附录: 资料一 咏蝉三绝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只取其中易懂的两句放ppt上,简单解释意思)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解释:蝉在寒露中难以飞起,秋风使得蝉声不再响亮。问:此时作者会是什么处境,能猜到吗?
背景介绍:骆宾王此时因上书言事触怒武后,遭到政敌诬陷入狱。因此有人说这首诗是“患难人语”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解释:蝉栖息于高树,吸风饮露,难以吃饱。发出的鸣叫声却是徒劳无功。问:此时的作者是什么处境?猜一猜。
背景介绍:此时的李商隐,生活清贫困窘,却无人施以援手。因此有人说这一首《蝉》是“牢骚人语”
有人评价: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资料二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有些品种的蝉甚至会在地下潜伏17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
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资料三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法布尔《昆虫记》
第二篇:蝉小推普总结
蝉房寄宿制小学
2018年“推普周”活动总结
2018年9月10至9月16是第二十一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按照上级要求,我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现对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学校成立了推普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监督实施、检查评估等。
二、加强宣传,增强师生推普意识。
学校召开了全体师生推普周活动动员大会,宣读了文件内容,发放了推普知识材料。号召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努力,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演讲,做好全体师生推普的动员工作。
2.积极开展纠错行动。对电子屏、板报、宣传栏、班级布置、教师业务素质资料、学生作业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曝光,并把结果反馈上报。
3.开展推普周主题活动。学校要求每班出一期推普主题板报;举办一次以“推普”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4.开展“啄木鸟进社区”活动。动员师生纠正家庭、村里存在的不正确不规范用字用语现象,发挥学校在家校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
总之,我们将以推普周活动为契机,努力进取,使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蝉报恩_600字
蝉报恩_600字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蝉不会飞,它十分渴望能够学会飞翔。
蝉终于实现了它的愿望。一天,大雁飞来了,蝉看到大雁雄赳赳、气昂昂地飞上天,便跪在地上,求大雁教它飞。大雁就像没看见似的,飞走了。第二天,蝉仍跪在地上,求大雁教它飞。大雁照样没看见似的飞走了,留下蝉在那里。第三天,大雁终于飞落在蝉身旁,问:“你为什么要学飞?”蝉说:“谁不想学飞?学会飞翔可以到处自由觅食,躲避天敌也会十分轻松。你如果教会我飞,日后我一定报答你!”大雁笑了笑,说:“我哪用得着你报答?”它教蝉学会了飞,便走了。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蝉一直没有忘记大雁的恩情,它要报答大雁。大雁的妻子生了两只小雁,可是不久便死了,家里只留下大雁和两只小宝宝。一天,另一只大雁来到了这只大雁的`领地,很显然是来挑衅的。大雁二话没说,出去就和那只打了起来。蝉看见恩人在和别人打斗,自己无能为力,十分着急。挑衅的大雁渐渐力有所不支,便想出一个馊点子。它脱离大雁,飞速冲向大雁的巢。它把巢撞翻了,两只小宝宝掉了下去。大雁气得大喝一声,连忙飞快地冲下去救小雁,可是来不及了。就在危急关头,蝉号召别的蝉聚拢过来,填在悬崖下。别的蝉也通过那只蝉学会了飞,它们一层一层盖在了悬崖下的地面上,好像一层“蝉被子”。两只小雁落在了“蝉被子”上,安然无恙。大雁也乘机把另一只雁赶跑了。
大雁十分感激蝉的帮助,蝉却说:“我应当报答自己的恩人,这是我应该做的。”从此,蝉与大雁成了生死之交。
第四篇:《蝉》学案
《蝉》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的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2、学习通过细致观察,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1、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的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的语言。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三、学时安排:2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法布尔,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代表作,又名《
》,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雨果称他为“
”。他的渊博知识,得益于他的刻苦自学。由法布尔的故事,我们应有所启迪:自学也能成才。
《蝉》节选自《昆虫的故事》,原文有四个部分:“蝉和蚁”、“
”、“蝉的音乐”、“
”。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2、体裁:
科学小品,又名,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又有
。(文艺性说明文如《
》)
3、生字词学习
金蜣()
窠()
墁()
罅隙()蚋
()
鳍
()
4、课文剖析
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说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
明确:成虫产卵——孵化后幼虫出壳——即刻蜕皮——半小时至两天幼虫落地——立刻寻觅地下藏身处——几分钟后钻进地里——在地下生活四年——夏至前后从地面圆孔爬出——寻找蜕皮地点——爬上树枝等处——约半个小时蜕掉身上的皮——约三个小时后成虫离枝飞去——不到五个星期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2、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
3、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从文章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延伸
深
海
呼
吸
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不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处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因此,它 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产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是,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肮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 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机器 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 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行血液。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 减压病的烦恼。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
