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
教案
风儿吹呀吹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风,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明白制造风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引导学生自己能制造风。
2、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风的特点。
(2)知道风产生于空气流动。
(3)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自己制造风。
(2)对风的利用的畅想。
前准备:
1、学生前准备
(1)搜集风在生活中的作用资料。
(2)自己在家想一些制造风的方法,准备制造风用具,上备用。
2、教学器材:投影片、一些制造风的用具、小纸船
、长方塑料水槽。
3、教学:风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图片投影片、风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录像片、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包括雨、闪电、大雾、雪、霜、彩虹等)
教学设计:
流程图: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游戏“纸船到岸”导入。将小纸船放在水槽一端,对面是岸边,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将小船送到岸边。(不能用手直接去动纸船。)
小组讨论:我们也能制造风的方法还有哪些?
播放风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图片。
我也会利用风。
布置作业:搜集大自然中其他自然现象的知识材料。
小组合作:用什么方法能将小纸船送到对岸,并实际操作。说明所用方法。
讨论制造风的方法,并且演示。其他同学给以点评。
通过观看,汇报在家搜集的资料,说明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
“我会利用风做……”学生发言。
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
对学生想象出来的制造风的方法进行补充说明。
说明上所表现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
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肯定,多加鼓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每组桌子上放一个长方形水槽,将一只小纸船放在水槽一端)
师:我们做个游戏,比一比哪组同学先把小纸船送到对岸。要求不能用手直接动纸船。
1、同组同学讨论,用什么方法?
2、游戏开始。(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例如纸张、嘴、手等制造出风来。对有创造的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
3、选出速度最快的一组,发一面“胜利小红旗”。
4、请得红旗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速度快的“秘诀”。、其他同学和教师队伍结合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看法
二、我们也能制造风。
1、师:刚才大家自己制造了风把小船送到了对岸,现在小组讨论一下,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制造出风?(小组讨论,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作为制造风的工具。)
2、每组派代表向大家展示讨论的方案,其他同学给以评价。
3、在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以补充,对一些有创造性的方法更应大力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4、学生在展示的时候,要对自己所用的方法加以说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将风的形成说出来。、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展示,谁来说一说风是怎么形成的?
6、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是空气流动产生了风。(没必要让学生说的很专业,只要能说明意思即可。)
三、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师:生活中人们离不开风,风在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作用?请看投影片。(播放风在生活中作用的投影片。)
2、除了投影片上所表现的,利用在家搜集的材料,小组讨论: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学生讨论,汇合在家搜集的资料。)
3、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汇合的结果。在汇报时,可以用在家搜集来的图片等来说明,教师也应多搜集一些图片素材,在学生介绍时可以配合学生进行讲解。
4、师:风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生:风给我们带来了……(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对风的感觉,发言中可能会出现风的好处,但也会出现风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配合灾难教师放“风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录象片。)、师:风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灾难,但更多的是造福了人类。让我们也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畅想一下能够利用风做些什么?
6、学生畅想,发表建议。在学生发表建议时,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有创造性的想法及时鼓励,尊重学生的意见。
四、后延伸:
大自然中除了风之外,有很多自然现象,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资料搜集,然后咱们一起出个“科普宣传展板”。(播放一组其它自然现象的图片,让学生选择。)
五、总结:通过这节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总结,老师加以补充。)
教案反思:
这节学生能通过自己在家搜集的资料和上的投影资料,基本上知道了风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到风的作用,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制造风,对风的利用进行畅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要讲得过多,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东西,点到为止,应该多让学生发言、发表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异向思维及时鼓励。
第二篇:风儿吹呀吹(教案)
风儿吹呀吹
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特点。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3.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活动准备
学生到校园、家中找风,并以自己的方式做记录。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猜一猜,以此引出课题。
(二)寻找风 1主题图找风
教师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找一找风在哪里? 学生找到后汇报。2走进生活寻找风
学生将课前在生活中找到的风和大家进行分享。
(三)认识风,了解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认识不同大小的风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根据图示讲解14级风的歌诀,让学生了解不同级别风的特点。0级风,烟柱直冲天
1级风,青烟随风偏
2级风,风来吹脸面 3级风,叶动红旗展 4级风,凤吹飞纸片 5级风,小树起波澜
1—5级风是我们找到的,在这样的风天里,我们能用风做什么?(晾衣服 降温、助燃、放风筝、玩风车、发电、推动帆船行走等)这样的风带给我们(愉快)的感觉。6级风,举伞步行艰
伞坏了,买伞。
7级风,迎风走不便
眯眼睛,风吹脸疼,不愿出门 8级风,风吹树枝断
会砸到人、车等东西,有危险。这样的风会给我们带来麻烦。9级风,屋顶飞瓦片 10级风,拔树又倒屋 11、12、13、14级 陆上罕见,冯怒吼,浪滔天。这样的风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2了解不同类型的风及给我们带来的影响。6级以上的风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风,他们也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影响。台风:也有人管它叫飓风,多发在海上,发生时风大雨大,有一个巨大的漩涡,中间有个台风眼。它给我们沿海地区造成很大的灾难,这是去年台风“天兔”造访普宁之后的情景(视频)
龙卷风: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像大象的鼻子或吊在空中的巨蟒。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毁坏建筑物或把人吸走。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视频)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变浑浊。根据风力的大小,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种,小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大的容易造成房屋倒塌,供电中断或受阻,是人或者牲畜受伤和死亡。这样类型的风多发生在内陆少雨,有沙漠的地方。前几天,我国新疆甘肃等地都发生了这样的天气状况,让我们看一看吧。(视频)
(四)小结
这回看清风娃娃的正真面目了吗?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大自然中的朋友呢?