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在水压下变形后可迅速恢复。
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
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2.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
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
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
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四)当堂测试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曝晒(pù)
金蜣(qiāng)
隧道(suì)
汁液(zhī)
B.支撑(chēng)
估量(liàng)
臃肿(yōng)
罅隙(xià)
C.刹那(chà)
翘起(qiào)
纤维(xiān)
狭窄(zhǎi)
D.牲畜(chù)
轧碎(yà)
鳍状(qí)
黏土(ni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蝉喜欢顶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B.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C.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D.什么样的歌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幼虫再用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缝隙)
B.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
C.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指对不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关心,处处关心。)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声音嘈杂)
4.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处正确的一项()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了我门前的树。
我要()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孔。
A.占据 观察 牢固 往往
B.占领 考察 坚固 常常
C.占领 观察 牢固 往往
D.占据 考察 坚固 常常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机电专业的刘华学习专业技能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B.张刚看到父亲举起扫帚就要打下来,他早把一切置之度外,一个箭步冲出了屋子。
C.小张说话漫无边际,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D.刘娜迷上了言情小说,整日被弄得神魂颠倒。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巴西队的小罗纳尔多,这个名字对一般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球迷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B.昨日,已逝女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追思会在台北举行,参加这次追思会的有一位来自大陆的特殊祭拜者,曾在《城南旧事》中扮演“小英子”的女演员沈洁。
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能不能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7.下列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
A.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B.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C.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D.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假使它估计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当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隧道底下。
B.那空壳仍挂在树枝上,有时竟能保持一、两个月之久。
C.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应的地点——一颗小荆棘、一丛百里香、一根野草杆、或者一条灌木枝——蜕掉身上的皮。
9.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文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说明中运用文艺描写的手法。
B.把蝉的生活和形象写得亲切生动、活泼有趣。
C.课文对蚋产卵受到蝉侵害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
D.对蝉脱壳一段的描写连用了八个动词,仿佛八幅精彩画面,把一个活生生的蝉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五、总结反思
总结
1、说明顺序:
倒叙。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2、课文主旨: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抒发了作者对蝉的讴歌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3、写作特色
(1)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例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语言准确明晰。例如: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把握”“钩住”“挂”)。
反思: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
第五篇:教案蝉
蝉
一、导入
1、播放声音:蝉的叫声
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在叫?(蝉)
2、出示图片:蝉
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外形特征
二、展开课件:步骤示意图
1、引导幼儿学看步骤示意图,认识折纸符号。看看折纸步骤图上有什么符号?(箭头)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
2、帮助幼儿掌握折叠的步骤和方法
引导幼儿逐步观察折纸示意图,请幼儿讲讲折法。
3、教师逐步演示折法(1)对折成三角形
(2)再对折成三角形,在中间形成一道折痕线(3)沿着折痕把一角向上折(4)用同样的方法折另一边(5)把上折的一角向下折(6)用同样的方法折另一边
(7)翻过来把,把第一层纸的角往下折(8)把剩下的一个角向下折(9)把两个末端向后折
(10)把两个小角向前这一点(头)一只蝉就折好了
4、你认为蝉的哪一步分最难折?
让幼儿讲讲还不清楚的地方,老师再细讲。
5、鼓励幼儿看着折纸步骤图示,尝试折蝉
(1)提醒幼儿每个步骤都要折齐,压平
(2)引导幼儿根据步骤图示,最后画上眼睛。
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幼儿。
三、结束
1、把幼儿折的蝉,都插在大树背景图上
2、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