好好利用它为我们服务。对于他的灾难性的天气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提前撤离,远离这样的地方,如果住在这样的地方应该做好加固、防御工作。
第三篇:风儿吹呀吹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作用。
3.通过玩与风有关的游戏,感受风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风的特点。
2、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
风车、羽毛,扇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主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和太阳做游戏》,谁能告诉老师,彩虹有几种着颜色?太阳,我们和我们的影子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你来猜猜看::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飞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生猜:风)
师:对,就是风,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去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去了解风。来,让我们一块儿来读题目。(板书:风儿吹呀吹,生齐读)
出示学习目标,生自由读。
二、活动一:寻找风、感受风:
师:风姐姐呀特别调皮,一会儿功夫就跑到画中去了,原来它在和我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吗?(课件出示)
在课本30-31页找一找,风姐姐在哪里?(用△划出来)
四人一小组讨论,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风姐姐藏在这儿的?(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预设:生:风姐姐藏在同学的头发和衣服那儿,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风吹起来了。生:柳条被风吹动了,所以这儿有风。生:风姐姐藏在这儿!还好这个同学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生:这个小女孩闻到花香了,说明有风。生:远处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弯了。生:风筝飞起来了。……)
师:好!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风姐姐逃不过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她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带咱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师生一同欣赏大自然中的风。)
师:下面同学们看看图片(课件出示)。
三、活动二:探究风的成因: 1游戏“吹羽毛”(制造风)
讲述:上了这么久的课,大家一定有些累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羽毛)对,这是一根羽毛。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能使羽毛在空中呆的时间最长。哎呀,这可难了,羽毛这么轻,又会随时掉下来,如果它很快地就掉下来的话,可就输了。这可怎么办啊!你们想请谁来帮忙呢?好,下面就请大家在组内说说你想怎样把风姐姐请出来和你一起玩这个游戏?(教师分发羽毛)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认真,风姐姐就最先把羽毛吹到那个小组去!
提出游戏规则: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参加这个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你要利用一些方法使羽毛尽量地晚掉下来,如果羽毛落地了,你就不能继续游戏了,请坐到小凳子上。我们看谁的羽毛最晚掉下来!谁的本领最大!(每组奖励一个气球,获胜组奖励两个)
(感受风)如何让风车转起来?扇扇子。让气球飞起来。
教室内没有风,我们是怎么让羽毛和气球飞起来、让风车转起来的呢? 现在你们知道风姐姐是怎么一回事了吧。生说。
师:听风姐姐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课件出示:这回知道我是什么了吧?我就是天天和你们在一起的空气,我动一动一转身就变成了风了,我是一种流动的空气,所以你们既看不见我又摸不着我。)
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的风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展示。
四、活动三:议论风的作用:
1、积极的: 师:风姐姐不但和我们做游戏,还为人类做了很多好事呢,比如说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风姐姐转动风车,正为我们人类发电!这就是风力发电站。(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风姐姐还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四人小组讨论,看哪组想得多。
小组讨论(乘凉、扇子、风能传蒲公英的种子,吹蜡烛、帮助燃烧、传播花粉、开帆船等。)
师:讨论好了吗?哪一个小组来汇报?补充(课件出示)
2、消极的:
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风姐姐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不过,风姐姐有时也会发脾气,你在哪儿见过吗?(生谈)
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请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看。(课件展示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图片)
沙尘暴是一种恶劣的风沙天气。发生时,飞机、火车和汽车被迫停运;能够吹死种子和幼苗;打落瓜果和经济作物等等。台风会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翻船只,造成人员伤亡。龙卷风过处,树木被齐刷刷拦腰折断。师:太可怕了,看到这里,想一想:难道这只是风姐姐的错吗?(交流:让学生明白是乱砍树木造成的)
师:你准备怎么做?(只要我们保护好环境,风姐姐就不会发脾气了!)
师小结:只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姐姐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专为我们做好事。
相信有了小朋友们和我们人类的共同行动,风姐姐是能和我们永远做朋友的。
五、拓展活动,布置任务:
1、画一画风
2、课下继续寻找风。
3、准备好做小风车的工具和用品。
第四篇:风儿吹呀吹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8、《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教学重点: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风车激发学生的兴趣,揭示课题。
二、活动一:寻找“风”
1、出示教材30、31页图片,让学生在图中寻找“风”。
2、同桌商量,再抽学生说说风姑娘藏在哪里?教师做适当补充。
3、拓展:让学生在教室内外寻找“风”,在平时生活中寻找“风”。
4、小结:风姑娘无处不在,她不仅在画里,而且还在我们身边。
(板书:风无处不在)
三、活动二:风与我们的生活。
(一)、风对我们人类的危害。
1、过渡语。
2、出示图片:“沙尘暴”问:这是什么?
3、教师讲解沙尘暴的形成。
4、让学生观看沙尘暴的视频,了解沙尘暴带来的灾害。(播放视频)
5、引导学生知道只有植树造林才能减少沙尘暴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6、拓展:其实我们这里几乎没有沙尘暴,但狂风暴雨会经常出现。
7、播放狂风暴雨的视频。
8、导行:
(1)、当有狂风暴雨的时候,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到伤害。
(2)、只有保护环境才能减少大自然的危害,倡导多植树,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二)、人们对风的利用。
1、出示图片(教材32、33页)问:看风姑娘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2、拓展:除了图上的,你们还知道风姑娘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让学生知道人类可以制造风来为我们服务。如:电风扇、空调等。
四、活动三:制造风,了解人们对风的利用。
1、教师出示一些利用风进行玩耍的玩具,激发学生“制造风”的兴趣。
2、学生玩玩具。
五、总结、下课。
第五篇:《风儿吹呀吹》说课稿
《风儿吹呀吹》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3课《风儿吹呀吹》的第一课时。
《风儿吹呀吹》主要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寻找风,感受风,并在亲自实践中了解风的形成,学会制造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风,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引导学生自己能制造风。
2、通过图片,材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
1、感受风的特点。
2、知道风产生于空气流动。
四、说教学难点:
1、自己制造风。
五、说教学准备:
三只五彩风车、气球、电风扇、蜡烛、打火机,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体验式和引导式等学习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生活,设计了“寻找风”、“感受风”、“制造风”三个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学会用各种方式了解风的特点,学会制造风,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亲自实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七、说教学流程:
1、走进生活,了解风的形成;
2、走进文本,充分感受体验风;
3、联系生活,学会制造风。
八、课件使用说明
幻灯片一: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他们表达不出来,因此在引导学生分组感受校园里,生活中的风后,多媒体出示教材上32页~33页图画。说:“风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并说说你怎么知道“风姑娘”藏在那儿的。目的在于①巧用媒体使学生把对生活的感受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做到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②集体交流,上台指说,师再次随机播放课件,交给学生描述风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表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的特点。③把学生零散的观察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充分寻找风,知道风无处不在。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表达和突出文本重点的目的。
“风姑娘”逃不过小朋友们的火眼金睛,她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带咱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风”。
幻灯片二: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风”的录像片段,师生一同欣赏大自然中的风。目的在于通过图片、声音从不同的角度,多层面的感受风(大海的风、树林中的风、生活中的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感受风,欣赏风。从而起到进一步突出文本重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用。
幻灯片三:小朋友,你知道风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吗?(学生不知)师利用媒体课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知,同时也为下文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吹蜡烛学会制造风做好铺垫。此课件起到了突破文本难点的作用。
总之,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寻找风,感受风的同时,学会制造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